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后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力量。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第二、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根据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相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发展。和传统的马列主义相比,毛泽东思想更重视发动农民,主张中国革命不能走俄国式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城市斗争,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并制定一套基于游击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具体方式则是发动农民进行“人民战争”。为了动员农民参军,必须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分配与农民(即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人民战争包括三个阶段,即发动土地改革、组织农民,建立革命的武装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直到进行正规战争夺取政权。军民关系要鱼水情深。毛泽东思想特别重视发动群众和自力更生。
在党和军队关系上,毛泽东思想认为,必须党指挥枪,不能枪指挥党。
毛泽东思想主张,一切文学、艺术、新闻等上层建筑,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和其他左派思想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毛泽东思想主张不断革命论,认为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会长期存在。即使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资产阶级还有复辟的企图。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有可能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走资派”。
很多坚持“毛泽东主义”的人士认为,社会主义有被复辟的危险,复辟的主要力量来自执政的共产党内,因此包含了文革期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内容。而从1978年至今,中共的官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毛泽东思想”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截止到1957年之前的毛泽东思想,之后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产生之前,毛泽东思想包括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所以很多写着“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里往往有这层含义。
有些人认为毛泽东思想被概括总结在《毛主席语录》里面,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全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克服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毛泽东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重要历史现象。中国人民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相关书籍1邓小平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在80年代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不过邓小平理论被其他马克思主义派别批评为修正主义理论,他们指责邓小平理论的其政策是剥削无产阶级,使特权阶级兴相关书籍2起。但是其中的事谁说的清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被统一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现在,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发展问题则越来越突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竞赛;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处于有利位置的竞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尽快发展
起来。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经验和新事物,这些,就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源泉。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对于形成正确的理论是十分珍贵的。
三个代表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阐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1)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一定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2)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浮漂,特别是腐败问题。再加上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
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我们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时候坚持井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投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我们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1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本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为什么虽然也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是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五、“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六、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选题(共8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D.民主与人权
正确答案:B
2.我国在()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B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法制建设 正确答案:A 4.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
A.一个中心 B.两个基本点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D
5.邓小平在党的()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正确答案:A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在()出版发行的
A.1989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正确答案:C 7.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正确答案:D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实事求是论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题)
1.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
A.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了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需要拮据的主要问题
D.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
E.战争与革命与和平与发展共同构成当今时代的主题
正确答案:B C
2.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A.对立的思想体系
B.统一的思想体系
C.没有联系的思想体系
D.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E.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B D E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A.党的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产生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E.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理论进一步创新阶段
正确答案:B C D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 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C.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D.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E.它的提出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产生
正确答案:A B C
5.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当代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金钥匙
正确答案:B C D
6.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等地,作了重要讲话
A.南京
B.深圳
C.珠海
D.武昌
E.上海
正确答案:B C D E 7.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来源
正确答案:A B D
8.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这是因为()
A.它们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是一样的
B.它们都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立场
C.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一致的
D.它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
E.它们都具有同样的思想路线
正确答案:B C D E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 B.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E.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之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C D
10.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新中国
正确答案:A B C D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体会
专业:10秋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 1033001460433
姓名:李万兵
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作为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 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 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 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 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 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 们背离了三个代表,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对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认为“先进生产力”就是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是提高科技水平,而要发展科技,就要依靠教育。文化的先进与否要看它所基于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说要代表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文化,不断把它推向前进。而“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在我们党的理论中一贯是非常明确的,但重新强调它很有意义。
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而面向21世纪,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懈奋斗,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题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以及最新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开国大典)
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
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七大)2.20世纪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时期:前50年,战争与革命得时期
第二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冷战与对抗的时期
第三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和平与发展时期(最后没有得到解决)
3.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各自的历史中认识到,战争也好,和平也好,民族独立也好,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科技力和综合国力。)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
(1)提出理论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2)理论轮廓形成
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理论体系确立
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5.江泽民同志得出“三个代表”最早在2000年2月,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结果。“长期思考”的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6.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7.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和集中概括。)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它体现在: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
第二,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
第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
第四,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
1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多选)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多选)
13.(党的十二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准确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邓小平1978年12月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一个宣言书。
15.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宣言书。
1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17.什么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9.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大体来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 利到多国实践的几个发展阶段。
2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2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5.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含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第一,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三,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四,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五,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28.十三大党的主要工作是:
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0.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特征是:
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32.我国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3.我国最大的实际及基本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到2050年左右)
3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8.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40.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分为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4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
4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原因在于:
第一,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第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
第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3.2005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执政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4.新世纪党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7.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48.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0.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51.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5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程度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3.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54.1999年6月18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55.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5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原因是;
第一,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第二,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第三,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5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邓小平在1979年前后及时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8.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议,正式下文将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接着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59.“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判断我们改革和各项工作得失成就的标准。
60.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
61.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为传统的经济体制)
62.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般特征)是:
⑴经济关系市场化
⑵企业行为自主化
⑶宏观调控间接化
⑷经济运行法制化
64.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6.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应当体现在控制力上,即:
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6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6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原则为: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7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7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73.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74.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段专政。7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7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
7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长为吴邦国。
78.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79.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针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
80.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
8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8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8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84.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8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8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8.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90.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9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9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是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94.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95.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三个主义、加强三德建设、树立一个共同理想和正确三观)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6.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9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9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
99.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100.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
101.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0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103.新时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重在建设”。
10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05.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一级地方政权机关,特别行政区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
106.“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07.“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108.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109.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1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在确立“和平统一”基本方针的同时,就明确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以后又发展为“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11.“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国家内部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12.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113.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114.“三农”是指农民、农村、农业。
115.知识分子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属于工人阶级的)
116.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117.改革开放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定位)
11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其性质、宗旨等决定的。
12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2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2.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必须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这也是“三个代表”的核心问题)
1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题 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是(B、C、D、E)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抓革命、促生产”这句口号的实质是(B)
A.解放生产力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发展生产力
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A、B、D、E)A.长期思考的过程
B.凝结着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思考过程
C.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完全否定的过程 D.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E.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考过程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A、C、E)A.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确立 B.目前我们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 E.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不发达阶段
5. 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有(A、C、D、E)A.生产力比较落后
B.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 D.上层建筑不成熟
E.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B、C、E)A.实现小康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E.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D)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C.资本主义补课阶段 D.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E.到全面小康为止
8.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党先后提出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包括(B、C、D)A.“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两个阶段,两条道路斗争的基本路线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路线
9.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B、C、E)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反对各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D.排除“左”、右倾的干扰
E.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1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A、B、D、E)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以“一个中心”代替“两个基本点”
D.“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E.“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超过发达国家水平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2.我国到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部战略部署要做到(B、C、D)
A.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B.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B)
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14.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A、B、C、D、E)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解放生产力
E.全面的改革
15.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D、E)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16.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
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7.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经济是多元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
1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C.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联系
19.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主要是看(B)
A.是否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B.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C.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D.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20.现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A、B、C、E)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E.多种所有制形式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A、C、D)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C.要积极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D.对满足人民需要,增加就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E.对公有制经济起消极作用
22.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即(A、B、D)
A.民主是有阶级性的
B.民主包括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和政体意义上的民主
C.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D.民主总是与专政相联系的E.民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
23.社会主义民主是(B、D、E)
A.没有阶级性的
B.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
C.与社会制度无关
D.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E.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2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D、E)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E.社会主义的优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