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在这周进行了“双有效”研讨课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学习中,我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研讨课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研讨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也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收获还是蛮多的。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应该是备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启智学生就要提醒我们要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3、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5、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过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研讨课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九期顶岗实习XXX分队第十四中学艺术贺XX
第二篇: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模版)
[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4月27日,市复习研讨课展示活动在东华小学进行,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此次展示的5节课例均为市复习课优秀案例设计评比一等奖的作品。活动以课例+讲座结合的形式进行,代表学校的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实践。本次活动,我的关注点是:知识整合、意义对话、语篇教学。关注一:知识整合
我听了南城阳光中心小学刘小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recycle 1 period 2的一节课,该课以travelling为话题,分为三站。第三站: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精细、巧妙,以recycle 1 为蓝本,以travelling为话题,把unit1 —— unit3 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使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关注二:意义对话
相信大家在学习对话时都会让学生分角色对话,操练句型,但很少思考句型的语用功能是什么?对话是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
邓老师指出:
五、六年级的let’s talk都是节选了对话的精华部分,对于对话的背景并没有交代清楚,这些隐性信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挖掘出来并加以运用,使学生明白所学句型是在什么情景下使用的。如下对话:如只是分角色表演,要求有点低,而且意义不大。
参加市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title=”收获与思考鈥斺参加市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 如果我们给学生提供两种情景:“a —— mike and sarah are in the supermarket.b —— mike is a vegetarian.”这样学生的语言产出就丰富多了,心得体会《复习课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又如今天刘小莉的这节课,在最后语言输出的环节中,她给学生提供了3中活动:
1、make a guide book;
2、make a report;
3、make a dialogue.3个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梯度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展示方法,想这样内容充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语言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注三:语篇教学
关于语篇教学多年前已有所提及,近年,语篇教学理念在词汇、对话、阅读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已渐趋成熟,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邓老师以今天的课例,给我们分析了语篇教学的优势。对于语篇教学,邓老师作了简单概括,就是把我们的教学顺序“倒过来”,先把最后的输出放在最前面,作整体呈现,让学生整体认知后,才学细节。她指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经常把一大堆东西塞给学生,一到下课,学生只能徒手抱着零乱的知识回家了,结果只会是一边走,一边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不怪学生的知识遗忘率高,请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反观,如果一上课,老师就给学生一个袋子,通过语篇整体理解、学习,让他们把学到的东西放进去,下课时,就可以拎着回家了,整齐、归一,需要使用时,就可以顺手拈来。带着这种思维,邓老师分析了大朗镇水口小学的一节课例,她强调教师需要善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去创设情景,呈现语篇,不要过于依赖多媒体,而且最好是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达到让学生理解、明白的目的,而不一定要通过视觉的感知,听的方式更能给学生惊喜与神秘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满满的,同时也带给自己一些思考: 思考一:意识先行
意识先行,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邓老师在不同场合都给我们渗透的一个观点。邓老师把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偏差现象比喻为我们身上的小毛病,如果我们觉得身上的小毛病,不足以影响健康的话,我们是不会重视的,正如教学中的偏差现象不是没有效果,只是低效,长此以往会抹去我们对教学的热情,抹去自己上进的动力,让自己陷入多技巧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如果我们想改,一种方法就是当小毛病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就会重视并把它改掉,但这是被动的;另一种方法是我们人为地把自己的小毛病放大,放大到自己无法接受的程度就自然愿意改了,这是主动的。所以,想不想改变,是意识说了算。
思考二:听说先行
说、写属于输出能力,听、读属于输入能力,课标之所以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定位为“听说读写”,是遵循了学生语言掌握得规律的,因此,我个人认为,但凡需要写的,应该先让学生说;但凡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文本的,可以通过听的方式去完成。不少老师受应试的束缚,陷入了“唯技巧论”的误区,认为通过精做练习可以锻炼答题技巧,提高能力,结果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沉默,当哪一天需要学生输出时,学生沉默寡语,于是就扣上了“高年级的孩子就是懒得动口”的帽子,显然教师并没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语言需要在表达中自然习得,切勿让学生学习“哑巴英语”,扼杀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机会。
第三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三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心得体会
苏海斌
“有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高效课堂的实质应重点专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回顾我这一阶段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下一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有效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使学生们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回想我们的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我们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尽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2013年1月9日
第四篇:有效统一策略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参加铁厂镇小学关于“双减”背景下“教、学、评”有效统一策略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铁厂镇中心小学 刘清丽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荣幸11月19日铁厂镇小学关于“双减”背景下“教学评”有效统一策略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这个活动,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就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尤其是针对“双减”背景下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我认为是一次很大的机遇。
一、活动前:努力做好充分准备
当听说教研室专家和三小的专家名师会到学校深入课堂听评课时,我有些开心,更多的是激动,我深知部编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我迅速找到朱老师要讲的课文,认真对教材进行了解读,自己做了教学设计。我校要讲汇报课的白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和我交流课堂建构和教学设计,并借班进行了试讲,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也进行了直言不讳的点评。
二、活动中:积极参加认真聆听
11月19日第一、二节课,我和教研室的专家、三小的名师认真聆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白小兰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教学目标重难点很明显就是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从白老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上,展现出了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独特的能力,教师干练的教风吸引着师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能教予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拐杖才能自读、自悟。教师善于重构教材化繁为简,“深文浅教,深入浅出”,能取舍教材,做到详略得当,注重实效,课堂上妙语连珠,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可谓独具匠心。总之,白老师精妙的设计,完美的构思,独到的领悟,造就了行云如流水般的课堂。第二节是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朱允芳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这是一节扎实朴实无华的语文课。识字写字教学润物无声,体现了高效率识字的教学理念;写字教学扎实有效,重点指导“怪、想”写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于都中,体会问号、句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把语言的学习、领会、感悟作为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多角度引导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文句。诗意灵动的课堂,创新独特的板书一展名师风采。接着我们聆听了朱老师《双减我们该怎么做》的专题报告,使我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我们要转变角色适应政策,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怎样科学合理有层次的设计作业,尤其是有趣的实践性作业。
三、活动后:认真反思不断改进
通过此次活动,尤其是朱老师答疑解惑和代中华老师的《立足学情 精准教学 有效评价》专题指导,让我拨开了云雾看见了曙光,我深深反思如下。
1.认真努力备课是前提。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备好一节课。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搞懂教材,在认真研读《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好比使我们教师行走在黑暗里的指明灯,失去它就如在黑暗中摸索,失去方向。同时要讲二者结合起来研读,一定要结合自己班级学情,边读边思索。其次将单元导读、课后题、课时目标及语文交流平台四结,有机串联起来,四结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每一环节是都为这四结服务,心中一定要有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再次,备课时每一环节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都要有理念支撑,这样重点难点才能突出和切实落实,课堂上才会高效。最后,备课时要遵循语文整体性特征,从整体出发,最后回归到整体,千万不该把语文教材分解的支离破碎,失去文本的美感。
2.角色转变是关键。随着新课改和部编教材的带来,我们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之上主演,而是课堂上的导演,我们只有导的权利。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了方法,让学生用方法自己在课堂上变被迫学为自主学,从而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其次,教师要当好导演,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或是偏离轨道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刹车,不要让一教室的翻车了,还不知道托孩子们回轨道,这样,显而易见,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最后,教师一定尊重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一定要等到学生回答问题结束时,再给予学生纠正,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3.注重细节是条件。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和专业技术水平,细节处理尤为重要。首先,语文教师要干练,做到语言要凝练,课堂上不说一句废话,每节课严格约束自己少说废话,久而久之定有转变。其次,要想课堂高效,必须抓住早读,早读学生必须要有教学任务,这个任务一定要紧紧围绕真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实,教师一定要参与指导学生早读,这样才会使课堂高效。最后,教师要不断反思,只有不但反思课堂成败,课堂教学效益才会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会提升,同时,要借他山之石,多学习,尤其是通过网络,学习名师的教学技艺和教育智慧,并不断在自己课堂上实践。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教育教学技能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要想成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条漫漫长路还很崎岖,我一定会静下心来不断思索,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我坚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努力,终有一天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五篇: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孟兆信
3月20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全校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期间,我开了《固体、气体和液体》一课。一个多月的反磨课试教,让我逐步明白了一些东西,一堂好课,是需要不断改进的,但却永远不能达到极至。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1、备课需要充分准备。这包括系统地阅读教材教参,对这堂课总体的把握,了解它在新课标中的地位如何,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如何,也包括与该课相关的案例、评论、资料的阅读和内化,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风格,板书,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情况,做好第一步的准备。
2、课堂前测。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课堂前测题,并分析前测结果,再一次修改教案。如让学生认识空气在我周围,原以为仅用塑料袋装空气这个动作就能让孩子明白空气的是无处不在的,前测过了我才明白,学生对“形态”的认识仅仅在于宏观的,大的地方,没考虑到小缝之类的地方。事实上只要有缝隙,就有空气存在;而有些设计又是那么多余,学生明明知道空气是存在的,我都用大量的时间来说明;有些设计太浅,或太深。
3、初步确定教学预案。有了前面大量的工作以后,这是才讲到初步定案,只是“初步”。因为这个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实际的检验,即试教过的。由于没有操作经验,故而最初的设计肯定会有不足或浅陋,就像我的设计:让学生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特点。试教下来,还是出现一半的小组不能发现石头里有少量空气的情况,木板中也有1/4孩子没发现有空气。所以再一次的改进十分有必要的。
4、不断反思积累。
我上完课后,全体老师又针对本课作了研讨,我感觉最受用的非我莫属,因为对本课的结构已了然于心,故尔每位老师的发言都在不断地充实到到我的“前概念”中,我能接收到每个老师的意见,适度地取舍,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
高老师也作了精彩发言,我的收获有:
1、教师要不断学习,自己不清楚的东西,一定不能教学生,必须自己先懂。
2、出前测题目,不能误导性的词汇,这样会让孩子引起读题误会,前测结果不准确
3、一个概念的形成是长期的,了解孩子前概念重要,但了解前概念形成原因更重要。
接下来,刘老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思路清晰,并运用了很多实例说明,让我受益非浅。要提供大量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发现与前概念相矛盾的事实来初步转变思想,最后建构科学概念;对抽象的不能通过实验得到的,也可用模拟实验或阅读资料法构建科学概念。
孟老师说,我们教学要与研究相结合,就像本次主题式研究一样,不一定要立项,自己研究也能不断提高。他还引用了恩格斯的话来启发我们:科学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这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