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1:5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论》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论》心得体会》。

第一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学习心得

《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当时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实践论》就是毛泽东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个性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但同时,《实践论》也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论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巧妙的和当时的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联系起来,很好的处理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做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尽管就我们个人而言,我想我们距那些能够变革现实的斗争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辨别某种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来说的好处,以及我们该怎样去对待,但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对某种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务必得自我去亲身接触,亲自经历,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最接近事实的认知。

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认知,我们还得把它运用到 1 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现实好处。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好处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源于西方,但是西方社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未把其运用到制度建设中去,所以对其而言,科学社会主义顶多就是个出色的理论,而没有什么实际好处。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好处。而我们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实践论》一文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对于得到正确认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就我来说,我总是明白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却往往只是明白而已,而没有付诸行动,因而没有得到自我理想的结果。今后,我将把自我的想法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让自我做到最好。

第二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读书心得

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当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妨碍革命发展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这种错误思想,从而著成此书。又因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名《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这篇文章主要的结构是这样的:

一、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在写这篇文章时,他开始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简要介绍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并简要的介绍了认识论的主要观点。

二、进入文章的精华部分,比较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这里,他认为认识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这里,毛泽东谈到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三、概括全文,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深层次的领悟事情的本质,也就是理论,才能更好的掌控事物。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离不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战争的认识等,皆是如此。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成功,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结晶。它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与行的关系问题,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第三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读书心得

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当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妨碍革命发展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这种错误思想,从而著成此书。又因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名《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这篇文章主要的结构是这样的:

一、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在写这篇文章时,他开始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简要介绍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并简要的介绍了认识论的主要观点。

二、进入文章的精华部分,比较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这里,他认为认识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这里,毛泽东谈到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三、概括全文,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深层次的领悟事情的本质,也就是理论,才能更好的掌控事物。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离不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战争的认识等,皆是如此。“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成功,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结晶。它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与行的关系问题,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1篇二: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实践论》有感 刘堃

按照报社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小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深受启发,《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2011.3.28篇三:实践论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毛泽东同志《实践论》读后感

根据党校课程安排,今天再次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但仔细读一遍下来,还是深有感触。

在这篇充满了文学气息的哲学论文中,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主观认识”—“人类实践”—“客观检验”—“再认知”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朝向真理的通达之路,可以称得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观的理论典范。

我认为这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来阅读:

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开篇立论的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对于认识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认为: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人们通常在实践过程中,开始看到过程中的各个事物的现象表面,反复多次后,生起了认识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产生概念。而这些经过,即从浅到深的过程,是马克思辩证认识论的伟大贡献。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重点是“理性认识依赖于认识的问题”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我认为他重点提到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上”。

第三点,毛泽东说明,认识运动的完成是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从长期来看,认识应该跟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第三部分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次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最后总结全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即认识论的重要思想。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一九三七年,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毛泽东同志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虽然距离《实践论》问世已经过去了75年,但它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这是一篇情理兼备的文章。读完后,我既有文学上的美感,又有哲理上的收获。结合工作实际,我个人觉得,它给我比较重要的启示是: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这个观点还是应该不仅深深留在脑里,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证实。现实中我们有时会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或相信传统经验,于是导致墨守

成规,不求创新。长滩镇是农业乡镇,工业处在起步之中,工作推进中农业工作是重点,并不是想当然的工业项目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是要创新思路,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强力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试验示范、有机质提升试验示范和安坡生态娃娃鱼特种养殖项目建设。二是要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名特优种养殖业。把主导产业培植作为农业增效的突破口,重点培植四大主导产业:有机稻订单农业、山林养鸡、娃娃鱼特色养殖、湘莲产业。三是要科学调度,全力抗旱保春播。今年春天长滩镇降水量偏少,必须要确保人蓄饮水安全、春播生产和农村稳定,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2、理性认识的获得,应该在感性材料上收集、提练,推理。要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上做工夫。长滩镇近几年来将机关干部周四学习做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周四学习时间由政治理论课、机关干部汇报当前工作、讨论解决当前乡镇发展的存在的重大问题等内容组成,这个过程就要求机关干部认真梳理工作中的千头万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也是理论认识获得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良好的习惯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3、实践需要时常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实践论告诉我们,要常常地在实践中让认识升华,而通过总结,可以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所以,尽量营造成一个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篇四:《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 用实践来认识人生,在人生中应用实践

——《实践论》学习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通读《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年轻人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步的一个最好手段。所以,在实践中进步,从现在开始。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人的勇气与信心与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规律性的了解程度直接相关。这对于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年轻人,我在学习、工作、生活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加深认识,才能增加对各项实践活动的信心。在进入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之前,我对我国的民政事业,尤其是社会福利事业认识不全,了解不深。通过在一线岗位的实践,使我对民政工作、社会福利工作本身有了新的理解,更好地指导我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我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深深爱上了这一份重要而且充满公益意义的工作。

二、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我认为,掌握实践的方法,主要从实践的特性入手。

第一,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当地,因此要避免“刻舟求剑”似的错误。

第二,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 实践,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因此要避免“守株待兔”似的错误。

第三,实践具有层次性。在某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第四,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实践的这四个特性共同作用形成了人类实践的局限性。正因如此,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正如我在福利院照顾那里的老人,他们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不能自理生活,所以在为他们进行穿衣喂食等最基本的服务时,都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

三、总结正确的实践经验教训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

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为可贵,从教训中学习进一步使人提升;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在经常地总结中

不断地升华自己的认识,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我的学习、工作、生活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还要继续认真学习它,做到知行合一,从而更好地参与实践,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收获成功。篇五: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直到今天,我仍经常读《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著作。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媚外思想,端正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做人(个体的和社会的人)的思想工作)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工作中要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观点,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经典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经典书籍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如一些打着改革招牌的假经济学家和所谓精英人物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现在已到了攻坚的最后阶段,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走,就是建立迎合美、英要求的完善市场经济,不与美、英等国际接轨,就是向后退,就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死路。此类理论谎谬得很(帝国主义用精英之口亡中国的理论),正是这些年来误国之根源。中国当前确实也处在十字路

口。近年来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国营企业私有化运动的后果,已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广泛层面上,逐渐浮现。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提出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错误口号,已造成千上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这违背党和政府最初的承诺,违背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使得一些人在没有群众的监督下造成国有资产有目标的流失;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教育产业化,造成更多的家庭孩子没钱读书,甚至于发生极端情况;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医院背离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原则的改革,造成了全国有近一半的病人有病不去医院,去医院的人一半应住院不住院。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已经到了危害人民和平生活的边缘,严重背离了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国企私有化运动难道还不应当立即终止吗?中国的社会形势、安全形势和国际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当前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才能解释,也才能找到恰当的对策。这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私有制经济为辅)。因此,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崇洋媚外思想,在当前显得由其重要和紧迫。只有解决了指导思想问题,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轻视理论、甚至否定理论的经验主义同样是错误的。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经验主义者,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例如中国的全民教育和卫生体系被破坏的问题: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政策,使我国的全民免费(低费)普及教育及全民卫生体系几乎完全崩溃,这就是经验主义者瞎搞的结果。改革方向使国立学校和医院市场化,使私立学校和医院贵族化,使穷人看不起病,穷人孩子上不起学。但是穷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被漠视,竟要靠私人筹款和社会捐资(什么“希望工程”),而原有的国有学校和医院,竟变成了可以大赚其钱的市场。中国人民群众的这种权利却正在被市场化进程所剥

夺,通过高学费的壁垒,穷人的孩子世世代代将被抛弃!而人民得到医疗卫生救治的基本保障(公费、半公费医疗),也被从根本上破坏了,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是谎谬的吗?毛泽东坚持这样的观点:“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各项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新局面。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方面,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理论、原则、方针、方法以及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结论;另一方面,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计划、方案,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四,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工作者对其作用对象思想本质 及其活动变化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具体感性材料的把握上;对工作对象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耍经过“思考”、“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总结规律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实践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实践已经证明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不是强敌外患,而是指导改革的整体思路出了问题。中国人不能老是被美国人和西方人提供的经济改革模式所诱导。不能跟着美国人、英国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中国人设置和引导的路子走,那是一系列的圈套,走一步,陷一步!苏联社会的崩溃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条死路!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结中得出的社会发展的理论认识。

第四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毛泽东同志《实践论》读后感

根据党校课程安排,今天再次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但仔细读一遍下来,还是深有感触。

在这篇充满了文学气息的哲学论文中,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主观认识”—“人类实践”—“客观检验”—“再认知”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朝向真理的通达之路,可以称得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观的理论典范。

我认为这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来阅读:

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开篇立论的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对于认识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认为: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人们通常在实践过程中,开始看到过程中的各个事物的现象表面,反复多次后,生起了认识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产生概念。而这些经过,即从浅到深的过程,是马克思辩证认识论的伟大贡献。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重点是“理性认识依赖于认识的问题”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我认为他重点提到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上”。

第三点,毛泽东说明,认识运动的完成是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从长期来看,认识应该跟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第三部分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次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最后总结全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即认识论的重要思想。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一九三七年,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毛泽东同志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虽然距离《实践论》问世已经过去了75年,但它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这是一篇情理兼备的文章。读完后,我既有文学上的美感,又有哲理上的收获。结合工作实际,我个人觉得,它给我比较重要的启示是: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这个观点还是应该不仅深深留在脑里,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证实。现实中我们有时会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或相信传统经验,于是导致墨守

成规,不求创新。长滩镇是农业乡镇,工业处在起步之中,工作推进中农业工作是重点,并不是想当然的工业项目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是要创新思路,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用经营企业的理念强力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试验示范、有机质提升试验示范和安坡生态娃娃鱼特种养殖项目建设。二是要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名特优种养殖业。把主导产业培植作为农业增效的突破口,重点培植四大主导产业:有机稻订单农业、山林养鸡、娃娃鱼特色养殖、湘莲产业。三是要科学调度,全力抗旱保春播。今年春天长滩镇降水量偏少,必须要确保人蓄饮水安全、春播生产和农村稳定,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2、理性认识的获得,应该在感性材料上收集、提练,推理。要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上做工夫。长滩镇近几年来将机关干部周四学习做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周四学习时间由政治理论课、机关干部汇报当前工作、讨论解决当前乡镇发展的存在的重大问题等内容组成,这个过程就要求机关干部认真梳理工作中的千头万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也是理论认识获得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良好的习惯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3、实践需要时常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实践论告诉我们,要常常地在实践中让认识升华,而通过总结,可以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所以,尽量营造成一个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实践论》有感

刘堃

按照报社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小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深受启发,《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2011.3.28

下载《实践论》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当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妨碍革命发展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

    用实践来认识人生,在人生中应用实践 ——《实践论》学习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

    阅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阅读《实践论》心得体会“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政党的成长发展历史和成长规律,包含着在开拓奋进中展现的坚定信念、强烈责任、睿智思想和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

    实践论读后感、心得体会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 任何事物的诞生均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实践论》也同样如此。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创作的,当时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