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小学 王雪利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培育和引领农村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原因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在小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途径、方法。培育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 培育 践行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任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农村由于其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大多远离城镇且交通不便,本文就以户家塬镇牛耳川为例,这里由于地处农村,人口来源单一基本上都是农业户口人们的素质普遍不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个难题。同时,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显得尤为必要,更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和引导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户家塬镇牛耳川小学为例,通过对家长与学生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查访结果显示,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突出。小学生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容易走向各种反社会行为。因此,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要积极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
二、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村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对落后,甚至有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出现,违法犯罪等有了日趋年轻化的倾向。而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使得农村成为了不文明现象行为滋生的温床,蔓延的源头。农村小学生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他们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喜爱模仿的特点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偏差。这现状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必然性,解决这问题必然存在复杂性、艰巨性。
2、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的影响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正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一些领域中道德缺失、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活动等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听闻,这也给学生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小学生就出现了攀比的现象,比吃穿、比零用钱、比节日礼物等。三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娱乐渠道更为广阔。但是,网络文化极其复杂。小学生缺少是非判断的能力,缺少抵制诱惑的能力。而他们的课余生活方式,大多选择了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三国杀》等,孩子们津津乐道。因为缺少家长正确的引导,缺乏家长有效的监管,孩子们对一些不良文化缺少辨别的能力和抵制的能力,这也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家庭教育薄弱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及天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本学区的学生中,78%的孩子把祖父母陪伴填在家庭陪护的首位。家长对孩子的宠溺过多,现在的学生,个个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王子。他们骄纵蛮横,自以为是,不讲道理,自私自利,对待同伴缺少尊重、友善,处事不会团结合作,不讲文明。有些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不能吃亏,用武力解决问题,用金钱解决麻烦。另外家长大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缺少重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3%的家长表示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不到10%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思想表现。所以很多时候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了“5+2=0”甚至“5+2<0”的现象,也就是说一周五天的学校教育,两天的休息回校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完全没有,甚至更差了。家庭教育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4、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以前,学校在面对升学考,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占主导位置,导致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面对学生时,分数当先。当然,现在随着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学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重视起来,但还没有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学校的德育方式跟不上形势,学校的德育方式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系统道德知识灌输、行为规范训练、集体影响和舆论的扬抑以及表扬批评等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片面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了学校德育的作用,轻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效影响。
三、农村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途径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共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也具有多样性。
1、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主阵地,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教师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所以,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成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在全市各中小学校都在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活动,以牛耳川小学为例,实行校长负责制,每周确保集中学习的时间,关注教师平时的表现,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得到了保证。二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学校的日常工作以教学为主,只有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教育。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人自然社会》等课程的教育,还有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不易产生抵触心理,更有利于培育目标的达成。三要注重培育方式方法灵活运用。中外道德教育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的道德教育侧重于灌输式训练,即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训练,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注重问题讨论式教育,即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由教师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成熟程度。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特色和优势。我们在有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统筹兼顾,以道德认知的启发代替灌输,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四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少先队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组织的思想教育规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组织对个体的影响熏陶,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小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五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具有很强感染力,能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无声的教育人的作用。“道德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我们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促使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学生生长生活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监管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由于学生对家长的依赖与信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就能使学校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冲突时,学校教育的影响就会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有效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家长引领孩子践行。针对农村学生家庭的特殊性,我们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工作,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一要建立健全学生家庭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每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电话联系、书面联系、请家长来校等方式,了解学生一周在家的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家校联系越少。二要建立家长学校。通过晚上或休息日,对家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三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优秀学生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家长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家长,他们自身更具有说服力。组建家长QQ群等,帮助家长有效地开展活动,总结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让他们互帮互助,增强教育的实效。
3、参与社区互动活动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与社区互动,由学校组织实施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发挥辐射和吸纳的作用,参与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发挥青少年德育基地的作用,让校外辅导员等来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全方位整体的培育机制。一是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辐射作用。组织建立“假日小队”,主要开展服务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参与社区卫生打扫,社区文明宣传,社区养老院探望等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参观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这些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校外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辅助阵地,有它不同于学校德育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能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
总之,我们要重视对农村小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积极引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有利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铁 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12个词语的结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凝聚,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因此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内容有一个领导的作用,富强,即国家富裕,民族强大之意,它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各方面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所以,富强应该是我们的经济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保障。民主,简而言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等等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人民民主有效地提升了民族的归属感,也很好地使人民积极地去发挥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和繁荣得标志,这里的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维持良好国际地位的保证。和谐,这一理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提及,《国语·郑语》中曾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也涉及到了和谐这一理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一,体现了国家的安稳成都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国家和社会和平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期盼的表述,它折射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追求。自由是人们社会的美好向往,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一直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自由,自由更多地表现在依法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到的权利,其实,自由与民主的意义有些许共同点,当然,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它的实质是对人权的保障,法律规定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从大的方向讲,公正是指在社会上的平等跟正义,从细节上看,它以人的自由与平等俄权利的获得为前提,只有实现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力的,才能体现出社会和国家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它应该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各项利益,也通过法制建设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平的坚实力量,又是是实现公民自由平等、社会公平正义的强大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的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进行的诠释。它涵盖了社会道德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爱国是公民个人对自己的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国有很多的行为体现,它要求中华民族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平、尽己之所力来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评价,要求公民职守,勇担责任,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职业精神。诚就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为人诚实、守于承诺、诚恳地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和睦友好地相处,努力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人际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指南针和行为准则,深层次地影响着国人在振兴民族的行进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信念和追求。在中国梦广为流传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中国梦,其基本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个梦支持和鼓励着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和奋斗,而这个梦的源头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我们成才成长的根本指针,它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不断学习其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行政人员,理应发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较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为人名群众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而这些,都要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只要振兴中华的美好信念不变,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一、树立服务的人生观
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不仅要依靠别人给自己提供的服务,也要学会贡献自己,应该懂得付出而不是一味的索取,要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了价值,作为一名行政人员,更应该做好为社会奉献力量的心理准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只有为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所能,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而辉煌的人生。
二、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观。
幸福与奋斗和拼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就像隔离唱的一样“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你辛勤的汗水里,在你辛勤的工作中。”只有人人都奋斗拼搏,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才能提供人们享受的物质条件,这样的人生观揭示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正当的个人幸福和适度的物质享受,但要求必须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创造和生活享受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统一起来。马克思有句名言:“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恩格斯也曾深刻地指出:“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作为行政人员,肩负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更是应该学会努力拼搏!
三、树立严肃认真的人生观。
在志向上,应该看得远一些,建立功勋,奉献祖国;在工作作风上,应追求令行禁止,踏实朴素,勇于开拓创新,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在生活上,应抱有健康向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的态度;在行为仪表上,应懂得注意卫生,文明礼貌,言行举止得体,性格开朗大方。有一位名人说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是短暂的,但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好与坏、成与败、善与恶、荣与辱、顺与逆都有一个临界点,这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看你是游戏她,还是郑重对待她。”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物质的诱惑无处不在,始终围绕着我们。我们只有认真严肃地对待,才能在万千世界里做出正确的抉择,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生活和学习的每一天。
四、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的道路总会有曲折,乐观向上的人懂得如何面对挫折。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的人,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他们在生活中始终是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多少人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仍然拥有着面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多少人经历了痛苦的泪水后依然能够绽放灿烂的笑容,正是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人们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怎能消极失意呢?所以,我们要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逆境和挫折失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班级:学号: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意义、践行方式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人们理解和评价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12个词语的结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凝聚,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因此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内容有一个领导的作用,富强,即国家富裕,民族强大之意,它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各方面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所以,富强应该是我们的经济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保障。民主,简而言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等等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人民民主有效地提升了民族的归属感,也很好地使人民积极地去发挥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和繁荣得标志,这里的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维持良好国际地位的保证。和谐,这一理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提及,《国语·郑语》中曾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也涉及到了和谐这一理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一,体现了国家的安稳成都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国家和社会和平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期盼的表述,它折射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追求。自由是人们社会的美好向往,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一直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自由,自由更多地表现在依法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到的权
利,其实,自由与民主的意义有些许共同点,当然,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它的实质是对人权的保障,法律规定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从大的方向讲,公正是指在社会上的平等跟正义,从细节上看,它以人的自由与平等俄权利的获得为前提,只有实现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力的,才能体现出社会和国家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它应该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各项利益,也通过法制建设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平的坚实力量,又是是实现公民自由平等、社会公平正义的强大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的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进行的诠释。它涵盖了社会道德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爱国是公民个人对自己的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国有很多的行为体现,它要求中华民族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平、尽己之所力来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评价,要求公民职守,勇担责任,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职业精神。诚就是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为人诚实、守于承诺、诚恳地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和睦友好地相处,努力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人际氛围。
二、学习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指南针和行为准则,深层次地影响着国人在振兴民族的行进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信念和追求。在中国梦广为流传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中国梦,其基本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个梦支持和鼓励着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和奋斗,而这个梦的源头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不断学习其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作为新世纪的较大学生,理应发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较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为校争光,为人名群众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②,而这些,都要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只要振兴中华的美好信念不变,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服务的人生观
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不仅要依靠别人给自己提供的服务,也要学会贡献自己,应该懂得付出而不是一味的索取,要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了价值,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做好为社会奉献力量的心理准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只有为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所能,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而辉煌的人生。
(二)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观。
幸福与奋斗和拼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就像隔离唱的一样“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你辛勤的汗水里,在你辛勤的工作中。”只有人人都奋斗拼搏,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才能提供人们享受的物质条件,这样的人生观揭示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正当的个人幸福和适度的物质享受,但要求必须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创造和生活享受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统一起来。马克思有句名言:“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恩格斯也曾深刻地指出:“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更是应该学会努力拼搏!
(三)树立严肃认真的人生观。
在志向上,应该看得远一些,建立功勋,奉献祖国;在工作作风上,应追求令行禁止,踏实朴素,勇于开拓创新,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在生活上,应抱有健康向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的态度;在行为仪表上,应懂得注意卫生,文明礼貌,言行举止得体,性格开朗大方。有一位名人说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是短暂的,但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好与坏、成与败、善与恶、荣与辱、顺与逆都有一个临界点,这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看你是游戏她,还是郑重对待她。”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物质的诱惑无处不在,始终围绕着我们。我们只有认真严肃地对待,才能在万千世界里做出正确的抉择,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生活和学习的每一天。
(四)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的道路总会有曲折,乐观向上的人懂得如何面对挫折。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的人,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他们在生活中始终是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多少人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仍然拥有着面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多少人经历了痛苦的泪水后依然能够绽放灿烂的笑容,正是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人们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沸腾的年华,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怎能消极失意呢?所以,我们要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逆境和挫折失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①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②许义文.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兼谈大学生的使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8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近日各大高校都在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们专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共参加人数76人,这次班会大家都积极踊跃发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理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有效地落实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一是要立足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以后的设计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中心,同学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切要过硬的自身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为辅导员助理的我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使之入脑入心,这就要求我作为辅导员助理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内在思想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是要进行加强班委团支委建设,增强班委团支委的凝聚力,提高班委团支委的理论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普及到每一名同学中去。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深刻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在心中,在学习中,我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努力的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经常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她们学习,我也在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是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生活中,我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一切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时刻要让自己成为她们的标兵,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按时完成老师分配下来的任务,我不但能够按时去完成而且还会去超额的完成,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质量也是很高的,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我就更加的努力,再老师对我工作认可的同时,也加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变得更加强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再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导人们再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有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的群众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领导力,是联接各族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的思想倾向,再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想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想着积极地方向发展。我认为社会主义价值的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我们要树立一种观点:树立良好的作风,使我们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职工作做起,无论是作为一名学生,一名辅导员助理,都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努力的为祖国的和谐与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再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学校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录:
一、提出背景
二、概念内涵
三、发展历程
四、时代意义
五、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六、问卷调查结果
七、大学生如何践行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基于此,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讨。
正文:
一、提出背景
一种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一定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的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有关,与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和人们精神信仰上出现的焦虑、迷茫甚至缺失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1.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需要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中,经历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起源于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在19世纪30和40年代,发展到顶峰时期,其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 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理想,自其诞生就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追求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个个幸福、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
2.塑造国民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的需要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除了为其国民提供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之外,还要为国民树立和弘扬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改革开放引发的经济建设大潮,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促使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嬗变。一些过去曾经洗涤过的腐朽、落后、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恶习重新泛滥。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乱象。具体表现如下。
(1)拜金主义风气盛行。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大潮中,一部分人滋生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成为一种时尚口头禅。结果,傍大款、攀富贵、结交“富二代”、“官二代”和“土豪”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各种“炫富”、“炫豪车”、“炫名牌”现象层出不穷。
(2)奢靡享乐主义盛行。拜金主义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催生了奢靡享乐主义。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物质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文明的提升。相反,一些党员干部和暴富起来的“老板们”没有把财富变为更有价值的资源,反而浸淫在金钱和物质的过渡挥霍之中,追求人生的奢靡享乐。一些党员干部吃饕餮大餐,住高档酒店,玩遍千山万水,包养情妇美女,盛行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3)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重道德、讲诚信的民族。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曾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周人最早提出“明德慎刑”、“为政以德”的理念。唐朝时《唐律》最终确定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并为以后历代所尊崇。以德为先,诚实做人,一诺千金,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的优秀美德。但是,改革开放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东西促使一部分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少部分人出现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行为无德的行径。
2(4)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一个社会的文明、稳定和进步,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理性思考和行动,需要用一套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和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文明的秩序和公共行为准则。我国的改革开放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人们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每一个个体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和压力的反应及其方式迥然不同。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城乡、地区和部门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即使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其差距有的也是较明显。在此背景下,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促使了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既给中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政策的偏向引起较大的不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大;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亟待完善;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社会冷漠现象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损;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日益频繁。
二、概念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
四是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五是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
二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
三是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道德领域除旧布新,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
四是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四、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顺应全国人民共同愿望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凝聚共同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只有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才能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凝聚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坚实纽带。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表面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内核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国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与命运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导向作用。整合与规范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促使了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能否敢于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能否科学地分析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是对人们担心和不满的有力回应。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不仅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更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五、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
这几天我们小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做了问卷调查,而我们也因此得到许多,感触颇深。就此调查做出如下总结: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社会是社会生活之中。要想对一种价值观做以调查就必须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调查,最好是以问卷或者问答的形式呈现。
我们小组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相关问题设计并做出问卷调查,且对不同年龄段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做了相关调查。现对问卷调查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看法陈列如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深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先从了解其涵义入手。于是我组就“当代社会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做了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问卷,以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实,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来一切激烈争论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讨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时,是被排斥在外的,虽然通过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却概括不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成为遗憾。
这次在习近平同志担任大会文件起草组组长的带领下,排除干扰,冲破阻力,终于将普世价值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明确提出:“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以及“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和理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将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工作激情,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 识浅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其身上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样化的趋势。
对于本次调实践查,小组经过精心讨论安排,充分考虑到时间,费用等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为主题,在学校以及学校周围展开了调查。发放40份,回收35份。可以说调查结果还是乐观的。
调查内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以及了解途径,实践方式和个人看法的相关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以及在学校周围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各类人群及个体 从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分析,总结得出:
整体上调查的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只是有所了解,对于具体内容可以说是模糊不清,极少部分十分清楚,几乎不存在不知道的情况。
部分学生和相关人士还存在着贡献意识浅薄,追求物质与名利的现象,部分个人重个人 利益而轻集体利益,大多数同学赞成为国家,集体利益做出贡献,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整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他们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一颗赤诚的心。他们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可以也愿意为国家和人名有所付出。相信不久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得到彻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强国也将成为现实。
这就告诉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学好各门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肩负起社会和人民的重托,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
年龄: □
18岁以下
□—60
□
60以上
职业:□ 机关人员 □ 学生
□
事业单位职员
□
社会居民或农民
□
其 他
学历:□
研究生以上
□ 本科大专 □
中高专以下 政治面貌:□
党员 □
民主党派 □ 团员 □
无党派 1.您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
A.富强民主 B.爱国敬业 C.文明和谐 D.自由平等 E.诚信友善 F.公正法治
2.您认为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非常必要,能够实现 B.非常必要,难以实现 C.没有实现意义
D.说不清
3您认为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
A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B.教育与实践两张皮,缺乏有效的联系。C.宣教活动富有实效,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信念
4您对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主义社会
A.充满信心
B.较有信心
C.没有信心
D.说不清 5您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非常必要,能够实现
B.非常必要,难以实现 C.没有实现意义
D.说不清 6您认为我们国家距离“富强、明主、文明、和谐” 这一目标
A.距离很大难以实现
B.有一定差距,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 C.已经达到这一目标了 D.说不清
7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途径都有哪些途径?
A.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
B.学校教 C.网络 D.社区宣传
E.人际交往
F.其他
8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
A.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推选社会道德模范
C.政府加强宣传D.其他
9.您认为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践行工作?(多选)
A建立高素质的宣传和教育队伍
B确保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C将此与考核和晋升相联系D建立表彰和奖励制度,增加资金投入
E与青少年的教育相结合 F加强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教育方式 G促进普通民众了解内涵 H促进志愿者活动
I其他
10.您愿意通过哪种途径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限选3项)
A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
B学校教
C家庭教育
D社区宣传教育
E志愿者活动
F其他
11.您认为如何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选题)
A党的干部发挥模范作用
B表彰道德楷模,弘扬道德规范
C建立道德激励制
D巩固发展价值体系的经济基础
E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
F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G促进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H其他
12.你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建议?
13.您对本次调查问卷有何意见?
七、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大学生如何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 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祖国复兴的火炬交到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手上。伟大祖国需要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真正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年轻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把这作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大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 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第三,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积极贯彻践行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不说对国家的荣誉有损伤的话。比如在出国游玩的时候,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说一定要为国争光,但是一定要努力不给国家和民族丢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我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加速前进的时期,得以见证祖国一天天的强大。我们这一代人也要下定决心,准备着付出比前辈更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去建筑宏伟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