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余敏名师工作室课心得体会
自己的花儿不仅仅是自己看的
----参加余敏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克拉玛依市 南湖小学
贾婷婷
2012年4月19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余敏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对于工作才半年的我来说,学校给予的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都格外的珍惜。
听得第一节研讨课是江悦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门课我还没有讲过,江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多可以借鉴的好方法。在这节课中,江老师先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到到奇丽的景象,积累优美语句。还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来谈一谈我们身边发生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这样做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这句话的以及课题的理解。江老师在教学本文中要求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快速的引导学生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有利的提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江老师的整节课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格外的有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就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对着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
第二节课是左峰老师上的《草船借箭》,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左老师一种专属于教师的气场和她那干练的语言。因为这节课我是上过的,对比左老师的这节课,我有很多的不足。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左老师的课创设了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通过与学生互相交流能更好的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上整节课。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左老师在讲到诸葛亮为其“借”箭做准备的期间,提出了对文章的质疑,原文“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把它换成“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问学生这样不是一目了然、更加简洁吗?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的诱因,也是促进他们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哪怕回答的是一些幼稚、肤浅的说法。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在我之前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意见是对的,也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多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余敏老师在最后的的总结中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切记“一课一得”。
不管是上研讨课或者比赛课,切记要注意教学课时,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分配合理,大部分精读课文一节课是不可能上完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上一节完整的课,最后导致抓不住重点。
二、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写字是学生们在学习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学习阶段除了要认识字外,还必须会写它,把它写好,处处都能灵活的应用。所谓把字写好,就是要写正确、写端正。一部分同学写得入体,写得美观,是他们长期努力的结果。所以余敏老师提出,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都必须要在黑板上至少画上两个田字格。而我认为,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写字教学,这是汉语自身特点和学生全面发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这是继承的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培养民族感情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进步。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每一次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二篇:名师工作室研讨课心得体会
名师工作室研讨课心得体会
名师工作室研讨课心得体会
9月18号在工作室活动中上了一堂自主课堂研讨课,由于设计不够精巧,预设到的各种情况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所获不多,我觉得很难受,也很抱歉,以致这几天脑袋一空闲就会回想起那天上课的情形,想着如何改善每一个环节。也正因为如此,让我想清楚了很多以前一直迷惑着我的很多问题,更坚定了以后要走的方向。这其中,工作室的主持人曹靓校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非常感谢,这鼓励和帮助会指引我一直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每每想起孩子们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就觉得自己身为一名老师,有义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合作、倾听、交流、表达,学会学习,掌握未来社会的生存之本,提高生命质量!下面就谈谈这堂研讨课的得与失。
得:首先,敢于改变之前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走得非常成熟的课堂模式,即自学课-汇报课-反馈课,孩子们已经在行为和思维上训练有素,汇报课上均能侃侃而谈,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朗读、结构的梳理、主问题的理解,文章的批注,写法的分析、小练笔的展示,他们精彩的发言有时总会让我感动很久,那思考的深度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只是三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让人震撼!但自学课-汇报课-反馈课这一模式更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和初中生,小学低中段的学生无论在思考能力还是组织能力上都无法适应,从老师们久久不敢尝试自主课堂就可以得知。因此,我必须寻找另一种更适合中低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而每堂课采用几次“先学后教”,每一次“先学后教”包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汇报三个环节,如此循环,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组织都会更加到位。
其次,在每堂课采用几次“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中,具体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其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大组汇报,教师点拨是课堂的关键环节。导学单的设计要完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中,第一次先学后教为:生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中一些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语应该在小组交流中就解决,小组直接合作课文朗读,汇报中如果课文较长,可以选取重点段落汇报,其他学生倾听,点评。第二次先学后教为:梳理文章结构。由于是当堂画知识树,难度较大,所以在画之前导学单上要做好铺垫,可以提问:通过默读课文,你知道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吗?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学生不用回答,但他会思考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画知识树就不难了。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让一个小组先在黑板上画,形成小组意见后直接汇报。第三次先学后教为:深度理解文章。设置一个主问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围绕主问题进行课文批注。汇报时要注意加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理解错误的教师要进行正确导向,学生理解不深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和提高。第四次先学后教为:分析文章写法,完成小练笔。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练笔分仿写和当堂创作。在最后的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中,采取回归课文知识树--回归单元知识树--回归整册书知识树来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主题概念。
最后,因心中一直铭记贾志敏老师说的“你只要心中只有学生,在任何场合上课都不会紧张”,因此课堂上还真的不紧张,反而生怕学生和听课老师们收获不多。
失: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还不成熟,就贸然在这样的场合上课,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带来的收获不大,甚至会影响到老师们实行课改的积极性,尤其是我校的老师,没有达到推广自主课堂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每位教师上一堂自主课堂课改课活动中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得马上改进每个环节,让老师们觉得容易学,容易操作,才不至于止步不前,按兵不动。
让自己的心情一度跌入低谷,难受很久,担心很多问题。可见,凡事均要精心准备,不能过于随意!
„„
我坚信,每一次公开课都能让老师快速成长!笑看挫折,不断进取,才是我应该要有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名师听评课心得体会
今天,xx心理学院的教师到xx中学,教导我的指导,我觉得受益。
为了满足老师的到来,我准备了两个课程,一个对异性作为活动类的主题,但在一个类中,当试图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敏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大胆的学生有点没有掩盖感觉,还敢说,加上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所以我决定放弃这个话题。然后我准备了一个新的主题,我去同学们在我们班上寻求想法,我的好同学帮助,最终受到学生的启发,我准备了一段友谊作为心理课的主题但是因为时间限制,我无法试试。
早上一班,沉来早,第二课,开始听我的讲座。在教师讲座的陪同下,有一名校长,校长阎,我的导师,姐姐和几位教师在学术事务办公室。起初,我更紧张,出汗,速度相对较快,但也经常说错话,但后来逐渐走上正轨。整个班下来,还比较顺利,但我从来没有在上午的第二堂课,不知道这一课不到五分钟,结果的铃声响了我整个蒙古人,我赶紧给出了下课。
听过课后,沉老师开始给我评估。老师是老师,沉老师的建议是我缺少的。我认为我最大的问题是类移动太多,速度更快。经过一个学期的运动,还是没有改变啊。沉老师给了我总共八个建议,建议是非常相关的,因为我的帮助是伟大的。
二,同学的心理活动可以灵活调整座位;第三,适应学生的特点;第四,我们必须及时向教室反馈;五,一些活动(1,学校的速度,规则,你可以让学生阅读;六,每一节的过渡语言;七,积极关注一些内向,争取充分参与;八,应该是活动之间的梯度。沉老师这些建议,肯定会是我未来的心理学教学带来很多帮助。
第四篇:九月份听名师课的心得体会
九月份听名师课的心得体会
听了两节名师课,感触很深。既为名师们课堂上精湛的教学艺术惊叹不已,同时也为自己平时的课堂感到汗颜,总结反思之后,觉得自己今后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注重课前的激趣和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两节名师课老师们都注重课前的激趣,用学生喜欢的事情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都融入到课堂中来。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新课程标准都提倡开放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要一改往日的满堂灌。这两节课都是老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就掌握了新知识,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三、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两节课老师一直在起到引导作用,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在相互交流,在总结规律。真正做到了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我们的课堂是老师怕放手,怕学生这不会,那不会,从而至酷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注重数学的生活化。以前学生学数学总是和数字打交道,觉得枯燥无味。这两节课老师注重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取快乐和获取生活常识的同时,学会了数学知识,从而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听名师课有感
听课心得
严 振
上周末有幸听王崧舟等语文大师的课,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给我留下印象深的是王老师《学情视野下的语用教学》的专题讲座。谈点自己的一点体会:
语文教学不能为语用而语用。好多的示范课、观摩课把“是否有语用”作为评议一堂的重要标准,这是不正确的。这说明我们对“语用”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王老师告诉我们:组成语用学大厦的,有三个支点,就是“语用、意义和语境”;抛开“意义和语境”去谈“语用”就会陷入“单调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空白;我们提倡的“语用”是在“特定的语境下的”。
语言学习要和语境紧密融合。王老师说:教材的处理要言辞语境、文本语境和文化语境。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打开”能看到每一个文本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文化背景的“第三只眼”。任何一个文本三类语境都是同时并存的,老师在心目中牢牢地树立语境的视野之后,语文教学的策略和路径就会有所调整。另外,语用学习必须要和内容理解相融合、与情感陶冶相融合、与学法指导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马中学会骑马”,这就是未来语用学习改革的基本方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任重而道远。“语用”这个概念表面意思好理解,但对一线教师、对于基层的教研员来说“语用”的内涵却难以把握,对学习“语用”所涵盖的内容、范围等都处在模糊状态,如果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就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有这样一个担心,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语用”的教学方法,不是每一个教师,或者说大部分教师都不能运用自如。因为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体会到: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语用,需要教者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还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恰恰是大多数教师所缺乏的。而且仅凭几个案例、几次培训都是难以奏效的。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但在现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实践活动局限在校内等等,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的。因为这些能力不是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所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