第一篇:啤酒企业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研究
啤酒企业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研究
【摘 要】啤酒适用普遍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是高税赋的行业。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防范税务风险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提高税务遵从度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应用研究
一、目前我国啤酒企业的税负情况
啤酒属于高税负行业,一般啤酒企业的税负率达到15%以上,甚至更高的达到20%,其税负远远高于一般不缴纳消费税的企业。
啤酒企业涉及的经常性税费有:(1)流转税3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所得税2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附加税费3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4)财产行为税等5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堤围防护费、车船税等;还有价格调节基金、重大水利基金等税费,可以说啤酒企业是几乎涵盖所有征税项目的高税赋企业。合理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啤酒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啤酒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啤酒企业税收管理仍容易产生一些问题:(1)企业进行决策时考虑税的因素不充分,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2)业务部门做业务、签合同也较少考虑税,员工税收意识不强;(3)会计核算事后对税收处理产生滞后及不全面;(4)啤酒涉及税收政策多且特殊,把握不到位容易造成税务风险。(5)没有将税务风险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范围,没有建立起啤酒企业科学的税务筹划和风险防范体系,税务风险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啤酒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啤酒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1)绝对筹划:思路是实现纳税绝对总额的减少。包括直接减少啤酒企业的纳税总额,减少啤酒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如增加进项税抵扣,减少视同销售税收收入,直接减少增值税。
(2)相对筹划: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通过筹划使各个纳税期纳税额发生变化,使某些纳税期的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得到货币时间价值,从而起到相对节税的目的,如控制关联销售的库存,减少消费税、所得税的提前缴纳。
(3)风险筹划: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思路在于啤酒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应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获取超过减少税额的效果。
2.啤酒税收筹划主要操作方法
(1)优惠政策筹划:技术优惠、地区优惠、增值税转型优惠。
(2)税制要素筹划:计税依据、纳税环节、时间、税率筹划。
(3)差异运用筹划:企业性质差异、所适用税种的差异、地域差异、优惠税率差异。
(4)会计核算筹划: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择定有利于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组合模式。
(5)临界处理筹划:寻找临界点,来控制税负。
四、啤酒企业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的运用
1.生产采购环节的税收筹划
(1)设计分离建筑安装和设备采购的合同条款,加大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效率,最大限度增加进项税抵扣。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啤酒企业可通过增值税转型优惠利用,整合业务和调整结算流程,最大限度增加进项税抵扣,节约增值税,比如对各类资产、设备、工程、维修合同进行设计,合理分离了建筑安装和设备备件采购、合理分离基建房产和机器设备。
(2)合理控制进项税额抵扣时间,充分利用货币时间价值,避免发票过期风险。啤酒企业应制定企业发票管理规定,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加快发票的抵扣时间,严格实行专用发票超期不予入账的“红线”制度;同时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期限内扫描上传发票,避免出现由于发票超期问题造成公司税收损失问题。
(3)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购置抵免企业所得税备案。企业购置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照专用设备投资额10%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此外根据国税函[2009]255号,专用设备抵免所得税优惠属于事前备案优惠项目,需要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前完成备案。啤酒企业购进合同谈判和设备购进时要注意上述设备是否属于优惠目录下的型号并及时做好税收优惠备案。
(4)严格实行采购合同、发票单位、付款账户单位“三统一”政策,避免取得代开发票的处罚风险。
2.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
(1)价税平衡点临界价格的税收筹划。啤酒消费税税率包括两个档次,吨酒销售额在3000元以下的消费税税率为220元/吨,吨酒销售额在3000元以上的消费税税率为250元/吨。因此要通过合理定价和促销政策评估,节支每吨30元的档次消费税。
(2)利用不同的促销方式进行筹划。啤酒销售的促销方式包括销售折扣、现金折扣、实物折扣和折扣销售等,在上述促销方式中,折扣销售的综合税负率最低。因此啤酒企业促销时,可实行“加量不加价”的操作模式,尽可能将销售的赠品、促销品、赠送啤酒连同正常销售的啤酒一起开具到发票中。避免进入“视同销售”中“无偿赠送他人”计算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以“买一送一”促销政策为例,1000万元的销售额若按照“视同销售”处理,则需要额外交纳增值税170万元(1000万元*17%=170万元),但按照“加量不加价”模式处理,将“送一”的部分开具到同一张发票中进行折扣,则可减少该部分不必要的涉税支出。
(3)分离运输主辅业进行节税处理。啤酒企业销售啤酒的同时帮助客户运输,对于这种混合销售的行为,收到的运输费应视同价外费用缴纳17%增值税。如果将运输单位单独注册为运输公司,则原来按17%征收增值税的运输费就可以按照目前“营改增”改征交通运输业11%的增值税,同时可以享受购进的汽车油料、配件及修理费进项税抵扣。或将运输业务委托外包,也可以避免混合销售行为的征税。
(4)及时办理啤酒副产品的免税筹划。啤酒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啤酒糟,经过加工后成为饲料,经技术认定和税务申请后,可以免征增值税。
(5)构建包装物押金周转制,避免押金的征税风险。国税发[1993]15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收取经营保证金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41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价外费用的规定,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收取未退还的经营保证金,属于经销商因违约而承担的违约金,应当征收增值税;对其已退还的经营保证金,不属于价外费用,不征收增值税。一是啤酒企业可借助ERP系统,将包装物押金和包装实物在ERP中全部实行账户管理,只要客户归还包装,系统自动完成真实的退押流程;同时规范客户的合同的押金处理,以便减少不合理税收负担;二是不含瓶销售的企业,必须将玻璃瓶的按金纳入销售价格,判断是否超过3000元征收消费税,以免漏缴消费税。
(6)规范关联交易行为,避免提前缴税和漏缴税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调整其计税收入额或者所得额,核定其应纳税额;对啤酒生产企业销售的啤酒,不得以向其关联企业的啤酒销售公司销售的价格作为确定消费税税额的标准,而应当以其关联企业的啤酒销售公司对外的销售价格(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作为确定消费税税额的标准,并依此确定该啤酒消费税单位税额。
对于产销分离啤酒集团企业,一是要以销售公司(或关联销售单位)最后销售价格作为消费税纳税依据,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要求做好消费税的申报;二是要严格控制销售公司库存,避免生产企业销售税款的提前缴纳。生产企业提前销售啤酒给关联销售公司,会导致提前缴纳220-250元/吨的消费税和销售额17%增值税以及利润所得的25%(或15%)企业所得税。
(7)注意规避套装酒的从高使用税率问题。啤酒企业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组成套装酒销售,因为这样可以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而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兼营多种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从高适用税率。
3.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1)要注意防范“统借统还”涉税风险。目前啤酒企业的关联往来款比较大,但要注意往来款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对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但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同时财税(2008〕121号文件规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同时具体规定了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即非金融企业为2∶1。关联企业的借款费用要避免突破的税前扣除的比例限制。
(2)利用好“营改增”政策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目前银行贷款、企业发债等融资渠道业务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即银行贷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尚未能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但融资租赁目前已纳入了“营改增”范围,在同等的利率水平条件下,融资租赁可以起到抵税作用更加有利。
4.技术开发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建立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和项目备案管理,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税务筹划主要是对技术开发费的预先规划。啤酒企业对研发成本的处理,要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法存在的差异,同时要合规建立好核算台账。
(2)及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规划和备案工作,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15%优惠税率。除此以外,还有啤酒企业以外其他共性的税收优惠和政策问题,比如残疾人政策、固定资产处置等税收问题,需要啤酒企业关注。
五、啤酒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应考虑的问题
1.税收筹划必须合法合规、及时有效
企业税收筹划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由税收政策指导筹划活动。税收筹划要因时因地制宜,做到合理节税而不偷漏税,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税收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同时税收筹划要有超前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己经形成,纳税义务己经产生,再进行税收筹划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税收筹划不能一味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导致企业总体利益下降,筹划应有利于提高啤酒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到税收管理成为一种长期的管理理念。
3.税收筹划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4.税收筹划应系统考虑,兼顾风险控制
税收筹划时需要全面系统的考虑母子公司的纳税情况,如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情况、适用的税收税率情况,进行综合地系统地税收筹划,而不能只是对本公司进行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不是事后筹划而是事前筹划,应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税收筹划不是一个点一条线,而是一个流程一套系统。无论是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警惕性。
5.税收筹划要力争做到“五个一”,持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税务支持
做好啤酒企业的税收筹划,除了关注各环节筹划点,还要加强企业税收知识培训、学习和时刻掌握税法的变化和运用,开展企业税收风险检查和研究;制定和建立:(1)一本税务手册;(2)一部税务管理制度;(3)一套税务管理机制;(4)一套税务管理班子;(5)一套税务管理档案。最终形成啤酒企业科学的税务筹划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持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税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尹淑平,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09第10期
[2]吕志明.税务风险研究:回顾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风险高曾论坛,2011.10
[3]王娟.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6期
[4]梁云凤.战略性税收筹划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07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摘要
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反映其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相当沉重,而进行税收筹划是减轻税负的有效手段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税种及相关产业众多,税收政策也相对复杂,在此背景下,研究税收政策背后存在的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具体的筹划操作就很有现实意义。
一、绪论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具有单位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比例大、资金回笼速度慢等特点,再加上融资难,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会更加紧张。但目前房地产税制设计不够合理,大部分税种都集中在流转环节,并且多以预缴的形式提前征收,再加上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和各种名目的费用,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因此,进行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情况
房地产行业涉及到的主要税种有十种之多,除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三大税种以外还包括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上税种主分布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转让处置以及持有使用三大环节当中。
1.发建设环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拿地方式主要有两种:以招拍挂方式从一级市场取
得与在二级市场上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取得。在一级市场以出让方式承受土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契税、印花税;在二级流通市场以转让方式承受土地的,则需要支付土地价款、契税、印花税。如果项目牵涉到拆迁的情况,开发商还需要支付拆迁安置补偿费;如果占用耕地建房,还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还涉及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异地绿化建设费、规划设计费、人防异地建设费等上百种费用的支出。由于流转税属于间接税,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中还包括了负担项目开发时应由施工单位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除此之外,开发商签订合同需要上缴印花税以及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占用土地而需支付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转让处置环节
进入开发产品的销售阶段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到的主要税种为:“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但其中的流转税及其他费用都通过销售价格转嫁给了消费者。购房者则需在承受房产时缴纳契税、印花税。当买房者将己购商品房在存量房市场上再次出售时,也需要负担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税收成本。
3.持有使用环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果将开发产品转为固定资产自用,或者购房者出于经营目的,在购买商品房之后用于从事营利性活动,那么每年需要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但由于其税负较轻,对房产持有者的行为影响不大。另外,如果房屋处于闲置状态是不需要负担任何税收的。总之,在我国,购房者在购入商品房后,无论房地产市场是兴是衰,其缴
纳的税费将不受房地产价值的影响。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是在现有税收政策的明文规定范围内尽可能地寻找出可以进行节税安排的空间,同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各项条件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财务资金状况、会计核算规范程度,在具备可行性的前提下对既定生产管理方式的合理改变能够使企业的税收负担下降。以下介绍的是几个常用的筹划方法:1.组织形式选择筹划方法,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所涉及的税种也有很大得差异;2.税收优惠筹划方法,企业在充分掌握其所涉及的国内外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利用己有的条件或者创造条件来享受税收优惠;3.递延纳税筹划方法,纳税人通过对经济业务的适当安排将纳税期限往后推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占用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4.临界点筹划方法,在税法的规定中,由于累进税率跳跃点、起征点、扣除限额等临界点的存在,在不同级次税率附近往往会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一旦达到这些临界值,就会引起适用税率的大幅降低,甚至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篇:简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简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筹划 风险 防范
论文摘要: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税收筹划对降低税负的重要性,也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但是,由于税收筹划经常是在税法规定的边缘操作,其风险无时不在,如何实现涉税零风险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
一、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
(一)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认为税收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一些企业把税收筹划误解为单纯的少纳税,甚至采取违规手法开展“筹划”。有的企业筹划人员的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统筹谋划、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很难使税收筹划真正取得实效。某乡镇煤矿年销售额500余万元,销售对象大都是个体、私营企业,由于进项抵扣少,一般纳税人税负在9%以上。该矿进行税收筹划,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征收率3%)。税务机关检查时,按照一般纳税人17%的税率补缴了少缴税款,不得抵扣进项税,企业损失惨重。
2、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收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如,有的企业为了享受“两免三减”免税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人为加大成本费用,推迟盈利,以便调整“两免三减”免税期的到来,而忽视生产经营、造成连续亏损等,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必然导致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失和税收筹划的失败。
3、筹划方案不科学导致的风险。一些企业在税收实践中,过分追求纳税筹划而忽视遵从税收政策和财务核算规范,不科学的税收筹划时有发生,表现在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企业实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没有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角度设计,缺少全局观和战略观,甚至违反税法等。例如,某超市混淆返还收入与进场费、上架费、广告费、管理费等的区别,钻政策空子,不管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有无联系,都以进场费、上架费、管理费等名义与供货方签订合同,人为调剂收入费用,假筹划,真偷税,90余万元返还收入只申报营业税,而不进行增值税进项转出。税务机关查实后不但追征了税款,还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4、税收筹划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完善导致的风险。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杂,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投资规模小,资金、人员少,竞争力、抗风险度差,个别企业的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往往重经营、重效益,而忽视对企业财务的重视,忽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和运用。再加上这些企业往往经营规模不大,在企业内部的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都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有的独资小企业甚至不设置会计机构,临时从社会招聘一些兼职会计,目的就是出出报表,交交税,规范管理、规范经营根本无从谈起。有的中小企业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这样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税收筹划的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
(二)企业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税收政策按照目的不同可分为激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照顾性税收政策和维权性税收政策。不同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不同的税收导向和征收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产生筹划风险。
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最本质的特点是合法性,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首先,税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多数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或者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税法尚未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客观上也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再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经常会遇到来自一些基层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二、中小企业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对策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就中小企业而言,防范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利润的上升过多地寄希望于税收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中小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紧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进行税收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此外,要注意全面把握税收政策,切勿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否则也会功亏一篑。事实上,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是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如订阅《中国税务报》《国、家税务总局公报》、《税法速递》等经济类报刊,及时知晓税收政策信息,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实施。
(三)提高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也可以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税收专家的力量。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它包含着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税法、会计、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执业人员除了精通法律、税收政策和会计外,还要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筹划意图等,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方案。中小企业由于专业、经验和人才的限制,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操作,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四)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在税收筹划时,应该对未来的税收政策走向有一定的预测,从而保持筹划方案相对的灵活性,以便随着税法、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对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五)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各地不同的税收征管方式,使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税收筹划的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收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这样,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才能最终得以实施。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小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搞关系,并不惜对税务机关领导人员进行贿赂,让少数不称职的税务干部在处理税收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不被处罚或从轻处罚的目的。其实,在税务机关稽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总之,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漏税的陷阱,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秉文,付春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综合分析[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9.[2]彭素琴,刘贤仕.浅析税收筹划风险及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29.[3]邵苗苗,徐振华.探析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有效规避税收筹划风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第四篇: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实现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当今企业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内涵,原则,分类,特点等来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关键词:税收筹划;避税;节税;效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的英文是tax planning,翻译成中文可以成为税收计划、税收安排、税务规划、纳税筹划或税收筹划等。税收把一部分经济资源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改变了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筹集了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征与不征、征多征少来实现政府调节经济的功能,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的这种差异必然要对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纳税多少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各种决策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筹划就是从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角度来间就在合法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纳税。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一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先合理地安排其经营、投资和财务活动,将其纳税义务筹划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形式发生,从而实现其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某种税后利益行为的总称。[1]
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是其整个经营管理计划的不可割分的一部分,而且税收筹划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纳税人如果纯粹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从事任何活动,从而不用交任何税,税负为零,当然最小,但也没有利润,这显然不符合税收筹划的本意。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正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样,当然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纳税最小化。税收筹划有时也称为税收成本管理,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最终都要用企业的利润来上缴,税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也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若企业能通过精心的税收筹划安排来降低税收负担,则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仅指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安排,那么实际上主要是指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税收筹划是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它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而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措施和桥梁。比如,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任务实施,对西部投资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时候,继续保留了这一优惠税率,那么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权衡人力资源成本和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决定将东部地区设立 1 [3]的工厂迁移到西部地区,从而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那么这种战略性迁移的筹划安排不仅符合税法条款,而且也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
从税收筹划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税收筹划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前瞻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还没有发生以前,预先对其经营活动所做的计划、安排,从而使其自身税负最优化,因而它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台湾学者把税收筹划成为租税规划,用“规划”可能更确切些,体现了其战略性。战略性包含全面性和长久性两层含义:全面性指纳税人把税收放在其整个经营计划中来考察,对其所有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长久性指税收筹划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税收筹划不仅要针对现行税法进行筹划,而且还要在方法、策略上留有灵活机动余地,以对付未来税收政策可能的变化。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不仅是指符合税法条文上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的要求。税收筹划并非利用法律的漏洞,卫视顺应法律精神,利用税法中又腐案税收优惠、税收激励等税式支出条款来进行筹划。[1]
三、税收筹划的条件、基本原则、分类
(一)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依法治税;企业管理人员的节税意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健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会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二)基本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任何活动都应遵循的原则,税收筹划也一样,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设计筹划方案、查找法律依据、聘请税务顾问、聘请中介机构等而发生的费用,收益主要是去的的节税利益,只有在其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能展开,否则得不偿失。
2、时效性原则,税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税收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同时也会对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做出修订、补充、废止,这就导致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个筹划方法或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企业每年的经营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必须及时地去修订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以适应企业变化了的内外部条件。
3、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与否最终必须得到税务部门的税收检查的确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措施,要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这些证据包括合同、原始凭证、发票、账簿、银行记录等,同时也要收集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以避免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
(三)分类:
1、按税种进行分类,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增值税筹划、营业税筹划、消费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筹划、其他税种筹划等。按税类划分,税收又可分成流转税筹划、所得税筹划、财产税筹划、资源税筹划和行为税筹划等。
2、按地域范围划,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国内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税收法规下对其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筹划;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人从事跨过活动时所进行的筹划。
3、按纳税人来划分,税收筹划可分为个人或家庭税收筹划和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还可以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按照企业的经营流程来分类,如可以分为企业设立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觉得的税收筹划、企业财务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注销清算的税收筹划等。
四、企业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税收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交叉并存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方法:[2]
调整成本法。是指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合理调整,抵减收益、减少应税所得额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成本的调整应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适当处理,决不能乱摊成本,乱计费用。
折旧计算法。提取折旧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予以补偿的基本途径,没有折旧提取,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可能实现。由于折旧要计入成本,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利润的高低,从而影响纳税。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可推迟纳税。
费用列支法。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尽可能的缩小税基,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收入控制法。是通过对收入的合理控制,相应的减少所得,减轻或拖延纳税义务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这里必须明确,收入控制是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的合理财务技术处理。
五、税收筹划同避税和节税的关系
讨论税收筹划时总是和避税分不开,避税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缺陷、空白特例、含糊之处或其他不足之处,做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规避税负的行为。
避税尽管符合税法条款的规定,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举例来说,某国出台了遗产税,但是对直系亲属之间财产赠与行为尽管符合税法规定,少缴了遗产税,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因此,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仅仅开征遗产税而不同时征收赠与税。再举例,1696年,英国用“窗户税”取代了詹姆斯二世统治期间开征的“壁炉税”,“窗户税”按照房屋窗户数量的多少大小征收,税额随窗户的的增加而增加,而英国纳税人为了避税则尽量少开窗户,少开窗户可以少缴税,这就是避税行为。尽管我们说避税是合法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避税也往往是指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区域,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宽容纳税人肆意的影响大税法权威性的避税行为,世界各国税法都会控制相应的反避税条款,因此避税的合法性就收到了反避税规则变化的制约。所以,避税方法和策略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中,纳税人总在不断地寻求税收制度的缺陷或漏洞,而税务机关总是在发现了漏洞和缺陷之后马上加以弥补,这就使得避税的合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数,合法避税和非法逃税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交易活动既符合税法条文要求,也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要去;而避税却是以完全合法的方式来利用税法中和某些事实中的某些含糊的地方。法律的含糊性来源于法律条文本身的含糊之处或对某个时间在运用时的含糊性;事实含糊性源于事实本身不太清楚,如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中就纳税人是否执行了独立竞争价格常会和纳税人之间发生争议。税收筹划并不完全等同于避税,它是排除利用法律漏洞违背税法立法意图的避税方法。
节税也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节税同税收筹划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节税利益,但二者并不是完全是这种关系,尤其是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获取节税利益只是影响企业战略性决策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因为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的目的不仅是节税,而且是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总之,税收筹划是一门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安排其自身活动,减小税负,增大税后收益或谋取其他税后利益的艺术。企业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初旺.税收筹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2]萨利·琼斯.高级税收战略:第四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3]刘佳.税收优惠政策对破产重整的法律调整及优化进路[J].税务与经
济.2014.(2)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班级:110514
学号:20112254
姓名:张诗宇
指导教师:李中霞
第五篇:浅谈施工企业税收筹划
浅谈施工企业税收筹划
在我国,施工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是一个不挣的事实。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到足够的施工任务,相互压低报价、甚至垫资施工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致使施工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利润空间小,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税收筹划方面谈一谈怎样缓解施工企业的资金及利润压力。
一、营业税税收筹划
(一)、把握好合同的签订关。
签订不同的合同会影响企业的税负水平,举例说明签订合同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例一:施工企业施工任务不足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会利用闲置设备去分包或转包其它企业的施工任务。因此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是签订机械租赁合同或是签订劳务分包合同要慎重。《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企业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设备出租行为适用5%的营业税率。假如一施工企业利用自己的架空顶进设备为另一施工企业负责箱涵顶进作业,负责顶进方要完成箱涵内的出土、架空、顶进作业,另一方负责箱涵预制作业。假设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签订合同时没有经过财务部门的会审,签订了一项设备租赁合同。按照营业税法的规定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为10000000*0.55=550000元,实际上述合同性质属于劳务分包工程合同,应采用建筑安装企业3%的营业税率,如果将合同变更为分包工程合同,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为10000000*0.33=330000元,可以少缴营业税及附加220000元。印花税:签订设备租赁合同使用千分之一税率计10000000*0.001=10000元;签订劳务分包合同适用万分之三税率计10000000*0.0003=3000元,可以节省7000元。
例二:尽量不签甲供料合同。甲供料合同不仅施工企业得不到应得的取费,因为施工预算间接费取费标准是按照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甲供料合同中甲方供应材料价值没有记入工程直接费,降低了取费基数,致使按照直接费取费的计划利润、营业税及附加等取费低于预算标准。施工企业不但得不到应得的工程结算价款,还有可能使施工企业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营业税法规定: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包工包料工程还是包工不包料工程,均应按包工包料工程以收取的料工费全额为营业额。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如果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是包工不包料合同,应如何确定计税营业额呢?作为计税基数的营业额应包括工程耗用的材料价值在内,那么,工程耗用材料价值是按照实际使用材料的实际成本或预算成本,还是按照预算需用材料的预算成本呢?本人认为应该按照施工预算材料使用数量的预算价格确定。因此,签订甲供料合同时,首先按照包工包料合同办法计算营业税,然后再扣除材料的预算价格作为合同金额。
(二)、掌握建筑营业税的纳税时间,避免提前纳税浪费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
和费用,确认合同收入的同时要计算营业税及附加,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比较复杂,因此,划分几种具体情况。一是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性结算价款的工程项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二是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三是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四是实行其他结方式的工程项目,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现实是发包单位往往不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而施工单位又要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按照会计确认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就等于提前纳税浪费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需掌握好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企业所得税筹划
(一)、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进行筹划
《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没有明确规定,由企业自行确定,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有明确规定。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为5%。按规定施工企业不能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一般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此,施工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应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不应采用高于税法的年限。这样,可以及时将折旧费用进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仅可以缩短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将收回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取得固定资产要及时组资以便及时提取折旧,税法及会计制度均规定,当月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工期、质量、效益负责,项目经理出于自己项目效益的考虑,推迟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影响固资折旧的及时提取,虚增当期利润、增加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数及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检查,使购置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避免企业放弃折旧费用对应纳税所得额的抵扣效应。
(二)、控制固定资产修理支出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支出直接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前,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与5年期间平均摊销。税法还规定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具体条件为
1、发生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20%;
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3、经过修理后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因此,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及日常修理,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金额,避免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达到改良支出的标准,使修理费用在发生期可税前扣除,减少当期应税所得,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合理安排子公司的施工任务
不同的施工合同其利润空间是不一样的,企业集团可以将利润高的施工任务分配给企业所得税率低的子公司或分配给处于亏损期的子公司施工,利用子公司的不同税率或利润弥补亏损的政策,达到降低整个企业税收负担的目标。
(四)、合理分配总部的管理费用
税法规定,企业集团总部为其下属公司提供服务,有关的管理费用可以应分摊给下属公司,但是税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支付标准。因此,集团公司可以给税率高的子公司或盈利多的子公司多分配管理费用,税率低或处于亏损状态的子公司少分配管理费用,达到降低企业整体税负的目的。
三、个人所得税筹划
施工企业目前对工程项目多采用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待项目完工后对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进行全面考核,根据项目的经济效益等指标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奖惩;公司本部工资考核根据公司任务开发、施工产值、安全质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完成情况决定年终奖金。2005年1月国税发9号文件对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进行了调整。9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纳税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全年进行平均,按其平均数确定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的工资薪金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限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限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9号文件的出台使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增加了纳税人得税后收益。但年终发放一次性奖金仍然需做好筹划工作,不然企业将会多增加支出而个人并不能增加税后收益。比如:年终一次性发放6000元奖金,当月工资新近收入超过费用扣除限额,按照国税发9号文件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5%-0=300元,税后收益为6000-300=5700元;如果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6300元,应缴个人所得税6300*10%-25=605元,税后收益为
6300-605=5695元;如果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6400元,则纳税人的税后收益为6400-6400*10%-25=5785元。可以看出奖金的增加并没有使职工税后收益增加,有时反而使税后收益减少。从上述举例可以发现,奖金的增加使纳税人税后收益减少存在与一定的区间,企业应避免在这个范围内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那么,怎样计算出这一区间范围呢?
从举例可以发现,收入增加而税后收益减少的范围在纳税级距的临界点附近,计算年终一次性发放6000元奖金适用5%税率和适用10%税率时税后收益的差额,适用5%税率时税后收益为6000-6000*%=5700元,适用10%税率时税后收益为6000-6000*10%-25=5425元,差额为275元。275/1-10%=305.55元,假如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6305.55元,则税后收益为6305.55-6305.55*10%-25=5700
元,在该点上税后收益和6000元的税后收益相等,在6000元和6305.55范围内发放年终奖金税后收益均小于6000元时的税后收益,采用完全归纳发可以得出区间范围的计算公式,税收临界点上适用本级和高级税率的差额/1-高一级税率。
四、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纳税调整。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可能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比如:在施工过程不能按规定取得发票、以收据代替发票、取得不规范的发票等,税务机关可能将其认定为白条而要求企业调增应纳税所的额;当年发生的成本费用不能及时列销而计入下一纳税,税务机关可能认定其不属于本经营活动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不能够及时与提供劳务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账面存在大量预提费用,税务机关可能认定企业在随意调整利润,要求企业进行纳税调整。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在不违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与安排,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税收筹划工作要想落到实处,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施工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盈利,而且可以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减少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