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游戏
趣味书法,趣味比拼,-----爱拼才会赢
活动主题:趣味书法,趣味比拼,在游戏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在活动中体味书画的魅力。
活动目的:为了增加学院广大同学对书法的兴趣,以及对书画协会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书画爱好者协会拟在我院举办趣味书法比赛。
1、趣味歌词
1、参赛者上台面向观众对号入座(桌号跟各队座次号相同),准备好开始比赛;
2、由主持人从备选歌曲中随机抽取歌曲并播放;
3、主持人随机停止播放歌曲,参赛选手写下所听到的最后一句歌词的下一句,作答时间为60秒(从歌曲停止3时开始计时,时间结束后不许继续作答,违者此题作废);
4、每句歌词分值为十分,答对者得十分,答错者不加分也不扣分(选手所写歌词必须与大屏幕上显示的歌词完全相同,否则即为答错)。
5、由评委对选手所写答案进行核对并公布结果,记分员进行分数记录。
2、你猜我秀
1、两位选手一起上台参加此环节比赛,上台后一选手面朝大屏幕,另一名选手面朝观众站好,为表演者,选手需根据负责人的肢体语言猜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
2、选手准备就绪后比赛开始,主持人打开备选题目展示在大屏幕上;
3、选手看到题目后即可开始表演,由另一名选手猜负责人表演的词语,猜对一个得10分;
4、若选手感觉屏幕上的词语太难,无法用肢体语言表示则可以选择放弃此题,直接进入下一题,每放弃一题扣5分;
5选手只允许用肢体语言来表述大屏幕上显示的词语,不可出声,否则即为违规行为,取消本题得分;
6、每个代表队的比赛时间为2分钟;
7、由计分人员统计各代表队此环节的得分。
3、成语接龙
1、每队的5名选手即为此环节的参赛选手;
2、选手准备就绪后由主持人抽取第一个成语,选手根据第一个成语进行接龙,接龙要求为
所接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与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谐音;
3、选手之间不得相互提醒,否则视为违规,每违规一次扣除5分;
4、本环节比赛时间为1分钟,每接对一个成语得1分
5,、由计分人员统计各代表队在此环节的得分情况
4、踩气球游戏
1、要求:人数为10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5组。
2、男女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5、书法知识抢答
6、重温唐诗宋词
第二篇: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例谈游戏书法教学实践
【摘 要】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成果甚微,导致出现学生学习书法的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书法兴趣而无法长期坚持等窘境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一窘境迫在眉睫。本文是笔者在多年书法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践“四关”、学“四法”游戏教学案例。这一方法主要是将学习的内容细致化,学习的目标明确化,学习方法游戏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缩短学习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书法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趣味。【关键词】 闯“四关” 学“四法” 书法教学 游戏 实践
书法教学在广义上属于艺术教学范畴,但它与美术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形式多样化,学生持久兴趣容易培养。而书法教学以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为手段,学习形式较单一,学生在辅导老师的命令下不断地临习古人字帖的过程中,厌倦情绪也随之悄然萌发,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的窘境。
究其原因,是书法教学的传统模式惹的祸。其一,书法教师自身的“半桶水”。许多书法辅导老师本身就较少临帖,所以在辅导学生临帖时方法不对,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临帖方法;其二,“眉毛胡子一起抓”的做法。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阶段性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因而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无奈,最终放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在书法教学中,我采取了 “游戏”教学法,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闯“四关”、学“四法”书法游戏教学法。目的是用来细化和明确学习内容,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评和自我评价的一种办法。按照四个阶段,将问题清晰、细化,并进行实验,有些问题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便得到解决,所以也就不须限定时间和练习次数,只要掌握和理解便达到学习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淡忘了时间,兴趣也就慢慢被调动起来了。案例一:闯“姿势”关 学“执笔”法
学习目标: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有效保护学生健康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执笔方法是学好书法的第一步。我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要领。技能要领:
1、身正、腰直,胸部离开桌沿;右手自然弯曲执笔;左手小臂自然弯曲、按纸。
2、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捏笔,无名指、小指并拢,轻轻抵住笔杆。
3、手掌空,可以放置一个鸡蛋,虎口成圆状。
4、利用拇指、食指、中指捻笔(即转笔,属古法)管,使笔可以自由转动。
5、手中的毛笔和桌面上的纸形成垂直角度。
游戏方式:看谁的“乒乓球”不掉。我先让学生按要求坐好,在如何执笔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用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捏笔,要求虎口成圆状,学生完成动作后,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轻轻抵住笔管,手掌内放置一个乒乓球,然后进行游戏。游戏办法是笔杆前后转动,做到笔和乒乓球不脱落。游戏目的是能正确掌握执笔方法,并能轻松运用。
活动结果:通过以上游戏学习,加强了学生对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的理解,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带而过、只知其法、不知其用的片面做法。这样不停地玩了几次,学生兴致勃勃,也就很快掌握和理解了书写姿势和执笔的要领,事半功倍。案例二:闯“笔画”关 学“书写”法
学习目标:笔法即是书写笔画的方法。笔画是文字的基本组成元件,也直接影响了字的好坏。传统的练习方法是讲述基本的运笔路线后,不顾学生是否理解就进行反复地写,写到熟练为止。这种方法是被动的、不科学的,学生极容易在反复的练习中麻木、厌烦。清晰地分析笔画书写的方法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技能要领:
1、中、侧锋笔划的判别。中锋用笔即是笔锋在线条的中间运行(如图1);侧锋用笔既是笔锋在线条的一边运行(如图2)。
(图1)(图2)
2、仔细观察笔划的形状(也就是读帖),并能描绘出笔画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分析入笔方向,大小(这点最容易被学生甚至辅导老师忽视)。例如:
4、毛笔运行的方向。毛笔的运行直接影响线条的方向和质感,所以找到毛笔行进的轨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撇、横折、竖弯钩等方向改变比较的笔画,要求捻动毛笔达到自然改变笔锋的行进方向。如图:
5、提、按是用力大小,改变线条粗细的一种笔法。笔画起收、转角处都用提按的方法,为了更轻便地捻动笔管改变笔锋的行进方向。
游戏方式:笔法是比较繁琐的环节,学生如果不理解用笔方法,一味地临帖,效果不好,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将笔画放大,仔细观察笔画入笔方向,找到笔锋运行轨迹,分步练习,能加深理解,容易上手。这一步我设计了“分步比赛”的游戏方式。第一步比赛:从侧锋用笔转化成中锋用笔,能写出并解释最多笔画者为胜。第二步比赛:出示或自由选择一种笔画,利用正确的执笔和书写方式方法,能连续多次准确书写者为胜。
活动结果:通过这样的一步步推进的学习办法,学生会想尽办法并认真书写,寻找不同笔画书写的方法的相同性与差异,并赢得比赛。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和实验。
案例
三、闯“字型”关 学“结字”法
学习目标:中国文字笔画繁简不
一、结构多样,变化多端。如果一味地描摹,只会浪费时间,学生容易枯燥而产生厌烦心理。而我却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其主要特点、找到主要规律、掌握结字方式,举一反三。技能要领:
1、四方框架:中国文字是典型的方块字,其结构虽然变化多样,但主要的框架是四方的,即字的主要落点基本形成方形(如图1);出现撇、捺的字是比较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的类型,其实撇的末端、捺的驻笔处均基本落于四方框架之上(如图2)。
(图1)(图2)
2、空间:可以分为黑色空间与白色空间两部分。判断一个字是否书写准确,通过空间与原字进行对比是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自我检验和调整。
A、黑色空间:是指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承接、疏密、方向关系,分析结构时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如图)。
B、白色空间: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白部分,这是比较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的部分(如图)。
3、重心与主笔:重心直接影响一个字的平稳,主笔则可以调整字的中心。如横向的主笔,就如一个走钢丝绳的杂技演员手上的长杆稳住整个人的重心;竖向的主笔则起着台柱的中心作用。
游戏方式: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添字添画”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按照“四方”的原则去找出不同结构字的规律。比如:“秋”字,我只给一个“禾”旁,让学生进行补“火”的办法,在“禾”的基础上找“火”字的大小比例,以及“ノ ”“ ヽ ”“ 乀 ”所处的位置;又比如:“人”字,我只给“ノ ”,让学生找“乀” 的位置,“乀”的驻笔处和“ノ ”的末端之间的关系;再比如:“日”字,我只给“口 ”,让学生找到“一”的位置和方向等等。活动结果:通过了添笔画、偏旁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观察仔细了,简单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自主探究”游戏,因而也记得更准更牢了。字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结字的规律,学生就不会出现“创作就不行了”的窘境。
案例四:闯“集字”关 学“创作”法
学习目标:书法创作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欲望,也是检验练习程度和书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掌握了写字的基本功之后,我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觉得创作也不是一件难事情,平稳地将基础训练过度到创作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技能要求:
1、了解作品表现形式:要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认识作品的形式,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给学生欣赏、对比、总结。比如:斗方、条幅、横幅、中堂、对联、扇面、手卷……
2、以“集字”促创作:集字是创作的初级阶段,将学过的字收集成一个内容书写成一种幅式的作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所学习过的字的运用、组合,学会对作品的调整,有利于对作品整体的把握。
3、培养自主创作能力:经过了以上的训练之后,自由书写一些内容,并能准确地体现字体与幅式的和谐作品。
游戏方式:在这一步我设计了“多重游戏”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闯过创作关。
一、“摆字游戏”,是指怎样才能把几个字摆在一起好看,比如“白日”,“白”字的撇在中心轴线或左侧一点点处,“日”字被中心轴线平分,两侧在“白”字底部并对准两角的地方,解决重心不稳的问题。
二、“加字游戏”,就是我先在作品上写上一些字,空出部分空位,让学生填空,解决大小差别及不和谐问题。
三、“集字游戏”,给出一些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字或查找字贴完成创作。
四、“比字游戏”,教师组织一些比赛,给出一些内容,让学生自主考虑章法、字体和风格等,看谁的最有新意。
五、“评字游戏”,最后我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动评价,提高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结果:通过这样的多重游戏活动,学生学会了比较、分析、思考,掌握了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而学生之间开展的合作、交流、互动又促进了他们的进取心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尝试“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中,也有过颇多的思考,但我自己认为这种方法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书法教学中是可行的、有实际成效的:
一、“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主要是将如何学好书法的方法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乐中学,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情趣化。改变了学生在模糊状态下临帖的状况,相对地缩短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传统模式中,学生学习书法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故经常以各种原因请假,因而进步小。尝试“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后,不管是否有老师在,学生都能主动每天到书法练习室进行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三、“闯四关”学“四法”游戏书法教学法是以循序渐进为基础的,尊重了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学生书法的基础打得扎实,开展书法创作也就易如反掌了,他们容易获得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
动力。不仅学生自己如此,他还能带动旁边的同学,他们就象“种子”,就象“火把”,对其他同学无形中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对学风、班风和校风都有了较大的促进。
四、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力求在书法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下,创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新路子,形成我校自己的书法教学特色。
“闯四关”学“四法”的游戏书法教学现在还只象一只“雏鸟”,还需要不断实践、推进、完善,但我相信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书目:
1、《书法有法》 孙晓云著 华艺出版社出版
2、《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邱振中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3、《书法艺术》 吴鸿清、邱振中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书法(推荐)
一个初学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执笔方法呢? 指实掌虚:
指实,是强调五指执管,把笔执稳。掌虚,是掌心空虚,以便于指腕灵活运动。执笔的要领说到底就是稳与活二字。
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的简明解释。
擫,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力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力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写字时的一些旧习惯能不能改?可以肯定地说能改,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境界。写字的时候,要一笔三抬头。我在刚才转了一圈,几乎没有一个学员的临帖让我满意。因为帖子在跟前,根本就不看,有的帖子掉到地上了,也不知道,就是埋住脑袋硬写。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不照贴上的字去写,写一大些到底为什么呢?临贴是书法进步的必经之路。我再说一次,既入我们,请放弃自我。我发给大家的帖子,不管什么样子,都必须照着写。
怎样学习书法?学书法就要临贴。书法是临出来的,临贴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是学习前人的、他人的优秀成果。大家从培训班回去后,在家一定要认真临贴,千万不可随意乱画。我看到有的书友参加了几次培训班,但长进不大,一定是你在家临贴不如在班上临贴认真,说明你在家没认真临
或者是临贴方法错误。这是我们每位同学要注意的。
一忌心浮气躁。楷书讲究端正标准规范,欧楷尤甚,其对笔划精致准确程度的要求,使的书写者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型,笔划就达不到精美的要求。习欧的人多有这种感觉,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或者某一时间,心无旁骛时,能把写字的状态调整的很好,字能临的很到位,而在情绪波动、心有杂念时,则状态下滑,越写越烦,越临越不象。如果说书法能够表情达意的话,那么欧楷表达的应该是泊淡镇定、静雅和缓的心境,心浮气躁根本就写不好欧楷。
二忌骄傲自满。“朝学执笔,暮已自夸”是学书人、习欧人的大忌。学无止境、“书海无涯”,书法就象那费尽千辛万苦才攀到山顶后看到的山后的那一片汪洋大海,我们绝大多数习欧者就如同还处在山脚下的攀登者,距顶峰尚有十万八千里,连大海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需要你付出终生的精力去攀爬、去竞渡,容不得有半点骄傲懈怠,你也没有理由自大自满。虚怀明志、奋力攀登,才是正理,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顶峰,才有可能接近理想的彼岸。田老师的欧楷水平都达到了被誉为中国第一的程度了,尚且虚心好学,日练不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
三忌浅偿辄止。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执着和坚持,遇难退缩、浅偿辄止难能成功,学习欧楷也是如此。有的欧楷爱好者,尽管也在好好临贴,一遍二遍临不象,等到第三遍临象了,就认为自己把这个字学会了、学好了,马上改临别的字。结果就导致出现一种情况:明明这些字临贴时写的不错,可一写完整的作品,马上都不会写了,功夫浅薄的毛病立即显现。因此说,习欧的朋友一定要树立磨穿铁砚的精神,对每个字要不烦其厌的临,成百上千遍的写,直到达到了然于心、了然与手,“心忘于手,手忘于书”的熟练程度,从而写多遍都能与字贴十分相象。这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看似慢,实则收效快。
四忌一曝十寒。许多跟田老师学习欧楷的朋友都有这种感受,一旦喜欢上欧楷,就象抽大烟上了瘾,欲罢不能,使写字成为一种全身心付出的爱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拿笔写一会字,手就痒,就感觉不自在,有这种状态是学好欧楷的最基本的前提。而有的人则就是把写字当成一种“活计”了,想起来就写几笔,想不起来就让毛笔多少天都闲在那儿睡大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刚刚取得点进步,就撂荒了。进一步,再退一步,总是原地踏步走,几时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啊!
五忌嫉贤妒能。学习欧楷不仅要向字贴学,也要向水平高的人学,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不
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书写能力。嫉贤妨能、恶语相向不会对别人有任何影响,反而只能扰乱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愤懑、忌恨情绪中,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练字。所以说,习欧者,要有见贤思齐、虚心好学的意识和品格,尊师重教、尊贤敬能,虚心向水平高的人学、向其他同道学,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
六忌见异思迁。学书不专一,流行什么学什么,认为什么好就学什么,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结果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样样懂、样样松,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好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学了几年、十年、乃至几十年书法,仍没有什么大的出色,就是缘于学书不专一,把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那一种书体都没有学精学透就半路改道,改来改去,总是半瓶醋。习欧者,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下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精中集力,下苦功把欧楷的弄通学会,把精华学到手。
七忌粗枝大叶。欧楷作为典型的“工楷”,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两位田老师把欧楷研习到了精细入微的程度,何处该实接、何处该虚接,那笔粗,那笔细,何处宽、何处窄,研究的相当到位,非常有分寸。比如,为数不少的习欧者认为“书”字中的诸横间距相等,而蕴章老师在《欧楷解析》提出,“书”的第一横与第二横的间距就是要相对比其他横的间距宽一些,古碑贴是这样写的,这样写看起来才舒服。英章老
师在五届特训班上对“折”笔在三种情况下的不同写法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其探索的细致程度真是令人叹服。如果不是老师提醒,许多人临贴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平时大大咧咧的,临贴时总是照葫芦划瓢,认为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不可能学好欧楷的。“细节决定成败”,雪松、夏梁等高手写字时,特别重视细微之处,有时候为了把笔划写出尖,使出了“细钱穿针眼”的精细劲,只有这样,他们的字才显得与众不同,才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八忌急于求成。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到其技法上,也是一门相当费时间、吃功夫的技艺,欧楷尤其如此,需要习之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渊博的学养,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成功。正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那些学书两三年就成为书法家的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习欧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顶住各种诱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还没有掌握欧楷最基本的东西,就想去创新。应把写好欧楷作为毕生的追求,通过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使对欧楷的认识和书写技能达到足够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九忌枉自菲薄。有的学欧的朋友一时间进步不大,便要么认为自己年龄大,功夫浅,不可能有成效;要么认为自己手笨心粗悟性差,不适合学书法,在这些意识的驱使下,逐
渐失去对书法的爱好,逐渐放弃学习欧楷,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书不论年龄,尽管我们也提倡书法从娃娃抓起,但是那是为了更好的普及书法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书法水平,并不是说岁数大了就不可以学书法,就不可以学好欧楷,就不可能成功。林散之四十岁才学草书,七十多岁才誉满天下成为一代“草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位学欧人都要从最基本的笔划开始学起,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彷徨的酝酿起初期。书法靠的是勤学苦练,尽管习书人有悟性高低之别,但是没有天才与蠢材之分。书法上没有天才,人人机会平等,起点都一样高,每位习欧人完全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欧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十忌内向封闭。书法需要交流,需要别人指点迷津,给你纠正错误,如果只是自己埋头练,往往受认识水平、欣赏能力所限,察觉不出自己的偏颇之处,而且还会因为一直按错误的方法去写,不断巩固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去跟别人交流,也学不到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徒增加许多自己摸索的时间,额外耗费许多精力,进步也就不会很快。所以说,我们习欧者应该多参加一些笔会,多参与一些书法研讨活动,“三人行其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书艺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书法
一、明志
《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乃忠墨道,厚书德,善翰仁,诚至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缆绳。文以载道,书以载文。
二、哲学
黑白、大小、轻重、巧拙、粗细、长短、错落、欹侧、高低、曲直、顺逆、干湿、浓淡、方圆、俯仰、藏露、转折、横竖、开合、向背、疏密、宽窄、枯润、正斜、强弱、借代、承接、牵引、连贯、虚实、增减……无一不充满辩证法,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
三、变化
变则通、化则融。书如水,水无形,书则无常。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成拙,大音希声。
四、修炼
练心,则静;练眼,则明;练手,则巧;练气,则畅;练身,则健;练胸,则阔;练脚,则强;练脑,则灵。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
六、人生
书法的不可逆性,犹如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是过程,书法亦是过程。书为心画,书乃人生的心电图。书法,法书;到位,味道。人生如此,一切皆在度,中庸也。
七、为人
觉悟:即见吾心;恕道:宽于人,则道阔;恭宽信敏惠:恭则敬,宽则得,信则成,敏则行,惠则聚。上善若水,上书若人。
八、朋友
一日不书如隔三秋。书者,就是与笔墨纸砚四君子对话,默契者,如倾如诉,佳音、知音也。书者,幸福。书不能言,最可人。“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诚相待的人”,书法就是你永远的朋友。
九、时间
一横一竖、一点一折、一撇一钩、一捺一转、一分一秒,“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作出更大的成绩来”。一点一滴,用书法占有自己,用时间充实自己。积小胜而为大胜。书法是学习,学习是劳动,是交流思想的劳动。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十、大道
书道通“道”。《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书道同理,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折一挑,皆生字法、章法,终生无法胜有法。书道同“道”。“大道、知道、道德、道理、道路、河道、道家、道谢”。“道”不在言而在行,空读无益。悟“道”关键要知而信,信而行,行而得,得而守。而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人生需悟“道”,书法需补“道”,有志会得“道”。由此,“学问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问也跟着我们一起”。
1、墨如人性:廉墨慎用,廉墨多水,溶于笔书于纸会不凝而散,很容易便毁了字。好墨要调,正如人,太过浓稠,过于骄傲,在人眼中多是娇艳,浪荡之人。为人要心中有高山,眼中多圣贤。为人用墨要恰到好处为怡。用墨讲究宁枯勿湿,得先把笔喂饱。当笔肚饱墨时在调去三成方可入书,那样笔毫才挺拔,字才刚劲。初书时湿墨饱满,再书时干墨刚劲,末书时飞白苍翠。
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高高的庙堂,到寻常百姓家;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
3、“《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赞黄庭坚的书法。
4、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幅书法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传说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每天书写完毕,就在家中的水池里清洗笔砚,日久天长,整池水竟然染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墨池。“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道出了一代书圣成功的艰辛历程。
5、如果是王羲之式的——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也可以引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6、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据,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观怀素的草书衣袂飘然的如飞天神女,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7、“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赞欧阳询的书法
“赵文敏书法精绝,集诸家之成,诣二王门阀,要其用功处,全在临摹之多耳。”赞赵孟頫的书法
8、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9、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历朝历代多少人呕心沥血、终极一生追随,最终都望尘莫及。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
10、书写的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
11、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12、一张柔和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动的是松的魂灵,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汉家长衣宽袖的文人雅士们,居庙堂之高的官吏们,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
14、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锦山秀水春花秋月,回味不尽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情,水因书法含韵。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又值得推敲,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15、写字如写人,无垂不竖,无往不收,起行收三笔切记于心,起笔多回锋。回锋圆润、收敛、谦虚。不似露锋太过锋芒,钉头鼠尾,让人如见古惑之人,毛躁,张狂。行笔中锋,把最好的锋最浓的墨用在中间,使笔画刚劲不失大方,厚重颇显气场。收笔先提后压,收的稳收的缓。越是最后越是精细。提是找到结束的方向,压是完善结果。收尾之处才显得饱满、深沉、有思想、有形状。一笔至终,丝毫不得大意,分厘不可懈慢,善始善终。
19、书法,是一门至高至上的线条造型艺术再现。诸子百体,名人大家,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或婉约,或奔放,清新中透出灵动,灵动中藏有睿智,睿智中显特质,睿智中见大气。无声的线条,张扬的是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正所谓字如其人一般直观而显性。
21、闲暇之余,泡上一杯浓茶,静品浓茶苦口的余香,徜徉于颜筋柳骨的碑帖殿堂,与怀素大师零距离交心对话,同书圣羲之讨教运笔的真谛,感受毛公的大气磅礴和荡气回肠,聆听书家的一叶总关情的心声,其情其景,妙不可言,秉烛夜游,流连忘返!
24、各路大师,笔走龙蛇,挥毫献技,隶、楷、行、草、狂草;唐诗、宋词、诗经、楚辞、名誉警句……大师们用尽所有的书写方式,在中华文化诗、词、句、段的海洋中寻章摘句。虽则华章灿灿,满殿生辉,但与奥组委的要求相比,却总有遗憾。
27、《唐朝名画录》记载了开元年间的一段轶闻。其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擅长舞剑的裴旻将军邂逅东都,于是乎,中国书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上演了。将军舞剑,气贯长虹;张旭狂草,风起云涌;吴生奋笔,有若神助。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天宫寺内,观者云集。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三生有幸矣。”后世论者在谈起这段轶闻美事时,都把观察的目光聚集在舞剑、绘画、书法这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审美意趣上的一致性(相通)上。却独独忽略了为什麽上天会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给中华民族艺术的天宇擦亮一颗又一颗熠熠的明星。
28、传世的书法精品,无不浸润、迸射着书法家丰沛的精神之光。毛泽东提倡“字要骨神兼备。”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成书也。”无论是“骨”、“神”还是“气、血、肉”,毫无疑问都来自于书法家的精神、学养、性灵和节操。
29、写字,人坐的正,笔执的正,纸放的正。纸是死的,笔墨却是活的!
第五篇:2014书法
硬笔4-5级
A卷: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B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C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D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硬笔6-7级
A卷: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米芾《蝶恋花》)
B卷: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赵令畤《蝶恋花》)
C卷: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D卷: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苏轼《蝶恋花》)
硬笔6-7级
A卷: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米芾《蝶恋花》)
B卷: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赵令畤《蝶恋花》)
C卷: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D卷: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苏轼《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