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段互动式培训体会(伍女娣)
“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体会
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 伍女娣
(2011、12、5)
2011年11月26日,台山市.深圳宝安区小学语文教师“五段互动式”教师培训在台山一中马兰芳礼堂举行。“五段式互动”培训,分为专家讲座、新秀授课、现场点评、同行辩课和研修反思五个阶段。这是台山市在教育改革领域积极探索的具体展现。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收获良多。
一、专家讲座,获益良多
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曾昭曙老师首先进行了讲座──《小学语文教学“宽度”的构建》,讲座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的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理论提升的平台,也让我们了解问题式教学在具体运用中的基本模式,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讲座谈到了语文教师需要的是深刻,不是精尖,语文教师的深刻来自教师的宽度,首先是教师的文学修养,生活阅历,其次是教学方法,最后是基本素质。曾老师还谈到了宽度视野、宽度背景、宽度情怀等,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观点,让我大受启发,获益良多。
二、课例实践,促进提高
结合专家讲座的理念,引用“宽度语文”的理念,屈卫峰老师授课《开国大典》。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创造机会和情境,让学生流露出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愿望。屈卫峰老师在教学中将专家讲座中的理论付诸实践,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围绕“开国大典”这个主题设计了问题,通过图片、画面、背景拓展,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也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这种课程,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得出正确答案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也可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同行辩课,指明方向
正反两方针对课例,围绕着“屈卫峰老师的课例是否很好的体现了宽度语文”展开激烈的辩论。作为正方四个老师沉着、冷静,非常沉稳地应对反方青年队犀利的批评。通过辩课,我们一方面认清了本课的突出优点,同时也挑到了不少毛病,值得我们今后在课堂实践中借鉴。整个辩课环节结束后,感觉到自由辩论时间太短,意犹未尽。
四、专家点评,教师受益
深圳市资深语文专家唐宝成教授就屈卫峰老师的课例和对正反方的辩论,进行现场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还提出了综合素养、综合培养、深度阅读等问题,并进行阐述,让所有老师得到指点,得到提升,可谓是受益匪浅。
五、研修反思,提升自我
参与培训后,自觉地把自己的研修感悟、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教研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自己得到更快的成长。研修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使教师自己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反思是教研的有效途径,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很快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
“五段互动式”培训中的五个环节有阶段地对教师进行不同层面的培训,但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通过这次“五段互动式”培训,我们应该学会跳出教学本身看教学,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反省和思考,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考虑我们的教学思路,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师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
这次培训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焰火。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使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光彩,碰发新的“焰火”是值得我深思、感悟的。今后的教学中,针对自己教学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思想,为我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所谓学无止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相信新生的焰火,将传递你我!
第二篇: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11月5日,我们在龙门县少年宫进行了“五段互动式”培训。“五段式”模式具体指:专家讲座──课例实践──现场辩课──专家点评──研修反思。广东省教育强区──宝安,在教育改革领域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同市兄弟学校的前面,“五段互动式培训”就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此次培训中,我有幸参与其中,收获很大。
在教学中参悟和践行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切实的帮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是此次学科培训的方向,更是我们作为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始终思考和践行的!培训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李芬芳老师上了一堂语文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观课完毕,我认为这是一堂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好课。
首先,李老师以“猜猜我是谁”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通过人物的描写能是学生联想到具体的人物,进而激发学生思考语言表达的技巧。
第二,李老师抠住重点字、词、句的阅读、理解来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的形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严监生是如何的吝啬,李老师抠住文中不同的“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句中的“摇了两三摇”、“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句中的“狠狠地摇了几摇”、“两眼闭着摇头”句中的“闭着摇头”,要学生读,比较其不同,让学生明白正是这不同的“摇头”,写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李老师还抠住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得不同的指头,要学生读、分析指头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中的“伸着两个指头”“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中的“指得紧了”、“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中的“指着不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模仿严监生的语气和手势,理解了不同的指头的描写写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这样,严监生活生生的吝啬相跃然纸上,并仿佛浮现在学生眼前。
第三,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的神态体会其内心世界。在分析严监生神态的句子的时候,老师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阅读、感悟、思考: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严 监生的内心怎样?”此时,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李老师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了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第四,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在临死前的细节来理解课文的意思。文中细节描写细腻,老师抓住这一点要学生阅读、分析。你看,人临死前是要立下遗愿的,可是严监生已经两三天不能说 话,于是他从被单里伸出两个指头。诸亲六眷纷纷猜测。严监生先是“把头摇了两三摇”,这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继而听到二侄子问起钱财,竟“把两眼睁得 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这是何等的愤怒,急躁;猜到最后,严监生只有“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对于这么多不懂得他心思 的人,可能心中早
已没了指望。“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两眼睁的滴溜圆”、“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这些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李老师继续引导分析:当众人看严监生如 此急于表达,可见此事非同小可,可是,最后赵氏终于揭开谜底,说严监生“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于是忙挑掉一茎,只见严监生“点一 点头,把手垂下,就没了气。”你看,老师又抓住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这个细节进行分析,明白严监生是一个在临死之前对两茎灯草念念不忘、活生生的吝啬鬼。
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老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言辞犀利,针对课的亮点与不足,阐述自己的观点,句句真知灼见,把脉很准。青年老师年轻有活力,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相比之下,不觉汗颜。真可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如何进行组织和罗列观点,这就警示我平时要多进行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获益良多,收获颇丰,体会到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才会有进步,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多看专业书籍,并付诸实践,希望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
第三篇:参加初中语文五段互动式培训的心得与体会[模版]
参加初中语文五段互动式培训的心得与体会
一、关于培训模式的体会。
这次培训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新型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究反思”五个环节与阶段,由过去的以接受式培训为主转到以参与式培训为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推进教师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这种模式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参训教师参与各项培训活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参与中感受思维碰撞带来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以致用。我想,以后我们校内的教研活动也可以尝试这种模式。“主题讲座”这个环节从理论上展示校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课例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展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通过辨课互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的价值,通过专家的点评提升与自我的研究反思不断更新观念,推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实践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研讨的深度。采取五段互式展示校本课题研究成果,必将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为深化教学改革注入一股新动力。
二、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体会。
目前,我们使用导学案上课。导学案上的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导引下去阅读,展示与点评都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而这些问题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在教辅资料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为了应付作业、完成学案,就照搬参考书;一篇文章学习完毕,学生的教科书仍是一片空白——这使我相当纳闷——虽然有老师认为既然我们的展示是脱稿展示,那学生抄参考书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能把答案背下来再脱稿到黑板展示不就意味着他们掌握这道题目了吗?可这仍让我纠结——背答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吗?
批注式阅读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药。批注式阅读符合先学后教的原则,更强调于学生自主学习。它比单纯使用导学案更具优势。它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学习重难点阅读课文作批注,或写感受,或质疑,或赏析,或补充,或归纳……学生不受任何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的影响,真正走进教材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既解决学生脱离文本抄袭教辅资料的问题,又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此前提下,借鉴高效课堂的合作与交流、展示与点评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活跃课堂气氛,无疑使语文课堂更加形神兼美。
第四篇: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体会 张雪紫
“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体会
惠阳区新圩镇中心小学
张雪紫
今天参加了深圳市宝安区教科中心的“五段互动式”培训,真的让我好受震撼。“五段互动式”的培训流程是
1、主题讲座;
2、课例实践;
3、辨课互动;
4、专家点评;
5、研修反思。
“主题讲座部分”,由宝安区荣根学校的杨世龙老师给我们讲主题为“践行课改理念,把握基本原则——略谈数学概念教学”的讲座。他告诉了我什么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怎样进行概念教学。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对我而言,它是一种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
“课例实践部分”,李红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优秀的概念教学课例——《什么是面积》。李老师首先由学生感兴趣的猜字谜展开教学,由“表”字和“面”字组成本课的关键词“表面”进而引导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摸一摸自己的脸,感受表面及表面的特征。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引出概念: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通过描纸盒的一个面,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描一描自己橡皮的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并引出有缺口的长方形面有没有面积。此部分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发现并补充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面积大?”的活动,分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工具,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探究结果的汇报。此部分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体现出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辨课互动”及“专家点评”部分,特别精彩,正反双方分别对李老师的课进行激烈的辩论。辩论过程中,双方都说得有理有据,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课例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有了别样的启发。
“五段互动式”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呈现形式,它既摆脱了传统讲座的枯燥无味,也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形式。我觉得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既在理论中实践,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调整理论的可行性。
日期:2013-5-29
第五篇:参加“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辩课感受心得
参加“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辩课感受心得
2010年11月16日,与xxx共同举办的小学数学“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联动活动。我也作为正方三辩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本着两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为宗旨。那些极具魅力的语言,那些智慧的火花,那些幽默,每每回味都是一种享受。个人感受颇多。
一、辩课都辩些什么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再辩?
辨课既可以围绕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内容选择、过程安排、方法手段、作业练习等专题展开,也可以按照整体感知、理解感悟、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展开。辩课既可以在课前进行,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辩课既可以在授课教师与听课者之间展开,由听课者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答辩,也可以在听课者之间展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互动交流。辩课既可以围绕整节课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横向辩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学科辩课。总之,辩课的内容丰富多元,形式不拘一格。
我认为,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辩教学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辩课堂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学
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是否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否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是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辩教师是否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课程是否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否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等等。教师是否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辩教师是否有共同探索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否能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是否平等对话,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四辩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我们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是否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是否尽可能地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我们认为,对于名师的课,宜从理论层面或整堂课的角度切入,以探讨教学方向问题;对于一般教师的课,宜从操作层面或课堂的局部环节切入,以思考教学细节问题。
二、辩课的价值追求
辩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辩课,有助于克服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通过双方及时、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让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参与双方的共同提高。辩课,就是要切实摒弃以往教研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胡言乱语———“违心”与“无奈”,同事间的彼此相轻——“跟风”与“嫉妒”。实践证明,在辩中追求真理,找寻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切实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手段。增强教师的互动交流。辩课创造出辩论的氛围,在多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平等倾听、坦诚接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各方的主动性,用“议论纷纷”代替了“各抒己见”,促进了参与者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辩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说得有理,道得明白。我们要让辩课成为展示教师专业水平的舞台,辩课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辩课就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辩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辩课是教师的舞台
唇枪舌剑是对教师学识、胆识、风度、智慧的综合考验考验学识。辩课开始,正反双方就座。正方教师坐在正方席上,接受反方的质疑。
这是绝对的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没有后台准备,因为授课教师很难预计反方从哪些地方提出问题,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教学的经验来应对质疑的声音。辩课过程挑战教师的学科功底,没有多年的沉淀,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平时的潜心钻研,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的应答,不可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也正因为辩课考验参与者的综合实力,才更能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锻炼胆识。平时在教室里,学生很少会对教师的课品头论足。而辩课时,授课教师面对的都是敢于提出质疑的人。这时,接过话筒,神态自若、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地从容对答,是教师胆识的体现。“艺高人胆大”中的“艺”,对教师来说,应该是学科的学术,是应答的艺术。“艺”是“胆”的支撑。
展示风度。虽然辩课的原则之一是就课辩课,但当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遭到反方的批评和质疑,此时他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就展示了他的风度——是强词夺理维护自己的观点,是点头哈腰接受批评,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地吸收。大多数人接受表扬容易,接受批评难。能够坦然面对批评和质疑的人,意味着对自我心理弱点的征服,意味着人格的提升,这就是成功。
挑战智慧。授课教师在辩课时接受的是智慧的挑战。首先,向与会者简要阐述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接受来自反方的提问和质疑。机智应答,沉着应对,这一切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来自平时的不断学习,来自自身的修养,来自生活的历练。只会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拿着备好的稿子进行答辩,只
会毫无立场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算不得智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开放、民主、平等正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代名词。在教育领域,对话、合作、多元等理念也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辩课顺应时代潮流的召唤,对传统教研方式发出挑战,符合新时期教师的进取心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辩课”必将为教研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能够成为辩课主角的人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挑战与机会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辩课者将成长得更高、更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