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课题阶段总结
《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课题过程管理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也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性阶段管理。我们注重课题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现把前期课题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启动阶段
2008年6月之前,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自我办学特色的需要,确定了《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的研究》课题和课题负责人,实行实验教师自愿参加的原则组建了课题组,并发文公布了课题实验组成员及其分工。我们这样做,既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又有效地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他们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原则与方法。同时,向朝阳市教育研究所申报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建设心育队伍。为了顺利地开展心育课题研究,课题组非常重视自身的心育理论学习。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心育文章和有关文件,北山小学心育课题组心育理论学习目录
序 号 学习文 章 题 目 职业倦怠和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管理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与考前焦虑症形成机制分析 3 小学生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的诊断与分析 先行组织策略与作文教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学习动机部分 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学习策略部分 另外,我们还重视心育骨干教师的培训。
(2)开展校本研究。新学期,课题组主动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设置,结合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已在一到四年级6个班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每周每班保证一节课的活动时间,内容包括学习行为训练等。
(3)开通心理热线。学校率先在全镇中小学校中建立并开通了校园心理热线,还与课题研究同步,开设了“厌学”QQ群,为便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
(4)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学生厌学程度,做好数据统计。
三、我们的反思与困惑
学生的厌学情况在我校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相信其他学校也存在,有些厌学学生不管老师和家长想尽了哪些办法,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还有的家长不愿意配合,觉得自己是厌学学生的家长很丢脸。所以我们至今未能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解决。
一所学校,一个教师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如何根除厌学现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的研究》课题前期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的研究》课题前期研究总结
自开题以来,按照市教育学会课题组的要求,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阶段的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潜意识条件厌学行为现象进行相关的决策,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潜意识条件性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学生的气质,童年经验,情绪刺激为辅,多渠道、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求更有效的方法辅助厌学学生更好的学习,健康全面的发展。(1)教师对学生厌学成因进行分析,确定潜意识条件性厌学的种类。(2)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3)邀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家长做讲座。
(4)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干预方法,做跟踪调查。
(5)对实验对象做心理测试。
(6)课题组成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及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低年级(一年—二年)中年级(三年—四
年)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矫正目标和治疗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收集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索,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三、课题研究现状
第一阶段:
1、建章立制,保障研究。
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保障机制,从组织、管理、经费、人员等方面保障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研组和外聘专家组成,负责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建立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建立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2、内涵界定,引领研究。
(1)课题界定:我校课题的名称是“关于小学生潜意识厌学行为的临床诊断与干预的研究”。我们对题目中关键词进行了界定。
其一,在xx小学就读的学生。
其二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其三分析。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生活的厌倦情绪进行观察、思考,剖析其厌学的内在原因。
其四干预。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变“厌学”为“乐学”。
(2)内涵界定:深入调研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弄清厌学学生的比例;针对各种影响源,分别研究对策及写出调查报告;研究学生厌学对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厌学学生的一些心理做出分析,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走出误区;针对由于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引起学生厌学这一直接原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3、召开开题会,启动研究。
4、开展培训,促进研究。
我们主要进行三个层面的培训:一是自我培训。理论中心组的成员共同研究、组织安排理论学习。理论中心组老师轮流进行自学自讲自培。二是外出学习,学校派科研主任、实验教师多次参加心理方面的学习。三是实践中培训。我们要做什么,要研究什么就共同学习什么。
四、下一步打算和困惑
1、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并进行厌学心理的测试,保留基础数据。
2、进行厌学心理调查无实据。措清校内学生厌学的表现,程度等,分出厌学类型,建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困惑:
1、教师心理学理论基础差,研究能力不强。
2、厌学研究的少,有深度的理论支撑少。
3、厌学心理科学性的测试的量规制定和操作较难,特别是对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更难,不利于研究中规律性结果的发现。
xx小学课题组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临沂湖南崖小学
初淑珠
一、指导思想:
在罗庄区教科研重要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努力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实效的预防学生厌学的方法,消除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变得爱学、乐学。
二、重点工作:
1、利用周三下午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活动有确切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记录。
2、继续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本学期进行“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3、开展实验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题研讨课活动。
4、加强科研成果的整理和积累,学期末每位实验教师要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案例。
三、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课题组会议。布置本学期的研究工作重点。
2、实验教师指定个人研究计划。
10月份:
1、“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专题讲座。
2、交流、整理实验教师收集的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材料。
3、实验教师的课题研讨课活动。
11月份:
1、“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专题讲座。
2、研讨课综合场活动展示。
12月份:
1、课题研讨例会。
2、实验教师的研究总结交流会。
3、课题组实验阶段小结。
第四篇: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新知部分设计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教学设计。具有说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最后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当前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容乐观,存在的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1、受惯性思维的影像胆子小,放的不够。在学生的“学”的活动设计较给力不够。
2、为了满足家长高分需求,重视知识结论快速形成,缺少对知识结论形成前学生思维的发展。
3、设计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4、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具体表现是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
通过前期小课题实施,少部分教师在课堂 “讲的”少了,在它们的课堂不教或少教已经是常态。通过小课题研究它们对数学教学本质问题的认识达成共识:数学知识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付出的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力形成提升和思维发展才是数学教学根本所在,新知建构部分设计有了质的变化,能围绕“学的活动”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有机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外部实践活动完成实现向思维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提升活动内在的思维品质。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活动设计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与材料作为支持条件。但是,多数实验教师们形似神离的课堂教学还令人担忧,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目的性不强,教师不是很清晰操作什么?为什么操作?导致为操作而操作,实效性不强。这种外在的操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对接不上的操作,意义不大。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操作之后的观察,比较,猜想,判断、推理、验证的心智活动和之前操作活动没有对接。数学课没有数学数学味道。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该课题研究所用到的是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之所以采用该方法是因为只有通过调查和案例研究对比才能使得参加研究的教师改变自己设计,使得课堂教学实施有真正改变,课堂掌控在学生这里,问题让学习发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和延续。使得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1)对比法:每个研究团队开展平行班对比研究,从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兴趣、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度加以对比分析,形成量化表。表格由明生路小学张任峰制定。
(2)分析法:组织研究团队对名师课例进行深度研究。对准新知设计展开设计及意图剖析。结合自己的设计深度分析。量表由工农兵小学乔艳华完成。
(3)缩小研究内容,本学期研究内容设定为数与代数领域,每位参与研究教师要有具体分工,负责的项目落实到位到人。
每位参加实验的教师先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活动流程、活动时间、活动材料、活动要求和活动报告单等等。然后在集体交流确定学生操作活动设计流程,在确定实验教师试教,最后共同研讨反思效果,同时形成调整后二次备课教案,再由另一名教师试教,在研讨,最后形成文字和音频视频材料上传QQ群或博客共享。设立五个研究点校每所学校实验每个月开展4次实验研究。
通过研究进一步清晰建构主义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学生通常选择缺乏“认知冲突”的学习道路,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没有难度的任务。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要求体现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但建构主义教学也不能一下子完全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因为,高度认知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可能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让学习任务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辅导。同时“支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学生应该认识到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学习一些自我控制的技能和习惯。学生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建构主义教学日程中,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方式中。
三、研究成效
目前通过教师们案例对比研究和反思交流,在教学设计基本能解决以下问题。达成如下共识:(1)教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能恰当把握,在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现有水平”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2)教学容量掌控合适。既避免容量过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又要力戒容量小、密度疏,学生因吃不饱而“开小差”。(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对多数学生熟悉、理解的内容,教师只作提示和点拨,引导学生调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对重点内容则不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理解教材;对难点内容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4)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方法要精心设计。(5)在注意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通过研究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都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施中感受到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32位实验教师们逐渐将理论融到到实践中来,能将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的: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历从具体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形式操作的过程。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条件,作为是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实验教师们对课堂上干什么?怎没干?为什么这么?愈来愈清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目的性强,外在的操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机结合对接。在实践中有两位年龄50岁多岁的老教师做的最为突出,主动约我去听她们的课,《垂直于平行》一课,完全按照建构主义来完成教学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猜想、判断、验证、分类、归纳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清晰到清晰,不科学到科学认知全过程。学生最终是通过自己思考和同伴交流获得平行于垂直的概念,课的设计凸显了“学习者”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彻底瓦解了“理念记忆+机械应用”这一模式。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独学、对学、群学认知流程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谓学生“学”的主动,教师“教的轻松”。再如《烙饼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困难去解决,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老师很好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印证了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这样的课堂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是会学习,乐学习,善学习,不再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除法复习课》,《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也在像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发起了挑战,孩子亲身经历知识的梳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201课题阶段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今年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已初
见成效,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总结:
一、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5、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课题组邮箱内,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6、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课题资料,互相学习沟通。
二、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一学期来,我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课题组邮箱内,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通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三、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
要努力做好的。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