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有感
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有感
通过对认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一、求真务实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历来强调和提倡求真务实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里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实事和实践,重点讲的都是一个实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务的是实事、实际、实践;这里的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讲的是一个真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求的是真理。因此,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和核心内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又将这种全局性的工作要求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赋予求真务实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然而,在坚持求真务实方面,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很好地坚持求真务实,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违背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如不坚决克服和纠正,势必严重削弱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实表明,能不能坚持求真务实,对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真务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要求 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履行执政为民的使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实现执政为民的目标,以求真务实的成果不断检验执政为民的绩效。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增强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带领人民群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增强创新意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时代的本质、主流和基本趋势,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与变化了的客观事物和变化着的社会一起前进。当前,重要的是要尊重、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这些年来,为推进事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提出的好政策、好思路、好措施不少,但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目标。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有没有责任意识、敢不敢负责任、能不能负责任,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责任心,真正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能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干部是关键
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和带动作用。要有求真务实之心,坚定信念,夯实基础。要不要求真务实,是不是求真务实,根本上是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动机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篇: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通过对认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一、求真务实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历来强调和提倡求真务实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
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里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实事”和“实践”,重点讲的都是一个“实”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务”的是实事、实际、实践;这里的“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讲的是一个“真”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求”的是真理。因此,“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和核心内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又将这种全局性的工作要求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赋予求真务实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然而,在坚持求真务实方面,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很好地坚持求真务实,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违背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如不坚决克服和纠正,势必严重削弱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实表明,能不能坚持求真务实,对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真务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要求
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履行执政为民的使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实现执政为民的目标,以求真务实的成果不断检验执政为民的绩效。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增强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我们想
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带领人民群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增强创新意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时代的本质、主流和基本趋势,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与变化了的客观事物和变化着的社会一起前进。当前,重要的是要尊重、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这些年来,为推进事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提出的好政策、好思路、好措施不少,但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目标。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有没有责任意识、敢不敢负责任、能不能负责任,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责任心,真正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能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干部是关键
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和带动作用。要有求真务实之“心”,坚定信念,夯实基础。要不要求真务实,是不是求真务实,根本上是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动机联系在一起的。在行动上做到求真务实,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坚持“一个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发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要有求真务实之“勇”,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求真务实,关键在于一个“真”字和一个“实”字。它要求我们讲真话、用真心、求真理,办实事、重实际、务实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不能求真务实,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和水平不高,而是因为考虑个人利益得失而不敢、不愿求真务实。只有时时事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才能够做到讲真话、办实事。如果一事当前只想到自己的名利、地位、家庭,那么就会对求真务实知而不行、能而不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都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跟风跑”那一套,都要努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要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说真话、报真情、较真劲,善于出实招、鼓实劲、干实事。要有求真务实之“诚”,老实做人,诚信做事。强调求真务实之“诚”,就是要真心实意地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到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就是要老实做人,诚
信办事。老实做人,就是为人处世要坚持原则,言行一致,廉洁自律,坦荡磊落。诚信做事,是老实做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体现。老实做人、诚信做事,就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行为规范和狠抓落实的精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力戒浮躁,努力把事情办实办好。老实做人、诚信做事,还要求我们决策要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承诺要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当前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经济社会生活的难点、实际工作的薄弱点作为踏实做事的重点,认认真真地落实好。要多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之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求真务实的实效来体现做人的品性与境界、做事的认真与执着。要有求真务实之“规”,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创新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实践取得的一个重要认识。我们的体会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致力于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评价监督“三个机制”,致力于完善发展“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一抓手”: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的工作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学习、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以及公开办事等各项制度。形成科学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执行不力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制胜武器,是我们保持冷静头脑、客观分析形势的清醒良剂,是我们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开拓进取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求真务实、踏实苦干,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内涵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内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责任落在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身上。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的日新月异,面对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内在要求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发表我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三个代表”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 xx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
从国际上看,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现代科技.知识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和平和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未树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有增无减,巴以冲突升级.美伊战争爆发使世界形势动荡,天下不太平。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西化”、“分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提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趋势中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挑战的应对方略。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但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消极影响及改革开放使国外腐朽思想乘机而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从而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后,江泽民同志分别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xx.5.14)、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座谈会(xx.6.20)、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xx.6.28)、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xx.10.11)等一系列重大会议上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准确和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上把握(1)“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面对世界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及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肩负任务的变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必须按“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建设。(2)“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出的战略性思考。党在应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等问题上,在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问题上,在群众路线等一系列问题上严肃思考,得出了“三个代表”的结论。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当今时代背景和形势要求,着眼于党的建设,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一历史使命,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思考和建设我们党及党的事业的。
(三)从“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上把握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我们党为什么具有先进性,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是以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的,从它诞生一开始,就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奋斗的。在生产力发展迅猛的今天,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制定切实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先进文化是一面旗帜,它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前进方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前进方向”是指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致,能够成为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的那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注:此为引用他文所得)。而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工人阶级的这一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根本利益”是指全局的长远的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利益。(注:此为引用他文所得)。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要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个人富裕和共同富裕、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永远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四)从“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把握
“三个代表”三者之间辩正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动态地相适应,才能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提供物质基础,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保证。
第四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十三届四月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三个代表”形成的条件
1、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新趋势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四、“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2)(3)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造物质条件。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1、2、3、4、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落实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心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各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肯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学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重要成果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和迫切需要
四、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与进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觉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各现代化建设项目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第一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