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样例5)

时间:2019-05-12 00:2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学”的体会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

伏金梅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学”的体会

针对目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教材一些内容的删减和添加,很多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新课标,依然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高中地理课堂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学。

搞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教学,首先要正确认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及其体现的理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又在于素质教育。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材阐明了以下基本地理思想:

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 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 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

 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这些基本思想渗透在高中地理教材的三个独立模块中,三个模块虽然分别独立成册,但仍有一条主线贯穿在三者之间:

认识、理解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寻找最佳区位、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搞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还要正确认识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性质。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谋求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统一。

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才有可能搞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但要真正要搞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还要了解教材的设计特色,灵活运用。

1.每章序言的内容提要: 每章的序言都以问题的形式给出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

利用其引导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体感知和再现,以体现提纲挈领。

2.读图思考: 它穿插在课文之间,安排在图后,我们可以利用其引导学生对课文或图像进一步探究,对教材进行拓展。往深处说也可以根据内容难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案例:“案例”选择的都是很典型的地理现象,安排在某一地理原理之后,用以说明、印证某地理现象体现的地理原理,我们可以用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4.阅读:安排在某一地理原理之后,或课文末尾,我们可以用其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活动:活动的形式有资料分析、动手制作、辩论等,我们可以用其引导学生对上一段落中呈现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加深对上述现象、原理的理解。

6.问题研究:对“问题研究”的内容要全面分析,认定其中重点的、必须完成的内容。把选定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做课后观察、体会,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

要搞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洋流”一节学案的学习流程安排如下:(1)激趣资料:二战中德军自如地进出地中海。(2)自主学习:洋流概念与分类。(3)分组讨论: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4)动手绘制:太平洋主要洋流运动线路。(5)事实探究:同纬度的英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气为什么不一样?(6)深度思考: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7)比较分析:哥伦布第一次与第二次航线的时间差异。(8)理论应用于实际: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的影响。(9)归纳小结:学生上台总结发言。(10)当堂测试:小练习。本节学案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相互协作,有机安排,节奏明快,学习效果显著。

高中地理课程所体现的理念共有5点,其中的第三点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作为一名有地理素养的地理教师这是必须要做到的。那么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正确理解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不是追求课堂形式的活动,所以设计探究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在促进学生发展和地理知识掌握上的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探究学习的几个误区:

 教师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 应尽量地让学生探究;

 只要学生在活动,就是在探究;  没有得出正确结论,探究没有意义;

 探究式学习就是单纯的探究活动,不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下面以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谈一下探究式学习的具体操作:

(一)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及旅行中,你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有那些方面的感受(可以提示学生从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垂直方向等方面考虑,指导学生收集各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学生可能说出所穿衣物多少的变化、树木叶片大小的不同,及植被高低的不同、土壤颜色的不同、干湿状况的不同、房屋墙壁厚度差异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回答的情况进行下一步。

(二)根据学生所发现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提到气温高低不同、水分多少不同、太阳辐射不同、降水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距海远近不同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气温和降水是哪一地理要素的两个基本指标,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有那些?最终引导到位置的不同,然后由因及果的分析。

(三)根据上述过程并阅读教材考虑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否有规律可循,可能有几种规律?(提示学生从方向上去考虑)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每一种规律的延伸方向,更替方向。

(四)引导学生探究是否每一地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律,引出非地带性因素,最后得出地带性规律是相对的,非地带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探究式学习只是众多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例如,关于地球公转的教学,就可运用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还可结合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来总结各种日照图的解答方法。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等,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分析:(1)地球公转方向;(2)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拖动鼠标,将二分二至及相应地理现象送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它可以与其它方式方法相结合。传统教学中的有价值的方式也可以与新方式相结合。总之,更新观念,认清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性质特点是前提,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手段。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最终形成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多想一点责任,少想一点功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是能够走向成功的。

当今世界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概念不断更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并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认识这些新内容,探讨如何讲解这些内容,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作者根据在教学中经验,讨论了这些问题,希望与广大同行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第二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小结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小结

从2007年9月湖南试用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高中新课改已经在湖南全面铺开。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不少困惑、思考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转变,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方法和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最终评价教师教学的还是成绩,高考如何考,教育上级如何评价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如何用考试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是最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去执行课堂教学,考试变成教师工作方向的原动力,考试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是否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命题观念,在当前也就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将会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有发言权的,在课堂活动中是具有支配权的,因此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转化这样或那样的教学内容,加工不同形态的教材。当意识到,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为支撑的时候,或者注意到课程改革仅仅是一种理念或教学内容的理想化重组的时候,就完全有可能从自己以往的经验出发,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流程来教“新课程”:教师从早晨 6:00忙到晚上11:00,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大肆倡导的“**模式”的操作方式:把多少时间还给学生,就完全有可能认为新课程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分数之上,升学率第一;无非是用一种模式替代了另外一种模式,仍然是强调统一,注重单一模式。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期待湖南的高考方案和高考命题能完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株洲教育系统对教师评价也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当然,我们应该完全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做新课改的弄潮儿。

(二)、课程改了,教材变了,但教师仍然用原有的方法去教,学生仍然用原有的方法去学,只是形式变了如果内容调整了,媒介变化了,师生之间仍用原有的方式进行交往,教学和管理仍用原有的方式来运作,能有多大的效果呢?是 1

否朝着课标设想的目标挺进呢?,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很多一线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疑惑,这是新课程改革吗?还是在浪费更多的时间 ,课程改革经由教学实践转化以后,“失真”了甚至“无形”了。不幸的是,今天我们基础教育中似乎正发生着这样的事情。课堂上照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学生缺乏求知欲望,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意志薄弱 ,丧失信心,不思进取,其学习效果是不堪设想的。只有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理解、吸收,从而实现认知意义的建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会比较、会分析、会综合、会推导。总之,要使学生获得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协商、讨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被整个班级学生共享,从而使构建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二、我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

困惑之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

目前,我校的班额较前几届人要少,每个班50人左右,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

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三、采取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接触和认知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进行《热力环流》一节教学时,由三国故事中有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来历“导入,并分析“罗贯中如此的安排是否有科学的道理”这么一个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探究、分析这种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热力环流的新课教学。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地理的学习过程是自动生成的过程,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垭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巧设问题,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探究、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演绎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在无疑处生惑,营造一种可供学生积极探究的创造氛围,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分析探究—质疑发现—解疑—产生新的疑问”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培养他们以学习的主人角色去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使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善于进行同类启发,以已知探未知。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精神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遵循民主性的原则,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安全,没有任何的顾虑,才有利于师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必修一47页的探究活动中,“要在江南地区顺利育秧,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学生对这些农事活动知之甚少,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许他们的办法不太合理,老师不一言定论,不迷信书本,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表杨大胆回答问题的学生,肯定他们的思维。教师鼓励不同观点的学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用自己的爱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地理课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精神。

(四)、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为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好奇感和探究欲,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时,让学生自己调查株洲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了解到株洲的环境问题很多,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了解到了它的危害性,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培养了学生适应生活实际的能力。

(五)、地理教学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无可替代的,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活力,是一种可以改进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方式。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能完全割舍老师的板书;要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取代教师;以扬弃的观点看传统教育,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计算机。

总之,课改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第三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必2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深圳市滨河中学

姜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差异如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大洲城市发展的差异,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人类活动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返三对本地城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学会与人合作,培养科学人文素质。【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的核心应是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也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城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地关系和谐的表现。本节就是要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地理学中的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创造的文化景观,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要求:图片和地图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并形成文字。方式:全班分为3个大组,每组负责收集一个城市的资料并选出2~3名中心发言人。

〖问题情境〗

[开场白]前面我们认识了城市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同学们也收集很多世界不同城市的景观资料,那么同学们发现每个城市具体的地域结构和发展历程是相似的还是各具特色呢?

(各具特色)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城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讨论城市的形成因素——自然环境、各种人文因素)

[转折语]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同时也赋予城市鲜明的城市地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地域文化的含义以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解决问题〗

1.布置学生阅读学习材料,谈谈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生分组研究本组收集的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资料,找出每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征2~3点,并分析得出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课后学生完成一片小论文(题目选其一):①谈谈如何根据本地的地域文化并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本城市未来的发展

②移民城市的发展之路——对深圳市未来的规划

〖讨论与交流〗

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学生派2~3名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发言,并在黑板上标出本组认为最能代表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表现的地理事物名称,教师和其他两组学生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充当听众,并给各组评论打分。

【自我评价】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讨,列举的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的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放手发动学生,采取自学与模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讨论、发言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城市中人地关系的互动,从中感受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素质,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欣赏不同地域文化之美,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①一定要让学生预先阅读学材;②布置给学生收集资料的任务要具体、责任到人,并且,资料最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③教师预先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以防学生在举例说明时出现冷场的局面。

【他人评价】

第四篇: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告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结题报告分析了当下地理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理论研究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有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地理课堂、新课程、策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我们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的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地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造成了大量地“高分低能”的学生,大大降低了有效教学的效度。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地理科目以“地理有效性教学”立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有关地理有效性研究的活动。

(二)课题的界定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是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第五篇:新课程远程培训总结——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远程培训总结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刘金承(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传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以地理新课程理念去整合教学资源,采取最优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所谓整合地理教学资源,就是围绕某一地理教学目标,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这样,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材是一种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媒体,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等,都是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电脑、书籍等所包涵的海量数据已被大家所共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整合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让这些素材切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如虎添翼。因此,如何整合有效教学资源,是新形势下我们改善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它必将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认为在整合有效教学资源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原则。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需要做出筛选。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着力发掘能够开发学生头脑和便于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意的素材。同时,依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明确哪些应该优先,哪些是对学生更具有适应性的。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区蕴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不相同,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学校和周围已经存在或蕴含的资源,采集具有地理性、个性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地理教学实用资源库,以丰富和活化地理教学。三是合作原则。教师是对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核心力量。教师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同事、备课组、教研组的人力资源潜力,集体备课,智慧共享,提高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做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手段等设计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既要考虑怎么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为此,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教师要在育人同时,真诚地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上,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指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 2

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第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第四,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讲是极为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当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如何“教学”的体会(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美术教学体会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体会 (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

    数学新课程教学几点体会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论文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大石桥市高中 数学组 王洪梅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忙碌的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首那些逝去的日子,我认真学习了 新的课程标......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体会

    高中英语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隆德三中王丽娟 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新课改学习的一点心得和看法: 一、新课程的理念。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都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纲,也就是说的教教材。传统的地......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

    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2012年9月20日上午,我参加了蓟县教研室举办的《解读新课标 演绎新思维 创建新课堂》专题讲座。蓟县六小孟庆阳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近十年来的课改路......

    物理新课程标准体会

    《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初三年级:赵彦刚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

    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