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

时间:2019-05-14 03:1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因为: 选项: A、A、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B、它们共同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C、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D、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

E、E、它们共同的政治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选项: A、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C、保护民族工商业

D、D、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E、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员答案: ABC

题号: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D、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E、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选项: A、A、统一战线

B、B、武装斗争

C、C、党的建设

D、D、独立自主

E、E、防止“左”和“右”的错误

学员答案: ABC

题号: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是: 选项: 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B、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的确立

C、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D、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E、E、国民经济的恢复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也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的总路线是: 选项: A、A、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C、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D、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E、恢复国民经济

学员答案: AB

题号: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选项: A、A、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B、B、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造

C、C、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E、E、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选项: A、A、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B、B、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C、C、人民民主专政清楚的表达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D、D、人民民主专政清楚的表达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

E、E、人民民主专政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了人民的范围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在下列原则上: 选项: A、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C、民主集中制

D、D、多党合作

E、E、政治协商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 选项: A、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不是互相竞争的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C、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D、D、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参加政权机构和人民政协机构

E、E、各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选项: A、A、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B、B、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相结合

C、C、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机关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同时又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D、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自治”

E、E、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比一般地方权力机关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是“高度自治”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是: 选项: A、A、“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B、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但主体是社会主义

C、C、“一国两制”构想的立足点和前提是采用和平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实现祖国统一

D、D、“一国两制”是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而非权宜之计

E、E、“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其内容是: 选项: A、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D、实行公有制

E、E、实行市场经济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选项: A、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B、近代工业的出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D、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E、E、同党内错误倾向,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C、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D、D、党的建设的学说

E、E、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选项: A、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B、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进行革命和建设

D、D、武装斗争

E、E、统一战线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在: 选项: A、A、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B、B、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C、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D、D、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E、E、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1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选项: A、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B、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

C、C、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D、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E、E、消灭资本主义

学员答案: ABC

题号:1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选项: A、A、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B、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

C、C、它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D、它确认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E、E、它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选项: A、A、国营经济 B、B、合作社经济

C、C、个体经济

D、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选项: A、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B、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C、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D、D、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E、E、革命的动力是农民、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学员答案: ABCE

题号:2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选项: A、A、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B、B、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C、C、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政治方面的条件

D、D、革命胜利后,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国有经济将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条件

E、E、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主席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选项: A、A、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

B、B、农民有革命要求,且人数较多,所以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C、C、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农民接近,且数量可观,所以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小资产阶级

D、D、民族资产阶级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必须联合

E、E、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必须联合一切力量,所以还必须利用敌人的矛盾,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争取那些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是: 选项: A、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B、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

C、C、对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力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D、D、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E、E、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产生并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 选项: A、A、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C、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

D、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正确政策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选项: A、A、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B、B、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C、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好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D、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

E、E、党指挥枪的原则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2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 选项: A、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B、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C、C、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D、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

E、E、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选项: A、A、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B、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C、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D、D、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E、E、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2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选项: A、A、这是由党产生的特点和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B、B、这是党执政本质的内在要求

C、C、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D、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E、E、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观念,主要表现是: 选项: A、A、在所有制关系上,把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唯一的经济成分,并认为公有程度越大越公越好

B、B、在分配领域中,虽然提倡实行按劳分配,但实际做法却导致了平均主义

C、C、在经济体制上,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计划经济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D、D、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E、E、把反修防修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是: 选项: A、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B、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D、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E、E、坚持共同富裕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 选项: A、A、我国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B、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和根本性的改变

C、C、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D、D、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完善,还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还不成熟 E、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选项: A、A、实现奋斗目标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B、B、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C、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D、D、实现奋斗目标的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E、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选项: A、A、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论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B、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E、E、坚持党的领导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5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选项: A、A、个体经济

B、B、私营经济

C、C、港澳台投资经济

D、D、外资经济

E、E、股份制经济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6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形式,这是因为: 选项: A、A、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B、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C、C、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着差别

D、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的为社会劳动

E、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7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 选项: A、A、国有经济

B、B、集体经济

C、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E、E、股份制经济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38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把二者正确结合起来,表现在: 选项: A、A、坚持效率优先,要对那些效率高、贡献大的人给予相应的报酬

B、B、效率优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要对不合理的、过多的收入进行调节

C、C、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应更多强调效率

D、D、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应更多的提倡公平

E、E、为防止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节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39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 选项: A、A、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B、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C、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E、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0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是: 选项: A、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最根本的方针

B、B、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C、C、完善社会主民主政治制度

D、D、扩大基层民主

E、E、改革政治体制

学员答案: ABCD

题号:41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选项: A、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D、D、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E、E、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2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选项: A、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C、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D、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

E、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3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这是党的地位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执政地位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现在: 选项: A、A、执政地位使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转变

B、B、执政地位使党群关系发生了变化

C、C、执政地位使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革

D、D、执政地位要求党的思想意识必须发挥思想整合功能

E、E、执政地位要求党的思想意识必须具有重建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功能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4 题型:多选题

本题分数:2.04 内容: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基本特征是: 选项: A、A、科学性,即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人的价值

B、B、时代性,即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

C、C、民族性,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D、开放性,即吸收世界各国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E、E、群众性,即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

学员答案: ABCDE

题号:45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选项: A、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员答案: A

题号:46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选项: 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B、改革开放

C、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学员答案: A

题号:47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 选项: A、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B、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央政权

C、C、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学员答案: A

题号:48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是: 选项: A、A、土地革命

B、B、根据地建设

C、C、武装斗争

学员答案: A

题号:49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 选项: 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B、B、建立一支由无产阶级政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

C、C、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学员答案: A

题号:50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是: 选项: A、A、国营经济

B、B、合作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C、个体经济

学员答案: A

题号:51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选项: A、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B、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C、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学员答案: A

题号:52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选项: A、A、“和平赎买”的方式

B、B、和平没收

C、C、暴力剥夺

学员答案: A

题号:53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选项: A、A、1945年5月-6月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B、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

C、C、1927年的八七会议

学员答案: A

题号:54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02 内容: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是: 选项: A、A、以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为标志的B、B、以1928年6月党的六大为标志的

C、C、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为标志的

学员答案: A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研 究 论 文 教 学 计 划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说明

1、目的:

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和落实科学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能力培养,逐步开好研讨式、研究型的课程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将改革引向深入。

⑵加强研究、研讨环节,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2、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要求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课程论文。

3、成绩考核:

研究论文教学为16学时,1个学分,以课程论文的写作为考核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

二、内容

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研究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写作方法、格式规范等内容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讲授。

三、课程论文规范

1、格式

课程论文应由学生本人手写、A4纸,左装订,双面书写。论文的格式为: ⑴课程论文题目;作者及专业、学号; ⑵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

⑶正文(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 ⑷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2、基本要求:

⑴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5篇以上。⑵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层次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实事求是,论据可信。

⑶用汉语写作,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符合学术文章要求。

⑷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所有内容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⑸正文字数在2500—3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⑹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字号、排版格式以及引用文献等,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

3、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全面审查,在《学生课程论文评分表》上打分,并签写评语。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题符合课程要求,建议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学术价值。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8.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3.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6.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7.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8.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20.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C)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21.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B)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2.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A)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23.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24.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B)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 26.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2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8.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3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3.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二大上C.党的十三大上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7.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0.我党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C)

A.解决人民温饱 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4.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A.各地区均衡发展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C)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4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47.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48.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0.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5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5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5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5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9.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C)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6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6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6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68.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6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73.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7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7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7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77.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 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78.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 7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8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8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8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8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8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8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B)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87.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

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88.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8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B)

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90.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91.毛泽东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9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成语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是(D)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3.党的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C)

A.主观主义 B.党八股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思想僵化 94.邓小平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突出强调(A)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95.1978年5月,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质就在于(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地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已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D.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D)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3.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武装斗争有(ACD)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7.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8.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9.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C)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做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是(ABCD)

A.中共整个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和汉奸亲日派是有区别的 C.顽固派在抗日方面有既抗日又动摇但不愿投降的两面性 D.顽固派在联共方面有既联共又反共但不愿决裂的两面性 1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13.正确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有(ABCD)A.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B.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反“右”时要注意防“左” C.正确认识“左”和“右”的根源、实质和危害D.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 1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成为政治联盟的革命阶级是(ABC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AB)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B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7.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AC)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社会主义本质表述的内容,包含(A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D)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21.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2.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ACD)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26.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2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CD)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 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2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3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3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合作制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和租赁、承包制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D)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3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3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ACD)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35.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BCD)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38.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BCD)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9.“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BCD)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BCD)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1.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42.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BCD)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4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ABD)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4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BCD)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真正的不结盟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5.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ABC)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4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ABD)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经济建设 D.组织建设 47.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ABCD)

A.执政的考验 B.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C.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D.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4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B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9.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C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5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在我国民主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是(ABCD)A.使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B.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是(ABCD)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5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就毛泽东思想产生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ABCD)

A.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需要 C.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D.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53.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包括基本含义是(AC)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经济 55.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BCDE)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提出的新概念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6.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有(ABCDE)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5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CDE)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抑制通货膨胀 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5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BDE)

A.经济基础不同B.阶级实质不同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D.宗旨不同E.主体不同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ABCDE)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E.必须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E)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6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A.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E.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 6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6.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主要为(A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主观题题库

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四章

1、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第五、六章

1、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其包含哪些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七、八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九、十、十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1、什么是“四个尊重”?为什么要坚持此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3、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际,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怎样理解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作文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给定一个题目,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为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

3、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推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和建设就取得胜利,反之就遭遇挫折和失败。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毛泽东及后来的党中央话语中,这一点是明确的,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国后,少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常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主要是为了避免苏联领导人的误解。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有很多种,最早提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具体化和中国化在大的意思上是一样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方面和基本途径

我们根据毛泽东《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献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点、民族表达形式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面和基本途径概括为三个方面:

(1)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是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毛泽东为代表的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有了一定的认识。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党在理论上的独创,也是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周恩来说:结合是很困难的事,抽象地说几句话很容易,但要真正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就难,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做得最成功的,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因此、可以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他本人是绝对分不开的,他本人起着决定作用。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萌芽的主要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要思想包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

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标志形成的主要论著是:《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标志成熟的主要论著是:《<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 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等。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方法具有一致性;二者在内容方面也有继承性。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7、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左¡±的倾向(毛主席语录、两个凡是),二是¡°右¡±的倾向,鼓吹变构论和扭曲论、过时论和无用论,曲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

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核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是指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

另一方面是指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⑵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⑶对国际形势和时代背景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⑷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七、教学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世情)。

2、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及建党80多年来历史经验。

4、现实依据: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5、历史方位:党的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的 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

九、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和具体内容,坚定了社会主义的理念。

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一分析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确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进行了正式讨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论宝库的最富实质性的发展内容之一。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现实依据:

(1)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政治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的保证。

(2)我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从经济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和平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并确定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力求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形式上则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指导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 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号召“学习苏联”、“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种选择有其历史必要性:

无法提高;“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中国永远不称霸;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等等理论观点。

2、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3、刘少奇提出要走自己的路;要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要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观点。

4、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等观点。

5、朱德提出要搞多种经营等观点。

6、邓小平提出要整顿工业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观点。

党的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七、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一)革命领袖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1、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的组织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2、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的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3、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根本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探索中的失误。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同富裕;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5年提出改革没有伤害社会主义本质,是活了社会主义。

1986年9月提出社会主义两个根本原则: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致富。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整体。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结构。物质保证;制度保证;最终目的。

3、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社会运动过程和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是十六大以来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本质深化认识后提出的一个重要判断。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 科学概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

3、突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奠定了邓小

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2、实践意义——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根据。①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②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③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九、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过程和理论成果。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五、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

一是通过改革,坚持不懈的发展先进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的生产力,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水平。

二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

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向政治舞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依然生产力不发达,党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发展先进生产力

3、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提出与其相适应的要求,因而必须密切注意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反映出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路。

(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 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科技进步。要加强科技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九、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涵义。树立了科技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存在多种经济成份 区别:经济基础上不同:新民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虽然是领导者,但还没有占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主体;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历史前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不发达。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

2、现实国情: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3、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现代化是个动态概念。我国现代化起点高,任务艰巨、复杂。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56年中共八大的判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1、什么是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指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解决整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政治路线,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战略策略学说的一个重大贡献。

2、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基本路线(总路线、总任务或者总政策)

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阶级斗争为纲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1)1978年前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观点的形成。(2)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提出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3)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准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个中心”不能变成“两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能变成“一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不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坚持不好甚至坚持不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辩证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如果这个中心动摇了,两个基本点就失去了依托,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

(2)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具有生机和活力,就因为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而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并取得成功,就在于它是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的改革开放。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⑶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在于我们党。

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大局的是这个事。”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青年,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面貌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所谓纲领,是指起指导作用的原则、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的路线等。它是判定这一政党的阶级属性、政治倾向、进步水准的重要标志。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人民群众就是通过政党的纲领来认识你是干什么的,代表什么样的利益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1991年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初步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形成了初级阶段纲领的雏形。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纲领是基础,它决定政治、文化纲领,而政治、文化纲领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经济纲领有积极的反作用

(1)经济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政治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文化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中共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或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客观实际的不同,也制定了不同的最低纲领。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理想和现实、方向和道路、目的和过程、持续发展与阶段发展、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真正把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就必须立足于现阶段最低纲领的实际,全面深刻认识最高纲领;必须着眼于实现最高纲领的未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最低纲领。

九、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1、1953年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2、1964年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3、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

(二)“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目标为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可持续性发展。

九、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不再是对抗性的,而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加以解决。(4)提出了两类矛盾的学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明确指出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政策,如人民内部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处理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发展科学文化,以及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处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

邓小平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提出只是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根据正反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根据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他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邓小平发展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主要是:

(1)是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盾的新的标准。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是说判断的标准不能从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出发,简单从经济成分的性质来确定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而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它的发展要求,对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究竟与之适应还是矛盾,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2)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通过革命解放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社会主义还需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新命题。

此外还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与其性质基本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逐渐变得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因此,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必然要发生社会变革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改革是中国的 有领导有步骤的行动予以实现,通常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1)从改革目的看,邓小平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起着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的。革命打破并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样起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

(2)从改革对象和方式看,改革虽然不是对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不可能也不需要采取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激烈方式。但它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新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

(3)从改革的深度和结果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它必然会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必然给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4)改革是中国的 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对外开放的依据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两个判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的现实依据就是产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的发展。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沿边和沿线地带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开放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必须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4,在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后,还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 二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很尖锐;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也不可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政体问题,也就是民主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享有民主权力的人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民主,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或者进行管理。

在政治文明发展史上,衡量民主发展程度的标准是它所体现的权力结构,通常称之为政权组织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权力从功能上都可以划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的关系就构成权力结构。

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大体上有三种权力结构:

一是行政权高于立法、司法权。或者把立法、司法权融于行政权之中,就形成了专制、独裁的权力结构。其主要表现是君主专制。

二是三权分立。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制、议会制。如美国的总统制,议会行使立法权,但行使行政权的总统对议会的立法权享有否决权。总统行使行政权,但议会对政府有监督权和财权,而且议会还可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拥有对议会的立法和总统的决策是否符合宪法的违宪审查权,但法官是总统并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这是典型的三种权力制衡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比专制权力结构要优越,在民主程度上比专制制度要进步。

三是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就是马克思所称的“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在我国称为民主集中制的权力结构。表现在根本制度上,就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行合一,是指制定国家意志的立法权和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权是一致的。行政权、司法权必须服从立法权,不能与立法权相抗衡。

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权力都是分设的,对权力进行制约也是任何国家都需要的,问题的关键是谁制约谁。“三权分立”将代表民意的立法权与其他两权平行,这在民主程度上不是够高的。只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司法、行政权,才能体现高度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权组织形式要比“三权分立”优越,因为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三权分立”不能适应我国国体的要求。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我们人民民主政治的国家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国的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但它们之间不是三权鼎立、互相平等的关系。三权之中立法权居首位,行政、司法均从属于它。

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为什么选择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

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3,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特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对我国政党制度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

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定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

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基层民主的含义

是指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2,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江泽民1996年2月提出“依法治国”思想,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1999年3月,“依法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

2,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起来,这是总结治国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自由、人权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民主”一词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自由”通常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为“人权”。

2,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3,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民主的实质性内容只有通过民主的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同民主的实质相比,形式毕竟是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掩盖其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4,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5,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

西方标榜是自由世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无钱无权无势的广大贫苦百姓总是被关在“自由”的大门之外。

6,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人的产物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7,民主、自由、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

经济、政治、社会而言,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

文明无优劣之分,但文化却有先进与落后之别。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和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反对在文化建设领域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边缘化”等错误观点和倾向。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其二,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

其三,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

其四,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所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含有两方面含义,既是指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指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3.当今时代的中国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是历史趋势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世界多极化,是指存在多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心

1、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2、世界多极化的原因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1、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世界走向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世界走向多极化,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4、世界走向多极化,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

5、世界走向多极化,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和融合的表现。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3.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3.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三)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三)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毛泽东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这是2005年1月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度尼西亚重灾区班达亚齐沿海地区开展灾后遗体清理工作。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十六字方针 充分发挥作用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的建设

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组织建设

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

下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