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时间:2019-05-13 22: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最佳答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

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最佳答案

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回顾党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一论断完全正确。

党在奋斗历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这三大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者。他在同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带领党克服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当时的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党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首先准确地搞清了当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继而明确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把广大农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过渡”的实践,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发展。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带领全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他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这个“初级阶段”的提出,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从天上回到了地上”,成为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从而拨开了多年来的迷雾,使人们的头脑豁然开朗。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是以解放生产力的理论为基础的,是他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回答了一个“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没有真正搞清楚的重大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对时代主体的新发展,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国内、党内的新情况和党的中心任务的新要求,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思想路线上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在发展道路上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根本任务上提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发展动力上提出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依靠力量上提出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方针,在国际战略上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领导力量上提出我们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根本目的上提出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难看出,“三个代表”中的两个“先进”、一个“根本”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充分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和本质要求;充分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统一性,把党的先进性放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充分体现出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崇高理想与广大人民利益、党的事业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最高准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的崭新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对党的执政规律富有成效的新探索。

综上,可以看出,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同志首先为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排除了“左”的指导思想,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在一起;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结合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今中国,只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解决我们党和国家在前进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建议全国人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我国根本大法——宪法,这是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必然,是党心、民心所向。事实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就是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信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他说:“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地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乃至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靠两条:一是要真学,二是要实干。所谓真学,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结合新的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经过刻苦地学,以求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真正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和新论断,绝不是“一围、一看、一念”就能学到手的,而必须下一番苦功,方可收到实效。那种轻视理论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乃至以干代学的思想,是切不可要的。所谓实干,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的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他指出:“如

果说了一大套,搞了很多活动,最后没有落实在群众的具体利益上,那就没有成效”。“言贵从实”,“实干兴邦”,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的问题,才是真正体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那种学用游离,摆“花架子”,搞表面文章的做法,也是切不可要的。我国市经过九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提前一年实现了“三五八十”的奋斗目标,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新的飞跃,为我国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打下了坚定基础。可以坚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经过继续坚持不懈的奋斗,也一定会夺取“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最佳答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全局的四大基本理论主要有: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集中概括是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服艺1103班 王瑜

学号 0904110321

摘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等。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二、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参考文献(楷体四号)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廖盖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毕业论文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科教兴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又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的。人们认识和实践也必须与时具进,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世界上没有终极不变的状态和终极不变的真理。自然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992年,春意盎然的南方,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著名论断。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竟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竟争。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搞实力政策,但我们自己必须有实力。只有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大大增强了,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任凭风起浪,稳坐钓鱼台”。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有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

三、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没有先例,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小平同志讲:“我们的改革是一种革命,是一种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要摸索前进。”又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向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是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小平指出的改革开放中的这种”敢闯“的精神,就是要我们敢于和勇于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新方法。总而言之,是一种创新精神。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重大实践问题。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人们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邓小平的理论用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世界观重新解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在强调二者在社会制度性质方面的对立性的同时,更注意把握他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联系及其在现代化大生产发展规律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辩证的否定观出发,将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文明成就放在首要的地位;从生产力标准出发,果断的摒弃了那些原来认为是社会主义特征的,实际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观念,积极利用那些原来认为是资本主义特征的,实际上反映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在发展生产力上的种种理论和思想障碍,使人们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争论的束缚和纠缠。

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的现实,纵览历史,放眼世界,得出重要结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由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搏风击浪,力争上游。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积极利用外资,就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借力技巧”。因此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人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因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必须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走出去,让我们的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经验,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动力,打开了广阔前景。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在技术发展跨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五、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雏形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动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均可发现,他在对当代中国及世界重大问题的认识思考中,处处体现着创新思维的精神和创新观念的光芒。因而,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性内涵及战略性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少年读本》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贡献》张梅

3、《刍议邓小平创新性的时代认同力》

第四篇:.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txt不相信永远,不拥有期待,不需要诺言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王子之所以能口奂酉星目垂美人是因为王子用心了 我能口奂酉星什么

最佳答案科学的理论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加坚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崭新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的又一次生动而具体的展现。我们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趋势,着眼于回答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的复杂而深刻的时代课题,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与历史的发展过程;社会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进程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实现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主导的持续的、和谐的物质交换过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等。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这样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为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泉的。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回顾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在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党都围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从而形成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也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开拓创新的新鲜经验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行动。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科学发展理论。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具有马克思主义面向整个人类文明的理论特征,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上的经验教训。其一,它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从二战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发展的经验教训,反思了这些国家从经济增长发展论到综合发展论、从增长极限论到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与实践变化轨迹,吸收借鉴了关于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目标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社会与自然必须协调等诸多启示。其二,它吸收借鉴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比较和反思了“拉美模式”及20世纪80—9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得出既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盲目追随,而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启示。其三,它着眼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趋势,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既积极融入又坚持独立自主,既扩大开放又立足自主创新。其四,它坚持发展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把发展的要求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充分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进步应做的贡献。

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和内容时说过,这一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直接反映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和过程”得出的确切结论。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首先必须做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突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但农业、社会发展仍是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各项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但体制不完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较多;社会发展出现新局面,但诸如就业、医疗、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凸现出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经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等。综合国内国际的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判断,强调必须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发展这个主题,是因为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我国经济在保持2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难度加大,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二是发展问题更趋复杂,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三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因此,在发展问题上,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任何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放松懈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有害的,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这种发展,就只会有“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同样,如果我国现阶段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不仅无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甚至难以保持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我们必须在这样的高度上认识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这条道路就是立足中国实际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社会一代一代永续发展。这样的发展道路,既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切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既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谋发展,又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贡献。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如何使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真正含义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完全统一的,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体和历史创造者地位的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宗旨与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的真正体现和集中表达。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形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在这个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根据实践发展的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实践任务和理论任务。

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和行动。党中央号召,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际,全面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蕴含的科学性、规律性;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总之,要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领会、自觉接受和坚定不移的贯彻,使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全体人民实践创新的力量。

要在认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价值与巨大力量。掌握理论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才能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保障,等等。要把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作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的过程。

要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充实、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既是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鲜经验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15回答者: 43276088

下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