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上钢琴师的感悟
这部电影算是有点“离谱”的了,像1900这种人,有可能世界上有很多(虽然我们不知道 呵呵),但是像他这样有才的,我敢说;绝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他的家世(一个轮船工人抚养他)可以说是很差 很差的了,但是他第一次见到钢琴,连谱都没有,就可以弹奏出如此优美的钢琴曲(“莫扎特的转”世 很合适他的情况),再加上他后来可以随便见个人就弹奏出合适的音乐,创作灵感之强大,最最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他从来没有下过船。从上面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离谱的电影了吧!下面来说下他 1900带给我的感受,他从未下过船,很多人都认为是他害怕,因为那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陌生很陌生的方,就像他自己说的:“陆地太大了,街道纵横,人们密密麻麻的生活在大街小巷当中,而不像钢琴只有那么大,永远不会改变,也不像这船,就船头到船尾,我对他了如指掌。”(虽然原话不是这样但 意思差不多 呵呵)但我绝对,他不是恐惧陆地的陌生,而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不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使令艺术家们 迷失自我的原因,我觉得这才是他正真不下船的原因。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到现在,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 的不去追寻那些没有尽头的欲望,但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能被欲望所蒙蔽了双眼,不能让欲望成 为我们活着的理由,就像古人说的:“知足者人心常乐”(这句不用多解释了吧)。虽然现代社会竞争 非常的激烈和残酷,但我们不能只为了去追求那些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应该多加强自我的精神世界。
第二篇:海上钢琴师浅析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所拍摄的,这是他的时光 “三部曲”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来于海,归于海的内心纯洁真挚的钢琴师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生活在船上27年未上过岸的钢琴师的精神世界。是一部现实与回忆相交错,带有回忆与伤感的片子。导演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回忆以第二人称旁白引入,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
影片两个阶段,现实、回忆,两种情形相交织着,给人一种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感觉。
影片的开头,镜头缓缓的移动,麦克斯孤独的坐在台阶上擦拭小号,这是一个有关于音乐的故事。黑暗且长的台阶,喻示着1900的故事以悲伤结局。此时导演把灯光打在画面中间麦克斯所在的一条线上,营造出月光的效果,衬托出黑暗中的这个男人十分孤独。声音采用旁白,充满伤感与回忆,带有着对男主角1900的回忆与深切怀念。同时,低沉的男声中有故事,给1900添上了一抹传奇色彩,也奠定了影片悲情的基调。那把小号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镜头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卖掉这把小号,麦克斯才与1900的唱片重逢,使麦克斯开始讲述,为影片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影片多次运用淡入淡出来转换场景,运用得很巧妙,使回忆的力度变得柔和。大海的场景多次用来淡出淡入,表现了主角与海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又契合了1900身世渊源的暗线。影片以麦克斯第二人称的角度去介绍1900诙谐幽默的事迹,给影片一个引导的作用。
影片有大量的摇镜头和反应镜头来记录着轮船上的乘客第一眼看到美国时的激动,该片中美国象征着理想与希望,镜头中记录着乘客们脸上的欣喜,澎湃,表现出人们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
影片多次对1900的眼神进行特写,弹琴时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认真投入,他的眼神里有音乐,钢琴便是他的人生,音乐与他不可分割。然而在麦克斯劝说他体验陆地生活时也对他的眼神进行了特写,那时的1900是茫然,不屑的,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是执着的。
在影片的最后,麦克斯在即将爆破的船上找到了1900,此时灯光是昏黄的,在一片黑暗中犹显伤感与柔和。明暗的对比,契合着1900与理想共存亡的决心,却也反映出麦克斯心中的不忍与不舍。1900死之前,无实物的凭空弹琴,是他第一次弹的那首曲子,影片至此有了回归。
声音,采用旁白以第二人称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经历的1900的故事,让我们更直接的感受到1900的魅力与麦克斯和1900真挚的友情。整部影片在1900不受拘束的钢琴声中也得到了另一种升华。
影片独特的收尾手法,契合着麦克斯说的“天下没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个人身上独特的魅力都会促成不同的故事,然而,一个好故事的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1900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理想应该有的方向。
第三篇:浅析《海上钢琴师》
浅析《海上钢琴师》
学生姓名:蔡悦
学习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高邮师范学院
摘要: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作品“时空三部曲”之一 ——《海上钢琴师》出品于1998 年,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电影讲述了弗吉
尼亚号游轮上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师的传奇一生。这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欧洲中世纪
浪漫色彩的电影,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氛围为底色,影片十分成功的向世人展示并阐
述了有关生存、信念、自由、美学、音乐、爱情等方面的看法及观点。隐约贯穿全
片的悲剧色彩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悲剧结局,赋予了影片除浪漫外又一层忧
郁、朦胧又安谧的基调。人们欣赏经典,乐于身处在一个纯粹的空间挖掘经典的不
为人道之处,《海上钢琴师》首先从它的大基调上就已经进入经典的的行列。本文
将从阐述人物、情节、电影音乐和主题四个方面着手,以达到从浅显层面理
解这部电影的目的。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 人物 情节 电影音乐 主题
主人公1900(人名)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船上的烧炉工丹尼将他抚养长大,8岁时养父去世。正是在养父的葬礼上,1900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并显露出惊人的钢琴天赋,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弗吉尼亚号这个有限的空间也令他天然地对除游轮以外的世界保持一种警戒的心理。即使是之后邂逅了自己的初恋,尘世的复杂仍使他茫然无措,最终打散了离开弗吉尼亚号的想法。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曾动摇,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的1900与船一起葬于海底。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未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关于影片中人物的分析: 1、1900 1900是个孤独的矛盾体。由于从小生活在弗吉尼亚号游轮这个特殊的有限空间,1900性格很忧郁,思想很单纯,但他却能洞察船上每一位乘客的心理。他也会在船靠岸后站在栏杆上眺望远处,他会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可是,即使1900十分的渴望了解船以外的世界,但是从小生活的环境与养父的教育方式,让他形成了一种封闭、放任、胆小的性格。他的社交范围很窄、他很少向别人袒露内心的感受,甚至于他的表情都很少有变化。这个少年的内心与情感相互牵绊着,使之一直活在矛盾里。
1900是个悲情的钢琴天才。谁见过比《海上钢琴师》更虚假的环境?那样的与世隔绝几乎不能用人类的想象力去创造;谁又见过比1900更“真实”的人?他那种执拗、敏感、深情、悲观、自我封闭、自我超越,无一不是有史以来所有天才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养父的葬礼上,是1900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刻,却在这时,他与音乐不期而遇。天籁般的音乐给他了一种安全感。自然而然,他对音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和喜爱之情。几乎所有搭乘过弗吉尼亚号的人都会说他是个天才,1900从不缺少喝彩与羡慕。但正如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天才是个发展极其不平衡的怪物。梵高的作品流芳百世,却困扰于精神疾病英年早逝;大数学家罗素著作等身,偏有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情丑闻;1900,为钢琴而生的人,从某种角度说,他的执拗和胆小压缩了他的音乐的宽度。更不幸的是,像1900这样的天才充当的只是船客身边的玩偶一角,船客们欣赏他、拥戴他、痴迷他,甲板上一声尖锐的“America”,便强大到将这位天才钢琴家的音乐摧毁至荡然无存。
1900是个随性的独行者。1900这个角色就是为批判现社会而设定的,他是弃婴的境遇预示了与现代社会的水火不容,受到的启蒙教育蕴含了对传统观念的讽刺和颠覆。无论是他习得音乐的方式还是演奏的音乐本身都体现了他反传统反现代的无意识。
首先他的成长就是非常态的,没有出生证明、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1900远离一切的社会文明,没有公民意识,不谙一切规则,就像1900所表达的:“Fuck the regulatins!”“Fuck jazz!”,他注定要与这个辉煌的文明世界格格不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下,成千上万的移民或怀抱自由的梦想,或心存侥幸,或走投无路,向着自由女神高呼振臂,随之膨胀溢出的名利欲望显露无疑。这些移民将美国视为自己的归属,而在1900的内心,大海才是他的归属。1900将大海作为自己的归属有三方面的缘由。一方面,其实1900竭尽一生都在思考:我该如何是我?终不得其所。由于性格上的缺陷,他所能意识到的仅是自己显露出的能力有限与不融于群体的本性,本质上他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这一点囚禁了他,让他依恋这艘船,于是他只能留在船上。另一方面,因为孤独产生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羁绊着他,使之不敢轻易的离开弗吉尼亚号;再一方面,1900有自己的追求——用有限的琴键演奏无限的生活,这就是他坚守的音乐。钢琴的演奏需要稳定的环境和心境,1900知道外面的世界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他望而却步了,此时他的懦弱却是为了坚守音乐而做的委曲求全。他选择远离世人孑然独行的同时,音乐给了他更加厚重的生活。
2、马克斯
如果说1900是个拥有纯洁心灵的天使人物形象,马克思则是一个与之相反的人物形象。他来自现实中的社会文明,认同世俗的名利观,然而内心神性未泯。
马克斯是个一生潦倒的小号手,在片中,马克斯所发挥的功能意义为“拯救”“认同”。马克斯也许是唯一能懂得倾听1900的人,虽然对于1900的音乐不尽了解,起码他很尊重1900,自始至终。但不要忽略,马克斯是凡人,拥有世俗的思想,他不断地想把1900从封闭的弗吉尼亚号“拯救”出来,去享受世人所理解的理所当然的荣华富贵。可是戏剧性的是,实际上被拯救的却是马克斯,最后马克斯没有强行将1900带出废船,只因为在他那颗被世俗观包裹的内心,早已被1900说服,此时他的功能意义转化为“认同”。马克斯这个人物形象,是剧中不多的给人希望的成分,包括乐器店的老板,他们的存在表明在冰冷的现代文明社会中还未泯灭的神性。这多少都带给人们一丝心灵的温暖和宽慰。
导演借助马克斯这个形象,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让人们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片中总能看见马克斯在不停的说服,不停地寻找,导演会以为马克斯的行为会奏效,确实,这种惯用的伎俩效果是有的,而频率过高,也暴露出导演本身对这个故事真实性的怀疑。更为遗憾的是,马克斯居然找到了1900,这不禁让人大失所望。导演的本意原是营造最大限度的现实效果,使这个传说穿梭于现实与非现实之中,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不确定。但因为太过于追求真实,却丧失了故事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自然而然的,人们接受到的信息是,真有一个叫1900的人,是马克斯找到了他,不过他死了。这与导演的本意可是大相径庭。
关于情节设定的分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采用“插叙”的方式娓娓道来一个名为1900的钢琴师的传奇故事。虽是插叙的手法,故事的叙述过程却处理的十分流畅自然,有条不紊。在平稳的叙述中,影片共设置了四处小高潮,这使得影片层次分明、张弛有度。本文仅选择“爵士对决”、“邂逅初恋”、“离船未遂”和“最后对白”四处高潮进行简单的分析。
1、“爵士对决”
全片最精彩的桥段莫过于1900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三场对决,无论是镜头的切换,还是空间的调动,导演在这一部分花费的精力是最多的。此处设置了几个亮点情节:1)杰里把一支烟放在钢琴边上,一曲终了,烟灰未断。此处显示出杰里超凡的稳定性以及对钢琴驾轻就熟的演奏功底,换个角度,1900正面临极大的挑战。2)一位贵妇人的假发掉落,而她完全沉浸于1900的疯狂演奏中,演奏结束才突然意识到。这是出现在“对决”桥段的几处侧面烘托情节之一,它的功能无疑是为了烘托1900邻人叹为观止的演奏技巧。3)1900用发热的琴弦点燃了一支烟。同样的,此处运用夸张手法,只为再次衬托1900的精湛技艺。有趣的是,杰里与1900使用的道具都是香烟,其中存在的戏剧效果不言而喻。
然而这一桥段的设计仍是有缺陷的。三场“对决”中,两人各演奏三首曲子,对于前两场,1900第一次选择了圣诞曲,第二次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弹了杰里的曲子。他所表现的态度为游戏、欣赏、学习甚至有感动,这些都是人人对第三场抱有期望。然而就在第三场,导演难以自拔的落入了俗套,他设计的是1900用两只手演奏了四手联弹的曲子《野蜂飞舞》的情节,这个情节的设计的确使观影者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但导演忽略了两个关键点:首先,这个情节是否与1900的人物形象相吻合。这个“好斗”的情节瞬间把1900的形象——一个不谙世事,纯粹的钢琴师毁于一旦。即使是真的被激怒,遵循1900的性格,他应该会为音乐的纯粹性捍卫到底,至少也不会无聊到与一个俗人斤斤计较。再有,导演使用“以强压强”的手法不可取。毫无保留的暴露获取的只是短暂的快感以及一个对1900具体的定位,而有设计的保留却会给人无尽的遐想,并延伸1900的人物形象,至于1900的钢琴技艺到底有多高,你不得而知,因为,你永远不会看见1900残忍的把音乐作为武器与人争斗。如果想要表现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度,俗人选择“以牙还牙”,聪明人则“以退为进”。演奏速度的快慢不该是决定胜败的因素,如果1900使用灵魂去享受第三场,于波澜不惊中释放内心的强大力量。那么,无论是在技艺上,还是在精神上,1900都将不留余地的完胜并打动对方,且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像片中所表现的,强大到令杰里感到恐惧。此处瑕疵,甚感遗憾。
2、“邂逅初恋”
一个传奇的人,一个传奇的故事,没有爱情的踪影,都将失去光彩。于是导演安排了1900与农民女儿帕多安邂逅的情节。这使1900作为一个人的形象,而不是神,有了情感上的依据。此处情节,也成为影片体现其浪漫主义色彩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剧中帕多安的出现促成了以下几个情节:1)由于帕多安给予的灵感,1900完成了片中最经典的乐曲,这让我们见识到爱情对于1900的滋润;2)阴差阳错,1900未能把唱片送给帕多安,倔强地1900毁掉了唱片。这意味着1900再次与发财的机会失之交臂,此处情节也交代了开头出现的重修后的唱片的背景,使之成为完整的情节;3)帕多安间接地促成了是1900上岸的想法。
整个“邂逅初恋”的大情节设计的最大功能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确切的说,帕多安与1900之间谈不上爱情的存在,这一段情节,只是导演为叙事完整,暗示高潮所设置的道具。
3、“离船未遂”
这个情节的设定,没有使用什么艺术手法,完全是靠情节本身所能带给人们的信息成为亮点。影片的开头,马克斯就告诉乐器店老板,1900一生都没离开过船,所以当这个情节出现,也就是1900提出离船的计划时,这部影片的高潮到来。
所有人都期待着1900踏上陆地的那一刻,而导演在此处设计的十分巧妙,1900站在舷梯上,沉默良久,最终将帽子甩入大海。1900没有在船上或者是在陆地上回心转意,而是在两者的交界——舷梯。他是离开了船,可他确实没有登上陆地,甚至连他的帽子也只是旋转几圈后落入大海。这个情节透露的信息正是1900的归属问题,他不属于弗吉尼亚,他归属于大海,弗吉尼亚只是一个载体。
这次的离船未遂使1900更封闭了,他彻底的抹杀了心中仅存的对尘世的向往。很长的一段时间,1900一直都在思考,此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有心无力,而这种可怕的自我意识,促成了影片最后的升华部分“最后对白”。
4、“最后对白”
马克斯最终奇迹般的找到了1900,这样的结果很令人失望,人们都希望一个传说他能让你欲罢不能的信以为真,却有一个朦胧的结局可供咀嚼。虽然这个情节在故事的设置上不算绝佳,却在影片的主题上得到升华,1900与马克斯最后的对白不仅解释了前面的情节,更是对1900这个人物形象的最终定位,他不离开船的理由可能有很多种,而导演通过这段对白给出了他理想的解释:“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1900这样说。
“最后对白”它的经典之处还在于,马克斯于此时终于被感化,他能允许1900留在船上与大海共存便是体现。撇开1900懦弱的个性,“最后对白”它成全了1900坚守的信念和马克斯人性的转变,这是给人以希望的,作为一部文艺片的落幕,“最后对白”多少带点不可言状的美丽而又不惊波澜。从思辨的角度看,1900本身就是一则寓言:人生来复杂,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在解决他的归属问题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纯粹的与音乐和大海共存。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的高明。选择现实,抑或逃避,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 影片以马克斯离开的背影平淡的结束,不给人任何的负赘感,这个结局是极好的。在经历了片中的几次高潮后,一个体贴的结尾不仅给了观影者平复的时间,更给乐于分析经典的人一个平稳、冷静的环境去仔细回味故事的情节。这一点,导演把握的恰到好处。
关于电影音乐的分析:
《海上钢琴师》全片的配乐以爵士乐为主,协调统一,在使观影者大呼过瘾的同时,对塑造1900人物形象、营造浪漫悲情的感情基调、连贯剧情、主题的深化和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1、原创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海上钢琴师》原创音乐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无论是精彩绝伦的三场对决,还是1900即兴弹奏的那首充满柔情与倾诉的《Playing Love》,抑或是《1900's theme》,随心而欲、通灵纯粹。“什么都不是,这就是爵士了”,只有于无影无形、由心而生的爵士乐中才能反映出1900的永恒。这就是原创音乐的魅力。莫里康内以独特的浪漫曲风为基调,游刃有余的诠释了1900这一人物的特性,同时用音乐为他的一生奠定了一种于悲伤中超脱世俗但的基调,十分贴合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的叙事节奏。
2、音乐与影片叙事的关系
影片的以马克斯的独白开始的,同时作为背景的那段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既连结了影片的前后,也引出了1990。随着影片的开始,曲子的节奏也从缓慢轻盈转变为错落有致。当甲板上的人们看见海雾中渐渐清晰的自由女神像激动地欢呼雀跃时,背景音乐也达到高潮。画面与音乐的完美配合,让人们感受到来自视觉上的冲击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灵上也得到了震撼。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双管齐下,影片的开头堪称完美绝伦。
影片闪回,马克斯一路若有所思的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典当掉心爱的小号。然而精明的老板只肯出很少的钱来收购这一把康恩小号。无奈的马克斯出于留恋,临走前想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只好不耐烦的答应。接着麦克斯吹起了1900创作过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正是开篇时的曲子,恰巧店里一张无名光碟里的曲子,而店主一直在寻找这首曲子的作者。接着影片随着节奏渐变悠扬的音乐,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时光的回溯。在此音乐自然地推动了影片的情节发展。
1900在三等舱演奏,有一位意大利客人希望听到塔兰台拉舞曲,1900只请他做了一个简单的示范节奏,继而就让大家听到了一曲热烈奔放的塔兰台拉。这里所有的场景都是因为音乐的存在而衔接的。这一段落中,共有四个场景,1900分别弹奏了四首音乐,四个场景看似独立,却因为音乐的层层递进而被巧妙地联系起来。这里音乐替代了画面,起到了连贯情节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在影片的叙事与情绪强化中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使整个情节情绪的交代显得自然流畅,同时也增加了观影的听觉效果,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味。尤其是《海上钢琴师》这种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如果音乐选取不当,或喧宾夺主或脱离影片,反而容易使人听觉疲劳,而这部影片出色的完成了电影与音乐的有机组合,电影音乐部分的风格即统一又各不相同。
3)音乐的抒情与渲染功能
抒情与渲染功能是音乐本身具有的两种功能。音乐抒发什么样的情绪,渲染什么样的气氛要根据电影情节的发展来规定,比如在1900邂逅初恋的时候。当帕多安如晨雾中的雪莲,隔着窗子与1900对视,初遇爱情的1900灵感乍现,即兴弹奏了这首柔情似水的《Playing Love》,只有眼神,只有音乐,浪漫的气氛尽流露。那段销魂的《Playing Love》则抒发了他对爱情的憧憬,对帕多安的难以抑制的爱慕之情。
往往风暴带给观影者的感觉只有恐怖,要想改变这种气氛,还要表现出情节的生动与幽默,音乐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影片中海上起了风暴,初来乍到的的马克斯呕吐不止,走路东倒西歪。此时音乐按照马克斯的活动,在节奏上也有了一些波动,使马克斯的形象跃然屏上。这时一个气定神闲的人靠近他,说可以为他提供晕船的解药。他与马克斯一同坐在解开固定栓的钢琴上,随着船身的摇动,大厅中的这架三角钢琴也开始在沉稳流畅的琴声中自如地四处滑动,优美的琴声仿佛使人身临其境。这里体现的是音乐的渲染效果。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
《海上钢琴师》归根结底上它还是一部戏剧,所以关于它的主题可以有多个理解方向,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它的范围都是宽泛的,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对于主题的分析,观影者见仁见智。本文仅从“对工业时代的批判”和“对纯粹精神的向往”这两个大方向作简单的阐述。
工业时代是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客观的看待那个时代,一种态度是感叹人类的伟大与无限爆发的创造力,另一种态度则截然相反,批判人类无边的贪念、批判社会发展的畸形、批判工业时代带给人类的纷争等等。导演通过这部影片,向观影者传达他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很明显,《海上钢琴师》正是通过1900这个人物形象,揭露工业时代对人类精神的破坏。通过片中1900的眼睛,导演像我们展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那满满一船的去美国实现发财梦的人、谋杀丈夫的贵妇、生活富足仍内心愁苦的中年男人、乔装打扮混进头等舱期待艳遇的贫穷青年等等,这些奇形怪状的人都是那个奇怪时代的产物。包括1900,他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他的父母在金钱利益前放弃了他,这才造就了1900一生的悲剧。如果不是世界太复杂,如果不是见到太多异化了的人,1900怎会对社会产生惧怕的情感?1900的一生没有任何客观的错误,只是他的极度理想主义与那个时代的发展相悖,一个人的抗衡终究无力,最后只能被残忍的扼杀。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人还是需要反省当年。因为世界的发展还在继续,阻止其发展显然是不明智的,唯有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建设,工业时代的悲剧才能避免。
经历过工业时代,人类的思想早就不纯粹了,贪婪、虚伪、早就成为人类的代名词,导演想通过《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唤醒人们对纯洁心灵的追求。既然生活的不自在、忙应付,为何不能像1900那样,一生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自由同在,与心同在。虽然影片情节夸张、表现手法极端,传达的思想却是正确的。人选择一种方式过活,生活的质量却是决定于人的思想,世俗的名利观不足以束缚一个人对于理想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但生活就是这样,因为人与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才有了人间百态。现在呼吁人们思想纯粹,真是因为缺少纯粹的人,太缺!人类醒醒,看看,纯粹是种多么美好的精神,看咱们把它糟蹋的!这就该是导演性说的吧。
结语:
不可否认,《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经典。它带给人们精神、艺术、娱乐上的享受至真至美,虽然存在各方面的缺陷,但无论你怎么寻找,世上本没有一件完美的东西,而我们生来对经典宽容。
[参考文献]
1、[意]阿利桑德罗∀巴里科.海上钢琴师[M].吴正仪,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2、施富然.海上钢琴师与他的情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3、钟源《(海上铜琴师)音乐浅析》,《电影文学》,2007年第24期
4、黄菁:《音乐的魅力——浅评(海上钢琴师)的声音创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5、汤祯兆.整形日本[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
第四篇: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海上钢琴师》刻画了一位令人感动、敬佩的艺术家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希望你喜欢。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1
“海上钢琴师”改编义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平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感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梦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仅有钢琴。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能够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能够挥洒地透过88块音符表达自我想要表现的——自我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一样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所以,我们的思想有过多的束缚,我们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这些,所以,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羡慕。他的生命仅有大海、音乐、钢琴,生于海上,长于海上,死于海上,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一个属于大海的人,在陆地上无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动物,离开了海就会死去一样。离开了大海,他听得到仅有在陆地上才能听到的海的声音吗?听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唤声吗?不能。他用音乐与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开始剧烈颠簸,两个人并肩坐在钢琴前,随着海浪的起伏,灵动的旋律,与钢琴一齐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那里,彷佛自我的世界也摇摆起来,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让人恐怖与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乐,这个夜晚变得如此鲜活与欢乐。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我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生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朋友听了他最终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生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可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终,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我的船,我也会恐惧,可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间,并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欢乐,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我成长了许多。虽然自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可是自我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我的梦想,单纯地弹自我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我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可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我,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梦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终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我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我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我……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2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个性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个性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齐分享。期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3
这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述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我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我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终生与死的选取中,他也选取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并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取,怎样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取!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取的是忠于自我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仅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能够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取: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我的方式来诠释了自我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路,我们都要透过电影去反映自我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我,他孤独,他对感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我,我们自我,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可是属于自我的很少。怎样为自我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下,不要离开,留在那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我的空间!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4
说实话,看《海上钢琴师》我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轮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后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的时候,孤独无助而又忧郁的眼神冲破了我的心里防线。我哭了。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来都是宽阔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由,活力,幻想。以海为主题的电影看过不少,讲述潜水员挑战人类极限的〈碧海情天〉,讲述完美亲情的《海底总动员》。钢琴则是一种黑白二色的忧郁,淡许飘荡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着多少个孤单的心房,《钢琴别恋》中不动声色的感情激发,《钢琴师》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仅有听到才会迸发的感情。
1900天才的钢琴技艺来自于大海,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如果说在餐厅那一场随海浪拍动而进行的钢琴舞让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个他妈的爵士乐的创始人谢利进行对抗的表演就足以让我眼珠子互换了,一身洁白的礼服,高贵,典雅,汗水凝满的面容上有一种坚毅,在88个黑白键上舞动的那一双手就是千手观音姐姐见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当1900把那根从琴弦上轻易点燃的香烟放在目瞪口呆的谢利的嘴里时,顿时心中便是阵阵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钢琴也是有生命的,琴声与海浪的共舞表演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的美妙的韵味,电影中配乐来自颜尼欧。莫里康这位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编写的,活力四溢的,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时间的逝去,蹲在马桶的边缘上,脑袋里还挤满了油画般色彩的维尼吉亚号,那美奂美仑的海边天际,1900随着巨轮的爆炸声消失了,就像他说的,反正这个世界也没人明白我,没有国家,没有名字,没有出生证明。萨特同志说“人生即是虚无,存在既是荒缪“
这一棒子打死了许多包括我这样的捧着一颗滚烫烫的心永远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热血青年。每个人都在存在的意义,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再或许是你家养的小乌龟也不尽然。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个左右手笑话的家伙是不会还有什么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虽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稳定的架构,可是任何一方脱掉都将导致整个世界的破灭。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当火光亮起,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1900的朋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可是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1900最终的一些让迈尔斯流泪的演说词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人是惧怕新环境的,就像我们总喜欢蹲在自我被窝里添伤口一样,我们不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我悲痛,还因为我们怀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质量变了,我们的心也就飘荡不定了……是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习惯安逸?是没有本钱还是害怕失败?没有答案,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罢了。就像双腿蹲在马桶上一样这么的不可思议又切实存在!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5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我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可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我的“父亲”告诉自我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我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我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我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我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能够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盼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应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能够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那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明白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样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我的方向拥有着自我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终还是选取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终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最新海上钢琴师心得与感悟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