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书育人,艺术为本
教书育人,艺术为本
——参加首届全国小学名班主任人文素养高峰论坛有感 怀揣着一颗激动地心,我和三位同事登上高铁,于2017年10月26日来到了有“魅力泉城”雅称的济南市,参加首届全国小学名班主任人文素养高峰论坛的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4天,10月27日到29日,我们在济南铁道大酒店会议厅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名班主任的讲座,受益匪浅。10月31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济南市中区课程改革试验校---济南市爱都小学。活动时间安排得很紧凑,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学习。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名班主任郑立平老师这样诠释班主任的工作。他说:“班主任工作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成年人领着一帮孩子在学校和教室这个园地里好好地过日子。”多么朴实地解说啊!可是“过日子”听起来简单,但过“好日子”和过“坏日子”之间还是有天壤之别的。那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呢?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给予孩子们“艺术地引领”。
浙江省温州市名班主任林志超老师给我们做了《艺术应对学生问题》的专题报告。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重温一下。在5年前,甚至10年前,孩子出现了问题,犯了错,家长会说:“老师呀!孩子不懂事,你可以打/骂/批他!”而现如今,孩子犯了错,家长会说:“老师,你说他”。怎么“说”,这是时代对班主任新的考验。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说的能力和说的技巧,也就是要做到“艺术”地应对。
林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被批评的学生挖空了校园公告栏中的名字。林老师看到了,就想,孩子们一定很痛恨这种批评方式,以至于他做出了如此举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厌恶。我能不能换种方式呢?他将所有被表扬的同学用原名,将被批评的孩子的名字换成了三国演义的人物。在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和公众的监督下,这些三国人物最后都以真名示人,出现在光荣榜上。教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即是一种柔软的心底触摸,让学生的心灵无处不受滋润、感动。艺术化教育就是这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过程,是一种感悟、唤醒,更是一种载歌载舞的享受。”
什么是艺术应对学生问题的实质呢?林老师这样说:
一、艺术应对,实质是教育者的呵护心态。
他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小夏的春天》。小夏,11岁,是一个插班生。这个孩子多动,学习有障碍。他生性敏感多疑,害怕与同学交往也抗拒老师,与人交流有障碍。林老师注意到了他,并且不断创造与他“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在看到他的“日记”后,给予表扬,让孩子信心倍增。当孩子找不到玩伴,没办法融入到同学们当中时,林老师给了孩子三个“锦囊妙计”,即走入人群三部曲:1见到同学,不会热情的打招呼,请你微笑着点点头。2课间,先尝试着站在小朋友旁边看别人玩。看着看着,你可能就有机会被邀请参与游戏。3.带好玩的东西,吸引小伙伴并大方地与他人分享。这样一来二去,自然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插班生身上)林老师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最终走进孩子的心里,敲开了那扇紧闭的“心门”,带着小夏一起走向美好的春天。
如何艺术应对学生问题呢?林老师这样讲:
二、艺术应对,善于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主要在于抓住教育学生最佳时机的十二个点。这12个点分别是1兴趣点2兴奋点3情感点4求异点5变化点6荣辱点7利益点8低潮点9矛盾点10敏感点11闪光点12共鸣点。林老师就其中三个点做了案例分析讲解。
1.共鸣点。是指站在学生的视角观察,以学生的角度思考,走进其内心,与之共鸣。收获的不仅是改变更是心与心的贴近。
林老师讲的这个案例,属于“师生”矛盾,并生动地称之为“顶牛”事件。一名体育特长生张亮在进行期末体育长跑测试时,由于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长跑,成绩不合格。体育老师很生气,第二天公布了成绩。第三天,这位老师又拿着记分册在操场上登成绩,点一个名,让学生报一遍分数。点到张亮时,他不予应答。师生之间发生了言语冲突,进而发生了肢体冲突。学生见状叫来了班主任林老师。林老师先当着体育老师的面批评了张亮,然后将张亮带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林老师给了面红耳赤、气喘吁吁的张亮一杯水,并且让他坐下来。然后轻轻拍他的肩仔细询问原因。原来张亮在长跑过程中感觉口渴就跑去喝水,喝得太急,水都倒在了裤子上。又找不到自己晾晒的裤子,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随便抓了条裤子换上。等他从宿舍回到操场时,测试已经结束,他的成绩也因此不合格。林老师听后问他:“你为什么不向体育老师说明情况呢?”张亮说:“体育老师太生气了,不愿意听我解释”。林老师告诉他:“你是体育特长生,是我们班乃至全校的长跑冠军。体育老师对你寄予了厚望,他还跟他们组的老师打赌,你这次肯定又是全校第一,要知道你可是他最得意门生。结果,你跑个不及格,你说他生不生气,难不难过。他是“恨铁不成钢啊”,更过分地是因为报分数这么点小事,你还跟老师大打出手。”听了林老师的话,张亮留下悔恨的泪水。主动回到操场,向老师认错。他们还一起组团,打起了篮球。后来,林老师总结: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不”:不了解内因和不了解对方。处理方法:1.利用同理,挖掘深层内因.2善于倾听,唤起深刻感悟。3沟通双赢,走向深入友谊。
2.荣辱点:创设让学生“看见”自己的场景,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感受。激起思维,感悟其中,自我约束,落实行动。林老师的这个案例叫做“浩然的另类日记”。事情是这样的,浩然是林老师班上最调皮好动的学生,今天踢球打破玻璃,明天玩耍辱骂同学,后天预习没做不写作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保证照写,错误照犯。林老师给他准备了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他写的保证书。由于太过熟练,保证书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有事件和时间有变化。林老师看着这厚厚的一本“保证书”,头皮发麻。
事情转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临了。一天,浩然又犯错了,林老师准备拿出他的“保证书”好好数落他一番,却发现打扫卫生的阿姨将他的保证书当“垃圾”丢了。手边只有一个“日记本”,林老师突发奇想,说:“浩然,我今天不要你写保证书了,你给我写日记吧,把你今天做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这样,浩然有了一本“另类日记”。一个星期以后,日记上这样写着:
星期一 晴 今天没有预习,被小组长发现报告给老师,全班批评。星期二 多云 今天在走廊上疯跑,被班长抓住,全班通报批评。星期三 阴 今天最后一节体育课玩得太疯,忘记值日,打扫卫生了,全班通报批评。星期四 小雨 今天跟同学玩游戏,由于不满前面有人插队,骂人了,被林老批评教育……一直到下周三,林老师发现日记开始变化了:星期三 阴 今天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被老师表扬了。林老师问:“浩然,为什么你开始做好事了呢?” 浩然说:“林老师,有一天我自己无意间翻开“日记”,看到上面写的都是些被批评的事情,我突然有些难过。我就想,我能不能做点什么,让我自己不那么难过!”要想写好,先得做好。也就是从那时起,浩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变得礼貌、好学、自律、勤奋。浩然的另类日记。寥寥数语,却是一部记录一个人史诗般成长的巨作;波澜不惊,却是一个人用心去改变自己的巨献;看似平淡,展开的却是一幅毛虫蜕变成蝴蝶的绚丽画卷。敏感点:越是情感,越是敏感。小心翼翼地引导好学生成长等敏感问题,呵护他们心中的美好,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大家一定猜到这个案例跟“情感”有关,它就是“一封情书。” 一天,小雅的妈妈惊慌失措地找到班主任林老师说:“林老师,我在我们家沙发上找到了一张纸条,是一个男生写给我们家小雅的情书,您说怎么办啊?”林老师就问:“那你发现你们家小雅在家里到处找东西吗?”小雅妈妈说:“她没有找什么东西,今天早上还跟平常一样,背着书包就上学去了。”林老师说:“那您就把心放回肚子里,我估计她压根就不知道这封情书的事,搞不好是哪个小男生偷偷塞到她书包里的。”听林老师这样一说,小雅妈妈就放心地回去了。可林老师这边的事情还没完。第二天早上,他就开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晨会。孩子们上五年级,林老师并没有具体地讲,而是打了个比方,他说:孩子们,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你们现在只是幼芽。所以大家不太懂什么是爱,只知道“喜欢”。那你们都喜欢谁呢?有孩子说出了班上的一个女生。你们只喜欢她吗,我觉得小娜也挺漂亮的,小欣会拉小提琴还会画画呢。”听林老师这样一说,好像可以喜欢的变多了”林老师接着说:“我们可以都喜欢都欣赏,并不需要局限。”
而爱情,就像我们爸爸妈妈一样,要找到一个最喜欢的、最优秀的、最好的人组建家庭,这样才能培养出更聪明的后代。”现在,大家才上小学,以后还要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人,所以不能太早下定论。我们挑别人,别人也会挑我们。只有发芽了,成长好了,才能开出最美的花朵,吸引更多的仰慕者,选取最优的结合,结出最美的果实。”现在的孩子这么聪明,一听就能懂。林老师的比喻应该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爱情”的美好愿景的种子,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清除障碍。遭遇类似的“情书”问题,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林老师说,写情书,其实是孩子们成长的标志。这种“向往美好,向往成长”的心理,又是极其容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萌动心理,是经受不得半点的打击和压力。如何引导呢?1.可以充分运用情感加法,这加法说来也简单,即与异性学生之间的交往多比少安全。2通过创设一种“生命之美”的情景,引领学生认识生命,认识人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艺术应对学生问题,在于用心地寻找教育学生的方法,我们要相信总有一种方法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动,总有一种方式能让学生产生深刻感悟。艺术应对学生问题,让每一次教育都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并成为他一生的烙印,让教育在瞬间闪光,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同时能绽放出自己的生命光彩!
这就是我在林老师的讲座上听到的所有内容,我尽自己的全力将其转述给大家。希望大家听完也能有所触动,能打开大家心中的一些结,明确方法,找到道路。在此,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正如李校长所说:“好好学习,才能好好工作。”我们要想做更好的班主任,就要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谢谢大家的聆听!
王杨影 2017年11月11日
第二篇:“教书育人,质量为本”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质量为本”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潮流和舆论,但我们能改变学生,只要我们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我们有责任继承良好的教育传统,并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通过这次“教书育人,质量为本”师德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需要有爱心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 1 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需要耐心
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心的人。当初实在不认为教书是一件让我感兴趣的事情,也并不认为它有任何伟大之处。而我却依然能沉下心来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欢孩子。最初喜欢孩子是因为刚毕业自己是个孩子性情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是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后来喜欢孩子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使我觉得我可以活在他们充满真、善、美的天地里。而且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让我对他们的喜欢越发深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努力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第三篇:“教书育人,质量为本”
“教书育人,质量为本” ——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全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主题月活动中,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材料,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反思上一学年前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差距,论提高质量的方法,拟整改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对本学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的目标。鼓足了“教书育人,提高质量”的劲。如情振奋,一致为提高质量而努力工作,为夺取质量提升年的大丰收辛勤耕耘。
是的,作为一名教师单是身正是不够的,还应在教育教学上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并做出事迹,师德与师能的有机结合才是为师之本。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及教师都需要很好的考试成绩,还要良好的道德养成。需要知识成就的同时,又要道德成长,能力成长,健康成长,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政府在学校硬件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不断加大投入。产出的质量如何呢?得考问我们的学校教育,考问我们的师生,教师如何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在学校接受全面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这一系列的社会工程,给学校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作为新时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没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成才,又如何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呢?然而,在学校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旗下,狠抓考试成绩的提高,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低下什么教育都不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现实、是社会家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便是教育之累实质所在。各种活动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不可惑缺的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成绩是检验课堂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全面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师生之显而易见。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走出浮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深入投入到研究教法、学法,研究知识的教与学,学生能力的发展,道德的形成。教育是有规律的,教师需要深刻研究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展开教育工作。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为师之灵魂,是教书育人提高质量之源泉。有教育思想,清心寡欲,不为各利所惑,不恶进取拼搏,乃为师之较高境界是也!
作为学校教师,提高质量人人负责。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工作。功在学生,责在教师,为着明天的强盛我们该继续拼搏。
第四篇:魏书生教书育人艺术
《魏书生教书育人艺术》读书随笔
随着社会发展、法制的健全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师生关系的改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需要,就必须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构建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是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专著〈〈魏书生教书育人艺术〉〉读后感的形式,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心”教育学生为话题,分别从爱心、诚心、耐心、信心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加上自己的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师道尊严”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对那些学习不好或表现较差或偶尔会犯错误的学生,时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动不动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或排斥学生,轻者侮辱学生人格,重者造成学生伤亡事故。这些我们从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都时有看到,给人震撼。虽然老师本身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愿望,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做法显然已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严重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失去希望,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惨痛的教训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引以为戒,多学点有关的法律知识,坚决摒弃传统的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师道尊严”思想。
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学生,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也有可能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怎样面对这些学生?我认为:正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要用“心”去教育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一、“爱心”,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爱的越深 ,教育的效果就越大。当然,教师的爱要细致而严格,爱学生不是一味地溺爱学生,而更要有严师之威,不仅要给各类表现好的学生,更要给所谓的“后进生”以教师之爱。在班级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营造一种平等、和睦、友爱的氛围,让班级充满集体之爱。但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更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确人生的价值,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把学习与做人联系起来。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负责班级的一份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感到作为班集体一分子的光荣,例如,在课堂提问中,要设计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要充满
热情地去关心、教育。把爱渗透到教育工作中去,教师的工作就会取得成功。对残疾孩子尤其要这样。
二、“诚心”,是教育成功的出发点,在班级中,“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或因为行为上不够规范,受到的批评较多,在同学中也时常受到埋怨,来自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批评,使他们在学校中受到了冷落,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变得很敏感,对教师的教育,即使是真心诚意的教育,他们也是心存戒备。但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中,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他们也渴望进步,期望成功。所以,教师对这些学生,就更要心平气和,真心相待,要努力使学生相信教师这样做是为他们好,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翻陈年老帐,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这么做,只能加强师生对立,增加教师工作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与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班级工作的能力,并有目的让他们中的一些同学从事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承担责任,鼓励学生大胆工作,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诚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思想转化,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为班级集体服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能及时化解矛盾。事物是在矛盾变化中发展的,老师和学生长期相处,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经常性地指导学生,教育学生尊重老师,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与老师交换意见,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奋斗着。老师是最无私的,巴不得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对待犯错误的同学老师提出批评也是为了同学好。要让学生理解老师也是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有时候也会犯错误,学生对老师有看法有意见也要全盘托出,这是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种表现,是师生之间真诚相待的先决条件。
三、“耐心”,是教育成功的必要环节一般地讲,“好学生”听话,接受教师的教育快,教师在感情上与这些同学比较接近。但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否则,教师的工作就不能算成功,在工作中,我们更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工作。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后进生”由于自身因素,使他们感情易冲动,情绪易波动,行为也常常变化无常,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敏感,但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后进生”工作会出反复。所以,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育学生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当“后进生”工作出现波动时,要客观地分析原因,包括主客观原因,分析波动之前的先兆,以及规律性的现象。然后,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工作中适时提醒学生,做好诱导工作,最后消除波动。
四、“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动力如果“耐心”是侧重于学生而言的,那么,“信心”就是针对教师讲的,作为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尤其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要有更多的反复,因此,其过程相应就长些。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来说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的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要因为学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放弃教育转化工作;也不要因此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生出现恨铁不成钢的言行。此时教师更要冷静地分析思考“后进生”出现反复的各种原因,再努力帮助学生,教师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恒,肯下功夫,对症下药,教育出现成功的那一天就会到来,但要得到这一结果,教师自己必须充满信心,否则,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或功亏一篑的结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核心,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感情疏通的桥梁。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真心实意、表里如一,要无微不至、永恒不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全面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和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和特殊行为,才能取得全体学生对你的信任。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去唤起学生美好的心灵,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用深情的话语赞赏他们的进步;用积极和宽容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改正不足;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操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力争做到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在学生面前,不要有那种发号施令的面孔出现。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爱心留给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真诚的真心朋友,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教师在上面讲,讲完了就走,学生是做完笔记就算完成了任务。教师就只做到了“授业”,但不能很好地“解惑”。目前的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家长式的关系,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师生就不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就谈不上平等的交流了。魏书生在〈〈教书育人艺术〉〉中多次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教学生,对学生的经历、处境、人格价值给予肯定性的认识,那么教师收获的就是学生对你的体谅、支持、信任、尊敬和理解的肯定性评价。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确实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健康的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去构筑一个更健康、更有利的师生关系,这是不容忽视的。而现今正身处在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们,更应该抓住学习的机会,在课堂里汲取知识,努力学会处理师生关系的技能,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做铺垫。
第五篇:学院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以爱为本,教书育人
以爱为本,教书育人
——优秀教师郭莉莉事迹材料
现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教师。自2008年3月工作至今,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已经整整十年。曾获学校“教学优秀奖”等称号。2018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一、激情满怀,无私奉献
在教学工作中
郭莉莉老师始终奉行人民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规范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保质保量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她曾承担《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路》、《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现代电视技术》、《楼宇自动化》等课程的讲授。在教学中,她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及时辅导答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严守各项纪律。她热爱教师事业,爱校如家,虽然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有老人需要帮扶,但从未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把全部经历都倾注在教学工作上。她用自己的爱心塑造了一位骨干教师美好的心灵。她常用“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的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教师的岗位上不断超越自己。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她对专业的发展、教学改革、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付诸了许多心血和精力。她主讲的《电路》被评为学校首批精品课程;她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已经发表了8篇教研论文。她曾获得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1项、辽宁省建设类微课比赛中获三等奖1项、辽宁省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成果奖1项。她积极指导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5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8项,她也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二、追求卓越,致力科研
郭莉莉老师注重实践与科研的结合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本、参与编写教材1本,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发表EI(JA)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曾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1项、沈阳市自然科学成果奖1项。她主持1项横向研究课题的研究。她曾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辽宁省建筑教育协会微课比赛三等奖、辽宁省建筑教育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
三、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郭莉莉老师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她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她一直非常尊重和关心学生,也注重学生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一段期间,她发现授课的学生中有个女生由于父母离异导致缺乏自信心,她及时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直面困难,积极生活。在她的帮助下,学生又逐步树立起了信心,并最终考上了研究生。
她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普通中却凝聚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但在平凡中却蕴含着对学生的挚爱。她就是这样一位在普通和平凡中书写着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美丽华章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