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红楼有感 谈性格与人生
读红楼有感
谈性格与人生
闲来无事,突然有种想看书的冲动,就随手在书橱上翻了翻,拿起一本,却是《红楼梦》。又放下了,连那本就不多的看书冲动也消失了。并不是我不想看,也不是我不喜欢看,是怕看到黛玉。怕看到她,并不是我不喜欢她,而是太喜欢,却又难以接受她。这颇有点情人想要个名分,不是不想给,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感觉。
看《红楼梦》就是看黛玉,这话也许有点过了,但对于我来说,毫不为过,每当想到那“两弯似蹙非蹙睊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容。就会低吟她那首《葬花吟》,“汝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奴又是谁”。古人云:“读《出师表》者,不流泪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表者不流泪者是为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者不流泪者,是为不慈。”我想读《葬花吟》者不流泪者是为无情。《葬花吟》应该说是颦儿的内心写照,也是一个寄人篱下之人的难言之苦。
我之所以现在有时会怕看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不敢看到黛玉在内心那样的折磨自已,那样的不珍视生命。黛玉最后无疑是自杀的,因为他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了。为谁生,她无所适从。“金玉良缘”已成事实,“木石前盟”无人再提。也许自殁是最后的路,但她忽略了自己,她难道只能为宝玉活吗?难道只能为那份爱情活着吗?曹雪芹这样写无疑是为了让读者有所看,有所悟,但我们抛开此书,单看黛玉,她是不是太儿戏生命了,生命是父母所赐,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活着吗?不应该去珍视她,敬畏她吗?想想那“一生遭遇实堪伤”的香菱,《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
为侧室”这应该是对香菱最真实,最直白的描写了,但就是这样,她却对生活充满了兴趣,极力想去学诗,而且异常努力,且学的有模有样。“一生遭遇,闻者涕泪”的她整天却无多少烦恼,可能香菱一直到“自从两地生孤木”之时,她都不曾知道什么叫爱情,但她还是快乐的活着,几遭买卖,却未有选择自殁。而出身富贵,备受珍爱的黛玉去选择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读红楼较深的人则喜欢索引,寻其人物原型,然这难免落入窠臼,对于大多数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意义。对于当做闲书闲文牍大多数的人又不免纠缠于“木石前盟”于“金玉良缘”的爱情纷葛中,虽然读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所谓的“金玉良缘”不过是薛家自导自演的一幕闹剧罢了,无任何的趣味。所以我们若要由心读此书的话应脱于以上两种路子,从人物的行为与言语来看他们的性格,进而参照他们的结局去思为什么。找到与我们处人处事可借鉴的道理。佛曰:前世所造,今世所报。爱此书的人往往哀叹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孩儿皆落得生离死别,红尘倒影。研读红楼的人往往将这些都归咎于什么封建主义的腐朽于残酷,礼教的无情,因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看书论文的观点就不同,但小子无知。还是认为将一本书强加给予阶级色彩是对古人的一种不尊重,试问雪芹先生在没有了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有那些现在学者所谓的《红楼梦》是一本反封建的书。从其量雪芹先生是对社会有所不满的,仅此而已。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如果真的由心爱此书,就以一个常人的心态,像看人生百态,兴衰荣辱一样来读此书。研习书中人物的生死荣辱的原因,也可算是增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了嘛。何必斤斤于其他的穿凿附会呢。
在红学中有影子说,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江南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影子等等,实际这就是将性格相近的人写在了一起用以给读者比较,黛玉性格直拗,爱是小性子,孤高自傲,最后在爱情无望后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回头再看晴雯,在《薄命司》中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出身下贱,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写出她的死因,那是一种为抗争,为尊严而不屈的真名士,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我辈看来,肃然起敬。做人当如此,当以真性情。在看宝钗,八面玲珑却少言语,曲意奉承却无痕迹,她虽然得到了想要的,回首确是一场空,看起影子袭人,袭人的名字很有意思取自陆放翁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林识新晴”的诗句,而袭字,攻击者也,所以晴雯的死,黛玉的死,芳官的被逐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然在众人心里其仍是一个温柔守规矩,待人宽厚的好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伪君子,比真小人更让人讨厌的一类人。
读红楼我们应该多出能为我们所用的东西,而不是局于书或理论。
我读秦少游的诗“春去也,飞红数点愁如海”,不由的镇住了,当一个人愁如海的时候好能活下去吗?不出韩琦所说,她真的少游了。而刘禹锡,一生坎坷。在“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曾“二十三年弃自身”,但即便如此,他却仍能写出“种桃道士今何在,前日刘郎今又来”的豪言壮语,怎能不教人敬佩,这份对生命,对人生的自信怎能不让后辈动容,这种大性情岂能不被人所倾倒。
人生路本就不好走,但无论他多么难走,我们走要善待生命,把握我们的性格,不要让其左了,亦要防止其右了,如果中庸之道让你不齿,又何妨大性情的活一把呢。
读
红
楼
有
感
张继亮 2009175552 人资09<一>班
第二篇:读红楼有感谈性格与人生
读红楼有感谈性格与人生
闲来无事,突然有种想看书的冲动,就随手在书橱上翻了翻,拿起一本,却是《红楼梦》。又放下了,连那本就不多的看书冲动也消失了。并不是我不想看,也不是我不喜欢看,是怕看到黛玉。怕看到她,并不是我不喜欢她,而是太喜欢,却又难以接受她。这颇有点情人想要个名分,不是不想给,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感觉。
看《红楼梦》就是看黛玉,这话也许有点过了,但对于我来说,毫不为过,每当想到那“两弯似蹙非蹙睊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容。就会低吟她那首《葬花吟》,“汝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奴又是谁”。古人云:“读《出师表》者,不流泪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表者不流泪者是为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者不流泪者,是为不慈。”我想读《葬花吟》者不流泪者是为无情。《葬花吟》应该说是颦儿的内心写照,也是一个寄人篱下之人的难言之苦。
我之所以现在有时会怕看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不敢看到黛玉在内心那样的折磨自已,那样的不珍视生命。黛玉最后无疑是自杀的,因为他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了。为谁生,她无所适从。“金玉良缘”已成事实,“木石前盟”无人再提。也许自殁是最后的路,但她忽略了自己,她难道只能为宝玉活吗?难道只能为那份爱情活着吗?曹雪芹这样写无疑是为了让读者有所看,有所悟,但我们抛开此书,单看黛玉,她是不是太儿戏生命了,生命是父母所赐,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活着吗?不应该去珍视她,敬畏她吗?想想那“一生遭遇实堪
伤”的香菱,《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
为侧室”这应该是对香菱最真实,最直白的描写了,但就是这样,她却对生活充满了兴趣,极力想去学诗,而且异常努力,且学的有模有样。“一生遭遇,闻者涕泪”的她整天却无多少烦恼,可能香菱一直到“自从两地生孤木”之时,她都不曾知道什么叫爱情,但她还是快乐的活着,几遭买卖,却未有选择自殁。而出身富贵,备受珍爱的黛玉去选择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读红楼较深的人则喜欢索引,寻其人物原型,然这难免落入窠臼,对于大多数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意义。对于当做闲书闲文牍大多数的人又不免纠缠于“木石前盟”于“金玉良缘”的爱情纷葛中,虽然读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所谓的“金玉良缘”不过是薛家自导自演的一幕闹剧罢了,无任何的趣味。所以我们若要由心读此书的话应脱于以上两种路子,从人物的行为与言语来看他们的性格,进而参照他们的结局去思为什么。找到与我们处人处事可借鉴的道理。佛曰:前世所造,今世所报。爱此书的人往往哀叹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孩儿皆落得生离死别,红尘倒影。研读红楼的人往往将这些都归咎于什么封建主义的腐朽于残酷,礼教的无情,因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看书论文的观点就不同,但小子无知。还是认为将一本书强加给予阶级色彩是对古人的一种不尊重,试问雪芹先生在没有了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有那些现在学者所谓的《红楼梦》是一本反
封建的书。从其量雪芹先生是对社会有所不满的,仅此而已。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如果真的由心爱此书,就以一个常人的心态,像看人生百态,兴衰荣辱一样来读此书。研习书中人物的生死荣辱的原因,也可算是增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了嘛。何必斤斤于其他的穿凿附会呢。
在红学中有影子说,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江南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影子等等,实际这就是将性格相近的人写在了一起用以给读者比较,黛玉性格直拗,爱是小性子,孤高自傲,最后在爱情无望后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回头再看晴雯,在《薄命司》中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出身下贱,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写出她的死因,那是一种为抗争,为尊严而不屈的真名士,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我辈看来,肃然起敬。做人当如此,当以真性情。在看宝钗,八面玲珑却少言语,曲意奉承却无痕迹,她虽然得到了想要的,回首确是一场空,看起影子袭人,袭人的名字很有意思取自陆放翁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林识新晴”的诗句,而袭字,攻击者也,所以晴雯的死,黛玉的死,芳官的被逐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然在众人心里其仍是一个温柔守规矩,待人宽厚的好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伪君子,比真小人更让人讨厌的一类人。读红楼我们应该多出能为我们所用的东西,而不是局于书或理论。我读秦少游的诗“春去也,飞红数点愁如海”,不由的镇住了,当一个人愁如海的时候好能活下去吗?不出韩琦所说,她真的少游了。而刘禹锡,一生坎坷。在“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曾“二十三年弃自
身”,但即便如此,他却仍能写出“种桃道士今何在,前日刘郎今又来”的豪言壮语,怎能不教人敬佩,这份对生命,对人生的自信怎能不让后辈动容,这种大性情岂能不被人所倾倒。
人生路本就不好走,但无论他多么难走,我们走要善待生命,把握我们的性格,不要让其左了,亦要防止其右了,如果中庸之道让你不齿,又何妨大性情的活一把呢。
读红楼有感
张继亮 2009175552 人资09<一>班
第三篇:读《红楼》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描绘的就是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一曲红楼蕴含多少悲欢情愁,有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红楼梦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与和娇弱多病的林黛玉的故事,作者曹雪芹揭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与他的不满。看到林黛玉葬花的一段,不禁让我想入非非,这是个怎样的女子啊?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里好多句子写的很妙、寓意也十分令人难忘,于是,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红楼梦的前几回让我见识到了贾府的荣华富贵,在贾府,不光穿衣讲究、做事讲究、发型讲究,就连吃饭都那么的讲究,注重样式。贾府中的事看似简单、人看似单纯,可却处处充满了勾心斗角。里面的人物被曹雪芹描写的栩栩如生,光丫鬟就描写了好多,还有娇弱的林黛玉、泼辣的王熙凤、多情的贾宝玉,湘云、薛宝钗、贾母、刘姥姥的幽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看到最后贾府的衰败后,我不禁又想起了以前的贾府,那个荣华富贵的贾府,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谁能想到最后的结局啊?林黛玉因过度伤悲而死、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王熙凤当上了叫花子……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各不相同,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看的、很有阅读价值的书,要读出名著的精华所在,我们就要做圈注、仔细品读、用心体会!所谓读书有三到,心到、手到、眼到,做到这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名著之旅中找到无比的快乐。教师评语:习作从《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入手,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结尾中阅读名著的态度,值得同学们推广。
第四篇:读红楼有感
<红楼梦>我想大家大抵都看过吧?就算没看过最起码也应该听说过了吧?原来一开始我也只是听说过它的名气,可是并未读过,一来觉得太长了浪费时间,二来则是觉得我应该不会喜欢上这类文章的,因此一直没有读.直到有一次偶然到图书馆接到了一个小本的<红楼梦>,才逐渐喜爱上的.那个小本是一个儿童读物,删减的厉害(因此内容也大大减值,而这也正是我一开始借这本书的原因吧!),因而我就决定把原本找来读一读,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找来找去,翻遍了图书馆也没有找到,只有很多其他人的评书,或者就是关于曹雪芹个人生平的,正好快要放假了(原本带回去回家慢慢看的),没有找到书,心里面闷闷的然而从这也可以反映<红楼梦>的魅力之处,不愧为中华几千年文化史的瑰宝啊!记得看过一个评书,上面就是把历朝历代的有名的作品作家总结了起来做个评论,说到<红楼梦>时用了“伟大”两个字,全书就仅用两处“伟大”,另一处则是说鲁迅的,这也正是我现在观看鲁迅作品的重要原因吧!在书中作者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奇葩.如果说整个中国文学史仅仅只有<红楼梦>这一部作品,那么也足以表现中国文学史的辉煌了,可见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极其高的,我觉得他评价的并无过错,我想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会这样觉得吧!评<红楼梦>的人数不胜数,红学热也不止一天两天了,然而我还是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了<红楼梦>.深深沉迷故事中去不能自拔,宝黛的爱情,细腻的笔法,鲜明的人物,家族的兴衰无不吸引着我.曾经听一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为描写一棵树,却把整座森林都拥到我们眼前来了,说的是宝黛的爱情.我也承认赞同一种说法,就是如果描写爱情,全文是不需要一个“爱”字的但却处处流露着爱,每一字每一词全都是爱,这才是描写爱情的最高手法,我想曹雪芹先生是达到了这种程度,他不愧为大师不愧称为伟大.细看<红楼梦>你会觉得一切的一切好像冥冥之中都有安排,貌似这就是命运吧!宝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以及其他所有人的命运好像都已注定了,命运无疑是反抗不了的,可是我们也不可以顺从命运任岁月飘零啊!我们既然知悉了结局,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去在意,我们无疑可以做的就是充实这个过程,让过程完美,这样也就不往来了一趟,走了一遭啊!我知道关于<红楼梦>的读者感悟可定多的不胜枚举,既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就可以毫无顾虑的说出我的一点拙劣看法了,也不会觉得造次了.我自从借了一本绣像全本<红楼梦>,我就坚持不懈的在阅读,有事会想一下子全部读完它一贯究竟,可有时又怕读完,怕的是后来的结局命运,更怕的是少了<红楼梦>后的孤寂,所以看了很久还是没有看完.我没看一章一节一段一句无不是一字一句反复推敲琢磨读完的,方怕一不小心不留神就错过了一句好话一段好句一个细小的情节.我现在能够体会为什么清朝时一个女子沉迷于<红楼梦>而被其父夺书而烧之时大呼:“为什么杀害我的宝玉”那样的胡话了.倘使是我的话我也会很难过的.然而也许正是爱之深才会体会到“恨'之切,我不喜欢后来续写的结局,也就是高鹗续写的后几十回.我曾有一段时间好纠结心想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即真实的,曹雪芹所想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会不会给我惊喜或者失望?想到这确实让我难过了一阵子,惋惜针剂的遗失啊!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曾有段时间还妄想自己也去续写后几十回,把它写成自己所期望的,不要说我痴人说梦,你瞧现在的”红楼哥“不是很火吗? 初读<红楼梦>告诉你绝很奇妙.但当你们慢慢地品读下去时,你会发觉这真的是人生的一件乐事.读<红楼梦>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我想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它至少会是我的精神支柱之一吧!不管再读个几百遍,我想我也不会厌倦的吧!从<红楼梦>中我学会了太多人生命运爱情历史沧桑,真不得不说它是一步瑰宝.我爱上<红楼梦>了,这爱绝不做作,觉悟半点掺假,它全是我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感想,我想把这种感想书法出来,就像一个过分喜悦的人迫不及待地像把悦事分享给别人一样;也像一个郁郁的人想把内心的不快与不满统统倾诉出来一样.你会觉得你爱上跟别人分享你的心得,你会不经意去关注并刻意想去获得更多的消息关于它,你做这件事时不会有任何不满和牢骚,相反好像每天吃饭那样自然必要.它赋予你的是一种全新的意义,一种境界,只有你才会懂得,只有懂你的人才会想去了解.这一切我想不用多说就是”爱"了吧!发自肺腑,言之于口,行之于心,魅之以眼,倾之以耳,吻之以唇,闻之以鼻,触之于手.你会发觉你全身都在不经意的迎合着它,你会觉得世上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此.我想这时的你一定升华了吧!你是否有觉得你变得的优雅高尚起来,像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了一个人似的.此时你不会有多少渴求与奢望,也许一瞥你就心满意足了.如果能永久的属于你,我想你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也许就是偷着乐吧!像遇见一个你心目中的女神,而她又正好以命运的方式来与你相会了.你不需要表达什么说什么?一个眼神一个悸动就足以表达你的心,你会沉醉于这种享受中,绵绵不绝的快感.仿佛这世界只有你和她而你们俩又是如此的彼此相爱,像是前世的轮回,注定如此一样.我对<红楼梦>亦如此,前世有个约定,今生来了愿!
第五篇:读红楼探春有感
读红楼探春有感
林黛玉的确是一位超凡脱俗的美人,而且具备所有大家闺秀和中国古代美女梦想的气质。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探春。我觉得探春有更优于其他人物的职业素养。探春无论是在行事、为人、还是在机构地位方面的进退尺度都是科学合理并且具有艺术性的。探春是红楼整部书中一个唯一被曹雪芹和胭脂斋评价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这一点是让我非常佩服的。
关于探春在书中有两处出场描写是专门写她职业素养的,一出是探春当家,她舅舅去世她妈妈要求多付丧葬费那回。探春和王熙凤完全不是一回事。王熙凤在书中对探春是这样评价的,她是咱们家的正人,书也念过,嘴里心里都能来利的了,比我们是强多了。李纨在书中是这样评价探春的,让她当家多一步不肯走,多一事不肯越。就是说 探春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个既有能力,又能讲出道理,既守规矩也不会以权谋私的人。有些人不喜欢她,因为她从心里头看不起她娘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赵姨娘能像周姨娘一样少事有礼,探春对她的态度都不会是那个样子。
探春在大的礼仪格局方面是非常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一入侯门深似海,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当中,一个庶出的女孩子是没有多少地位可言的,如果要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去并且能够在核心领域有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母亲不仅不能提供帮助还要给自己施压甚至使坏,任谁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君不见在抄拣大观园一章中,随便一个陪房就可以在探春屋里大吵大嚷甚至动手动脚,这个环境不是一般人能活下去的。
探春也有探春的无奈啊!纵观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搭上自己的生家性命,搭上人伦尊严,搭上纲常天理。又何苦难为一个庶出的女孩儿?这么美丽的灵魂难道就不能有一点点瑕疵?
就像我们在职场当中,一个不给力的下属又没办法摆脱掉,状况层出不穷。我们自己还自顾不暇还得给他收拾烂摊子,谁受的了!呵呵,这一点上我还是觉得探春也是真性情。就像探春自己说的一样,打量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非得过几个月就闹出来,什么意思。这里头包含着非常多的无奈。她的远嫁,本身就是集团利益的交换,对于一个庶出的女孩子是没有资格在这个事情上有所挑选的。而且对于像探春这样能清醒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有勇气和能力改变生活现状的人来说,为家族利益牺牲很愿意,另外她也很期待自己的新生活能由自己来改变而不是选择。这也是我很欣赏她的地方之一。当你面对人生已经定局方位的时候你是大哭大闹寻死上吊去改变方向,还是气定神闲泰然处之改善生存环境,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而探春就是后者那种能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这一点很多人都不及她。
至于林黛玉,她是一个很精致的女子,世间有这样的奇女子是很难得的,君不见黛玉从收拾屋子到泣诉葬花到和史湘云斗诗无不体现着优雅从容,那种精致劲不是一朝一夕的精致生活能养就的。这跟她的出身、她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她不入泥蹈的独特思维角度有很大关系的。她的生活价值观和所有的思维思路都在脱离世俗的地方,她的灵空清隽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她的一尘不染也是很多男人渴求的梦想。可以说林黛玉是几千年文人对美好女子的唯一标准。
探春是我欣赏的那种人,林黛玉爱的人太多了,就让我用我这微薄之心关注一下没人喜欢的世俗偏激的探春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