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政党的成长发展历史和成长规律,包含着在开拓奋进中展现的坚定信念、强烈责任、睿智思想和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是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借由“学党史、悟思想”党员专题阅读活动契机,我静下心来阅读了党史上的经典著作——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实践论》。这篇著作以哲学形式表达了中国革命的实践智慧,是源于中国革命的认识论和辩证法。通过阅读,我再一次领略了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底色,加深了对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历程的认知,深刻感悟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实践论》的前身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给抗大学员讲课的哲学讲稿《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后来经过修改,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并收录于《毛泽东选集》。当时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要在抗大给学员讲哲学课,并撰写哲学著作,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之战损失惨痛,迫切地想要从根源上清除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对党的统治;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背景下,党员在思想上还处于迷茫的状态,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不能做到完全系统清晰,要从根源出发解决思想问题、肃清思想迷雾,只有借助哲学分析。
作为一名实践中的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深知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是有用的。在著作中他反复强调,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全面认识需经长期实践检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某一时期,必须与时俱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的过程是实践的基本过程。同时,他指出,认识的每一次飞跃要以真实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做到“察实情”“作实策”“求实效”。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就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是社会主义的继续”的言论甚嚣尘上。但我们党执着地进行实践,事实也证明了决策的正确。
当今我们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样十分突出,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内需市场快速成长,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践论》中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作为一名党员,不管是遭遇“逆风”还是“回头浪”,我们都要切实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争做“两个确立”忠实拥护者、忠心爱戴者、坚定追随者,更好地汲取智慧与力量,奋进新征程,走好赶考路,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和迭代完善的主观世界应对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一要察实情,搞好调查研究。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做到察实情、听民意。比如,在市委市政府对于上市工作的重视下,部门和基层板块涌现了许多精准挖掘、精心服务企业的常态化机制,将群众利益想在前、政策讲在前、工作做在前,助推了苏州企业运用资本市场提升质量。我们要带着感情沉下去,扑下身子搞调研,多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学习怎样去“蹲点”、怎样去“解剖麻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要作实策,坚持科学决策。任何决策的制定都要冷静观察、谋定后动。在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和难题。将决策谋划好、贯彻下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智慧、胆略和定力。面对转型升级、全面深改等繁重任务,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大而化之,应保持头脑清醒,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决不能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否则既违背了中央的初衷,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三要求实效,切实抓好落实。若无落实,美好愿景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一方面,要真抓实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胸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另一方面,要会抓巧干,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用实际行动贴近党的事业,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企业的贴心人、发展的排头兵,为金融苏州四标杆一中心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