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时间:2019-05-12 01: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第一篇: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

开发校本课程,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从侧重满足学生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的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一类课程。为此,我校从08年起,在区教研室、区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以“让爱传承”为核心,以“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系列校本教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政策依据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强调,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二)需求依据 1.学校需求

学校坚持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发展之路,确立了 “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奋斗目标,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让爱传承”,力争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我们认为,有特色有文化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的成长,更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

2.教师需求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力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教师不仅会“教”书,还需要会编书。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可以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在校本教材开发和编写中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根据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绝大多数老师有明显的认同感和期待感。

3.学生需求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化素养非常欠缺。仅靠学科课程很难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使现代学生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道德修养不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等等。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三)资源依据

1.丰厚的传统文化溢满校园

我校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调,设计建设校园整体传统文化环境,使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做到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效果,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读书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全面提高素质。

2.教育科研基础扎实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之路,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现为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省教学工作示范学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省创新教育、合作学习、科技教育、作文教学等重大课题实验基地。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只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3.教师资源充沛

我校现有教师142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89人。教师队伍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支兢兢业业、热心指导年轻教师的老教师群体,他们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二是有一支占全体教师三分之二的青年教师队伍,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三是非本地教师多,约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一,他们来自各县区,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有着为学校奉献热血和智慧的共同意愿。四是我校有一支业务精湛、数量可观的音(7人)体(8人)美(7人)等专业学科教师队伍。这些都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4.孔子雕像的隐性价值

在孔子诞辰2560周年之际,我们把孔子雕像植入校园。这更给了我们重要的灵感,激发了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孔子,已不仅仅是两千年前的思想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一座瑰丽辉煌的文化殿宇。孔子也当然不仅仅属于新华七小,而且属于全中国以至全世界。但我们在孔子雕像前,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与我们是那样亲近,那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以及后代学者的儒家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背景,我们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校园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让爱传承”为核心,以“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主题,开发建设“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校本教材,全套教材共分为华夏文明、国学经典、蒙山沂水、魅力校园、关爱生命、艺体教育、七彩课堂七大类,20余门校本教材。

二、课程管理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不流于形式,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必须予以保证。因此,我们建立了教科研管一体的组织机构体系。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组织(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牵扯到很多政策上的问题,课程设置,校长不拍板,也难以落实,更重要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我校陈校长亲自上马,亲自负责。为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我们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跟踪指导组和开发实施组。(1)领导小组。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和制度,对校本课程进行宏观调控。(2)跟踪指导小组。是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着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指导,操作过程和调控管理,承担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3)成立开发实施小组。我们成立了以20多名教师为主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负责撰写课程案例,执行校本课程计划,实施校本教学。

2.成立“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教研)校本课程设置以后,许多的教学问题需要研究,而其研究的内容又有特殊性,学校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教研组。由于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门类多,涉及范围广,因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根据课程类别,共设置了“七个”校本学科教研组。校本学科组隶属于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平时由学科组长组织活动,每学期校长还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重要的研究活动。

3.成立“校本课程”课题组(科研)

作为全新的课程,要研究的,不单纯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校本课纳入课堂研究的范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课题组,各门校本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是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组围绕“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开展研究,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校本课课堂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

4.建立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制度保障)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对教师管理,制定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用以推动教师专业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校本课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拟定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书》,编排了《校本课程授课表》,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正常教学秩序。

三、课程特色

(一)照顾差异,满足需求

“校本课程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特殊需要与兴趣”。(这也就是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但是在单一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受什么教育的权利,教师点什么菜,学生就得吃什么菜,自己没有点菜的权利,因而很难有自己的的独立追求。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下,学生成了“点菜者”,“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修改菜单的权利”。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学习内容可以选择

我们首先做的是同一门课程中,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比如: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诵内容。再比如,《魅力沂蒙》教材中的“变迁·寻根”主题探究活动,选择的课题就可以有“服饰的变迁”、“交通的变迁”、“沂河的变迁”等等;不仅一个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子课题,学生还可以跨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例如《养成教育》中的开展爱校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认领学校楼道装饰的某一部分内容,或人或事或物,通过搜集材料,采访,搞清楚所涵盖的历史、文化,然后自己准备演讲稿,自行排练,向师生介绍我们自己的学校。

2.学习科目可以选择

为了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除了规定必修课之外,为学生提供了部分选修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例如我们在美术学科方面所开设的泥塑、剪纸、简笔画、篆刻、书法、国画等六门课程,每三到四个班级同时排。学生可以三选一(或四选一),进行自主选择。轮到上这些课的时候,三个班(或四个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上课。假如学生希望三选二、四选二,则可以在课后到兴趣班得到满足。

3.学习层次可以选择

学习层次可选择作为课程设置,是政策性最强的。目前我们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主要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课外兴趣小组、课外专业队的互补。

比如乒乓球课,校本课程“乒乓球课”学习的是最基本的(1-3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乒乓球兴趣小组就更专业一些,而乒乓球长训队则对乒乓球技术的要求更高,是可以代表学校打比赛的,学生今后可能在这方面有特长发展。

(二)注重整合,凸显特色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与同一课程计划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密切联系。二者必须整合。

1.学习目标上的互补

例如,我们在数学类校本课程中自主开发的《生活数学》,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放题的教学构建学生主动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自主地能动地建构文化意义的过程。这种接触和建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因此,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此,我们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引入课堂,开设了《三字经》、《论语》、《国学活用》、《中华成语千句文》、《儒家箴言》等校本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学习方式上的补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都要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有些校本课程可以更突出地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比如华夏文明类、蒙山沂水类教材内容都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探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魅力沂蒙》中的课后延伸探访家乡的英雄人物,寻访家乡变迁等。这些都需要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整理筛选资料,得出结论,写出报告,进行不同方式的汇报。《生活数学》、《七巧科技》、《剪纸》等动手实践课,就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改革凸现出来。

同时,在这些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3.道德品质教育的补充

在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与培养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化素养非常欠缺。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使现代学生正义感、责任感淡化,道德修养不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因此,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必须从小抓起。而我们开发的国学经典系列课程,正是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校本课程《国学活用》,就选用了国学精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常”和“五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展示经典、讲述史学故事,并联系今天的生活指导他们的行为,做到学以致用。

我校青年教师分年级开发的《养成教育》系列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体现了年龄特点,根据1-6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养成教育与培养。六册书内容: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再比如: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的倾向,对家庭长辈和社会给予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由此衍生的是不懂得什么是感恩和对弱势群体的漠不关心。“传统孝道教育的缺失是他们产生种种偏差心理的源头”。社会和家长都普遍呼唤着孝道在孩子身上的回归,而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却恰恰缺少系统的孝道教育。为此我们开设了《中华孝道》这门课程。

四、硕果初成,品尝甘甜(课程开发成效)

(一)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的确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魅力沂蒙》中的《变迁·寻根》活动的开展,为了研究家乡的变迁,了解它的过去,孩子们走访街道、社区和居民家中,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现场拍摄,还要整理筛选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同时对社区、街道的发展提出一些良策,并开展了“畅想未来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制定了街道、社区发展规划,设计了一份份像模像样的规划图,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的。

2.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1)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的诵读提高了学生综合文学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校本课中设计了很多实践探究活动,为学生提高了丰富的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就要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写调研报告等。而调查采访,要听,要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动态交际。搜集资料就要阅读:精读、略读、浏览、默读等,各种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调查报告的写作,平时的课题日记、笔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通过《好习惯伴我行》、《国学活用》、《中华经典》、《天之骄子》等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夏文明、国学经典系列课程的开设,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启发学生优质的思维,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静化学生浮燥的心灵,滋养学生活泼的性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素养

比如我们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孩子们喜欢上了乒乓球,全校50%的学生会打乒乓球,这有利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进行,有利于学生正常课外活动的开展,我校在全区小学乒乓球比赛中,连续多年囊括男团、女团冠军和男单、女单冠军。

我们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更广泛的艺术爱好。在今年的全区艺术节中,我校被评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4)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校本课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向别人请教,与大人交流。同学间的合作研究,及在艺术类课程中的动手操作等内容,使同学们知道了要相互包容、谦让,要分工合作等等,这些都为他们将来终身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5)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高了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大大提高,他们学会了上网搜寻、排版、打印、设计等;学会了摄影等。

3.培养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烈兴趣和顽强的痴迷

成功者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痴迷。这种兴趣和痴迷只能产生于主体的实践体验。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可选择性,使学生得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烈兴趣和顽强的痴迷。这是为学生走向成功,为今后健康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因素。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中蕴涵的教学思想与国家课程大有异趣,课程内容也更贴近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学思想的变化与教学内容的变化,其结果自然就是引发教师专业成长。

1.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都需要教师自己确定。教师从课程的“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要通过研究,自己编写课程纲要,自己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确定评价方案,有的还要自己编写课程指导用书。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老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逐渐提升。从刚开始时仅有少数一两个人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只得单打独斗,已经发展到现在十余人的团队。

2.提升了教师研究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老师们在承担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学习、实践、反思,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还需要努力。1.校本课程的评价

目前还比较浅,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保持校本课程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学生校本课程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校本课程的评价。

2.各门课程的逐渐完善

有些课程在设置上,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很不完善,需要下大力气。

3.教学设施的保证

部分课程实施起来还有困难,缺少足够的教学设施设备,需要逐渐配置。4.课时和师资的保证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人力支持,尤其是开设校本课之后,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在现行体制下,教师负担过于繁重。这样不利于教师的学习、研究。课时问题,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来保证校本课教学时间。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凝聚着教师们的智慧,洒满教师的汗水,饱含着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满腔热情。我们相信,有了学校的科学管理,周密规制,有了教师们的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第二篇:柳林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模版]

柳林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们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 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一环。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 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学生对小小说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和写作小小说的能力。

2、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乐学、勤学中积累知识,开发潜能,培养灵活性,做到阅读与写作双效合一。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经典诵读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华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制定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行为养成教育》、《杂技文化》、《经典诵读》、《抖空竹》等。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邀请市、县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

经过将近2年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在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发现不足、改进不足、反馈,充实,在校本课程得到完善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如下,以便今后借鉴。

1、选编教材需要逐步调整、完善、补充

有一句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最初编撰的《武术校本课程》我们自己看了都不满意,反反复复多次交流,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力争做到科学、准确,并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程。在教程实施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并不断根据上课情况逐步调整、完整、补充教材的科学性与完整系列性。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武术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在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进行过程性指导。同时发挥群策群力,突破这个瓶颈。

3、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形体礼仪、经典诵读、沐浴书香,还是漫溯常州、创新实践,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实小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4、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读书节、首届棋类大赛等,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

采,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5、积极参与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已二年多,我们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读物。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清醒认识。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只注重语数等主科的学习。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4、评价管理体系未能有效实施。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提炼“不一样的我”的特征。

5、有效实施评价管理体系。

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第五篇:新华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及校本培训

新华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及校本培训

活动情况汇报

新华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人,有教师12人,50岁以上教师5人,年轻教师7人,学历达标率100%。

开学以来,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及校本培训活动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1、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教导主任主抓。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了教师师德师风量化考评管理细则,对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量化管理,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和讨论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用心灵赢得心灵》、《不跪着教书》等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书籍,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品位。

3、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定期组织教师收看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报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内容,与教师的晋级、评优、评先以及绩效工资挂钩。学校每月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评,记录存档,以此为依据发放绩效工资。

5、学校加大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大胆探索,大胆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感悟征文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笔记。

通过学习、讨论和收看报告,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少有教师因事请假,不少教师坚持带病工作,如郭亚、鲁曼丽等教师小病从没有请假,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像鲁曼丽、于瑾老师,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新课改中,为全体教师引路领航。一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没有发生教师无故旷工现象,没有教师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二、校本培训方面

1、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主抓。首先制定校本培训有关实施方案,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其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尽力做到科学、实效。

2、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课标,研究和讨论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掌握新课改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学习的同时要求教师记笔记,写心得。

3、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课,专家报告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教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励,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桑庄镇新华小学 2012年12月

下载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华第七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度福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阶段总结

    2012年度福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阶段总结 〖背景〗 在传统的课程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的权利被牢牢的掌握在......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校本课程 推动内涵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实验小学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009-3-12 8:48:25 来源:本站 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调查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一、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

    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崇德、尚文、和谐、创新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罗村镇南韩学校 2014.08.15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总结范文一本学期,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总结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构建英语化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国家课程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