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党代会体会
学习保定市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郑瑞兴 张市小学 2011年10月13日至10月17日,在大河镇中心校集中学习了“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张云川在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宋太平在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一论述非常精辟,深刻揭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保定市第十次党代会是保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保定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市委书记宋太平的讲话报告的学习,使我初步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充分地了解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也使我对今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及保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盼。通过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者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提高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集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参加集中组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二、强化职责意识,在争创一流业绩上下功夫,继续把“服从核心,服务中心”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在业务能力上,注重提高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独立办事能力、预测应变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能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
三、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按照上级纪检部门的有关要求,经常性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以此端正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切实履行好自己工作职责,没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制度的行为。
四、加强与同事团结协助,构建和谐办公氛围。“和谐”成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竞相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了媒体宣传的关键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尊重、理解、宽容搭建同事交际平台。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而推动建设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运用新的科学发展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大家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勤于学习,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充分认识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重大历史使命,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发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将党代会的精神贯彻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党代会体会
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坚持原有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目标,新目标是原有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既符合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又顺应民心民意,也符合保定的实际。我们要顺应时代、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根据现任市委、市政府思路开阔、工作作风踏实、工作讲求实效等特点,主动适应领导的工作特点,紧贴领导的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强市兴县富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做到不断推陈出新,开创新的局面,为保定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学习上下功夫。精心组织、认真传达、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广泛宣传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亮点、新举措,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将会议精神化作今后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建设,必须切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为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根据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效。要坚
第三篇:学习第十一届党代会体会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芳菲五月生机盎然,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5月26日隆重开幕。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市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谋划未来五年发展,扬帆开启新的航程。我们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园党支部于2017年6月30日下午,在园一楼会议室开展了“迎七一,支部书记讲党课——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支部活动,作为积极分子我聆听了书记的讲话,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过去的五年,在城市年轮中镌刻不凡。伴随着“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天津稳中求进、砥砺前行。五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针,从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中汲取动力、汇聚信心,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天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首过往,天津站在了新起点;瞩目未来,我们将开启新征程。
准确把握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深刻领会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未来五年天津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高水平建设“一基地三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先行先试作用充分显现,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争创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地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突出,国际化程度提升到新水平。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绿色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美丽天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好。
——加快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天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有序参与不断扩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基本形成。
——加快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城市品位、人文魅力充分彰显。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普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安康。用五个‘现代化’高度概括,是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的方向和路径,必将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
精神文明创建重点抓好七方面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共建共创共享中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是紧跟时代发展、紧贴群众期待,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四是正面教育引导与“四大专项行动”相结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五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六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努力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七是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准确领会和把握“四个天津人”
“引导人们做爱国守法、崇德守信、文明和善的天津人,做热情厚道、开明包容、大气豁达的天津人,做务实敬业、勤勉吃苦、坚韧自强的天津人,做敢为人先、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天津人”。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培育“四个天津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天津人”,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整体,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既是历史范畴,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可以说,“四个天津人”的概念是对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系统化、具象化,是对天津精神的生动注解,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精神动员,更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我做起,影响周围的同志,切实提高天津人民的文明素质。
我们预祝并且相信,在全体代表、全市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一定开成一个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在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动员和带领全市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众志成城,创新竞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糖糖班张凡
第四篇:学习五次党代会体会
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1月5日至7日,中国共产党松原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举行。市委书记王常松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为建设幸福松原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臶,坚持科学发展,回顾总结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松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统筹推进“三化”,为建设幸福松原而努力奋斗。这次会议是在松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王常松书记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及建市二十年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推进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领会市党代会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建设幸福松原”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集中到“建设幸福松原”的伟大实践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设幸福松原”的奋斗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
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臵,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公务员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要争做“学习型机关干部”,并在单位中积极倡导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以贯彻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重在落实。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能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向党、向人民汇报。
三是以目标为动力,全面投身建设幸福松原的任务当中。“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是党代会提出的松原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我市各项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更是对各个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以目标促工作、变压力为动力,以“实干、快干”开路,用“干成、干好”检验,振奋精神,克难求进,全面投身建设幸福松原的工作中。要时时发扬创新精神,处处贯彻创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创新工作方法,在解放思想中全面做好本职工作,在与时俱进中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第五篇:学习党代会精神体会
学习党代会精神体会
和谐,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企盼。
和谐城市,全市人民共同追求的幸福家园。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基于对现代城市发展取向的深刻认识和对哈尔滨发展前景的清醒思考,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将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新要求融为一体,以倾心为民的精彩手笔描绘了哈尔滨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书写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和谐城市的新构想,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和谐城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需要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报告》著眼发展与和谐的良性互动,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明确提出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促进发展。这一建设和谐城市的新构想,顺应时代走势,回应人民期盼,昭示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解矛盾、实现振兴的政治智慧。
构建和谐城市,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报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体现了在城市发展问题上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和谐城市,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没有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和谐城市的实践航船就可能迷失方向。回眸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深感到,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哈尔滨纔能呈现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通读《报告》,全篇都洋溢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无论是明确总体要求,还是确立发展目标;无论是谋划发展思路,还是部署工作任务,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字裡行间无不体现著对城市发展内涵的准确理解、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清醒把握和对城市发展目的的科学认定。《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哈尔滨和谐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而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必须高高擎起科学发展的旗帜,加大和谐城市建设的力度,『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报告》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城市发展取向,优化生活环境,繁荣文化事业,加强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维护群眾利益,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纔能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使和谐城市建设一路高歌,唱响『幸福家园』的精彩旋律。
构建和谐城市,是全面振兴的迫切要求。和谐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谐是全面振兴的最强音。今后五年是把发展纳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哈尔滨市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振兴,不仅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求社会更加和谐。多年来,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社会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如《报告》所说,突出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压力较大,群眾普遍关注的一些实际利益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等方面。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社会和谐,而且影响整个城市的全面振兴。《报告》直面现实,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站在新的歷史起点,肩负全面振兴的重大使命,鲜明地提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协调。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形势下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必须按照《报告》要求,把城市发展目标落实到促进和谐的具体行动上,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和谐也不会凭空而来。构建和谐城市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坚定信念,大胆实践,碰到困难不退缩,遭遇挫折不气馁,就能找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在不断前进中实现预期的目标,形成万眾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构建和谐城市,是人民群眾的热切期望。人是城市的主体,其生活环境、生存质量、生命价值的优劣,是城市和谐与否的直接体现。古往今来,人类向往和谐、祈盼和谐、建设幸福家园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报告》契合民意,提出加快建设和谐城市的任务,回应了人民群眾的热切期盼。过去的四年,哈尔滨市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与人民群眾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1230元和4400元,比2002年提高了60.3%和58.4%,广大群眾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也因之日趋和谐稳定。但是,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著诸多矛盾,人民群眾对一些问题的反映仍然比较强烈。对此,《报告》强调指出:今后五年,要以解决好人民群眾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著力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利益矛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提出要使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安全稳定;在维护民权方面,提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在改善生存环境方面,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协调推进、环境优美宜人等目标,为建设和谐城市提出了明确要求。『群眾之事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报告》把维护群眾利益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乾部,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群眾之中,真正倾听群眾呼声,办好群眾关注的事情。这集中表达了心系群眾、为民执政的胸襟与境界,真切生动地詮释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的新要求,揭示了和谐城市建设的核心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和谐城市建设的核心。《报告》牢牢把握人民群眾的新要求,适时调整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立足于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把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和工作任务中,体现了城市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提昇人的素质,致力于人的自我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肌体。人的自我和谐是城市和谐的根本。《报告》坚持和谐发展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提出努力为每一位居民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条件,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这既突出了人的社会主体作用,又符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指明了构建和谐城市的正确路径。『世间万物人为灵,天地之间人为本』。歷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人类歷史发展的首要前提。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既是一个自然生命体,也是一个社会存在。人的生存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对自我的认识与看法跟实际表现越一致,其基本需要的满足层次越协调,自我也就越和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人实现自我和谐的必由之路。100多年前马克思曾预言,未来社会的财富标准不是劳动的消耗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报告》著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和谐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抓住了实现人的自身和谐的根本;在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了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身和谐中的功能;在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方面,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预防性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强调了健康是实现人的自身和谐的基础。这一切,不仅倾注了对人民群眾人文化、人本化和人性化的关怀,而且反映了对和谐城市核心内涵的准确把握、对城市发展取向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激发人的发展潜能,提昇人的文明素质,引导人民群眾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心智、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和谐哈尔滨的建设。
倡导诚实守信,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城市和谐的基础,诚信是人际和谐的纽带。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无信不威。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使全体社会成员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报告》提出,要创建『诚信哈尔滨』,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不仅是改善人际交往,形成和谐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提昇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哈尔滨的必然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诚信是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为人处事的道德起点。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诚实守信,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就会在社会上孤邻寡朋,四处碰壁。创建『诚信哈尔滨』,就要通过加强城乡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广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诚心、诚意、诚恳、诚挚的为人之道,让信任、信赖、信用、信义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在商务活动中,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一切职业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当前,一些人诚信意识淡漠,一味追逐私利,造成信誉低下、信用缺失、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损害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创建『诚信哈尔滨』,就要大力强化信用体系,提昇社会信用水平,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著力解决不讲信用、违规操作、欺诈造假等问题,在人与人之间真正建立起真诚相待、童叟无欺、互赢互惠的新型关系。在政务工作中,政府诚信是取信于民的基础。政无信必颓。创建『诚信哈尔滨』,就是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用『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服务,树立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党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联系,以党群和谐、乾群和谐推动全社会的人际和谐。诚信是凝聚力,诚信是生產力,诚信是政府的公信力。创建『诚信哈尔滨』,关键在人。只要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内化为全体市民的操行信念,付诸于人际交往的和谐实践,扬诚信之旗,倡诚信之德,真正做到仰天不愧于天,俯地不负于地,就能够在全社会建立起知荣辱、重诺言、守信用的和谐人际关系。
实施科学管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和谐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协调有序的表现。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键。《报告》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浪潮,提出坚持用科学理念、先进方式强化城市管理,这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是人类群居的集合体,必然存在大量的矛盾衝突。要使城市在运动中平衡、差异中协调、纷繁中有序、多样中统一,实现人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和谐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报告》从有效发挥社会管理的整合功能出发,强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改善城市软环境,完善政府自身制度和行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增进市民对改革、政府、城市的认同和信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构建城市管理新体制,增强人民群眾对改革的信心。近年来,随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哈尔滨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利益调整的难度也非常大。改革过程中如果不调整好利益关系,势必造成人民群眾对改革不满。《报告》强调构建市为主导、区为主体、街道和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就是为了拓宽渠道、搭建平臺,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权益保障机制,从而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激发人民群眾投身改革、贡献发展的热情。通过切实提高政府效能,增强人民群眾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哈尔滨市气候寒冷,招商引资的客观条件相对较差,加之行政审批制度不够完善,投资创业成本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兴业创业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报告》提出『以转变职能为重点,以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法制型政府为目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这一要求去做,各级政府就能减少审批、优化环境,提速增效、取信于民,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哈尔滨作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家园。通过完善城市管理新机制,坚定人民群眾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信念。《报告》指出,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是今后全市上下必须为之奋斗的一个长期目标。把全市乾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个目标上来,戮力同心为之奋斗,必须按照《报告》的要求,通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方便群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作业精细化,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因此而心舒气爽,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乾劲为实现『三个适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优化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生活空间是人类栖居的场所和社会文明的标志。通过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和改善生活空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报告》提出以创造优质的生活空间为目标,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诗意相处、和谐守望的文明境界与追求。人生存于地球,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他所赖以栖居的大地与自然,是生存境界问题。在马克思看来,诗意与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崇高境界,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对象,而且也是『作为艺术的对象』,人不能仅仅将自然界作为物质资源加以佔有,还应保持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保持一种诗意与审美关系。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这种『诗意与审美关系』的实践印证,展现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交融,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报告》要求著力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天人和谐、相生相荣、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国家卫生城市。整洁靚丽的市容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哈尔滨市冬季漫长,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繁重。这就必须按照《报告》的要求,适应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以垃圾处理,内河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为推动,著力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真正使哈尔滨净起来、靚起来。提昇城市环境质量,打造国家环保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哈尔滨市生态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就拿关系国计民生的水资源来说,人均佔有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全国人均水平的1/2,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对此,《报告》提出,要强化对水资源、森林、草地、湿地、耕地等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加强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的治理,严格控制废气、污水、噪声污染,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搞好城市绿化美化,打造国家园林城市。人工艺术与自然景观『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是现代园林城市的突出特征,也是生态城市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报告》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强市区和重点镇的生态建设,讲究科学,合理布局,搞好城市绿化,营造亲水、亲绿、亲近自然的滨水空间和人居环境,把沿江风光带、沿河景观带打造成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全面提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使哈尔滨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
促进和谐的新途径,彰显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
《报告》著眼和谐城市的新特征,思和谐之方略,谋和谐之举措,寻和谐之路径,鲜明地提出要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富裕安康、文化繁荣、安定有序和民主法治的城市,为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创建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点,建设富裕安康的城市。和谐的城市,首先是富裕安康的城市,是民生不断改善的城市。《报告》从和谐城市的基本要求出发,把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作为首选,提出建设富裕安康的城市。这既抓住了和谐城市建设的根本,又切合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民为重、民生为天的价值取向。什麼是民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眾的生命』,也就是群眾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人民不能安康幸福,城市不能和谐发展。从真心诚意为下岗失业人员开闢创业路到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服务体系,从试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危房棚户区改造到安居工程走进千家万户,从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到扩大高中教育覆盖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等,桩桩件件无不显示出市委在民生问题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是『富民、安民、济民』的有力之举。按照《报告》要求,『富民』,就要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以不断改善人民群眾的发展环境、发展能力为宗旨,著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机制,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安民』,就要织就社会保障这个『安全网』,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健身等方面,加大力度,扩大覆盖,不断改善人民群眾的生存环境;『济民』,就要加固社会救济这个『稳定器』,把关爱困难群体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等措施,解决与困难群眾紧密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做到冷的时候捧上暖暖的关爱,难的关头送上殷殷的关怀,让真情和挚爱洋溢在城市大家庭中,让每一位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富裕安康的城市带给自己的欣慰。
以弘扬哈尔滨精神为切入点,建设文化繁荣的城市。和谐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繁荣的文化,必须以城市精神作支橕。作为和谐文化生动体现的哈尔滨精神,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和谐城市的灵魂。《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哈尔滨精神,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不仅突出了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而且为我们选准切入点,繁荣城市文化明确了方向。『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哈尔滨精神,已成为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在哈尔滨精神的引领下,哈尔滨市文化事业日益发展,『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两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俄罗斯年』在哈尔滨丰富多彩。在新的起点上,以哈尔滨精神为引擎,建设文化繁荣的城市,就要积极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多样发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就要把和谐创建活动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先进典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实施文化环保工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展现美好心灵,謳歌社会正气,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就要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提昇城市品位,精心打造中西合璧、冰雪名都、避暑胜地、音乐名城、金源古韵等核心品牌;就要坚持『以和为美』的和谐理念,树立远大文化抱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產业,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通过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不断提高『文化產业竞争力』,努力将和谐理念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去,再现人民群眾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满足群眾文化新需求,增强城市软实力。
以生產安全、社会安稳为著力点,建设安定有序的城市。安定有序是和谐城市的前提,也是和谐城市的目标。《报告》把维护人民生產、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著力点,提出建设安定有序的城市。这充分显示了新一届市委顾全大局、维护稳定、谋求民安的执政意识和爱民情怀。平安是民心所盼,稳定是和谐之基。《报告》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仅重申要推进『平安哈尔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而且指明了建设安定有序城市的新路径。力求百姓安心,著重解决人民群眾生活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随著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够,『苏丹红』、『多宝鱼』、『红心蛋』等问题日渐增多,给群眾的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报告》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力争生產安全,著手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生產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报告》回应群眾诉求,提出强化安全生產监管,完善社会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应对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力保社会安稳,著力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因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引发的触及民生民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报告》强调要加强信访工作,强化领导责任制,通过完善基层信访、维护稳定、司法调节一体化等长效机制,妥善处理涉及人民群眾的利益问题,提高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以稳定保和谐,以和谐促平安。这些得民心、合时势、保民安的重大举措,必将推动哈尔滨市形成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关节点,建设民主法治的城市。和谐城市,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城市。《报告》纵观全局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城市的任务,反映了对和谐城市内涵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和谐城市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公眾基本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公眾基本诉求得到保障。前者是民生问题,后者即民权问题。建设民主法治的城市,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用法治来保障城市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报告》提出推行依法执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这就抓住了建设民主法治城市的关节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持有者,只有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纔能带动全社会遵法、守法、护法。坚持民主执政,保证人民群眾参政议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创造者,是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要实现哈尔滨和谐发展、全面振兴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依靠制度保证群眾行使选举、决策、管理等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执政,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民主法治城市的主要内容。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关。因此,《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司法公正,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为,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坚持民主监督,做到廉洁从政。强化民主监督,是根治腐败、廉洁为公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加强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监督,防止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增强『权为民授、权受民制』的责任意识,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促进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民主和谐的良好局面。
和谐发展的哈尔滨,为人民创造幸福的家园;哈尔滨的和谐发展,孕育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的歷史征程中,英雄的哈尔滨人民将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创造腾飞的奇跡;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收获发展的硕果;在全面振兴的奋斗中,谱写和谐的乐章。哈尔滨人民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无限憧景和热烈追求,将在时代的变迁中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