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作者:未知 发布日期:2011-5-11 点击率: 96 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发[2006]1号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发[2007]14号)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际,就建立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合作共建机制,大力提高两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建成效益,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层党务工作与文化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点建设、资源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各自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扩大适合农牧民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传播,逐步缩小区内城乡之间
和与内地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满足全区各族党员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村级(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全面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中央关于“文化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行政村服务站点建设同步推进”的要求,到2008年底共同完成全区所有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党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科技普及、信息交流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
三、共建重点
(一)基层站点建设方面。各级文化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组织部门沟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要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筹措资金,紧紧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切实做到“一站两牌、一站多能”,综合利用,共建共享。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我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自治区文化厅与自治区远程办密切协作,用两年的时间(2007年-2008年)共同完成我区9636个建制村和国有农牧场村队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
(二)资源建设方面。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把握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大量的思想先进、内容丰富的文化教学课件,做到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学以致用,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真正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实惠。在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开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栏目,定时播出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信息精品资源。同时文化共享工程要积极主动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加大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制定文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积极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乡土文化教学资源,不断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探索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材的制作和译制,作为文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制作部门、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文化教学资源的总体质量和政治安全。
(三)管理服务方面。地州、县市、乡镇(场)文化部门要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职管理人员,建制村、农牧场村队可单独或依托远程教育管理员、操作员设置文化共享工程专(兼)职信息员。同时,本着“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专兼结合”的原则,抓好教学管理、站点操作、技术服务和文化服务辅导四支骨干队伍建设。各地州市、县市文化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学用辅导组,到村队进行实地辅导;与远程教育工作相结合,共同制定学用计划,根据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要,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合理安排收看学用时间,为基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节目预告,每周公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计划,并结合资源内容,利用农闲、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四、建设任务
结合《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捆绑,2007年共同完成5076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剩余4560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按照“共同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终端接收站建设的基础上,由文化部门为每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增加和完善远程教育设施,使其具备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
五、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公益性文化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经费、大力推进工程的实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网络建设和资源加工整合。各级文化部门要与远程教育部门密切联系,切实加强领导和工
作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建设规划。要把文化共享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目标考核体系和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必要的评估条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好牵头作用。上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文化部门工作的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文化部门工作责任制,分级负责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对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宏观指导,协助自治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方案,编制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规划,开发文化特色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资源,负责对地州市、县市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各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协助当地远程教育部门,负责本地州市、县市区文化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乡土文化教材”的开发制作、乡村两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当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提供文化教学资源;乡镇(场)文化站负责文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督促检查。建制村、国有农牧场村(队)文化信息员重点做好播放收看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及信息反馈工作。
(三)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经费到位。资金投入总的原则是以中央投入为主,自治区适当给予补贴。主要办法是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多部门、多单位共建。自治区文化厅负责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统筹规划,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地州市、县市区文化部门要积极向当地财政争取资金,用于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和村级文化信息员(管理员或操作员)的工作补贴。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中央、自治区关于实施两项工程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汇报
叙永县合乐苗族乡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并指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我们着手对全乡的远程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我们合乐苗族乡自开展远程教育终端建设以来,在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培训下,紧紧围绕“建、管、学、用”四个环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同步推进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我乡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有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乡、上下贯通的教育网络和工作平台。
(一)、完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村二级都成立了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为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明确乡党委分管党务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把远程教育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同干部实绩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相结合,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了终端接收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将有关制度上墙进行公示。做到年初有计划、每季考核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终报酬挂钩,与干部的考核使用挂钩,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以站点管理员选拔、培训、管理为重点,切实加
强骨干队伍建设。一是精心选拔。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踏实能干的要求,选拔年龄相对年轻、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站点管理员,对新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明确其远程教育管理员和信息员职责,使他们经受锻炼,发挥所长,负责教学的组织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全乡现有管理员10名。二是加强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的方式,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已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管理人员26人。
(三)、加强示范带动,激励争先创优。我们在兴复村、方元村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点。对这两个村,我们在日常接收工作比较规范,建立播放计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工作要求和标准,根据县远教中心要求,进行落实。对照示范点评分细则,查漏补缺,逐项完善、落实。努力做到“五好”,即组织领导好、站点建设好、教学组织好、学用效果好,日常管理好。通过示范点的建设,逐步积累、完善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并推广,以点带面,力求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使得远程教育能为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村党员致富、提高素质服务。
(四)、抓好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以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传播全国和省远程教学资源为主,互联网教育为辅,电教光盘教材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行分类施教,满足基层不同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一是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我们要求基层各远程教育点每月不少于2次组织学习。平时,我们定期在全国党员远程教育网下载课件,并将课件下载保存好,以后可以随时点播重放,便于群众确定需要收看的节目及时组织收看;二是通过上级下发的党教电教片学习。我们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十七大精神、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远程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党教宣传片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实现了“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二、主要存在问题
1、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远教设备被闲置在村会议室中,没有很好地开展资料下载和接收播放,远程教育的实际使用率低;
2、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够经常。有些村的站点管理员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好日常开关机和学习制度,设备长期不用,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机器故障和操作生疏,碰到接收不了或放不出画面的问题就产生畏难思想,不敢再组织学习,结果导致设备闲置,教学活动的停滞。
3、党员群众参与度不高。村干部由于平时忙于工作事务,收看学习的时间少。对其他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得也不够,远程教育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强。
三、几点体会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我们深深体会到,此举不仅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第一、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最急的是致富无门,最缺的是致富手段,最怕的是市场变化快,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功能,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一个远教点就是一个“信息超市”、一座“致富金桥”,“鼠标一点、资料就现”,“网站一开、信息就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提供致富信息和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了一技或几技之长,使他们成为农民身边的“土专家”和“活教材”,提高了他们应对市场经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人才在这里成长,素质在这里提高,致富在这里起步”。实践证明,建好管好用好一个站点,有助于促进“一方经济”发展。
第二、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兴复村充分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使一些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营造了和谐氛围。践证明,建好管好用好一个站点,有助于维护“一方社会”稳定。
第三、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班子活力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基层干部传统的工作方式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班子活力。在工作中,我们抓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使活动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党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班子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还为基层党组织增加了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手段,使他们感到基层工作比原来好做多了,班子的战斗力也增强了,不再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方元村党支部书记杨安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推广农业新技术凭嘴巴讲,讲得口干舌燥效果也不好,现在搞远程教育,农民既喜欢看,又容易接受”。实践证明,建好管好用好一个站点,有助于巩固“一方阵地”。
各位领导,我们在远程教育学用上还刚刚起步,离上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创先争优”等活动相结合,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用的形式,大胆探索建管学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把学用活动引向深入。
第三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汇报
自2003年4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黔西县投入远程教育建站经费1000多万元,建站561个,形成“以县远教中心为龙头,乡镇远教接收站为主体,村(校)远教站点为重点,远教中心播放户为补充”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涵盖全县28个乡镇机关站点、157个村级党员活动室基本型站点、2803户远教中心播放户和80所村校结合示范学校;建成远程教育“111”科技示范乡镇1个、科技示范村10个、科技示范户1080户,全县涌现出远教“三支队伍”人员504人;建成了学校站点模式一75个、模式二275个、模式三26个;举办远程教育培训班4647期次,培训农民群众202652人次,培训农民党员11216人次,培训村组干部3261人次,培训乡镇干部1789人次,覆盖382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远程教育成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好课堂。黔西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切实利用远程教育加强基层组织队伍的思想建设,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变化,采用灵活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远程教育阵地作用,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用正确的理论引导人,截止到目前,全县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党员干部4445期次,培训乡镇干部1789人次,培训村组干部2365人次,训农民党员11216人次。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做到在思想上入党,让群众不仅在思想上拥护党,而且更要做到在行动上支持党。
远程教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助手。2003年以来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以来,远程教育带动新增项目875个,使农民增收6234.5万元;远程教育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2120.71万元;远程教育增加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4544.71万元,减少和避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经济损失1550.2万元。全县借助党员干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0多期次,实现劳动力转移近万人,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务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与当地农民人均增收相比高6000元,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回报家乡,不断发展家乡的特色经济,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优秀的乡土人才和农村经济人,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新农村建设气息日新月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远程教育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办法。西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六个一”工程为载体,以远程教育为补充,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为农村基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全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提炼出党政机关党员“五为先”(求真务实为先,公仆意识为先,深入实际为先,勤政廉政为先,群众满意为先)、事业单位党员“五为上”(爱岗敬业为上,刻苦钻研为上,工作业绩为上,与时俱进为上,克己奉公为上)、企业单位党员“五为荣”(开拓创新为荣,优质服务为荣,社会效益为荣,精益求精为荣,诚信经营为荣)、农民党员“五带头”(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履行义务,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美德)先进性具体要求,建立了乡镇党员干部进村开展工作“民情日志”、驻村工作“指导员、宣讲员、辅导员”制度、党员干部“便民卡”、“党员干部农家寻评议”、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说事”、党员承诺制等制度,建立农村党员分层积分管理制度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28乡(镇)的301个行政村设置1398个履职岗位,2236名农民党员上岗履行职责,有效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乡(镇)村党组织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共建立完善规章制度2378项,其中修订1770项,新建608项,为“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了制度保障。远程教育成为群众了解外界的好平台。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措施。远程教育的实施,使农民党员教育有了载体。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知识、生态常识等培训,使每个农民家庭特别是农民党员家庭有一个人掌握1-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带头人,从而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全县利用远程教育已培训农村致富能人5000多人次。同时制作“党员致富领富带头人”和“带领致富热心人”示范标牌,对“双培双带”人员进行挂牌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发挥带头作用。甘棠乡组织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致富能人给党员群众讲致富经、找致富路,得到群众的好评。城关镇牌庄村的刘汉忠投资数万元,先后从贵阳、四川引进优良品种,聘请防疫站、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指导,不断扩大规模,现生猪存栏600余头,成活率由过去的50%上升至98%,年获利10万元以上。刘汉忠养猪获得成功后,带动了牌庄村群众掀起了一股养猪热潮,全村养猪大户已达5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年出栏1万余头,可获利200多万元。
远程教育成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好途径。黔西县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电脑建立“村务管理”、“计划生育”等资料信息,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财务管理,上级重要通知及文件等输入电脑,每逢集中学习时,让大家都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全村情况,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乡情村情准确认识,从群众的智慧中探寻发展路子,拟定本村发展思路,制定本村发展规划。黔西县382个行政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统筹兼顾,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规划。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制定发展思路382个,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五年规划382个,达到了一村一个发展思路和一村一个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城关镇金凤村、双桥村利用靠近县城的优势,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早熟蔬菜种植,提出“猪——沼气——菜”循环发展的思路,目前已建沼气池580口,一条绿色生物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林泉韦寨村提出了一户1口沼气池、一户10头猪、一户100只家禽、一户1亩蔬菜、一户1亩经果林、一户1名外出抓钱手的“六个一”发展思路。通过远教工程的实施,全村种植业收入达194万元,养殖业172万元,占全村总产值484万元的76%,2005年全村总产值可达517万元,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00元。
发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
成果
来源: | 编辑: | 点击:348 | 时间:2008-7-22 | 收藏本文 【字号:大 中 小】
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并指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我们着手对全镇的远程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并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我们震泽镇自2005年11月全面开展镇村(社区)二级远程教育终端建设以来,在吴江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培训下,紧紧围绕“建、管、学、用”四个环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同步推进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我镇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28个,其中镇党校1个,社区4个,行政村23个,并结合镇村联网,形成了覆盖全镇、上下贯通的教育网络和工作平台。
(一)、完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二级都成立了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为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明确镇党委分管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把远程教育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同干部实绩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相结合,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了终端接收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将有关制度上墙进行公示。镇成立远程教育服务中心,配备兼职人员4名分别来自组织办、宣传办、成教中心和网络公司,建立一支维护志愿者队伍,对全镇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督促。做到年初有计划、每季考核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终报酬挂钩,与干部的考核使用挂钩,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还特别联系硬件维护商,保证远程教育终端设备良好运行。
(二)、以站点管理员选拔、培训、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一是精心选拔。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踏实能干的要求,选拔各单位团书记或年龄相对年轻、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站点管理员,对新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明确其远程教育管理员和信息员职责,使他们经受锻炼,发挥所长,负责教学的组织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对季度考核连续二次排名全镇靠后的管理员进行诫免谈话,必要时进行调整。全镇现有管理员56名。二是加强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的方式,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管理人员82人。2007年参加市操作技术大比武,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07年苏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成效年”活动中,接受了苏州市远程办组织的考核,并一举通过。我镇砥定社区荣获了苏州市“五好示范”站点,勤幸村黄震东同志被评为“优秀管理员”。三是强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建立震泽镇党建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震泽镇关于党建网站信息采编员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教育管理。结合党建网信息管理出台了《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党员活动日收看制度和5人以上党员点播制度,对远程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站点管理员进行定期考核、评比和奖励,激发站点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示范带动,激励争先创优。我们在震泽街道办、大船港村、勤幸村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点。对这三个单位,我们在日常接收工作比较规范,建立播放计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工作要求和标准,根据市远程办《关于申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的通知》要求,进行落实。对照示范点评分细则,查漏补缺,逐项完善、落实。努力做到“五好”,即组织领导好、站点建设好、教学组织好、学用效果好,日常管理好。通过示范点的建设,逐步积累、完善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并推广,以点带面,力求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使得远程教育能为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村党员致富、提高素质服务。
(四)、抓好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以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传播全国和省远程教学资源为主,互联网教育为辅,电教光盘教材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行分类施教,满足基层不同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一是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我们要求基层各远程教育点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6小时接收信息,每周不少于1次组织学习。平时,我们定期下载每周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流媒体课程安排表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IP流媒体节目表下发给基层站点管理员,便于群众确定需要收看的节目及时组织收看。并将课件下载保存好,以后可以随时点播重放;二是利用电脑全部上互联网的优势,主要通过《江苏先锋网》、《上海基层党建网》等党建网站点播收看党建电教片,好的课件通过自己刻录下来送到各单位“送教上门”。三是通过上级下发的党教电教片学习。建站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冬训广泛开展了远程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大会实况、专家辅导报告、党教宣传片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实现了“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远教设备被闲置在村会议室中,没有很好地开展资料下载和接收播放,远程教育的实际使用率低;有的还被其他部门占用或挪作他用,用于其他条线如财务会计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在一些经济薄弱村,电脑被视为高档的享受品,被村主要领导放在自己办公室作上网娱乐的工具,严重影响了远程教育设备应有的作用发挥。
2、系统稳定性较差,对操作的要求较高,非正常开关机都容易引起接收卡初始化失败、程序丢失,需要重装驱动程序。有的电脑安装的同洲接收卡质量有问题,出现接收不到的现象。在我市有线电视模拟信号改数字电视的过程中出现了远程教育信号丢失的现象,经过与广电部门的反映,才解决问题。
3、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够正常。有些村的站点管理员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好日常开关机和学习制度,设备长期不用,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机器故障和操作生疏,碰到接收不了或放不出画面的问题就产生畏难思想,不敢再组织学习,结果导致设备闲置,教学活动的停滞。
4、党员群众参与度不高。村干部由于平时忙于工作事务,收看学习的时间少。对其他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得也不够,一般党员接受教学的面偏小,一般党员也没空经常来村委会议室参加学习。个体养殖户也只停留于技术上向当地技术员和其他养殖户请教,真正通过远教网的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家庭数字有线电视和家用电脑的不断普及,广大党员群众白天大多忙于上班,晚上呆在家中看电视、电影、上网查资料,远程教育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强。
(二)、原因分析
1、基层党组织对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村(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上级关于开展远程教育的要求,领会开展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手段的重大意义。对组织党员开会学习有的村还有发放补贴的惯例,为了节省开支,有的村明知远程教育是个好形式,但组织学习次数不多。
2、村级站点管理员计算机技术有待深化。现在网络病毒侵害严重,对站点设备软件破坏比较大。有的管理员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或打游戏则更容易被感染病毒,导致驱动丢失或上不上网。所以,管理员必须懂得如何清除、防御病毒以及远程教育软件的安装。但由于一部分村村干部年龄偏大,计算机基础较差,打字或上网接受新知识慢,计算机技术深化还有待时间。平时很少有兴趣,花时间钻研电脑技术,往往一出问题这难以解决,而镇上志愿者大都具有自身职业,有时还抽不出空进行维修,对正常开展教育活动带来影响。
3、站点管理员的工作时间偏紧,责任心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区域扩大、事务增多和村干部人数的减少”,镇上各条线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村干部工作量不断加大,各村站点管理员一般都是兼职,一般由村团书记、妇女主任和村会计兼职,按照上级及我镇关于远程教育信息接收和组织收看的有关制度,要求站点管理员养成开关机接收的良好习惯,组织收看并要热心于远程教育事业,有时需要加点班,多付出一点。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熟练操作后并不占用太多的时间,主要因素还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够认真所致。
4、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提高。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灵活,但有些网站内容更新太慢,很长时间还是原来的几个课件。有些在流媒体播出好的讲座也没有提供下载课件,影响了基层党员反复点播收看。
三、关于对基层进行调查问卷的分析
2008年1月,我们组织对全镇村级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关于远程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7份,从回收汇总的情况来看:
1、农村党员组织集中学习的情况较少。一年参加3-6次的有120人,占总数的94.5%,会议人数一般在20人—50人之间,参加对象主要是村党员、村干部、生产队长和养殖户,5人以上小范围的学习活动基本没有;
2、党员群众比较感兴趣的节目最多的是党课辅导和政策法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和养殖技术也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3、党员群众对革命时期的老电影都有所偏爱,如地道战、地雷战等都喜欢看。观看时间大多希望在晚间7点左右。
四、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重大课题。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现代远程教育要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始终把“建、管、学、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高终端站点实际使用率,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以期收到良好成效。从我镇的工作实际出发,对着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提一些粗浅想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摆上位置。首先要完善领导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制将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丰富党员教育手段,落实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来抓,将远程教育的开展列入基层一把手的工作考核范围。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通过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经常性地加强党员素质教育,为农村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科技文化知识,将党中央关于先进性建设的各项要求及时地宣传贯彻到基层。其次要规范管理,围绕“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这一要求切实增加收视率和播放率,要建立播放预告制度和节目表在村级党务公开栏中公开的制度,吸引广大党员群众来上门点播收看节目。同时,市、镇组织部门和党员电教中心要加强对远程教育的播放和组织收看情况检查考核和分类指导,进行评比考核,并与年终报酬和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以事业心和责任心来激励和调动基层站点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2、延伸对象,在扩大受教育群体中提高使用率。一是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通过对规模企业和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延伸,在完善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方面增加远程教育的内容,将远教终端建立在企业会议室和宿舍区,可以丰富企业党课教学的手段,更好组织企业党员、青年骨干和企业员工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专业技能,服务于非公企业党建和青年人才的成长。二是向学校延伸,发挥远程教育“中小学教育”栏目资源优势,依托终端站点开办“校外课堂”,将远程教育的资源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礼仪,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向党员中心户延伸。根据党员分布特点,对区域集中的党员中心户安装终端站点,吸引周围党员就近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并抓住时机,开办流动党员学习班,对外出党员进行集中“补课式”教育。四是延伸入户。针对广大党员群众晚上在家自学的需要,尝试通过有线部门的技术改选,根据用户自愿的原则,在数字互动电视平台上加装远程教育节目包,保证家庭用户能收看远教全部节目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新装数字互动电视用户的宣传、引导工作,要求电信、有线部门在市场宣传时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产品内容,促进新装用户安装远教平台的积极性。
3、加强基层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类培训,不断加强基层站点管理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党员远程教育这一重要的工作。一是要提高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好终端接收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建立起党员活动日收看制度和5人以上党员点播制度,进一步推进播放计划定期预告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能根据生活实际和自身需要安排好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二是要钻研一点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与远程教育设备有关的软件知识,并懂得一些定期查杀电脑病毒的维护知识,保管好电教资料和设备,不要轻易让其他部门和人员随便上网或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病毒,影响电脑设备的正常运转。三是要及时调整和培养站点管理员,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一有生力量充实站点管理员队伍,充分发挥年青人的优势和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社会招募的办法充实志愿者队伍,提高对远程教育设备的维修效率。
4、丰富课件资源,建设远教“超市”。确立以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传播全国和省远程教学资源为主,互联网教育为辅,电教光盘教材为补充、聘请专家现场讲解学习“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收看内容上,既可以由党组织指定课题,也可以在下载的课件和上级下发的电教资料片中播放,同时借助好互联网这一手段,从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站和《江苏先锋网》、《上海基层党建网》上直接点播文化戏曲类、红色革命老电影、致富养殖技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长期播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丰富课件资源,在文件频道整理一点、网络搜索下载一点、市党员电教中心教育光盘补充一点、技术专家提供一点、购买学习资料充实的基础上,建立远程教育“超市”。根据我市的产业特点和农村科技实用技术的要求,开发乡土教材,符合各地实际的教育节目多开播,提高节目实用性,形成汇集几千本党员教育碟片资源,并分门别类,发送到网上,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可以点播观看。在党校和街道社区,对外建立远程教育“超市”,将电教资料集中到“超市”内供群众借阅并现场滚动播放,并为群众办理光盘刻录服务,通过 “菜单式”学习,视频点播、在线直播、刻录光盘到家中收看学习等不同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
5、加强评比考核,促进远程教育的争先创优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单位远教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组织工作例会,对基层站点管理员在实际操作和运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和汇报,促进工作的举一反三,共同提高。要把定期的检查评比状况进行公开,向当地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反馈,并把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进行沟通,对基层党建示范点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其不但为本单位党员群众开展教育服务,而且要延伸到向周围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群众服务,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加强管理员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继续开展好“操作技能大比武”等竞赛活动,促进管理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的持续增强。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管理员要给予表扬奖励,并努力向上推荐、提拔,拓宽农村干部的培养任用渠道,形成远程教育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吐鲁番市“四化四确保” 扎实推进远程教育“五好”
终端站点建设
时间:2010-05-31 近年来,吐鲁番市严格按照自治区、地区的创建要求,始终把远程教育“五好”终端站点建设作为新时期党建创新工程、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工程”来抓,坚持“以用为本”,健全管理机制,创新学用模式,增强学用成效,着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标准化建设,确保远程教育站点“能管用”。始终把加强工作管理作为“五好”站点创建工作的保证,及时召开“五好”终端站点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与各级党组织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制定下发了《吐鲁番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终端站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将“五好”终端站点创建标准列入考核内容,与党建工作和“三级联创”活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在远程教育“五好”终端接收站点创建活动中,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严格按照“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及桌椅配套”的“五防一配套”建设标准,对97个乡、(镇、场、街道)、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站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新建和修缮。制定了《进一步规范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吐鲁番市村级远程教育操作员“一岗双人”实施办法》,选任各村委派会计(出纳)担任远程教育操作员,原操作员协助新选任操作员开展日常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分层”培训的原则,深入开展了集中授课、交流观摩、现场演练、技能比武等培训活动。近两年来,共举办远程教育操作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800余人次。
二是规范化管理,确保远程教育站点“管得住”。为使远程教育工作从开始就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轨道,编制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制定了《远程教育分级培训和管理制度》、《远程教育信息反馈制度》、《远程教育设备故障申报和维修制度》等11项制度。出台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考核细则》,将考核内容细化成4大类、20项,采取百分制记分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三级联创”验收命名、远程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依据。实行远程办干部联系基层党(工)委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督查台帐,通过月抽查、季督查和平时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级党组织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了管理、培训制度化,信息反馈经常化,考核评估科学化。
三是科学化教学,确保远程教育站点“起作用”。近年来,吐鲁番市注重将远程教育工作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设施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结合起来,实施分类教育,凸显服务功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正“进得来、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得实惠”,坚持“一站多用”的原则,积极利用远教站点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信息传递、文化娱乐等活动,把远程教育站点办成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科学知识的阵地,党组织活动的场所,村民文化交流的中心,为民服务的平台。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严格按照播放收看制度,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理论学习,主要采取集中式学习,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必学内容,组织他们集中学习经常看、反复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集中式学习的针对性,市远程办还每季度都向全市各远程教育站点下发教学指导大纲,设立必学和选学内容,并将有关课程的内容、所在专栏等信息公布,为基层学习提供了方便。针对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在农业技术、科教文卫等学习方面,变“灌输式”为“菜单式”自主学习,及时将播放节目单和学习计划在党建网站及各站点公开栏内进行预告,由广大党员和群众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菜”,开展个性化教学服务,确保学有所选、学有所获。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市422个党组织和1万多名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了“科学发展在天山”专题网上论坛活动,并通过“直播讲座”、“视频点播”等形式培训党员干部2.2万多人次。2008年以来,全市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举办各类专题培训1300多期,培训5万余人次,发布用工信息2700多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5万多人次。
四是多样化实践,确保远程教育站点“显实效”。为深化远程教育站点学用效果,组织相关农业技术专家成立了“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团”,深入各乡、镇(场)、村巡回开展了“远程教育进大棚”、“远程教育赶巴扎”、“技术服务进农家”等涉及法律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社会劳动保障知识、农村食品卫生等系列主题教育和直播培训活动20多场次。依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农村致富能手等人才资源建立了“远程教育示范户”11个,依托设施农业建设基地、刺绣协会、养殖协会等建立“远程教育实训基地”8个,进一步拓宽了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幸福社区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成立了以援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主的“幸福鸟”手工绢花制作培训中心暨社区远程教育实训基地,长期聘请手工制作的专业人员利用远程教育设备采取现场指导、观看教学课件等方式,为居民免费培训绢花制作、手工编织、葫芦雕刻等八大类手工培训。目前,已有120名居民学会各种手工制作,2名下岗女工通过社区申请到小额贷款,开办了手工精品店,年收入万余元,实现了自主创业。巴格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远教站点作用,组建了刺绣协会,吸收会员达到75人,推广刺绣技术,带动从事专业刺绣的妇女共760人,刺绣业年纯收达8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至7000元。近年来,全市共依托远程教育示范户和远程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各类培训实践活动42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2万余人次。
第四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环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日)
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全县有21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7%,属国贫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后,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县的重要抓手,扎扎实实地组织全县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投资630多万元,在曲子等20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870多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23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将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环县支中心于2009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备总投资70万元。其中:建成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多媒体室35平方米,主控机房15平方米,综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设坐席60个。2010年3月,与县电信局协商,专线以每月2000元月租,通过1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余台计算机都可浏览共享工程的信息,现已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支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图书馆基础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2009年至2011年,1
分批在我县曲子镇等20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级服务点,在曲子双城等25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其中有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点23个,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227个,23个电信模式接收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一套设备,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227个卫星模式接收点由县文广局负责设备配发,县图书馆负责指导设备的调试、运行、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工作,目前各基层服务点设备运行良好。
二、开展活动情况
在省中心、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各站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文化共享,为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我县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了环江文化广场、道情皮影博物馆、体育场等设施,并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800多万元,县乡投入16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50个,覆盖乡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遗址、灵武台公园、兴隆山古建筑群等项目,使全县文化基础条件有了改善,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搭起了平台。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治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治理。通过招考、聘用等形式为全县21个乡(镇)配备文化站长21名、文化专干46名,社区文化专干17名,村文化管理员251名。明确了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三是构建遍布全县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各村、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县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奇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 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县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县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予、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予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图书馆已为农民群众下载家禽饲养、农作物栽培和法律知识等相关信息达3万多字,印发宣传资料 4
2000多份,制作宣传光碟6种300份。办视频讲座培训16场(次),受益群众4000多人(次)。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坚持创新,突出重点,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引向深入。
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及时收集整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图书音像资料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一是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政策理论教育。在县城北关、南关两个社区,进行了专题展播10余场次,共接待观众2000余人。二是面向中老年人,突出思想健康教育。为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资源共享服务,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上网下载了《营养与健康》、《科学保健》、《晚年的幸福生活》等系列视频资料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著欣赏讲座、中国京剧音配像等为老年人们放映。同时,开展“夕阳红”电脑培训班3期,使他们获得了精神的强健与先进文化的关爱。二是面向 5
广大青少年,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与县教体局联合,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活动。为环城小学、南关小学、一中、四中等4所学校,利用图书馆的投影仪到教室播放优秀影片和礼仪知识讲座10场(次),受教育学生2700人(次)。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县财力薄弱,每年只能列支2万元运行经费,县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
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
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
一是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县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以先进文化教 6
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县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足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闽侯竹岐中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2007年12月修订)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部署,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我国农村全面实施了意义重大而又影响深远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7年4月我校被定为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研究实验学校。
我校自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年多以来,教育内容、教学形态、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素质教育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体制、结构和内容的不开放性,没有形成一个容纳新知识,鼓励创新精神的机制,虽然我校已在2004年就建成了第一间多媒体教室,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从而致使信息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中使用率低,开机率低,功能效益低。
因此,用好“农远工程”,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并探索出适合我校校情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新模式,并形我校的成特色,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已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认为:“农远”工程在我校的实施能否取得实效或
者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应用和应用的效果。因此,我校根据闽侯县“农远”应用研究实施计划,选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可行性分析
1、有丰富的资源支撑。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内容大都是围绕着现行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跨越空间进行适时的或非适时的交互式交流。有很多的好素材、好资料非常适合农村中小学的师生运用。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注册了一些网站,以购买点数的形式,使用其它网站的资源。这些资源与“农远”资源形成强势的互补。
2、有相对完善的设施平台。我校现已建成两间多媒体教室,一间网络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
3、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我校教师编制数足,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大多数教师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已有十几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4、有强势的专家引领。我校是闽侯县“农远”应用研究试验校之一,2007年12月我校又被福建省定为“农远”模式三应用试点校,因此有县、市、省专家对我校的经常性指导。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系统地总结提炼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
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应用案例”,有效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帮助基层教师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和方式,拓展教育资源,达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2、利用课题研究,探索应用现代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形式、新理念,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
3、通过研究,逐渐完善各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提高我县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克服农村教育受经济落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弊为利,提高课堂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四、研究内容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研究:
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现状和效果的研究;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应用以及本地化资源的二次开发研究;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模式二”在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
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模式三”在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访谈法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调整的行动研究方法,不断逼近研究目标,从而完成研究任务,实现课题预期目标。
六、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8年1月)
第三阶段:提高、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七、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科研意识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意识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死守老的教育教学方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来上课,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让教师认识“农远”,明确应用“农远”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教师信息落后的局面,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这是用好“农远”的关键。
2、指导教师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编写“竹岐中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指南”,通过详细指导先进示范等形式,让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详细了解“农远”资源,学会利用远程资源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为我所用。同时,针对每一学科的特点,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素材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收下来后,结合自己课堂特点与学生特征,加以重新组织,然后用于教学。
4、加强对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员进行跟踪培训
要求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员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必要时外出参加培训,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
5、定期召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课。
结合学校教研,不断研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方法,经常开示范课,鼓励教师制作优质课件,编写优秀案例,撰写优秀论文,学校汇编成册,形成具有竹岐中学特色的远程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推动我校课程改革。
八、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
1、按照实验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
2、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3、撰写研讨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07年8月)
1)各实验教教师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公开课和研讨课活动,总结经验,确立改进方案。
2)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研究情况。
2、第二阶段(2007年9月---2008年4月)
1)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所取的成果,并加以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校内公开课或教学开放日形式展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
3)撰写实验报告。
九、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报告;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现状与效果分析研究》报告;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集;
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优秀教学案例集锦。
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研究“模式二”与“模式三”优秀课例。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总负责人:林锦白
课题组成员:林金珠 张小明 张学浩 兰孝辉 杨永忠
程秀钦 陈仁亮 叶兆谋 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