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 计 基 础 考 试 大 纲
会 计 基 础 考 试 大 纲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 会 计 基 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二、权责发生制
三、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 计 要 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的分类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2.负债的分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2.收入的分类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2.费用的分类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2.利润的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第二节 会 计 科 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 计 等 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二、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节 复 式 记 账
一、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2)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五)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分录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2.试算平衡的分类(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2)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
(4)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金额相等)第四章 会 计 凭 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一)原始凭证
(二)记账凭证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一)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二)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三)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种类
(一)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分类 1.自制原始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
(二)按照格式的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 2.专用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所包括的基本内容,通常称为凭证要素,主要有: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的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抬头人)、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填制单位签章、有关人员(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签章、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凭证附件。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一)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规范 5.编号要连续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7.填制要及时
(二)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一次凭证的填制 2.累计凭证的填制 3.汇总凭证的填制
(三)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二)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三)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四)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五)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六)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种类
(一)按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1.收款凭证 2.付款凭证 3.转账凭证
(二)按填列方式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1.复式凭证 2.单式凭证
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2)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7)记账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9)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一)基本要求
(二)收款凭证的填制要求
(三)付款凭证的填制要求
(四)转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
第五章 会 计 账 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二、会计账簿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2.分类账簿 3.备查账簿
(二)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 2.三栏式账簿 3.多栏式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 2.活页账 3.卡片账
三、会计账簿与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三)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一)封面
(二)扉页
(三)账页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
三、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1)三栏式日记账(2)多栏式日记账 2.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1)日期栏(2)凭证栏(3)摘要栏(4)对方科目栏(5)收入、支出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相同。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的格式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二)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明细分类账的格式(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2)多栏式明细分类账
(3)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2.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第四节 对账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账账核对
(一)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二)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三)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四)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一)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三)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四)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第五节
错账更正方法
一、划线更正法
二、红字更正法
三、补充登记法 第六节
结账
一、结账的程序
二、结账的方法
第七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第六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记账凭证处理程序 一、一般步骤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六)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七)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特点
(二)优缺点
(三)适用范围
第二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汇总记账凭证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三种格式。
(一)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
(二)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
(三)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 二、一般编制步骤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六)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七)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八)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一)特点
(二)优缺点
(三)适用范围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二、一般编制步骤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七)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八)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特点
(二)优缺点
(三)适用范围 第七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一)按清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二)按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二)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各项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一)实地盘点法
(二)技术推算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
(一)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二)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一)审批之前的处理
(二)审批之后的处理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附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真实可靠
(二)全面完整
(三)编报及时
(四)便于理解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
(二)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
(三)根据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
(四)根据总账余额和明细账余额计算填列
(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六)资产负债表附注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和有关备查账簿等的记录分析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二、利润表的格式
三、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本期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二)上期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第九章 会 计 档 案 第一节
会计档案概述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一)会计凭证类
(二)会计账簿类
(三)财务会计报告类
(四)其他类
第二节
会计档案保管
一、会计档案的归档
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三、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四、会计档案的销毁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
(一)提现的账务处理
(二)存现的账务处理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购买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的账务处理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一、原材料
(一)购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二)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二、库存商品
(一)产成品入库的账务处理
(二)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第三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
(二)应收款项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1.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的计算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3.实际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三)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二、应付账款
(一)应付账款发生的账务处理
(二)偿付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
(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二)发放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四、应交税费
(一)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二)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五、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短期借款借入和归还的账务处理
2.计提短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二)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长期借款借入和归还的账务处理
2.计提长期借款利息以及支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
资本的增减
一、接受投资
(一)接受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
二、实收资本的减少 实收资本减少的账务处理 第五节 收入、成本和费用
一、收入
(一)取得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成本
(一)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二)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账务处理
三、费用
(一)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二)结转其他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三)发生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四)发生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
(五)发生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六)发生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等
四、营业外收支
(一)取得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发生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一、利润
(一)利润的计算
(二)期末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三)期末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二、所得税
(一)应交纳所得税的计算
(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三、利润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
第二篇:2018年会计从业考试大纲《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
2.了解会计对象
3.了解会计目标
4.了解会计准则体系
5.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
6.了解收付实现制
7.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
8.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
9.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10.掌握权责发生制
11.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试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 85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大纲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的基本特征有:(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 85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 85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 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 85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 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 85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 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基本要求】
1.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2.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3.掌握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4.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5.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85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
/ 85
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负债
1.负债的含义与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 85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四)收入
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 85
(五)费用
1.费用的含义与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含义与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 85
3.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
/ 85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 85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 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基本要求】
1.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概念
2.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分类
3.熟悉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4.熟悉常用的会计科目
5.掌握账户的结构
6.掌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 85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1)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等。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 85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务繁简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但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二)常用会计科目
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表 3-1 所示:
/ 85
/ 85
/ 85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
账户可根据其核算的经济内容、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的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其中,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 18 / 85
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账户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型账户。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种类 2.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3.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4.了解会计分录的分类 5.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
/ 85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主要有:(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一)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二)资产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 85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四)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一)账户的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 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含义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 85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试算平衡的含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2.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各大栏中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该平衡相等,否则,便存在记账错误。为了简化表格,试算平衡表也可只根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不填列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 85
【基本要求】
1.掌握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过程 2.掌握核算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 3.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4.掌握企业净利润的计算 5.掌握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各有特点,其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也不尽相同,本章主要介绍企业的资金筹集、设备购置、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和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上述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主要内容有:(1)资金筹集业务的账务处理;(2)固定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3)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4)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5)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6)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7)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资金筹集业务按其资金来源通常分为所有者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所有者权益筹资形成所有者的权益(通常称为权益资本),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收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负债筹资形成债权人的权益(通常称为债务资本),主要包括企业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和结算形成的负债资金等,这部分资本的所有者享有按约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一、所有者权益筹资业务
(一)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构成
所有者投入资本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
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企业的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以及按照有关规定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转增资本的资金。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
/ 85
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作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转增资本。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所有者权益筹资业务进行核算: 1.“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
“实收资本”账户(股份有限公司一般设置”股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
该账户贷方登记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实收资本(或股本)总额。
该账户可按投资者的不同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 细核算。2.“资本公积”账户
“资本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减少额,贷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增加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资本公积的结余数额。
该账户可按资本公积的来源不同,分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3.“银行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但是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通过“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该账户借方登记存入的款项,贷方登记提取或支出的存款。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该账户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 85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二、负债筹资业务
(一)负债筹资的构成
负债筹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结算形成的负债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生产经营对资金的临时性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结算形成的负债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负债筹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短期借款”账户
“短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的短期借款。
该账户贷方登记短期借款本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短期借款本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
该账户可按借款种类、贷款人和币种进行明细核算。2.“长期借款”账户
“长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的长期借款。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本金,借方登记归还的本金和利息。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该账户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行明细核算。3.“应付利息”账户
/ 85
“应付利息”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借方登记归还的利息。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该账户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4.“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通过“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账户核算。
该账户借方登记手续费、利息费用等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1.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归还借款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
2.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款本金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第三节 固定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 85
固定资产同时具有以下特征:(1)属于一种有形资产;(2)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3)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二、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不同取得方式下,固定资产成本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2009 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物投资、自制、改扩建和安装)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率是指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额占其原价的比率。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应当按月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除外。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本大纲重点介绍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匀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各月应计提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其中: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85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因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均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四、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固定资产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在建工程”账户
“在建工程”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各项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贷方登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出的成本等。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该账户可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待摊支出”以及单项工程等进行明细核算。
2.“工程物资”账户
“工程物资”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工程物资的成本,贷方登记领用工程物资的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 85
该账户可按“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明细核算。3.“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原价的增加,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原价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原价。
该账户可按固定资产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4.“累计折旧”账户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备抵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该账户贷方登记按月提取的折旧额,即累计折旧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因减少固定资产而转出的累计折旧。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期末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该账户可按固定资产的类别或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购入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
企业按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第四节 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材料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二、账户设置
/ 85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材料采购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原材料”账户
“原材料”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企业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该账户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该账户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2.“材料采购”账户
“材料采购”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该账户可按供应单位和材料品种进行明细核算。3.“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该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形成的超支差异以及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形成的节约差异以及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该账户可以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4.“在途物资”账户
“在途物资”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该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商品等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采购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商品等物资应结转的实际采购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 85
该账户可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5.“应付账款”账户
“应付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因购入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的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余额;如果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预付账款余额。
该账户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6.“应付票据”账户
“应付票据”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借方登记企业已经支付或者到期无力支付的商业汇票。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该账户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7.“预付账款”账户
“预付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该账户,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因购货等业务预付的款项,贷方登记企业收到货物后应支付的款项等。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需补付的款项。
该账户可按供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8.“应交税费”账户
“应交税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本账户核算。
该账户贷方登记各种应交未交税费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该账户可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 85
材料的日常收发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实际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实际成本法下,一般通过“原材料”和”在途物资”等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外购材料时,按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材料已验收入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按支付的实际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暂估价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相关发票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2.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
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计划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计划成本法下,一般通过“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外购材料时,按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材料已验收入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按支付的实际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计划成本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按计划成本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
/ 85
“材料采购”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2.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如果相关发票凭证已到,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或应付的实际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第五节 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资料的耗费过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预先垫支并需要得到补偿的资金耗费。这些费用最终都要归集、分配给特定的产品,形成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的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费用发生总额,并按适当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等。
一、生产费用的构成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二)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三)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账户设置
/ 85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生产费用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该账户借方登记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支出,以及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完工入库产成品应结转的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该账户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该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期末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3.“库存商品”账户
“库存商品”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库存商品成本,贷方登记发出的库存商品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该账户可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4.“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 85
该账户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数额;贷方登记本月计算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费等。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该账户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在确定材料费用时,应根据领料凭证区分车间、部门和不同用途后,按照确定的结果将发出材料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对于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直接材料费用项目;对于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应由这些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标准在这些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分担的金额计入相应的成本计算对象(生产产品的品种、类别等);对于为提供生产条件等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同其他间接费用一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对于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 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具体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对于短期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实际发生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其中,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应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属于间接费用,应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当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时,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当企业采用计时工资制时,对于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也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则需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生产工时等)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 85
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短期职工薪酬应计入当期损益。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和专设销售机构销售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均属于期间费用,应分别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企业发生制造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结转或分摊时,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四)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是指将企业生产过程中 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便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有关产品成本信息是进行库存商品计价和确定销售成本的依据,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应设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用来归集应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通过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各月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已记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还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当产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第六节 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涉及商品销售、其他销售等业务收入、成本、费用和相关税费的确认与计量等内容。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 85
企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销售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主营业务收入(按净额结转),以及发生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时应冲减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即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其他业务收入。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该账户借方登记由于销售商品以及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取的价款、税款和代垫款等;贷方登记已经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通常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如果在贷方,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该账户应按不同的债务人进行明细分类核算。4.“应收票据”账户
/ 85
“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应收票据,贷方登记票据到期收回的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该账户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5.“预收账款”账户
“预收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账户,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账户。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等,借方登记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转销的预收款项等。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已转销但尚未收取的款项。
该账户可按购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6.“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该账户借方登记主营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主营业务成本。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7.“其他业务成本”账户
“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其他业务的支出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其他业务支出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8.“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
/ 85
“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需注意的是,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通过“管理费用”账户核算,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通过该账户核算。
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应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三、账务处理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应按实际收到、应收或者预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对于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期(月)末,企业应根据本期(月)销售各种商品、提供各种劳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等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三)其他业务收入与成本的账务处理
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其他业务,即便在同一个企业,不同期间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企业发生其他业务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确定的收入金额,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确认有关税金;在结转其他业务收入的同一 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本期应结转的其他业务成本金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第七节 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期间费用的构成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 85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期间费用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销售费用”账户
“销售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
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销售费用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通过“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账户核算。
该账户借方登记手续费、利息费用等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 85
(一)管理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企业研究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二)销售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薪酬、业务费等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三)财务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第八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 85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利润形成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
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期(月)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借方登记企业期(月)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上述结转完成后,余额如在贷方,即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余额如在借方,即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或借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2.“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该账户贷方登记实现的投资收益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投资净损失;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投资净收益。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投资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85
3.“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该账户贷方登记营业外收入的实现,即营业外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会计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4.“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即营业外支出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5.“所得税费用”账户
“所得税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贷方登记企业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三)账务处理
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结转各项收入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各项支出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指定其特定用途和分配给投资者的行为。利润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关系到每个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 85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企业在利润分配前,应根据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如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等项目,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即:
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累计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累计盈利),则可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当年净利润(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净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扣除提取的盈余公积后,形成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即: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可采用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财产股利等形式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利润分配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利润分配”账户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 85
该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额,包括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发生的净亏损;贷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额等其他转入数,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应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可能有余额外,其他各个明细账户均无余额。“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为历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即可供以后分配的利润),借方余额为历年累积的未弥补亏损(即留待以后弥补的亏损)。
该账户应当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2.“盈余公积”账户
“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该账户贷方登记提取的盈余公积,即盈余公积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实际使用的盈余公积,即盈余公积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结余的盈余公积。该账户应当分别“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3.“应付股利”账户
“应付股利”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该账户贷方登记应付给投资者股利或利润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或利润,即应付股利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该账户可按投资者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1.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即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则做相反会计分录。
结转前,如果“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在借方,上述结转当年所实现净利润的分录同时反映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自动弥补以前亏损的情况。因此,在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亏损时,不需另行编制会计分录。
2.提取盈余公积
/ 85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科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按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等科目;以股票股利转作股本的金额,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股利”科目,贷记“股本”等科目。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做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4.盈余公积补亏
企业发生的亏损,除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外,还可使用累积的盈余公积弥补。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5.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形成
终了,企业应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该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即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等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利润分配--转作股本股利”等科目。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所属其他明细科目无余额。“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该科目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
第六章 会计凭证
【基本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作用 2.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
3.熟悉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种类 4.熟悉会计凭证的保管 5.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
/ 85
6.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
7.掌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审核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作用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 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的作用主要有:(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二)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种类
原始凭证可以按照取得来源、格式、填制的手续和内容进行分类。
(一)按取得的来源分类
原始凭证按照取得的来源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 85
1.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二)按照格式分类
原始凭证按照格式的不同可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1.通用凭证
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
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按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分类
原始凭证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1.一次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2.累计凭证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3.汇总凭证
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因经济业务和经营管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
/ 85
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5)接受凭证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7)数量、单价和金额。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一)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记录真实;(2)内容完整;(3)手续完备;(4)书写清楚、规范;(5)连续编号;(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7)填制及时。
(二)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不同的自制原始凭证,填制要求也有所不同。1.一次凭证的填制
一次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相关业务人员一次填制完成。该凭证往往只能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
2.累计凭证的填制
累计凭证应在每次经济业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在同一张凭证上重复填制完成。该凭证能在一定时期内不断重复地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
3.汇总凭证的填制
汇总凭证应由相关人员在汇总一定时期内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后填制完成。该凭证只能将类型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不能汇总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
(三)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外来原始凭证应在企业同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由外单位的相关人员填制完成。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营单位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具凭证单位公章方为有效。对于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复写纸套写或打印机套打。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和准确,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第三节 记账凭证
/ 85
一、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用途可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
(一)按凭证的用途分类 1.专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指分类反映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1)收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2)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3)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2.通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是指用来反映所有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为各类经济业务所共同使用,其格式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
(二)按凭证的填列方式分类 1.单式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2.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 85
第三篇:2018年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2018年会计初级考试
考
试 大 纲经济法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
第一节 法律基础..........................................................................................1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2 第三节 法律责任..........................................................................................6 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9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9 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监督..............................................................................9 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4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15 第五节 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16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17 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17 第二节 银行结算账户................................................................................18 第三节 票
据........................................................................................18 第四节 银行卡............................................................................................22 第五节 网上支付........................................................................................23 第六节 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23 第七节 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24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25 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25 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26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30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33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33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37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43 第一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43
第一章 总
论
[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二)掌握仲裁、民事诉讼(三)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四)熟悉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五)熟悉法律责任
(六)了解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法”。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公民)、组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方面。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人身人格、非物质财富和行为四大类。
--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做不同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即法学上所称的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法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规章;国际条约等。
不同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是有效力等级和位阶划分的,在适用时有不同的效力。(二)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做不同的分类。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主要法律部门。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二、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
四、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二)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称为行政复议机构。
(四)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
--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地域管辖。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和受理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上述人员回避。上述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单位对其依行-6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监督(二)掌握会计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三)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四)熟悉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五)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六)了解代理记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统称单位)办理会计事务必须依照《会计法》办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
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二)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1依法建账。
--2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3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4正确采用会计处理方法。5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
6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二)会计核算的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三)会计
我国是以公历为会计,即以每年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四)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1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2)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2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的种类。(2)登记会计账簿的基本要求。(六)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按编制时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
(七)账务核对及财产清查 1账务核对。
0①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②内部授权审批控制。③归口管理。④预算控制。⑤财产保护控制。⑥会计控制。⑦单据控制。⑧信息内部公开。(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1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概念。
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除财政部门外,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2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等情况实施会计监督。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1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2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概念和要素。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形成审计意见。
(2)审计报告的种类和审计意见的类型。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含其他报告责任段,但不含有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被视为标准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
(三)会计工作交接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1会计专业职务。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五)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知识。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
(六)总会计师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区别:性质不同;作用范围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保障机制不同;评价标准不同。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内容。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二)掌握票据的概念与特征、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票据追索(三)掌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四)掌握银行卡账户和交易、银行卡计息与收费(五)掌握汇兑、委托收款
(六)熟悉支付结算的原则、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七)熟悉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八)熟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九)熟悉托收承付、预付卡
(十)熟悉结算纪律、违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十一)了解支付结算的概念和支付结算的工具(十二)了解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十三)了解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银行卡清算市场、银行卡收单(十四)了解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十五)了解国内信用证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结算的概念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二、支付结算的工具
我国目前使用的人民币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有“三票一卡”(汇票、本票、支票、银行卡)、结算方式(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以及预付卡和国内信用证等。
三、支付结算的原则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银行不垫款原则。
四、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
7--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结算凭证。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填写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应当规范。
第二节 银行结算账户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银行结算账户是指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活期存款账户。
银行结算账户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个人银行账户分为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和Ⅲ类银行账户。
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
存款人应在注册地或住所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符合异地开户条件的,也可以在异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存款人变更账户名称、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地址等其他开户资料后,应及时向开户银行办理变更手续,填写变更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
存款人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其他原因需要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应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存款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许可证,银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销户手续。存款人尚未清偿其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该银行结算账户。
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
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异地银行结算账户等的开立和使用。
四、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银行结算账户的实名制管理、银行结算账户变更事项的管理、存款人预留银行签章的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的对账管理。
第三节 票
据
一、票据的概念与特征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包括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8(二)商业汇票的出票
商业承兑汇票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应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记载有三种形式: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和见票后定期付款。纸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电子承兑汇票期限自出票日至到期日不超过1年。
(三)商业汇票的承兑
商业汇票可以在出票时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后使用,也可以在出票后先使用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付款人拒绝承兑的,必须出具拒绝承兑的证明。
(四)商业汇票的付款
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持票人应在提示付款期限内通过开户银行委托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持票人依照规定提示付款的,付款人必须在当日足额付款。
(五)商业汇票的贴现
贴现是指持票人在票据未到期前为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票据转让行为。贴现按照交易方式,分为买断式和回购式。
七、银行本票
(一)本票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本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本票仅限于银行本票。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以使用银行本票。
(二)银行本票的出票
申请人使用银行本票,应向银行填写“银行本票申请书”,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出票银行受理“银行本票申请书”,收妥款项,签发银行本票交给申请人。(三)银行本票的付款
银行本票见票即付,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四)银行本票的退款和丧失
申请人因银行本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或其他原因要求退款时,应将银行本票提交到出票银行。银行本票丧失,失票人可以凭人民法院出具的其享有票据权利的证明,向出票银行请求付款或退款。
八、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种类和适用范围
支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三种。
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以使用支票。全国支票影像系统支持全国使用。(二)支票的出票
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必须使用本名,提交证明其身份的合法证件,并应当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印鉴。
禁止签发空头支票,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为空头支票。
1--(三)支票付款
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持票人可以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仅限于收款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出票人在付款人处的存款足以支付支票金额时,付款人应当在见票当日足额付款。
付款人依法支付支票金额的,对出票人不再承担受委托付款的责任,对持票人不再承担付款的责任。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有重大过失付款的除外。
第四节 银行卡
一、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
银行卡是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按不同标准,可以对银行卡做不同的分类。
二、银行卡账户和交易
(一)银行卡申领、注销和丧失
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应当凭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申领单位卡;个人申领银行卡(储值卡除外)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为其开立记名账户。
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持卡人在还清全部交易款项、透支本息和有关费用后,可申请办理销户。
持卡人丧失银行卡,应立即持本人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证明,并按规定提供有关情况,向发卡银行或代办银行申请挂失。
(二)银行卡交易的基本规定
单位人民币卡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单位卡不得支取现金。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包括现金提取、现金转账和现金充值。贷记卡持卡人非现金交易可享受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
三、银行卡计息与收费
发卡银行对准贷记卡及借记卡(不含储值卡)账户内的存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及计息办法计付利息。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信用卡透支的计结息方式,以及对信用卡溢缴款是否计付利息及其利率标准,由发卡机构自主确定。
四、银行卡清算市场
自2015年6月1日起,我国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五、银行卡收单
(一)银行卡收单业务概念
2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掌握增值税征税范围、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掌握消费税征税范围、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熟悉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税收优惠、增值税征收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四)熟悉消费税纳税人、消费税税目、消费税征收管理(五)了解税收与税收法律关系、税法要素(六)了解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与现行税种
(七)了解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八)了解消费税税率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一、税收与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与税法 1税收。2税法。(二)税收法律关系 1主体。2客体。3内容。
二、税法要素
1纳税义务人。2征税对象。3税目。4税率。(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5计税依据。
5--6纳税环节。7纳税期限。8纳税地点。9税收优惠。10法律责任。
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
一、增值税纳税人
(一)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二)纳税人的分类 1小规模纳税人。2一般纳税人。(三)扣缴义务人(四)纳税人会计核算
二、增值税征税范围
(一)销售货物(二)提供应税劳务(三)进口货物(四)销售服务 1交通运输服务。2邮政服务。3电信服务。4建筑服务。5金融服务。6现代服务。7生活服务。(五)销售无形资产(六)销售不动产(七)非经营活动的界定(八)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九)混合销售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为混合销售。
6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4)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一般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用于生产经营,其进项税额在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如果事后改变用途,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或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等,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外购项目的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5)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服务,发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的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情形(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除外)的,应当将该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6)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发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的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
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
(7)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税额,应当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而收回的增值税税额,应当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8)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①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②应当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而未办理的。
(9)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试点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10)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发生用途改变,用于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税项目,可在用途改变的次月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净值/(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11)一般纳税人发生特殊应税行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3进项税额抵扣期限的规定。(二)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的构成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进口货物不征收消费税,则上述公式中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2如果进口货物征收消费税,则上述公式中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四)扣缴计税方法
9--应扣缴税额=购买方支付的价款÷(1+税率)×税率
五、增值税税收优惠
(一)《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免税项目(二)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的免税规定(三)跨境行为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规定(四)起征点
(五)小微企业免税规定(六)其他减免税规定
六、增值税征收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地点(三)纳税期限
七、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一)专用发票的联次及用途(二)专用发票的领购(三)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
一、消费税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
二、消费税征税范围
1生产应税消费品。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3进口应税消费品。4零售应税消费品。(1)商业零售金银首饰。(2)零售超豪华小汽车。5批发销售卷烟。
三、消费税税目
1烟。(1)卷烟,包括甲类卷烟和乙类卷烟;(2)雪茄烟;(3)烟丝。2酒,包括白酒、黄酒、啤酒和其他酒。3高档化妆品。4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0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一)掌握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二)掌握企业所得税资产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三)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四)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熟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税收优惠(六)熟悉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七)了解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管理
(八)了解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所得来源的确定、税率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一)居民企业(二)非居民企业
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三)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的确定原则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居民企业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亏损(一)收入总额 1销售货物收入。
3--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10特殊收入的确认。(二)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三)税前扣除项目 1成本。2费用。3税金。4损失。5其他支出。(四)扣除标准 1工资、薪金支出。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3社会保险费。4借款费用。5利息费用。6汇兑损失。7公益性捐赠。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8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4(七)加速折旧(八)减计收入(九)应纳税额抵免(十)西部地区的减免税
八、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地点
1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2非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二)纳税期限(三)纳税申报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所得来源的确定
(一)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1住所标准。2居住时间标准。
(二)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1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2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三)扣缴义务人(四)所得来源的确定
二、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1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一般规定。2关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特殊规定。(1)内部退养取得一次性收入征税问题。(2)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征税问题。
(3)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税问题。(4)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征税问题。(5)离退休人员从原任职单位取得补贴等征税问题。(6)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信补贴收入征税问题。
(7)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税问题。(8)个人取得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税问题。
7--
(9)关于失业保险费征税问题。(10)关于保险金征税问题。(11)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征税问题。
(12)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简称“奖金”,不包括应按月支付的奖金)的计算征税问题。
(13)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问题。
(14)兼职律师从律师事务所取得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征税问题。(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稿酬所得适用税率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适用税率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一)计税依据 1收入的形式。2费用扣除的方法。
(二)个人所得项目的具体扣除标准
8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11对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免征个人所得税。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的探亲费,仅限于外籍个人在我国的受雇地与其家庭所在地(包括配偶或父母居住地)之间搭乘交通工具且每年不超过2次的费用。
12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13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按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14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其他所得。(二)减税项目(三)暂免征税项目
七、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申报 1代扣代缴方式。2自行纳税申报。(二)纳税期限 1代扣代缴期限。2自行申报纳税期限。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
1--
三、契税税率
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实行3%~5%的幅度税率。
四、契税计税依据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以成交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2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3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以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差额为计税依据。
4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房地产时应补交的契税,以补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或土地收益作为计税依据。
五、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契税应纳税额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适用税率和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计算征收。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六、契税税收优惠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2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契税。
3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酌情准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4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减征或者免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5纳税人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免征契税。6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或协定的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联合国驻华机构及其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外交人员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经外交部确认,可以免征契税。
七、契税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
(二)纳税地点
契税实行属地征收管理。纳税人发生契税纳税义务时,应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税务征收机关申报纳税。
(三)纳税期限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税收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税收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5--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
一、土地增值税纳税人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二、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
(一)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1、土地增值税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对出让国有土地的行为不征税。
2、土地增值税既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征税,也对转让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产权的行为征税。
3、土地增值税只对有偿转让的房地产征税,对以继承、赠与等方式无偿转让的房地产不予征税。(二)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三、土地增值税税率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
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
4、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四、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一)应税收入的确定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应税收入,应包括转让房地产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二)扣除项目及其金额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房地产开发成本。
3、房地产开发费用。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6、旧房及建筑物的扣除金额。
7、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五、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
第四篇:《会计基础实训》专科考试大纲2018
《会计基础实训》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会计基础 Bisic Accounting Practice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68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 【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适用层次】2017级会计学院专科
一、考试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根据企业财务岗位的要求,模拟企业基础会计工作流程,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使学生具备企业财务基础会计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企业基础会计相关工作内容,为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并使学生具备企业财务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任务
根据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企业财务岗位的实际要求,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凭证审核和填制的规范要求;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规范;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账的登记方法及结转账规范;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考核方法及用时
本课程考核方法:期末考试 本课程考试形式:采用项目考试 考试时间:一周
三、成绩核算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以试卷分数为参考依据,平时成绩40%:出勤5%,作业10%,课堂表现5%,学期大项目作业10%,课堂笔记5%,借阅专业相关图书比(2篇读后感)5%。
四、命题内容
介绍企业的基本信息,学生根据企业一个月20笔经济业务,做出:
1、记账凭证;
2、科目汇总表
3、账簿;
4、资产负债表;
5、利润表;
五、考核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理解经济业务实质,处理经济业务并编制登记记账凭证;
2、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
3、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4、资产负债表:根据业务和总账来编制资产负债表;
5、利润表:根据业务编制企业利润表。
执笔:袁紫嫣 审核(学科带头人): 核查(分院院长): 2018年 3 月 13 日
第五篇:2014年《会计基础》新考试大纲模拟考试题
2014年会计从业新考试大纲《会计基础》模拟四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请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类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某企业原材料账户的期初余额为35 000元,本月增加材料l6 000元,期末库存材料为 22 000元,则本期减少材料()元。
A.19 000元 B.29 000元 C.27 000元 D.42 000元
2.下列关于资产负债表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需要承担的负债
B.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C.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D.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3.下列业务中应该编制收款凭证的是()。
A.购买原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 B.收到销售商品的款项
C.购买固定资产,款项尚未支付 D.销售商品,收到商业汇票一张
4.某企业资产总额为200万元,负债总额为40万元,在将20万元负债转为投入资本后,所有者权益为()。
A.140万元 B.180万元 C.160万元 D.200万元
5.出纳将多余的现金9 000元存人银行,其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A.借:银行存款9 000
贷:库存现金9 000
B.借:库存现金9 000
贷:银行存款9 000
C.借:货币资金9 000
贷:银行存款9 000
D.借:银行存款9 000
贷:货币资金9 000
6.财产清查时,()为盘亏。
A.实存<账存 B.实存>账存 C.实存=账存 D.实存≠账存
7.下列关于单式记账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B.在单式记账法下,账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关系
C.单式记账法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D.这种方法适用于业务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8.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A.借方 B.借方或贷方 C.贷方 D.借方和贷方
9.2011年9月8日,甲公司购人A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价款为 25 000元,增值税额为4 250元,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同日验收入库,则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A.借:在途材料2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 250
贷:应收账款29 250
B.借:原材料25 0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 250
贷:银行存款29 250
C.借:原材料29 250
贷:应收账款29 250
D.借:原材料29 250
贷:银行存款29 250
10.盘亏的固定资产应该通过()账户核算。
A.固定资产清理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以前损益调整 D.材料成本差异
11.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编制的会计分录正确的是()。
A.借:本年利润
贷:盈余公积
B.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C.借:盈余公积
贷:本年利润
D.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
12购人材料一批,价款8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货款暂未支付,该笔经济业务编制的 会计分录是()。
A.一借一贷 B.一借多贷 C.一贷多借 D.多借多贷
13.2011年11月1日,丙从D公司退出。D公司按其过去的实际出资进行退还。D公司已将90 000元现金退还给丙。不考虑其他因素,D公司会计分录为()。
A.借:库存现金90 000
贷:实收资本——丙90 000
B.借:实收资本——丙90 000
贷:库存现金90 000
C.借:盈余公积90 000
贷:库存现金90 000
D.借:资本公积90 000
贷:库存现金90 000
14.编制利润表时,假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科目的净额为借方发生额,填 写的方法为()。
A.以正数填列 B.以负数填列 C.用红字填列 D.用蓝字填列
15.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A.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D.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6.对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正确的做法是()。
A.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B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并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C.由出具单位重开D.拒绝接受
17.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属于成本类账户的是()。
A.生产成本 B.未分配利润 C.盈余公积 D.所得税
18.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底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
A.1/3 B.1/2 C.1/4 D.1/5
19.甲企业与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合同规定,某公司预先支付货款的40%,余款于交货时付清,则甲企业预先收到对方支付的款项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借:预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B.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C.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D.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0.某企业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为8 000元,明细账分别为:甲厂借方4 000元,乙厂借方2 500元,则丙厂为()。
A.借方1 500元 B.贷方1 500元 C.借方6 500元 D.贷方6 500元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分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企业向银行借款,存入银行,这项业务引起()要素同时增加。
A.资产 B.负责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2.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的是()。
A.管理费用 B.预付账款C.材料采购 D.销售费用
3.下列中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有()。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年末结账后,下列科目中一定没有余额的是()。
A.生产成本 B.材料采购 C.本年利润 D.主营业务收入
5.企业从银行取得2个月借款,涉及的账户有()。
A.银行存款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应付账款
6.下列可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有()。
A.生产工人工资 B.生产工人工时 C.机器工时 D.产品价格
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A.有借必有贷 B.借贷必相等 C.借方登记增加数 D.贷方登记减少数
8.在下列中属于期间费用账户的是()。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9.经济业务发生后,一般可编制的会计分录()。
A.多借多贷 B.一借多贷 C.多借一贷 D.一借一贷
10.会计分录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是()。
A.账户名称 B.记账符号 C.应记金额 D.以上都是
11.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12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为9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为3 000元,则涉及的科目有()。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累计折旧 D.固定资产
12.财务成果的核算包括()。
A.利润形成的核算 B.利润分配的核算
C.资产形成的核算 D.收入形成的核算
13.涉及现金及银行存款之间的划款业务时,可编制()。
A.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B.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C.现金收款凭证D.现金付款凭证
14.下列凭证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A.领料单 B.购货发票 C.收料单 D.出差人员车票
15.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
A.项目是否齐全 B.科目是否正确 C.内容是否真实 D.数量是否正确
16.以下属于汇总原始凭证的有()。
A.科目汇总表 B.收料凭证汇总表 C.限额领料单 D.发料凭证汇总表
17.下列引起资产、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业务有()。
A.借入款项存人银行B.偿还所欠货款
C.从存款户中提取现金 D.实现销售收入,货款暂未收到
18.可用于分派现金股利的有()。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19.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A.基本准则 B.具体准则 C.应用指南 D.附注
20.以下对会计凭证描述正确的是()。
A.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情况 B.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完成情况
C.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D.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二判断题(请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人判断结果,认为正确的用“√”表示,认为错误的用“×”表示。本类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l分,不判断的不得分)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计费用和负债,不得少计收益和资产。()
2.会计主体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3.在同一企业中,由于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核算的结果也不同。()
4.在不设“预收账款”账户的企业,发生的少量预收账款业务应在“应收账款”账户中核算。()
5.对于查出的未达账款,企业应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地调整账簿。()
6.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等于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减去提取的盈余
公积后的金额。()
7.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价值人账,按新旧程度估计折旧。()
8.购入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应计人“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账户,不计人固定资产的成本。()
9.“物资采购”账户如果期末有借方余额,则表示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
10.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记账时,将贷记账户的金额36 000元写成63 000元,更正时 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11.购人固定资产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购入无形资产的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
12.如果原始凭证发生错误应由出具单位进行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印章。()
13.记账凭证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
14.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可以只填会计科目编号,不填会计科目的名称,以简化工作。()
15.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预收的货款不作为企业的收入核算。()
16.以银行存款50 000元向甲单位投资,该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引起银行存款的减少,另一方面引起实收资本的增加。()
17.记账人员记账时将某笔经济业务漏记,期末进行试算平衡时检查不出这一错误,故要用其他方法检查。()
18.准则中的收入不仅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还包括营业外收入。()
19.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应采用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既可以用订本账,也可以用活页账。()
20.年终结账时,应在“本年合计”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振远公司2011年8月1日资产总额为600万元,8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向某公司购人材料300 000元已验收入库,货款未付。
(2)办公室主任张明因出差预借现金4 000元。
(3)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500 000元。
(4)生产车间领用材料l00 000元投人生产。
(5)收到某股东追加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人银行。
(6)以银行存款发放工资800 000元。
(7)已到期的应付票据25 000元因无力支付转为应付账款。
(8)银行借款500 000元转为股本。
要求:根本上述资料,回答卜一5题:
1.资金进入企业的业务序号有()。
A.(1)B.(2)C.(5)D.(6)
2.资金占用形态变化的业务序号有()。
A.(1)B.(2)C.(3)D.(4)
3.资金权益变化的业务序号有()。
A.(5)B.(6)C.(7)D.(8)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序号有()。
A.(3)B.(4)C.(5)D.(6)
5.甲公司8月末的资产总额为()万元。
A.580 B.440 C.500D.550
2.灵运公司2010年3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请据以下内容编制相关会计分录(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请按要求作相应处理)。
(1)2日,收到现金900元,系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
(2)5日,以银行汇票存款支付采购材料价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灵动公司对该种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3)8日,购人材料一批,货款300 000元,增值税51 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290 0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灵动公司对该种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要求编制收到结算凭证、材料验收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4)12日,购人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30 000元,支付增值税5 100元,另支付运输费300元,包装费5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5)20日,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共计35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23 000元,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12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