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时间:2019-05-12 01: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李佳军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云南 凤庆 675900)

摘 要: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贯彻教学中涉及的生态环保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谈谈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是如何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教学中我是如何贯彻生态保护理念。

关键词: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生态环境

记得小时候,只要提起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等是常见的用语,我们也以此为荣。但现这中现象在许多地方只在记忆中了,现在的中国各种资源在总量上还可以与世界上众多国家比一比,但说到人均量上,我们就没有比较的资本了;在环境保护上我们也缺少优势。一句话,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迫在眉睫的事情,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目前,值得欣慰的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大多数民众都已经重视,自觉地关注和落实这个问题了。我是一名从教将近二十年的高中政治教师,下面就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谈谈高中政治教材(“人教版·必修”)是如何体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理念的,并对这些知识点作简要分析。

一、经济生活中体现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1、消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没有消费环节,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持续下去,而且社会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合理科学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对生产的发起阻碍作用。高中政治教材对消费的分析中不仅阐述了其重要性还贯穿着生态保护理念。

教材在阐述消费心理时指出“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求实心理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在阐述消费观时指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阐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生产的发展。不论阐述消费心理、消费观还是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材中都贯穿着生态环保理念,都要求要注重节约能源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教学教学中我不仅讲清讲透教材知识,还注重要求学生把教材知识落到自己的行动上,从吃穿等日常生活小事上开始,不攀比、不浪费,并能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为“美丽一中、美丽凤庆、美丽临沧”作出自己的贡献。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企业是生产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企业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为了企业注重生态效益、2

社会效益,国家不断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整治处理力度,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用强制手段予以处罚乃至关闭,对制假售假企业给予相应的制裁。

教材在阐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指出,“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这些要求都蕴含着生态环保的影子,企业的经营战略要正确、自主创新能力要提高、形象和信誉要良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就必须贯彻生态环保理念,重视资源能源的节约、重视生产提供生态环保的产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育教学我在落实教材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指导学生对县城内重点企业的环保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撰写心得体会,并提出问题企业的整改措施,为凤庆多一片青山绿水而努力。

3、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所以,市场经济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教材在阐述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时指出,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等。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经济的调节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等知识 3

都体现生态保护的内涵。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调查凤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结合凤庆县存在的环境问题,交流讨论哪些问题是市场调节引发的、哪些是自然灾害引发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凤庆的可持续发展是有什么重要性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凤庆多一片蓝天白云出一份力。

4、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教材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都重点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凤庆县的一个企业,分析该企业在贯彻 4

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成绩与不足,并能够运用自己所能借助的力量监督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为凤庆县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科学发展观还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本文在这三个模块知识的分析中就不再赘述了。

二、政治生活的生态环保理念

1、政府的职能

政府职能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

高中政治教材里,在“政府职能”这个知识点中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的知识主要有以下这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等。总之,在政府履行好职能后,人民才可以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

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监督政府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中是否依法行政,是否贯彻落实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使学生明白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在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情况下全国人民不可能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广大人民是通过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 5

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并由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具体行使职权,落实这些决定。

教材指出,人大代表具有“审议权”(即监督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等权利,人大代表在行使职权时必须履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等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大会要履行好“立法权”,完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需的法律法规,使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做到有法可依;要履行好“决定权”,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要履行好“监督权”,人大要监督好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尤其要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否缺位、是否到位或是否越位。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和人大的职权中都蕴含着深厚的生态环保理念。如,面对目前我国有的地方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状况,人大代表应该行使好职权,为改善生态环境向人大提交提案、议案或审慎审议、表决相关提案、议案;同时,人大代表要履行好义务,就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人民代表为人民;人大在行使有关生态方面的职权时,要注重各重大工程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前提,否则不予立项。

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框体中,哪些知识点与生态环保理念联系比较密切?如果你是人大代表,结合凤庆实际你将如何落实生态环保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为美好凤庆出谋划策。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长期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教材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科学执政”,就是执政“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就是执政讲民主,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这些知识点中,生态环保的理念是比较突出的。如,科学执政就包括要遵循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等。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尤其是中国现代史,要求学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六十多年来有过哪些失误,这些失误导致了什么样的生态问题等。

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宗教、体育、卫生、环保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合作与竞争、屈服与抗争、和平与战争、友好与冲突等,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之间战争也好、冲突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正如丘吉尔说,“世界上不存在永恒 7 的朋友,也不存在永恒的敌人,只存在永恒的利益。”

在国家利益的阐述中,教材指出“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权益”,“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但世界各国不能“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利益。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主张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处理好国际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和谐发展,特别强调“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讨论近年来出现过哪些世界性的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哪些是认为导致?应如何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对我们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树立心忧天下的生态环保意识。

三、文化生活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生活教材指出,文化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经济、政治属于物质的范畴,因此,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一般地,从一方面看,经济、政治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也较高;反之则较低。从另方面看,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程度就高;反之则较低。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现实生活中大量能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思路导致的。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大跃进、浮夸风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掀起 8

炼钢铁高潮、毁林开荒热潮、灭“四害”运动等,造成一系列生态环保问题。近年来,在错误消费观的作用下,白色污染、各种浪费现象等比比皆是,这些行为是造成乱象丛生的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些身边的事例,甚至是自己参与造成的事例,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自觉投身于环保行动中,为“美好一中”、“美好凤庆”、“美好临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反作用是通过对人的影响实现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教材指出,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这些分析都包含着深厚的生态理念,如,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的重农抑商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里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毁林开荒浪潮,这虽然在短期内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持续干旱和洪涝灾害等生态问题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更不用说在毁林开荒的浪潮下,大量物种灭亡了,生态失衡了,这些毁灭性的后果是不能用经济衡量的。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思考,目前上至国家下到个人存在哪些不合理的文化思想?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眼前生活有什么影响?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我们应如何抓好生态环保问题?通过这些分析,使学生明白,环保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环保问题要从我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少用一个塑料袋、少用一双卫生筷等。

3、文化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化作为经济、政治的产物当然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中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和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这两个关系时就涉及生态环保问题。只有抛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的部分,文化才是真正的创新。文化创新中抛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腐朽落后部分包含有深厚的生态环保理念,如上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上坟时烧香、烧纸钱是上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容易引发火灾等。

教材指出,“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面对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外来文化,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不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要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创新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际思考,从身边的现象事例入手,重点交流分析清明节之际,我们应如何祭祀祖先,如何看待烧香、烧纸钱等行为。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在祭祀祖先时逐渐做到文明上坟、科学祭祀,用鲜花代替污染性大、危险性高的燃香和纸钱,用水果代替七盘八碟的菜饭,这样改革既方便节约又安全。

四、生活与哲学中的生态理念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广义的自然界应该包括整个宇宙,至少也应该是太阳、月亮等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天体和地球自身;狭义的自然界指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其周围的大气。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界,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造福于人类。

教材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其次,“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客观性”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造福于人类。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际,了解分析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哪些违背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作为中学生,面对这些行为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的自觉性。

2、社会客观性原理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教材指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客观的,“支配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然而,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着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行 11

为,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经常实施“三拍工程”——某项重大决策不是集思广益,深入实际论证之后科学决策,而是最高长官一人拍脑袋决定;当别人对领导的决策提出异议时,作为领导不是反思自己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而是凭借自己的权力,强行压制别人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拍胸脯保证自己决策的“高明”;面对决策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作为决策的做出者不是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到处拉关系、推卸责任,拍屁股走人。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分析上述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为产生的原因,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减少这些行为的措施,这些行为与我们有何联系等。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任何哲学都是围绕这两个“对子”展开的。其中,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教材指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如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的原子”等。这些学说都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保护理念,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自然 12

界中的事物,主张关爱万物、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中,我结合我国历史上的“五行学说”,运用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的理论,阐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密切联系的,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如何做才能实现与自然“相生”,自觉与自然和谐相处。

4、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变化发展都有各自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即规律的存在与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造、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各种灾害,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没有按规律办事导致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人类遇到的哪些灾害是大自然自身变化发展中导致的?哪些是因为人类没有按规律办事导致的?我们要如何防范这样的灾害?我们要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通过这些问题反思和解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为美好“美好校园”、“美好凤庆”、“美好临沧”贡献出一份力量。

高中政治教材中蕴含的生态保护理念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分析的还有很多。如经济生活教材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收入分配等知识,政治生活教材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内容,文化生活中民族节日与 13

文化遗产、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落后文化,生活与哲学中物质欲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都蕴含着生态保护的思想,作为政治教师有充分的教学素材为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尽一份心,有亟待解决的责任为美丽的校园、美好的凤庆和临沧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余 静 陈友芳 主编《思想政治·经济生活》[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2]吴少荣 主编 《思想政治·政治生活》[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3]白暴力 朱明光主编《思想政治·文化生活》[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4]孙煕国 主编 《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章海荣 编著 《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 [6]姚亚萍 著

《中心小学环境教育》[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7]刘 强 主编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新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8]祝新怀 主编 《环境教育论》[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1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材[推荐]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难 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国家类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S国家——新型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

(1)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2)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

(3)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民主与专政——P6(1)民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注意:

第一,一定阶级范围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的民主。

第二,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不是全民。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保证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2)专政的含义: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注意:

第一,专政的对象往往是被统治阶级;专政的主体往往是统治阶级;

第二,专政存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第三,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实行专政的原因是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具有国家机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优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第一,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P9

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内容—P6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必须具备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人;

③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 2

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7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正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Why?)

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第一、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时代内容—P7(How?)『结束新课』 练习(略)

第二节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难 点

(1)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

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国家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和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的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从法律上讲,国家与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讲授新课』

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依法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简单举例解释一下这六项自由的区别)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是,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许可的权利。

3、监督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Why?——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How?(结合教材的列举事例,简单了解一下。)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适用—法律制定前:立法不平等;

法律制定后:守法和司法的平等。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是不可分离,具有统一性,相辅相成。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

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指导

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指导

——基于“有效学习指导”培训的反思与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因此,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根本起点和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提高教材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当前的学习成绩非常有利,而且对今后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同学们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

一、重视序言和导言——把握知识间联系。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每一单元都有各自的序言,简要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每一课题下都设有一段导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我们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学习中,我 们不妨将各单元的序言、各课书的导言部分按课程模块整理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书的主要学习内容,又能在宏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透彻地理解学科逻辑体系,提高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构建知识框架——使学习“纲举目张”。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课本全书、各单元、各课、各框乃至各目,都有其清晰的叙述线索和知识结构,并且分别设有各自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单元标题是一个单元的主题,课题提炼了课文的中心,框题是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了基本的观点,其内容基本上按一课时安排,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内容。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标题,用知识结构图表的形式把各个标题按层次“串联”起来,形成脉络清晰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把“厚书”变成“薄书”,这样就能起到一个“纲举目张”的效果,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叙述的条理性。

三、概括段落大意——培养概括整合能力。

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概括段落大意,其实就是对教材内容加以“浓缩”,不仅能方便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培养概括分析和解读整合信息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 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的。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基本观点。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当然,也有一个核心问题是由几个段落共同来阐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

四、划分段落层次——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作为教材的课本,在阐述理论问题时,当然要从不同层次或不同角度进行,力求作到全面。在对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叙述时,又必须“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做到深刻。在每一句话的表述上,还必须清楚明白,力求做到准确。这样一来,对于一个问题,教材就可能出现较大的篇幅,看上去比较“繁杂”。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采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逐层逐层地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材料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五、区别不同字体——准确理解基本知识。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是基本观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 与旁边的名言警句及穿插在正文中的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等辅助文,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帮助理解知识。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吃准。

六、划分句子成分——全面把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高中政治课涉及的概念特别多,有些概念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有些概念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我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就是很难记住,即使当时硬性记住了,可过一段时间后又忘得一干二净了。显然,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理解和巧记概念,效果就会好很多。

七、归纳易混易错知识——巧破学习难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部分选择题,就是在某些易混易错词上做文章,用来考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如:“决定”与“影响”、“根本”与“基本”、“来源”与“途径”等,就属于易混易错知识。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易错词,扫清学习中的“拦路虎”。

八、注意对应词——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政治学科的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把握这些对应词,有助于我们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如:《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投资”与“融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市场调节(无形手)”与“宏观调控(有形手)”、“引进来”与“走出去”等等。学习中,我们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相应批注,这样有助于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巧妙迁移、灵活运用。

九、善抓关键词——准确理解定位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最重要、首要、前提、基础、关键、核心、主要、主体、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源泉、标志、目标、目的、原则、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以在学习中能有重点地突出,加深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定位。

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原则。如今高考命题都非 常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要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习受益,高考受益,终生都将受益。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经济生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经营公司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向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政治生活必修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综合探究

中国的和平发展

文化生活必修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哲学生活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思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思想政治选修1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

专题二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专题三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四 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专题五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综合探究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思想政治选修2 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斯密的理论贡献

斯密的政策主张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于主要模式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革命

新自由主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政治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的本质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际组织概观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联邦制

美国的两党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美国的利益集团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中国与联合国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思想政治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

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探究思维奥秘

学会科学思维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思维需要逻辑

准确把握概念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学会运用符合判断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专题三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思维应该辩证

学会分析综合 3 领会思维具体 推动认识发展 专题四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思维力求创新

运用发散思维

驾驭聚合思维

善用逆向思维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鸟瞰思维研究

思想政治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积极维护人身权

依法行使财产权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 专题三 信守合同与违约

走近合同

订立合同有学问

言而有信守合同 违约与违约责任 专题四 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

通往就业之路

就业维权之道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专题五 家庭与婚姻

构建和睦家庭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专题六 法律救济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心中有数打官司

诉讼的基本程序

用证据说话 5 律师面面观

思想政治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

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

继往开来 综合创新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专题四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网络的伦理困惑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载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生态环保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切实做好环保法制工作 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大全)

    切实做好环保法制工作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 一、环境法治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行政案件审查及处罚工作。局法制科室加强环境行政处罚程序前移指导,主动回应立案部门的执法需求,在......

    高中政治教材(人教版)目录表

    政治课本目录 《经济生活》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

    环保理念在我心中

    环保在我心中(教案)绿园区西新中心校杜金桥 2008年8月28日环保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为维护生态......

    安全环保理念

    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生产、环保优先、以人为本。 ◆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 ◆保护......

    环保服装设计理念(合集)

    名称:FASHION SHOW 口号:和谐校园倡绿色环保, 自信青春展时尚奢华。 组号:4号 主题:华丽的青春 材料:海报纸、皱纹纸、纸壳、钢丝、塑料袋等 理念: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高品质生活......

    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理念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你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环境正在日益恶化,眼中的绿色正在减少,天空渐渐披上灰色的外衣,河水越来越浑浊。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无......

    绿色环保理念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体现: 一、依据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建筑设计理念: 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共性,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依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

    生态环保作文合集[大全]

    精选生态环保作文合集七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