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哈佛公开感想
看哈佛公开感想
首先能在相隔这么远的地方听到世界名校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的课,我们要感谢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时光倒退一二十年这是不可想象的.我深为自己能活在高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并能尽情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而庆幸。
我选择的是《幸福课》,因为该门课的讲师塔尔教授被哈佛誉为“最受欢迎的讲师”和“人生导师”,他深受哈佛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并且这门课是哈佛最火热的课之一,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所以带着好奇和憧憬我选择了学习这门课。
这门课共有21节,每节70分钟左右,听了这么多节课,感想自然是颇多的,但是我想先抛开这门课,谈谈我对哈佛课堂的理解。
虽然镜头没有给到学生,但是从老师的话里可以听出现场大概有四五百人,还是许多坐在屏幕前的人,几百号人共处一个课堂,只有一个讲师,同学安静听课,这在中国的大学并不多见,当然那些所谓的讲座也可以忽悠到这么多人,只是是否有人听就不得而知了。哈佛的这种课堂气氛让我感到惊讶,也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讲台很简单,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瓶水,和一些讲义,虽然会有幻灯片展示,但主要授课的还是老师。这和我接触的课堂大相径庭,在中国,很多老师都过于依赖幻灯片,老师所讲的内容幻灯片上都有,这使得课堂的中心成为冷冰冰的机器,很多同学只需拿出手机拍一拍幻灯片,到了考试的时候整理一下,背一背就OK,而老师具体讲了什么是可以被忽略的。这和现在的教育模式,老师水平和学上接受能力有关,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揭露中国教育的诟病,这是单纯的分析一下中外课堂的差异。其次,外国的课堂虽然没有要求的那么严格,但是也不轻松,会有小组讨论,网上作业,实践作业等等,而且绝对不是糊弄一下就可以过关的,这也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另外,我看到一些学生的留言,有的是觉得老师引经据典讲的透彻深刻,也有的批评老师,说他只会扯乱七八糟的,没有实质性的结论,让人不知道在说什么,这就是中外课堂的另一个不同。中国的老师善于给出结论,观点性的东西,学生也喜欢这样,简单粗暴,方便考试。而外国的课堂更善于举例说明,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给同学门更多思考的空间,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会使老师的观点先入为主,桎梏学生的思维。
说完我对哈佛课堂的理解,现在来说说我上这门课的感受。主讲塔尔教授是一位亲切的老师,也是一位博学的老师,更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听他的课,真有一种如遇春风之感。他从自己现身说法开始,谈及自己转科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开设这门课的起因,告诉了听者学习的方法不在理论,而重在实践。为此,必须要像罗丹创造“大卫”那样,凿去我们身上那些妨碍我们获得幸福的多余的东西。
第二节课上,塔尔老师讲了自己一次生病的遭遇。在他深夜前往医院的出租车上,他想到自己可能会不久于人世,假如生命还有一年,那在有限的人生里自己该做些什么留给他留恋的人世呢?他想到要完成一次系统地讲授积极心理学的课程。
他告诉我们现在世界上研究消极心理问题的文章与研究积极心理问题的文章之比是21:1。这是一种偏差,是一个不大正常的现象。其实我们要追求幸福快乐,最好、最有效的预防痛苦的方法是,不管这心理状态是抑郁,或者焦虑,就是集中精力于陶冶积极心态。
适应力是人们在面临巨大逆境或危险关头也仍保持积极的适应模式。那些后来成功的孩子其实并非智力非凡,也很普通,但他们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保持乐观,但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盲目的乐观,而是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他们相信事情最终会被圆满的解决。他们对生活有信心,认同生活的意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理想主义。这个重要的适应力,是与人们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除了信心和意义感之外,利社会行为,帮助他人,从无助的人变成有益的人,他们都很重要。我们在帮助他人时也帮助了自己,在帮助自己的时候也帮助了他人,这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他们的目光在自己的长处上而不是缺点。他们不忽视自己的缺点,但他们会问:我擅长什么?我真真正正擅长的是什么?
《幸福课》的真正目的是就是教你真正认清自己的长处。他们认清自己的目标,以未来为导向,他们不但考虑现在事情有多糟糕,同时也在思考:五年,十年之后,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目标设定,这是适应力很关键的问题。他们会有一个行为榜样,也会经常谈论这个榜样:我想像他一样,我想像他一样!榜样可以是身边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同学朋友,他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小说或影视剧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他可以效仿的人。榜样给予他们力量和方向感,最后,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单独行动,懂得寻求帮助,有社会的支持。他不会说:“我自己一个人就能干。”他们说,“我很能干,我还能寻求到帮助。”因为那确实需要具有某种韧性,还有承认弱点的勇气,承认需要帮助的勇气。想想你在生活中有这一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培养这一切。你每天与身边的人交谈,他可以是一两个好朋友、父母、室友,这很重要,这是适应力的头号因素。社会适应力就是鉴别出合适你的人,当你向他寻求帮助时,便会给予回应、支持你的人。
人们经常问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问自己需要改善什么,而很少去问: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美德是什么?我擅长什么东西?如果我们问自己唯一一个或一些问题就是:我的缺点是什么,我的不足有哪些,那么,我们就那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我们看来,我们身上好的东西,我们的优势、热情、美德,这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的身上并不存在。
一个人,如果只关注,或者主要关注自身的缺点,却看不到,也不会欣赏自身的优势、热情和美德,这样的人就不会有高度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快乐。
学会欣赏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美德、成功当做理所当然。当我们对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激时,好的东西会增长、增值。不幸的是,反之亦然。当我们对好的东西部感激时,把它当做理所当然时,好的东西也会贬值的。那些发愤图强的人,他们希望自我改善,希望更上一层楼,如果这样做能使你快乐,这是好事,但同时也要欣赏自己的长处、优势和美德,这也很重要。但这不等同于自恋。这是有根据的自信,有根据的、仁慈的、宽容的快乐。要过上那种生活,我们就要欣赏积极的东西。我们的关注所及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体会。问题常常创造现实,理解问题的第一个要点,是我们必须理解那些问题本身。
我们要树立好自己的自信心,我们要表现优秀,我们要成功。停止埋怨别人,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许多优秀的总裁,他们做人主要的目标是待人和善,受人爱戴,关键是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好,同时还要尊重他人。乐观精神,你能做好,你会做得很好,从注重缺点到注重优点。我们不应该去问孩子哪些地方更聪明,而应该去寻求这些孩子哪个方面更厉害。我们找出这个孩子擅长的东西之后,我们便不断地欣赏他。当我们不断地欣赏他的时候,优点和那整个人都会增值。一颗种子能长成什么呢?种子是有潜力的,他可能会长成花草树木,如果种子没人灌溉,缺乏阳光,会怎样呢?它会凋谢枯萎。人类的潜力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去灌溉它,种子没有得到阳光,他就会凋谢枯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欣赏它的优点,不给它阳光和灌溉,它就会枯萎,就会贬值。
想想你自己,是各种逆境情况下被动的受害者,还是主动者?自怨自艾会让我们陷入被动的痛苦中,而行动会让我们摆脱痛苦,增加希望和乐观。作为积极心理者,并不意味着不给我们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感受感情痛苦,去走出这种情绪,我们一定要走出阴霾,然而我们得在适合的时间,但两三天之后,我们就应该采取行动,去做事情,承担责任。这样我们对希望和乐观的自信就会增加。
塔尔教授还很形象的从汉堡中总结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模式。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我学习到的一小部分,看到后来,我觉得《幸福课》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更是一种人生的导向,精神的指引,本来我只是以完成学校作业的心态去看这门课,而现在我认识到学校布置这门作业的真正意图,学校希望我们以名校为标杆,学习名校理念,增长自身才干··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做好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第二篇:哈佛幸福课感想
观哈佛幸福课11感想
1、螺旋形知识体系——考试不是展示创造力,利于整合知识考试目的不是为了用分数之类来体现学习价值,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你静下心来,来整理学过的内容。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虽然考试很无聊,但还是有价值的,有益于整合,从而消化所学的知识。
2、身体反馈假说——实验——行动。
3、退出舒适区——最佳不适区(拉伸区)——恐慌区,人们一般都是处于安全区,适当紧张,每天拉伸一点点,健康的方式,改变不是认知理解,而是行动。
4、缺少自律几乎无法得到更大的自律;实际不需要更多的自律,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实验:巧克力脆饼组:提前用了自律——后面的测试中不能更多的坚持,人只有有限的自律,问题是用在哪里,新年计划——自律——不容易做到,早上刷牙——例行公事——需要较少的自律,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的自律,保持例行公事——需要较少的自律。
5、认知重建,表述境遇决定差异,实验:同卵双胞胎——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结果。仁慈研究,对幸福感最好的干预手段,能够给与并帮助别是一种荣幸。人们的认知被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也随之改变,采取正面的暗示可以让人们对事物产生正面看法。
6、顿悟:潜移默化,沉浸于此事,习惯于此事,为他人所认同,十年苦功——大量准备——孵化阶段(休息对创造
力的作用,潜意识在活动),灵光乍现。
幸福课其实就是一种积极心理课,让人能很快走出心理阴影的一门课程。
第三篇:《风雨哈佛路》感想
风雨哈佛路
这几节课上,我们欣赏了电影《风雨哈佛路》,但不知电影是逐帧播放还是电脑太卡的原因,看起来有点累啊,但即便是这样,我也收获了不少道理。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时间进度跳的比较快,小小的利兹,生长的环境可谓是绝对的逆境,但她却从社会的最底层不断奋斗直到进入了哈佛,这种身陷逆境却永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这世上没有谁可以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到彩虹。我们总会遇上那些人生路上必备的绊脚石,而大多数人都会向苦难,向当下的生活妥协,极少数人则会跟利兹一样,选择继续前进,他们不愿认输,不愿低头,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是尽力,而是要拼命,只要这么去做了,他们就能够改变自己当下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环境和命运。所以,这世界上有了失败,平庸和成功这三种人,所以,失败平庸占多数,而真正成功的人,占极少数。
“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我要尽力拼搏,不让自己落入社会的最底层,我不能终日沉静在迷茫彷徨之中,认定我现在的生活,如果,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别人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人生是可以选择的!”这句台词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因为影片中主人公利兹尽管身处逆境,但却仍能有如此坚定的志向与理想。而我们呢?环境比她优越百倍,但却没能有如此坚定的目标与志向,虽说能像利兹一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是我们生活中所欠缺的不正是想她一样坚定的信念吗?虽说做到像她那样强烈的目标感很难,但我们至少可
以试着去学习,去模仿,去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追求的力量。这一切的取得,除了利兹的努力之外,跟她的认真执着以至于有点固执的态度也很有关系,一个例子就是当她到了那所好高中后下课以后利兹有点不满意只得A-的作业,因此去找老师,并要求重新批分,试问我们,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就算我们有这个心,但谁会有这个胆儿啊~)虽说这点做不到,但我们平时遇到难题向老师咨询咨询倒也是可取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学习的促进也是非常多的。
还有一点:利兹是理性的,她每分每秒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做,她冷静而坚定地实现着目标,一点一滴,毫不犹豫。她不停地问自己: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如果不顾一切的发挥每一点潜能去做,那会怎样?随时的理性和冷静,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至宝,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应因短暂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不用因短暂的挫折而沉沦消极,而应该做到宠辱不惊,心如止水,不要因个人得失而大喜大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远。
第四篇:happier 哈佛公开课感想
哈佛公开课——Happier 每集评论
【Happier第一课】——让杯子变成碗
看这个视频总能轻易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卖鞋。老婆婆总是在雨天的时候担心二女儿的鞋子卖不出去,而在晴天的时候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从此忧心忡忡,一点都不快乐。有一天她的邻居和她说:“你为什么不在天的时候想大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好,而晴天时想今天二女儿的鞋卖得很好呢?”老婆婆茅塞顿开,从此变成了快乐的人。这便是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一大实例。老婆婆通过邻居积极的心理引导,从此变得更加快乐。这就是泰勒在第一集中所要表达的,即我们总是过于的重视信息,但是信息本身是不能改变的,信息也不可能改变世界。要想变得更加快乐,我们需要改变的只是接受信息的容器的形状,由原先的杯子形状转变成碗型,碗肚变大,开口更宽广。也就是我所理解的转变思维的方式和心态,从另一个方面去看问题,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和美好。
【Happier第二课】——发现生活的美
Tal说问题导致改变,问题缔造现实。并为了证明他的观点,让哈佛的同学现场做了练习。即在三十秒之内,数出投影屏幕上共有几个几何图形。三十秒后,在总结完大部分人统计的个数之后,Tal提出了另一些问题,如时钟上显示的是几点,你能看到巴士上有几个小孩等等。但在700多个哈佛学生上,仅仅只有几个人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这个现象,也是Tal想说明的,所谓问题缔造现实。我将这句话理解成为,问题的提出,使得人们直接将关注的焦点放于问题本身和答案之上,由此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精彩或者重要的事物。
这让我想起又一个故事(原谅我老是想起故事= =),大意是一个小提琴家在路边演奏曲子,但是路人都行色匆匆,没人理他,直到六分钟之后,才出现第一个停留的人,但也只是一小会,便又匆匆离去。之后的情形也大致如此,总有人听到优美的音乐停下脚步,但一小会就看看表又匆匆离去,也有人只是直接将钱留下便离开。但是却有好几个小朋友,总想留在那听曲子,却被自己的父母强行拉走,走时只好一步一回头的看。但是大部分人却不知道,这个小提琴家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此时演奏的曲目,也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当他开独奏会时,往往一票难求,但现在大家却不愿意在街边停下,聆听乐曲。
这虽然不是由某个问题造成的,但却也有相同的地方,大家都过于专注自己的目标,却忘记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因而我觉得,Happier所讲授的是发现生活的美,改变自己的心态,这也是Tal在第一课便说的,我希望这门课是让你们重新想起什么,是提醒你们已经知道的事,而不是学到了或者又认识了什么。
【Happier第三课】——选择幸福
首先,Tal介绍了积极心理学模型和疾病模型。积极心理学模型是说:你生病了,是因为你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而疾病模型则表述为,如果治好病,就能变得健康。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模型主要是引导人们发现自身正面的力量,通过良好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自己想要的,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
但是现实生活和理论总是不同。假设有一个缺乏绘画的天赋的人,但他却一心想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无法成功,并为此苦恼。按照积极心理学的模型来说,这个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获得什么,并为此努力且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成为画家这样的事情当中,但他最终却为不能成功而苦恼不已。在此时,是让他体会画画的乐趣,放弃最终成功的目的比较幸福,还是让他放弃画画,通过别的途径发现自己的长处,最终获得成功比较让他幸福?
【Happier第四课】——做出改变,更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在于转变。这种转变是指转变自己的内在,转变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将关注点放在外在信息之上。而当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如极度、焦虑或生气等等时,应选择接受自己,准许自己为人。即认为痛苦的情绪和快乐的情绪都是人性的构成,并要学会接受它。这也是准许自己为人的真正含义。
情绪或者说情感,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要真实面对现实。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生存的压力等等造成许多人每天都焦虑、紧张和闷闷不乐,只顾得上自己的事情,并且为自己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苦恼。这也是现今社会冷漠的原因之一,人们只顾管好自己的事情,却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责任感和社会的义务,每天将许多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完全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事情上。Tal说笑是可以传染的,同理负面情绪也一样。所以在每个人自顾自的情况下,会形成类似的恶性循环。但人在生活中,总需要一些信念或者说一些快乐的事情,这才是活着的意义,所以需要从内心来改变自己以获得快乐。豆瓣上的一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马上死,所以无法听凭世界坏下去。”做出改变,更好的生活。
【Happier第五课】——环境的力量
已经看了四集的公开课,总是觉得视频的题目和内容有些许的不符。直到今天看到第五课时,才觉得环境的力量这个题目,名副其实。
Tal在最后讲的从街上找人扮演角色,然后路人检验进入角色程度的实验,是我以前就听过的,但却没思考过情境的力量如此大,为什么我们只构建消极的情境而忽略了积极的情境,从而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但情境所放映出的是什么呢,是人的信念。当人进入到所设定的情境中时,是人的信念或者思想让人们以为这个情境是真实的,所以才能按照情境改变而对自身有了影响。这就是Tal说的信念即自我完成预言,当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快乐的时候,便会快乐起来。
【Happier第六课】——幸福公开课的重点
幸福公开课的重点在于将自己置身于积极环境中,通过自身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向上。但是在生活中,人的各种情绪都是人自身中的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否定的。(也有在之后的课程中讲了)而Tal在讲课的时候,也应该更清晰的阐述这点。让大家都明白当有了负面情绪如焦急、抑郁等等都是自然的现象,也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自身和环境的力量将负面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跳出向下的旋转楼梯,转为向上的积极循环,从而获得愉快幸福的生活。
【Happier第七课】——幸福的螺旋
健康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基本上看起来都像这样,一个带起伏的螺旋,而不是一条直线。当我们看到自己去面对、努力奋斗时,我们对自己做出结论,然后我们的自信增长,我们的动力增加,我们的信仰上升等等,都会以一个上升螺旋的趋势发展。
之前Tal曾讲述信念即自我完成预言,在这节课中也进行了延伸。当你想象或者说希望一件事成功时,除了想象结果,还应想象你刻苦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最终的结果才会更加完美。这就如Tal所放的那则广告一样,行动或者说过程总比语言或者所结果更为重要。
【Happier第八课】——让感恩成为习惯
当每天早上读报纸看新闻时,总是有许多恶性的事件进入我们的视野,比如说某地又发生杀人案件或者某地物价上涨等等。这些新闻不停的围绕在我们身边,创造了一个消极的环境。媒体的导向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消极者。试想如果每天打开报纸,出现的新闻则是某地邻里间和平共处或者世界上某个国家安定和谐,那么我们自身也会处于一个相对积极的环境之中,有相对积极向上的心态。
Tal说我们是变化探测器,当反常的情况出现时,我们会较为敏感的感觉到。这也是媒体将新闻进行消极导向的原因之一。当这类的新闻出现时,总是比普通的和平新闻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有意识的将自己培养成为积极者。我们可以培养感恩之心,因为当我们感恩时,我们不再把好事当作习以为常。所以让感恩成为习惯,发现生活中的美,做自己的积极者。
【Happier第九课】——写下感激
最好的表达感激之情的方法,就是敞开心扉,将你要表达的感激之情写下来,写成一封信。然后带着这封信去拜访你要感激的人,再当面读给他听。当我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在长期以往我们的历史和习惯中,总是以含蓄为美,也羞于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这个方法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及其不习惯的。但是,当你一旦按照Tal说的去尝试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个方法会带给你许多满足感,当面致谢表达感激并且或者回应,会让你感觉到满足和快乐。
这同时也是个留心生活的过程,只有当你用心去体会和感知后,才能在信中表达出真情实感,表达出心中所想,才能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幸福感。
【Happier第十课】——改变
我接受我的情绪,接受我的痛苦,并感受它,同时选择用最适当最对自己有益的方式去面对。这让我想到之前Tal说的要让自己为人,承认自己的各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情绪。
行为会改变态度。打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说我们在考六级考试之前,一直在想我这次六级会考很高的分,会顺利的通过,但是却不做出任何努力。最终的结果则可能是我们六级成绩没有考好。这就是Tal说的我可以想一整天,但是这样什么也不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改变,除非我们真正的实质的行为改变,真正实质的行为动作。
积极心理学也不是每天都想着说我很快乐很幸福,则我的幸福基准水平就会直线上升,而是要靠我们做出实质行动,去训练、去改变、去形成习惯。当我们真正做的这点的时候,才会天高任鸟飞,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五篇:哈佛公开课公正感想
关于哈佛大学公开课教学视频道德推理的感悟
14笔译 龚月琴
这是一节关于哲学的公开课,内容其实挺难懂的。我看了很多遍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我真正弄明白这两节课的教授内容时,我就明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英语知识,哲学知识,西方文化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更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在网上搜索的同时,我偶然发现网易上能找到哈佛和耶鲁大学一系列很多集的公开课,我想看这样的视频做视译将成为我以后一直要保持的习惯。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授通过5个例子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1.电车司机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选择直接撞死一个还是变道撞死一个?2.旁观者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桥迫使电车停下来救活5人?3.外科医生选择救活五名轻伤者还是救活一名重伤者?4.器官移植是否应该以一名无辜者的器官救活五位器官有缺陷者?5.海上船员吃掉一名垂死的同伴来救活其他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做法。
接着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choices depend on our moral principles.从而又引出了两个重要的道德选择原则:由边沁为代表人物的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 和以康德为代表的categorical moral reasoning.汉语的意思为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和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结果主义道德推理原则slogan为: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绝对主义道德推理原则强调绝对的原则。
就像哈佛大学所讲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身边那些介于违法和违背道德伦理之间,是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这些问题留给后世人思考,如何选择,我想没有正确绝对的答案。这就是哲学命题的魅力吧,没有绝对的答案,这是让人学会思考。但是就我而言,我会选择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是社会的一根安全线,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了这根线,社会会落入混乱的境地,由个别别有用心的用各种借口所操纵。以那种借口挽救了文中所提到的五个修路工人,五个病人,我想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毕生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们能挽救的只是他们的生命却永远不是他们的心灵。
另外哲学命题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很智慧也很危险,它能给你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我们不能深陷其中,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曲解哲学意义,否则会走极端,很危险。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尼采。尼采的哲学观点主要是:仇视女人,超人哲学,权力意志。我们后人如此了解他是因为这样一句话:“尼采的一句话引发了二战。”后来他被纳粹称为军国主义之父。但是如果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尼采其实是无辜的,是他妹妹和纳粹对他的思想的曲解让他成为了一个千古罪人。尼采在《我妹妹与我》这本书中提到了他的超人哲学真正的意思为面对生活的强者,但是他妹妹却曲解成了拥有权力的霸主。后来又为军国主义所利用并大肆宣扬,这只是沉浸于利益的人为达到其牟利的目的曲解哲学,并因此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了“高尚的借口”。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拥有这样思想的人怎么可能会支持军国主义的思想呢?
康德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去守候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然后才是他人。哲学能为我们提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我们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待它,要约束好自己心中利益的恶魔,任何人都不配以功利的思想利用哲学为自己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