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时间:2019-05-12 01:4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是识字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学好生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思考,下面是本人授课过程的几点体会。

一、设置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按照新教材要求,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难度,就必须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识字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字。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2、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叫“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3、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请、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1、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2、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最后结合园地的练习,让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三、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我认为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开?生:从我们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也可以把生字发给若干名学生,请他们分别拿着生字找朋友(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学生读后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予表扬、鼓励。

轻松的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加深所学知识印象,巩固识字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小学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认字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天性活泼爱动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认字识字的兴趣,开拓多种认字识字的途径,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一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摸索。

一、儿童游戏,激发兴趣

识字本有些枯燥乏味,而对于枯燥的事物,学生的情绪总是较为被动,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降低,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小学生的起步阶段一年级通过多种途径来营建创造识字教学的快乐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引导学生体味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而游戏是儿童的快乐所在,一年级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快乐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学习文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猜一猜”、“交朋友”、“摩天轮”……将这些儿童学龄前生活中的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地。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快乐,因此识字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兴趣盎然的乐事。

二、看图认字,开拓想象

想象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生字配上简笔画,如:教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图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文字“动”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原有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汉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故事,无意识字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

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我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赛故事”“演故事”等活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不怎么复杂的常用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无意中既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也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取得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开展活动,生活中识字

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学习兴趣出发,开展多种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活动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比如我在班上举办“动物运动会”“我当小导游”“我逛超市”等等识字活动使儿童从活动中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便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

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学生发现和探索的热土。

第三篇: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2013年岳西县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参选论文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姓名:刘小梅 作者单位:巍岭辅小 联系电话:0556-2232462 郭沫若曾说过:“识字是一切探究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因此,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却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呢?

一、课堂识字,循序渐进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缺少耐性,注意力难集中。因此,在课堂识字教学中,要找到适当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认识新字。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及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书本中的生字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那些生字呢?

开学前的几节课,我将生字抄到黑板上,然后给每个字注上拼音,让学生结合拼音反复读。几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不好。虽然学生当堂识字快,但遗忘的速度也很快。后来,一位老教师建议我让学生先

读课文,让学生在读课文中识字。

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了书本上。从刚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读,到后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由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的熟悉。读完之后,课文中的每个字在他们的脑中都有了大概的印象。我再让学生将“我会认”中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圈完之后,结合它的拼音及在文中的组词将其多读几遍,以加深记忆。并且,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分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和乐趣。

(二)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识字方法

就单个汉字而言,枯燥无味,很难把握住。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地了解并识记所学生字。我让学生自己找出识字的方法。

1、利用偏旁部首识字。

汉字属于形声字,大部分的汉字都和它的偏旁部首有关。如在《识字4》中,出现了很多虫类动物的名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等。这些字都是由虫字旁加上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组成的。对于这类字,我们只用利用它的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认识新字。很多同学都能很快地认识蝴、蚯、蚓等字。

2、拆字识字

有些汉字,结构比较复杂,由多个汉字组成,如“赢”、“赞”等。对于这类字,同学们想到利用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赢”字便可以拆为“亡口月贝凡”,“赞”字拆为“二先贝”。

3、编顺口溜

有些同学善于编顺口溜来识字。如“把心关在房门里透不过气就是闷了。”“要在右边的地(将羽字看成两排空地)里种番茄必须先把土给翻了”“今天我有心会想念了。”“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了,里面带着头巾的小孩得救了。”

(三)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激发识字兴趣

课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找出了一些识字的方法。结合着这些方法,再让他们把生字多读几遍。为了更好的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读字兴趣。我让他们自己充当小老师,选取一节课中最认真的几位同学逐个地带领大家读字。这样,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新字,还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纪律。

二、课外识字,灵活多变

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汉字1600—1800个。所以如果只认识书本上的生字、利用课堂识字,是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所以除了课堂识字,课外识字也很重要。

(一)利用课外书识字

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适合于低年级的课外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大部分低年级看的课外书上中都注有拼音。因此,应该多鼓励学生看课外书。通过课外书,能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这既是一种知识的迁移,也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他们不仅能复习拼音和所学的新字,还能扩大他们的识字范围,增加识字量。

(二)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同学或亲人的名字、路边的广告牌、电视等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因此,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平常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动脑的好习惯。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加以攻克。要让学生从识字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篇: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识字教学编排的特点是识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麻烦,新教材中只认不写的字难于联系,难于巩固,难于检查。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使识字写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地学习呢?

在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导,拓宽学生的识字途径,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具体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识字兴趣。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是激发识字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把识记字形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识字。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如汉字加减法、想象法、整体记忆法、儿歌法、谜语法对比法等等。在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画出来,拼拼字音,看看字形,猜猜字义,然后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既快又准地记住字形,然后在全班交流。如认识“器”字时,有的学生用谜语法说“四个小口,中间一条小狗”,有的用联想法说“是谁站在两块石头上哭”;还有用对比法来记忆“用足来跳,有木是桃,加上提手就是挑”;还有的用汉字加减法来识记“木+木=林玩-王=元”,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自己想出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让学生在兴趣昂然中不知不觉的记住生字。

2、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教材的各个部分也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范读激趣: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要读的愿望。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用小手指着字跟我读,一遍、两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圈一圈:拿出铅笔,在儿歌中找一找“弯”字圈出来,看一看一共圈出了几个“弯”字。然后连一连: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什么是弯弯的,用线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字分别与图中的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联想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整体上认记了“弯”字。这样,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有意识记:让学生再跟着我把儿歌读几遍,边读边注意圈出来的“弯”字,“弯”字在多次反复中被认记。

3、以旧引新,自主识字。

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个不错的识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常常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二、课堂上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列车”“汉字王国”“汉字天地”等情境,每一个生字就成了“字宝宝”的角色。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识字列车”到“汉字王国”去和“字宝宝”交朋友、做游戏。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当教学《四季》一课时,在欣赏了四季的美景后,我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年四季里藏着好多‘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认读生字的过程往往枯燥乏味,我把这个过程取上有趣的名字,如“和字宝宝打招呼”“把字宝宝请回家”等,使认读生字成了有趣的游戏过程。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读、抢读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认读生字的趣味性。

三、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多阶段反复识字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再如《阳光》一课中有“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我让学生打开书第17页,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儿童书面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12岁。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小熊过桥》及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低幼儿童读物,还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大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空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了乐趣,会更加主动地识字,也会在无意中识更多的字。

四、拓展延伸,赋予孩子善于发现的眼睛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新授生字时,不管是导学还是自学,始终与生活紧密联系,从广告、标语牌、物品名称等中找字,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字,在生活中巩固这一思想。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给孩子善于发现世界的一双眼睛,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识字4》结束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你喜欢的大自然中的东西,在班上搞一个‘小小世界’展览”。大家带着兴趣、带着激情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寻找植物、寻找动物、寻找一切他认为美好的东西。在展览的时候,也许,他会带上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也许他会捉来了一只没有特色的小虫,也许他因为采不来云朵而用语言描述„„而这一切,就是孩子的发现,就是孩子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心理学认为:作用于人的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与人的各种需要的联系是发生在认知活动中的。当事件符合和加强人的认识和愿望时,就产生肯定的情绪,充分利用人赞美和认可的需要,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当学生识字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赞扬。特别是对那些识字较吃力的,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这种肯定和鼓励更应及时。在我班上就有这么几个学生,每次让他们识字,眉头就紧皱起来,一节课下来识不了几个字,而且一转眼就又忘了。课下我进行了及时的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每识得10个字之后,就可以在“评比栏”中为自己添上一颗红星。这些及时的肯定使学生得到了成功后的满足,促使他们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随着识字成绩的不断提高,那几个厌学者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大,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如今当我们即将学习一篇新课文时,不用老师督促,大部分学生就已经把这节课要解决的生字词给记住了,这真令我感到欣慰。

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我感到收获最大的不是学生多认识了几个字,多说了几个故事,而是学生对学语文有了兴趣。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语文素养,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含浦镇九江小学 周雪梅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迎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十五,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通过各种各样的会意字、形声字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开课之初,教师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抽象蚊子的兴趣,不妨多用游戏等形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生一起给字配“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无意识字也是识字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践活动是关键点。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从教材延伸到课外,从识字开始看世界。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对一年级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规范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两大缺失。缺失的原因在于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对现有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调整教学的顺序之后形成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达到降低生字回生率,提高识字成效的目的,优化第一课时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复现巩固高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喜欢学习汉字”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新课标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但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超大量的识字任务(新课程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二年级上册要求认450个字,写350个字;二年级下册要求认400个字,写300个字。)加上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以及课时非常紧张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是必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通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3、记字形。日常课堂中很多老师会逐个指导记字形,公开课上大多随机学习几个,但识字方法的指导都比较到位有效。

4、去拼音认读。

5、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6、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或者长句子,而后读通全文。

细想这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大体有三:

首先,初看起来它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由简单到复杂,似乎体现了梯度。

其次,记字形环节表面上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能够轻松记住生字,即使个别难记的,在教师引导下也能得到解决。

第三,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读通了课文。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受用的教学模式,至少还存在着两大缺失:

1、一部分学生,每课生字总有几个根本不知怎样读。

2、字音混淆存在于一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把“活动”的“活”读作“动”,把“眼睛”的“眼”读成“睛”,把“睛”读成“眼”。这就是严重的生字回生现象。这样,我们不得不经常布置认读生字的作业,并且接下来很多堂课都必须安排时间复习巩固,总算马马虎虎巩固下来,可是花去的时间太多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大缺失呢?

原因之一:这种认读顺序并不是学生最轻松的认读方式。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儿童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所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朗朗上口的、优美的小文章,生字寓在语言环境中。如《口耳木》、《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菜园里》、《识字6》(第二册)这些课文,创设家庭、学校、城市、农村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识字效率的效果。

可是这种教学模式,却要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单个字的识记。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的生字:论、趣、底、题、淋、洒、滴、油,那么抽象的一个个字符,没有任何温度,学生怎么有兴趣去读呢?即使有拼音帮助他们读准字音,但并不轻松。

原因之二: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在识记完生字后,就应该多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减慢遗忘的速度。但是,这种模式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加快了遗忘的速度。

刚刚记住的字形还未得到巩固,就把字放入词语中请学生认读,此刻是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刻。词语包含着一定的语境,生字则相对较弱,学生自然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生字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从而出现生字混淆或者根本不会认读生字的现象。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记住字形固然重要,但是难点不攻破,字形没有很好的巩固,识字的教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成。

基于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联系自身实践,我觉得,遵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优化识字教学。

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

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

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选择这种教学模式,对比“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教学”的新旧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区别。调整后新模式的第一步整合了原模式一、二两个环节;新模式的第二步,是原模式的第五环节,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新模式的第三步,是原模式三、四两环节的整合和深化;第四、五、六步是新模式要突出、强化的。新模式偶三个重要特征:一是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识字的层次性;二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轻松识记生字,体现识字的深刻性;三是在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识字,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其实质是主张课中多次复现生字,让学生在反复见面中轻松学习汉字,真正“喜欢学习汉字”。

初次见面,留个印象——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第一次见面要能留下个印象。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请学生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对生字有了音形义的初步印象。切不可过早脱离语言环境,去面对一个个干巴巴的字符。那样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毫无兴趣可言的,又怎么会留下印象,没有印象又怎么喜欢得起来呢?

完成这一任务,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读时对照课后生字栏里的生字,圈出本课生字。

请学生读时圈出生字,以明确学习对象,对字形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如: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教师揭题引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1-2遍,读中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生字。

3、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进而试着读通句子,读通全文。

这个任务在5-7分钟之间完成。这样操作,学生对字音、字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课文语境中对字义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增加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

再次见面,拉近距离——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人们在接触外界时,知觉整体性经常在发挥作用。知觉整体性是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一年级学生入学前与大量的常用词汇接触过,如:聪明、活泼、蝴蝶、眼睛、暖和等。听过的,说过的,在脑海中留下了音与义的印象。

学生对一年级课本中的大部分词语似曾相识。让生字在词语中出现,学生认读起来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在词语这个语境中,生字也变得具体可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如“玩耍”这个词,学生一拼读,脑海中自然会出现玩耍的画面,不用老师多做解释,而单单出示“耍”字请学生读,非常抽象,学生甚至不知“耍”是怎样的,字形又那么复杂,学生看着就犯难,读的兴趣自然就不浓,主动性也就不明显了。可是换成出示“玩耍”这个词,将生字“耍”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学生一读,心中也许忍不住会说:哦,原来“玩耍”的“耍”就是这样呀!看,学生已经开始主动识记生字了。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为其他颜色显示,并带有拼音。

2、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先拼出生字,再连读词语。如:“青蛙”,“蛙”为生字,要求这样拼读:w--ā→wā,青蛙。不脱离语境,整体认读。

这一步,也有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

用崔峦老师的话来说:“认字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的、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里虽说不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是第一次比较明显地出示,将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用于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对生字字形的印象。同时,这样的出示形式再现生字的语义,让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词语中的生字注上拼音

给生字注上了拼音,学生就可借助拼音认读生字,降低认读难度,并加深对生字字音的印象。

怎样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与方法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选择在词语中呈现生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读。学生认读的不是干巴巴的字符,而是鲜活形象的词语朋友、生字朋友,不但愿意认读,而且乐于认读。这种形式才是能够让学生对生字产生深刻印象的有效方式。

三次见面,形记于心——识记独立的生字

当学生对生字产生了具体形象的印象,有了感觉之后,就可以单独出现生字请学生认读了。因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识字。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带拼音的独立生字,请学生拼读、识记生字。

2、在拼音帮助下,学生容易做到音形联系,识记生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3、去掉拼音,请学生认读。

一方面可以检查识记情况,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克服难点,扎实做好识记环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巩固生字的作用。

4、变换字的顺序,请学生认读。

小学生的记忆往往偏向于具体机械识记,一个字在固定的位置上,他们能认出来,换个地方或许就不会认了。因此,调换顺序,打破机械认读,让学生在任何位置任何环境都能正确认读。

在这个环节,我们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在识记过程中,我们以多次复现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认识生字。

崔峦老师说:“认字和认人是同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认一个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俗话也说,一回生,二回熟。经常见面,通过各种形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能使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记住字形。

第二,对那些结构特殊的合体字,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与识记能力如:蜘和蛛、蚯和蚓,筷、雷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提高识字能力。

有句话说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学生体会到了生字包含着的情感,认读起来可以感觉到它的温度,再加上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正面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让学生的识记过程轻松扎实有效。

四次见面,文中寻迹——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最终要回归到文本。读通文本,读中巩固生字,是识记生字的一个更高层次。

这是第二次读课文,较之于第一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按词读,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第二,读时,教师要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的指点,难读句子要示范。

第三,课文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得比较通顺为止。

在这里,我的通常做法是:

1、请学生认读几个课文中几个带生字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2-3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比较熟练。

3、检查读课文情况,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指导、示范等,帮助学生快速读通课文。

五次见面,应对自如——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尽管学生识记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印象,但是学习生字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不及时巩固,很快就会遗忘,造成生字回生现象。而且学生学到了后半堂课,身心已经感到疲倦,注意力不大能集中得起来,如果这时不能有效地巩固生字,回生现象会更加严重。

所以在这个环节要注意:

第一,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我们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如:摘苹果、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巩固生字,保持记忆。

第二,多复现难记字。

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难记字一般都难以进行字形的分析,只有多与学生见面,比其他字出现频率高些,见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实现这个环节,通常可分三步走:

1、创设情境,如“摘苹果”游戏,可以这样进行情境创设: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只要你能读准大苹果的名字,它就归你啦!

2、游戏识字。有意识地多安排难点字的出现机会。

3、宣布游戏结果,激励表扬学生。

六次见面,直呼其名——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识字教学的最后——写字环节,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

学生熟字返生现象的广泛出现,提醒我们,熟字的巩固需要大力加强。要求书写的生字有的是本课出现的生字,有的是以前课文中的生字,在指导书写之前,要求学生正确认读,达到复习巩固、熟记的效果。

第二,给常用的生字找朋友(组词)。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给常用生字找朋友,既巩固生字,又丰富了词汇,还提高了运用字词的能力。

整个书写指导过程起码安排10分钟的时间,至少有以下6个小环节:

1、请学生准确认读生字。

2、请学生给常用字找朋友。

3、教师强调笔顺特殊的字。

4、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5、师范写,生摹写。

6、教师评价,总结书写情况。

在两轮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年级组做过比较与统计,发现第一轮时,平均每个班级有20个学生认读生字要张冠李戴,而尝试用新模式之后,每班只有平均9个学生区分不清字形。我们再次做了个全面的统计,发现多个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10人减少至4人,三个以内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22人减少至13人。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识字,降低学生的生字回生率。一到期末也不用再经常进行“比较、复习、总结”,减少复习的“反复性”,节约教学时间与精力,真正提高识字效率。

下载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一切学习上的事情,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这样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习......

    浅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大全)

    浅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双捷中心小学:林俏玲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心理......

    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的论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当中,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识字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只有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可以为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打......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一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顺应了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一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方法多

    一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方法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是学习语文以至学习其他各个学科重要的基础......

    微型课题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二) 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

    识字教学方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字读成一个音节,每个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统一地、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讲:“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