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助困”与“育人”相结合,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资助体系
——在校园金秋助学 推动师生结对子助学活动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资助的不同类型和途径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有其特殊性, 因而资助工作要与育人工作密切结合, 高校资助工作要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充分发挥各种资助政策的不同育人功能, 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 通过资助工作开展育人教育, 使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诚信、自立、自强、感恩等优秀品质。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高校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一、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要求把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提高到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来认识。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数量也随之上升,目前有3826人被列为校级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否安心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关系我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指出,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就是解决最大的实际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才能安心学习。
第三,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救助弱势群体,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大会,是在实际行动上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同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贫困家庭的孩子能读书,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校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音符。
第四,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接受高等教育是基本的人权,也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打工谋生,无法集中学习,学习压力极大。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困,可促使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公平、公正和友爱。因此,只有切实做好助困工作,尽可能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才能有效缓和因贫困产生的矛盾,才能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第五,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帮助他们当中一些有潜力的孩子成长为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我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制定了许多资助方法,我校的资助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2011年组织了两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格认定工作,共认定在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26人。原则上按照A档10%,B档20%,C档30%,D档40%进行划分。其中:A档381人;B档共764人;C档共1141人;D档共1540人。
2011年组织办理各项奖、助、减免、贷款等资助累计近2万人次,总计405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87.8517万元。这些资助措施100%覆盖到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国家政策,有效缓解了学生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但是,应当注意到,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城乡之间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逆反偏激几个方面。
二是资助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认定机制存在缺陷,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资助力度不均衡。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了解,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够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渗透着传统的救济思想,在把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
三是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现在学生助困主要是“授之以鱼”的给予性资助模式为主,“授之以渔”的自我发展激励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造成了有学生申请才予以办理。“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不能够针对个体予以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帮助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对脆弱又自卑的心灵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全过程助困育人
学生助困工作应该贯穿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阶段,包括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使新生报到不再受阻二是做好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认定及建档工作。三是持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困工作。四是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校后的贷后管理工作
2.做好全方位助困育人
高校不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而且在精神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眼前困难,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一是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二是开展发展支持教育。三是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近
3.拓展全员助困育人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参与到助困育人的队伍中来,拓展助困育人多元化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化教育助困。二是落实学校助困育人工作,壮大校内助困队伍。三是开拓社会捐赠渠道,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助困
三、认真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成人成才。
在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的倡导和推动下,我校工会从2007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五年来,校园助学活动由经济助学发展到以经济资助为主,思想、学业、生活、品行的全方位助学。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校工会在各学院开展的教师与学生“一帮一”结对子签约助学活动,切合实际、影响广泛、卓有成效。不仅深入推进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成为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校工会作为此活动的主办单位,通过校工会领导与全体同志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创新思路,保障了活动扎实、有效发展,使我校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一直走在全市各高校前列,在此,我代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对校工会的辛勤努力和丰硕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祝贺。
近五年来,“一帮一”助学活动创造了全新的助学形式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助学、学业助学、品行助学、心理助学“四位一体”的助学理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助学机制。活动在校党委领导下,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参加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以师生自愿为原则,以生活、学业、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以师生共签“一帮一”协议为主要形式,建立完善的助学档案,设定一年为一个帮扶期,每年适情进行调整和充实,由校工会负责全校助学活动的组织协调,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进行。“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开展以来,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学生成才、教师进步、组织提高、校园和谐“四赢”的效果,成效显著。
学生工作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实施单位,为了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希望各学院一如既往第给予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保障工作高效落实。在此,我对各学院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希望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员、部署、协调与指导工作。
二:狠抓落实、强调时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广方案,把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参与活动比例,努力做到积极主动,高效落实,确保活动的时效性。
三:注重总结、创新思路:全面总结近年来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完善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把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同志们,目前党和政府在高校实行的资助政策,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广大人民群众反响最好的一项制度安排。站在事业发展的新高点,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多年来,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步伐中进行,并且始终将其作为学院学工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坚持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诚信感恩教育相结合,与维护校园稳定相结合,同时,我们在帮困资助之余在精神上育人,教育所有受助学生要学会感恩,要把感恩的心化为成长的动力,精神上的育人对于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全方位健全完善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
一、基本情况
1、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评审助学金
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是资助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工作环节。每年六月份开始,我们即在学院范围内启动困难学生申请的初步宣传工作,向老生广泛告知申请流程和须知,新学期伊始则对新生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定中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以系别专业为区分的认定评议小组。通过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进行困难认定申请国家助学金成功的学生为616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成功的学生为175人,贫困率达20.55%。
2、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的育人功效
目前,学院设院内勤工助学固定岗40多个,机动岗30多个。主要岗位有学院办公室助学岗、学工办助学岗、教务办公室助学岗、图书馆助学岗、后勤服务中心助学岗、餐厅食堂助学岗、机房助学岗等。按小时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补助,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勤工助学岗的设立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缓解了自身经济困难的压力,同时,帮助学院很多部门减轻了相对的工作压力。
3、关注学生动态,多样化资助形式开展
日程开展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家庭突发情况或者较大经济损失现象开辟特殊补助通道,在掌握了解情况后进行临时性补助的发放,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特殊优势联系企业并成立了永达奖学金,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奖学补助以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在学院范围内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将师生的爱心聚集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义卖所得将全部作为学院特困学生临时补助。
二、攻坚克难
作为一所以专科生为主体的二级学院,XXXX学院开展了具有本院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虽然每年学院的贫困生比率皆高于平均比率,但是我们的工作始终是在有序的进行。近年来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外省市生源的逐年增加,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困难认定工作也随之加重,在学院人数多、离本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我们成立由学院XXX院长担任组长开展的困难认定工作,以专业区分民主评议为依据,以帮困育人为目标,坚持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他在学习上有后顾之忧。总之,我院的帮困助学工作压力将逐年增大,但随着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各级投入的加大,并通过学生自强不息的努力,相信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三、资助育人新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按照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将帮困、资助、育人落到实处,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苦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励志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活动;有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资助的公平公正。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持续爱心义卖行动的热量,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审签人:(学院盖章)
日期:
第三篇:浅谈高校资助育人
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帮助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多年的艰苦探索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对促进教育公平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具体实施还需要一定过程,目前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是浅国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及结合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环境背景,析论述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困境及难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局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1、基本数据。近日,教育部对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
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 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
另外,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1%。
2.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情况。中央部属高校已全部按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申请贷款学生基本上可及时得到贷款。部委属高校中工作开展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绝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按照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已开始贷款审批和发放工作。2004年6月以来,湖北、河南、山
东、辽宁、安徽、河北、广东、上海、云南9个省的贷款合同金额均已超过1亿元,另外,贵州审批合同金额达到0.95亿元,工作进展较快。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多,加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更多的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一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二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项目难以确定。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1)同学相互比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状况尚可的同学也掺和进来,真假难辨。于是,申请的同学纷纷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最终依靠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归宿。
(2)老师直接确定。有的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是若百密一疏,二是若有人质疑暗箱操作(即使准确),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按说,这种方法很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一起蒙国家的钱。
3.育人功能不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还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在勤工助学方面,一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二是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
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总之,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片面理解了各项资助的内涵。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创新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1、奖(助)学金的考核机制。
奖(助)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的欢迎,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每一项奖学金都有严格的评选制度,保证了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奖(助)学金管理中大都非常重视评选等发放前的管理,而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用奖(助)学金的不理性消费也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校在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同时,非常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办法要求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的全面总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和学生的总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2、困难补助基金的诚信贷款制度机制。
在前几年我校困难补助的发放都是无偿的,这种无偿发放机制使得有的贫困学生因认为无偿地接受资助相当于受人施舍而羞于申请困难补助,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也得不到及时资助;而有的非贫困生反而钻政策的漏洞,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方式获取困难补助金。这样,有限的资助经费就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困难补助金的效用,我校从2002年起对这种发放方式进行改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实施贫困学生诚信贷款制度。
3、创新勤工助学的管理机制。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是受到各高校普遍欢迎和重视的助学之路。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岗位公开招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加大校外助学岗位的开拓力度等形式,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资助体系中的主渠道。为了有效解决首批工商银行贷款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我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通过以下途径开展诚信教育“两课”教学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助学贷款,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及毕业生离校教育中专设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倾情报恩,首先把尚欠的贷款还完,这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其次,在学校的就业网中可为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专设助学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按时还本付息。同
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根据不同学生可提前半年分别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去信,以提醒督促学生按时还本,开展“1+1”结对子活动等形式,加强贷后管理。
二是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
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两者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育人与帮困的结合:
高校助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缓解乃至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资助工作,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助困为契机,重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推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全面实现助学目标,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而且是高校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高校助学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许多贫困学生困为经济原因伴生了很多问题,根本无法和普通学生站在同条起跑线上,贫困学生成都路上充满艰辛。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宁愿在外边做兼职也不接受各种资助,严重影响了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守承诺,严重失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资助形成依赖;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负担过大,自我封闭等。这些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高校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学工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困育人,加强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思路,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坚持自强自立教育为核心,育人工作以 “获奖思进、获助思源、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助困育人效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助学资源的效用,同时也为贫困生的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时机。在贫困生的资助实践中,结合每项资助的特点和贫困生的实际,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1、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目前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大多是由学校自身创造和联系的一些适合学生业余工作的岗位,就我校而言,有家教、学工组助理、办公室助理、科研助学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自食其力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贫困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知名教授的治学经历讲座、身残志坚人士励志讲座、成功校友、知名人士奋斗经历讲座及优秀贫困生事迹的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教育,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2、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加强正面的诚信教育,这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三、深入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关键。
四、完善诚信方面的各项机制,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保证。从2003年开始,学校把每年四月份设立为“诚信教育月”,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诚信评估机制、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等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理解了诚信,提高诚信立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了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素养,学生贷款履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校在帮困助学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3、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贫困生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虽然爱心捐助方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爱心捐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校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的贫困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针对西安市贫困家庭的义务“一帮一”家教活动、知识援助活动、陕西三原敬老院贫困生帮扶活动、贫困生关心孤寡老人活动,使贫困生把自己的受助与对社会的回报结合起来,把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学生纷纷表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一定量的公益劳动是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回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见,公益劳动将育人与帮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5、把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
通过开拓学生科研助学岗、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申报等方式,促进了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同时制定和完善《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给与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给与表彰和奖励。以旅游与环境学院为例,2002级黄芳、张奕君两位同学积极参与赵景波老师、葛淼老师的科研项目,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学院不仅为其报销了调研、打印等费用,而且分别给与个人鼓励300元。从2005年到2006年9月,学院学生共有13篇科技论文发表,其中在《中国沙漠》、《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以上期刊占80%以上。通过科研奖励、科研助学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又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帮困工作的宗旨。然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最低目标,,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即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充分将育人工作与帮困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介绍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有关情况.中国网; 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
第四篇:学校育人工作总结
学校育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为这个中心服务,学校育人做好教学工作,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育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育人工作总结篇一
班主任育人工作总结八年级一班 申静为了落实和实现学校提出的三成教育目标,一个学期来,卑人时 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 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实行了包保育人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 的理念转变,突出了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取 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总结 如下
具体做法
一、结合学校三成目标,实行育人包保制 学期开始,为更好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班级实行育人包保制,每 位教师均有育人对象,实行定期跟踪指导,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 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二、做学生的主心骨,当好“心理医生”。
作为班主任,全面了解各包保教师的跟踪指导情况并做了以下工 作(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 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 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
(二)、循循善诱,以情感人。
1、“身教” 育人、人格熏陶。
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 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 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 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 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在工作中注重 以情感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3、对后进的学生注意尊重和爱护,苦口婆心,不伤害学生的自 尊心,不仅指出他们的不足,更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 步。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结合学生实际,做好精细总结,精心策划主题班会内容,通过主 题班会课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四、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进行了体操的学习和演练,同时还开展了书法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五、经常研讨,不断探索德育方法 在工作中,八年级代课教师在办公室经常交流学生的情况,不断 研讨总结,探索更有益的育人方法,作为班主任,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成效: 一、教师的“育人”意识得到增强了。
经过育人包保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能 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 到明显增强。
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 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自 尊、自信、宽容的人,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增进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 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庭、社 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 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四、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实现了 “教学相长” 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教育方法、提升了学生 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 质也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需改进之处
1、进一步完善和详实班级育人制度 2、进一步细化育人跟踪档案,做好反思和家长的交流 3、和家长建立多渠道的联系方式,让家校育人更有成效
学校育人工作总结篇二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这是美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必读书目《人这样成长》中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得到启示: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东江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以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育人管理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时,“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一种新事物,仍需进一步的加强科学论证和实践探索。下面就本人今年全员育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我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
我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教学相长”的局面在导师制下得到有效体现。
学校育人工作总结篇三
200__教师个人育人工作总结本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法律 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乐于奉献,有 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加 教学改革,认真开展德育科研活动,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处处以身作则,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 生人格,面向全体,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班会、思想品德课、队活动、家访等途径,进行正面教育,抓好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同 时做好思想消极、不思进取学生的转化工作,树立他们生活和学习的 信心,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显著,得到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一、强化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一位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 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小学生 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欠佳,只有认真、大力抓好他们良好的行 为习惯培养,加强他们的学校日常常规管理,才能进行各项的教育。
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从他们身边的实际出发,从如下具 体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 合农村学生文明礼貌欠佳的情况,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比比谁的语 言美、行为美”活动竞赛,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竞赛为一 周一评比。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总结,针对问 题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学生打架、骂人的现象就减少了。
2、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此项我制定了“三找、三禁、三查”的制度。三找是找不爱护公物 的、找乱写乱画的、找随地乱扔的。三禁是禁止乱写乱画,禁止随地 乱扔,禁止随地大少便。三查是查不良现象是否减少,查哪些同学有 进步,查卫生盒是否人人具备。由于工作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3、培养学生不自私、关心他人的好习惯。
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心中只有自己,比较自私。为此,我开展了 讲雷锋的故事;列举班上助人为乐的事例开展“心中有他人”活动;表 演“我应该做”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胜过我的滔滔不绝的说教,主 动打扫教室的学生多了,主动借东西给同学的学生多了…… 二、转化后进学生,提高整体素质。
有了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学生是不难的。但是,班上的后进生 要么性格古怪,要么学习较差。他们要取得成绩,往往要多下几倍的 功夫。我用八个字来对待他们:带着“四心”,真诚以待。“四心”就是 爱心、细心、耐心、诚心,这就是做好他们工作的基础。带着一颗爱 心去工作,可以让他们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可以缩短师生的距 离,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加以改正。这 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学习知识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 实实在在的关心。例如 97 学的陈伟杰同学,父母离异了,随父 生活,而父亲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生活。他在失去父母的关爱后,就自暴自弃,喜欢在外游荡。为了让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我对他 生活上问寒问暖,请他到宿舍来玩耍、吃饭;送给学习用品、生活用 品;学习上耐心辅导、诚心激励。经过一年的教育,他的生活态度积 极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家人和老师都说他前后判若两人,真是天壤 之别。
教育他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坚持不懈的教 育。在工作中还要细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变化,坦诚地和学生交 谈,学生一定会接受并被感化的。
三、严格遵守制度,措施灵活得当。
“严是爱,松是害”,我除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外,还制 定了奖惩分明的班级清洁制度、课堂纪律制度、文明团结制度等,师 生共同遵守。同时在班上掀起激烈、持久的评比竞争活动。从集体活 动、班级荣誉等方面,激发学生与别班比赛,互相竞争;在班内对学 生个人和小组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增强警 惕性和进取心。根据班级实际,措施灵活实用,奖惩得当到位,有章 可循,有法可依,人人平等对待,大家心服口服,风气自然形成。四、加强家长联系,提高教育成效。
对学生进行家访,密切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在校 外的情况,定期向家长反映在校表现,互相交流,统一观点。我也积 极参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工作,耐心帮助家长提高 教育子女的水平,共同教育,提高成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 取再创佳绩!
学校育人工作总结篇四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就要过去了,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回顾走过的路,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德育工作
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主题教育。
1、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和养成教育。在3月7日那天我校通过早会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倡议”,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涌现了无数个小雷锋,月末学校评选出“雷锋式好少年”和“学雷锋标兵”。学生在背诵《守则》和《规范》时,个个都表现得那么精彩,通过全员参加的《守则》和《规范》知识竞赛,评选了优秀班级和先进个人,孩子们变了,变得更加懂事了,都变成小雷锋了。
2、四月份开展文明用语竞赛和清明祭扫。学校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把文明用语印发给全校师生,号召大家熟读记心间,校园里悄悄地在变化,孩子们变得更有礼貌了,竞赛中班与班之间更和谐了。
参观四野指挥部旧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敬献花篮,武校长带领师生清扫四野院落,得到四野指挥部工作人员和市领导的认可和称赞。事后得知那天沈阳军区司令员来双城参观四野指挥部旧址,缅怀先烈。
3、五月份开展感恩教育。5月4日学校感恩教育启动仪式上,武校长做“学会感恩”的讲话,千名师生在“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条幅上签名,拉开了感恩活动月的序幕。实施感恩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感恩情感和感恩意识,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有感激之情”,我校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了“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做一盘菜”活动、感恩母亲、父亲等感恩教育活动。此外提倡老师们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孩子们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从感恩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感恩是快乐的。
4、六月份开展五好少年评比活动,各个班级评出的五好少年发喜报,合影留念。
5、九月份教师节开展感恩教师、父母教育、亲人等,学校开展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安全教育。
验收假期作业:建党90周年“青少年书画优秀作品评选”;读书活动。
6、十月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庆十一”征文活动,养成教育。
7、十一月份注重养成教育,各班级德育实践课拉练评比。交通、食品安全教育。防火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8、十二月份养成教育。
二、教育教学工作
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生本教育实验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课务,严格控制学生的到校、离校时间,中午时间一律不统一上课,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得留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一小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坚持专课专用。进一步规范“备、上、批、辅、考” 教学常规工作。只有保证“教学五认真”真正落实到位,才有可能追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本学期继续抓好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活动“勤”,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
1、认真备课
(1)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成立备课组、保证备课时间,备课时做到先钻研教材,结合学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抄袭教案,力求备出有个性的课,注重反思和教后记。上学期确立教学案的备课实验教师,学校印制学案、教案设计,组织教师备课。下学期全校铺开,备课笔记按要求被学案和教案。
(2)每位任课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安排好教学具,不上无准备的课。
2、认真上课,深入开展生本教育实验。
(1)“创建生本教育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学期教研活动具体要求从第四周开始,语文数学教师“一课三讲”集体教研活动。由于一至四年级包班教学,一年(写字)(拼音)、三年级(阅读)出语文课,二、四年级出数学课。科任教师自选教材内容,上报出课所用班级。要求:a出课班级带学生到一楼综合室授课。b鼓励和倡导使用电教媒体教学。c按“生本教育”课堂评价标准检查课堂教学。
下学期9月份领导深入课堂指导听课,从10月9日开始教师岗位练兵的教研活动,针对我校实际语文主要研究作文和写字教学。高段由田志侠老师做作文指导和讲评的研究课;低段由代芳老师做写字课的研究课。研究课结束后马上组织教师以“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探讨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研讨结束后,再在学年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荐一位老师上研究课,这样既发挥引领作用,又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研究--实践---再研究”反思总结的基础上促进教研,追求高效,提高质量。
四十岁以下的数学教师自选所教教材进行“第四小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要求对知识地位作用及迁延后续做解读和学情分析,并制作课件解说。优秀的说课稿和课件由数学学科组长张英慧上传到“第四小学数学工作室”资源共享。
(2)夯实常态课堂
a学习教育教学书籍、期刊和优质课、名家的录像课
b组织教师上UC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c校本教研主题: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课堂
d注重教研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一单元或两周一次的集体教研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研究。教研和科研相辅相成。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
e2011年10月10日全校教师备课笔记展览
3、认真批改
(1)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分析、讲评。
(2)单元检测、综合检测及时批改,分析情况,查漏补缺。
(3)对后进生优先批改,并提倡面批。
(4)2011年10月9日全校各学科作业展览(一楼综合室)
4、认真辅导教学要面向学生,提倡补差辅优,让学困生吃好,让优等生吃饱。
5、认真考查
包括认真进行平时的口头、书面的考查,单元和期终考查、考试。课内及课外考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1)加强平时考查,口头,书面作业的检查和评定。
(2)加强单元和期中、期末考查、考试,认真组织,及时批改,进行试卷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弥补措施。
(3)数学、语文、英语每单元要进行一次测试。优秀学生颁发喜报和照片。考评优秀的学生照片摆放在学校门口展板上。
三、教育科研
“十二五”期间我校申报中国教育学会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心理素质养成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现已立项研究。此课题主要是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融入校园这个“小社会”,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健康成长,着力提高小学生树立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先成人再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学校被确立为实验单位颁发奖牌.武校长和王林英副校长被评为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实验教师撰写的科研成果均已获奖。
“十二五”期间我校申报的哈尔滨市重点课题《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在2011年11月8日代表双城市“十二五”课题迎接哈尔滨市教育学会领导检查,在五家子召开我校课题研究开题会。与会领导有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双城市教科所全体领导、双城市市直和城乡主抓教育科研的领导、五家镇政府领导五十人左右,会上王林英副校长做开题报告、白如意副校长讲课题实施方案、张明洁主任代表实验教师发言。哈尔滨市专家做现场指导和点评。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扎实开展,追求实效,组织教师从小课题出发,针对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比如组织语文教师针对作文、写字教学进行教师论坛,组织教研活动,效果显著。
实验教师张英慧、张明洁的课题实验课在双城市教科所网站发表,科研成果得到推广。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培训,认真做好岗位练兵和生本教育学习,转变教学行为。
1、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任课教师进行分层管理。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加强课程改革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倡导独立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真正掌握新的教学理念。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学习一部教育教学专著。
3、开展好“学、用、考”活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外出学习,做好二级培训工作。
(1)国培、省培。评为哈市培训先进集体(师训部)。
(2)外出学习:朱逢赫去沈阳学习生本教育;张英慧、李婷婷、李威去哈市参加农村教师进名校学习;白如意、高明、张明洁等教师参加各学科免费培训;小教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外出教研活动。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5.第四小学生本教育学习型先导团队(师训部)(哈市)
五、搞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搞好各项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两课”“两操”。着力提高体育课及广播操、眼保健操及大课间活动的质量,推行“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到时间、内容、场地、器具、教师落实到位,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主要措施有:
(1)继续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达标活动,并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2)举办庆“六一”艺术节、庆“七一”、“十一”征文、书画活动。
2、把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抓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强调教学卫生。
3、抓好艺术教育,上好音乐、美术课。
4、成立音乐合唱班
5、按时上报学生健康体质信息。
六、开展综合课研究,抓好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
1、抓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综合活动课研究,上好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适用教案。做好上机记录。
2、继续开展好校本课程研究工作。
①教师按校本教材上好课,把《弟子规》《三字经》等落实到校本课程教学中,认真备课。
②继续做好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
③整理好实验材料、做好跟踪记录。
七、开展学科特色活动
1、认真落实“营造书香校园”活动。
学校制定计划,教师和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各班级建立图书角,由专人管理,借阅有记录。学生有读书笔记等。教师和学生写读后感。学校要求教师读《教师礼仪的的99个细节》写五千字读书笔记,年轻教师还要读《走进杜郎口生命课堂》写五千字读书笔记。
继续开展“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本年级诵读篇目。我校教学主楼挂起大字块“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校园文化墙上喷绘各年级经典诵读部分内容,图文并茂。每天武校长第一个来到学校打开校园室内广播,开始播放经典诵读光盘,既有原文又有解释,这样陆续来到班级的同学跟读,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经典。
2、每个月有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3、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在校园开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种植各种农作物近30种,带领学生种植农作物,管理农园,观察、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及农作物的特点和价值,开创了双城市教育的先河。
4、学校成立音乐合唱班兴趣小组。二年三班部分学生参加,每周三下午三点到四点,由王林英副校长主抓、二年三班班主任秦秀丹老师主讲,张小爽和徐小凤两位音乐教师辅助教学,开展教研活动。
5、学校各种活动的宣传长廊。
八、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靚点,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教育作用,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抓好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学校的绿化面积、品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校园内绿地花坛布局科学合理,设计巧妙,校园环境整洁。
今年购买教具和体育器材、优秀课堂教学光碟和教育教学书籍等。
九、学校获奖情况
1、双城市首届语文、数学素养大赛分别获得特等奖
2、双城市青年教师风采展示一等奖
3、哈尔滨市科研先进集体
4、哈尔滨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标兵
5、哈尔滨市“三育人”先进集体
6、哈尔滨市师德先进集体标兵
7、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
8、哈尔滨市德育先进集体
9、哈尔滨市生本教育学习型先导团队
10、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先进集体
11、运动会上荣获“精神文明奖”
十、今后的工作设想:
一个根本——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二项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三个提高——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数量与质量、提高校园环境建设质量、提高学校特色教育的质量。
第五篇:班主任资助育人演讲稿
班主任资助育人演讲稿
班主任资助育人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交流我们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付出和收获!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的力量》。
寒暑易节,岁月如歌!从教二年,做班主任一年半,我虽然付出了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但我收获的是那么多学生的感恩,收获的是我们彼此心中无尽的惦念和牵挂,是经岁月流逝而在心底越来越醇的师生情爱。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铺就了我的又一条生命旅程,那就是充满爱的心灵之旅!
今天,就在这个讲台上,我再次回首离我最近的却是最不平常的一段心灵旅程!
自从接任九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
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这个班,我看到的是42双眼睛,那是一双双充满个性、张扬、挑剔、怀疑、调皮、冷漠,甚至还有挑衅的眼睛,那一刻,我知道,这个班不好带,但我胸有成竹,我一定会把这个班带好。因为我深深知道:我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给顽劣以理智,可以给懦弱以坚强,可以给浮躁以沉稳,可以给颓唐以激昂,可以给迷惘以理想,它可以穿越再遥远的心灵的距离,那就是博大无私的师爱。
我把我的爱无私地给了我的学生。我要让我所有的学生眼中都充满自信,充满宽容,让我所有的学生都充满对未来的追求和渴望,要让学生知道,为了明天,无论是何时何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在心里,给自己一轮太阳,有了它的照耀,何时何地都不会绝望,老师就是他们的太阳!在寒冷时给他们以温暖,在黑暗时给他们以光明!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用自己的人格和做事原则影响着我的学生。
每天,我都会走进教室的门,我想让每一个学生看到我的身影。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学生出操,我也和他们一起,我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热,他们冷,他们累,但老师是跟他们一起的!
我用我的爱温暖着我的学生。
学生身体不舒服了,我就给他们悉心的照顾、关怀。我班里的女生郝婉施身体很差,每当她不舒服时,我会问长问短,家长来了之后感激地说,廖老师,麻烦你了,把孩子交给你,我们做家长的放心。我告诉她,我也是学生过来的,我深知感受。
一次次悉心照顾,一次次细心的长谈,一次次课外活动操场上的激烈比赛,我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我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熟知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他们的任何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不会逃过我的眼睛,都在我的心里,我也在学生的心里。
心情不好了,会有学生主动的来和我谈心,正是学生对我的这份爱的重负,让我更加爱我的学生。
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而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职业,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抚摩,一个微笑,都是伟大的爱的力量。
爱是最伟大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
彭帅,他在班里就出好多的问题,上课跟任课老师顶嘴,跟同学闹矛盾,甚至想打架,他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让任课老师对九年级2班也有了不好的看法,我找他谈话,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是一个本质并不坏的学生,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教育的坏孩子,我从来这样认为。
————我用我的宽容原谅了他一次次的错误!给了他无私的关心和爱护,
一个学期下来,他适应了,思想有进步了,他的母亲来到学校,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廖老师,你比我更懂我的孩子啊!”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也许有人不明白,我这样苦苦地工作,图的是什么呢?是啊,曾经我心里也极度不平衡过。但自从我看了一篇文章后,观念全变了。记得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醒觉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应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是啊,我庆幸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庆幸我做了个班主任,我在学生的身上看到了爱的延续,我在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谢谢大家!!
班主任资助育人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听到这个题目,我想肯定有不少人会想起毛阿敏唱的那首歌:
每每提到恩情,我们最先想起的就是爸爸妈妈那温暖的话语,那悉心的照料。是啊,父爱与母爱,如同天地一样伟大与永恒,如同岁月一般厚重而绵长。从小到大,衣食住行,何时少过父母的牵挂,何时缺过爸妈的操心?小时候,我每次睡觉都得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唱着
老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向航灯,祖国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摇篮。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历尽沧桑,终于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国家在飞速发展,生活变得富裕了。21世纪的`我们不仅丰衣足食,而且拥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因为祖国的进步,我们才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是因为我们有个强大的祖国,我们才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作为中华儿女,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带着一份绿叶对根的情意,满怀对成长路上的每一缕春光的感恩,立志成才,向未来的彼岸奋勇航行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班主任资助育人演讲稿3
千百年来的泱泱大国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悠久璀璨的文化,还有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气节与他的精神力量。“感恩”就是一个千百年来伴随着人类成长起来的精神。古有云“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那么感恩也就成为了一种自发的习惯。
十年寒窗的漫漫求学路犹如漫漫长夜,虽然充满着未知的黑暗但是却依然怀抱着对黎明的憧憬。在这条求学的道路上酸甜苦辣,欢笑泪水让它充实抑难忘。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家人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又有多少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每一次的鼓起勇气,每一次的迈步都是因
为有着亲人老师的鼓励。他们让我不能对自己放弃,因为我不想看到背后那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里充斥着失望。
家中并不富裕,虽然我走得很艰辛,哭过,笑过,迷惘过,但是我却没放弃过,我知道,无论怎么样,都会有一种力量萦绕在我身边,虽然我并不聪明,然而对知识和智慧有无穷的渴望,让我在求学之路一直坚持到现在,曾经有过迷茫抱怨,有过孤独泪水,甚至绝望放弃。但是一路跌碰地走过,一路坚持。是助学金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有美丽的色彩也有美好的希望光芒。
在大学的学习中,正是这种渴望这种力量,默默的支撑着我,给我加油,给我信心,每每当我想到这时,我都会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勇
气的意志,所以路我走的崎岖,但我走得坚定。因为我没想过要放弃,因为我要对得起那国家给予我们的信任和爱心。在一段时间后因为班主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信任我有获得了申请贫困助学金的资格。这再次的资助让我满怀感恩的心情。普普通通的我因为老师的关怀,我再次得到了一份国家政策的体贴关照。这种心情真的很难言说,因为我感受到了不能遗忘的感动。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我们能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国家助学政策为我们插上了实现理想的翅膀,使我们能更顺利的成长、成才。
国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现如今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愿意在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己微薄之力,这是我的对祖国对学校的承诺。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有勇气和自信走好未来的路。我相信,平凡的我因为有了感恩的心而不在平凡。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感激,用我的真心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奋斗去担起我肩上的那份责任。作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大学生,我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把感恩当成一种习惯,因为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一种认同。就如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苍穹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草原博大的胸怀的叹服。我们应当兼收并蓄的倾听。从每一处细小的小事开始,将感恩当成一种习惯。那么心灵上的满足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现在的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我深知学生感恩国家和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有了夯实的知识储备,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歌声里所唱到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