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樊珊珊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学生不喜欢文字阅读,却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写作文,却喜欢仔细聆听动画中的歌曲和对话。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动画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将动画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就学生而言:
一、学习兴趣浓厚。表现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发问,大胆想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最显著的一点是乐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把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初步建立起喜欢学习的情感。
二、激发了学习动机。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就个人而言:
一、通过开课提高了课堂管理掌控水平。由于选课的学生是各个班的学生,要求管理上更加有难度,要管理好学生必须有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方法,我采用的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找好负责人,我与负责人沟通,让负责人去管理其他学生。
二、增加了教学设计的方法。鉴于该课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多样性,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先进行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实践操作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每节课设置相关任务,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动画欣赏中找答案。
三、提高了个人的学科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就要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教师的知识对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技能更有深度与广度。
有思考就有前进的动力,下学期的校本课程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第二篇:校本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一、开发的初衷
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开发来引起学生对家乡文物古迹的关注,进而提高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乃至历史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并最终形成史学见解的快乐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弘扬爱家乡、爱民族精神,让学生自觉保护各地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前段工作总结
上学期,在学校和学科中心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本门课程顺利开课,并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由此也被学校评为“衡水中学首批十大优秀校本课程”。本教材的编写始于2010年3月,结合授课实践,经过了几轮认真的修改校对,最终于4月中旬基本定稿,目前也被列入“衡中首批校本教材出书目录”。反思前一阶段校本课程授课及教材编写中的经验和教训,特总结如下:
1、授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借助大量的视频、照片、地图、诗词等材料辅助教学,基本达到了调动学习兴趣,拓展视野的初级教学目的。
2、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体感觉授课形式还是较单一,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少,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活、动、思”是我们下阶段授课的一个努力方向。
3、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史料,网上的图片视频资料,并融入了编者及学生的一些旅游考察经历,力求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章节的分布及内部结构较为严密合理,八个专题囊括了河北省十一个地区中最具影响力的名声古迹,每个专题都由导语、课前提示、正文、辅助图片、问题研讨几部分组成,基本达到了书籍出版的规范化要求。
4、教材中的不足一是体现本学校或编者特色的内容较少,多数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史学观点。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教材的辅助性资料有限(主要是图片),趣味性有待加强。三是课后题的设计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但平时检查落实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可操作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三、本学期目标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努力方向及目标:
1、进一步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工夫,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利用假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上两节以学生主讲的展示课。
2、教材编写方面适当增加一些“知识链接、课下注释、史学争鸣、最新史学动态介绍、推荐书目及网站”等内容,起到丰富教材,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
3、在八个专题中适当穿插一些便于在我校目前条件开展实施的典型课例研究,体现学校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乐趣。
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验证学习成果的方式,使评价法方式真正做到灵活多样并且可操作性强,培养每位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三篇:《葡萄酒文化与鉴赏》校本课程总结与反思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
根据我校学生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本学期的校本课程《葡萄酒文化与鉴赏》旨在使每个学生都“学会担当,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有效地补充和丰富国家课程。一个学期《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的开设,使我无论在教学技能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些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深化,更是对老师“一专多能”个人素养的锻炼,使我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开课感悟汇报如下:
一、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它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潜能。《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葡萄酒常识,学会鉴赏葡萄酒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动手制作葡萄酒。秉承着这种理念,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动”起来,既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葡萄酒是一种品位,葡萄酒是一种生活态度。本课程的课程预设是五节理论课程和五节实践课,把理论和时间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率。但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更多地喜欢实践课程,也就是动手操作的课程,也就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才更愿意动手和思考。所以,在后面几节课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前几分钟理论知识的普及和讲授,后面留出大量时间教给学生动手实践,在此过程中,我带领着学生创作出家庭版葡萄酒和苹果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三、师生良好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师生友好关系。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注重人文关怀,消除实施校本课程“繁、难、杂”的心理障碍。通过情感交流,学生和老师们多沟通,努力激发他们的热情,树起他们的信心。让老师和学生们的个性特长在学校课程中绽放光彩。
除此了以上几点,本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课程的动手操作性很强,所以在教具准备上需要很多厨具以及各种食材,因为之前并没有开设同类课程的经验,所以在教具的申请上没有及时准备到位,造成每次课程开始当天才准备相关食材,显得有些仓促;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存在极个别同学不愿动手参与,看课外书极其不愿配合教学的学生,也有偷懒的。如何促使全员参与其中是今后本课程值得思考的地方。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我的个人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升,真正地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专多能”的符合现代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师,同时也能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担当,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第四篇:校本课程总结
2012-2013六年级90班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科任教师
陈玉瑛
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积极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绿色校园。我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1、编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诗文与现实生活相对脱离,加上其本身字音、句读、语法结构的特殊性,它的积累更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收集古诗文经典之作,设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励志篇、爱国篇等,要求多读至熟、熟至成诵。
2、赏读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单元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赏析。如第一单元以理想为主题,就有曹操的《龟虽寿》、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行路难》及一些边塞诗等。第二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就有陶渊明的《饮酒》、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相见欢》等。以“每周之星”的形式,着重推荐一些成就最高、风格独特的诗人,如李白篇、杜甫篇、白居易篇;田园诗篇、边塞诗篇、婉约诗篇等进行分类赏析。
3、演读 不少经典诗文语言隽永,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意韵丰富,如杜牧的《清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演读,不仅可以理解诗词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在课堂上开展古诗文课本剧演出、配乐诗文朗诵等,既可以活跃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赛读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通过古诗文学习知识竞赛、接力赛、创作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与口语锻炼的目的。
5、研读 既有对某一朝代的诗词作主题思想具体的研究,也有对诗歌所用意象的揣摩;既有对诗歌语言的品位,也有对表达技巧的探究。如《宋词中的爱国情结》、《思乡诗中的意象》、《对联、趣味诗鉴赏》等。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个学期时间转瞬即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2013、7、1
第五篇:校本课程总结
《英语120句》校本课程总结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构建英语化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国家课程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根据孩子的最佳语言发展期,我校一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校本课》,每周安排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力争通过英语校本课程,提高外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从日常用语开始,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各学科教学,拓展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教学适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各年级98%的学生能听懂课堂用语,能和教师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并学会唱文歌曲/歌谣。期末调查学生,英语是最受欢迎的学科。
我校的校本课程自2005年至今已十年之久,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一是它不仅增强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与创新性,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按照国家课程规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探索、发挥潜能的作用和空间。而且使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充实,去提高,去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感到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是有重要作用。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的独特性,这就为他们特长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而为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校化需求提供了保证。由于《英语剧场》的开发,我校学生已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提高了英语水平,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三是我们感到它对学校生存发展,构建学校特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校结合校情,根据校本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因地制宜,2 开发多元化校本课程,创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探索。校本课程开发还仅仅是开始。
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学要解决,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让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永远燃烧。
一、基本情况回顾: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仅是懂得一点英语知识;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教科书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角色扮演、解题、猜谜游戏等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描述人物和行为等。
根据教科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在校本课程的起始阶段听说比重较大,随着课程的进展,读写比重逐步加大,并且由单项训练进而转向综合训练。通过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言语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将言语技能逐步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句 3 型,已有了一定的语感。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趋势。对于种种类型的同学应该从心理入手,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二、实施与研究: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说到底是用来交际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口语是第一位的,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分析,教研组提出 “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为课题,要求每位英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研究实施并上交实施成果。
三、本学期校本课程目的要求:、锻炼学生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在交际中了解英语,营造英语氛围。、要求学生在每周三的校本活动课上大胆开口交际。、照顾不愿开口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然而,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要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对 4 学生充满激情,要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其次,教师要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第三,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初学者开口说英语,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第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当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交际化,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
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讲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记忆,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却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在这种交际性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尽快地培养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还有,应多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 “ 教师问,学生答 ” 的问答方式。采用这一方式,即使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提问一次,每位学生也只能作一次回答。更不利的是,学生不能主动地提问和表达思想,积极参与。如果变师生问答为教师问,学生答; 5 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则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例如,教 师在 教授新课时,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创设提问的机会,启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由教师来回答。学生在教师的回答中会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的东西。另如,在学习了课文以后,不要只是教师就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提问,由其他同学来回答。
最后要提及的是,坚持每天五分钟的英语值日生汇报。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学生用英语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 „„ 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日久天长,所获极大。
五、校本课程实施成果:
有了以上做基础,校本活动课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交流,并积累了经验,为杜绝 “ 哑巴 ” 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亦非一日之功。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好英语,教师也应注重自己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和检查学生的口语学习,应适当增加英语口试的比重。另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英语知识的增长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中之 6 重,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看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都在预言:未来世纪是中华民族大放异彩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愿我们以孜孜不倦的耕耘,为新世纪创造出千千万万个合格接班人,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