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1: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

第一篇: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

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

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

谢湘莉

上帝拉着安徒生的手,安徒生拉着齐宏伟的手,齐宏伟的手拉着一大群爸爸妈妈的手,爸爸妈妈们又拉着无数孩子的手,最后,孩子们的手全部都拉着上帝的手。所有的人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开心地笑着,幸福地彼此相爱

童话森林的梦幻场景,老橡树的粗壮枝条上,钉着一张褐色牛皮纸,上面赫然写着:《上帝的火柴》,副标题为“用安徒生童话点亮心灯”。当我看到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双手感受着厚重的质感,心儿一下子像郁金香花蕊中的拇指姑娘轻盈舞动了起来,耳畔仿佛响起了“演出开始啦!”的动画片配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奔进了那个儿时魂牵梦绕的美妙世界。

一口气读完,我合上书页,闭上眼睛,深深地长舒了一口气,满满的感动和感恩。是的,就是它,这个我离开很久但从未忘却的童话世界。是的,就是他,这个高鼻子瘦脸庞的丹麦老爷爷安徒生。一切都如此熟悉亲切,仿佛故乡老房子里的家具摆设。一切又这么新鲜惊喜,似乎在老房子的屋顶上敞开了一个天窗,从天堂倾泻下来的圣洁光芒洋溢了整个空间,温柔地洒落在沙发上静静读书的小姑娘身上。

这道光芒原本就蕴藏在安徒生老爷爷的笔下,在小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穿衣服的皇帝身上,在世间的爱情、劳作、幸福、苦难、甚至死亡之中。可是,我们像在重重的幔帐之外,只是偶尔在不经意之间,一窥其中的瑰丽。今天,这本“迄今唯一用信仰解读安徒生童话最贴切、动人的心灵读本”,带领我们越过篱笆,进入上帝的花园,尽情地领略烂漫的春意美景。

哦,原来,安徒生爷爷是上帝派来的童话天使。有两个女儿的作者齐宏伟,则是帮助我们读懂天使之语的爱心爸爸。

我眼前出现了一幅有趣的图画:上帝拉着安徒生的手,安徒生拉着齐宏伟的手,齐宏伟的手拉着一大群爸爸妈妈的手,爸爸妈妈们又拉着无数孩子的手,最后,孩子们的手全部都拉着上帝的手。所有的人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开心地笑着,幸福地彼此相爱。

多么美好啊,孩子们的心灵像等待开垦的良田沃土,我们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我们阅读什么,就相信什么。真、善、美、爱都是上帝为孩子们准备的美好礼物,它们要经过我们的手的浇灌培育,心的呵护关爱,才能破土、发芽、开花、最后结出佳美的果实。

在此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正在被更新、陶造、生长、成熟。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孩可能也缺乏爱的滋润,带着受伤流血的疤痕,愤恨恐惧无助地看着外面可怕的世界,孤独痛苦绝望地走在凄风苦雨的黑夜。如果这样,我们又如何把光明和希望带给孩子们呢?要知道,孩子是天生的先知,拥有犀利无比的洞察力和清澈无伪的语言,揭露出我们掩饰的虚伪和冷漠,正如在《皇帝的新装》里喊出的那句话:“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是的,童话的世界就是现实的隐喻。在上帝的眼中,其实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一个小人物。我们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去正视自己的角色,真实地谦卑下来,重新回转成小孩子的模样心性,无拘无束地体验品味来自天堂的恩典和爱。

因此,二十篇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原文,二十篇精辟的齐宏伟赏析导读,成为了我们飞往天堂的一对翅膀。在向上不断飞翔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高山低谷,暴雨虹霓,激流飞瀑,暮霭流岚,一切生命的幽暗和丰盛,无不尽在其中。

在《海的女儿》和《野天鹅》中,我们感动于小美人鱼为了追求永生不灭的灵魂,忍受苦难,牺牲自己的高贵追求,因为“施比受更有福。”小公主艾丽莎为解救十一个哥哥,在苦难中经受爱的考验,在爱中无怨无悔,“谁拥有这样的一份爱,最终会得到回报,这份回报不只是得到了生命和爱情,更是得到了天国的赏赐,得到了那朵象征天国赏赐的白玫瑰。”

在《园丁和主人》和《老路灯》里,我们明白了“用全部热情去回应从上天继承的天赋”的重要性和神圣使命,感受了“怀大爱心,做小善事”带给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平安和愉悦”,彻悟了人应该“不断分享,不断奉献,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所有的给出去,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在分享、施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的秘密,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根本价值之所在。”

在《柳树下的梦》和《拇指姑娘》中,我们思索爱情的真谛是“一种没有怨恨、不愿占有的爱,一种敢于担当,乐于成全的爱”。婚姻的选择也是自我意识觉醒和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生活尽管很艰难,但不能以埋葬和牺牲阳光、歌声、鲜花、爱和同情心为代价。”

在《夜莺》和《最难使人相信的事》里,我们沉醉于艺术的神圣价值和高尚精神。因为“心灵深处的感动和眼中流出的泪水,是对一切伟大艺术所当有的态度。”

„„

每一篇的童话和导读,仿佛连绵不绝的海浪,层层冲刷洗涤我的内心,让它渐渐变得纯净剔透,柔软温暖。>中国文学里有太多的“冷硬”和“荒寒”,“那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几乎都是在冷硬与荒寒上一个超一个的作家,而且他们确实是冷硬得深刻、荒寒得有力度有分量。在我看来,这正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大的悲哀。”

是的,我们的心已经足够冷硬和荒寒,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吧。安徒生童话的温柔和丰暖,才是应该用来包裹我们心灵的大毛毯,更何况孩子们的稚嫩心田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发生在七夕节的一件奇妙之事。那天上午,一个朋友参加新工作的面试,不幸遇上了一位强势霸道的面试官,对她的过往资历、经验和成绩百般挑剔,凶狠击打得七零八落,一地鸡毛。下午,我们见了面,她深深沉浸在被否定被贬低的沮丧情绪之中。

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刚刚读过的一篇《丑小鸭》,于是把这个童话和她重温了一遍,接着说:“成功就是发现你自己到底是谁,然后成为你自己;同时,你尽可能地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亲爱的,你知道吗?那个面试官就像童话里的那只母鸡,她以母鸡的标准来评判你是否能生蛋,以猫的标准来要求你咪咪地叫和迸出火花,你当然不合格。但是,在上帝的眼中,你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可一直生活在养鸭场中,从来不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

朋友的眼睛瞬时亮了起来,笑意轻快地漾上了眉梢嘴角,开心地说:“对啊!那个面试官真的好像一只骄傲无礼的母鸡,旁边其他人都是大气不敢出的小猫咪。太可笑啦„„”

我们俩想象着那个妙趣横生的场景,笑了很久很久。告别的时候,朋友已经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神采,脸庞上泛着玫瑰般的红晕和光泽。她说:“真好,今天这个七夕节,我收到了一件来自上帝爱的礼物。我回去就上网买这本《上帝的火柴》,我自己先好好地看,再读给亲爱的宝贝女儿听。”

同样,我的心中也充盈着爱的甜蜜,仿佛看到了丑小鸭长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快乐地从内心里发出由衷的感慨:‘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插上这一对飞往天堂的翅膀,领受从未有过的幸福吧!

第二篇:飞往理想天堂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2014级3班的胡俊洁,今天我演讲题题目是《飞往理想天堂》。

理想是大家小时候的梦,只要不断的努力,说不定就会实现。张海迪阿姨5岁就得了病,再也站不起来。医生都说她活不到27岁,可是张海迪阿姨告诫自己,人活着要认准目标。就算自己有病,就算自己站不起来,也要使劲读书。我看了后深受震动,张海迪阿姨自己身体都不好,还要帮助别人。

小个子邓亚萍凭着自己的信心创造出了奇迹,她的身高是有150厘米,却获得了150枚奖牌。邓亚萍5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乒乓球,可是由于个子矮,老师都不愿意让她学习。10岁时,她获得了冠军,后来自己苦练,腿长骨刺继续练,就算有了血泡,自己用针把血泡挑破,裹上布,继续练习,最终,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有时真的羡慕她们,因为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以前学过许多兴趣活活动。绘画、舞蹈、钢琴、小提琴,可是都没有坚持下去,唯独只有书法是我钟爱的,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以后当个书法家。我的老师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我也要像他那样,完成自己的理想。

理想能不能实现,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努力了,就会实现。

第三篇:读《风和火柴》有感.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读《风和火柴》有感 作者:陈韵茗

来源:《儿童时代》2010年第08期一根火柴袱主人划了。

第四篇:读《上帝之城》有感

读书笔记

——《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

关键词:上帝之城、地上之城

摘要:《上帝之城》全书共有22卷、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重评罗马史。认为罗马的毁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第二部分包括11卷至22卷。较为系统地汲吸历史观。具体说来,第十一卷至第十四卷阐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第十五至第十八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第十九至第二十二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结局。

一、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的北非塔加斯特,今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区。他的父亲地位很高但财产不多,为人粗鄙,临死才皈依基督教。他是那种小时候聪明得过分结果走上邪道的人物,老爸死了以后没人管,他母亲却是一位虔诚而高尚的基督徒。她对奥古斯丁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他是白人。如果知道他是由北非出生的努米迪亚(族名)的黑人的话,很多人会感到惊讶的。正确地说,考古学证明他的脸是黑褐色。基督教两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神学家——不仅在著述上,在思想的深度上,竟然是黑人,是值得惊讶的。实际上形成初期西欧神学(与东方教会神学区别的西方教会神学)的拉丁神学教父们大部分都是北非出身的黑人。

二、写作背景

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纪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城就被涂上了神圣的色彩,被认为是救治人类的分裂和堕落的工具。公元410年蛮族入侵洗劫了罗马,这一事件打破了二元关系的稳定。异教徒认为罗马遭劫是因为他们的信仰被弃,诸神对罗马施于的惩罚;基督徒觉得他们的信仰已在罗马兴旺,并成为了官方信仰,上帝应该会特别喜欢和保护这座城市才是。作为主教的奥古斯丁早就感觉到公教信仰的危机,公教信仰不但受到异教徒的仇视,很多基督徒的信仰也并不纯粹,公教信仰存在着严重的精神危机。罗马遭劫这一历史事件要求奥古斯丁必须再度思考关于圣俗关系的问题,重新评价罗马的历史地位,《上帝之城》由此诞生。《上帝之城》被称为“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上帝之城”的说法源于《圣经》,是一个真实存在上帝的国度。本书写作的背景是在罗马论陷以后,异教徒乘机对基督教信仰进行攻击、责难。于是,奥氏写作本书批驳了异教徒对基督教责难,通过对罗马史的评论告诉世人罗马的毁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并对上帝的创造和人类的起源、发展、结局进行了阐述,歌颂上帝的伟大创造与救赎计划。书中对美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上帝的创造和救赎上,并对基督徒信仰中的“美”时行了论述。比如,在对殉道者的称赞上是通过美学的思辨来论证美在信仰中意义。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柏拉图主义的哲学对奥古斯丁解决思想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在美学思想上奥古斯丁常常依照柏拉图的观点来解释美的基础。因此,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上帝之城》中多次看到作者用柏拉图的思想做为依据来支持其观点。虽然,奥古斯丁在哲学观点上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奥古斯丁找到了美的根源。因为柏拉图没有彻底处理什么是美的问题。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奥古斯丁在美学方面虽然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但却超越了柏拉图。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都来自于上帝,上帝是美的根源。并且通过一角度作为审美的标准,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美进行评述,为加强与捍卫基督教的教义,捍卫教会本身做出杰出的贡献。

三、《上帝之城》与双城论 1.《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关于国家,社会和历史学说的集中体现。《上帝之城》写于412年—426年。当时一个重要的事件是410年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而那时基督教刚刚被承认为合法,在帝国广泛的传播。在当时的背景下罗马人陷入了空前的恐惧,基督徒们在对生活绝望的同时开始对自己的信仰进行怀疑;异教徒则借此机会攻击基督教,认为罗马的毁灭正是由于允许基督教信仰传播的结果。可以说整个教会又处于十万的危机之中。因此奥古斯丁必须要站出来为信仰辩护,通过《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一方面为基督教信仰辩护,回应各个方面的指责,另一方面 ,也借此机会阐述的了自己的神学世界观。

不过,《上帝之城》的主要思想,在此之前已有萌发。甚至可以说,即使没有罗马遭劫的事情发生,奥古斯丁也可能会写一部类似的著作。早在《<创世纪>字解》里,奥古斯丁就提到,他有可能写一本书,谈论由天使的堕落而导致的两个“城”。

奥古斯丁将自己一生所从事的学术,概括为 “识神识己”四个字。而《上帝之城》正是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进行反思更好的认清自己;另一方面对于上帝对世界和历史的安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人将奥古斯丁的哲学概括为是关于 “恶”的思考,《忏悔录》探讨的是人性的恶,《上帝之城》探讨的是社会的恶。

这部作品是针对当时教会面对的责难而作的护教回应。奥古斯丁用了十五年时间,撰述次数,全书共分二是二卷,前十卷是护教性的,后十二卷则旨在陈述奥古斯丁对历史神学与政治神学的看法,主要阐发他的双城理论。首四卷说明双城的起源,中间四卷讲述双城的发展,最后四卷则是关乎双城的归宿。他认为两种不同的爱,便产生两个不同的城:爱自己以致轻视上帝,便产生了地上之城(世人之城);爱上帝以致轻看自己,乃产生了上帝之城。在地上之城里,由于人爱自己,行为自私,故出现许多罪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例外,保持长治久安,人类免不了面对战争灾难的命运;但地上之城的设立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一个追求公义和真理的政府,可以保障人民起码的福乐。而这也是上帝的心意,人间权柄是由上帝所设立的。但在地上之城背后,上帝另外又设立了上帝之城,教会是上帝之城的代表。双城最后的终局是:当新天地来临后,善人将得永生,恶人将受永刑,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同时结束。[周伟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上帝之城》颠覆了古典哲学的国家正义观。这本书可以称为基督教会第一本历史神学及政治神学。它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做了一个全面的纵线诠释,并且确定上帝为掌握一切发展的绝对主宰。奥古斯丁确认人间政权和人类历史具有正面但相对的价值,指出人须为其所犯的罪恶与罪恶所引来的后果负责;同时他亦宣认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它才是所有事情发生的最终解释。

2.双城论

“上帝之城”、“世俗之城”(地上之城)是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本书的十一至十四卷就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全文也是以这两个概念为中心而展开的一个基督教政治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和以往的政治观截然不同。

当把双城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时,奥古斯丁指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根据他的描述,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他们真诚笃信上帝,具有“虔诚、敬畏、忏悔、勤劳和禁欲”等美德,其余的人则构成地上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地上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摒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奥古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在区分“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理论框架内,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基督教并不等同于“上帝之城”,因为教会内也混杂有灵魂未能得救的人。因此,正如他明确指出的,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城市混合在一起的。不过,根据奥古斯丁的看法,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地上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

奥古斯丁认为,国家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免受攻击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这是为地上之城和上帝之城的公民所共同希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它。所以,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

基督教会虽然和世俗国家一样,既包含被拣选者,也包含被摒弃者。但是,奥古斯丁却赋予教会以很高地位。他指出,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在人类历史上起作用。在奥古斯丁的时代,基督教会是国家的一部分,皇帝是其最高首脑,可以直接干预和控制教会内部事务,奥古斯丁力图使教会从国家的控制下获得独立,免受世俗权威的支配。可以说,正是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和 “世俗之城”的区分,把基督教由一种单纯的宗教文化力量转向了一种政治力量。“神权”和 “君权”也在以奥古斯丁的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制约斗争走进了中世纪。

四、奥古斯丁对后世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理论影响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中世纪的安瑟伦和阿奎那都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直接获利,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更是将奥古斯丁的观点作为自己思想的理论依据 ,同时从莫尔的《乌托邦 》中也能看到奥古斯丁的影子。可以说《上帝之城》无论是作为一本政治著作,还是一本神学著作,或者一本历史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著作是使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又通过奥古斯丁影响着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我们至今还会饶有兴致地注意到:笛卡尔提出过著名的论断“我思我在”,奥古斯丁也提出过隐含这一论断的思想,当然两者的说法各异。奥古斯丁是黑暗时代之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从所有的主流方面来看,他的著作使基督教学说在整个中世纪基本上具有它所要保持的形式。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则属于中世纪,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确立了基督哲学,他首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丁继承了自柏拉图以来对人性的判断趋向是恶的主流观点。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人性恶,惟其恶,才需要忏悔,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法律的出现.他的法律思想即是建立在人性恶判断的基础之上,其重要作品《忏悔录》也是在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之后写成。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不论人性是恶是善,奥古斯丁的观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读《蓝色天堂》有感

读《蓝色天堂》有感

——行在心里,心在路上

无锡市东林中学初二(16)班杨康

我一直喜欢毕淑敏的文字,朴素深邃,鲜有女子行文的柔美,直白、犀利,读她的书能超越浮华,让身心回归宁静恬淡的减法生活,能节制欲望,亲和自然,素净无华,我想这种心灵的“素”生活,才是一种无价的“新奢”,我向往之。100多天的航海旅行,22个停泊的港口,32篇精美的散文汇成的《蓝色天堂》,毕淑敏用灵性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

海的波浪翻滚着,像一本本打开的书。粗略看完了几章,我竟对海洋洋溢着深深的敬畏与虔诚。它好似一位伟大的神灵,那么的高高在上。起初我也对我的想法很疑惑,但想啊想,终于明白,大海是生命的起源。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储存着对海洋的眷恋与记忆。

我没能够像毕淑敏一样,在海上呆了170多天,兴许我这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我能够想象,有一天,我站在甲板上,围绕眼帘的是圆滑到无可挑剔的海平线,凡俗的世界早已悄然遁没。

好喜欢被海风吹着,大海苍天,竟也有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所有曾经的烦恼,荒芜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往事,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留在我们身边的是蔚蓝色,是像天堂一样的蔚蓝色,襁褓一样地包裹着我们的灵魂。

但这些都不是我想看到的,这仅仅是最肤浅的海,海之腑脏,海之灵魂呢? 哦,没有任何表情的海,自在博大,放任不羁。作为一个巨大的偶然,我们降生人间。我们所具有的唯一能量,就是有目的地向着一个方向前进。这个方向,在哪里呢?

让大海来告诉你吧。在海洋上,人会变得极其单纯,完全丧失了思索的能力。这并不是悲哀,海洋以它的无与伦比的壮阔,已经给出了答案,不比我们这些渺小的生灵再费劲地思考了。

一朵浪花,要是离开了海洋,片刻之间就会萎缩。时间之短,我相信任何一种生物的寿命都比它要长。一朵浪花,让自己永不枯萎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

汇入一个丰饶的集体中,才能永不停息地歌唱,可以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地走来走去,可以在1000次毁灭中获得1001次重生。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比浪花还可怜,浪花由内到外完全与他人融合,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但人呢?人有皮肤,皮肤就像一道分界线,皮肤内,是自我的界线,皮肤外,是他人与自然的范围。人什么时候才能有意识地走出这层皮肤之外,脱离自身啊!好同伴找到精神上的依存关系。这种一寸,不单单是互相帮助,而是本质上使自己一生不再渺小,不再脆弱的唯一法宝。

回过来,看看大海,看看浪花们。它们是如此的平等,如此的团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东西南北的区分,集体缀成一块硕大无比的蓝绸,大智若愚地抖动着,与天公比试着碧蓝和寂寥。

真的,在海面钱,我只能感到颤栗。我所领悟的这一点,这区区的几千字,在大海面前,是如此的卑微。海的内涵,兴许我永远也无法领悟全。

我们这些生命都是海的核心,海就在我们脑海里,在我们心里信马由缰,荼毒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景致,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在它面前臣服。

海洋是一所大学,浪花则是教授。这所大学教会我们生命的感悟,而那无数位教授,虽无职称,但日夜授课,永不言倦。

海洋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把你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表浅认识,都颠簸着飞扬起来,发生碰撞和揉杂。举目四望,你是如此的孤独,天空和水永远在目光的尽头缝缀在一起,包围着你,呈现出博大的哀伤。你知道自己是一定要灭亡的,而大海则永远存在。

但愿我死后,上帝将我变成一朵浪花,日夜依存着海。

行在心里,心在路上。我想住在海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载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上帝的火柴》有感:飞往天堂的翅膀[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动物天堂》有感

    读《动物天堂》有感 今天是星期日,我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童话书《动物天堂》,这是金小芙阿姨写的。 一看封面,就有一种快乐的风吹拂着我,我被这阵风吹进了另一个世界。这......

    读《兔子与上帝》有感

    读《兔子与上帝》有感1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会有优点与不足,都有利弊两面。我们不能只看不足,而忽略了其优点。这就是《兔子与上帝》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

    读《上帝怎样审判》有感

    《上帝怎样审判》读后感 ——公正的定义 公正是司法审判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正,真正地的公正又由谁或者是根据什么来判别?这也是司法审判中的一直研究的问......

    读《兔子与上帝》有感

    读《兔子与上帝》有感 无论人或兔子,只要有生存就会有竞争。而任何东西都会有优点与不足,都有利弊的两面。我们不该只看不足,而忽略了其优点。这就是《兔子与上帝》这篇文章给......

    读《一掷千金的上帝》有感

    读《一掷千金的上帝》有感使徒行者本书是复活节洗礼的时候教会送我的礼物,于我特别有意义。作者提姆。凯勒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了基督徒耳熟能详的"浪子故事",确切地说,是一个......

    作文 读《天堂来信》有感

    前几天,我读完了《天堂来信》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已深深被这本书所打动,小美,木子,紫霞,那完不成的诺言,一遍一遍在我脑海中萦绕,生命也许总是如此,当你可以看待自己美好的生活和事物......

    读《上帝的名》有感(合集五篇)

    读《上帝的名》有感我们的信仰不是在于仅仅把自己的难处摆在前面,追求借着某种超越性的能力解决它,而是在于首先认识上帝的名,并且积极的寻找它。这世上想要支配人、欺压人的神......

    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我突然想到了我们刚学过的课文《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去宝石岛的路上,我结识了岛上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小高,他回家探亲带回的不是食品,而是一箱昆虫,站长邀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