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生本教育”的感悟
从3月25日——3月27日的扬中生本教育推进会,到这次为期8天的“广州生本教育之行”,“生本”这样一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着它的“内涵”:一张前置性作业纸、一份活动单、一次小组的合作、一次交流展示......这就是我以前眼中的“生本”,脱掉这些形式的外衣,它又回归到了“师本”;而现在,我认为的生本,是一种真正遵循人性的教育,它不仅有形式,更多的是“激扬生命”的内涵。第一部分:所见所感
广州的8天可以说是我所有赴外学习中时间最长、形式最丰富、任务也最多的一次。除了被动式的听讲座和听课外增加了很多的互动环节,交流评研、备课说课、上体验课、模拟课堂:其中,有做老师,参与设计生本课例的;也有做学生,亲身体验生本课堂的„„,所以从形式上看,主办方也是在积极践行“生本”。生本教育:教改困境破局者。
第一天我们又再次聆听郭思乐教授和胡首双校长的讲座。相比于第一次在扬中的讲座,第二次听来,更有点直击内心的感觉。
大家还记得这是胡首双校长在讲座中所呈现的学习金字塔,他以科学的数据说明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学习后的留存率方面的差异。(如图,他把人的学习方式分为7种,其中听讲两周后的留存率为,„„,实际演练,做中学其实和我们以前数学中所倡导的“体验学习”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这种亲身经历要比老师讲100遍来得更直接、更深刻。马上应用、教别人,我觉得这是学生主动性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能成为小老师,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式的留存率也是最高的)而我们看一下,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的采用率,(当然,践行生本后我们已经做很大的改变,应该比这个数据要好一些),所以相应的留存率应该跟这个相反,想起来是比较可怕的。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者站在这批天赋高质的孩子们旁边,为他们好学而设计——主要依靠他们自己学,最大限度依托大自然所赐给他们的禀赋来为他们服务,就是生本教育。”有的老师会问,“我们的学生真有这么厉害吗?”“这会不会是演变成一种对学生的盲目信任”“我还不太放心,他还不会„„”,这就是长期以来的“师本”思想,而“生本”就是要做这种教改困境的破局者,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郭思乐教授和他的生本团队成功了。回过头来,我们试想一下,勤快父母培养出懒孩子,懒的父母培养出勤快的孩子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你给他发挥的空间,他才有创造奇迹的可能。而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这样一种可能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生本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快乐。活动的后七天,每天都有生本课堂的研讨课。我不敢说这些课都是成功的,完美的,因为他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瑕疵,但我们能看到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一些,学生敢于交流、敢于质疑,课堂上有了更生动和鲜活的元素。选择感受较深的几节课和大家交流。
第一节课:广外附小《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姚明的身高1.984开展课前研究:保留两位小数,我的方法:(),保留一位小数,我的方法:(),保留整数,我的方法:(),最后是我的提醒。在保留两位小数,1.984约等于2.0,还是2学生开始了精彩的质疑和争论。生:我认为也可以写成2,因为2.0就等于2呀。生2:我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就变成了第三条,保留整数。生: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精确度的问题„„2表示2个1,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俨然是一个小小的辩论赛)我觉得学生有这儿精彩的课堂氛围和表现,和他课前的先学是分不开的,因为这是课堂对话的“基础”。当然,由于一味的开放,这里老师出现了介入太少和不够得力的问题,使得这节课的任务并没有全部完成,仅仅是到了新授的结束,没有任何的针对性练习。当然,这些生本教学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是再所难免的,但这并不影响“生本”所产生的正面的辐射。第二节课:花都育才学校的《年月日》。之所以对这节课感受这么深是因为,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就在窃窃私语:这是一节什么课呢?有很多我们自己家里这节课的目标,如:记住大小月、二月,会算一年的天数,但是又远远超出了这节课所涵盖的内容:平年、闰年、怎么看月历、纪念日、历法、上旬中旬下旬„„后来听这所学校的老师汇报,才知道这叫单元大感受课。这样的大感受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量更大、更开放的交流平台,学生的感受更丰富了。在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还有学生的积极互动“谁来与我交流”——“我来与你交流”,“谁来帮助我”——“我来帮助你”,当然,这些表面的繁荣,更需要的是内涵的支撑,是需要教师花费精力,持之以恒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以及对兴趣的不断激发。不然就会出现我们所看到的,进入小学时一二年级的“小手直举”到了五六年级就变成了“低头不语”了。第三节课: 深圳华侨中学的《练习评讲课》,这是我们为之折服的“强哥”所奉献的一节课。看得出,他上得很随意,很随性,因为他平时也是这样做的。他有着一般的中学老师格格不入的激情:忽悠,不断的忽悠。。“好,不错,鼓掌”“这位同学讲出了一个经典”,桌子一拍“漂亮”,“下面有请我们班的思考之王”,“你讲的这个,好像连我都没有想到,鼓掌”,还有那句我不断模仿的丹阳口音“你讲,你讲”。当然,整节课中除了学生的讲,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方法的总结,思想的提升,让学学生不是解决了一道题,而是解决了一类题。第二部分:且行且思
1、“小组建设”不是形式,我们应该更多的赋予它实质。我个人认为,小组的建设是把个体真正引向群体的一个很好的小载体。在中国教育这样一个大班化的现实面前,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去说、去合作、产生交流和碰撞,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真正的下点功夫,把小组建设到位。记得,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开玩笑说,有的人光看到我端着板凳坐在后面喝茶,没后看到我前期在小组建设中的努力和艰辛,这个艰辛可能是一学期,也可能是一学年,甚至更长。所以小组建设同样也不可避免的要有教师的前期指导,过程的不断监督和激励等等,这样才会真正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不断发展服务。
2、让学生真正的有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一种主动学习,学生才会好学。
“亲其师,信其道”,荆志强老师的幽默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兴趣于自己的课堂。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荆志强被誉为幸运52中的李咏,开心辞典中的王小丫,星光大道中的毕福剑。因为他的课堂里掌声多,笑声更多。荆志强擅于把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把生硬的数学公式赋予时代的流行色。数列递推问题被他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法”,恒成立问题被他叫做“走极端”,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被他叫做“里应外合”,线面平行线线平行被他叫做“顺其自然”,异面直线问题被他叫做“取点推线,相交则灵”„„代名词代替数学公式,学生易记易背,过目不忘。用幽默激活课堂,荆老师包装过的数学公式学生人人皆知。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怎能不亲近呢?所以,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是需要我们苦心经营的,而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数学俄,才是更具生命力的长效性学习。
3、我们期望真正有深度的教学,所以,“生本”并非由学生一讲到底,教师必要的延展性的介入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在广州的部分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极端的生本,淡化了教师的作用。我们一致认为教师适当的介入是十分有必要的,避免学生在同一层次上泛泛而谈。
4、数学学科,在“纠错”中不断前行。
这次的学习很多老师都谈到了数学中的评研错题。荆老师的课堂就集中进行了错题统计和评研,尤其要让中下等的学生进行错题的评讲,进行自我的提醒和同学间的互相提醒,这对于提高数学成绩是非常有效的。
“生本教育”给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踏着新的理念启航,迎着新一轮的朝阳,努力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朝着“幸福”教师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生本教育感悟
赴广州学习生本教育感悟
4月2日至13日,在李局长和我的带领下,我县各中小学部分校长和教师一行51人,牢记唐局长的嘱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远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广州之行,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倾听专家报告,仔细观摩教师公开课,虚心向实验学校老师请教,留心观察实验班级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断交流探讨学习体会。我个人也被生本教育的魅力深深震撼,生本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次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这次培训中,我们见到了生本教育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郭教授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做生本实验,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实验学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这样描述:生本教育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
在广州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和丹阳六中荆志强主任的报告,走进了广州花都育才学校、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小学等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还参加了一次为期半天的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当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班的课堂时,我们感到的是惊奇和震撼。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又成绩优秀”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那样的快乐、充满阳光。我们可以对生本课堂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不论是广外附小展示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骏景小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发言的学生达到80%。同时,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教师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听完这些课后,我们才开始理解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针对我所看到的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社会有反映。我们过去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什么不妥。但是生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自身是有问题的。原来我们对教育的本体认识不清,把教师当成是教育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当今的教育学原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一直固守着这个体系。而生本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师本教育的弊病,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我们推行教学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最要害的是观念问题,而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对于质量问题的疑虑。生本教育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生本”既要提升生命,同时也要提高质量。生本教育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生本教育的考试方式为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必须掌握的问题来编制考题。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学习的过程,他只有自己会做了,才能编题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把考试当作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提高素质和提高总考成绩的两难问题”,在评研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得到极大的释放。
二、生本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广州生本教育学习,我边听边看边反思,得到了三点启示: 1.教学改革“破冰”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再这样陈旧下去了。
我们花大气力推行有效课堂,已经多年了,到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破冰”的感觉。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就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中国教育千百年形成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师本”体系,一下子颠覆过来非常艰难。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先转变观念。这次我们学习所接触的教师,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对“生本”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改革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在的要求,不是他人强加的。老师对“生本”实验已经悄悄地跟踪观察多年了,最后认准了“生本”,是带着激情进入“生本”实验的,所以一入手就做得非常漂亮。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好这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
2.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
这次学习,激发了我的激情,还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这一点,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本教育仍然是教无定式,从这次学习观察来看,各校的经验不一,各具特点,使我感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他之所以被许多教育人士迅速接受和走红,是与当今我国迅速发展的国情和人们的现代意识、特别是民主意识的迅速增强相适应的。
3.教育的理想就是激扬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
这次学习,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学习中当我们见到生本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那样自主、自信、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时,就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种苦学苦教的情景,想到社会上“关注孩子健康”的求助,想到一些课堂里还有那么多正在酣然入睡的学生。当想到这些时,我们的心情就异常地沉重。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理想也更要有责任去激扬鲜活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我认为,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我们也深切地期待,生本教育将会为更多教师所认同,会在我县生根、开花、结果。
三、对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几点建议 自2009年开始,我县二中、城关小学已进行了“生本教育”实验,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课堂中实实在在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可谓是初见成效,但我们深知要臻于完美,尚任重道远。为此向在座的各位校长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校长的执行力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试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需要校长坚定不移的改革毅力和行政执行力。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走向成功。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上,校长要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到教学改革上来,要站在改革的前沿,率先垂范,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从活动的组织到经费的保障,要亲自参与到改革中来,定期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把领导责任制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
2.建章立制是改革实验的基本条件
改变自己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必要的督促和监控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学校要将每一位教师的实验情况与教师的综合考评、评优晋级挂钩,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突出制度的导向性。要分阶段,从“学生、教师、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五个层面,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推进策略,把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
3.转变观念是改革实验的前提条件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学校要深入开展学习《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郭思乐教授《聆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等理论专著,并分别组织相应的理论测试、教学论坛等研讨交流活动。切实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解开教师思想上的枷锁,养成敢于想、大胆做的好习惯,为改革铺路架桥。
4.典型带动、活动推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
发现和培植生本教育实验龙头学科和骨干教师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各学科先摸索出基本的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以点带面、全员推进。实验要在全校铺开,形成改革的大环境。可以允许教师改革有快慢,绝对不允许原地不动。要及时宣传、报道实验动态,推广典型经验与成果,抓两头、促中间,均衡推进生本教育工作。要通过调度会、优质课、优秀教师评选、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让课堂在活动中改变,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5.课题研究是解决难点问题的必要方式
围绕制约生本课堂实施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成立典型问题攻关团队,定期举行阶段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逐步解决制约生本课堂构建的难点和共性问题,突破实验瓶颈。比如前置研究和小组的管理与评价是难点,我们就要专题研究如何设计课前小研究,如何科学管理小组,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难题。再如,城区小学班额大是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小组展示互动的制约因素。我县城区小学的班额均在60人左右,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里高效率的实施生本教育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其次,生本教育不提倡阶段考试,只看终端考试(中考和高考),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实际教学却很难做到。缺少了阶段考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诊断出来,更无从治疗;考试的评价和激励功能也很难发挥。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学校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教体局如何有效地评价学校?这都有待于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参与的同志们虽然对生本教育的实践模式有不同的见解,但对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更高层面去审视生本教育,同时更要从教育的实践层面去研究策划生本教育。我们相信,今日在我县已露“尖尖角”的“生本教育”,他日必会绽放成美丽绚烂的“映日荷花”!
第三篇:赴广州生本教育学习心得(定稿)
赴广州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郭再萍
2017年4月8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乘坐飞机抵达广州,开始了为期9天的培训学习。9天的时间在广州共听生本教育讲座六次,听课11节。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及精英们的课,真的感触颇多。
首先是广州市珠村小学。今天上午有两节生本教育英语课会全程直播。第一节课是五年级英语课U8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一上课,学生就迫不及待的用英语介绍北京的著名景点。老师要求学生准备时至少介绍5处,而在全班分享时,准备少的有九处,多的尽然达到了二十多处。随后学习课文,自学、复述课文都不在话下。表演小剧是学生的最爱,小组准备时,就已抵达兴奋高点,全班表演时,更是急的想往台上冲。
第二节课是六年级年级英语课U9 Where will you go?课前三分钟是学生以提问的形式用英语分享相关常识,如美国现任总统是谁?加拿大的首都在哪里?等等。用活动复习单词和基本句子后,学生分享自己想进行的国外旅程并介绍favourite place。本节课的重头戏仍然是学生自己编演英语小剧今天上午,英语骨干班学员老师上三节生本教育体验课。第一节是来自曲江的张老师上的五年级英语课U8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首先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计划,每位学生都图文结合,有的是自己画的,有的是将图片直接粘贴,都很形象。随后学生自学短文,无需老师帮助。学生自己制作的某地旅游指南更是棒棒哒。最后学生编演小剧,带领川普游中国。
第二节是来自邯郸的杜老师上的五年级英语课U8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用Sharp Eyes复习单词后,播放采访老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老师。然后,学生对听课老师做访问调查并分享。接着学生学课文并复述。最后是学生的Show time,每个学习小组都自编自演一个关于旅行或者是旅行计划的英语小剧。第三节是来自鄂尔多斯的侯老师上的四年级英语课U7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have free time。课前学生玩单词卡片熟悉单词。课堂上,学生先分享自己有空时常做的活动以及收集到的关于描述活动的单词和短语。然后学生相互邀请对方参与自己周末的活动。最后是学生的英语剧表演。
今天上午,和生本教育英语骨干班老师们在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学习和交流。第一节是三年级英语课Module 4 Fruits。课堂上首先是学生分享自己读的英语绘本。然后学生玩单词卡片熟悉单词。学生分享了选择本单元学的新单词写的句子,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英语单词,还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至此,老师和学生的语言全部是英语。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是学生围绕fruits自编自演英语小剧。水果篮,水果店,生日特别礼物,水果的吃法,水果的营养等等,令英语课堂,温馨雅致且充满活力与生活情趣。
第二节是五年级英语课Module 4 Travel。课堂上,学生分享了知道的famous places,自己的travel plan,更多的时间仍然是学生以travel为主题,自编自演英语小剧。
生本英语就是这样,让学生在用英语的活动中,自主,快乐的多学多用,老师少教甚至不教,而学生靓丽丰富。
第四篇:生本感悟
教学技能之生本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提倡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学技能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本课堂有其常式的要求及特点,如前置性学习,课堂汇报交流等,其标志性的特点,即是课堂汇报交流。在生本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弱化了,已经从传统课堂中的前台走到了幕后,但生本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完全淡出,我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应该是对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要求的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在表面上看不到教师,但有处处有教师身影”,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通俗一点就是说,学生的汇报交流,决不能成为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教师应在学生的汇报散漫时、观点不清乃至错误时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师应在无意之中将学生的观点引导到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否则表面热烈的背后极有可能成为空谈。
生本课堂中,教师要甘做绿叶,要把舞台让给学生,我认为,一个太过于强势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生本教育的。曾听过一位老师的经历的给了我很大震撼:在一次摩课后,她听到了听课老师的一种评价:“这班的学生还可以,但老师不行”。作为一个曾取得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老师来说,这种评价确实不是滋味,但她说,在生本的课堂中,教师就是要这样。这就是“用教师的无为 成就学生的精彩”,须知这在学生精彩的背后,教师付出多少啊!真正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为这种课堂境界叫好、追寻,但一直未有所获,而通过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让我体会到,生本课堂并不是一贯的学生的展示,反之在学生放彩的同时,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
第五篇:赴广州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赴广州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李思群
2013年11月10日~13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举办的全国第130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唠唠叨叨,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这样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学习,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观摩课堂,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