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大兴安岭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体会
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听了王洁群老师的《美丽的大兴安岭》更是感受颇深。王老师上课很富有激情,听着王老师的课4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她声情并茂的讲解感染着听课的每一个人。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王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大兴安岭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王老师的课,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大兴安岭物和景的语句;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到美的原因;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王老师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第五,就是王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王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王老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第二篇:公开课美丽的大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14个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本课优美的词语。
2、通过多遍朗读初步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14个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本课优美的词语。教学难点:写字指导。
一、图片引入,交流感知2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兴安岭的图片,想看吗?欣赏图片,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在刚才的聊天中,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想到小兴安岭去玩,好多同学没到过小兴安岭,老师也没去过小兴安岭,可真遗憾,今天,咱们就一起到美丽的小兴安岭走一走,看一看,准备好,咱们乘坐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课件:飞机起飞)二.初读课文
1.利用飞机上的这点时间,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手中的这份旅游指南。(语文教材)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小黑板上的生字多读几遍。3
3、这份旅游指南中有一些拦路虎,我们一起来扫除它吧!检查预习情况 4 出示词:
融化 汇成 涨满 挡住 浸在 刮过 舔手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千万缕 利剑
多种方式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词 细心的你有什么发现吗?旅游指南里的这些词语很生动。我们要学会积累到本子上,以后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书写“欣赏”“献”“材”二字
四、整体感知课文8 飞机已经飞到了北京,距离小兴安岭还有一段距离,请你再仔细地阅读一遍哦。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看看阅读指南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小兴安岭的?你还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交流读后收获。板书:春夏秋冬
例:小兴安岭的 真!看,小兴安岭已经到达了,我们要开始一天的旅游了。(课件:飞机降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头戴帽子,手拿红旗出场,生边欣赏图片。我是黑龙江阳光旅行社的陈导游,非常欢迎各位的到来。各位亲爱的旅客们,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参观不同季节中美丽的小兴安岭,好不好?
你瞧,春姑娘来了,冰雪融化,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太阳公公出来了,溪水欢快地流淌着,春姑娘忙着给小兴安岭披上绿装呢。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早晨云雾缭绕,整个小兴安岭仿佛浸在牛奶中,美丽极了。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小兴安岭此时正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希望我们的到来。让我们出发吧!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过渡:旅客朋友们,我们的第一站是小兴安岭的春天,有哪位旅客愿意用指南书中的文字来描述小兴安岭的春天。(1)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
(2)引导:走入小兴安岭,你发现了哪些景物?
(3)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词语,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在讲到小鹿时,引导学生想象:还有些小鹿在干什么呢?(边做动作边读)全班配乐朗读
(4)总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第一步:朗读
第二步:找划描写的景物,找出好词好句体会 第三步:边朗读边情景想象
过渡:我带大家一起游览了小兴安岭的春天,现在陈导游有事,请各位自己去游览小兴安岭的夏天吧!
三、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内容:第三段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1)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步:朗读
第二步:找出好词好句并体会体会 第三步:边朗读边情景想象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或感受
3)全班交流收获或感受(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四、当导游学习第四五段
过渡:春天的小兴安岭生机勃勃,夏天的小兴安岭花木繁茂,一路走来,老师有点儿累了,我想请 同学当小导游,我来当他的小助手,带领大家走进小兴安岭的秋天和冬天。可当小导游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很熟悉小兴安岭。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指南,边读要边记记哦!
1、生齐读
2、同桌互说
3、点1-2名上台解说
4、师生评价
五、总结
在一节课中,我们游览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师总结:小兴安岭还有许多宝贝,书上没有给我们一一介绍,有机会,同学们也一定要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去探索,去发现,将更多的信息带给大家,让全世界都认识它,好吗?
四、作业:写写自己的家乡。
板书:
春 生机勃勃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花木繁茂
花园
秋 果实累累
宝库
冬 雪花纷飞
第三篇:大兴安岭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使学生受到热爱大兴安岭热爱祖国的教育。
5、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的音、形、义。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内容,能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处理练习。
教学课件:《林海》200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课前已打开课件,只是没有切换到投影)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切换到投影或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运行课件《林海》2004,简介大兴安岭。
(点击或敲任意键,继续运行课件《林海》,在《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的歌声中,……一幅又一幅精美的图片尽展林海风光。)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也可通过“文件”下的“更多资料”中的“兴邦安国”打开地图等进行兴安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范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林海》“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完成下面的自学要求)。
A、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B、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C、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D、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 耳:好听。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千山一碧兴国安邦悦耳这些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
(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广泛。
(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
(点击课件“文件”菜单中的“课堂练习”,根据本节课时间,选择出示“组成词”、“连成线”、“多音字”和“练一练”等题目。要求学生做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运行课件《林海》,温习兴安风光,跟着录音读课文,“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自由读一次。”(点击课件《林海》“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
学生大声地自由地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点击进入课件《林海》中“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分组”部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①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选择课件“文件”下拉菜单“课堂练习”中的“练一练”部分题目。
2、课外作业。选择课件“文件”下拉菜单“课堂练习”中的“课外任务”部分题目。
第四篇:大兴安岭精神
大兴安岭精神
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
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
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巍巍兴安,莽莽林海。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英雄的大兴安岭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大兴安岭精神,是无数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一座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丰碑。
大兴安岭精神是大兴安岭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黑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缕春风,吹遍八万里林海,沁人心扉,传遍兴安大地,可歌可泣。
第五篇:听课心得
听课心得
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蓝方老师示范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授课老师是英语组优秀的一名教师,上的内容为四年级project,主要介绍profile怎么写。Profile主要指的是人物简介,这对于正在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学生们可以用来介绍自己,自己的朋友、老师、家人等等,更能有效的学以致用。
主讲老师潘虹老师上的是四年级自己的一个班。老师一开始通过一些描述来介绍了profile这个单词的意思,很容易便让学生猜出来是人物简介的意思。随后,潘老师制作并展示了一个介绍自己的profile,表格中,潘老师展示了自己like cats and apples,并且have a football,还can run。很巧妙的引出了几个动词:like、have、can。进而给学生展示出一张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更好的掌握profile怎么去写。
同时,在向学生展示完自己的profile后,潘老师又在下方提示学生可以用what疑问句在问自己相关问题,然后老师自己来回答,也巧妙地让学生巩固了特殊疑问句的用法,能让学生更好的使用特殊疑问句。进而提倡流利度。此次一问一答模式也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你问我答的例子,为下面的上课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展示完教师的profile后让学生写介绍自己的一个profile,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发散思考,采用一问一答模式,潘老师为了示例句型:What animals do you like?/I like.../What fruit do you like?/I like..../What do you have?/I have..../What can you do?/I have....潘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句子的提纲,让学生觉得profile的制作简单了很多。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很努力的去思考回答问题。
接下来,更进一步的是让学生拓展一下 去介绍自己的朋友。表格形式仍然为之前所展示的,然而不同的是此次潘老师建议用含有Yes与No的问句来猜测好友的爱好及其他。同时展示例句:Do you like....? Do you have....? Can you....?这样一来,学生立马不会觉得用yes或no来回答问题是件困难的事了。
随着上课环节的深入,老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难了一点,此刻,潘老师不再向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