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0: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

聆听了赵军才专家的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

灵丘二中

张玉霞

2018年8月2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县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2018年暑期初中数学学科教师业务培训,在聆听了赵军才专家讲授的基于中考需求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课后让我对传统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突破转变。赵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我从心底里感到佩服!赵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赵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富多采?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恰到好处?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深受启发。

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赵老师说:“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教师已先学好数学。只有教师具有展开数学知识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善于挖掘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整合。”所以作为新型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已更新观念,更新自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遵循赵老师提出的聚焦课堂的五个策略“教什么”——“为什么而教”——“为何而教”——“怎么教”——“教的如何”而实施教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教学策略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第二篇:以生为本,提高培智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培智教育中的教学对象是身心有残障的学生,他们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大障碍,他们受缺陷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及评价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新课程、高效课堂的教育背景下,在培智教学中开展“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促进智障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未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培智;课堂;生活技能

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在生活中练,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以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语文第二册《纽扣拉链》为例,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分层教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差异,明确合理地提出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智障程度,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就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个体差异特别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认读方面,程度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准确熟练地认读字词,朗读句子,而对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看着实物或者图片说出名称即可;在语言表达方面,程度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自由表达,仿说句子,而程度差的学生则多采用激励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启发开口说话。又如,书写方面,程度好的要求能独立准确地书写生字,而程度差的只要求描红或书空,总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尽量兼顾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深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关注每个智障生的学习状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二、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方法

1.运用直观手段,引导有效学习

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范围较单

一、狭窄,大多以物质兴趣为主,对形象、生动的材料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比如在认识纽扣、拉链时,课前我收集了不同大小、形状、色彩的纽扣和拉链,并在课堂中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动手触摸等,让学生直观感知纽扣、拉链的颜色、大小及形状,再通过找找自己或同学身上的纽扣、拉链,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词语的印象;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如识记“扣”字的时候,课件演示“扌”和“口”由分到合,“扌”是新认识的偏旁,“口”是学生熟悉的字,两部分一合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在智障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而且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贴近生活或容易掌握的,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则消极被动甚至拒绝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在多重感官刺激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以“看”“想”“说”为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游戏:“变变变”“猜猜盒子里是什么”,律动:“小手拍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有所获。

3.创设具体语境,培养表达能力

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说的欲望。在指导学生说句子这个环节,我通过出示几幅学生平时的生活图片,让学生用“我学 ”的完整句式来表达,学生看着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话题一下子就来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连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也参与了进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句子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三、着眼学生的现实需要,提高生活技能

智障学生生活技能差,“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学校及教师更多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问题,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本课内容是“纽扣、拉链”,而扣纽扣、拉拉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为此,在教学句子时,我在引导学生说句子的同时穿插了对学生生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做扣纽扣、拉拉链的动作,并练习用“我在干什么”或“××在干什么”句式说话。在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扣纽扣、拉拉链的动作后,我还组织开展了扣纽扣和拉拉链比赛,对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颁发了奖状。课堂上,孩子们充满学习热情,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

综上所述,培智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三篇: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维分析

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学生减负与数学教学目标冲突的问题。为了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需求、满足新课改后学生减负的需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实现学生减负目的。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初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的。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有效性提高过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现代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对学生学习生活、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运用现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根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研究中指出,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根据这一理论,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兴趣调动及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初中生年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通过教学内容及场景的设置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兴趣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数学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内容的联系、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笔、文具、书等进行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教学,在实现教学方式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易理解的概念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方式以及游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这一互动过程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运用,建立符合初中生心理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内容、乐于探究一题多解的乐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通过阶段性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采取阶段性评价方式对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回顾性评价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数学教学方法、重点的明确指明方向。以阶段性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实现提高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需求,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采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论应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通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目的。为了达到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通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满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求。

第四篇: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摘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

情境

环节

手段

练习

引言:2020年10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合肥参加“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观摩了十位专家或名师的现场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学习之后,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在学校日常的公开课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比一节简单的、朴素的家常课好。我考虑应该是教师更多的关注了自身的课堂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中学生彼此的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结合此次学习所得和自身的一线课堂实践经验,谈谈在情境、环节、手段、练习四个教学环节中的浅显的认识。

一、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领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但实际课堂中更多的情境创设往往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与热闹,而忽视了数学内在的思考性和高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应该简洁一些、高效一些。

在合肥之行的学习中,观摩了周卫东老师的《再认识百分数》一课,使我深深地被周老师的简洁教学情境所折服。

周老师在一开始就直接发问:你认识百分数吗?随后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板书了自己认识的百分数。紧接着周老师继续发问:什么是百分数?(课件同时出示发问内容: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

这样的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一个问题提三遍的方式,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直接切入课题。

二、环节

一些老师在准备示范课的时候,费尽心思地查阅和搜集资料,想把所以搜集到的资料都塞进教学中,使得课堂安排得过满。而学生上课,就像应付差事,走个过场,根本来不及思考,更别说领悟了,整个课堂像是安排好的话剧表演。

在观摩黄爱华老师的《比的认识》教学中,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提出了二个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环节设计过于烦琐的问题。

问题1:什么是比?

生:两个数相除。(这是书本对于比的定义)师板书:a:b=a÷b

师:为了说明数量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就是为了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问题2:有什么用?

用处一:比较大小

用处二:变化量中不变的量

用处三:不可比性变得可比性

仅仅用这两个问题,就把这一课堂环节浓缩了,而且真正达到了以生为本、简约高效的目的。

三、手段

在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倾向,辩论、角色表演、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具展示等异彩纷呈,只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法都硬生生地镶入课堂。而这些方法引入课堂只是带来了热闹。

而在罗明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堂教学中,紧紧是让学生对另一个学生提出质疑的方式就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思维直接地碰撞都是在围绕着课题转。

师:你们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它们的关系?它们的意义?用处?如何画图?假分数假在哪?……

师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追问,对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解释不清楚的老师继续追问,直到学生思路捋清了。在一些疑问中,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当场辩论,在辩论中追述问题的答案。

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进行手段的选择时,尽量高效、实用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四、练习

在俞正强老师《年、月、日》的课堂中,俞老师的练习设置只有一个问题:姥姥在你家过了两个月,你猜一猜姥姥在你家过了多少天?(俞老师是通过和一个学生直接的对话创设出这么一个情境问题)

俞老师仅仅用一个问题就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练习环节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俞老师的问题设计让我感受到课堂练习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综合性。

1.练习要注重生活性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数学课堂上离不开生活。比如一例题,“小明买文具,所带的钱有15元。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若全都用来买圆珠笔,能买15支,买一支圆珠笔比一本笔记本便宜多少元?”这个题很好地将工程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既能很好地使学生在解答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疲劳感。

2.练习要注重趣味性

在让每一个学生在整节课中都注意力集中基本都不可能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练习时也要像新授课一样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分物游戏》时,我就设计一个简短的小熊请三只狗做客的故事,让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分骨头的事情,让学生用彩笔代替骨头给三只狗分骨头,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巩固知识,不仅增加了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和探究。

3.练习要注重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是十分有兴趣,所以练习的设计还要追求多样化,以保证学生有兴趣去主动的解决。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在练习环节就要注重开放性,不至于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背诵。以“7”乘法口诀为例,练习形式可有:①找朋友:一个学生拿一张乘法算式卡,去找那个拿着数的朋友。②接龙游戏:指名学生说得数,另一个学生说对应的口诀。③整理卡片:卡片上写上口诀,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卡片。

4.练习要注重综合性

比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了一道习题:女生和男生的比是(),男生比女生少()%,女生占总数的()/()......如果给这道题目加上条件“30人,那么这30人可能表示哪些人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道题融入了百分数百分数和比的知识,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知识之间的相容性和差异性。这道题可以说量小质大,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结论:课堂设计简朴一些,是为了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课堂设计简约一些,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更好的备课和备学生。

第五篇: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银川市二十六中

《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银川市二十六中

杨 辉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成因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1、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中介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必须进行创新。贯彻和实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因此,本课题研究是在课程文化转型这一现实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展开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研究。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要目标,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而好的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

因素。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一般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基本上是忽视学生情感的,以致学生被动地学、机械地学,很难形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通常,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①课堂教学设计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只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和冷落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②在课堂设计中,虽然既关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又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因没能以生为本,缺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2、在教学策略设计上:①还停留在对教师“如何教”(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忽略对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虽然对学生的“如何学”(学习方式)作了充分的设计,但对课堂生成和教师对学生的应有的引领缺乏充分的预设。

3、在教学过程设计上:①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的设计还局限在教师活动上,忽略了设计学生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活动。②虽然重视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却停留在表层,甚至有的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活动的实效性。有活动形式,却没有实质性效果。

4、在教学评价设计上: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问题的正确与否都是老师说了算。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学科学。教学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课程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系统思考、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是指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来看,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设计(或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实际和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设计核心,重点解决学生 “学什么”“怎么学” “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并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的教学设计。它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学不等于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要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把对外部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和改造,建构新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

既然是以生为本,必然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指本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指本研究是在新课改的现实、动态的实践背景下展开。与我国以往的教学改革不同,新课改实质上一次深刻的课程文化的变革。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申请了此课题实验。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认知心理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并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用性理论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方式。以揭示教学活动过程、结构、方式与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具体关系和规律,并形成若干学科的可供教师学习、借鉴的教学设计案例和指导性材料。以更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与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积累成功的经验,丰富理性认识,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基于学习者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个体具有个人意义的内容,课堂的教学活动也应该灵活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课堂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利用学生潜在发展的优势,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寻求以生为本的和谐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种智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自主自动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享受。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使学生在生本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3、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通过培训、探讨、实践,更新教学理念,完成角色转换,形成正确的课堂观、教师观、学生观,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以学情为“基”,研读文本,优化教学设计,变教案为学案,关注学生的“学”。力求从教师的教的方式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的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反思,形成系统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内容

1、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收集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2、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

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对现有七——九年级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若干以生为本的各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指导自己和同仁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并在思想品德课堂设计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具体如下:

(1)开展对学生学情、教师教情的研究

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效果等真实情况;调查了解本校思想品德教师备课现状,分析存在的弊端、表现及其成因。

(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综合了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在内的诸多基本要素,并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加以模式化。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就应该从以上方面来设计教学,展开有序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习者的能动发展。

(3)消除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间的差距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确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具体的需要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才能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区分出知识的重难点,从而才能从教学的真实起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4)教学设计具备一定的弹性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预计目标与现实结果之间可能的差异,使教学设计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具有弹性,从而为学生的发展预留出空间。在问题的

设置上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潜能。

(5)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努力创设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挖掘教材之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系统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围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依托七——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2、研究阶段(2011年4—2012年12)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 征集本课题组成员的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2)拟订实验计划,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邀请专家作讲座,提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

(4)收集有关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基本理论框架。

(5)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作好个案记录及分析工作,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及小结。在校内开出探索课,并选取优秀的课、论文在市、区汇报交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认真分析数据、收集实验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提炼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6)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研究资料,整理、收集优秀典型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并撰写研究报告。并将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不断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对有关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分析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环节,了解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案例研究法:广泛收集与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关案例,或研究教师个人教学的案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也可研究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对有代表性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并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表现出来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揭示其特性,从中获得可以借鉴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5、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堂教学设计的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等。

五、课题研究成员分工及可行性条件分析

(一)成员分工

总负责人:杨辉,中学一级教师,银川市金凤区学科带头人,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曾经参与过子课题研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多次参加校内外各项参赛课,并撰写了有关教学论文和案例,受到同行们的好评。负责组织课题的实施,方案的起草、修订、收集,整理实验实施的有关资料并撰写阶段计划总结。

课题负责人:张炜,中学高级教师,银川市金凤区骨干教师,多年从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曾经参与过课题研究,业务能力强,有多篇论文发表。负责课题的实施,整理实验实施的有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其他课题组成员:马宝国,学校政教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德育教育,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实验班级组织实施。负责课题的实施,整理实验实施的有关资料,协助撰写阶段计划总结。

(二)条件分析

1、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四教研组活动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2、设备保障

学校在每个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在每间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学校图书室有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供实验教师借阅,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性报告

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

3、汇编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4、汇编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

七、主要参考文献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光明日报出版社

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玉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的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