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日活动798参观总结
798艺术区参观总结--行政1103班团支部
2014年4月2号下午一点,我行政1103团支部8名同学一同前往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进行参观。798是一座蕴含着连绵不绝艺术韵味的殿堂,她既是艺术的天堂,更是艺术家的天堂,是灵感、时尚与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与艺术的耳语。灵感、时尚与艺术结合的是思想与艺术,耳语中传递的是理念与情感。走进798,同学们都被那种艺术氛围深深感染,收获颇多。
一、本色就是特色。798艺术区像一个大工厂,但我们都被其独特的格调布局、独特的艺术风情、独特的艺术韵味和独特艺术魅力所折服和吸引。798艺术区是在不破坏原有厂房整体布局,保留厂房原貌的基础上,打造成的一个进行艺术创作的好地方和展示艺术作品的独特场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留下来的原有厂房的特色,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建筑。如,原来工厂的管道、仪表以及历史时期的标语等,这些东西既透着古朴、原始的艺术美,也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思想,使之与艺术相得益彰、互为映衬。可以说,这种改造厂房并保留其本色总体不变的地方为艺术创作基地,这本身就是特色,就是保留者独具匠心的大手笔和独特创意。
回归生活,同样思考关于个人特色。通俗地理解应当是别人没有的或与众不同的,是自己独有的专利。“798”给人的感悟是特色寓于本色之中,是超越本色的特色。本色充分体现了特色。这种特色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独到创意。当然,继承不是一成不变,创新不是否定历史,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要在不断地创新中体现继承的本质,展现继承的本色。
二、艺术就是想象。798艺术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或者感到比较有特质的,要数竖立在路边的各种艺术雕刻。如胖瘦两组人像塑雕和一个运用水气表现升华思想的旋转上升的气流。胖胖的一组两人塑雕既没有眼睛,也没有嘴巴,只有鼻子和耳朵,穿的是中山装,仰面朝天;瘦瘦的一组也是两人,一男一女,女的穿古装,男的是念佛的沙弥,面目清秀俯首向下等等。这些艺术创作给人以无限遐思。你可以根据你的思绪和心情想象;你可以认为这种艺术手法表现了某种现代艺术思想,也可以认为它复古了某种意识流;你可以认为它是在宣泄心中的不快,也可以认为它是在表露灵魂的张扬。
总之,你的艺术修养有多高,你想象的艺术境界就有多高,给你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得到的是无限的想象启示。这本身大概就是艺术,或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是艺术的思想,是思想的艺术,是艺术的本质。无论是艺术的想象,还是想象的艺术,谁也离不开谁。或者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的想象就没有艺术的生命。
对此,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画好我们的人生之“画”。人,生来均为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画什么、怎么画,因人之出生环境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修养的不同、机遇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在人的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能够不断地否定自己,特别是否定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辉煌历史;莫过于对前途命运的不懈追求,莫过于善于和敢于运用我们的智慧去策划、具体编排好自己的人生,始终充满着对自己、对别人、对生活、对事业的无限热情与热爱,并运用智慧,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三、高尚就是时尚。时尚的必须是高尚的,只是看你如何让时尚变得高尚、表现这种高尚。没有高尚的内涵,任何事物都是难以时尚起来的。艺术追求的是时尚,时尚追求的是高尚,时尚是高尚的一种表现形式。从798艺术区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来看,无论是“兵马俑”,还是“陕北红军和游击队员”的塑雕,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尚,或者说高尚是她的生命力所在。高尚是时尚的前提。艺术的高尚在于艺术追求的永恒主题是真、善、美和乐观积极向上。
由艺术反思到个人,我们都要积极地追求高尚的品格。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可能是时尚的,是真善美的。要让生命寓高尚于时尚之中,在高尚的前提下追求时尚,达到高尚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因此,人生要以高尚为标准,以积极向上为标准,以真、善、美为标准,用时尚来反映这种高尚,这种时尚,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前途的人生、光明的人生,才是有活力的人生、有生命力的人生。
第二篇: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目录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人员的分配和确定;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初步实施;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具体过程;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活动的意义;
活动思考;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活动目的:
通过“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为核心内容的团日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感
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我共青团组织的爱国意识;树立共青团员的不忘国耻家恨的形象。
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热爱祖国的力量让校园生活更团结。
活动人员参与形式:
我团组织全体团员于2012年10月25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前期: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要求大家进行相应资料的熟悉,了解并清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端正此次活动的态度和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殊性质,在参观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照相或录影设备,不能大声喧哗、嬉笑。
活动具体过程
2012年10月25日
14:00乘车到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6:30结束参观;
20:00进行参观后的思想交流。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十分认真,并且严格的遵守了现场秩序;之后的座谈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很好的规划。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忘国耻家恨的意识更加强烈,相信我团组织人员在未来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活动的意义: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主要提倡同学们居安思危,在和平的年代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总结、避免可能的危害。
活动思考:
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中华
民国的首都,一座风景秀丽的南
方都市,这本应是南京留在中国
人心中的记忆。当然,这是在日
本没有入侵南京之前。现在,只
要一提起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
会为之伤感愤怒南京大屠杀。一
个永远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每个人
心中隐隐作痛。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寒冷的十二月,那时的南京遍体鳞
伤,三十多万亡魂在南京城内飘
荡,不甘的眼神注视着日本法西
斯继续用他们的屠刀来凌辱当
时的南京,用他们的战车来践踏
一个民族的尊严。残忍的法西
斯,昏庸的执政者,懦弱的守卫
军,共同酿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口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引发“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将近100万。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战败的中国军队从上海向南京溃退。南京,处在了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府,对于中日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南京国民政府竟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退缩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竟选择了迁都重庆。执政者自己都没有守住南京城的必胜信念,这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政府的懦弱,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消彼长,这场守卫南京的战役,在心理上中国已经输了。一场宿命的浩劫就这样令人惊讶却又堂而皇之瘫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
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数月的持续作战,此时再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为了达到占领中国首府的目的,日军军官就下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正是这条命令消除了日军施暴的罪恶感,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西进途中杀害平民,强暴妇女,对于敢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日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奔向南京,而当时的政府军却一路上疲于奔命,上海到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面对几乎没有后勤补充的日本人,政府居然没能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抵抗,任由日军从三面包围南京城,南京岌岌可危。
日军从三面紧逼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长江一条退路,然而昏庸的南京守军司令唐生智却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集中力量坚守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且命令三十六师封锁了通往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这为一场屠戮埋下伏笔。
如果镇守南京的唐生智真的有决心和来犯者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的“背水一战”不失为一种激励士兵的方法,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上。很可惜他没有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决心。日军于12月10日开始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唐生智突然下令撤退,自己却乘坐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分向下关溃退,并在挹江门与封锁此地的三十六师发生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胆怯的将领和士兵跑了,却将全城的百姓留给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的日本人。许多难民和遗留下的士兵意识到这次日本人占领后的残忍,想要渡江避难,但由于渡船已经全部销毁,难民和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
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余难民见渡江无望,只能返回南京城。部分士兵脱下军服与难民一起躲入安全区。
从12月12日晚政府军撤退
到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只
给了平民半天逃命时间,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凶残日军的屠戮。
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华中方
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
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
挥下,日军开始了对南京民众长
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要通过这次屠杀向日本国内炫耀战功;要向中国政府和民众施放一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信号;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强大与称霸的决心。大屠杀中的惨况我们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以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中日亲善”的虚伪面具便被彻底抛弃,血淋淋的屠刀就此扬起。13日,日军两名军官在紫金山下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15日,南京市民和军警4.2万人在宝塔桥和汉中门等地遭日军枪杀然后被焚尸灭迹;16日,5500余名躲在安全区中的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先被机枪射杀然后再弃尸江中;17日,又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被射杀;18日,5.7万中国人在草鞋峡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并以乱刀砍戮,事后用煤油焚化,将遗骸弃置江中„„这样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组成了这一连串冷酷的数字。南京在鲜血中浸泡了整整六周,至少有34万中国人魂断于此,这时的南京犹如修罗地狱。残忍的法西斯是这次屠杀的主谋,昏庸的政府和懦弱的军队却成了帮凶。是他们让南京在血雨腥风中谱写了历史上少有的人间惨剧。
当时中日军力对比是二比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时的政府够坚决誓与南京共存亡,那时的军队够强硬,在撤往南京的路上能对日军不断予以阻击,在守城时顽强一些,南京还会失守吗?但这一切已经晚了,大屠杀已经发生。它是留在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疤,成了中日关系上一道永远的裂痕。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者的冤魂,这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催化剂,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而应当在殷红的鲜血和累累的白骨之后凝结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
又到12月,飒飒的风依旧拂过这座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城市。七十三年的沉淀与等待铸就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而我们也将在历史的见证与丰碑的笼罩下继续执着的前行!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 2010级01班团组织
2012年11月15日
第三篇:团日活动之参观广东省博物馆总结
团日活动之参观广东省博物馆总结
班组织了一次宣扬爱国爱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团日活动——参观广东省博物馆。以下为本次团日活动的总结。
在此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全程投入,充分发扬了国家与党的精神指引,立党为公,执政卫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给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引导形象。
今年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在庆祝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胜利背后曾有过的残酷;展望未来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曾经的血与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过去,同时对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我们选定广东省博物馆作为此次活动的目的地。
以下为此次团日活动目的地——广东省博物馆的简略介绍。
广东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是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新馆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场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500多件/套,照片300多张。作为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走进序厅,迎面而来的是气势恢宏的广东海陆图。在以卫星地图为蓝本的墙面上,代表广东历史文化的各种元素在南粤大地和浩瀚南海上隐约浮现,序厅的设计大胆,将时空高度融合。
第一篇“南粤源流”追溯了广东人的来源、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广东三大主体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马坝人头骨、双肩石器、南越王油画、广府茶楼、猎德龙舟、潮州大吴泥塑、客家围屋„„观众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一个生动立体的南粤。
第二篇“扬帆世界”带领观众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广东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精彩历程。满载瓷器的广船,聚集奇异洋货的十三行,精美绝伦的广彩、广雕以及风靡一时的外销画,中西合璧的风格处处都在述说着广东的开放与兼容。
在第三篇“继往开来”中,“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名人共同演绎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近代风云。抗英图强的志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维新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的先驱、国共合作的元勋、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无数仁人志士和栋梁之才化作点点繁星,在南粤大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粤海烽火”向观众讲述了广东军民血与火的抗日史诗。一幅幅黑白的历史图片,展示了南粤儿女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与序厅的广东海陆图相呼应,展览的结束部分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南海。海纳百川,奔流不息,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广东人民满怀希望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
展览陈列的是唐宋以来直至20世纪前期的馆藏书画珍品,时间跨度近千年,所涉书画家近两百人。这些作品凝聚着艺术家的生命意志。该展览中,北宋的《群峰晴雪图》与南宋陈容的《墨龙图》堪称镇馆之宝。而元人的《黄鹤楼图》和《竹石图》,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历史价值都相当高。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历代书法是馆藏文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时代上看,最早可上溯到北魏、隋唐和宋人的写经。眀元以降,直到近现代,均有书法名家作品庋藏,精品甚多。
从地域上看,既有活跃于主流书坛的书法名家,也有代表广东书法风貌的岭南名家,体现出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书法的地方特色。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展览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展览近300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
陶瓷展厅共800多平方米,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展现陶器和瓷器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
第二部分“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展示了隋唐至宋辽金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陶瓷迅猛发展的面貌,全国各主要著名窑口,以及辽瓷、金代瓷器等。
第三部分“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反映了元、明、清时期中国古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的面貌。此部分除了展示全国各重要窑口如龙泉窑、德化窑、磁州窑、宜兴紫砂等器物外,着重展示了景德镇窑瓷器的辉煌——青花瓷、颜色釉瓷、釉里红、粉彩瓷等各领风骚,官窑与民窑制品争相辉映。
第四部分“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着重介绍广东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及其外销的状况,力图全面反映广东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地位,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端砚艺术展览
展示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作为内容的延伸,展出其它品类材质的砚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展览围绕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三个主题,深入浅出,叙述通俗,力求使观众对端砚及砚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兴趣。
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砚林回溯”,概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第二部分“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
第三部分“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第四部分“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套),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广东博物馆充分利用高大宽敞的展厅空间,逼真地复原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让观众在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中赏心悦目地观赏、流连,充分领略到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接下来再总结过程中我们的优缺点。
第四篇: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目录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人员的分配和确定;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初步实施;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具体过程;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活动的意义; 活动思考;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活动目的:
通过“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为核心内容的团日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我共青团组织的爱国意识;树立共青团员的不忘国耻家恨的形象。
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热爱祖国的力量让校园生活更团结。
活动人员参与形式:
我团组织全体团员于2012年10月25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前期: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要求大家进行相应资料的熟悉,了解并清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端正此次活动的态度和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殊性质,在参观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照相或录影设备,不能大声喧哗、嬉笑。
活动具体过程
2012年10月25日
14:00 乘车到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6:30 结束参观;
20:00 进行参观后的思想交流。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十分认真,并且严格的遵守了现场秩序;之后的座谈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很好的规划。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忘国耻家恨的意识更加强烈,相信我团组织人员在未来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活动的意义: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主要提倡同学们居安思危,在和平的年代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总结、避免可能的危害。
活动思考:
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中华民国的首都,一座风景秀丽的南方都市,这本应是南京留在中国人心中的记忆。当然,这是在日本没有入侵南京之前。现在,只要一提起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伤感愤怒南京大屠杀。一个永远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每个人心中隐隐作痛。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寒冷的十二月,那时的南京遍体鳞伤,三十多万亡魂在南京城内飘荡,不甘的眼神注视着日本法西斯继续用他们的屠刀来凌辱当时的南京,用他们的战车来践踏一个民族的尊严。残忍的法西斯,昏庸的执政者,懦弱的守卫军,共同酿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口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引发“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将近100万。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战败的中国军队从上海向南京溃退。南京,处在了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府,对于中日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南京国民政府竟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退缩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竟选择了迁都重庆。执政者自己都没有守住南京城的必胜信念,这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政府的懦弱,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消彼长,这场守卫南京的战役,在心理上中国已经输了。一场宿命的浩劫就这样令人惊讶却又堂而皇之瘫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
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数月的持续作战,此时再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为了达到占领中国首府的目的,日军军官就下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正是这条命令消除了日军施暴的罪恶感,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西进途中杀害平民,强暴妇女,对于敢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日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奔向南京,而当时的政府军却一路上疲于奔命,上海到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面对几乎没有后勤补充的日本人,政府居然没能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抵抗,任由日军从三面包围南京城,南京岌岌可危。
日军从三面紧逼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长江一条退路,然而昏庸的南京守军司令唐生智却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集中力量坚守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且命令三十六师封锁了通往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这为一场屠戮埋下伏笔。
如果镇守南京的唐生智真的有决心和来犯者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的“背水一战”不失为一种激励士兵的方法,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上。很可惜他没有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决心。日军于12月10日开始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唐生智突然下令撤退,自己却乘坐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分向下关溃退,并在挹江门与封锁此地的三十六师发生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胆怯的将领和士兵跑了,却将全城的百姓留给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的日本人。许多难民和遗留下的士兵意识到这次日本人占领后的残忍,想要渡江避难,但由于渡船已经全部销毁,难民和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 4
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余难民见渡江无望,只能返回南京城。部分士兵脱下军服与难民一起躲入安全区。
从12月12日晚政府军撤退到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只给了平民半天逃命时间,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凶残日军的屠戮。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日军开始了对南京民众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要通过这次屠杀向日本国内炫耀战功;要向中国政府和民众施放一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信号;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强大与称霸的决心。大屠杀中的惨况我们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以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中日亲善”的虚伪面具便被彻底抛弃,血淋淋的屠刀就此扬起。13日,日军两名军官在紫金山下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15日,南京市民和军警4.2万人在宝塔桥和汉中门等地遭日军枪杀然后被焚尸灭迹;16日,5500余名躲在安全区中的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先被机枪射杀然后再弃尸江中;17日,又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被射杀;18日,5.7万中国人在草鞋峡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并以乱刀砍戮,事后用煤油焚化,将遗骸弃置江中„„这样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组成了这一连串冷酷的数字。南京在鲜血中浸泡了整整六周,至少有34万中国人魂断于此,这时的南京犹如修罗地狱。残忍的法西斯是这次屠杀的主谋,昏庸的政府和懦弱的军队却成了帮凶。是他们让南京在血雨腥风中谱写了历史上少有的人间惨剧。
当时中日军力对比是二比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时的政府够坚决誓与南京共存亡,那时的军队够强硬,在撤往南京的路上能对日军不断予以阻击,在守城时顽强一些,南京还会失守吗?但这一切已经晚了,大屠杀已经发生。它是留在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疤,成了中日关系上一道永远的裂痕。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者的冤魂,这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催化剂,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而应当在殷红的鲜血和累累的白骨之后凝结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
又到12月,飒飒的风依旧拂过这座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城市。七十三年的沉淀与等待铸就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而我们也将在历史的见证与丰碑的笼罩下继续执着的前行!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 2010级01班团组织
2012年11月15日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团日活动总结材料
“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师大同发展”
主题团日活动
申 报 材 料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班团支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四日
我与祖国共奋进
目录
一、活动背景…………………………………………………..2
二、活动目的…………………………………………………..2
三、活动主题…………………………………………………..2
四、活动时间…………………………………………………..2
五、活动地点…………………………………………………..2
六、组织单位…………………………………………………..3
七、参与人员…………………………………………………..3
八、前期工作…………………………………………………..3
九、活动流程…………………………………………………..3
十、活动的优势与不足………………………………………..6
十一、活动感想………………………………………………..7
十二、活动新闻………………………………………………..7
十三、附书面申请……………………………………………..8
一、活动背景:
我与祖国共奋进
六、组织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班团支部
七、参与人员: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班团支部28名成员
八、前期工作:
1、召开多次支部委员会议,商量活动的主要流程及组织形式,上网收集关于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情况的资料,并组织与支部成员进行讨论,征集支部成员关于活动的想法和建议。设计好前往目的地的乘车路线,并通知支部成员。
2、于10月13日支部委员会成员提前前往活动目的地,熟悉博物馆的基本构造和情况,实地考察确保整个活动流程的顺利进行。
3、根据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写好关于本支部成员参观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证明材料,并向学院学生工作办作书面申请(申请书见附表)。
4、提前安排人员负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摄像和摄影工作,并安排人员向学院网站进行新闻投稿。
5、提前查资料了解长沙简牍博物馆的每天入馆情况以及天心阁的门票情况,白沙古井的参观情况,以便避免参观的高峰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九、活动流程: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专题博物馆,也是长沙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和对外开放窗口。长沙简牍博物馆是长沙市政府为专题保护1996年长沙出土的14万
枚孙吴时期纪年简牍而斥巨资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该馆始建于2000年,主体建筑2003年完成,2005年6月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后试对外开放。本馆建筑风格采用魏晋时期高台建筑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形式,馆舍建筑形式新型,采光效果好,给观众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处集参观、休闲、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
10月14日上午七点半本支部全体成员在寝室楼下集
我与祖国共奋进
不禁感慨万分,是同学们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诚。
在参观完简牍博物馆的全部文物之后,同学们来到博物馆的出口处留言,写下自己此次参观的感想与收获,表达了大家对祖国文化和博物馆的祝福和喜爱。最后班级团支部的所有成员还在博物馆内的一个空地上进行合影留念。
参观完博物馆后,根据活动的策划大家可以任意到博物馆周围的天心阁和白沙古井参观。
天心阁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位于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其名始见于明末
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造型别致。
我与祖国共奋进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出来。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长沙府志》即载:“白沙井,县(指善化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员汲之不绝,长沙第一泉”。可见此时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十、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本次活动的地点是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和学习可以更深一歩的了解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让同学们更深一步的对祖国有一定的了解,充分的与此次校级团日活动的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主题相符合。活动的地点是极富有湖湘特色的简牍博物馆,充分的展现了湖湘特色,让同学们了解了古代湖南的历史。此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活动的目的地是支部同学很少有人去过的地点,同学们对活动的兴趣很浓厚使活动的参与率非常高。
虽然此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意义,但是同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过于考虑假期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天气的问题,在活动的当天下雨比较大,虽然活动的主要举行地点是在室内,但是还是给参加活动的过程造成了比较大的不便。所以在下次举办团日活动或者其他类似活动的时候都应该密切关注天气等其他细节方面,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与祖国共奋进
十一、活动感想
我的感想
黄霜霜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第一次团日活动——参观简牍博物馆。最开始想举行这次活动是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同时也要有关心历史,强我中华的民族精神。我们选择简牍博物馆,是因为长沙是我国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城市。在简牍中记载着长沙的历史,也传递着中华辉煌的文明。长沙简牍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专题博物馆,也是长沙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和对外开放窗口,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到简牍博物馆,我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简牍所深深吸引了,各式各样的简、牍、签牌、封检、封泥匣,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让人目不暇接。我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所折服,也为身在一个拥有这样光辉历史的国家而感到自豪。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简牍,更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辉煌。
十二、活动新闻
我院08级生技班简牍博物馆之行
(通讯员 许泉 黄霜霜 詹璐艺)2010年10月14日,生科院08级生物技术班集体参观了长沙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牍博物馆,此次团日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文物的参观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进而与祖国共奋进的热情。
上午八点,同学们集体从学校出发。一走进博物馆,强烈的历史厚重感便扑面而来。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文物各具特色,尤其是长沙出土的简牍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其展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精深的文化。而在参观汉代的编铙时,讲解员敲击着编铙,只见其用简单的几个音符,便轻轻松松地敲出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对于这千年的音乐,同学们不禁感慨万分。而一块貌似简单的竹简上完整的九九乘法表更是让大家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不由得增添了对于古代祖国的几分敬意。
“此次简牍博物馆之行让我收获不少。中国古代文化十分博大精深,而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理应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越来越强大,文化的底蕴也越来越深厚”一同学在参观之行的返回路上对笔者如是说。
我与祖国共奋进
十三、附书面申请
证明
现有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班以下同学于2010年10月14日上午到长沙简牍博物馆参观。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工办
201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