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脱贫攻坚强化保障措施
聚焦脱贫攻坚
强化保障措施
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脱贫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近年来,云南省人社厅将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做为民生大事,通过“分解任务、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加强保障”等措施,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
一、坚持就业导向,优化政策措施,突出“三个保障” 一是明确目标,保障技能扶贫工作任务落实。2015年我省组织开展技能扶贫专项行动,要求力争到2020年,对每个贫困劳动力开展1次以上技能培训,让每个有适龄劳动人口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能劳动者就业。2016年按照省委3年内努力实现全省转移1500万农村劳动力的目标,我厅牵头把任务分解到各州市,落实责任目标,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二是增加培训资金投入,保障技能扶贫行动顺利实施。2016年以来,全省就业补助资金的增量部分全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给予深度贫困地区和“直过民族”地区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补助。要求各地就业专项资金用于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少于10%。从2018年起,确保分配给88个贫困县的就业资金连年递增,其中“三区三州”和27个深度贫困县的资金增量不低于100万元。三是调整职业培训补助办法,保障贫困劳动力培训质量和效果。我省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工种)和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技能分类培训指导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把培训补贴标准提高到600元至1600元,促进职业培训机构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培训。深度贫困县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享受两次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可在省厅确定的基础上再上浮30%,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二、精心组织,压实责任,抓好“四个一批”
一是部门联合发力,培训一批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构建了人社部门牵头抓总,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格局,整合涉农培训项目,建立跨部门的培训就业统计汇审机制。二是多措并举,帮助一批技能劳动力转移就业。采取压实领导责任、广泛建立劳务工作站、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细化东西部对口帮扶、发放服务补贴和务工交通补贴等五个系列的多项措施,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全省目前建立72个劳务工作站,有劳务经纪人1.1万余人,帮扶了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扎实推进千校行动,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各技工院校制定了贫困家庭学生专门的培养方案,实施费用减免、强化培训、就业帮扶等措施,促进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成才。指导优质培训资源到扶贫一线开展培训援助。如云南技师学院在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对独龙族贫困劳动力进行木雕和刺绣培训,学员在汉语翻译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43名独龙族青年走上了创业之路,在独龙族群众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四是发挥政策优势,扶持一批劳动者实现创业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016年至2018年8月,全省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2.5万人次。
三、持续发力,成效初显,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培训数量和统计方式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机制,对培训情况进行动态管理。2015年至2018年8月末,全省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33万人次,2018年1—8月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21万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长81.5%。二是实现省定转移就业目标提前突破。截至今年6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5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提前6个月完成1500万人次的总目标。三是技工院校发展取得新突破。2016年以来,全省技工院校共招收贫困学生15023人,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比例达85%以上。
云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将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落实部里《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第二篇:强化人才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人才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今年初联合印发《关于聚焦脱贫攻坚 选派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的通知》,中央组织部聚焦脱贫攻坚,选派了283名干部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中国组织人事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属于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全市有贫困村73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37万人。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到2020年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战略目标,每年引进大量硕士以上研究生为全市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资源。贫困地区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实现精准脱贫,离不开资金、物资、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支持,但这些外部资源效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来把握和实现。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与素质较高的群体,是组织、使用各类精准扶贫资源并使之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动性、关键性要素。从这一意义看,人才对于重度连片贫困地区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资源。推进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把培育与引进人才放在突出位置。
当前,中国重度连片贫困地区仍需通过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扶持大量基层农业人才,实现村村有致富能手。通过村邻的帮带辐射,实现扶贫与扶智同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攻坚的造血良性发展。
归因志和智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外部资源的输入可以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条件,但帮助贫困人口获得生存技能、提升致富本领才是其实现稳定脱贫的内在动力。尤其是现代化生产经营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引导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推动人才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统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二是推动精准引才与引智有机结合。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打通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引进贫困地区各领域各行业急需人才。三是推动人才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突出以精准脱贫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政策供给,科学评价人才绩效,推进人才价格与价值的对接。四是激活市场主体,明确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体地位,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市场化手段吸引人才落户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给予施展才华舞台,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容错纠错机制,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全身心的开展工作。
第三篇:2017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7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根据《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就在册贫困户的走访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 户,贫困人口192 人,为使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2017年底前,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 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2017年脱贫102户192人。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02户192人在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
3、时间:2017年10月底。
四、帮扶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贫资金支持一点、工作组队员干部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村干部对贫困户子女 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组临时党组织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利用集团所属公司职工培训场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安置到集团所属企业就业。同时,要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农业产业项目。四是信息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农村致富项目,搞好网络信息、技术、销售模式(互联网+)服务,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二〇一七年二月七日
第四篇:伯都乡“四强化”夯实脱贫攻坚纪律保障
伯都乡“四强化”夯实脱贫攻坚纪律保障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促进干部作风持续转变,伯都乡认真履行“两个”责任,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把纪律规和规矩挺在前面,凝聚力量、夯实基础,为脱贫攻坚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伯都乡“四强化”全力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一是强化警示教育。围绕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实、党纪党规和各级通报的典型案例,认真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广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提醒乡村两级干部用好手中权、办好手中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法纪意识,把廉洁履职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和脱贫攻坚氛围。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脱贫攻坚问责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干部驻村帮扶、廉洁履职、日常管理和请销假制度。严肃督查问责,由乡纪委牵头,对照“项目清单”和工作任务,定期督查脱贫攻坚各个环节落实情况,建立通报约谈机制,对工作推进缓慢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工作约谈和诫勉谈话,层层传导压力,倒逼乡村干部履职尽责。
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对精准识别“回头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核实、扶贫工程建设及项目资金管理等,进行动态化公开,畅通扶贫信访举报渠道,广泛接受监督,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现象,从严从快惩处,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脱贫攻坚项目、扶贫开发资金等在“阳光”下正常有序、高效落实。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落实村(居)干部“大述职”活动,“村两委”干部重点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财务收支、项目建设、惠民政策、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开述职,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以群众监督倒逼干部尽职履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为全乡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保驾护航。
第五篇:永德县“五加”模式聚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永德县“五加”模式聚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结成“脱贫搭档”
形成“攻坚堡垒”
永德县创新“五加”模式聚焦脱贫攻坚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永德县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国有公司+运营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五加”运作模式,充分整合扶贫资金,把分散的扶贫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抱成一团,结成“脱贫搭档”,形成“攻坚堡垒”,想方设法打破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困局、贫困村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和企业融资困难等不利局面,既调动了村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又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组织主导,聚焦“总领”。该县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牵头组建了***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整合“四到县”扶贫资金、切块到县资金、整乡推进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万元,动员村干部自愿入股资金**.*万元,统一设立基金总额为3**.*万元的“永德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并制定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工作。
合作主力,聚焦“总投”。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单位,把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投资主体,***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个行政村。产业扶贫发展基金下拨到***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用于扶持全县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有偿无息的方式发展产业,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入股股本,每股**元,每人暂入13股(1**元)。按照自愿原则,有***名村干部以现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这些股金全部注入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壮大了发展基金。
平台主管,聚焦“总监”。该县把县农开公司作为投资总平台,全县***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农开公司签订《基金委托投资管理协议》,将合作社筹集的基金委托其进行投资管理。农开公司负责将基金入股到运营企业,并做好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分红兑现等工作。同时,通过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降低运营风险。
企业主营,聚焦“总产”。把永德正兴牧业有限公司选为运营企业,主要负责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确保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为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永德正兴牧业公司由县农开公司、国营勐底农场、3个自然人共同出资,于去年底进行重组,并被认定为国家级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与昆明藻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出优质、安全、高蛋白的营养鸡蛋,20**年产值达1***万元。
群众主利,聚焦“总益”。为充分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意识,特别是发挥贫困党员的示范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动资源集结、利益联结。制定基金投资收益分配方案,明确投资总额的**%以上收益成为股红,其中**%的股红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自愿入股的村干部,7%的股红分配给***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的股红分配给县农开公司用于日常运营管理。20**年,全县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名村干部人均收益**元,***个行政村每村实现**元至12**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中***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村达**.*万元以上,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现象,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