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时间:2019-05-12 02: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一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思想汇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敬爱的党组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体现了革命先辈的正确思想和正确的引导,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毛泽东思想有利于我们思想的飞跃和进步,有利于我们将来为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在老师的讲授和自学下,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体会和总结。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经过深刻的思考,认为我们党错误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

三、毛泽东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路线。他一生的思想和业绩集中到一点,就是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群众路线的光辉思想,忠实继承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

四、为了革命的需要,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以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教育实践中,毛泽东始终把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作为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的前提,在革命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不断提出对旧教育制度改造的具体任务,以适应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他同时重视社会实践,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并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办学方针,要求办教育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在教育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突出地反映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路明灯。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样才能使我们将来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19万元创业奖学金等你拿!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我们化科院“双学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我记得还没有上大学的时候,老师问过我对“三个代表”的理解,可是我却答不出来。那个时候自己只顾学习,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党这些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搜集了许多这方面的信息,收获了不少。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我认为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思潮中明辨是非。通过学习,分析各种现象产生原因、过程,清楚地把握本领,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政治立场,有正确的善恶标准和伦理道理观念,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审视自己。

这就是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认识,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同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学好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重大的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要务是发展”。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作为学生,我们要明白学校是自我发展的场所,是学习知识,锻炼自己,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地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

“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要关注自己心灵,培育健康心态,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以增强体质。当然,关注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在善待、爱护自己的同时更要善待、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人格和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自身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的同时也能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带来幸福、树立榜样。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讲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

我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锻造坚强过硬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到身心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相协调,妥善解决相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做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

“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特别要看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

作为一个学生虽不能治国理政,但统筹兼顾却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要坚持的方针政策。比如我们学习的各科不能偏科,各科要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应该做到坚定理想、直面现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充分利用社会进步带来的大好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要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关怀和指导,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请党组织指导我、考验我!

汇报人:韦廷珍 2014年5月5日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服艺1103班 王瑜

学号 0904110321

摘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等。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二、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参考文献(楷体四号)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廖盖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毕业论文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科教兴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又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的。人们认识和实践也必须与时具进,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世界上没有终极不变的状态和终极不变的真理。自然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992年,春意盎然的南方,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著名论断。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竟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竟争。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搞实力政策,但我们自己必须有实力。只有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大大增强了,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任凭风起浪,稳坐钓鱼台”。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有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

三、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没有先例,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小平同志讲:“我们的改革是一种革命,是一种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要摸索前进。”又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向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是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小平指出的改革开放中的这种”敢闯“的精神,就是要我们敢于和勇于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新方法。总而言之,是一种创新精神。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重大实践问题。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人们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邓小平的理论用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世界观重新解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在强调二者在社会制度性质方面的对立性的同时,更注意把握他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联系及其在现代化大生产发展规律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辩证的否定观出发,将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文明成就放在首要的地位;从生产力标准出发,果断的摒弃了那些原来认为是社会主义特征的,实际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观念,积极利用那些原来认为是资本主义特征的,实际上反映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在发展生产力上的种种理论和思想障碍,使人们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争论的束缚和纠缠。

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的现实,纵览历史,放眼世界,得出重要结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由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搏风击浪,力争上游。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积极利用外资,就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借力技巧”。因此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人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因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必须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走出去,让我们的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经验,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动力,打开了广阔前景。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在技术发展跨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五、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雏形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动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均可发现,他在对当代中国及世界重大问题的认识思考中,处处体现着创新思维的精神和创新观念的光芒。因而,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性内涵及战略性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少年读本》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贡献》张梅

3、《刍议邓小平创新性的时代认同力》

第四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十三届四月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三个代表”形成的条件

1、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新趋势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四、“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2)(3)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造物质条件。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1、2、3、4、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落实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心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各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肯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学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重要成果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和迫切需要

四、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与进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觉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各现代化建设项目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第一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