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州高考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3月9日,我们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教师一行30多人赴兰州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个部分。上午是银川一中的武科老师做的关于2014年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的解析。其中给我感觉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考语文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应对策略主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
高考复习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有最高的效率且对全体有效。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复习强调得更多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因此,不少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薄弱点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研究性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突破弱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高三学生经过近三年高中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性复习给了他们一个观望自身的窗口。对高考成功者进行分析,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自发地采用了研究性复习这一策略。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关注是否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研究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变化,体会隐含的信息和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样式。2.依纲据本,回归教材。
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理解、古文翻译等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3.加强阅读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高考命题工作的基本导向是能力立意,几大块阅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4.关注常考题型和变化题型,教学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在教学中要兼顾语用题的各种题型,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这类不常考题型也不能偏废,试卷对这些考点会出现轮番考察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充分备考,不留盲点。
5.全面备考、重点突破,从容应对选考题型。
(1)教导学生放弃讨巧思想,让学生不要先考虑选择哪一类阅读更容易得分。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命题的特点,这一点是做好选考题的关键。
(3)指导学生在全面备考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有意识地重点突破。(4)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注重文化积累。(5)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审题、选择和作答。6.抓好作文常规教学,注重作文升格训练。
在作文常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做到审题“准”、立意“明”、书写“庄”、字数“足”、语句“通”、文体“像”。
另外在高三教学中还应注重作文的升格训练,指导学生做到文章立意的优化、选材的优化、结构的优化和语言的优化。立意优化,要求立意解释本质,独到新颖;选材优化,要求选材弃故纳新,与时俱进;结构优化,要求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流畅。语言优化,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第二篇:2014年兰州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
学习心得体会
渭源县第一中学
余建祥
受学校的委派,我于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兰州市第一中学,荣幸的参加了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这次培训会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物理学科由兰州一中具体承办,聆听了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专家许晓林老师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对高考备考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几个观点 1.教学即研究
每一个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都是教学研究者。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独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集体研究的主要方式--校本教研。
2.有课堂教学就会有考试
3.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三要素”
第一要素:学生(包括基础、态度、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第二要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第三要素:教学方式和方法。
4.一堂课的优劣的标准只能看效果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判断一节课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只能看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讲,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教学效果一定好,是好课。因为,新课程理论不是天生的,是好的教学成果的总结。我认为教学效果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班上中考成绩一定比同类其他班级好; ②能保持和提高班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高考是课改的瓶颈
绝大多数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认为:课改是高考坟墓对于学校课时安排确实于此;对于学科教学我认为则不是!新课程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实,它是一些受学生欢迎、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 1.设计原理:
适纲性原则。有关考试纲领的制定,对考试的实施来说,是属于过去时的行为.尽
管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出现“教育实践”与“考试纲领”之间不完全协调的现象.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考试的试卷设计中,也不宜过分墨守成规.适度性原则。试题难易梯度的排列也是一种层次.在试题的难易梯度的排列上,适当颠倒,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置于容易题的前头,使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提早遇到障碍或挫折,借以测量其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在学科考试中拓展了试卷的度量范围,可视之为在试卷设计中应用度量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导向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也可称完整性原则,是指试卷的设计必须是完备的(也即是完整的),不应有疏漏,实行这个原则的针对性在于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重单题编制,轻整卷布局;重题目内涵,轻试题表述;重试卷试题,轻评分标准;重试卷结构,轻试卷印刷;等等,都有可能引致试卷的设计不完备,给试卷的使用带来障碍,甚至使考试失效.创新性原则。对于周期性进行的大规模考试,对试题试卷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高考就属于这类考试,如果在试卷设计中不强调创新性,则容易产生因稳定而走向僵化,使考试失去活力,阻碍教育的发展.2.设计技术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试卷框架结构的设计技术;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技术;拼题组卷和卷面设计技术 ;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三、2013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1.注重综合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突破创新 2.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适度迁移巧妙拓展 3.拓展命题素材空间,立足根本回归经典 4.强调数学物理结合,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5.强调实验思想方法,引导考生探究创新 6.试题选材贴近生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
1.试题难度;2.必考、选考内容比例表 ;3.试卷的结构 ;4.分数配置5.试题情境设置
五、华中师大一附中一位阅卷教师的思考
(一)阅卷情况
1.阅卷人员结构 2.阅卷基本流程 3.高考阅卷印象
(二)规范答题教学启示
凸显规范答题重要性,力求规范答题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性;动力学、功能、电磁、选修分类示范规范答题;随堂组织规范答题专项答题;学生互评结合老师评阅;择优展示;贯穿高一至高三,滚动训练,外力助长,习惯养成。
六、物理高考复习的思考
(一)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有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习题评讲课
(三)实验复习课
(四)知识复习课 1.复习课模式建议 基于成品资料的复习模式 2.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课本和资料的有机联系;(2)提供的习题要直指本课知识和方法;(3)要重视师生思维过程的交流;
(4)在物理方法的复习时,应该在学生思考后进行指导;(5)在指导学生形成“思维过程”时,点拨比示范效果更好。
总之这次会议,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一些高考复习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2013/10/21
第三篇: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
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王
海
龙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王海龙
10月26日,我们高三教师一行60多人赴兰州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我非常珍惜这种学习机会并在本次会议中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国家命题组调研员张银华老师做的关于2013年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的解析。其中给我感觉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考语文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应对策略主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
高考复习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有最高的效率且对全体有效。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复习强调得更多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因此,不少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薄弱点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研究性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突破弱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高三学生经过近三年高中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性复习给了他们一个观望自身的窗口。对高考成功者进行分析,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自发地采用了研究性复习这一策略。
第二部分是西北师大附中彭亚娟老师做的2013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卷Ⅱ)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及总体特点。
二、试卷各题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
三、对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彭老师对于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主要有一下六方面: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关注是否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研究2013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变化,体会隐含的信息和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样式。2.依纲据本,回归教材。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理解、古文翻译等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3.加强阅读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高考命题工作的基本导向是能力立意,几大块阅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4.关注常考题型和变化题型,教学突出重点,不留盲点。
成语、病句、连贯等题型几乎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今年这三题得分分别为1.13分、0.99分、1.10分,得分均不理想,这启示我们语文教学须突出重点,进一步“培根固本”。
在教学中要兼顾语用题的各种题型,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这类不常考题型也不能偏废,试卷对这些考点会出现轮番考察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充分备考,不留盲点。
5.全面备考、重点突破,从容应对选考题型。
(1)教导学生放弃讨巧思想,让学生不要先考虑选择哪一类阅读更容易得分。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命题的特点,这一点是做好选考题的关键。
(3)指导学生在全面备考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有意识地重点突破。(4)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注重文化积累。(5)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审题、选择和作答。6.抓好作文常规教学,注重作文升格训练。
在作文常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做到审题“准”、立意“明”、书写“庄”、字数“足”、语句“通”、文体“像”。
另外在高三教学中还应注重作文的升格训练,指导学生做到文章立意的优化、选材的优化、结构的优化和语言的优化。立意优化,要求立意解释本质,独到新颖;选材优化,要求选材弃故纳新,与时俱进;结构优化,要求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流畅。语言优化,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另外,彭老师还通过优秀高考作文赏析指导老师们怎么样具体而细致的抓好作文常规教学。
通过这次高考备考研讨会,我对高考复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阶段安排
一轮复习时间: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一轮复习注意网大眼密,回扣课本,打好基础。练习题目的难度以高考题中的低中档题目为主。
2、学习优秀的课堂模式,提高复习效果
用好学案导学,强调课前预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也能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认真听讲、探究,课下及时巩固总结。指导学生用好晚自习、周末的课余时间,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总复习过程要注意到学生不是初学物理知识,因而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更不是几堂新授课的叠加,复习课要根据复习的要求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学生钻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归纳知识方法。要立足课内,精讲精练。教师要精讲学生困惑的知识点、讲高考命题的热点、讲约束条件、讲边界条件、讲隐含条件、讲思路、讲数学方法、讲动态的物理图景。指导学生记忆基本的方法。
复习课教学模式:自结知识→形成网络,典型题目→分层练习,师生交流→提炼方法,变式训练→融会贯通,课堂小结→概括提升。
3、研究考纲考题,努力提高教学准确性
考纲即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考题即高考题。高考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近五年来全国高考语文测试题,能够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预测高考命题方向。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弄清知识要求的程度,对一些方法含量大的知识要“擦擦边”,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将考试大纲和高考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练习中。”
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高考信息,并加以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取舍,把握好备考的方向,少做无用功。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说明),尽管考试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都有变化,一定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题目的变化,进一步界定好考试的范围,认真研究知识点和考察的几率,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强化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我们备考有很大的帮助。
4、研究学生,加大辅导力度 对于学生错解的题目,可从三个方面去评:①错在那里?②错因何在?③如何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对于学生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组织讨论,使教师的评和学生的置疑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能够自评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到如下三点:①让学生自己理清解题思路;②归纳解题方法;③辨析解题关键;教师予以点拨。
6、针对高考网上阅卷,训练学生规范答卷尤为重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规范书写、加强语文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清晰书写必要的名句名言。加强教学的规范化和训练的规范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时投影规范的答题。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研讨学习,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教学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为更好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性,我们努力将收获应用到一轮复习中。
第四篇:赴兰州参加高考研讨会报告材料
赴兰州参加高考研讨会报告材料
文综组历史科 柳克平
明年是我省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我校目前虽然无高考压力,但学校领导本着“一年高考三年抓”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教改及高考备考工作。9月17日至19日,学校派高二年级各个学科代表,由教务处柳主任带队,我们一行10人赴兰州参加在西北中学举行的甘肃、青海2013年首届新高考备考与一轮复习研讨会。9月18日全天,我听了由银川一中马建云老师所做的“新课程背景下历史科高考的特点及备考对策”的报告,马老师高屋建瓴,重点从新课程背景下宁夏区07年以来高考命题趋势变化特点及高考备考两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报告具有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听了报告,我自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下面,我就这次高考研讨会内容及心得向各位同仁做一简要汇报。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的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且难度从2007年飙升以来一直不减。这种变化曾引发一线师生的激烈争论。高考历史科考得难、考得偏、考成人化思维也曾使我们的高考备考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相对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独立命题省份的历史科高考命题难度要比全国二卷稍逊一筹,尤其是选择题学生较全国卷稍容易上手。但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不管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卷,历史单科近几年在命题立意上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考查重点由重“双基”转为重能力,这是命题趋势的最大变化。以往侧重考查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在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尤其是知识立意、创新能力的考查比重逐年上升。
(二)在命题立意上曲径通幽,取材倾向于对多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命题者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体现能力考查,也为了达到规避押题猜题,在原创试题设计上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对社会热点要么隐性介入,要么回避热点。这导致近几年历史学科考查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重点,课本里的小字与注释也被纳入考查视野,而且试题内容设计上尤其在非选择题方面和教材的联系越来越少。这一变化面临的指摘颇多,由于在形式上刻意创新,想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又不得其法,使教学和考试测量无所适从,这在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里体现非常明显。
(三)新的史学范式被整合运用到试题设计当中。近年来文综历史试题出现了一批以现代化范式、整体范式和文明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主要观点为价值取向的试题,特别是文明史范式的体现尤为突出,这类试题将依然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着眼点。
针对这种变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考测试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是今后命题的必然趋势,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是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标准版转型的必然结果。关于命题趋势的变化,我认为争论正常,但不要轻易下结论。两害相权取其轻,命题者深挖历史学科内涵,在导向上给我们习惯于以本为本的常规教学具有警示作用,尤其是对于从事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墨守成规,还是锐意进取,不断拓宽自身知识视野,提升学科张力,应该说从这个角度讲,命题者的用意是值得称道的。对于一线师生而言,我们只能适应这种变化,尤其是在高考复习备考上要认真研究全国卷命题趋势的变化及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我认为在复习对策上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不同时空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运用不同史学范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基础。近几年全国卷命题重视古今中外联系,试题综合性明显增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而按课标编写的新教材无一列外将中外历史编到了一起,这有利于将中国史放到整体地世界史的背景中考查,向学生传输新的历史观念。这一点在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尤为突出,如08年全国Ⅱ卷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紧扣中西文明的碰撞;09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不同认识都体现这一命题趋势。另一趋势是以新史学范式为导向,突出不同史学范式的融会贯通。“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综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是近年来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范式,这些史学范式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基于上述变化,高考备考在二轮复习阶段要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将热点与专题整理有机结合,重视不同时空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运用不同史学范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
(二)在高考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命题趋势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其关键是课堂教学行为要变,教学目标要围绕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研读史料,获取信息、辨别真伪、运用材料论证探讨问题。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其他途径收
集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而不是从“课本”中学习历史,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提出问题,提供或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流程展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我校非常重视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打造,可能部分教师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从高考命题趋势看,尤其从历史科命题趋势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思维能力是势在必行。
(三)针对全国卷的命题风格及趋势,加大典题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应试方法和技巧是必由之路。07年以来全国卷在选择题的测试风格大变,主要体现在试题命制者在题干上通过设置情境,隐性介入,在题支选项上疑兵布阵,巧设陷阱,考查难度明显加大。在非选择题方面,“超本不超纲”已成不争的事实。即测试依托《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查学生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训练要教会学生审题时对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解答针对题支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在题支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有限定词的选项,这往往是有问题的选项。非选择题解答遵循“四部曲”,即浏览感知、精读提炼、界定题意、组织答案四个步骤。前两步要紧扣材料关键词、中心句,提炼材料揭示的主旨;第三步要明确解答方向是遵循所学知识还是从材料中提炼总结回答;第四步组织答案在语言组织上要力求规范化、简约化、序号化。规范化首先是文字要规范整洁,其次是要少用描述性文字,多用总结性语言,注意学科术语的恰当运用;简约化是答题时不可长篇累牍,尤其是照抄材料中的大段文字;序号化是组织答案时要有层次,用数字符号列出答案要点,这也方便评卷老师评卷,避免因审美疲劳而导致失掉“情感”分。
高考是综合能力测试,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学生底子,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宽度决定了其在二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高度;二轮专题复习重在整合,帮助学生分门别类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冲刺阶段重在演练提高,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态,训练做题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相信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一线实践之后,我们会由被动的应战转为主动挑战,全面提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的复习备考工作。
从目前我校的历史教学工作来看,我认为高一阶段历史教学要打破高考思维定势,平时测试不要过早介入高考,应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为主。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情,大胆践行新课程理念,锻造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二文科历史教学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学科底子,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兼顾学科能力培养,及时把握高考动态,重视高考典题训练;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展学生视野,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宽度和厚度方面为2014年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9月24日
第五篇: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定稿)
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2日,陕西省高考复课会在西安召开,我和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结合高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对高考复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议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现汇报学习情况如下:
此次会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徽省马鞍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郭惠宇作报告:
整合 诊断 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之我见
报告就高考语文的复习做了全面的整合复习,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部分:商洛市语文学科高考复课研讨与交流
1、商洛中学、商南中学的教师代表谈经验作报告
2、商州区中学、洛南中学、丹凤中学、山阳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相继交流复习经验
第三部分:西工大附中 徐殿东老师作报告
念兹在兹 持之行之---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浅议 徐老师的复习方法具有指导性,课操作性,对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高考试题也做分析。特别强调语文教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解决的方法:
结合实际,提倡“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
(一)回归教材,让考与学统一到素质教育上来。
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翻译的采分点一般都出自源于教材。如今年试题拿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句话来出题。
2、文学常识是直接选自教材,主要从单元说明和课文注释里选。
3、名句默写直接选自教材,课外的一句都不考了,连课文里需要课外背诵的都不考了,全考讲读课文的诗文。
4、诗歌鉴赏题用了教材中介绍古诗词赏析的相关课文的观点,如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相关的方法。
5、现代文的阅读与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作比较,有拓展。
6、写作的方面议论文文体训练和素材的积累运用,和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回归基础,以反技巧命题来强化素质教育。命题人考虑的是,怎样不用技巧得高分。
如文言翻译题,如若文言基础积累过关的话,自然能很容易的将单个词放到句子和文章里去理解,这个叫“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现代文阅读,如果平时学习课文多想想写什么和怎么写,那就会有个新的面貌了。
…………
(三)回归能力,全面地检测语文素质。
审题能力(看清题意)和具体分析(表达要切合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字斟句酌,克服思维定势,寻找独到之处。
(四)回归写作本源,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不仅要写作文,更要改自己的作文,写升格作文。老师结合高考作文判分的标准作合理的层次定位,并且尽可能做到面批。
201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