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书法
由
内
而
外
——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必然理路
张爱国
中国现代书法已走过了近二十年历程,该是好好反思和小结的时候了。一个不争地事实是,近二十年中,有关现代书法的种种话语远远超出了作品给人的影响和印象。从事现代书法的勇士们在85第一波浪潮之后,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与对现代书法痛加诘骂的人们喋喋不休的论战以及为现代书法不断地正名上了。话语的表面繁荣愈衬出创作的苍白和幼稚。现代书法由此自堕入一个创作和话语的悖论。
这一现象在现代书法走过的第一个十年时达到极致。此后,现代书法创作及话语渐趋沉寂。冷静地、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这一悖论的出现其症结乃在现代书法自身。笔者以为,其根本的症结有二:一是创作上理路不明。纵观此前的现代书法创作,其实质几乎均可归结为简单地的“画字”、盲目地借鉴(模仿)日本现代书法或西方现代艺术;二是理论上动机不纯、理路亦不明。不难看出,此前有关现代书法难以计数的话语,大都意在炒作或“占山头”,唯恐自己在这一超前的、代表着艺术革新潮流所向的领域没有占好一席之地。由此更导致荒谬地以为“繁荣” 和“强大”的话语能指导甚而引导创作,无视艺术创作总是先于理论、生发出理论,并历经几千年艺术史检验的艺术规律。
此两大症结以及现代书法创作队伍的驳杂不纯,是现代书法始终遭人诟病、诘难的根源;也是现代书法始终不得大众认同的根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垒的双方渐趋冷静和理性。近一两年来,现代书法再次成为专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刊《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8、9期“批评聚焦”栏目里,连续发表了王为国《非现代书法》和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两文。凑巧的是,两位作者恰好来自现代书法内(曾来德)外(王为国)两个阵营。他们的观点又无巧不巧地恰可互相印证。请看:
“这种完全照搬或移植了日本现代书法,实质上从艺术性,技术内涵上还不如日本人的所谓“现代书法”,找不到体现古典精神的痕迹。”
“虽然现代派书法家们也认为,书法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国粹的象征,但其横眉冷对传统书法的“话语”与热眼向“洋”的后殖民文化心态,只能是导致现代文化背景下艺术人格的缺失。”
——王为国《非现代书法》
我觉得现代书法发展到目前,它的症结就是没有观众群。没有观众群的原因不在于观众而在于作者自身。现代书法的最初源起就是前卫书法对我们当代现代书法家的影响,第二是西方现代美术观念对我们的启发,另外还有的就是中国美术界或者说绘画界末流的转化„„这是个源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这个源,你就没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就像儿女都有自己的母体也必须有自己的母体,没有父母你说我们哪来的呢?当然,理解这个问题时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像不像父母?像,那肯定是可以判断的,但天底下更多的是不像!不像,那又怎么判断你的源?我们现在的现代书法是既不像也没有血缘关系,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血缘关系,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比较严重。第二个问题就是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闸释、能不能对接?
——曾来德《现代书法的症结》
可以说,这是笔者近来所见最富理性高度和冷静立场的两篇批判及反思现代书法的论文。批判的固然有理,反思的虽令人同情但尚未搔着痒处。如曾文最后说:“所以,我认为现代书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立场,而文化立场确定他的文化态度,文化态度确定他的作品指向,就是:现代书法为谁创作?”笔者以为,这显然再次陷入一个创作和为谁创作的悖论。
以上笔者连篇累牍的征引加议论,实出无奈。因为,笔者也痛感中国现代书法充斥着纠缠不清的矛盾、混乱和错漏。治病除根,笔者认为,欲破解现代书法之迷困,必得重树创作先于理论的立场,必得先振起创作。而欲振起创作,必得厘清现代书法的创作理路。
此理路差可以四字概之:由内而外!
一、“由内而外”何谓?
笔者提出的由内而外,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内部生发出现代的、外部的艺术表现;二是提倡应由书法艺术家的内在需要推演出外在表现的现代书法创作;三是主张应有深厚的传统内在功力才能胜任现代书法创作的外在表现。
这一观点,笔者由深入反思现代书法创作进程及借鉴中国画创作发展理路所得。现代书法创作的发端是85“北京现代画会”的首展。毋庸讳言,它是在85新潮美术影响下出现的,其创作者均不是传统书法阵营里得到广泛认同的书法家而是画家。其创作理路是借鉴绘画、借鉴甚至简单地模仿日本的某些现代书法表现形式。他们的功绩是催生了中国现代书法之 婴。此后的创作尽管无不标榜比其高明或对其超越,但创作理路却始终难脱其窠臼。由于创作理路上是非传统的、非书法本体的,因此,尽管他们后来也开始标榜现代书法创作不是传统书法的对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出新,但仍然无法阻止来自书法传统内部阵营的猛烈的、无休止的抨击,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中国画的现代之路也是一个更加活生生的先例。在对中国画进行了彻头彻尾甚至改头换面的所谓现代革新进程中,面对着越来越不象中国画的种种创作,学术界再次认识到当年潘天寿先生提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以及“为两峰增高阔”①等思想的无比正确和重要。中国画尚且如此,何况于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呢?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中西两种文化间的互取所长、互相吸收是可以的、是对的,但要加强研究和试验,不能简单照搬或克隆。更重要的是在吸收的过程中要坚持书法本体的立场,毕竟现代书法还是叫书法的。
另一方面,书法艺术家的创作应是发自内心的,作品是内在心象的外化,所谓“书为心画”。这对现代书法创作同样适用。现代书法家们的创作就不该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现代而现代的无病呻吟,或者为了立派而结派,为了入流而同流的功利主义的肆意“圈地”,而应是传统而不乖时,现代而不同弊,得时代风气之熏染,合现代思潮之陶冶,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现代的精神和现代人的气息。
当然,强调“由内而外”就不得不对艺术家的传统书法功力提出一个极高的要求。这关乎作品的“技术难度”,更关乎作品的艺术生命。不难发现,传统书法功力不深的现代书法创作只能是剪剪贴贴或涂涂扫扫,只能是修饰大于书写,做作多于自然表现。某些现代书法的创作者们为日本的手岛右卿、井上有一等人的现代作品所惊叹的时候,他们总以为自己只是缺少那种渲泄的气势和忘我的流露,而忽略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二、由内而外的基本要求
由内而外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一种理念,当然这更是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一种必然理路。
笔者以为,中国现代书法创作的近二十年历程,只能算是起步,现代书法的路还很长。可以说,由内而外这一理路的获得,正是对此前创作反思的结果。目前的现代书法只能说是尚处在少年期,对它的成长我们必须抱一种“慢热”的心态,而不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是首先要达成共识的端正的心态。只有认识到现代书法创作的幼稚和发展的不容易,才能立下恒心、痛下功夫,在传统书法的根基上用力,才能体会一艺之成的大不易。
由内而外还提示我们坚持中国书法的立场,有中国传统书法之内,才有中国现代书法之外。有中国书法之内在统系与维护,才能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或日本现代书法等外在形式的时候,不做简单的因袭和模仿,而作高深的提炼和吸取。当然,由内而外还是一种合乎情理、艺理的理念。如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思想,养颜术中“内滋养而外光华”的主张。此事理,亦艺理。为艺者不可不通此理,不明此径。
因此,养内而形外。只有由中国书法的传统和内部出发,结合现代艺术精神,反复研究和探索尝试,并在传统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找到闪光的现代因子,加以开掘和表现,才能创作出真正现代的、代表这个时代高度的书法作品。
三、由内而外,才能真正完成传统人文精神和 现代人文精神的对接、完成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转型。
在近二十年发展进程中,现代书法最根本的困境就是它始终没有真正融入书法而为书法界普遍认同和接受,并由此真正融入当代文化、当代社会。如上引曾来德一文中所说:“现代书法到底要表现什么?它跟传统书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能不能梳理,能不能阐释、能不能对接?”也是此意。
而现代书法欲达此目的,必得以现代艺术精神的确立为旨归。如王冬龄《现代书法精神论》②中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艺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我们认为,在世界逐渐多元的时代,中国的艺术到底该为世界提供怎样的独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不应是在西方殖民文化的背景下出现的猎奇式依附性的价值,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和关注的主题„„既然书法家的创作条件发生了变化,书法精神也就随之嬗变。传统书法强调精神消遣和人格象征,那么现代书法重视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
对这种“自我的直呈和艺术的表现”,他是这么说的:“现代书法精神的表现方式即艺术表现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是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其次是自我的直呈性,再次是丰富性。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我们认为第一要义是强调书写性,虽然我们并不反对装置和观念艺术利用书法资源,淡化书写性,解构汉字,它们属于另一个范畴另一个本质。因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们与书法不属于同一种同一类,或者同种不同类。书法这一类 的艺术表现有它的本质性特点,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独特书写性,这一特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具有成熟的特点和深厚的东方精神。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强调一气呵成,笔笔生发,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空间,在提按的动作节奏中表现自我精神的流露和自我的完成,精神能够在纸面上流转,所谓一片神行,这样的艺术是何等完善的艺术!它是中国书法最富于魅力的特质所在,美国波洛克的艺术创作与中国的书写性相比就显得软弱多了。无论是线条的质感表现还是空间的深度和多变性,中国的书写性更富于智慧因而也更成熟。中国书法书写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手性、笔性、墨性、纸性、心性,其中心性统帅全局。心性即精神的表现,而且在锤炼笔性的同时也是锤炼心性,否则一切表现手法就沦为空洞的技巧,而非艺术的本真存在。中国的书写性对心性的表现由感官到精神各个层次的自我实现,已经建构了传统的表现方式。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这一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它的表现将更富于深度。”
是的,中国现代书法的精神表现就建立在传统书法精神这一基础之上。因此,要完成这种对接,完成这种转型,就必须深入中国书法的传统,区分真假传统,真正理解传统,积聚传统书法功力。如李可染先生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这样由内而外,由中国传统书法之内而现代书法之外。由中国书法传统人文精神而中国现代书法人文精神。
注:
①详见《潘天寿谈艺录》页18、21,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9月版; 见《现代书法研究》创刊号(2003.11),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编辑。
② 5
第二篇:书法在现代的意义 英语作文
Derived from pictographs and logographs, the writ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developed into an artistic form called shufa(calligraphy).It was popular to people not only in the ancient time but in today.In my opinion,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On the one hand, in the ancient time, calligraphy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art form starting from Han dynasty, so loved by the man of letters.It as well as painting become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the spirits of ancient literati.In other words, calligraphy is often thought to be the most revealing of one's personality.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s that calligraphy was used a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selecting executives to the Imperial Court during the imperial area.Largely, it promoted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to exercise it.On the other hand, the reasons are quite different.Modern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the art of calligraphy not for the high position and the handsome salary any more, but for personal interesting.From the larger perspective, it’s a mean of inheriting ou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is is an era with highly develope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which the computer has in part taken the place of handwriting.However, the calligraphy is enduring because of its unique charm.For instance, you’re supposed to keep a quiet mind when you write calligraphy.It can help develop our patience, which I think 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 to deal with things.What’s more, learning to appreciating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of celebrities is a good way to understanding the spiri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In conclusion, bush calligraphy is a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which we are suppos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reasure and protect it.
第三篇:书法是有魂的现代散文
上成都之前,先挂上冷老师赠送的一幅书法,让粗陋之舍也蓬荜生辉一下。
穷居山野,挥毫墨香,对于书法,我一直是叶公好龙似的情有独衷。
挥毫铺就三千里,泼墨浸透百尺绢,这样风雨入梦,指点山河的日子,我曾念念不忘二十年。
初中时什么都不懂,何谓书法,也沒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想当然的以为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就是最好的书法,那时候,最羡慕最向往的就是书本上的印刷体,以为容易辨认的字就是好字。
玉成桥卫生院,以前有一位老中医叫唐大明,听妈妈讲,从阿婆开始,唐医生就成了巫氏家族的御用郎中,人品医术俱佳,尤其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巴掌大的处方签,成了老先生墨染乾坤的疆场,据说他开的方子,出了玉成桥,药都抓不齐。这倒不是说药材珍贵,而是附近就没有几个人能看懂老生生的字。
不过,我很是不屑的,写出来别人都无法识别的字,能算是好字么?
我经常拿自己的字同老先生一比高下,老先生也不说什么,笑而不语,高兴时,会摸摸我的头,夸赞一句乳子可教也,一句半文半白的话,让成绩不怎么好的我,添了不少的自信。
医者,仁得之心,长大后才明白自已幼时的懵懂与莽撞,更体会到了唐老师的良苦用心,治病容易,助一个人成长并不容易。
初中时,班上有一个姓陈的女同学,人长得漂亮,语文也学得不错,可能是太过诗情画意的东两太多,她还颇有兴致地练起了书法,硬笔,软笔,一样不落。
有一次,她在作业本上,临摹了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自以为得意,假装谦虚地让我点评,没有想到,我一口气指出了十几个字的不妥写法,惊得她花容失色,从此以后,再也不没有找过我谈论书法了。
后来才知道,她恋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除了写信相诉外,还以纤纤素手,写一些与爱情相关的典故相赠,像极了传说中的鸿雁传书。
这件旧事,我窃笑了几年,也羡慕了几年,怀春的时光,有一个阳光妩媚的女子为自己痴情而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我不懂书法,但我相信书法笔借丹青之笔,写山河之意,书人间之情,也许还可以这么说,每一个字的写法都有一段耐人导味,沉寂已旧的故事。
人生当中,收藏的第一幅作品是九五年草池中学黄小丽同学手书的苏东坡《赤壁赋》,泛黄的信笺,气势如虹的字体,完全想象不出,是一个纤弱女子的手笔。
去年与小丽同学,滨江路茶叙,谈起旧事,她竟浑然不觉,想了半天,也没有理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们聊书法,聊文字,聊过往,在时间的光影里,小丽的笔迹早已告别了学生时代的青涩,呈现出了完全让我陌生的笔意,我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解,原来,滚滚红尘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正如书法,不是每一笔都意犹未尽,不是每一笔都留有遗韵,不是每一笔都是伏笔。
书法江湖,快意人生,其实,好的书法,墨染的就是一段真实的人生。
缓缓展开冷老师赠送的这幅作品,古朴简洁,书写的是毛老人家的诗词,具体是哪一首,看来看去,真的是箩篼那么大的字,也认不出几个来!
书法作者是冷老师爱人王阿姨的大师兄,北京书协的会员,叫什么名字,我居然忘了。
想从作品中找寻答案,无奈目不识撰书,真应了那句,喊他不答应,摸他不摁手!
这幅作品是大师兄的绝笔,王阿姨珍藏了很久,拿走的时候,还有几分舍不得。
尽管人离开了,笔下风物依旧鲜活明生动,挂在堂屋正中,宛若一段蜿蜒灵动的壮丽山水,不由暗自惊叹,原来书法的魂魄就在于她是用生命去书写的。
第四篇:书法(推荐)
一个初学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 指实掌虚:
指实,是强调五指执管,把笔执稳。掌虚,是掌心空虚,以便于指腕灵活运动。执笔的要领说到底就是稳与活二字。
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的简明解释。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写字时的一些旧习惯能不能改?可以肯定地说能改,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境界。写字的时候,要一笔三抬头。我在刚才转了一圈,几乎没有一个学员的临帖让我满意。因为帖子在跟前,根本就不看,有的帖子掉到地上了,也不知道,就是埋住脑袋硬写。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不照贴上的字去写,写一大些到底为什么呢?临贴是书法进步的必经之路。我再说一次,既入我们,请放弃自我。我发给大家的帖子,不管什么样子,都必须照着写。
怎样学习书法?学书法就要临贴。书法是临出来的,临贴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是学习前人的、他人的优秀成果。大家从培训班回去后,在家一定要认真临贴,千万不可随意乱画。我看到有的书友参加了几次培训班,但长进不大,一定是你在家临贴不如在班上临贴认真,说明你在家没认真临
或者是临贴方法错误。这是我们每位同学要注意的。
一忌心浮气躁。楷书讲究端正标准规范,欧楷尤甚,其对笔划精致准确程度的要求,使的书写者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型,笔划就达不到精美的要求。习欧的人多有这种感觉,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某一时间,心无旁骛时,能把写字的状态调整的很好,字能临的很到位,而在情绪波动、心有杂念时,则状态下滑,越写越烦,越临越不象。如果说书法能够表情达意的话,那么欧楷表达的应该是泊淡镇定、静雅和缓的心境,心浮气躁根本就写不好欧楷。
二忌骄傲自满。“朝学执笔,暮已自夸”是学书人、习欧人的大忌。学无止境、“书海无涯”,书法就象那费尽千辛万苦才攀到山顶后看到的山后的那一片汪洋大海,我们绝大多数习欧者就如同还处在山脚下的攀登者,距顶峰尚有十万八千里,连大海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需要你付出终生的精力去攀爬、去竞渡,容不得有半点骄傲懈怠,你也没有理由自大自满。虚怀明志、奋力攀登,才是正理,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顶峰,才有可能接近理想的彼岸。田老师的欧楷水平都达到了被誉为中国第一的程度了,尚且虚心好学,日练不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
三忌浅偿辄止。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执着和坚持,遇难退缩、浅偿辄止难能成功,学习欧楷也是如此。有的欧楷爱好者,尽管也在好好临贴,一遍二遍临不象,等到第三遍临象了,就认为自己把这个字学会了、学好了,马上改临别的字。结果就导致出现一种情况:明明这些字临贴时写的不错,可一写完整的作品,马上都不会写了,功夫浅薄的毛病立即显现。因此说,习欧的朋友一定要树立磨穿铁砚的精神,对每个字要不烦其厌的临,成百上千遍的写,直到达到了然于心、了然与手,“心忘于手,手忘于书”的熟练程度,从而写多遍都能与字贴十分相象。这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看似慢,实则收效快。
四忌一曝十寒。许多跟田老师学习欧楷的朋友都有这种感受,一旦喜欢上欧楷,就象抽大烟上了瘾,欲罢不能,使写字成为一种全身心付出的爱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拿笔写一会字,手就痒,就感觉不自在,有这种状态是学好欧楷的最基本的前提。而有的人则就是把写字当成一种“活计”了,想起来就写几笔,想不起来就让毛笔多少天都闲在那儿睡大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刚刚取得点进步,就撂荒了。进一步,再退一步,总是原地踏步走,几时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啊!
五忌嫉贤妒能。学习欧楷不仅要向字贴学,也要向水平高的人学,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不
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书写能力。嫉贤妨能、恶语相向不会对别人有任何影响,反而只能扰乱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愤懑、忌恨情绪中,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练字。所以说,习欧者,要有见贤思齐、虚心好学的意识和品格,尊师重教、尊贤敬能,虚心向水平高的人学、向其他同道学,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
六忌见异思迁。学书不专一,流行什么学什么,认为什么好就学什么,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结果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样样懂、样样松,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好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学了几年、十年、乃至几十年书法,仍没有什么大的出色,就是缘于学书不专一,把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那一种书体都没有学精学透就半路改道,改来改去,总是半瓶醋。习欧者,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下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精中集力,下苦功把欧楷的弄通学会,把精华学到手。
七忌粗枝大叶。欧楷作为典型的“工楷”,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两位田老师把欧楷研习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何处该实接、何处该虚接,那笔粗,那笔细,何处宽、何处窄,研究的相当到位,非常有分寸。比如,为数不少的习欧者认为“书”字中的诸横间距相等,而蕴章老师在《欧楷解析》提出,“书”的第一横与第二横的间距就是要相对比其他横的间距宽一些,古碑贴是这样写的,这样写看起来才舒服。英章老
师在五届特训班上对“折”笔在三种情况下的不同写法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其探索的细致程度真是令人叹服。如果不是老师提醒,许多人临贴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平时大大咧咧的,临贴时总是照葫芦划瓢,认为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不可能学好欧楷的。“细节决定成败”,雪松、夏梁等高手写字时,特别重视细微之处,有时候为了把笔划写出尖,使出了“细钱穿针眼”的精细劲,只有这样,他们的字才显得与众不同,才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八忌急于求成。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到其技法上,也是一门相当费时间、吃功夫的技艺,欧楷尤其如此,需要习之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渊博的学养,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成功。正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那些学书两三年就成为书法家的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习欧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顶住各种诱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还没有掌握欧楷最基本的东西,就想去创新。应把写好欧楷作为毕生的追求,通过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使对欧楷的认识和书写技能达到足够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九忌枉自菲薄。有的学欧的朋友一时间进步不大,便要么认为自己年龄大,功夫浅,不可能有成效;要么认为自己手笨心粗悟性差,不适合学书法,在这些意识的驱使下,逐
渐失去对书法的爱好,逐渐放弃学习欧楷,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书不论年龄,尽管我们也提倡书法从娃娃抓起,但是那是为了更好的普及书法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书法水平,并不是说岁数大了就不可以学书法,就不可以学好欧楷,就不可能成功。林散之四十岁才学草书,七十多岁才誉满天下成为一代“草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位学欧人都要从最基本的笔划开始学起,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彷徨的酝酿起初期。书法靠的是勤学苦练,尽管习书人有悟性高低之别,但是没有天才与蠢材之分。书法上没有天才,人人机会平等,起点都一样高,每位习欧人完全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欧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十忌内向封闭。书法需要交流,需要别人指点迷津,给你纠正错误,如果只是自己埋头练,往往受认识水平、欣赏能力所限,察觉不出自己的偏颇之处,而且还会因为一直按错误的方法去写,不断巩固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去跟别人交流,也学不到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徒增加许多自己摸索的时间,额外耗费许多精力,进步也就不会很快。所以说,我们习欧者应该多参加一些笔会,多参与一些书法研讨活动,“三人行其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书艺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书法
一、明志
《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乃忠墨道,厚书德,善翰仁,诚至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缆绳。文以载道,书以载文。
二、哲学
黑白、大小、轻重、巧拙、粗细、长短、错落、欹侧、高低、曲直、顺逆、干湿、浓淡、方圆、俯仰、藏露、转折、横竖、开合、向背、疏密、宽窄、枯润、正斜、强弱、借代、承接、牵引、连贯、虚实、增减……无一不充满辩证法,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
三、变化
变则通、化则融。书如水,水无形,书则无常。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成拙,大音希声。
四、修炼
练心,则静;练眼,则明;练手,则巧;练气,则畅;练身,则健;练胸,则阔;练脚,则强;练脑,则灵。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
六、人生
书法的不可逆性,犹如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是过程,书法亦是过程。书为心画,书乃人生的心电图。书法,法书;到位,味道。人生如此,一切皆在度,中庸也。
七、为人
觉悟:即见吾心;恕道:宽于人,则道阔;恭宽信敏惠:恭则敬,宽则得,信则成,敏则行,惠则聚。上善若水,上书若人。
八、朋友
一日不书如隔三秋。书者,就是与笔墨纸砚四君子对话,默契者,如倾如诉,佳音、知音也。书者,幸福。书不能言,最可人。“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诚相待的人”,书法就是你永远的朋友。
九、时间
一横一竖、一点一折、一撇一钩、一捺一转、一分一秒,“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作出更大的成绩来”。一点一滴,用书法占有自己,用时间充实自己。积小胜而为大胜。书法是学习,学习是劳动,是交流思想的劳动。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十、大道
书道通“道”。《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书道同理,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折一挑,皆生字法、章法,终生无法胜有法。书道同“道”。“大道、知道、道德、道理、道路、河道、道家、道谢”。“道”不在言而在行,空读无益。悟“道”关键要知而信,信而行,行而得,得而守。而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人生需悟“道”,书法需补“道”,有志会得“道”。由此,“学问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问也跟着我们一起”。
1、墨如人性:廉墨慎用,廉墨多水,溶于笔书于纸会不凝而散,很容易便毁了字。好墨要调,正如人,太过浓稠,过于骄傲,在人眼中多是娇艳,浪荡之人。为人要心中有高山,眼中多圣贤。为人用墨要恰到好处为怡。用墨讲究宁枯勿湿,得先把笔喂饱。当笔肚饱墨时在调去三成方可入书,那样笔毫才挺拔,字才刚劲。初书时湿墨饱满,再书时干墨刚劲,末书时飞白苍翠。
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3、“《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赞黄庭坚的书法。
4、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幅书法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传说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天书写完毕,就在家中的水池里清洗笔砚,日久天长,整池水竟然染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墨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道出了一代书圣成功的艰辛历程。
5、如果是王羲之式的——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也可以引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6、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据,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观怀素的草书衣袂飘然的如飞天神女,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7、“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赞欧阳询的书法
“赵文敏书法精绝,集诸家之成,诣二王门阀,要其用功处,全在临摹之多耳。”赞赵孟頫的书法
8、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9、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历朝历代多少人呕心沥血、终极一生追随,最终都望尘莫及。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
10、书写的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11、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12、一张柔和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的是松的魂灵,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汉家长衣宽袖的文人雅士们,居庙堂之高的官吏们,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
14、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锦山秀水春花秋月,回味不尽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又值得推敲,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15、写字如写人,无垂不竖,无往不收,起行收三笔切记于心,起笔多回锋。回锋圆润、收敛、谦虚。不似露锋太过锋芒,钉头鼠尾,让人如见古惑之人,毛躁,张狂。行笔中锋,把最好的锋最浓的墨用在中间,使笔画刚劲不失大方,厚重颇显气场。收笔先提后压,收的稳收的缓。越是最后越是精细。提是找到结束的方向,压是完善结果。收尾之处才显得饱满、深沉、有思想、有形状。一笔至终,丝毫不得大意,分厘不可懈慢,善始善终。
19、书法,是一门至高至上的线条造型艺术再现。诸子百体,名人大家,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或婉约,或奔放,清新中透出灵动,灵动中藏有睿智,睿智中显特质,睿智中见大气。无声的线条,张扬的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正所谓字如其人一般直观而显性。
21、闲暇之余,泡上一杯浓茶,静品浓茶苦口的余香,徜徉于颜筋柳骨的碑帖殿堂,与怀素大师零距离交心对话,同书圣羲之讨教运笔的真谛,感受毛公的大气磅礴和荡气回肠,聆听书家的一叶总关情的心声,其情其景,妙不可言,秉烛夜游,流连忘返!
24、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楷、行、草、狂草;唐诗、宋词、诗经、楚辞、名誉警句……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文化诗、词、句、段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
27、《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轶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美事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相通)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麽上天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给中华民族艺术的天宇擦亮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28、传世的书法精品,无不浸润、迸射着书法家丰沛的精神之光。毛泽东提倡“字要骨神兼备。”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成书也。”无论是“骨”、“神”还是“气、血、肉”,毫无疑问都来自于书法家的精神、学养、性灵和节操。
29、写字,人坐的正,笔执的正,纸放的正。纸是死的,笔墨却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