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论文
浅谈辛亥革命与思想大解放
摘要:辛亥革命恰似一声惊雷,不仅震撼了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唤醒了所有中国人民昏睡的灵魂。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这是一个前后延续、一环紧扣一环的过程。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敢于推翻以前认为大过天的帝权。本文主要探讨辛亥革命与它带来的思想大解放。
关键字: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民主思想,解放
1.辛亥革命 1.1背景
要谈辛亥革命的历史,不能不从甲午中日战争说起。甲午战争前半个时期,中国人是在完全缺乏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卷入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人们突然发现在中国以外还有一个如此陌生的世界。
当时的国人对外面的世界还充满好奇,对外来“客人”还抱有友好之时,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等侵略事件,使中国成为列强争先恐后夺取势力范围的新起点的事件,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中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愤怒。
在此背景之下,受洋人领导的清朝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有志之士皆明白这些侵略国家握住了中国的命脉,就要吸干国人的血髓,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救亡”,成为摆在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面前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1.2起因
1911年9月,文学社,共进会走上了合作道路,共谋大事,确立联合总动员计划,革命党人按预定部署加紧筹备。当时,湖北的革命形势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反清舆论高涨,为革命做了准备,同时清朝政府的注意力都被四川的保路运动局势给吸引住了,忽视了武汉地区。不利的一方面是湖北新军的一部分革命同志被调到四川去镇压保路运动,革命力量遭到削弱。
确定起义计划后,革命同志和同情革命的人们都很高兴,议论纷纷。敌人也感到气氛的紧张。这就导致了一个大问题:泄密。消息传出后,清朝政府调集兵力加强监督防卫,并严密巡视长江,在全城进行戒严。在此期间,清朝政府甚至发现革命者在雄楚楼革命机关发现炸弹数枚。起义总指挥部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将起义时间提前于10月10日。1.3经过
10月9日漫长的黑夜过去了,10日的曙光照亮在武昌上空。
当天,官府对武昌的严密搜查依然没有松动,大街小巷都是盘问的军警。当晚,工程八营的熊秉坤和众人一般心急如焚。按照预先的起义部署,千呼万唤的起义信号始终没有出现。熊秉坤借故到各队互相勉励革命同志,决定带领大家拼死一搏。
晚7时,城内工程第八营的士兵程正瀛向正在与士兵扭打的排长陶启胜开枪射击。程正瀛这无意识的一枪,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也是代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崩溃的第一枪。
熊秉坤便以总代表名义,宣布起义队伍为湖北革命军,率兵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1.4结果
第二天,武昌已别成一世界,满城兵士皆袖缠白巾,威风抖擞。
11日早晨,武昌百姓迎着晨曦,用被单或白布为旗,欢庆胜利。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新的一页已经揭开,全国大起义的风暴终于随之迅猛掀起。1.5影响
首先,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思想大解放 2.1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总是众说纷纭。而我认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不能推翻呢?民众也不会在皇权下战战兢兢,认识到自己在新的阶级领导下在国家所处的地位。这使中国民众内心的信仰变成了自己。2.2发展
明朝中后期,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强大的封建制度把这苗头掐死在摇篮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早已拉开资产主义革命的帷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民带来新的曙光,进而各国开始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执政后,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浩浩荡荡掀起大军步入近代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都走的是思想——制度——器物的路线。晚清报纸缤纷多元,宣传多种思潮,被一些学者认为思想界的黄金时代。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国民政治改革,暴露官僚腐败,导入自由、民主主义、宪法等西欧思想;章太炎、孙中山等以列强的民族意识作为基础,攻击满族的支配。中国的知识阶层,在这些潮流的交错之中,唤醒了国民的政治意识。
反观中国近代,首先是被迫打开国门,中国的急骤衰弱,引起了清王朝内部的震惊。洋务派以及某些开明之士,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民主革命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于是洋务派打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向西方学习舰船礼炮的建造,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国人以沉重的打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不仅在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还在于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道路选择的失败。
接着,中国爆发了维新变法运动,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同样迫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失败而终。民主思想想要抗拒封建传统文化的摧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清政府的幻想破灭,决定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人民开始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来自革命堡垒内部的挑战。2.3结果
民主革命思想的演变、发展、成熟,绝不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辛亥革命的酝酿、组织、策划、发动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一批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下层士兵推进的。辛亥革命以后,这些民主革命思想被孙中山先生所带领推向了全国广大人民。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和传播。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民众开始反对被统治的心理。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各种政治团体的活动等追溯根源,与之思想大解放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平等科学观念也开始盛行。在辛亥革命之后,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止称呼“大人”、“老爷”;废止奴婢,男子剪辫,女子放足;提倡科学等等,使社会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现象,改变了社会风气。
引发了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碰撞。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传入中国。人们开始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思想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这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崛起奠定了思想根基。
带来各民族交往、合作、团结。辛亥革命对共同建设新兴国家,形成新的民族关系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于我们团结抵抗侵略,解救全中国有重大启示。
对革命思想的探索。爱国人士经过辛亥革命的研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而人民的悲惨生活也没有改变。爱国人士从向西方寻求救国的思想转变到像东方的俄国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这样才有了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2】官薇.《辛亥革命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3】丁苗苗,《革命与媒介——辛亥首义的报刊动员及报道》,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2月第一版
第二篇:辛亥革命论文
追溯辛亥遗骨,扬我中华精神
——问卷调查与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摘要:辛亥革命已经整整过去了100年,经历了一百年的洗礼,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伟大的革命先烈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新民民主义革命所做出的伟大贡献。1911年地10月10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的日子,武昌起义的枪声唤起了大家心中反帝反封建的的斗志,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长沙起义,西安起义,福州起义……迅速将清政府瓦解,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的形式,追寻历史的痕迹,去切身感受一下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缅怀那些奋勇直前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关键词:辛亥革命 人物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 浙江志士 问卷调查
一、实地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4月16日地早晨,我早早醒来。我们小组为了追溯辛亥革命历史,决定实地参观浙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一夜未眠,兴奋,激动,更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我们早早出发,经商议,决定先去西湖边,参观秋瑾像。我们来到西湖景区,人很多,我们一路前行,来到了秋瑾像前。有很多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被这位伟大的女性所感动着,激励着。一百年的风雨依旧没有淡去那种伟大的革命情怀,她手持着宝剑,目视远方,仿佛看到了革命的胜利。
在与徐锡麟准备起义之时,被人出卖而被捕,以顽强的的革命精神从容就义,最后留给世人的就是那句有名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绝唱。她,不会再有愁了,她的鲜血也没有白流,革命胜利了,清政府被推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富足而又安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所希望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吟”,我似有千言万语道不尽,面对这庄严的雕塑却无言以对,只能用心中的那份崇敬和感激来膜拜这位伟大的革命英雄。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亲自到杭州 写下了“巾帼英雄”的匾额,伫立在雕塑的旁边。她,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最后也把自己的生命倾注于伟大的革命,后世的人们也没有忘记她“愿埋西泠骨”的遗愿,让她长眠于西子湖畔,与宋义士武松一起傲立着,永垂不朽!可是,令我惋惜的是,没有多少人对她有深刻的了解,有人走过来居然还说这是花木兰的墓碑,而更多的人只是去观赏对面的“苏小小”的墓,去为那昙花一现的歌伎女子啧啧称奇。我很愤慨,有多少人真正记得秋瑾,记得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或许我们现代的人都对这种革命历史不太在意,总以为革命离我们很遥远,现在的中国是富强的,不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真的是这样吗,也许该唤起国人的醒悟吧!“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是的,我们要传承这样的精神!铮铮铁骨,凌云傲强!青葱的枝叶掩映着秋瑾的雕像,岁月的年轮无法抹去历史的痕迹,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会被深深激励着!
我们带着沉重而又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秋瑾的雕像,一路跟着手机导航寻找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一路步行来到了鸡笼山,到了龙井庄园,找了个茶庄坐了一会儿,向那位卖茶叶的店主打听附近是否有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她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只知道这里有中国茶叶博物馆,这个地方盛产西湖龙井茶。我们都感到很疑惑,我在网上搜寻了好几遍,确定这附近有一座纪念馆的,而且手机导航上都有显示,为什么她说没有,难道是她不知道吗?我们又去问了其他的人,给我们的答案是一样的,根本就不知道旁边有什么革命列士纪念馆。我们几个很困惑,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去寻找跟着手机导航的指示,我们越走越偏僻,都开始怀疑起来是否真的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难道今天白来了?令人欣喜的是,最后发现了它的存在,大家失落的心情一下烟消云散,兴奋之中夹杂着感慨!明明就在附近的一个纪念馆,明明就和一座茶园休闲区并排而列,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可悲可叹,大家都是如此健忘的。
走进纪念馆马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魂不死”四个大字,屹立的石碑直冲云天,浩浩正气,央央情怀,使人为之一振,满腔的豪情也被激发着。突然觉得作为一代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青年,在这些伟人面前渺小不堪。试想,若是我们早生一百多年,我也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革命战斗的激流中去。在走进了,是许许多多烈士的墓碑,我们安安静静地从旁边经过,仔仔细细的看了每块墓碑上的铭文,记住了一位位伟大的革命先驱。院内很安静,零星的可以看到几个人也在墓碑前驻足观看,偶尔拿起相机拍下几张相片。旁边的格雷迪茶园里面却有很多人在休闲娱乐,也许很少有人想到这样的一个纪念馆就在自己的身边,很少有人想到来这里参观一下,哪怕是了解一下历史,唤起心中最原始的爱国之情,无奈!
静静地走进内馆,需要登记,看看那些登记记录,寥寥无几,基本上来参观的大多数都是大学生或者从事历史研究事业的人。馆内不许拍照,这也是对烈士们的一种尊重。室内的墙壁上挂着各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大段大段的文字介绍着浙江烈士起义的经过。
回顾鸦片战争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令我们不堪回首,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浙江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不断兴起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大批的青年留学出国,被国外先进的思想所感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犹如惊天巨浪的钱塘江大潮般汹涌而起其中徐锡麟和秋瑾分头组织的皖浙起义成为了辛亥革命历史上最壮烈的起义之一。浙江志士的起义包括三个部分:
一,辛亥革命的前期浙士的斗争。
在辛亥革命前期,一秋瑾为首的志士仁人们在江浙一带秘密组织者革命前的准备。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章太炎等人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还有其他许多革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在陆续地展开,在革命的暴风雨来临的前夕酝酿着充满希望的种子,一旦破土而出,便可有不可遏制之势席卷全国。二,杭和其他各府的起义。
秋瑾和徐锡麟准备着皖浙起义,可由于叛徒的出卖,秋瑾被捕,从容就义于轩亭口,后世所敬仰。在秋瑾的引导下,革命的枪声最终打响,人们没有被清政府的杀戮所吓倒,奋不顾身投身革命,为寻求各自的也是全中国的出路甘愿流血牺牲,最终革命胜利了。三,志士们为保卫共和民主而奋斗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而以袁世凯为首的打着保卫革命的幌子借图复辟封建统治。为了保卫革命成果,有更多的志士们拿起枪支,扛起宝刀,用身躯铸就了一道坚固的墙壁,抵抗复辟派的镇压和血腥屠杀。
读着一段段惊人的历史,我们都被深深感染着,询问了馆内的工作人员,知道一些这座纪念馆的一些情况。1993年12月破土动工,1995年初竣工,占地面积约7.5亩,建筑面积266平方米,于1997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通过“钱江涌起革命潮”、“光复会的成立”、“光复会皖浙起义”、“辛亥年浙江光复”、“为建设和保卫共和而奋斗”五大部分,真实而直观地展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这一段闪耀着血与火的战斗篇章,为湖光山色增添了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还包括辛亥革命烈士墓葬群和纪念碑。辛亥革命烈士墓葬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色已经朦胧,可大家却没有回家的倾向。是啊,参观这里怎能不激起我们少年心,可看到这里萧条的景象心中不免又生些许不满,我们只能愿烈士们长眠于此看到今天新中国的新面貌,而他们的精神就像那屹立在门前的碑石所说“国魂不死”。岁月荏苒,时光依旧,我中华男儿们甘为祖国献身流血,循着先辈们的脚步,吾辈当时刻勉励自己,铭记历史,继承他们的精神和品质!
二 令人深思的调查
一百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开始了!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革命先驱们浴血奋战,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百年前,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有他们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才有了我们的衣食无忧!今年,是辛亥革命纪念一百周年!为此,我们小组四人做了一些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了十个题目。我们总共发放了105份问卷,回收了102份,回收率97.1%.1.我们设计的问卷,目的就是想真正的了解一下市民以及大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程度。所以,我
们小组打算一半的问卷对学校旁边的市民进行调查,另一半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于是,4月27日上午上完两节数学课,我们几人顶着烈日的炙烤,走到人流量比较多的大街上以及超市里进行问卷调查。带着既兴奋又沉重的心情,我们拦住了一位中年叔叔,心想他戴个眼镜又夹着公文包,肯定是个有文化的人。可是,当他听说我们是做有关辛亥革命的调查时,就说他有事,匆匆的走了。我们想还是找那些坐着没事的人吧,并且我们打算分头行动。于是,我带了十几张问卷飞快的向着公交车站跑去,鼓足了勇气大叔大姐的叫着,可还是没人愿意花几分钟的时间帮我做一份问卷。我感到很无力,毫无精神的慢慢向前走着,眼睛仍在不断地搜索者。终于,在路边椅子上两个聊天的老爷爷,帮我做了一份问卷。两人一起做了十几分钟,给我问卷的时候,我看到只做了几个选择题,第一题的辛亥革命纪念日也没写出来,最后一题“你所知道浙江籍的辛亥革命先驱的名字”也没写出来。最后我感谢两位老爷爷,并且告诉他们辛亥革命纪念日是10月10日,又叫“双十节”,还告诉他们徐锡麟、陶成章、马宗汉、陈伯平等都是浙江辛亥革命的先驱。接下来,我又跑了好些地方,一直到正午12点,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才做了五份问卷。最后回到宿舍一问,他们的情况跟我差不多,四个人一共才做了15份问卷。我们统计了一下,没有一份问卷写出浙江籍辛亥革命的先驱的名字,更让我们有些心痛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辛亥革命纪念日是哪一天!我不禁又想起了纪念馆里那一座座坟墓,一个个庄严肃穆的烈士雕像,他们带着我回顾历史,回顾那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画面,让我的心沉重,沉重!
2.后来我们小组商议后一致认为,从市民那做的15份问卷调查,基本可以反应市民对辛亥革命 的了解情况,因此,我们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当问到“你从什么时候起对辛亥革命有所了解”时,64%的人是初中了解的,21%的人是在小学了解的,还有12%的人在高中才了解。
我们小组认为,应该让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比较多的了解像辛亥革命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初中的时候深入的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们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学到经验,学到教训,学到前人的那种正气和不屈!
当问到辛亥革命纪念日是哪一天时,仅仅有16.5%的人知道是10月10日,而据我所知,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是用手机查出来的!!而对于最后一题“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浙江籍的辛亥革命先驱人物”,写秋瑾的有14.6%,写蔡元培的有3.9%,写蒋介石的有1.9%,写章太炎的有1.9%,写孙中山的有1.9%,有1%的写郁达夫,有1%的写鲁迅,而绝大多数人一个也没写出,可见大家对辛亥革命知之甚少。
看了这个结果,我们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我们想笑,因为他们给好多历史名人改了祖籍,改了年代,连蒋介石也干起了辛亥……可我们又想哭,因为我们心里很痛,很痛!我们痛没有多少人了解辛亥革命,我们痛现代人的麻木和无知,我们更痛我们中国的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居然不知道辛亥革命纪念日,更别提更深入的了解了,也许只知道“辛亥革命”这四个字而已。我们小组认为,现在的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多开设一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就业率”。
总结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开始深入民心。通过此次调查报告,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历史意义,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享受现代美好的同时谨记它的来之不易。我们要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学到智慧,为了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不断地努力奋斗!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问卷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革命先驱们浴血奋战,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统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历史应该铭记,为此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点点时间回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1.请问辛亥革命的纪念日是()月()日
2.请问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著名诗句的革命人物是()A 孙文 B蔡元培 C秋瑾 D宋教仁
3请问为辛亥革命牺牲的三位革命人物被称为“三大血案”之中不包括()A宋教仁 B陈其美 C陶成章 D 陈少白 4您是从什么时候起对辛亥革有所了解的()A小学 B 初中 C高中 D 大学 许多人都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那么请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 没有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革命领导人之间产生内部矛盾
D 没有以人民为核心,只顾自己革命
6.有一部电影《十月围城》反映的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请问里面的那个和尚参加革命的动机是什么()A 纯粹为了好玩
B 江湖义气,为陈老板这样的江湖人物舍生取义 C受到清政府的压迫 D 为了报仇
7在辛亥革命前夕有许多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为其打下了铺垫,请问发生在武昌起义前夕,有七十二位烈士牺牲一场著名运动叫什么()A 南昌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安庆起义 D 秋收起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成立了一个组织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请问这个组织的名字叫什么()
A同盟会 B兴中会 C 光复会 D 白极会 9请问下列不是辛亥革命改变的社会风俗的是()A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 B男子剪辫 C女子放足 D禁止穿长袍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浙江籍的辛亥革命先先驱的名字(知道多少写多少,不知道可以不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应当被铭记,伟大的革命总是在酝酿着不断地发展着,辛亥革命我们不能忘记!
谢谢您的热心配合!
中国的脊梁,我们扛起
10轻化(3)班 袁伟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地政权更替,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是王朝更迭,江山易主,政权世袭化,而是从根本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民民主主义,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革命。以前,我对辛亥革命知之甚微,甚至不能清楚地知道是在那一年的什么具体时间爆发的革命,对一些有贡献的英雄人物也只是略有耳闻,至于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功绩,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是一无所知,通过此次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有意识无意识地让我去查阅资料,去询问他人,去实地参观等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并且和小组成员进行了一定地探讨,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这让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收获很大。“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为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雄们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或许有很多无名英雄我们都不知道他们何名何姓就已经在革命的大潮之中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了;或许我们并不知道在一场场革命失败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忍受敌人残酷的折磨;或许在幸福的今天我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们的革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但是我们所能铭记所能做的却有很多事。烈士们的英魂不朽,他们都聚集在我华夏民族的土地上空,他们在保卫着这片热土,帮助中国渡劫避难,逐渐走向繁荣和富强。我有一腔热血,我爱我的祖国,我被这些英雄们深深感染着。泱泱大国,亚洲之巅,睡狮千年,惊雷一阵,我辈当继承着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国的魂。
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感想,只能借用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来作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出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铏,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锦,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中国的明天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创造,中国的脊梁需要我们去挑,中国的大车需要我们去拉,我们是指点江山的一代新人,要用我们灵魂接受革命的洗礼,让我们的心智得到真正的考验,革命的脚步向前,我们的刀锋一直向前!
历史仍在前进,岁月的黄沙掩映不了英雄们的身影,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
铭记历史
10轻化(4)班 刘贵川
上一周我们组一同四人一起去参观了浙江革命历史博物馆,早上天空还是万里无云,到了中午就风雨交加了。我想这正如辛亥革命那段历史吧,风云变幻,未来充满了未知数。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仍然有一些人不畏牺牲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感悟这段历史吧。
浙江是辛亥革命基地之一,有徐锡麟杀恩铭,熊成基袭安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这些历史事件,这些革命先辈都不顾自身性命为将自己的国家变得民主和平而奋斗。在参观博物馆时见到他们就义时神色自若的表情,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在介绍革命历史人物栏中我找到了徐锡麟的介绍,我发现有一则徐锡麟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实例:徐锡麟的家在绍兴,当时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借传教之名意欲他为,他们想将城内的大善寺改建为天主教堂。徐锡麟获悉了这个消息便奔走呼告,徐锡麟于是召集群众于大善寺大殿,徐锡麟刚刚患上疟疾,他穿着棉袄登台讲话,揭露帝国主义借传教会名义胁迫大善寺和尚立契约售寺的种种阴谋,激昂慷慨,群情激怒,锡麟利用群众愤激的情绪,当场提出反对法国天主教神父勾结无赖胁迫和尚出售大善寺的具体方法,大众皆起立赞同。当时官厅以群情激愤恐进一步酿成乱端,不敢公然庇护法人,徐锡麟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我想他竟敢公然反对神父这帮无赖,他就不怕神父那帮人迫害他吗?当时的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势力低头,官吏对外教设立的教堂都尽力保护。他这样公然反对肯定会引来官府的迫害。他应该知道他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但他能否视而不见呢?每一个人都想退缩的话我们整个国家肯定会灭亡的,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我们就不能取的胜利。这让我想起了鉴湖女侠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多么豪情壮志呀!
辛亥革命中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像徐锡麟一样跟封建势力作着斗争,许多人因此而被惨遭杀害。因为他们的努力封建统治才被推翻,中国走上了成为民主和平国家的道路。但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不是太清楚,他们甚至不知道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许多人都只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但他们忽略了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那种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必再以我们的生命为代价追求理想,然而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当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时我们可以挺身而出,追求真理。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会成功的。面对历史我们渺小又幸运,让我们去获取更多的历史。让我们去实践活着的不屈的精神!
辛亥革命,历史的演绎
10轻化(4)班 熊佳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首先,辛亥革武昌起义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思之,痛之
10轻化(4)班 张志强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此产阶级共和政府,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大门。提倡男女平等,尊重人权,扫除了旧时代的“风俗之害”,让人们的精神得以解放。
一百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悔,只为延续那不灭的革命志向,只为让祖国不再被人欺负,只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国人不再受压迫,过上和平安乐的日子。他们,代表的是革命先驱者无畏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他们,应该受到瞻仰和尊重!可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在和平繁荣物质丰富的天地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
每当我来到西湖,来到巾帼英雄秋瑾的身边,看到那纯洁无瑕、缟素如雪的汉白玉石像,长裙曳地,持剑沉吟。曾经罗衫裙琚,曾经男装骑服,曾经拈花微笑,曾经弹铗当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让我心惊,让我敬仰!看着周围几个只顾拍照的游客,再看看旁边几个穿着齐装说说笑笑的女孩子,他们了解她吗?懂她吗?我只看到了他们心灵空虚精神苍白!
还记得那天我们小组到达辛亥革命纪念馆,看到那庄严的“国魂不死”四个大字,威严的雕像,心里一颤,被深深地慑服了。我好像看到坟墓里的英雄,他们一个个从容不迫,面无惧色,心中充满了对革命的希望。可是,当我看到记录本上每天只有十几二十人参观过,我的心里不禁为这些英雄悲哀,为他们心痛!做问卷调查的时候,看着街边形色匆匆的人,看着他们冷漠的表情,看着他们对革命的一无所知,我想问,“你们可知道,我们坐在舒心的教室里安心的学习,我们吃着美味的食物,我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美好,是用多少革命志士鲜红的血换来的?”一个人,站在街边,孤立无助。
百年辛亥,百年“心害”。我真的害怕,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那些该被我们铭记的东西,慢慢被我们遗忘在大海的最深处,永远也打捞不上来了!我们不能再那么的功利和世俗,我们的心灵不应该是空虚的,而应该是内涵丰富的!请不要让我们再心痛了!我们痛不起!
第三篇:辛亥革命观后感论文
摘要:影片《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壮烈的一幕所感动。英勇无畏的革命军,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革命,选择拼搏,选择斗争。生命不再是贪生怕死,生命也不再是安于现状。他们让我知道,生命应勇于拼搏,敢于斗争。
关键词:拼搏·奉献·顽强 引言:
这部影片所追求的气质,无意渲染,不事铺张,却自有一副鲜明面目,结实筋骨。与以往同类型的鸿篇巨制相比,《辛亥革命》的电影语汇彰显出创作者的别具匠心,在大历史题材常态呈现的恢弘场面与全景叙事之外,难能可贵的着力于核心人物的命运节奏,及情节推进的内在逻辑,又绝非笔触细腻、视角独特这般空泛的字眼所能概括。
“《辛亥革命》一片,重在体现历史精神。”“重”,决定了作者的态度,“精神”,决定了作品的品质,《辛亥革命》的不同凡响,恰在于这一字一词,也正是因为作者们致力表达的“精神”之“重”:牺牲、奋斗就义为、历史担当……才使得这部影片具备了真气与灵魂。
电影内容简介:电影以秋瑾为起点,以广州起义为起点、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果实世凯窃取革命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 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电影内容的特点及评价:
在《辛亥革命》一片中,不拘泥于历史细节的描绘处处可见,比如黄兴和徐宗汉战地爱情浪漫的后果前因、起伏辗转并不见于任何浩瀚正史的白纸黑字,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然而,在对“不拘泥于历史细节”“重在体现历史精神”这一创作观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笔者却必须要对电影《辛亥革命》中一个核心细节的表述提出质疑,提出质疑的前提基于对以上所述创作观的一个重要补充,当我们在创作中对某些历史细节的重新解释、设置和改动在本质上有悖于我们所“重”的历史精神的时候,这些“历史细节”的语义已非“细节”二字所能涵盖。简而言之,我们为了“体现历史精神”,可以“不拘泥于历史细节”,但绝不能不尊重最根本的历史观!
我所要提及的这个核心细节,出现在影片一号人物孙中山得知武昌起义胜利后,为阻止四国银行团向清政府借款、并争取英法政府对中国革命政府给予外交承认赴欧斡旋这条叙事线上。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这条叙事线作为核心叙事线,与国内阳夏保卫战的线索共同支撑着整个故事结构。更为至关重要的,这条叙事线隐含了对辛亥革命的理论根源、国际背景、外交影响和革命走向的深层解释。因此,这个核心细节就尤为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主要结论及启示: 深知要并不断磨练
看完《辛亥革命》,我们备受鼓舞,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辛亥革命》渐渐拉上了帷幕,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脑海,久久不能散去。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不因岁月流转而失去光泽最后。我在此大声呐喊,同学们,祖国的命运由我们主宰,我们责无旁贷!,他们永垂不朽!
回首过去,放眼未来,我相信,辛亥革命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一直延续下去。作为一名党员同志,要深知肩上的重担,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我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党人所进行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好比一驾马车,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国父的群众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水平相当高,其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零二七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是国父(赵文暄饰演)的宣传总是能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总是能根据对方不同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性格、处境心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策略,使他的革命理念和崇高思想深入人心。在此,我可以举出几段情节: 1.广州起义失败后,国父在华侨筹款大会上的宣传就是很经典一个例子。国父宣传的对象是在场的华人华侨,海外华侨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身在异乡常常遭受洋人的欺凌、屠杀和奴役,心中最希望的就是中国能够早日强大,中华民族能够早日复兴。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零二七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fanwen/]更加义无反顾的资助国父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②”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2.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急忙派出驻英公使唐维庸(陶泽如饰演)积极向四国银行游说,
第四篇:近代史论文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本片讲述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
影片开始,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安排黄兴担任广州起义的领导,并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汉假扮其妻,两人秘密潜入广州组织起义,而孙中山自己则前往美国,继续为革命募款。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林觉民等年轻的起义者攻打总督府,功败垂成。徐宗汉听到噩耗后,强忍悲痛收殓了七十二烈士,却找不到黄兴的尸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隆裕万般无奈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汉口前线炮火连天,“黄兴到”的大旗突然杀到,原来黄兴侥幸在广州起义中生还,他的到来令革命 军士气高涨。一个月的阳夏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正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来了孙中山回国的消息。孙中山回国后与黄兴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汪精卫代表革命党人展开与袁世凯的斡旋。1911年12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电告袁世凯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让袁世凯就认大总统,孙中山如约退位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盗取······
看完电影,心中思绪万千,对那段历史有了跟多的了解,对孙文、黄兴以及林觉民那些年轻的中国青年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影片中,孙中山阐述革命意义的话印象很深:革命是替天下人吗,谋求永久的幸福,我认为,革命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人共击之,革命是我们将有中国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封建皇权,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苦。是中华之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第五篇:辛亥革命观后感小论文
历史课程小论文:观《辛亥革命》
592班刘新星,10610259234 关键词:
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民主第一枪
摘要:
《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正文:
时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支持拍摄,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是《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又一部力作。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电影剧情
电影剧情分为四章,分别为血染黄花岗、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创建共和制。
血染黄花岗:时隔三年,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安排黄兴担任广州起义的领导,并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汉假扮其妻,两人秘密潜入广州城„„而孙中山自己则前往美国,继续为革命募款。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林觉民等年轻的起义者攻打总督府,功败垂成。徐宗汉听到噩耗后,强忍悲痛收殓了七十二烈士,却找不到黄兴的尸体„„
武昌城首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熊秉坤、金兆龙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统领黎元洪在张振武等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让隆裕太后阵脚大乱,同时向四国银行借款的计划又被海外的孙中山阻挠,隆裕万般无奈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
阳夏保卫战:汉口前线炮火连天,“黄兴到”的大旗突然杀到,原来黄兴侥幸在广州起义中生还,他的到来令革命军士气高涨,徐宗汉也随后赶到,二人经历诸多生生死死,情愫暗生„„一个月的阳夏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正在黄兴落寞的乘坐江轮离开武昌之时,远处却漂来了各地光复的木牌水电报„„
创建共和制:孙中山回国后与黄兴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汪精卫代表革命党人展开与袁世凯的斡旋。1911年12月,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电告袁世凯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让位给袁世凯。孙中山如约退位后与黄兴一起来到汉阳,凭吊这一场为天下求民主与共和的战争中逝去的亡魂„„
电影影评
对于百年纪念电影《辛亥革命》,导演张黎认为,一部历史片很难还原遥远年代人物的真实样貌,有的只是再塑造的过程,塑造的尺度不在于人物外貌的相似度,更在于精神的传达。
拍摄过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国往事》、《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张黎对历史题材兴趣十足,但史诗巨片《辛亥革命》还是他的电影首秀。
该片编剧非常巧妙地截取了1911-1912年初这一时间段发生的事。张黎透露,影片中并未涉及宋庆龄,他解释:“在1911年,宋庆龄还很小,还没有进入到孙中山的政治生活中来。”而李冰冰扮演的黄兴夫人徐宗汉却有大量篇幅,张黎介绍:“黄兴的个人情感生活比较丰富,徐宗汉在当时已是革命党成员之一,做党的工作,他们那段情感也是生生死死,很有意思。”汪精卫和孙中山都代表着当时的新兴政治势力,都有崭新的政治理念,但戏份却相去甚远。对此,张黎的解释是:“汪精卫(余少群饰)在《辛亥革命》里是革命青年,后来才有的汪伪政府,戏少是自然的。”至于袁世凯,与《走向共和》一样,依旧由张黎的老搭档孙淳扮演。张黎透露,《辛亥革命》给袁世凯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在张黎的镜头中,这次革命一如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既没有迥异的改编,也没有刻意的言谈,一百年前的风起云涌,中规中矩,每个人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有激情也有节制,每一个段落里都蓄满了纪念与缅怀的情调,张黎说,这部电影,就是向辛亥革命致敬!
替张黎打头阵的,是奔赴刑场的秋瑾,既然是致敬,也就有了修饰,所以慷慨就义的秋瑾服装华美仪态从容,这是对未来美好之寄望,也是给褪色的记忆换新装,她的生命尽头,安放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为这开始做注解的,则是宋佳的配音独白。
有了胡子的成龙仿佛多了一份为天下操劳的责任,他的形象必须大气且沉稳起来,但又不能没了威风,所以文戏武演——他的手里要么握着枪,要么举着刀,他需要有道具来辅助塑造的角色,也需要空间让奔波跳跃了大半生的身影可以在路上行走的更稳健。
角色在李冰冰这里出现了隔阂,带着一肚子的怨气的徐宗汉,让李冰冰演的只剩下怨,却没了生气。这并不能怪她,她太想把这个演好,太想给这角色输入精气神儿,结果导致太过用力。所以剪掉了激情戏后,李冰冰在影片里迷失了自己。
革命也是这样,太过激情就会让人失去从容。
最从容的人,莫过于赵文瑄和孙淳,两人一个作为革命的先驱者一个作为胜利的窃取者,在整部影片中,都为自己的目的忙碌和行走着,有权谋也有权衡,用角色讲故事,既不妥协,也无颠覆,在结果上给观众要共识,不背离初衷,也尊重艺术自身的魅力。
最纠结的恐怕就是陈冲了,她扮演的隆裕自始至终都是坐着的,命运却是最动荡的,皇亲国戚,家国天下,没一样能给角色以安全感,所以她哭,她委曲求全,所以最后一场戏,她化了浓妆,正式和一个时代告别。
故事再次回到了起点——革命。
这次为革命做诠释和解读的人换成了孙文,但那些话,张黎在《走向共和》中曾让同样的人物说过,影片是向百年前的一场革命进行致敬,也是张黎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初衷,风雨飘摇的历史,上未完成的革命,根本不需要影片去做翻天覆地的举动,就算角色不够生动,至少还能藏星星之火做火种。
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经过
武昌起义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起义总指挥部设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正值筹备处设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起义机关定为1911年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并在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带走了刘公的弟弟刘同。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此时事发已无可考证,只能确定是日暮以后午夜以前事发),程定国(旧说是熊秉坤较为正确)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会议请汤化龙主持。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袁世凯出山
10月14日,经奕劻、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托病不就。10月22日湖南独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独立。10月27日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向武汉进攻。袁督师到鄂,驻节孝感萧家港。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称病上奏辞职。11月1日,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11月2日,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方议和。11月3日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1月6日,宣统帝下罪己诏,释放革命党刺客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11月13日,袁世凯带卫队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11月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12月16日,调冯国璋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良弼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城里。北京完全被袁世凯所控制。到12月1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之前,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革命后续发展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南北议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军事失利,竭力主张妥协。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蝎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影响
政治影响: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思想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的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结语
辛亥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作为现代中国史的起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史纲要》
/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