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1:5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第一篇: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中就有一项是对礼的要求。然而不仅仅是在现代,在古代,就提出了礼。《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是多么的重要啊!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在很小的时侯,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教一些最基本的礼仪。然而,在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学会很多很多,这都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广泛地运用于商务和社交。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商务离我似乎远了点,而社交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要'听着陈校长为我们讲述的社交礼仪,我突然想起了我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大学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学会社交礼仪,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才会更好被别人接受和欣赏,通过社交,我才可以和别人沟通心灵,建立深厚的友谊,取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成绩可以不太优秀,但我必须要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处理好与同学们的关系,或许将来对我的事业有所帮助。

面对面的交谈礼仪,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并不是我不会使用礼貌语、文明语、规范语,而是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生,能不说话的时侯尽量不说话,因为每当我和陌生人说话时,都特别紧张,更何况是一些正式社交场合,估计我会变成一只'沉默的羔羊'.这一点,真的是不太好,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克服自己胆子小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鼓励,多给自己一点信心,大学毕业后,才能更好的推销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听了陈校长的一堂课,我受益匪浅。我的人生才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我真的要努力了!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二)我手捧那这本书时,感觉沉甸甸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就像我们贴身侍卫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其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除了平时的日常用语、态度举止以外,还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上课听讲的学校课堂礼仪,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交通礼仪,爱护绿化公物的社会礼仪,孝敬长辈的家庭礼仪……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处处体现着文明礼仪规范。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给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我去学习。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此时的我,脑子里出现了宽阔马路上,可以随处可见地上的痰、垃圾,为什么会有这些脏物呢?就是因为有些人不自觉,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又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人看见,没有什么大碍。他们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市容,影响了别人的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这样做:上车时,我们都谦让一点,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互相帮助,让同学间相处得更团结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他们的辛劳……

总而言之,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愿'文明礼仪'这棵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美丽多姿,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和谐温馨,希望礼仪之花开满人们的心间。

第二篇:礼仪课读后感

现代礼仪视频课程听后感,毕业在即,我马上要面临工作问题,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我的将来。有可能就是关系着公司,有可能是作为公司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是由内在的东西发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三分长相七分气质,长相是父母给的无可改变,但气质是后天养成的,不要认为这要注意那要注意很是麻烦,气质也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自然而然就不觉得麻烦了,内涵和气质就随之而来了,个人的魅力也是格外迷人的。大家都熟知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已是不惑之年,她由内而外的气质是大家所知的也是大家所羡慕的,她的言谈举止她的音容笑貌她的外表装着无不例外是礼仪的现代人。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一个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是一辈子的财富。大家都知道女孩子出门在外与人交往化化淡妆是对人的一种尊敬,也是一种礼貌,可这种化妆的仪表要讲究和谐自然美化啊!不然就会弄巧成拙。但通过这个课我知道了男孩子出门与人交往也有一定的讲究,首先,干净,整齐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现在也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大家也无时不刻的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可是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头发了,头发要前不附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这样不自觉的给人一种非常精神的感觉,还有男生的西装了领带了袜子了各个方面照顾到,相信自己的个人魅力也是百分百的。

现代礼仪也涉及到言谈的讲究,一个人的言谈富有深意有修养,也具有很强的幽默感不知不觉的就会感染别人,让别人不知不觉的信服你跟着你走,现代人是一个培养信任的时刻也是一个培养好感的时刻,无疑言谈的礼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大问题。

古时有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个人没有礼貌没有仪表仪态大家都不会理他,更何况去和他深交呢?孔子也推荐克己复礼;更有人说:人无礼则不成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对人有多重要啊!如若没有去听这门课我想我也不会懂这些礼仪的东西更别说去用了,也许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才会慢慢的积累慢慢的明白。

要说好呢就是在这个课程上更加深了尊下的重要性,俗话说尊下是一种美德,我们不仅要做科技的现代人更要做个爱己爱人的现代人。

面试是一个全面体现现代礼仪各方各面的,它要我们言谈举止得体大方,更要我们把自己的仪容仪貌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学习这门课程也让我们在以后面对面试更加从容。开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对我们自己有好处,也对我们的国家有好处,它让我们更好的完善自己,培养自信心。对于国家当然促进了国际的交流与发展。所以,很多西方国家把现代礼仪作为人生活的基本功底,也作为人生的第一课来学习。

我相信学好了这个最廉价了东西说不定就会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效益。篇二: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中就有一项是对礼的要求。然而不仅仅是在现代,在古代,就提出了礼。《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是多么的重要啊!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在很小的时侯,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教一些最基本的礼仪。然而,在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学会很多很多,这都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广泛地运用于商务和社交。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商务离我似乎远了点,而社交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要听着陈校长为我们讲述的社交礼仪,我突然想起了我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大学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学会社交礼仪,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才会更好被别人接受和欣赏,通过社交,我才可以和别人沟通心灵,建立深厚的友谊,取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的成绩可以不太优秀,但我必须要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处理好与同学们的关系,或许将来对我的事业有所帮助。

面对面的交谈礼仪,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并不是我不会使用礼貌语、文明语、规范语,而是我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女生,能不说话的时侯尽量不说话,因为每当我和陌生人说话时,都特别紧张,更何况是一些正式社交场合,估计我会变成一只沉默的羔羊.这一点,真的是不太好,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克服自己胆子小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鼓励,多给自己一点信心,大学毕业后,才能更好的推销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听了陈校长的一堂课,我受益匪浅。我的人生才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我真的要努力了!

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

(二)我手捧那这本书时,感觉沉甸甸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就像我们贴身侍卫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其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除了平时的日常用语、态度举止以外,还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上课听讲的学校课堂礼仪,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交通礼仪,爱护绿化公物的社会礼仪,孝敬长辈的家庭礼仪„„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处处体现着文明礼仪规范。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给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我去学习。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此时的我,脑子里出现了宽阔马路上,可以随处可见地上的痰、垃圾,为什么会有这些脏物呢?就是因为有些人不自觉,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又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人看见,没有什么大碍。他们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市容,影响了别人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这样做:上车时,我们都谦让一点,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互相帮助,让同学间相处得更团结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

担他们的辛劳„„

总而言之,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愿文明礼仪这棵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美丽多姿,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和谐温馨,希望礼仪之花开满人们的心间。篇三:文明礼仪读后感

《文明礼仪》读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真心的“谢谢”、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文明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千百年的文明之风传承至今,让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而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一个人的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自从我读了《文明礼仪》这本书后,我对于礼仪这个名词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如今文明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团体,一个人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在翻开这本书并仔细地阅读之后,不时的被里面的一些小插画所吸引,文中用一个个简单而生动的插画图阐释出了除了平常生活中的日常用语,态度举止,爱护绿化公物的社会礼仪以及一些识礼而又不失礼的举止,还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公共场所,购物场所,参加婚礼葬礼,赴宴与进餐时各种公开场合应注意的一些文明礼仪及举止,这些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却处处体现着文明礼仪规范。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要明礼,即懂得礼仪。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的最

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每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外在的美,表现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气质;对一个民族而言,他是构成整个民族风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明礼仪,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完善的社会管理,是形成全社会讲文明,懂礼貌的保证。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应遵守规矩。从自己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的气息弥漫社区,让文明的观念驻扎心底,让文明礼仪之花在社会各个角落盛开!篇四:服务礼仪课程读后感

服务礼仪课程读后感

本学期,本着对广大学生负责,提高大家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能力,学校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服务礼仪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单纯的理解为服务礼仪就是简单的服务技巧操作,但是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此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礼仪不是简单的服务技巧操作,而是综合服务领域各个角度的诠释。通过这门课程,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很多职业人士,为了美化外在的形象,不惜花重金去美容,购买高档的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但是,精心打造出来的光鲜夺目的形象,往往会被行为举止上的一些差错而彻底粉碎。修饰你的仪态美,从细微出流露你的风度、幽雅,远比一个衣服架子,更加赏心悦目!站如松。联系现代职场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么严肃!男士则主要体现出阳刚之美,抬头挺胸,双脚大约与肩膀同宽站立,重心自然落于脚中间,肩膀放松。女士则体现出柔和和轻盈,丁字步站立。谈话时,要面对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保持身体的挺直,不可歪斜。依靠着墙壁、桌椅而站;双腿分开的距离过大、交叉,都是不雅观和失礼的行为。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样显的心不在焉。行走时,靠道路的右侧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动问好。在行走的过程中,应避免吸烟、吃东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为。上下楼梯时,应尊者、女士先行。多人行走时,注意不要因并排行走而占据路面。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走,但是平时我们只是简单的做到了一点,并没有注意这么多规范的细节,但是在职场中在岗位上却又这么多的要求,这都是需要我们全方位学习的。篇五:礼仪课感想

随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社会文明礼仪也被人们越来越注重。我对公共礼仪的理解就是首先是与人交往中要给别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个印象要是好的,起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一个与社会进步同步的人。而这点对于我们正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最需要加强和注重的了。

其实起初选这节课的时候我也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只是觉得以后要参加很多面试,也正是要和社会接轨和很多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了,在学校就能感受到这点,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是和一些自己根本没有打过交道甚至从没见过的人交往,这点就和以前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应该注重下自己的形象,当然这个形象是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给人的一种感觉。起码的一些礼仪还是要懂得。记得第一节课我就迟到了,老师讲了一些关于迟到了该怎么进教室,怎么向老师打报告,怎么坐下之类应该注重的,我才发觉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礼节。从那以后我也很少迟到了,就算迟到我也是按老师说的那样做到,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和不这样做首先不说别人看了后会有什么感觉,起码自己就会觉得与之前不同。之后老师说站起来应该把手自然垂放在身前,交叉向握,这样做了以后突然觉得自己跟以前不同了一样,气质和自信都有了提升,因为看到身边的人都这样,顿时觉得就是不一样。而就这一点点的不同和改变也能充分的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修边幅是不是生活细致的人。而这节课也是我映像最深的一节课。

之后老师重点的教我们在什么场合应该如何穿着如何说话,我也记忆犹新。发现其实对于女性来说,穿着可以扬长避短,当然穿不好了则会起到反作用。而穿着又是我们终身不可忽视也是对别人来说第一映像的标志。所以从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以前不会注意到的问题。我觉得在这门课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专业课上不会涉及的但又是我们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到学期期末了,我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当然就是在课堂上实践的时候了,比如叫我们化妆,折手绢等等。还有就是对于杜拉拉升职记上的杜拉拉的穿着的分析我也记忆深刻,我感觉这对我自己今后走上职场的穿着打扮是一个必修课。希望我的感想可以给老师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点帮助。这门课虽然是选修课,但我觉得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

第三篇:一个北大人眼中的清华大学

一个北大人眼中的清华大学

在这篇短文的开头,我很想感谢《求学》杂志对我的信任,专门为我开“晓楠看大学”这样一个栏目,让我自由无拘地发表这些极为个人的,甚至可能偏颇的看法。而且我这个人,虽然本性懒散,也仍然想尽一个师姐的责任,让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看到大学在僵硬的建筑与数据之外的一些生动的性格与风貌。因为在我,大学不是专业、师资、条件任何一个方面可以概括的,我更愿意把大学看作一种精神与生命,这是我最想传达给你们的一点。我总觉得,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你们随处可以收集到关于大学的资料,所以我想出些新意,向你们介绍一些你们本来并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我猜你们可能不是很适应阅读这样的文字,所以《求学》登过我第一篇文章之后,我时常忐忑不安,怕编辑们会收集到这样或者那样对于我的意见与否定,然而结果似乎并没有那么坏,很多同学给我了宽容与鼓励,也真诚地感谢你们,你们给了我勇气去继续这样一种轻松而宽泛的风格。另外我也看到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会参考它们,尝试着写出更加符合你们的需要的文章。

比较客观地说,我在很多地方都与中学生交流过,所以我对于你们的困惑与软肋可能比你们自己更清楚。借这样的一个栏目,我期望不仅传达给你们我的关于大学的理念,也很想谈及人生、责任这样一些不可回避的话题。尽管我自己也只是在2005年温暖的5月刚刚成年,但是我走的路无疑是比你们多的,所以我的话也是值得一听的吧。我在一篇关于北大的文章里面已经说过,很希望你们的视野能够更广阔一些,从而时时反省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快快地成长并且充实起来,因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等待着新生的脊梁。

那么这次,我们的主角是清华大学。当北大与清华这两个名字排在一起的时候,我彷佛瞬间被置于两座高山之前而不能不止步仰望。每一个《求学》的读者,相信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在中国读书的我们,尽管面临的是每个省数万考生顶多只有百来人能够录取到北大清华的事实,心中却仍然存着对于它们的不可磨灭亦不可逾越的梦想,于是拼着十年的青春也要迈入它们高高的门槛。我自然不是例外,在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我才感到,自己十年来惴惴不安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并且,一直以来,北大离我更近一些——一方面由于自己对于文科的特别喜爱,另一方面我又始终不能克服严重的偏科,所以我是不想也不敢正视清华的。然而现在真正来到了北大,对于这两所学校我又有了些更加生动直接的感受。

北大与清华的区别是再鲜明不过的,谈到北大的时候,我们想起来的是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钱玄同、辜鸿铭、冯友兰,而谈到清华的时候,恐怕就是叶企孙、钱三强、钱伟长、朱光亚、周光召、李政道、杨振宁、陈省身、华罗庚,这两个学校似乎是一文一理的,尽管这些年北大和清华都在规划建立综合性大学,这个区别在短时间内怕是没法改的吧。这里不可避免要牵扯到关于报考志愿的问题,我这样建议大家,理科生如果有志于继续学习基础科目,报考北大是不错的原则,因为北大的数学、化学、物理、生命科学这些基础科目在国内拥有最雄厚的实力,如果希望学习机械电子自动化这一类的工科课程,那就最好报考清华了。

学科上的区别直接造成了北大与清华迥异的风格。北大追求自由,清华讲求法度;北大营造浪漫,而清华尊崇现实;北大欣赏叛逆,而清华遵守规矩;北大像一个潇洒而不羁的诗人,而清华则像一个儒雅而严谨的学者。所有这些,我们在北大与清华的学生身上能看到最生动的体现。在北大,学生社团多达一百八十多家,并且这个数目每年都在增长,几个同学,倘若有着共同的兴趣,就可以申请成立一个社团,为自己创造一个发挥才能并结交朋友的平台,然后在清华,学生社团与相关的活动少得多,只有学生会与团委能够撑起门面,然而你知道,在北大,很多人是不愿意加入这两个比较官方的机构的。在北大,我时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同学,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乃至服饰打扮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是北大人宣告自我个性的方式之一,然而在清华,朴素与同一大行其道。在北大,每个同学在学习之外通常都会花时间参加很多活动,然而在清华,这样的时间可能会少很多。我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褒贬,毕竟两个学校的风格就是如此,然而我可能不自觉地更加倾心于北大,相信读者们会理解这一点的吧。

一直以来,北大与清华的学生是有着相互“鄙夷”的传统的,隔着一条马路的两所学校,似乎总是不能和和气气地毗邻而居。北大的学生通常简称清华为“五道口男子职业培训中心”(五道口在清华东门外),并且自豪地宣称从来不会因为男女比例不协调而造成种种问题,而清华的学生总觉得他们的邻居做学问不够踏实,总有一天会摔跟头,而且反复强调在排名上清华是一直压着北大的。然而这种争辩是有趣的,不带有丝毫的敌意,两个学校之间经常会有联谊,北大与清华的学生走在一起的时候,也总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或许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在里面吧。

然而北大与清华的校园是一样美的,我个人虽然不喜欢东门附近的清华的金属式的建筑,但是仍然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去游览清华园,因为它集中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精华。北大与清华的前身都是中国皇家园林,并且北大与清华的风格都是由第一任规划者,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K.Murphy)确立的,只是北大因着他而浸润着中国式的古雅,而清华则是别样的西方的严谨。从北大的东门出来,沿圆明园东路走三四百米就是清华的西门了,我在心情不悦的时候,经常会沿着这条路走到清华去,清华因为大而沉静,实在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我推荐大家从西门开始游清华,因为这是清华最安静的一个门。

从西门进入清华,走过很短的一段路就是清华园最初的样貌所在——水木清华。所谓“水木清华”,其实是清华大礼堂西边一个幽静的池塘,然而因着“清华”这个名字并且依着古典的工字厅,它成了清华的精髓。晋人谢琨诗云:“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这便是“清华”一词的渊源,所以从这首诗里就可以大约看出水木清华的风貌了。水木清华虽然小,却给人空间上的开阔感,我猜想当初它的建造者一定是在中国的山水画方面造诣颇深的。山水画讲究意境深远,咫尺之间有千里之意,最典型的表现方法就是山水相依,山孕育水,水延长山。水木清华便是这样,虽然是一个小池塘,然而面对着一座连绵的小丘,小丘的一角洒出宽而缓的瀑布,流成了水木。水木清华依着的亭子便是工字厅的后厦,亭子上悬着这样的对联:“外风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洵间是仙居。”我游清华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走到这里来,作为景,水木清华是清净而开阔的,并且我总觉得其中有一种优雅闲适的精神,这种精神能让我忘记自己正在游览肃穆而严谨的清华大学。清华的气质是严谨的,奇怪的是偏有这样一个池塘在这里调和着气氛,使清华温柔起来。所以我想,每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一定不是单一的,在清华,文质与理性这样两种气质糅合起来使得我一时间竟迷失在这水木清华了。

清华总体上的风格是西方式的古典的,这种风格在它的大礼堂上面有着最深刻的体现。那么我们再往东走一点,去看看这个建筑吧。所谓西方的风格,必然有大大的草坪与长长的轴线,在草坪那端,便坐落着巍峨的大礼堂。草坪使得我们的视野极其开阔,为大讲堂营造了一种威严的气氛,加上泛着古绿的铜顶,敦实的红砖墙身,汉白玉的高高的门柱,确实造就了一个完美的建筑。然而或许是我愚钝,不懂得其中的奥妙,我竟不是特别喜爱这讲堂。大大的草坪给了我一种不可克服的距离感,从而使得这完美的建筑显得有些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圣殿,不可接近。我理想中的建筑是平和的,它不仅本身是平和的,而且能给人平和的享受。而当我看到这讲堂的时候,绿色的草坪,红色的建筑与蓝色的天空,给予我视觉上的刺激,所以我总是很快地逃离。估计我这样的人,可能也是很难去西方继续深造的吧,因为我总不能脱离东方传统的审美观呢。

我会接着往南走,到了清华贯穿东西的主干道,就会看到清华园的标志建筑,白色三拱的清华的二校门,它是清华建校之初的主校门,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二校门是我比较喜欢的建筑,洁白并且挺拔,有一种坚实谦逊的美,我想这大概也是清华的精神所在吧。这样的一个门,并没有被神化,反而作为一种精神被永恒地保存,以至于任何一个经过它的人都会被打动并向往着它的朴实。我在看着清华的二校门的时候,心底不能不萌发出对于这个古老的校园的敬意。好的建筑,内中是有着某种灵魂的,所以久看不厌。站在清华的二校门前面,你只要轻触它洁白的身体,就会有一种微凉沁入心底,刹那好像就能看到它的历史,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了又走,然而他们对于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却沉淀在这石做的图腾上,凝固了,一百年只似一瞬。

清华的建筑,据说是多种风格组合的结果,由西往东可明显地分为“灰区”(中国古典园区)、“红区”(西方古典建筑区)、“黄区”(仿苏建筑区)、“白区”(新科技教学区),限于篇幅,我只介绍我最喜欢的水木清华与二校门,而它们恰好也分别代表了东方与西方风格。以后介绍学校的时候,我仍然会涉及到它的建筑,毕竟,建筑是校园的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的风格正是它的历史的外显。

在清华里面走着的时候,我时时会感觉到一种知识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源于行色匆匆的学生,也源于这个严肃的校园,最后凝聚成为一种传统与力量,而这种气质催生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我们的国家找到前进的方向。在清华,我总觉得时间在飞逝一般,觉得自己必须快步跟上去才能不辜负这宝贵的生命。而在北大,这种气氛是及其少见的,我们在不断推翻现有的束缚,以最舒服的方式度过我们的大学,也许没有人能评说出这两种求学方式的好坏出来吧。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中央台的一个教育节目,采访了几个清华的女生,每一个都特别朴素,当主持人问到她们平时的生活的时候,她们全都是说上课,自习。这自然与清华课业比较重是有关系的,然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她们的一种求学的精神,为着一个目标便毫不懈怠地昼夜努力,而我自己可能是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的,所以我不能不生出敬佩与感叹。

我这个人,本来是相信佛理中所谓“不执著”的,因为这世间的真理本来就存与每个人心中,很多事情是无所谓对,无所谓错的,而我们偏喜欢执著地画蛇添足,这正是争论与战争的源头。这样一种不执著的态度,让生命成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清华给我的感觉确实是某种执著,或许执著于真理,或许执著于学习,然而这种执著却让我敬佩。毕竟人活在这世上,不执著的清冷的哲学只能是我们给自己找的一条退路,一种解释,却并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必然会有所执著,那么,又为何不执著于学问呢?或许每一种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并且学习的吧。

到这里我仍然无法回避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可能这个话题并不是你们所关心的,然而我想,既然写这个栏目,我就一定要对你们负责,让你们不仅仅看到光彩的进步的大学,也看到我们的大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除了你们之外没有人可以改进。清华与北大,我始终觉得这两所大学代表着两种求学的态度与两种对于知识的关注。这两种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并延续的,然而我们却不可避免地看到一种的式微与另一种的繁荣。我们看到,历史、中文这些专业很久以来因为招不够人而只能依靠调剂的生源,这些专业冷门确实是因为它们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好的工作,然而更加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社会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因此基础科学,尤其是文科,由于不能在社会的进步中起到即时的明显的作用而被我们抛弃,并且我们也很难再静下心来去研究学问了。就算是在高中,我们那时文理分科,十二个班里竟只分出了两个文科班,并且学校对于文科班的重视完全比不上对理科班。有一次我在北大的论坛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现在文科的基础科学似乎颇有些落寞了”,便被“落寞”这个词打动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原是极其重视文化的,我们显然不可能贬低科学的力量,然而,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落寞”,毕竟是值得悲哀的。

关于清华,我总记得有一天,偶然在清华漫步,累了,坐在一条凳子上,四周围了一圈笔直而颀长的树,不偏不斜地执著地伸向天空,似乎无所祈求,树中间是不大不小的空地,我彷佛来到了一个喜欢的森林,于是坐在那里不想起来。天色渐暗,周围没有一个人,我听见风簌簌吹过,很舒服,清华,恐怕本质上不是关于任何物理、化学或者机械的科学,虽然它表面是严格的,规矩的,我想它应该是一个温情的,人性的大学。我忽而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据说这是他在近春园所做,或许我所在的地方正在那附近呢。然而天究竟黑了,我又是一个怕黑的人,于是不得不离开。以后心中总惦记着那个隐匿的园子,每次到清华必然费心寻找,只是它似乎凭空消失了,再也寻不见。但是我心中的清华,在那之后,就定格成为那个园子了,隐秘而厚重,任何人不能看到它的底,那么,我的这篇文也应该有个结尾了。

张晓楠(2003年江西省文科状元,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求学》杂志北京工作站站长。)

选自《求学》(理科生版)2006年第1期

第四篇:《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

丰子恺说:“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孩子的天真是那么美好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份宝物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依稀记得某个冬天,寒风像是一个在大街上游荡的醉汉,咆哮怒吼,两旁的树在它的威压中颤栗地摇摆着身子,吹得让人寒心。坐着公交车回家,这个小小的空间将狂风阻拦在外,透过车窗还是能看到路旁摇曳不定的树。有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大约四五岁的女儿上了车,车厢前面已经没有座位了,就朝着我所在的后车厢走了过来,正好最后面有两个空座,他们坐了下来。大概是游玩刚回来,寒冷的天气也挡不住小姑娘脸上的欢喜。

爸爸望着女儿的笑脸,也很开心,用柔柔的语调叫小姑娘看窗外,问道:“XX,你知道现在外面的风是什么方向吹来的吗?”听完爸爸的问题,只见小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外面被吹弯身子的树,好一会儿,用稚嫩的儿童甜甜的嗓音说道:“树枝都往南边倒了,是南风。”说完,用水汪汪的眼睛望着爸爸,似乎在等待一种肯定。爸爸听到女儿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意:“XX,你看到树枝往南边倒了,说明风是从北边吹过来的,把树枝吹向了相反的方向呢,这样的风叫北风,冬天经常会刮寒冷的北风。”在爸爸讲解的过程中,小姑娘又专注地将注意力放在两旁的树枝上,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一旁的爸爸轻轻地抚着她的脑袋。虽然是短短的一段父女间的对话,却让坐在一旁的我印象尤为深刻。

平日里经常见到的是小孩子非常顽皮,父母不知道怎么管教,就随他去;或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就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自己玩……此类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对现在的孩子年纪小小就拿着手机打游戏,无心学习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这样的现状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造就了这般“颓废”的一代?

记得上学那会儿经常在作文里提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夕阳西下,妈妈在阳台边收着被子,我围着她跑来跑去,晚霞映红了我们的脸。妈妈突然问我晚霞是什么样的,我张口就说:“晚霞红彤彤的。”妈妈将我搂在怀里,说我描述得太简单了,要认真地观察晚霞的变化,才能发现晚霞的特点。听了妈妈的话,经常留心去观察,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了篇观察日记:“晚霞有时像红彤彤的柿子,有时像黄澄澄的橘子,有时像五彩缤纷的缎子……”现在来看,虽是略显粗糙的比喻排比,可谁又能说今天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没有它的一份功劳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予了孩子最好的内在提升,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是美好的,也让孩子对生活的未知充满兴趣,对知识的海洋有探索的好奇心,初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五篇:《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

《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小人国和大人国》这本书,紧张的故事情节一直吸引着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人国的剧情,因为小人国的剧情非常吸引我,所以我最喜欢小人国的剧情。

这本书的小人国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二百五十多年前,一位叫格列佛的英国医生的航海奇遇。格列佛有一次飘到了小人国,那儿的人身高都不满六英尺,格列佛在小人国成了人山,小人国的皇帝把格列佛运到了古庙里,让格列佛住在里面。皇帝又用九十一副脚镣和三十六把锁锁住了格佛列。格佛列来到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引得无数富翁、闲人和好奇的人都来看格列佛,因此许多村庄都空了。要不是皇帝颁布几条法令禁止这种混乱现象的话,耕种和家务一定会没人管的。后来格列佛的和蔼、善良的态度已经得到了皇帝和官员的欢心,又获得了军队和人民普遍的好感,格列佛终于得到了自由。格列佛得到自由不久后便得知小人国议会的两个政党,本质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却根据各自鞋跟的高低分成高跟派和低跟派,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对内欺压百姓,对外进行侵略战争小人国的教会以吃鸡蛋先敲大的一头还是先敲小的一头来分成大头派和小头派,竟造成大规模的内战和对外侵略的借口。大头派的人都在不来夫斯古岛国(小人国的另一个帝国)。有一天不来夫斯古岛国要袭击小人国,格列佛挺身而出,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岛国。后来一个叫包儿高兰的人,他不断弹劾格列佛,最后皇帝决定只刺瞎格列佛的眼睛不杀他。格列佛知道消息后逃到了不来夫斯古岛国,在不来夫斯古岛国那里捡到了一条小船,用那条小船回到了祖国。

小人国和大人国里的小人国的剧情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希望你们也喜欢这个剧情。

朋友们,早日与书为友吧!书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食粮,让那一缕缕书香伴我们成长吧!

五年级:陈诗婷

下载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人的礼仪课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人国之旅》读后感

    《大人国之旅》读后感这是一个奇幻的故事:主人公误入大人国,出现了巨人,在经过几次危险后,回到家乡。这虽然是一个虚构故事,但是支有哲理性,细细口味,民会发现人生的真理。在主人公......

    礼仪课

    目录 前言 第一课 个人礼仪第二课 公共礼仪 第三课 体态礼仪 第四课 待客与作客礼仪 第五课 升国旗 唱国歌的礼仪 第六课 校内和课堂礼仪 第七课 争做 “小淑女” 第八课 争......

    大人国小人国读后感(推荐五篇)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人国小人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

    《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600字[合集]

    《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600字1在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小人国和大人国》这本书,紧张的故事情节一直吸引着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人国的剧情,因为小人国的剧情非常吸引我,所......

    大人国游记读后感五篇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人国游记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

    《瞧,这些大人》读后感(精选五篇)

    《瞧,这些大人》读后感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字叫《瞧,这些大人》,这里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揭露了许多家长的罪恶。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杨红樱写的,她曾经说......

    北大人的庄严----2008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北大人的庄严----2008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尊敬的廖凯原先生,海闻副校长,教授们,同事们,家长们,同学们: 今天北大举办2008年毕业典礼,首先我要祝贺今天要毕业毕业生,经过多年的......

    《真北》读后感

    从“我”到“我们”-真诚领导者成长之道 ----《真北》读后感 根据EMBA课题组推荐,有幸拜读了比尔·乔治和彼得·西蒙斯合著的《真北》一书。有别于传统刻板教义式西方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