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川博物馆聚落考察实践报告
关于建川博物馆聚落考察实践报告
民族学1301班 李文怡
时间:2014年4月25日
地点: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
背景: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01级文博、文管、历史与民族学
四个专业的学生在各科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带领下出发前往
建川博物馆聚落进行实地考察。
博物馆简介 : 建川博物馆聚落有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
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聚落
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 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
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
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
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
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其中一部分馆,印象最深的是不屈战俘馆和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我们不说话,让历史说话!”、“嘘!别压过历史的声音。”博物馆随处可见的铭牌上写的话在提醒参观者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观看文物,回望历史,让参观者自己去感知、思考、评判。“藏品的分布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不以编年为顺序,也不会像传统的博物馆那样严肃,这里更为关注的是普通生命,整个建筑群落会试图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再现社会生态。”博物馆的创建者樊建川说。
例如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千余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水。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纪念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在地震中被埋36天后救出的“猪坚强”,也作为特殊馆员住在馆外侧的生态猪舍里。
以时间为轴安排纪念馆的馆藏顺序,让参观者仿佛回到了2008年,再次经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平时在新闻里、书本里看到的一串串代表死亡的数字不再抽象,在参观者进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变成了一个个现货的生命,给参观者以极大的震撼。墙上挂满的照片,图片旁边解说的文字,无一不表现着灾难的冷漠与残酷,但同时也表现着当
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善良与坚强。
作为博物馆,如果不能让参观者领会文物展出的意图以及所文物代表的的意义,那么这一展出实际上是失败的。试想,当参观者冷漠的看着一件件文物摆放在面前儿无动于衷,不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奇,不会对这些历史感到遗憾或者愤怒或者骄傲,那么即使他看了实物又如何呢?大部分游客不是学者,他们不清楚具体历史,不明白这些文物在当时是何用有何特殊含义,博物馆需要对这些文物作出简单解释。但是解释太简单了游客依然不能明白,解释太复杂了大部分游客也懒得去看,如何在简单与复杂中取舍是博物馆在面对具体文物时应该做的工作。配备一名解说员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这也不是万能的,解说员太少或者游客太多都能导致部分游客只能自己观赏,而一些游客也不愿意出额外的钱去请解说员。
以此观之,建川博物馆在这方面做的还比较好,虽然我们去的那天没有解说员,但博物馆本身在文物的解释方面比其他一些博物馆讲得更为清楚,作为才大一的学生也能够明白并且被吸引到继续观看下去。例如中流砥柱馆中关于地道战的部分,为了让参观者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当时的情形,在文物旁边修了一条掩藏在衣柜中的地道,昏黄的灯光,阴森的气氛,让参观者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在地道中抗战的不易与艰辛,从而对抗战的人们生出敬意。因为历史太长,所以留给我们的震撼太多,奇迹太多,所以我们麻木了,只有身临其境以自身做对比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宏大、庄严。
不屈战俘馆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
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真实地展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葬。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能有一个专门纪念战俘的博物馆,时时刻刻给游人们以警醒,让我们不要忘掉这些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拼搏的战士,不要因为被俘虏就刻意忽略、轻视他们,对我们,对下一代,对以后的人们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抗战馆也好,地震馆也好,最大的作用是敲警钟。”樊建川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责任心,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血性,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经受过太多的苦难,“我想让建川博物馆成为增强国民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精神的‘钙片’。”
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了。
另外,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聚落的创建者,樊建川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个博物馆呢?答案我们在参观博物馆聚落的时候已经隐约出现了,博物馆聚落占地面积较大,里面风景优美,古玩店、旅游商品店等商业化的店铺出现在博物馆之间。游人累了、饿了,就可以在博物馆聚落内部解决,而不用走出博物馆大门。“门票收入不行,我就卖水、饭、旅游品、书、光碟,办夏令营、拓展训练住宿、会议,慢慢把产业链条拉起来。”现在,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盈利了,它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其他先进经验值得其他博物馆学习借鉴,但值
得注意的是,其他博物馆只有一两个博物馆,不似建川博物馆是一个聚落,博物馆内部空间不大,游客可能在还没有感觉到累的情况下就已经出了博物馆大门了;另外安仁古镇本身的特色也能为它吸引到许多游客,这是一些博物馆不具备的优势。怎么做到盈利还需经营者们多加思考抓住自身的优势。但不管怎么说,建川博物馆独特的经营方式给其他民间博物馆经营者的启发或许不小,博物馆发展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二篇:关于建川博物馆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建川博物馆调查实践报告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1301班201330805021张妍
活动目的:通过学院组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研究,透过文物找
寻与历史息息相关的东西,感受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记忆。为以后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做铺垫。
活动背景: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旅历学院13级民族学班,文管班、文博班与历史班共同
对建川博物馆进行历史实践考察,此次课程实习旨在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了解更多的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历史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为提高我们的调查实践能力。
活动时间:2014年4月25日
活动地点:成都市建川博物馆
活动内容: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
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系列共18座博物馆,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共收藏文物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3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在集体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便开始自行参观博物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
只参观了中流砥柱馆、飞虎奇兵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三寸金莲馆、正面战场馆、红色年代瓷器馆、川军抗战馆这七个展馆。
我们最先进入的是正面战场馆,一进入馆中便可看见东北军地图。陈列着抗
战时期中国军人穿的军大衣以及中国战士使用过的长枪、子弹。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抗战时期的文物,心中还是有些激动的,透过橱窗看到士兵穿着的衣服,鞋子,顿时拉近了我们与抗战时期的距离,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抗战的气息。
其次进入的是中流砥柱馆,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它以历史照片、资料、文
献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八年敌后抗战的情况。走进馆中可以看到彭德怀使用过的相机,聂荣臻抗战时期使用过的文件包等一系列文物。观看这些文物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抗战时的气息,那种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那种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一切的精神。
然后我们就走进了飞虎奇兵馆,这个展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援
华概述”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第二部分展示的是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这一部分也是本馆的重点。第三部分则主要表现中美之间的友谊长存。展馆中有很多美军使用过的兵器,透过美军的武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还是十分先进发达的,由此我便想到中国在当时的境况下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实属不易,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刻。墙面上还悬挂着美军的照片。本展馆也是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
我们还参观了三寸金莲馆,馆内展现的大都是古时人们所穿的小脚鞋,这些
鞋子都非常小,而且前脚掌非常尖,基本上没有脚掌,墙上挂着人们裹脚的图片,展现了那个年代人们被裹脚的痛苦。听讲解员说,大概是在宋代以后裹脚才开始兴盛,人们才以小脚为审美标准。而在唐代以前还都是大脚的。清朝灭亡以后,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审美标准改变,也就不需要再裹脚了。看到照片上裹脚的示
意图,突然觉得生在当代好幸福。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5.12抗震救灾纪念馆了,这也是我此行最感兴趣的展馆
之一。在没进入展馆之前,我就看到了躺在外面的“猪坚强”,现在的它已经很
大年龄了,能够从从地震中幸存下来也实属不易。进入馆中便有一种沉重的感觉,馆内一直放着抗震救灾的歌曲,墙上也悬挂着人们在抗震中写下来的诗句。里面
陈列着许多灾后留下来的东西。其中还有温总理在地震抢险中使用过的喇叭,上
了二楼我便看到了非常心酸的一幕,墙上悬挂着一对新婚拍摄婚纱照的情侣,在他们拍摄婚纱照的时候不幸地震遇难。新娘的肚子里还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宝宝。新娘身上穿的婚纱后来也被收藏了下来,但很可惜只有一部分,另一部分至今也
没有找到。看到墙上悬挂的婚纱照瞬间眼泪便留了下来,本应该是美好生活的开
始却被一场地震而打碎了。里面还有各种地震时期的工作人员写的日记,透过字
里行间可以看的出当时的心情。还有吴家方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感动世界的摩托
车,最里面展现出的是地震遗留下来的小朋友的书包,本是祖国的花朵却要经受
这样的打击,那沾满泥土的书包,真希望他们可以快快长大,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参观本馆整个过程都十分的揪心,好像时间倒流,回到了汶川地震的那一年,那
一天。走出馆后也很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们还参观了川军抗战馆,它主要展示的是川军抗战时期所使用过的东西,以及川军不畏艰苦,齐心协力抗战的丰功伟绩而红色年代瓷器馆则将苦心收藏的红色年代瓷器集中陈列,以数千件瓷器画面链接成一副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建川博物馆的馆长说过,为了和平,我们纪念历史,为了发展,我们纪念灾
难。了解历史,追溯历史,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通过这次课程实习,我学会了很
多,也收获了很多,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此次课程实习也让我们增强了对
历史的兴趣,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历史。
第三篇: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201*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 大邑县安仁古镇 ,内建有 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再之后,又看了几个博物馆,看三寸金莲馆的时候,感叹裹脚女人悲哀,一生下来就被束缚,穿着那比手掌心大不了多少的鞋子,估计一步步都是钻心的疼吧。或许,当时被束缚的不仅仅是脚吧,还有那些传统的思维,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天等等,害苦了多少女子呀。看不屈战俘馆,感叹那些战士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坚韧品格,痛恨日本的残暴行径。看红色年代镜面馆,那一面面的镜子,印着灯光,照着墙面泽泽生辉。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馆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次参观,满载而归。
以上为了应付上交的要求写的,下面在填上一写更为真实的情节。
我是怀着非常不满的心情去的,因为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们每人交了90元。再加上坐那个车,实在是受不了没有窗子的车,再加上那车开的那么那么的慢,看着一辆一辆的车从身边略过,再加上昨晚没睡几个小时以及吃了早饭,终于,在车上吐了,吐了就吐了吧,吐了就好了,没想到,这还不同与往日,还有二度来袭。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是到了,唉,坐这么久的车,我都可以回家了,一个多小时哟,开快点应该可以到家了。
然后,等了半天,那辅导员各种烦,要这样那样照相,我们压根就是来充当背景的,就是来当群众演员的。半天过后,我们才得以自由活动,参观这个参观那个,最后就只是为了盖个章才跑来跑去了,不过,有些地方还真的蛮好的,那天脚是痛得不行,想想那些穿着三寸的鞋的人走我们这么多的路会不会脚都断了。其中,最满意的还是数那天的午饭,好久都没吃的那么丰盛了。
篇二:建川博物馆观后感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 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彭清容
篇三:建川博物馆观后感民族魂
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有苏武牧羊铸就的一心向国,有岳飞练就的岳家军,有谭嗣同在菜市口从容慷慨唤醒国人觉醒 …… 代代华夏儿女以生命铸就了我们的民族魂。
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那个死亡的阴霾不散的年代,那个华夏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 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抗日救亡中,大多数的人牺牲后没能留下一个名字,他们心甘情愿的做了历史的尘埃,但是就是有他们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繁荣安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家卫国。那个年代没有地域差别,有的只是一颗爱国心、一份救国意。
历史转个弯,我仿佛又回到了2008 年。08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中国让世界见识到何谓众志成城,何谓大爱无疆。那些感动了13 亿的人,那些动容了世界的故事在眼前一次次的回放,那幅稚嫩的蜡笔画你看到它后面曾经的笑容了吗?大灾面前,平民、总理、主席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还看到生命的不屈,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
汶川,别哭请允许我跪在你的身旁用生命之吻对你做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总理,别哭请允许我递上一盒润喉片润润你沙哑的喉咙雪灾、洪灾、旱灾、水灾多少灾难,我们都从死亡地带闯出多少年来,我们都用龙的精神在大地残酷的夹缝中求生存四川别哭都江堰别哭北川别哭茂县别哭中国别哭哪里有死亡哪里就有迎风而长的生命!
网络上流传的故事、诗歌,曾经见证了这个古老民族在灾难中的意志。我们相信:多难兴邦。每次灾难都市以进步作为补偿,而我也愿意相信,中华民族积淀了五千年的民族魂将更加坚强。
民族魂,不衰!民族魂,将引领我们走下去。
-----杨肖
篇四: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生日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建川博物馆,一个期待了很久的地方,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见到了它。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下车见到的'中流砥柱'四个金色的大字,让我有一种肃穆的感觉。是的,中流砥柱,是对革命先烈,壮士英雄一种最高的称谓。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仅要作社会的中流砥柱,还要做自己亲人,朋友,爱人的中流砥柱,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然后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战俘馆'.那一具具堆砌的中国人民的尸体,不仅是尸体,也堆砌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耻辱。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是永远怀着仇恨,而是以一种最为崇高的姿态'以德报怨'来对待伤害过我们的侵略者。当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侵略者遣返回国的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不仅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物资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我想,那时的日本侵略者心中涌起的必定是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之所在!
还有就是'汶川大地震物资收藏馆'在馆外,我们见到了'猪坚强'一只极具生命力的猪,如今在政府的照顾之下已经长得相当'结实'!
当然,一入馆,伤感就颇多了。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深切的体会到四川人民经历了怎样的悲壮和灾难。'国旗为平民降,汽笛为逝者鸣,蜡烛为同胞燃,泪水为生灵洒。眼泪汹涌,眼光坚强。'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触动心灵的字句。
还有很多的感受埋在心里,不急于表达。比如又重新燃起了对伟大的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之情,对中国自古以来的伟大的女性的敬佩和崇拜之情。等等。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我多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很有价值。
----外国语学院08日语专业熊思佳
篇五: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当坐上返校的班车时,我们这一次的外地实地考察— 参观民间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也就结束了,回想这一天的参观,感想还是很多… 清晨,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比馆由樊建川先生创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古镇,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汶川大地震,民俗四大系列十三座博物馆,是国家AAAA 级风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
第一站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抗战系列,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中流砥柱馆,顾名思义,中流砥柱馆所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笔直地立在馆中央,标志着比馆的意义,凸显了此馆的特征,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参观了不屈战俘馆,陈列的是一些当时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物塑像及画面。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日本军手拿刺刀,另一只手拍自己肩膀,并且满脸凶神恶煞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面不改色,一点也不害怕,极力无言地反抗;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在其他俘虏都倒下的时候,他还可以笔直挺立地站着中国军人的姿势,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这些俘虏,她们受尽了屈辱与折磨,更多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她们依然不屈不挠,致死都还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国人的精神面貌,这是多么地感人啊!在对日本的愤怒中,走出了不屈战俘馆,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这是一个死湖,水面是很平静的,导游说这座湖是专门用来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国防兵器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这些馆都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参观以后不禁让我对那些在战争种牺牲的,伤残的,做出过贡献的国人肃然起敬。
第二站是红色年代系列。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两边高高的围墙,围墙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钟的巷道。原来,这里已经是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最多的便是毛主席的头像。无论是那些壁画还是徽章,都是毛主席的头像,连同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和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那些瓷器之类的,均是毛主席的头像。这几个馆,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说明了那时大家对毛主席的崇拜,以至于床尾也印着毛主席,用来监督,暗示自己要向毛主席学习,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我们的人民是多么的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是多么地高!
第三站便是民俗系列。这里,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和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百年变革。一双双三寸绣花鞋,不禁让我们想起以前女人的悲哀,一个女孩生下来不久便要在正在发育的脚上裹上绷带,让脚不能再长,其结果必然是脚严重变形,而且相当痛苦,那时,大脚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再看看现在,男女平等,女人再也不用裹脚,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好呀!不过那些小脚女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益的刺绣,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她们也是中华民族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族魂,我们收藏传统。
第四站,也是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距今最近的一站,地震系列。那里,地震似镜,映出一个对灾情反应快速的政府,一个以开放姿态反对灾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同舟共济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收集了地震中各种被砸坏了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代表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地震撼天动地,人性,撼天动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刚强撼天动地。这里展现了灾难,是为了让我们吸取经验,为了未来的平安!
参观完了,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留下的不仅仅只是脚印,很多的是对中华民族英雄们的深深敬意与对死去国民的哀悼!
------罗蔡玲
篇六:嗨,你好,那段历史
我出生于1989 年,一个太平盛世的时代。我的二十年与历史长河中如微尘一粒。所以对于祖国曾经的劫难与复兴都略感生疏。
有幸于2010 年4 月25 日跟随学校政治部到建川博物馆进行参观。尽管只是跟随导游匆匆一瞥,却感慨万千。从参观一开始到结束,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和内心的情感都丰富无比。
有过骄傲:
' 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沧桑',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委实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在参观红色战争系列馆时,我们看到在日军的铁蹄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但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磕掷出去才能爆炸的手雷,用因钢铁缺乏而用陶泥烧制的头盔,还有笨拙的大刀,打败了那个装备先进不可一世的强盗。我们骄傲啊,骄傲于我们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毛主席,有英明神武决策的中国共产党率领我们脱离水生火热,有铁骨铮铮的中国军民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地拯救苍生于风口浪尖之上。
有过愤恨:
曾听闻过战争的残忍,却不曾料到如此令人发指。原来,赵一曼受的酷刑中有电击,她死去的时候已经被烧得半焦,她还是一位母亲,临死前曾给儿子写过那样一封让人心酸的信。原来,侵华日军进行杀戮时表情不仅仅是残忍,更多的是狰狞与猥亵:他们活埋手无寸铁的民众,或当取乐的射击活靶子抑或是生物细菌的实验品,他们虐待战俘,更为不齿的是将中国妇女当作慰安妇,摧残身心。浏览了一下观众留言的小册子,对于那群衣冠禽兽我们都饱含了难以自持的愤懑。
也有过'惊':
惊讶于二战期间美国飞虎奇兵的军装放于当下依然潮流无比,惊叹于那个美国士兵在中国于女友失散后终生未娶,也惊异于三寸金莲馆里的金莲鞋如此的短小精美。
还有过不忍:
地震纪念馆的参观被放到了最后,虽然此馆尚未完全竣工,但就目前呈现于馆中的物品仍能对2008 年的地震可见一斑。
还未进馆,便见到了传闻中的猪坚强。可以说,这是参观此馆时唯一有笑声的一个环节,此后便一直是沉寂。仔细一点会发现我们参观时显得步履匆匆,不是因为漫不经心,也非敷衍了事,只是一切都让我们像回到了那个夏天,那个夏天,我们正独占鳌头五月天,却痛不欲生。在救灾中牺牲军人的血衣、遗物,还有失事飞机的残骸……
不想看了,不忍看了。唯想记得,我们是铁质的蒲公英。
记得有人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缺少历史厚重感,是去政治化的一代,将无所作为。请将这样的词句收回。我们不曾忘记历史,也并非无能。或许,我们没有一代代伟人的雄才伟略,但至少我们懂得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至少我们秉承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仰做人。
嗨,你好,那段历史,和你打了一个照面,亲切了很多。你已渐行渐远,但请放心,对于你,我们不会忘,也不敢忘。
篇七: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201*年4月25日,作为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题参观的服务人员,我有幸参加建川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早就久闻大名,此次能亲自前往,自是十分激动。到达博物馆群,天空忽然飘起小雨。这样的天气,跟今天的主题很符,毕竟,这是一次沉重的旅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三寸金莲馆''汶川大地震馆''红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每个馆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说了,说起来恐怕十篇纸也记录不完。况且,历史的内容哪是几句话,几个字就能表达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能了解。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心痛,悲伤,震撼。也许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因为任何言语在这些东西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慨,只愿,天下平安。
------苏靖
第四篇: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建川博物馆参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5月10日一大早,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车来到了建川博物馆。一到博物馆,一股沉重的历史气息席卷了每一位同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打闹。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占地 500亩,坐落于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馆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来到建川博物馆,给人最大震撼的是抗战系列馆。在无数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日寇的残暴、抗战的艰苦;而来馆参观,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在广场,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在展馆,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手枪,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地雷,处处不屈的中国人在顽强斗争;在战俘馆,铮铮铁骨的战士、不屈不挠的女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段“红色年代”的历史,这是参观完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后深深的感受。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的展品都很精美,但是瓷器上的图案却很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像、东方红等,唯一花俏一点的图案就是样板戏的剧照,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逼真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红色年代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那个狂热的、缺乏理性的“红色年代”呢?也许我们找不出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是,我们许多的人都在盲从,都在狂热中迷失了自我。可是又怎样做到坚守自我而不盲从呢?恐怕也很难回答。“红色年代”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会重演吗?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历史是无法改写的,但我们可以去设想。假如没有后来的拨乱反正,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前途会是现在的样子吗?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定会很糟糕,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我们社会主义邻居的现状就知道了。这样去设想,是否会有点噤若寒蝉?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建川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参观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影响不会随着参观的结束而消失,这里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虽然没有书本,但我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她苦难的历史,了解了她努力崛起并且不断强大的过程。读史而明志,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树立远大志向,遇到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五篇:建川博物馆感想
建川博物馆考察报告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9月22日考察了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聚落占据了四川大邑安仁古镇与斜江大堤之间的 500 亩用地,由 3 组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群及其商业街坊混合而成。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系列的23座博物馆,聚落规划强调博物馆的生活性、商业性,而不仅是纪念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建川博物馆群落”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博物馆后面要加一个群落。看完博物馆后,觉得这个聚落加的十分贴切,它是目前国内民间投资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博物馆。按照主题将博物馆分为四个大单元,一个抗战馆分出8个馆来,按照这个思路整个博物馆聚落裂变出23个馆,将这些博物馆构建成一个群落,让每件展品讲述背后的故事。
走进建川博物馆,入口有伫立着一个抗日战士举枪站在日军碉堡上的雕塑,再沿路往前就看见博物馆的正门,上面有用铁铸造的馆训,无论是铁牌楼,还是馆训,都与一般博物馆不同,有一种强悍的感觉。进入馆区我明显感觉到这个博物馆的的体量非常的大,现代的博物馆,大片的绿地和水域,设施完善的休闲区,很有公园的感觉。建川博物馆聚落已有的建筑都不大,但都极富个性。
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聚落的第一个部分是抗战馆。抗战博物馆由一馆分出8个馆,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广场、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以及中国老兵手印广场。每个分馆都有相应的主题,而这八大主题的聚合便构成了抗战博物馆系列。其中令我影响深刻的有规模最大的中流砥柱馆和给我最为震撼的不屈战俘馆以及最有川西建筑风格的川军抗战馆。
在主道路最前方的是中流砥柱馆,灰色的花岗岩外墙,饰以红色长城浮雕,它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等实景复原的方式陈列通过三个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来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史。该建筑由两个敦实的体块咬合而成,建筑上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柱子,象征着中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展示了抗战8年中中共的重要作用。
不屈战俘馆,这是一个特殊题材的展馆,如果说中流砥柱馆和正面战场馆能让人了解历史,那么“不屈战俘馆”则会重重的撞击人的心灵,良知。它处在博物馆群落的角落里,钢筋水泥建筑不带丝毫装饰,生锈的钢筋露在外面,用钢板来铺地面,将建筑墙面变形,产生皱褶、绽裂,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同时又让建筑展现出锐利的形态。安排了窄巷、牢笼、放风院,将展览空间扭曲。通过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虏的抗日战士悲惨遭遇,设计打破传统用高窗、采光孔、小天井所营造出的光环境都让我感到悲怆、沉重,让我感受到了战士的压抑和所经受的折磨。而战俘在日军的威胁侮辱下的淡定自若,大义凝然又让我感动。整个空间由平静的水面结束,让人又可以静下来思考,缅怀。
川军馆位于整个聚落用地的西南角,设计者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特别是体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民居建筑。平面方案借用了安仁古镇庄园建筑的多进院落的空间形态,采用虚实相间的排列方式,以一组院落作为建筑的基本空间元素,形成用天井所串联的单元重复排列的平面形式。这种竹节式的组合方式,非常适合所处的狭长地块。院落布局不是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简单重复,而是将结构模型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一层以剪力墙作为结构支撑体系,二层则将墙两侧各出挑成为展厅,而剪力墙的围合自然而然地形成天井,成为多进院落的传统格局。川军馆采用了底层架空的方式,展厅布置在二层,使他超过河堤高度。而形成二层展厅空间的办法是用墙所围合的天井前后悬挑形成结构单元体,单元体之间用楼板连接成平台,在平台上放置木结构的坡顶构架。这种特殊的建造方式似乎是把作装置的手法用在了建筑上,形成了现代和传统建筑形象的排列和重叠,并且使现代结构形式和传统空间形态之间有紧密的关联。设计者在建筑材料上采用当地庄园建筑用得很多的青砖清水空斗墙。坡顶部分采用纯木结构、穿斗构造。屋面为灰色平板瓦,取其简洁。门窗为木质。这样的材料选择不仅在形象上体现了建筑材料的表现力,强化了地域精神。
除此之外,飞虎奇兵馆、正面战场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等分馆各具特色。他们用一张张老照片、一封封战地书信、一枚枚奖章、大刀步枪将那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凝固在了展馆里。那些泣血的故事和触目惊心的场景让我深感震撼。
建川博物馆聚落,除了抗战文物系列陈列馆外,还有红色年代系列馆,包括红色年代瓷器馆,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镜面馆、知青生活馆和邓公祠。这些馆主要展示了在红色年代里人们的生活场景,历史记忆、和一些相应的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
博物馆的第三个聚落则是地震系列的博物馆。它包括5.12抗争纪念馆、震撼日记5.12—6.12馆、地震美术作品馆和胡慧珊纪念馆。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5.12抗争救灾纪念馆。该馆展示和体验历史上发生的“人祸”和“天灾”两大悲剧,给予后人鉴戒和警示。建筑外部平和而宁静,却混合收藏着内部的虚像狂乱和现实震荡,给予当代人对过往历史和灾难的即时体验与纪念,加上其曲折、多变、富于现实感和戏剧性的设计建造历程,可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镜鉴”之馆。
5.12纪念馆使用的主要外墙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和红、青两色页岩砖, 不同的室内功能对应不同通透程度的花墙,以满足不同的采光、通风、景观和私密性等要求。为此还专门设计发明透明“钢板玻璃砖”,造价低廉并易于加工,用于花墙上对应室内空间的砌空部分。,镜鉴馆室内空间通体全部采用白色喷漆花纹钢板,纯净、抽象、虚幻, 让人体验极端的狂热而失序;地震馆则保留原始的混凝土墙浇注和砖墙砌筑痕迹,仅局部简单刷白,粗砺、具体、真实,使人感受痛切的悲惨和震撼。两者以各自的方式纪念、展现和体验着历史上发生的“人祸”和“天灾” 两大人间悲剧,给予后人鉴戒、警示和启迪。
建川博物馆的最后一个主题为民俗系列,其中包含航空三线馆、三寸金莲馆、国防兵器馆、老公馆家居馆、长江漂流纪念馆。民俗是民族的一部分,为了族魂,收藏传统。
中航工业三线博物馆,它是为了纪念中国航空工业诞辰60周年所建造的。博物馆主要用于展示和记录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文物及事件,室外展示了实体的飞机。三线博物馆是4座不同材质的建筑与院落空间组成,每座建筑都有不同的寓意,分别象征着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它以时间为线索进入不同的展览空间最终进入室外展场。
第一座建筑以圆拱形的形式和粗狂的表面质感来表现初期的艰辛,屋顶上的条状天窗引导着空间的参观路径。
第二,三座建筑则形体稳重平实,大面积的实体墙采用“平涂”
以及“砖”的质感,通过变化材料体现出三线建筑不同时期的特征。
第四座建筑利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材料表达出时代性的跨越站在玻璃幕墙的窗边透过斜视看外景,仿佛起飞瞬间的真实体验。博物馆以迂回、交错的空间形态以及流线表达出三线时期的时代特征。四座单体建筑相互并置,通过连廊联结。每座建筑看完时都需要经过一次回转进入下一展示空间,路径迂回但又连续,我想应该是想要表达时代过程的曲折。看完建川博物馆,可谓感触良多,作为安仁古镇的点睛之笔,建川博物馆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丰富的历史遗存。他的聚落设计更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有很多设计的构思让我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