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外感应灯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传感器课程设计 红外感应灯
自动化 2班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二,概述∙∙∙∙∙∙∙∙∙∙∙∙∙∙∙∙∙∙∙∙∙∙∙∙∙∙∙∙∙∙∙∙∙∙∙∙∙∙∙∙∙∙∙∙∙∙∙∙∙∙∙∙∙∙∙∙∙∙∙∙∙∙∙∙∙∙∙∙∙∙∙∙∙∙∙∙∙∙∙∙∙∙∙∙∙∙∙∙∙∙∙∙∙∙∙∙∙∙∙∙∙∙∙∙∙∙∙∙∙∙∙∙∙∙∙∙∙∙∙∙∙∙∙∙∙∙∙∙∙∙∙∙∙∙2 三,正文∙∙∙∙∙∙∙∙∙∙∙∙∙∙∙∙∙∙∙∙∙∙∙∙∙∙∙∙∙∙∙∙∙∙∙∙∙∙∙∙∙∙∙∙∙∙∙∙∙∙∙∙∙∙∙∙∙∙∙∙∙∙∙∙∙∙∙∙∙∙∙∙∙∙∙∙∙∙∙∙∙∙∙∙∙∙∙∙∙∙∙∙∙∙∙∙∙∙∙∙∙∙∙∙∙∙∙∙∙∙∙∙∙∙∙∙∙∙∙∙∙∙∙∙∙∙∙∙∙∙∙∙∙∙2
(1),课程设计的题目∙∙∙∙∙∙∙∙∙∙∙∙∙∙∙∙∙∙∙∙∙∙∙∙∙∙∙∙∙∙∙∙∙∙∙∙∙∙∙∙∙∙∙∙∙∙∙∙∙∙∙∙∙∙∙∙∙∙∙∙∙∙∙∙∙∙∙∙∙∙∙∙∙∙∙∙∙∙∙∙∙∙∙∙∙∙∙∙∙∙∙∙∙∙∙∙∙∙∙2(2),电路原理图∙∙∙∙∙∙∙∙∙∙∙∙∙∙∙∙∙∙∙∙∙∙∙∙∙∙∙∙∙∙∙∙∙∙∙∙∙∙∙∙∙∙∙∙∙∙∙∙∙∙∙∙∙∙∙∙∙∙∙∙∙∙∙∙∙∙∙∙∙∙∙∙∙∙∙∙∙∙∙∙∙∙∙∙∙∙∙∙∙∙∙∙∙∙∙∙∙∙∙∙∙∙∙∙∙∙∙3(3),电路原理说明∙∙∙∙∙∙∙∙∙∙∙∙∙∙∙∙∙∙∙∙∙∙∙∙∙∙∙∙∙∙∙∙∙∙∙∙∙∙∙∙∙∙∙∙∙∙∙∙∙∙∙∙∙∙∙∙∙∙∙∙∙∙∙∙∙∙∙∙∙∙∙∙∙∙∙∙∙∙∙∙∙∙∙∙∙∙∙∙∙∙∙∙∙∙∙∙∙∙∙∙∙∙∙3(4),电路组成说明∙∙∙∙∙∙∙∙∙∙∙∙∙∙∙∙∙∙∙∙∙∙∙∙∙∙∙∙∙∙∙∙∙∙∙∙∙∙∙∙∙∙∙∙∙∙∙∙∙∙∙∙∙∙∙∙∙∙∙∙∙∙∙∙∙∙∙∙∙∙∙∙∙∙∙∙∙∙∙∙∙∙∙∙∙∙∙∙∙∙∙∙∙∙∙∙∙∙∙∙∙∙∙3(5),制作加工的元器件∙∙∙∙∙∙∙∙∙∙∙∙∙∙∙∙∙∙∙∙∙∙∙∙∙∙∙∙∙∙∙∙∙∙∙∙∙∙∙∙∙∙∙∙∙∙∙∙∙∙∙∙∙∙∙∙∙∙∙∙∙∙∙∙∙∙∙∙∙∙∙∙∙∙∙∙∙∙∙∙∙∙∙∙∙∙∙∙∙∙∙∙∙∙∙4(6),调整与测试∙∙∙∙∙∙∙∙∙∙∙∙∙∙∙∙∙∙∙∙∙∙∙∙∙∙∙∙∙∙∙∙∙∙∙∙∙∙∙∙∙∙∙∙∙∙∙∙∙∙∙∙∙∙∙∙∙∙∙∙∙∙∙∙∙∙∙∙∙∙∙∙∙∙∙∙∙∙∙∙∙∙∙∙∙∙∙∙∙∙∙∙∙∙∙∙∙∙∙∙∙∙∙∙∙∙∙4(7),实物图∙∙∙∙∙∙∙∙∙∙∙∙∙∙∙∙∙∙∙∙∙∙∙∙∙∙∙∙∙∙∙∙∙∙∙∙∙∙∙∙∙∙∙∙∙∙∙∙∙∙∙∙∙∙∙∙∙∙∙∙∙∙∙∙∙∙∙∙∙∙∙∙∙∙∙∙∙∙∙∙∙∙∙∙∙∙∙∙∙∙∙∙∙∙∙∙∙∙∙∙∙∙∙∙∙∙∙∙∙∙∙∙∙∙∙5 四,心得体会和总结∙∙∙∙∙∙∙∙∙∙∙∙∙∙∙∙∙∙∙∙∙∙∙∙∙∙∙∙∙∙∙∙∙∙∙∙∙∙∙∙∙∙∙∙∙∙∙∙∙∙∙∙∙∙∙∙∙∙∙∙∙∙∙∙∙∙∙∙∙∙∙∙∙∙∙∙∙∙∙∙∙∙∙∙∙∙∙∙∙∙∙∙∙∙∙∙∙∙∙∙∙∙∙∙∙∙∙∙∙∙∙∙∙5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以巩固、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熟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特性,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焊接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独立动手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科学态度。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的基础。
6.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7.了解与课程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技术规范,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二、概述
本电路设计可以实现用手靠近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时,蜂鸣器发声,LED灯点亮,手移开后立即停止发声、LED灯熄灭,灵敏度非常高。该电路设计思路来源于银行自动开门关门的生活场景,人走进银行,门自动打开,离开后门自动关闭。或者说来源于肯德基等高档餐厅的水龙头,当手放在水龙头下,水自动流出,离开后水自动关闭。该电路应用的生活场景非常多,是电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电路。
红外感应电路的制作主要是为了学习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同时掌握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作为运算比较器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
红外发射传感器
红外接收传感器
可调电阻器
发光二极管 LM358普通运放
三、正文
1.设计题目:红外二极管人体感应
2.电路原理图
3.电路原理说明
红外感应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后立刻导通,使得红外接收管D2负极的电压急速下降,该电压送到LM358的3脚上。
LM358的3脚电压下降到低于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V+ < V-的时候, LM358的1脚就会输出低电平,并通过限流电阻R4送到PNP型三极管V1、V2的基极,致使三极管V1、V2导通蜂鸣器Y1发声,发光二极管D3点亮。4.电路组成说明
红外感应电路由以红外发射管D1、红外接收管D2为核心的红外感应电路,以可调电阻R3、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为核心的取样比较电路,以三极管9012 V1、V2、蜂鸣器Y1、发光二极管D3为核心元件的声音输出、显示电路构成。5.制作加工的元器件
制作遮光套,因为光电二极管的感光灵敏度较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光线影响,所以要给它加上一个遮光套,使其只能收到前方的光源,从而既提高了抗干扰力,有增强了它的方向性。遮光套可以用热收缩管来将其套住,再用电烙铁加热使其固定。或者如图所示,用黑塑料胶带缠在光电管上。
6.调整与测试
通上5V直流电压,用万用表测LM358的3脚电压,并用手放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上面,造成红外接收管能接收反射的红外光,记下此时的电压值得到LM358的3脚电压值的变化范围,然后用万用表测LM358的2脚电压,调节可调电阻R3,使得LM358的2脚电压在2V左右,即调试完成后,可以用手稳定的调试性能非常稳定。7,实物图
四.心得体会与总结 传感器作为我们的主要课程之一,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电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这次传感器电路课程设计我消耗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在设计过程中,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种提高与肯定。在这两个星期中,我不仅制作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将那些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使我对电路设计方面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在制作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不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实习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此次课程设计,还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等。
我感觉到在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的理论性太强,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并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元件的功能特性,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弄不懂,但在做完课程设计后,那些问题就基本上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光敏电阻二极管的特性,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平时看书,这次看完后,下次就又忘了,通过动手实践使我对各个元件印象深刻。
在整个过程中,查资料、确定方案、焊接制作等等,曾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元器件是到电子商城买的,去了很多次才买齐全;实验电路焊接时,由于焊点密集,曾几次将元器件焊联;更不能用导线,只能用元器件的引脚来连接等等。所以当焊接完成时,自己真是高兴的有点“得意忘形”了!
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圆满的画上句号,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众多,凡事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够换来成功。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肤浅,自己原来所学的东西只是一个表面性的,甚至有时是理想化的,理论性的。设计一个很简单的电路,所要考虑的问题要比考试要考虑的还要多的多,它在现实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如要考虑到它的前因后果,某些功能需要用到哪些电有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实用性等等。设计电路提高了我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调试电路则使我们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也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将这种理解上升到了实践的层次,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学习中应多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基础,尽量多学实际应用知识。更需要特别提高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我们要多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一名合格的电子专业学生。
第二篇: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说明
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说明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式教学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和计算机。
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硬件(电子白板)和软件(白板教学软件)组成。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机机交互,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环节,课堂生动有趣。是目前交互式教学所倡导的领军设备。
二、红外扫描技术原理
由密布在显示区四周红外接收和发射对管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扫描网格,形成一个扫描平面网。
当扫描平面网中某一点被物体遮挡时,对应的横向和纵向红外线发生中断,计算机会根据被遮挡的红外对射管编号对鼠标进行定位。
红外扫描网示意图
三、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特点
1、定位准确,精度高。由于每一组红外对射管都有严格编号,当某组对射管发生断路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对射管编号迅速给鼠标进行定位。
2、无需专用笔,可用教鞭,手指等对白板进行书写和触摸操作。有效的减少了由于专用笔丢失或损坏带来的后期使用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专用笔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没电导致白板无法操作而影响教学质量。
3、具有单指书写,多指同时触控实现版面漫游,令书写版面无限增大。单指操作实现书写功能,三只手指同时触控拉动可以实现版面漫游,有效避免了由于书写满了反复清屏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只需轻轻拉动就会漫游出新的空白空间继续书写,再轻轻拉动可以回顾之前写过的板书,增加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面板采用高强度航空材料。红外感应式电子白板操作面板采用铝制蜂窝板,能有效避免划伤。由于红外线对射管分布于边框,即使操作面板发生深度划伤也不会破坏内部的电子器件,更不会影响教学操作,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5、采用双侧快捷键设计,使用更简便。由于白板两侧都设有快捷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穿梭于白板两侧进行快捷操作,更好的保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连贯性。
6、独特的智能笔架设计。鸿合红外感应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了智能笔架,把书写笔或教鞭放在智能笔架中,提笔技能启动教学软件,操作更简便。
7、一线连接,只需一条USB线即可满足供电和数据传输功能,节能环保。
8、多学科教学软件。鸿合多学科教学软件特别根据中学教育的五大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分别设计了独特的教学软件。可实现不同学科特色教学,多学科动态教育,特别是在有实验仪器的教学学科中生动形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的重点功能如下:(1)、统一驱动程序,鸿合三种技术电子白板使用同一安装软件,方便学校后期采购选用设备。
(2)、双功能快捷按键,既可控制白板软件,又可控制PPT,方便课堂使用(3)、八种笔迹更好实现书写、绘图及强调功能(4)、实时插入矢量图形、图片、视频、PPT等,快捷调用资源,并实现流媒体批注。
(5)、分学科使用不同学科工具栏,专业学科工具栏中提供专业学科工具(6)、结合第三方软件,如PPT、CAD、几何画板等(7)、增加课堂生动性工具,如:聚光灯、遮屏、无限漫游、计算器等
9、强大的教学资源网站。鸿合科技拥有强大、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站,www.xiexiebang.com提供不同版本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科完整教学课件资源。
四、鸿合红外感应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参数
型号: HV-3282 感应方式: 红外线感应 书写方式: 笔或手指 消耗电流: ≦85mA 接口: USB/串口 规格(英寸): 82 显示比例: 4:3 有效感应区(mm): 1653*1139 外形尺寸(mm): 1824*1301*49 面板快捷键: 两侧 笔架: 智能笔架
工作温度:-20 到 +50℃ 工作湿度: 20~90% 存储温度:-40 到 +50℃ 存储湿度: 10~95% 包装尺寸(mm): 2040*1400*120 净重: 24-25kg 包装重量: 33kg
五、所获荣誉
42007年教育技术协会展示、书写类产品十佳品牌 2008年《微电脑世界》BUESTBUY奖
2008-2009大屏视听行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荣获电子白板十大优秀品牌
第三篇: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简单电路的集成设计
当选择一个温度传感器的时候,将不再限制在模拟输出或数字输出装置。与你系统需要相匹配的传感器类型现在又很大的选择空间。市场上供应的所有温度感应器都是模拟输出。热电阻,RTDs和热电偶是另一种输出装置,矽温度感应器。在多数的应用中,这些模拟输出装置在有效输出时需要一个比较器,ADC,或一个扩音器。因此,当更高技术的集成变成可能的时候,有数字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变成现实。这些集成电路被以多种形式出售,从超过特定的温度时才有信号简单装置,到那些报告远的局部温度提供警告的装置。现在不只是在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传感器之间选择,还有那些应该与你的系统需要相匹配的更广阔的感应器类型的选择,温度传感器的类型:
图一: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的四中温度传感器
在图一中举例说明四种温度感应器类型。一个理想模拟传感器提供一个完全线性的功能输出电压(A)。在传感器(B)的数字I/O类中,温度数据通常通过一个串行总线传给微控制器。沿着相同的总线,数据由温度传感器传到微控制器,通常设定温度界限在引脚得数字输出将下降的时候。当超过温度界限的时候,报警中断微控制器。这个类型的装置也提供风扇控制。
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
图2 热阻和矽温度传感器这两个模拟输出温度探测器的比较。
热电阻和矽温度传感器被广泛地使用在模拟输出温度感应器上。图2清楚地显示当电压和温度之间为线性关系时,矽温度传感器比热阻体好的多。在狭窄的温度范围之内,热电阻能提供合理的线性和好的敏感特性。许多构成原始电路的热电阻已经被矽温度感应器代替。
矽温度传感器有不同的输出刻度和组合。例如,与绝对温度成比例的输出转换功能,还有其他与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成比例。摄氏温度部份提供一种组合以便温度能被单端补给得传感器检测。
在最大多数的应用中,这些装置的输出被装入一个比较器或A/D转换器,把温度数据转换成一个数字格式。这些附加的装置,热电阻和矽温度传感器继续被利用是由于在许多情况下它的成本低和使用方便。数字I/O温度传感器: 大约在五年前,一种新类型温度传感器出现了。这种装置包括一个允许与微控制器通信的数字接口。接口通常是12C或SMBus序列总线,但是其他的串行接口例如SPI是共用的。阅读微控制器的温度报告,接口也接受来自温控制器的指令。那些指令通常是温度极限,如果超过,将中断微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上的数字信号。微控制器然后能够调整风扇速度或减慢微处理器的速度,例如,保持温度在控制之下。
图3: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遥测处理器芯片上的p-n结温度
图4。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它自己的温度和遥测四个p-n结温度。
图5。风扇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也可使用PWM或一个线性模式的控制方案。
在图4中画是一个类似的装置:而不是检测一个p-n结温度,它检测四个结和它的自己内部的温度。因此内部温度接近周围温度。周围温度的测量给出关于系统风扇是否正在适当地工作的指示。
在图5中显示,控制风扇是在遥测温度时集成电路的主要功能。这个部分的使用能在风扇控制的二个不同的模式之间选择。在PWM模式中,微处理控制风扇速度是通过改变送给风扇的信号周期者测量温度一种功能。它允许电力消耗远少于这个部分的线性模式控制所提供的。因为某些风扇在PWM信号控制它的频率下发出一种听得见的声音,这种线性模式可能是有利的,但是需要较高功率的消耗和附加的电路。额外的功耗是整个系统功耗的一小部分。
当温度超出指定界限的时候,这个集成电路提供中断微控制器的警告信号。这个被叫做过热温度的信号形式里,安全特征也被提供。如果温度升到一个危险级别的时候温控制器或软件锁上,警告信号就不再有用。然而,温度经由SMBus升高到一个水平,过热在没有微控制器被使用去控制电路。因此,在这个非逻辑控制器高温中,过热能被直接用去关闭这个系统电源,没有为控制器和阻力潜在的灾难性故障。
装置的这个数字I/O普遍使用在服务器,电池组和硬盘磁碟机上。为了增加服务器的可靠性温度在很多的位置中被检测:在主板(本质上是在底盘内部的周围温度),在处理器钢模之内,和在其它发热元件例如图形加速器和硬盘驱动器。出于安全原因电池组结合温度传感器和使其最优化已达到电池最大寿命。
检测依靠中心马达的速度和周围温度的硬盘驱动器的温度有两个号的理由:在驱动器中读取错误增加温度极限。而且硬盘的MTBF大大改善温度控制。通过测量系统里面温度,就能控制马达速度将可靠性和性能最佳化。驱动器也能被关闭。在高端系统中,警告能为系统管理员指出温度极限或数据可能丢失的状况。
图6。温度超过某一界限的时候,集成电路信号能报警和进行简单的ON/OFF风扇控制。
图7.热控制电路部分在绝对温标形式下,频率与被测温度成比例的产生方波的温度传感器
图8。这个温度传感器传送它的周期与被测温度成比例的方波,因为只发送温度数据需要一条单一线,就需要单一光绝缘体隔离信道。
模拟正温度感应器
“模拟正量”传感器通常匹配比较简单的测量应用软件。这些集成电路产生逻辑输出量来自被测温度,而且区别于数字输入/输出传感器。因为他们在一条单线上输出数据,与串行总线相对。
在一个模拟正量传感器的最简单例子中,当特定的温度被超过的时候,逻辑输出出错:其它,是当温度降到一个温度极限的时候。当其它传感器有确定的极限的时候,这些传感器中的一些允许使用电阻去校正温度极限。
在图6中,装置显示购买一个特定的内在温度极限。这三个电路举例说明这个类型装置的使用:提供警告,关闭仪器,或打开风扇。
当需要读实际温度时,微控制器是可以利用的,在单线上传送数据的传感器可能是有用的。用微处理器的内部计数器,来自于这个类型温度感应器的信号很容易地被转换成温度的测量。图7传感器输出频率与周围温度成比例的方波。在图8中的装置是相似的,但是方波周期是与周围温度成比例的。
图9。用一条公共线与8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的微控制器,而且从同一条线上接收每个传感器传送的温度数据。
图9,在这条公共线上允许连接达到八个温度传感器。当微控制器的I/O端口同时关闭这根线上的所有传感器的时候,开始提取来自这些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微控制器很快地重新装载接收来的每个传感器的数据,在传感器关闭期间,数据被编码。在特定时间内每个传感器对闸口脉冲之后的时间编码。分配给每个感应器自己允许的时间范围,这样就避免冲突。
通过这个方法达到的准确性令人惊讶:0.8 是典型的室温,正好与被传送方波频率的电路相匹配,同样适用于方波周期的装置。
这些装置在有线电线应用中同样显著。举例来说,当一个温度传感器被微控制器隔离的时候,成本被保持在一个最小量,因为只需要一个光绝缘体。这些传感器在汽车制造HVAC应用中也是很有效,因为他们减少铜的损耗数量。温度传感器的发展:
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提供各式各样的功能和接口。同样地这些装置继续发展,系统设计师将会看见更多特殊应用就像传感器与系统接口连接的新方式一样。最后,在相同的钢模区域内集成更多的电子元件,芯片设计师的能力将确保温度传感器很快将会包括新的功能和特殊接口。
总结
通过这些天的查找资料,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温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我的大家都知道温度的一些基本知识,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自然界中的一切过程无不与温度密切相关。利用温度所创造出来的传感器即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并且从资料中显示温度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从17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在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下,在本世纪相继开发了半导体热电偶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和集成温度传感器。与之相应,根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相继开发了声学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这些天,我通过许多的资料了解到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如在某点互相连接在一起,对这个连接点加热,在它们不加热的部位就会出现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的数值与不加热部位测量点的温度有关,和这两种导体的材质有关。这种现象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出现,如果精确测量这个电位差,再测出不加热部位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准确知道加热点的温度。由于它必须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所以称它为“热电偶”。我查找的资料显示数据:不同材质做出的热电偶使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的灵敏度也各不相同。热电偶的灵敏度是指加热点温度变化1℃时,输出电位差的变化量。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支撑的热电偶而言,这个数值大约在5~40微伏/℃之间。
热电偶传感器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它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信号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温度漂移的影响,因此不适合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材料的粗细无关,用非常细的材料也能够做成温度传感器。也由于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细微的测温元件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过程。温度传感器是五花八门的各种传感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现代的温度传感器外形非常得小,这样更加让它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中,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的便利和功能。
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又称温度计。温度计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计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一般测量精度较高。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常用的温度计有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使用这些温度计。随着低温技术在国防工程、空间技术、冶金、电子、食品、医药和石油化工等部门的广泛应用和超导技术的研究,测量120K以下温度的低温温度计得到了发展,如低温气体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声学温度计、顺磁盐温度计、量子温度计、低温热电阻和低温温差电偶等。低温温度计要求感温元件体积小、准确度高、复现性和稳定性好。利用多孔高硅氧玻璃渗碳烧结而成的渗碳玻璃热电阻就是低温温度计的一种感温元件,可用于测量1.6~300K范围内的温度。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又称非接触式测温仪表。这种仪表可以用来测量运动物体、小目标还有热容量小或温度变化迅速(瞬变)对象的表面温度,也可以用于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资料显示,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温仪表基于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称为辐射测温仪表。辐射测温法包括亮度法、辐射法和比色法。各类辐射测温方法只能测出对应的光度温度、辐射温度或比色温度。只有对黑体所测温度才是真实温度。如果想测定物体的真实温度,就必须进行材料表面发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发射率不仅取绝于温度和波长,而且还与表面状态、涂膜和微观组织等有关连,因此很难精确测量。在自动化生产中我发现往往需要利用辐射测温法来测量或控制某些物体的表面温度,如冶金中的钢带轧制温度、轧辊温度、锻件温度和各种熔融金属在冶炼炉或坩埚中的温度。在这些具体情况下,物体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固体表面温度自动测量和控制,可以采用附加的反射镜使与被测表面一起组成黑体空腔。附加辐射的影响能提高被测表面的有效辐射和有效发射系数。利用有效发射系数通过仪表对实测温度进行相应的修正,最终可得到被测表面的真实温度。最为典型的附加反射镜是半球反射镜。球中心附近被测表面的漫射辐射能受半球镜反射回到表面而形成附加辐射,这样才能提高有效发射系数。至于气体和液体介质真实温度的辐射测量,则可以用插入耐热材料管至一定深度以形成黑体空腔的方法。通过计算求出与介质达到热平衡后的圆筒空腔的有效发射系数。在自动测量和控制中就可以用此值对所测腔底温度(即是介质温度)进行修正而得到介质的真实温度。现在,我通过这些天的努力,了解了很多温度传感器及其相关的一些传感器的知识。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我们只有加紧的学习加紧的完成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了解相关的最新信息,我们才能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君华.智能传感器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3 【2】张富学.传感器电子学.国防工业电子出版社,1992.6 【3】王家桢等.传感器与变送器[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6.5 【4】张正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3 【5】樊尚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8 【6】赵负图.现代传感器集成电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8 【7】谢文和.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8】赵继文.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M].科技出版社,2002.6 【9】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10】黄继昌,徐巧鱼,张海贵等.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6
第四篇:《传感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传感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总要求
能够独立进行各种传感器系统方案的设计及论证,选择合理的机械结构和测量电路等,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有关精度分析与讨论。
二、总任务
针对总要求进行原理及方案论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精度分析以及撰写报告等工作。
三、设计题目
请根据各自任务填写
四、设计内容
请根据各自任务填写 五 设计进度或计划
1、准备及查阅资料 四天
2、方案设计及论证(总体方案)两天
3、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画CAD图和PROTEL图)五天
4、整理报告及准备答辩 三天
六 设计说明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1、封面
2、目录
3、设计任务书
4、正文(可按下列内容撰写、仅供参考)1)序言(背景)(1000-2000字)对所设计的传感器进行背景介绍,可包括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等。2)方案设计及论证(1000-2000字)3)各种传感器设计中的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的选取,精度分析及选型等。4)设计图纸
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画CAD图和PROTEL图)5)总结心得体会 6)主要参考文献
另:说明书的撰写格式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可参照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进行。
七、考核方法
考核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含出勤率)20%、设计完成情况40%、图纸及说明书质量(含答辩)40%确定。
第五篇: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感想
设计题目:智能温控风扇传感器
这次传感器的课程设计题目我们小组选了温度控制风扇传感器,这个实验涉及了模电、电路的一些基础部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电路排版、焊接的一些基本技能。其实刚开始我们小组选的并不是这个温控风扇传感器,而是基于电阻式传感器而来的测重仪,后来去老师那里要材料老师说电阻式传感器设计的侧重仪所需要的单片机偏贵,叫我们最好换另外的。在一起商量以后我们决定换成了温控风扇传感器。
在我们做实物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和问题。在组装排版的时候由于洞洞板不是很大这就对我们的排版有了一定的要求,不然到时候焊接电路也会变得很繁琐。由于以前我们都没有接触过焊接刚开始的时候焊接的也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会不能连在一起的导线黏在一起,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慢慢掌握了要领焊接起来就很快乐。面对着看去很复杂的电路图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很仔细的区观察并且在焊的时候要再去确认一遍电路的正确性。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省的到时候检查的时候错误过于多。
我在领了材料以后看了一下,以为没有温度传感器后来我才发现DS18B20是这么小,以至于我把他当成了三极管。这也是由于我没有对这个温度传感器的了解菜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当我们焊接了以后对这个喜欢干起进行调试,出现了数码管没有亮,后来经过寻找问题后发现一个地方没有焊接好。在经过纠正调试以后传感器成功运行。
经过这次的传感器课程设计我不仅增加了一些对电路基本操作技能的了解而且也让我对传感器有了新的认识。传感器处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我们用的大部分用电产品都需要大大小小不同的传感器来测量控制,大到飞机火车小到电子温度计都需要传感器。而在实现这些功能的产品中是复杂的电路即使一个小小的传感器也有非常复杂电路和强大的功能。传感器运用器件的功能做成我们所需要相应的东西然给我们的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