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法》读书心得(最终版)
《活法》读书心得
一、读书摘要
我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也就是人的正确“活法”,也就是人应有的生活态度。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企业家不是追求利润的机器,企业家有良知,有愿望寻找自己的人生王道。西乡隆盛是稻盛先生最敬重的人,其敬天爱人的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惯彻到底,其实就是致良知,即将良知发挥到极致,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另一方面,事上磨练就是实践出真知,就是通过持续的、一心不乱、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磨练灵魂,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天理良知。
自得于心,也就是知行合一。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敬天爱人的境界。稻盛先生强调一心不乱、勤奋工作就能提高心性、净化灵魂,这与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以及西乡隆盛的事上磨炼乃是一脉相承。
稻盛用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来表达他的哲学。稻盛先生是一个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
1959年稻盛先生27岁时创业,当时28名员工中20人是初中毕业生。带领这支极为普通的人组成的队伍,怎样做才能实现行内世界第一的目标?稻盛深思熟虑的结论出人意料: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靠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方法,而是靠经营者的品格、思想和器量,再进一步讲就是要靠经营者的哲学。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问题:我的回答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如果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而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把苦难看成考验、看作机会,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能够把考验看作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是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人格=性格+哲学 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
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哲学呢?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
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最尊贵的修行,就能磨练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全神贯注于一事一业,拼命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人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自然而然获得净化,形成其厚实的人格。
认真的程度达到“极度”好像很傻,但只要坚持这种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凡的人。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心态,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哲学、理念和思想等等。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
怎样才能打开宝库之门获得智慧呢?除了倾注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真挚的努力之外别无他法。
“你必须得这么想”,首先得想,这很重要。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原因在于他们所持有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开展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能成功。”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地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演练,没有在事先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
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绚烂夺目。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设立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竭尽全力在未来某一时刻达成这个目标。
认为已经无能为力,已经黔驴技穷,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时点。坚韧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
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未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不是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而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须不断改良、改善。这样的钻研创新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剂。
无论做什么事,动脑筋改进的人与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答案永远在现场,但是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从心情上说,必须对工作有不亚于任何人的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
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开创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应该拥有一个大得有点过头的梦想,拥有一个超越自身实力的愿望。
梦想和愿景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每一天都极度认真,是人生最重要的原理原则。
对于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辩才,而是基于明确哲学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练的慈悲之心——用一句话说,必须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二、读后感
读完一遍《活法》,感觉自己的精神状况倍感振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贯穿于整本书的两个公式——人格=性格+哲学,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自己看来,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公式展开思路的。对于这两个公式,书中的理解是:人格是指作为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整个人生能否取得成果,在于基于正确动机即思维方式为正的基础上,加上对工作喜爱及其创新钻研的热情,以及自身不断追求进步的自觉,终将成就人生。我个人的理解与之相似,但对于人活着的意义,感觉理解不是很相同。个人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仅仅是指做正确的事,并有为做好正确的事不断磨砺自己的毅力和思想自觉性,因为这只是单方面从个人的成长而言的。但就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地球,个人感觉人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但这个奉献可以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只要人有奉献的自觉性,相信人能在正义和爱的空气里健康成长。
此外,就对工作的看法而言,我很认同作者对工作积极状态的刻画和激励。除此,我个人对工作的认识是,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人生劳动的最具体的体现,人之所以区别于万物,在于劳动,而这劳动就把人自然区别开来,因此,人们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必须从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创造价值。那么怎么才能积极投入工作中呢?那就必须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工作能让自己成长的地方,从而喜欢上工作,经一天天努力地钻研,创新的智慧不期而遇时,自己也就在工作中出类拔萃了。而这个过程,完全在于个人对工作的投入,对钻研工作的热情和耐力。之所以觉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主要是觉得,我们可以将工作融入生活,因为工作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这能否创造,必须能满足社会需求,即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所以每份工作都是源于生活的,你将工作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与工作相关的细节,从细节中找到工作的创意点,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生活所需的,是能与己方便,与人方便的。这样,我们的工作不再是义务或劳务式的,而是一种事业了,是融入生活的了。
第二篇:活法读书心得
明白活法,实现人生问题的源流管理
——读《活法》 经常听说“一个人要活得明明白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感觉许多事情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稻盛和夫先生这本书可是把这个问题讲的够透彻了。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事情也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但是活的是否明白,事情处理的是否适宜,还要回到认识人生与事物的原点。“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但是在往往处理事情,认识人生的时候最后看越是简单的东西,我们把它处理的或理解的越是复杂,最后自己就糊涂了。
人生最淳朴的“真善美”我们人人基本都知道,小的时候就天天想着做一个好孩子,但是随着我们不断成长,觉得这些东西很多是非常理想的事情,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自我”的东西逐渐多了,“自私与懒惰”经常要在心目中不断地强占空间,许多时候认识就偏离了正轨,而且自己还要给自己找出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稻盛和夫先生认为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越要回到原点,根据单纯的原则进行判断。面对很棘手的问题,用朴实的思想、根据简单明快的原理,对事情的是非、善恶进行判定即可。
看书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想起我们自己的工作,天天在工作现场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大家争争吵吵,许多时候也会闹到脸红脖子粗,但是问题最后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原因还是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胸怀“自私懒惰”去解决问题,自己占点便宜,顺便教训一下别人,或者是不明白事理,又说不过别人,因此无原则地忍让,事情本来的面目没有人去思索,最后耽误了事情也破坏了风气。如果此时能够站在事情本来的原点去考虑衡量事情,大家客观地去分析探讨问题,许多事情会有更好的做法。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对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也是我们现在经常容易走入的误区),而是懂得珍视那些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这些就是“哲学”,它们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观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我们决不可轻视它,不仅要用头脑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自己血肉的一部分。这些就是管理者的正道,我们每天应该有的修身养性,不是脱离工作而是就在每天的日常事务中感悟、体会、抉择、验证。
稻盛和夫先生由此还总结出了人生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思维方式最为重要,有正有负,范围从正100分到负100分。关于方程式在工作上的应用中,他结合自己的企业的实际有这么一段描述:“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对今日等闲视之。才子自持才高可以预测未来,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的走捷径。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认为京瓷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10年、20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让你与他人拉开巨大的差距。这不是聪明与否、以及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基于人性的善良、没有从事物的本原上考虑问题,能力再强,南辕北辙,最后连事实都无法把握,思维方式错误,没有“高远视野”,一败涂地是必然结果。
佛家有云:“相由心生”。五官是父母给的,但是面貌表情却是自己给的,这两者就象作者指出的“命运”与“因果报应”一样。不过“因果报应”我还没有太深的理解,但是至少我认为“因果报应”可以由自己把握,因为“因”取决于自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因为有了崇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充满了热情,因为追求目标不断地实现,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进步学习。但是“思维方式”是根本,“高尚的善心必将带来美好的人生。”高尚就是从最初的或简单的“真善美”做起。比如“创造、增值”而不是“损坏、浪费”,“认真、严谨”而不是“应付、糊涂”。成就一件事情,我们快乐溢于言表,喜逐颜开,而把好的物料或材料做成次品就无比沮丧,损公利己就无法掩饰内心的卑微与外观的猥琐,等等。稻盛和夫先生有这么一段总结:“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看到这里许多问题已经非常明白,问题的源流也就在这里,就是把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来。简单而又朴实,但绝对可靠实用。结合自己的工作再谈谈,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产品质量不好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现
场亲近产品(在塌塌米上学游泳),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对我们的私语”。因此文章郑重地告诉我们:“工作的现场有神灵”。我们要听到现场的“神灵之声”,现场产品传来的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诀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是在用也是在要求我们用良心、热心、责任心来倾听。这也是“有意注意”的人生,也就是在做人!
第三篇:《活法》读书心得
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我感觉贯穿本书始终的是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信念是人对于未来计划的巨大信心和愿望的集合。为了这个信念,我们努力奋斗,并在此过程中迸发出超乎平常的勇气和能力。它鼓舞人前进,给人精神上的支撑。信念是动力,是解决所有困难时力量的源泉,是对未来目标的强烈渴望和巨大信心。
信念,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理想,其实我认为人生的理想可以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
在我的内心中:一个理想就是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才算是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要从劳动中体现,劳动即我们眼前现在的工作。
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最重要的30年都是在工作、劳动中度过,那么,想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牢牢把握这段时间,有人不禁会问:人生苦短,为啥不即时行乐,每天悠闲的享受每一天生活。为什么就一定是在劳动中才能体现人生价值,难道不能将每天优哉游哉的生活状态做为理想来现实我的人生价值。这也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干法》书中所说的那类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的年轻人,先不说这种价观值是否正确。也不从大方面说怎样影响人类的文明发展这些大方向说,先试想:如果社会上人人都是这种价值观,那整个社会还能以现在这样的有条不紊的状态运转吗?物质资源还能这么丰富吗?还能享受的到不断创新与发展的高新技术在生活上给于我们的便利吗?还能悠哉游哉的生活吗。这样的意识形态还不是依附于前者的社会形态上,换句话说就是无偿的享受着做对他人用有的人的劳动成果。其实这就是违背了《活法》中所说的天理:我们这个社会是分工合作这个天理。即我们社会正确的规律。当这天理从量变到质变时,社会的轨迹不能正常运转时,秩序出现紊乱时,有如像战争过后的伊拉克:物质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生命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人人自危。更有甚者部分地方出现原始社会弱肉强食的局面。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即然工作能实现人生价值.那怎样从意识上喜欢它我想这就要正确理解工作的意义。获得生活的报酬确实是工作的基本功能,然而并非全部意义,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只是为了吃饭。工作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因此,表面看是我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实际上是工作成就了我们。试想,如果每天无所事事,漫无目的,悠哉游哉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地狱式生活,每天得过且过不知道下一秒要做什么,那样的感觉就是空虚无聊寂寞难耐,虚无瞟渺。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度日如年。但如果每天有目的,有信念的生活着,每天为目标为信念努力着,那就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回首往事,觉得光阴过煦,逝都如斯。借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上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我们在年老的时候可以自豪的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我的一点细微板棉薄的奉献,不论这个奉献的大与小,它都是有作用的,都起着薪火相传,努力创新作用。
知道了工作的意义,在实践中以什么方式喜欢工作呢。我觉得应该建立快东工作法,这也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干法》书中的幸福工作法。与其整天愁眉苦脸的工作,还不如快乐工作每一天。在思想中改变心态: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做个“不给人添麻烦、诚实、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些最简单的做人原则。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人,在简单上快乐在简单中非凡;在行动中,我们要像《干法》中所说的那样“迷恋工作”当我们努力的成果有成效时,有结果时,那样的心情就像农民在秋天丰收时节望着一望无迹的金黄色麦田,虽然额头有颗颗汗水,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从以上两点着手付踷实践,再把工作当成一种习惯。如果达到这一境界,到那时就起到了良性循环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的想
法了,也就不会有为了生计而工作的想法。不是被工作,而是我主观意识上需要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当工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也不再会有自身被工作束缚的感觉。玩过云霄飞车的人都有这么样的感觉:在失重状态时我们会感到不安,没在安全感。这也是玩云霄飞车之所以刺激的地方。但我们为什么在被地心引力“压着”身体时不觉得辛苦,不会有束缚感,就是因为我们从一出生后自始至终都感应着地心引力,已经习惯了这一状态。所以当我们能把工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也就是另一种境界了。
第四篇:《活法》读书心得
我的活法——读《活法》有感
蓄水池仪式的当天晚上,我给父亲打了通电话,除了聊聊大家的工作、生活近况以外,父亲极力的向我推荐这本书,他说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与他交谈时所推崇的,觉得对我应该有帮助和提高,于是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活法》。
这本书作者是稻盛和夫,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公司、KDDI公司的创办人。他说:“在70余年的人生中,我不断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的正确的‘活法’,也就是人应有的生活态度。”我每晚躺在床上,总结一天得失的同时,通读了这本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让我收获到了许多。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在前言里看到这句话,觉得太空洞,太普通,说了等于没说。差点因此对这本书形成了嗤之以鼻的态度,看完前言之后,才深知并非夸夸其谈。把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我们降生在世界上,经受各种风浪,尝尽苦乐,直至停止呼吸前,我们都在不懈的,顽强的奋斗。感想自己毕业工作已近2年,不管是在武汉也好,天津也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确实是一直在接受磨炼,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一项,再到会很多项,我每一天都在付出真挚的努力,争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从中我不断的学到新东西,获得自己的被认可感和成就感,其实就是磨炼的过程。
仅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凡事“知易行难”,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京瓷公司发展刚具规模的时候,董事因公外出是配备专门车辆的,但有一天,总务临时把车配给了一位因公外出的营业部长,当时有位董事下班要回家,听说车派给了营业部长,就勃然大怒道:一位营业部长凭什么配车?作者听了以后把这位董事叫过去说:不是因为董事有什么了不去才配备公车,准备专车是为了让担负重要工作的人不必为交通工具等杂事费心,以便把心思集中在工作上。一个时间一到就要回家的董事,有什么资格向在外忙碌奔波的部长发火?有些事情,就是这样,道理很浅显,但人往往一登高位,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变得视而不见。在我的工作中同样遇到过这种状况,做人力发展专案的工作,往往前期规划和评核机制都做的很完善,与各个部门沟通,大家也知道这件事做了对绩效都有所帮助,但到真正贯彻落实和追踪的时候,大家又是相互推诿,最后不得不采用一些硬性的指标,如每个月提交表单数据、留存相关单据等方式来督促执行。这样执行的动作是有了,但实际所达成的绩效却往往离预期效果甚远。所以在任何问题上,不仅只是知道,更重要的是把知道的贯彻到行动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所以在后期的工作改善中,我需要的是与各个部门及单位去好好沟通,着重监督和强调各种事项的落实,将“知道”变为“做到。”
不到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体验重于知识。”可能对这句话的观点各持意见吧,大部分人认为知识和实践各占一半,但对于我个人的体会,体验更为重要(当然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追根溯源,知识都是人们在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像副总开训的时候所讲,可能你大学学的专业现阶段的用处并不多,但随着经过与体验,知识能力的提升,专业知识总用的到。可能我体会比较深吧,我不是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亦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毕业后有幸接触到了人力资源行业,在2年工作中,我接触并努力去学习各类人资活动:招募、考勤、合同、人事异动、档案管理等。虽说不能算专业专精,但是对这些基本工作还是能胜任的。只有亲身参与的活动才能算是宝贵的财富。让我想起在年初规划《作业员选育用留专案》时,因专案内容的原因,与生产训练部门经常沟通,当谈及生产线场管理的许多问题时,我闻所未闻,因此只能在旁边做笔记。生产训练主管对我说:想把这个案子做好,你必须了解生产线的具体情况。于是我立刻变成厂区的“小记者”,通过以前做招募的人际关系,“采访”了生产线的科长、组长、技术员,以及经常与线上的几个作业员聊天,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是坐着想成的,必须得到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思考后,才能有最大的收获。
第五篇:活法-读书心得
读稻盛和夫《活法》的观点和学习体会
在日本企业界,有一个“经营四圣”的说法,即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日本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则是四位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稻盛和夫由于其在企业业绩、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殊贡献成为日本企业界“大师”级人物。他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的一个贫寒之家,靠奖学金完成学业,后来白手起家创建了两家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其中生产制造精密陶瓷器件、电子元器件、办公设备的京瓷集团自创立47年来从没有出现过亏损,堪称日企的奇迹。
稻盛和夫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对部下也不放松。在创立京瓷之初,他既是经营者又是技术带头人,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不过,作为经营者的他可以忍受苦行僧似的生活,但是一般员工却忍受不了。于是,有10个员工以未来没有保障为由向稻盛和夫递交集体辞职信。稻盛对这些员工说:“作为经营者我绝不只为自己,我倾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这10个员工为稻盛的人格所慑服,撤回了诉求,不但留下,而且倍加努力。
与企业取得的业绩相得益彰的是稻盛和夫本人创立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这个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佛家文化营养,在日本经济界、经营理论界颇为出名的经营之法使得稻盛和夫从一个著名企业家“晋升”为出名的企业思想家。
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稻盛和夫的理念是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企业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
为了传播这种经营理念,稻盛和夫还成立了盛和塾,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塾。9月份,日本还举办了盛和塾全国代表大会,有将近2000多人参加,其中也有来自中国无锡、天津的听众(京瓷集团在无锡和天津均有投资)。另外,稻盛和夫还创立了有“日本诺贝尔奖”之称的京都奖。从1985年起每年不分国籍、种族地奖励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和艺术三个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奖金约合42.5万美元。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手术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稻盛和夫作为对华友好的日本企业家,曾获得了中国中日友协授予的“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稻盛和夫完整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直至泡沫破裂的过程。日前,记者杂志驻东京记者专访了这位唯一健在的“经营之圣”,与他就他深植于佛教的商道展开了对话。
作为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人,稻盛和夫认为经营秘诀是:经营首先是由人来经营的,因此经营者的人性、人格至关重要。经营者必须要有高尚品德,如果没有高尚品德,他就不可能展开很好的经营。经营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性,提高心性,他的经营才能有所拓展。因此我经常说,经营的秘诀就是提高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稻盛和夫老先生著作《活法》观点和我的一些粗浅学习体会: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锤炼灵魂。”
我的学习体会:精神的修炼高于物质的获取,当人生迈入年老高龄,留给自己只有回忆和记忆。物质带来的享受是短暂的,精神的满足可以持久,很多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比如韩书记年龄很大了,还要去读个博士,不是为了学位本身的功利,而在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朝闻道,夕死可矣”,也许说得就是同一个境界吧。
“简单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磨练,也有可能产生污点。由于人生度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得卑鄙。”我想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方式表示人格。由人类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在人生的道路中学习掌握的哲学这两方面形成人格。总之,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就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品格。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答案就是“做人准则是否正 确”。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些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类自古培养 起来的伦理、道德。
我的学习体会:伦理、道德,做人的准则,这些是看似简单的原则,在现实社会中,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了。各种乱伦的报导占据媒体篇幅,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了拯救道德危机,央视也推出《道德观察》栏目,社会群体中充斥着各种价值观,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住诱惑,守住“简单的原则”,其实就是不简单。
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真谛
听说在拉丁语中有句谚语,“完成工作勿如完成工作的人”,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我的学习体会:工作本身不是目的,借由工作完善自己才是目的。再好的公司也许有一天你会离开,再好的职业你也许有一天不得不面临放弃或转型,始终相伴随你的是你自己的本身,你对的工作经历回忆,心得,总结,你对工作困惑的感悟,心情,你对工作伙伴的感念,感想,还有工作逼迫你发展的智慧,让你对自我充分的认知。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是否有所感悟和升华。自己是否不断完善。不让没一天轻易的流逝,这是属于你宝贵的一天。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的美好,收获更幸福的果实。
我用下面的方程式进行回答: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人生活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所谓能力,换句话说,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先天方面的资质。所谓热情,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控制后天方面的因素。总是积极向前的、建设性的;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大家一起行动的协调性;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不惜努力;知足、不自私、没有强大欲望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性的思维方式。
我的学习体会:激情会随着工作的重复逐渐消失,比如学院很多新的教职工充满激情,当感觉到到了安全的地方,激情却消退了,缺乏持久的激情,从事一个职业一段时间后,激情也会渐渐消退,要能不断找到职业的价值甚至是使命,才会有持续的激情。
能力是可以后天开发和培养的,有的人却会自我设限,认为自己不可能,失去成长的可能。要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持续开发自己核心能力。
积极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持续的修炼的,修炼到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积极状态。偶尔消极是难免的,但成功的人生会自我调整。积极不等于鲁莽,回避也不等于消极,积极向前,感恩乐观,善意温和都是积极的思维方式。所谓没有强大欲望,又该做何解读呢?
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
对于世间万物都怀抱“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的利他之心,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与此相对,憎恨、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的学习体会:从现实出发,在家先对自己家人好一点,回家后经量减少家人的家务,才会建设一个美好家庭。出门乘公共车,主动往里面走走,方面后面的人上下车。
其实个人永远是渺小的,相比较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家庭,这个社区。主动创造为对方服务的机会,人生的价值才会越来越宽广。如果万事都从钱出发,就会变得“斤斤计较”之人,社会价值就会越来越小了。
“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中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应该称作“智慧宝库”(真理宝藏)的地方。在无意间,我们将宝藏中储存的“智慧”作为自己的新思路、灵感、或者创造力,反复加以挖掘和吸收。如果想得到收获,就要为此付出艰巨的努力,只有这样神灵才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授予你一束“智慧宝库”的光明。
我的学习体会:从你周围任何一个你能学到知识和智慧的大自然、人、以及所有的书籍中寻找智慧。
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不可缺的。努力、诚实、认真、正直......严格遵守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我的学习体会: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真理。越是真理,越要坚守。
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实现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我的学习体会:尽早树立明确的生命愿景和目标,不断了解内心的真正的渴望,由此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宿,事业的动力。
思考至关重要
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的学习体会:如果没有成功,永远不要去责怪他人,因为也许你本身就没有强烈的愿望。
你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万种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脑中模拟演习达到目的的过程,不达目的棋步就从棋谱里消去。如此锲而不舍,反复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象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现在梦想里的的东西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的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我的学习体会:愿景是远景,目标也只是一个蓝图,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充分运用想象力模拟演练实现这个过程的每个步骤,重要的是可以先在脑海中预演未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考虑周全的话,就一定能实现。
设立一个更高的合格线,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直至现实和愿望完全吻合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一旦到从计划转入落实阶段,则再次基于乐观论,坚定不移地开始行动。也就说,“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在成就某些事情、变愿望为现实上是非常必要的。
我的学习体会:目标取法乎上,得其中也,目标要有挑战性,才会激发潜力。战略上乐观,战术上谨慎。大方向上充满信心,小细节上严格控制。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体会,他为我我的人生指明了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