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总结-改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宋玉娥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北京,100042)
摘要: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然后着重研究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公交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医疗系统等;最后对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做了做了长远展望。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公交系统;环境监控;图书管理系统;医疗系统 中图分类号:
Research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Fields of Society
Song Yu e
(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 Beijing 100042, China)
Abstract: Internet of things is predicted for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wave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academia.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analyses its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course of work。Then more attention is paid for the research of its ap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Intelligent bus system,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medical system.At las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predicted.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bus system;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medical system 0 引言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 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5年比尔 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提及到了物联网, 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提出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观点, 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初期的物联网仅停留于“传感网”的层次,但随着物联
网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物联网已经发展成为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以及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网络。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里, 物联网将会并且一定会得到大规模应用,从而革命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1 物联网技术原理及工作过程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一般定义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对现有信息技术的一个集成应用, 包括传感器、集成电路、数据通信、自动化、高性能计算、信息处理及安全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4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物联网技术原理逻辑图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技术原理逻辑图
它由终端感知系统、网络连接及后台运算3大部分组成。具体工作过程为: 物体上的电子产品码(EPC)通过射频技术(RFID)将信息告知解读器, 而后经过分布式处理Savant 服务器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分别传输给对象命名服务器和物体标记语言服务器,查阅存放该电子产品码对应产品的服务器IP地址, 并同时获得该电子产品码对应的物体详细信息。物联网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包括:智能控制,信息识别,位置监测和动态监测功能等,在业务上分为垂直应用模式,行业共性平台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垂直应用是针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开展业务,满足特定的行业和企业要求,例如电力,石油,铁路,公路的企业应用;行业共性模式是一类行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例如物流相关领域,医疗相关领域等。虽然目前物联网处于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但应用已经较为广泛。2.1 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
为了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采用乘坐公交汽车的方式,但公交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乘客可能因为长时间等候公交车而延误出行,交通高峰时非常拥挤,乘车时间长等。公交车次信息的更改也需要工作人员一个站点一个站点的更改,浪费人力物力。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职能的公交系统以实现即时的信息传递。
物联网是对现有信息技术的一个集成应用,包括传感器、集成电路、数据通信、自动化、高性能计算、信息处理及安全等。在公交车量上安装GPS终端,用来进行数据采集、信息交互、信息显示、连接并控制其它设备的功能。并把GPS收集到的信息上报,通过公交车智能监控调度平台对车载终端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连接 GIS 地理信息系统,以实现车辆监控、数据信息统计管理、车辆运营调度、自动排班管理、电子站牌信息更新等功能。及时更新电子站牌上的公交距离站牌的时间,人们也可以通过公交IC打卡器(公用的USB接口)或互联网来获得车辆信息,让人们确定自己的乘车路线。公交车智能监控调度系统与车载终端之间采用移动公司 2G、2. 5G 或 3G 移动通信网实现数据交互,可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的应用:
博物馆珍藏的东西,是国家身份的象征、民族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但据“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在各地国有文物博物馆收藏文物中,有50. 66% 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对环境因素作用敏感的纺织品、纸质、竹木漆器等有机质地文物,中度以上病害发生率占半数以上,文物腐蚀损失状况相当严重并呈加重之趋势,这已成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虫害和霉菌等环境因素。如何控制环境使得我们的文化遗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是当前每一个文化工作者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的核心是传感网络技术。利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无线通讯相结合,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及对环境变化的监测与管理。从而使得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2.3 在图书馆的应用
目前图书馆一般使用条形码来标识图书,但是条形码容易出现破损,不能防水、防磁、不能耐高温,内容不能更改等缺点。在图书馆中使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具体表现为:(1)简化借还书工作,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节约人力成本。目前多数图书馆借还书工作不但要扫描条形码,还要上磁和消磁,并且要一本一本进行,比较繁琐,占用读者时间较多。但使用RFID技术可以一次读取多本图书,大大减
少了读者的等待时间。如果图书馆提供了采用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书外围设备,读者可以快速的自己办理图书的借还工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图书馆的人力投入,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2)方便图书的盘点工作。现在读书的盘点方式都是将图书取出一本一本进行扫描,非常繁琐。采用RFID技术可以在不动图书的情况下一次读取多本图书的信息,并通过无线电波方式将信息传送给系统中心,操作简单,方便快捷。2.4 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多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诊疗体征录入、婴儿防盗、、护理流程、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临床路径等管理。我们举例说明。
(1)医药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要求在RFID标签中存储药品名称、产地、品种、生产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如果药品出现不正常的问题,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就可以通过标签追溯它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判断哪个环节出现了故障,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有效解决医药流通中存在的成本、安全和管理等问题,使得患者用上安心药。
(2)生命体征采集。即利用物联网终端采集患者的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把医疗传感仪集成在电子血压仪、电子体温计、电子血糖仪等仪器里,按时测量患者最新的生命特征数据(如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糖等),通过网络将测量结果传送到医生的电脑中,医生便能及时了解到他负责的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而及时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特别是在监护危重患者、抢救伤病员和监护老年患者等领域将能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相应的专利面世。
(3)病人定位、跟踪与管理: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工作人员和患者手腕上,医院病房的各个进出口都安装RFID阅读器,病人移动时身上的标签接受区域信号产生器产生的信号,并向信号产生器发送标签的ID号。根据这个ID号,就可以确定病人的位置,进而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跟踪管理。
从以上应用中可以看出物联网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各个领域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实时、智能的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3 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一个个攻破以及产业链的慢慢成熟,它的应用将逐渐变得多样化、泛在化。首先,行业用户的需求永远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需求带动应用,并通过应用拉动需求,进而促进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的发展。展望将来的若干年,物联网终端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安防、能源等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其次,随着
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物联网的应用将会逐步从行业方面的应用转向个人方面的应用、家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物联网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聪明”、更为“善解人意”。通过物联网终端自动读取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物品将会自动获取信息并及时进行传递,这就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毫无疑问,这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又是一次重大的解放。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的技术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着重研究了它在智能公交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图书馆里系统以及医疗系统中的实现原理及带来的便利,并对物联网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考文献:
[1] 俞磊,陆阳,朱晓玲,冯琳,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29(1):1-7.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3]关永,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朱洪波, 杨龙祥, 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及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2:1-9
第二篇:物联网
组成:宇宙空间部分:由24颗人造卫星构成,其中21颗工作,3颗备用。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一时刻都有至少6颗卫星在视线之内,可达到准确定位和跟踪。4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6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原理: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受器的位置,并提供经纬度坐标,可以达到准确定位。但GPS定位的位置需要在可看见人造卫星或轨道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只用于室外定位。
组成:GPS手机+网络基站+位置服务器+GPS
原理:1)AGPS手机将其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位置服务器将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传输到手机;2)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3)手机解调GPS原始信号并计算手机到卫星的距离,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4)位置服务器据此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估算手机的位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完成手机用户的定位。
特点: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星型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星型网是由一个PAN协调点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组成的。
PAN协调点必须是FFD,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节点(终端节点)一般为RFD,分布在PAN协调点的覆盖范围内,直接与PAN协调点进行通信。星型网通常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合。
结构:Zigbee的体系结构由称为层的各模块组成。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由于数据服务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提供所有的其他管理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相应的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一个接口,每个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原语来完成所对应的功能。
4.物联网概念及层次结构:
定义: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层次结构:物联网应用层(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平台),物联网网络层(业务支撑平台、核心网络、接入网络),物联网感知层(定位授时、摄像监控、传感器网、M2M终端、RFID读写)
RFID的结构: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RFID的组成::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特征: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关键技术:节点自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3)数据融合技术、(4)网络安全技术
概念: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特点:(1)M2M通信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M2M通信是面向机器的通信,它将遍布在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网络,所以具有常规通信所没有的特点。(2)M2M表达的是多种不同类型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
3)M2M让机器、设备在应用处理过程中与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无线连接、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4)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GPS等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的IT设备和非IT设备,并创造相关增值服务。
8.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 是指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服务的“电脑云”。
特点:以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9.古迹、古树实时监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防入侵系统
10.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1]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第三篇:物联网总结
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该技术并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物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急需面对的问题。
5、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此外,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物联网核心技术信息的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的一种法律工具。知识产权属于一种“信息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于专有领域的一些“信息”提供的法律保护。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信息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直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当然,物联网中进行的商业竞争也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如此,现在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已经延伸到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利用进行保护,这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一种客体
物联网产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没有远见卓识,不提早布局,必受制于人。而强调创新能力,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也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路相吻合。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竞争中,要想赢得这一场科技战争,除了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我们在做好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工作。
1.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每生产出一台手机或设备都需要向持有专利公司缴纳专利转让费。所以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我们应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除了进行核心技术储备,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必须提早布局,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尽快落实具体策略,尽快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以应对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适时做好物联网相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3.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在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加强技术保密。要明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保密协议,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避免因技术秘密的泄露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物联网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利于我更好地认识不断发展的世界。物联网的内涵即为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来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是一个人文世界,它提供了人与人的交流;物联网则把人文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
物联网“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家电子产业、物流、乃至于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那时人类社会呈现出的面貌将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这也必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第四篇: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2009年8 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然传感器可以是光照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我对物联网应用才有了理解基础。通过学习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曾经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无疑,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应是创造世界的工程师。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 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所以,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
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实现比如说对猪肉的溯源,从而知道这块猪肉有没有被打过瘦肉精;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五粮液酒的溯源,了解到这瓶酒是否是真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摸索期,有些学校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学校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则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
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院领导和系领导能够给我这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们,你们的讲课方式和内容非常精彩,让我学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期待着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培训机会。
第五篇:2016物联网竞赛总结
总结
我们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讨论任务书依据组员各自特长确定分工如下:A为队长负责全系统协调分工并处理竞赛中的问题。BC为队员听从队长指挥,相互配合,协助队长完成任务。AB负责任务一,C负责任务二,ABC负责任务三、四,AC负责任务五,B负责赛场卫生。任务一、二完成良好,任务三、四完成良好,任务五部分未完成。
我们小组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在变化的环境中担任各种角色,充分发挥出了团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