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咬定青山不放松——关于高效课堂的再思考
咬定青山不放松
——关于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再思考
教科处 李若富
编者按:在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年中,经历了艰难起步(包括外出学习、触动内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模仿尝试、骨干先行)、确定模式(包括各学科在探索中研讨各自的模式、学校根据各学科的反馈明确统一的模式)、全面展开(制定实施方案、小教研——备课组听课评课、大教研——学科组公开课、期中期末反思总结、学年反思总结)几个阶段,应该说,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能抹杀,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我校是一所封闭式管理的民办完全中学,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各异,家庭教育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问题学生、留守孩子、单亲家庭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 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 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新世纪学校的教育教学如果不大刀阔斧的改革,新世纪学校将不会有未来,于是,从2010年起,陆续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全国教育名校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等教改名校的经验。它们严格有序的学校管理和“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此我校借鉴它们的教学经验,并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制定了《达州新世纪学校教学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改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我们面临的问题,高效课堂改革究竟是要继续坚持还是放弃,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目前急需厘清的几个关于高效课堂的认知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课堂教学阶段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中心论,都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包括考试成绩。
2、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单是简单的号召,只能流于形式,于教学徒劳,于学生无益。只有真枪实刀地演练,让教师在探索中教学理念受到触动,在实践中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可能收到明显的成效。初中年级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3、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的本来意义是“教”学生“学”。课堂不是讲堂,至少在中小学校是这样。教师的任务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知识简单的倒给学生。我们的古人把学校称作“学堂”,直接的揭示了学校的本质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从根本上说要依靠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取。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源泉和根本。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他的理论旨在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教育实践中,总有很多常识被我们忽略,或者被我们弄得很复杂和深奥,所以有人说,所谓专家就是懂得常识的人。叶澜教授说过一句话:“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这句话无疑体现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事实上,课堂上老师讲了 1 多少并不重要,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改革课堂,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我们总有老师认为,学生要睡觉,自己也无可奈何,甚至为了不影响自己“说”课,还巴不得他们睡觉。学生睡觉并不一定说明他不愿读书,除了少数因为生理的原因,或者没有休息好,或者身体出了问题,更多的是因为课堂乏味,了无生趣。严格的说,让学生不睡觉,还不是动的标志,让学生嘴动,多读,多问,手动,多写,多参与,也还只是动的表层,关键是要让学生脑动,多思考,积极思维。首先不要把学生当成听我们讲课的工具。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讲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学生就不可能会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就一定会低下,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我们总会看到一种情况,学生上课好像听懂了,但作业不会做,或者稍难一点的稍作一点迁移的就不会做。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学生自我努力的程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迷恋是提高其学业成就的内在动力。
5、课堂教学改革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展示,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展示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仅限于此,展示很有可能是肤浅的,不能持久的。对高中学生来说,展示的意义更在于老师发现问题,同学互相启发。所以课堂上不应该有大面积的、经常的、价值不大的演板。从某种程度上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展示欲更重要,更有价值。一方面,求知欲针对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我们强调教学要针对问题,强调讲前要有预习,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由于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课时多,作业多,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预习,这是事实,但由此就否定预习也是违背教育常识的。你不能说,因为我砍柴的任务重,所以我就没时间磨刀。你是可以不磨刀,但你最后完成任务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预习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预习的环节都不可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可以灵活进行,譬如: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课前来不及预习,可以把预习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还可以把预习放在一堂课的末尾,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坚持预习的原则就是为了决不盲目的教学。
6、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排斥老师的“讲”。课堂教学改革从不否定老师的作用。老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体现在:学习目标定向、组织教学、解答疑难、检测反馈。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也就不排斥老师的“讲”。只是要求老师的讲必须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必须是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课堂教学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必须力戒废话。废话有许多种,重复罗嗦的话、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的话、需要老师点拨但缠夹不清的话。老师的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或者将肤浅的引向深刻,将零散的归于系统。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和学科性质、任务,对教材进行有意义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洽,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进行个性化解读。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或者针对问题,或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主客二元对立。学生主体的确立未必要牺牲教师主体。按照胡塞尔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教师与学生不应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构成主体间性关系,即交互主体的关系。硬性规定一堂课上老师只能讲多少时间,也许是很僵化的做法,但老师一定要明确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面灵活运用,自主确定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7、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组织实施。教育界有很多漂亮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最典型,以此为办学追求的学校也有很多,但想想看,有谁真正做到了这点?这三句话其实说到底就是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见,教育的关键是实践。现实中有那么多学校在不断的参观学习,但学习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成功者总是寥寥。蔡林森在河南焦作永威学校的成功再次启示我们:改革者必须要有百折不 2 挠的坚定信念,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管理作保证。谁都知道,不研究学生、不针对问题、只管把教材讲完的教学,是最简单、最轻松也是最不负责任、最无效的教学,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校长都想改变这种教学,但对以个体劳动为主要形式的老师而言,这种改变又是最为艰难的,所以从洋思和杜郎口的身上我们看到,在其起步阶段,校长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扮演了家长制的角色。
8、课堂内容容量大就是高效。高效的课堂当然要追求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关键是教师设计的大容量问题是不是被学生掌握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纯看讲了多少知识点,显然是违背课堂教学规律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9、课堂提问密度大就是高效。显然,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曲解。提问不等于解决问题,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是否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否则满堂开花式的提问,只能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完全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宗旨。
10、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就是高效。这只不过是追求一种形式而已。自主、讨论、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但是,讨论探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如果讨论探究搞成了表演,那就不仅无效,而且有害了。
11、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高效。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但是,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形式而非内容。试想,语文课上失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学生的思考,那么,语文课还有审美吗?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定理、推导公式的过程被多媒体课件完整呈现,数学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将体现在哪里?辅助,而非替代;高效,而非包办,更不是形式。
12、课堂进行当堂训练就是高效。知识讲授完毕进行必要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评判是否高效的依据。习题的设计、纠错的措施、教师的评价应该最能体现教学的整体设计,否则,随意的讲讲练练也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
二、高效课堂的特征
1、还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课堂教学大一统的局面,老师教什么,学生必须学什么,不允许出现质疑,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学生看作了知识的容器和待加工的机器零部件。如此教学,教师成了课堂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成为知识虔诚的接受者和教师的崇敬膜拜者,自然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何谈学习的主动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有成效。美国学者齐默尔曼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这里的“自我意识”就是美国学者齐默尔曼所说的“元认知”; “想学”就是齐默尔曼的“动机”; “会学”、“坚持学”就是齐默尔曼的“行为”;“内在学习动机”、“意志努力”与齐默尔曼的“积极的参与者”相对应。可见,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能学”、“想学”的自我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泼有序。
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学 3 生的探究结果不强求一致,重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点拨重点也不在引向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在于从学生的探究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校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灵活机智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应对问题机敏智慧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是否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反映出教师的不求创新,思维僵化,教学倦怠,只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疲劳,效率的降低。因此,教学方法绝不单纯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与教学效率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在授课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反复使用一种方法,自己也感到了无兴趣,更何况是天天面对着老师的学生。如果不断改进方法,不仅学生感到新鲜,自己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常教常新的奥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法,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创新的意识,课堂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比如讲授《细胞的全能性》,如果把最新的科研成就克隆、骨髓移植等实例在讲课开始介绍给学生,激发兴趣,引出问题,进行探究,就比在讲完知识后作为引申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学习语文课《谭嗣同》时,如果在课堂上引入“谭嗣同变法失败后坐等被抓,最后以死警醒世人是智是愚”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可能比教师侃侃而谈效果更好。在讲授《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时,如果把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应对策略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当然,方法一活,学生的创造性被激发,可能会生发出许多教师无法估计的问题,会给教师的讲授和时间把握带来许多困难。但是,正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的问题,才有可能带来课堂上无法预约的精彩,才能在课堂上闪现智慧碰撞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充足的智慧应对学生的“发难”,惟其如此,教学才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活动,教学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的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4、学生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互学共生的课堂。学生在参与中,既能从同学那儿学到知识,也能在探讨中发现并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发问。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尝试着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三、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依据,而应该以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是否都获得发展为标准。我认为,高效课堂至少应具备以下要素:
1、教学设计合乎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为学生设计,而非供教师孤芳自赏的,因此,建立在对教材深入挖掘、对学情深入把握基础上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样,适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设计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 4 识就不必再讲,学生掌握难度大的问题就要多讲;课本知识较简单的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拓展和联系实际的探究上;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头到尾循序渐进的讲授,能不能采取“中间开花”或者“倒嚼甘蔗”的教学方式呢?只要教师肯钻研学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就会在教学中不断求新,不断创造。当然,在常教常新的教学中,教师会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教与学互相配合,师与生相得益彰,想效率不高也很难。
2、课堂教学侧重学习策略培养。
学习方法的传授重于知识的传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即对人的行为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这就要靠自主学习。
高效的课堂必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比如习以为常的讨论、探究,学生必须在预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讨论探究才有可能得到开展;讨论的方式方法、不同意见的取舍、探讨前的资料搜集和运用等等都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因此,高效的课堂决不会是一堂课就能建设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培养才能逐步显现其效果。
3、学生学习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三个“等待时”。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读书、思考,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急着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完,不随便插言,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语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等学生没有发言的了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个问题。
没有思考时间的课堂教学,反映了教师心中只有标准答案,无视学生的存在,是对学生自主性的不尊重,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质。好的课堂教学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自主意识,适时把握学生思考的亮点,促成新的知识能力生长点。
4、师生互动促进和谐课堂建设。
高效的课堂有赖于师生在长期的教与学活动中建立的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融洽、和谐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老师,教与学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才能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这要基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同学习、共发展的共同体,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回答,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这里,情商的培养可能会产生比单纯的智商培养更见成效,教师的良好素养也会在高效课堂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四、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必须首先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做起。
1、优化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不应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是一种互动的平等交流的关系。
要建立亲切融洽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 5 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出发,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如此,师生之间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置身其中,学生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与压抑,相反,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环境中,能够大大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增强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2、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设计要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非为教师的教服务的,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体现创新性。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仅把教材作为中心,也不要拘泥于课程标准,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充实以及富于创造性的重新建构,其重点应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赖于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着意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继耘认为:“考察课程改革是否落到实处的标准是看学与教的方式是否改变。” 这个改变就是指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使课改难以深入推进下去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这种教学方式,成为深入推进课改的一个“瓶颈”。如多给学生以自立学习的时间,适当采取小组讨论、集体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自学中质疑,在合作中探究,在争论中解疑,从而有效地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融铸于课堂教学之中。上海育才中学“谈谈、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著名教师邱学华提出的“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习讨论—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结构,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等等,无不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经验。
3、优化评价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评价的宽容性、激励性和灵活性。由于知识、经验的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体验,即使对同一事物,由于认识的角度、思维方式不同,获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关爱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位教育家曾明确指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因而,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面向学生个体,有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使优生更上一层楼,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在某一方面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宜对学生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这样,优生才能获得不断攀升的动力,后进生才能获得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信心。
在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年中,经历了艰难起步(包括外出学习、触动内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模仿尝试、骨干先行)、确定模式(包括各学科在探索中研讨各自的模式、学校根据各学科的反馈明确统一的模式)、全面展开(制定实施方案、小教研——备课组听课评课、大教研——学科组公开课、期中期末反思总结、学年反思总结)几个阶段,应该说,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能抹杀,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而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意志,继续推进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华丽的转身。
第二篇: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从2010年5月开始,我们定远县就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两大重大节点,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展开了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一是制定“创先争优”活动规划。二是活动规划的实施。三是评比表彰。
我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打造特色,以实际行动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
一是树立“创先争优”先进标准,表彰奖励一批先进标兵。通过综合评比,评选出5个优秀党员、5个共产党员先锋岗,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在每个党员心中明确起来。
二是营造“创先争优”舆论氛围,宣传报道一批先进典型。在局门户网站开设“创先争优”专题栏目,集中宣传报道在国土资源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三是传递“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济困活动。拿出3万元经费用于连江镇三合村支部改建,为20户贫困户送去了化肥3000公斤,为10户贫困户送去了4000元慰问金。四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在职党员赴凤阳县小岗村,向沈浩同志敬献花圈,沉痛悼念这位模范的基层干部、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此我班为了向沈浩同志学习,曾还特地访问了一次小岗村
我省提出创先争优活动“五有”要求
落实领导责任,确保活动“有人抓”。把“抓书记、书记抓”的要求落实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明确县市区委书记是本县市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切实履行抓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职责,把创先争优活动牢牢抓在手上。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市州党委领导不定期深入县市区,了解县市区委书记抓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进行提示和督促。
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活动“有特色”。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特点,设计富有特色、务实管用的载体。农村党组织开展以“争创发展型党支部、争做服务型村干部、争当帮带型党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一促”活动
强化典型带动,确保活动“有标杆”。把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措施,推动活动由点到面拓展推进,确保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注重宣传引导,确保活动“有氛围”。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手机信息平台,深度挖掘和跟踪报道各地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信息”。
严格考评督查,确保活动“有实效”。各县市区采取会议推进、定期检查、随机抽查、重点提示、综合评定等方式,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考核评议,促使“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个人,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认清社会上的浊清,分辩事物的本质和前进的方向。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促进教风、学风的形成,主动维护校园安定团结,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只有认真做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时刻不忘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身份,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学校科学、和谐的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我院也开展了“创先争优在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得我院学生能在此次活动中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此次活动也使我们认识到创先争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我们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总而言之,创争优先,代代发扬。
班级:
国际商务
酷儿
第三篇:咬定青山不放松范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遵义市第五中学谢进老师事迹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既是遵义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谢进拿来教导学生的格言,也是他自己一生的精神写照。
谢进老师自从教以来始终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8年---2011年期间,他在担任年级组长的同时,还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有人说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孩子们的头儿,还有人说班主任是高级保姆。而他认为教育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老师不走进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把握学生的情感脉动,不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就不可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为良师。班主任要随时观察学生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用一双慧眼去读懂学生,情系爱徒,心随生动,永远做最懂他们的人,让他们对你产生崇拜,渴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样他们就能与你产生相见恨晚的渴慕,每天都生活在学习的快乐与获得新知的激动之中。班主任承担着多个角色:既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指导者,科任老师的好帮手,又是沟通学生与家长的桥梁,维系学生相互关系的纽带,还是学生与家长、与同学、与科任老师、乃至于与社会的调解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依靠班主任来加以落实。
他对学生关怀备至,使学生、学生家长感铭肺腑,二十年前毕业的学生即便到了国外,分散到了天南地北,每至节庆,仍然念念不忘,或打电话,或发短信,寄托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在他的心中,学生是天使,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甚至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有甚于至爱亲人,他资助的贫因学生不计其数,但他从不张扬,他给予了学生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对他学生的喜忧的体察超过了不少粗心的家长。想自杀的学生经过他的疏导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面临辍学的学生他慷慨解囊,还提醒受助学生不要张扬,也不必放在心上,他说这是像父母一般的老师该尽的一份爱心。
遵义五中2011届高三(12)班是他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的一个班级,学生来自全市的十三个县、区、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学生比较集中,有几个农村学生家庭困难,面临辍学,谢进老师一面与他们谈心,一面掏腰包解除了这几位农村学生的燃眉之急,让他们顺利考入了大学。其中一位学生发帖说“谢老师是保温瓶,外冷内热,其实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在五中,在谢老师身边温暖。”谢进老师从不放过对学生的任何一个教育机会,出差到北京、上海,都不时用手机同学生进行远程交流沟通,他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失落,见到了他,学生高兴得心花怒放。
他很注意整合教育力量,每个学生的家长,谢进老师都定期同他们联系,介绍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建议如何教育子女,经常都自掏腰包,请任课老师周末聚餐,交换学生情况,确定帮扶对象和目标。就这样,他把一个薄弱学校的入口成绩不高的班级打造成了得到社会、家长、区、市教育部门领导首肯的精品班级,一个入口平均分只有400多一点的班级取得一人上600分,43人上一本线,59人上二本线的好成绩。所教学生苟思奇高考总分627分,名列全省75名,同时他负责管理的2011届高考又取得五中历年最好成绩,实现了一本上线人数105人,二本上线人数334人的重大突破。
当今学生个性张扬,不可能不与社会接触,但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班主任应该为他们把握好前行的方向,指导他们与社会接触。
我们学校处于市中心,外面的世界在不断地诱惑着学生。网吧、游戏厅等成了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有一天,他得知本班有学生参与了打码机的游戏,感到很惊讶,突然明白了白天午休与晚自习时一些学生的去向,感到这一事情的严重性,思来想去,决定从快但不从严处理这件事情,因为他还不知道具体哪些学生去参与了。如何才知道这些参与打码机的学生呢?他想了以下两个计策:第一.向学生揭穿码机老板利用码机骗取钱财的把戏,让学生觉醒。第二.让学生明白此次不追究其任何责任,不进行任何处罚,也不告知家长,主要是留给他们自己认识和改过的机会。果然,学生纷纷来坦白自己的行为,一天后他便知道了所有学生,然后一一进行教育。后来学生们再也不去打码机了。
谢进老师就像是冬天的一把火,不仅温暖了千百颗稚嫩的心,也温暖了无数的家长和一起搭班的任课教师。谢老师善于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经常进行家访、信访,时时通电话、发短信,把关心送到学生身边,把放心传到家长心坎,使家长与老师声应气求。他随时与任课教师通气,共商班级管理事宜,遇困难自己多扛,有荣誉主动谦让,体现出一种谦谦君子的风范,大家争着抢着要与他搭班。在他的感召和凝聚之下,上下齐心,和衷共济,充分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实现了互动双赢的最佳构想。在工作中,他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培养学生爱国守法这一融入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入手,努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对社会、集体、家庭的责任心。由于班主任工作突出,教学成绩优秀,曾多次受到学校领导表扬,他带的班级连续6次被评为先进班级,6次获优秀班主任称号,成绩名列第一,他任年级组长的年级年年荣获先进年级组称号。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由于谢进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且得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1、期中、期末考试。近三年来每学年每学期本人所任班级数学科期中、期末统考成绩均列入同年级同学科第一名。
2、高中毕业会考。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艺术的提高,2011年一次性合格率100%,且优秀率达到90%以上。
3、高考。2008年获遵义市高考教学质量奖单科数学第一名。2011届担任班主任的高三(12)班,取得一人上600分,43人上一本线,59人上二本线的好成绩。任2011届年级组长,所教学生苟思奇高考总分627分,名列全省75名,同时他负责管理的2011届高考又取得五中历年最好成绩,实现了一本上线人数105人,二本上线人数334人的重大突破。
4、参加全国数学联赛。2011年10月所教苟思奇同学获全国数学联赛贵州赛区一等奖。2000、2001、2002年连续三年考核获优秀,2005年、2006年、2008年被评为遵义市汇川区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遵义市市级骨干教师,2008年被汇川区推为“15851’第三类人才,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11年荣获遵义市优秀教师。
遵义市第五中学 屠雯 2011年10月15日
第四篇:咬定青山不放松观后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专题视频党课观后感
2016年6月6日,单位集中召开了一次党员学习会议,组织院里全体党员及中层干部集体观看总书记的专题纪录片“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习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八个关键词。短短十几分钟的党课教育,让我感慨良多。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工作不足一年的新人,也是一名有着七年党龄的老党员,听着习主席阐释的这八个词,感觉每个词都含义深远,听后有种很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由衷的幸福感。这八个关键词分别是精神上的钙;信仰的味道;金刚不坏之身;营养剂;温水煮青蛙;三种境界;革命理想高于天以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诗人郑板桥晚年的题画之诗《竹石》。用这首诗来描述我们共产党的事业恰到好处。“青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坚定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执着信仰,是一代代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换来的丰厚基石。正是抓住了这精神上的伟大信仰,才能守得住革命胜利的果实,才能经受的住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不正之风,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我底线和操守。
精神和信仰是人的灵魂支撑,也是我们党不断前行的指明灯,这不是说在嘴巴上的,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牢牢印刻在心里的;缺乏精神上的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没有气节,失去骨气;而正确的政治信仰则能让人在艰难困苦中笃定和坚守,让人感到未来和希望,在革命年代,烈士们用鲜血和身躯铸造的城墙为我们抵御了外来入侵者的炮火,这是需要一种怎样的信仰和心中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做到的呀!
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来之不易。然而,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确实存在很多不平衡的地方,才会导致各种“拜金主义”、各种“负能量”,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社会隐患、“毒疫苗”事件还未从我们心中淡去„„?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宣传一种“正能量”。作为为维护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的小小工匠,我们应当力所能及的去做好食药品的检验工作,为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和杜绝“毒疫苗”等问题药品的再次出现,保障人们用药安全,严格执法,用自己的专业去捍卫这一道安全屏障,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第五篇:《咬定青山不放松》心得体会
观看“咬定青山不放松”专题片心得体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三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多元社会、文化并存为核心的宽容精神,三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
这些精神都是建立在巍峨“青山”——以“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打破束缚思想的精神枷锁、尊重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激情、重振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是推动爱国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勤学好思、居安思危的古老智慧,加上大胆尝试、勇敢闯关的现代意识,是推动改革创新的宝贵精神品质。
总书记咬定爱国主义,开启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人民富强的梦想——中国梦,引领国人启航。让中国人民有梦想可搏,有机会可拼;让中国人民能够尽自己之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事物,追求属于自己的远大的理想。
李克强总理咬定改革创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促成中国经济新局面,让中国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王岐山书记毅然咬定改革,坚决反腐,“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避免了“反,亡党;不反,亡国”(影视:建国大业)的悲剧,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希望,坚定了民族自信心,为祖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原则,保证现代个体人格不受污染,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反之,如果不能咬定“青山”,就会如法国中华励志网所说“放弃信念,无异死亡”,落得个亡身的下场。
唐玄宗,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咬定“青山”,将奋斗坚持到底;宋神宗,从尝试变法到变法失败,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咬定“青山”,将改革进行到底;徐才厚,从军委副主席到阶下囚,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咬定“青山”,保持爱国之心的纯洁。
正所谓“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人生何不是如此?必须要咬定“青山”,才有可能前进、成功,甚至辉煌。假若每一个人都不能咬定“青山”,不仅是个体素质和人格,将成为一句空谈,甚至国家的前进和发展都将是一场虚幻的濒临破碎的梦,让成千上万革命家的成就毁于一旦!
植根悬崖的迎客松,如果不咬定青山,不竭尽全力抵抗东西南北风的侵袭,谋求生存,那么黄山四绝之奇松,将不复存在;我们中学生,如果不咬定“青山”,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没有自己的奋斗和努力,那我们就必然“泯然众人矣”;国家的发展,如果不咬定“青山”,没有爱国信念和国家意识,没有改革思想和创新思维,那“国恒亡”也不再是只言片语的警告,而将是必然的结果!因此,不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的发展中,我们都要奋发进取,不可以松劲懈怠,不可以忘记出发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
观看“咬定青山不放松”专题片心得体会
6月30日,XX乡召开“咬定青山不放松——总书记理论信念的八个关键词”视频学习会议,乡村干部、各基层站所负责人共计70余人参会。视频主要介绍了总书记论理想信念的8个关键词——“精神上的钙”“信仰的味道”“温水煮青蛙”“金刚不坏之身”“营养剂”“三种境界”“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深刻阐释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独特文风、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
专题片以“精神上的钙”、“信仰的味道”、“温水煮青蛙”、“金刚不坏之身”、“营养剂”、“三种境界”、“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8个关键词,深刻阐释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独特文风、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广大党员看得专注,学得认真,记得仔细,大家表示,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理论素养,丰富了党史知识,感慨良多,收获巨大,是一次很好的“充电”。
XX乡把观看《咬定青山不放松——总书记论理想信念的八个关键词》学习专题片,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个专题的重要学习内容,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掌握了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论述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下一步,报社还将利用“三课一会”、党员学习日、集中学习研讨等方式座推动“坚定执着追理想”专题的深入学习。观看“咬定青山不放松”专题片心得体会
无论是自然界的小草,还是绵延无尽的河流,都因为专注而得以生机勃勃,奔腾不息。
小草,虽然卑微,但是却专注,因而有有破土而出的坚韧和力量;
河流,虽然细小,但是却专注,因而有汇入大海的勇气和细心。
无论是以何种姿态生存,只要我们专注,就如那咬定青山的竹子,不论环境怎么恶劣,定能有所作为。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正是凭着对音乐的专注,在自己失聪的厄运打击下,仍然坚持创作,终于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等一系列的佳作,也让自己写进历史,成为永恒。
专注创造奇迹,厄运成就伟大。
我国古代名医李时珍的父亲是个中医,由于地位卑微,希望李时珍能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的,光耀门楣。但是,自从考中秀才之后,再无高中之日。李时珍酷爱医学,便恳求父亲,让他专心学医。思想集中之后,李时珍在医学的海洋里如鱼得水,终成一代名医,并且跋山涉水,寻访民间,一心一意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这一医学巨著。
正是由于他的专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中国的医学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只要专注,再高的山峰也将被踏在脚下;只要专注,再宽的河流也会一跃而过;只要专注,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击得粉碎……
像竹子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根深深地扎入困难中,成功必如“破竹”,一发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