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性材料(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总结
虽然我年龄偏大一些,但在综合实践课方面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接触时间短,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我还要不断地向综实的先行者们好好学习,好好领悟综实课的无穷魅力。
一、课题生成阶段
上学期综合实践课结束以后,我就给学生们准备了几个下学期的课题:1.姓名的奥秘;2.交通工具的变迁;3.《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4.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等,让他们好好想想愿意研究哪一个课题。等到放寒假的时候,我给他们留的其中一项作业就是选课题的问题,并搜集有关内容,等开学的时候人人都要交上自己的研究内容,并在全班评选出最佳作业。同学们的情绪都很高涨,果然有一些孩子们做的非常好。但是,究竟要研究什么课题,孩子们是各不相让,都想研究自己选的课题。在权衡利弊之后觉得现在中小学生普遍缺乏锻炼,体质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在征求了学生们的意愿后就选了《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这个课题,作为我们班下学期的研究课题。
确定了课题后,我就让学生们做一 些准备内容,如事先做一些调查、采访 了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少量问卷等,这 样就可以为提出什么样 的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看着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我也在为上课题生成课做准备。但限于自己的能力有限,自己也不是很自信,于是就如何上好生成课的问题我不止一次地请教李老师,有一次甚至谈到了夜里十一点钟,经李老师的几次指点后,我觉得我对综实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上好生成课也增加了信心。在这里我要真心的感谢李老师的悉心指导,虽然她的年龄比我小,但在研究综实的路上她是我不折不扣的老师。
按照李老师的指导,我在情景展示方面首先出示了:1.有关视力的一些图片,并列举了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的情况,以及我们七五班的视力情况的一些数据,用来引起同学们的对自己眼睛的重视;2.有关身体形态的图片:如肥胖的、特别瘦的,让学生们思考什么样的身体形态才是健康的;3.有关身体素质方面的内容:如七五班上期的达标测试成绩,采访体育老师的视频以及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图片等,用于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尽可能的多提问题。下面是学生们提的一些问题:
最后,留下了11个问题,同学们选择了8个问题:
在进行二次分组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个组的人数特别多甚至达到了11个,而另一个组才3人,并且还都不愿意去别的组,经调解也没能达成共识,最后只得留到下课以后再协商解决。还有两个组的学生说,他们组没有人能当组长,让我给他们调一个当小组长。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鼓励他们人人都可以当组长,要大胆一些、勇敢一些,这正是锻炼自己进步的好机会,果然他们顺利的选出了自己的小组长。
通过实践活动课,特别是二次分组方面,使我觉得孩子们还比较局促、不自信,观念还停留在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上,好像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什么也干不好似的,他们似乎还不太清楚,综合实践活动正是抛开学习成绩重新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课。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我应该好好反思的地方,我没能给学生引导好,没能给学生讲清楚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真正意义和内涵,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还有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分组的时候,虽然一再告诉他们要以研究的问题决定小组,但孩子们还是大多以和谁要好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显 然有悖我们这门课的初衷。这两点使我应该好好反思的地方,我觉得我平时应该和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不仅让他们学好文化课,还要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了学生们的全面成长,我们坚定地走在综实路上!
二、中期反馈阶段
中期反馈课又称现场指导课,旨在师生互动中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与困惑,现场把脉,现场指导,鼓励学生朝纵深处继续研究,为后续研究起导航作用。为此这节课我安排了如下环节:前期准备→学生陈述→修改方案→评价总结,由于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刚开始学生感觉很茫然,然而他们毕竟实践了一段时间,手头有充足的资料,当我把方法告诉他们后,便井然有序,很快就形成了条理。
遗憾的是在小组展示成果时运用时间较多,致使学生反馈时间仓促,缺少了学生向小组陈述的环节,因而缺乏问题意识,反馈的困惑少而又少,这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相差较远,不能不说是个失败的课堂,然而正是这个失败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示:
1、抓住思维火花,打破定势思维。
第一组梦之翼组的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中学生正确用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们通过小视频、PPT,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展示,其他小组在聆听该组汇报后,都受到了启发。
2、科学调度时间,合理设计问题。
第三组青春组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小主题,在同学们中间进行调查,当他们上台展示多份调查表格后,很多学生都发现了问题——(1)调查年级过于集中在本年级,九年级问卷太少。
询问学生后发现,原来学生选择的调查时间有问题。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招考试,学业繁忙,时间紧张。找他们调查时,因为赶时间很多都不愿意配合。所以调查问卷出现了集中于本年级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适时引导,让学生思索什么时间大家都有空闲,乐于配合调查。有的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的说:“可以在午餐后休息时间。” 还有的说:“可以利用体育课的休息时间。”
(2)问题设计简单,不够具体,没办法总结规律。
3、有效利用资源,学会巧妙公关。
综合实践活动,与自然、社会联系紧密。这样的学科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调查活动时,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大家尽管通过网络查找了一定的资料,但是生活中活生生现实,更易于他们理解。
同样的,活动中有很多资料需要查阅,利用电脑课教授和家长课外的辅导,学生网上搜索资料也就轻松多了。
4、实践反思调整,学会审视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允许学生犯错、失误,但要诱导他们从失败中寻找原因,调整方法,培养他们不轻言放弃的良好意志品质。
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循序推进。指导课、反馈课像导航一样要因学生的需求而定,让学生在做中学。不能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这样反而会失之偏颇。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处于不知所云的状态时,一上来就放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后来,我又听了我们县几位老师的中期反馈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明 白了中期反馈课的要点,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看来,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在摸索中逐渐成长,在失败中走向成功。
三、成果展示阶段
“这个小组表演的小品真好,想不到他们也能演的那么棒!”听着学生们由衷的赞叹,我也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是啊!与这群孩子朝夕相处快一年了,我引领者他们、看着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高兴。
第一组梦之翼小组展示的是手抄报、调查报告、PPT以及与其他组合演的情景剧《爆笑医院》,看着孩子们那带劲的演出,教室里不时地爆发出笑声和掌声。第二组缔造组展示的是PPT、活动感悟、调查报告和小品《非常体育课》,同学们不时被几个学生的逗比形象逗得开怀大笑。第三组……第七组……
看着这群小精灵们在台上侃侃而谈,那抑扬顿挫的小妙音让我瞬间觉得是世界上最美的音符。想一想,前几天李依馨还对我不止一次地说不想当组长了,学生们不听她,不好好演节目,可现在再看看他们,那可真是演的活灵活现,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一到大课间和午饭、晚饭后的这一段时间,孩子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我的办公室,牺牲有限的空余时间,问点事情,整理一下资料,或是在网上搜东西等,他们的认真劲真让我感慨,如果说成果展示课见证的是奇迹,那么这些奇迹绝非偶然,它们来自于同学们积极的投入,来自于同学们的精诚合作,来自于同学们不懈的努力,更来自于同学们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一路的坚持。看着他们交上的满意答卷,我不能不感慨,只有综实,才能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回想这一年来,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虽然也曾遇到许多挫折,虽然也曾在遇到困难面前想退缩,但最终都挺了过来,并且在探索路上越走越稳。
虽然困惑重重,但我们相信只要探索就有收获,只有探索才能快速成长。在综实路上,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老师,下学期你还教我们吗?我们还想继续上实践课!我们想和你永远在一 起!”享受着她小鸟般的依恋,我知道这个弱小的姑娘爱上了综实课,在这个别样的舞台上,她尽兴地展示着快速成长的收获和喜悦。正如他们,每个小组都用别致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富有个性的成长:一份份稚嫩的研究报告、考察结果、访谈视频、节目表演、作品制作,让我震撼,让我欣慰,让我感动。
开展综合实践近一年来,我有了新的感悟:1.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他们切实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真正体验,只有如此,PPT、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短剧、小品、活动故事、感悟等成果才能水到渠成;学生们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才能真正提高;2.大胆放手,鼓励创新。不断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想办法、找答案,并从中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收 获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潜能得到挖掘,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大胆表现,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了礼貌待人,同时也享受到活动的乐趣;在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担当,而且也拥有了责任意识;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电脑操作技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学生们学会了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验了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乐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们上综实课的初衷。感谢综实!
通过这次活动,我和孩子们飞速发展,虽然还留不少的遗憾和不足,但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学习,善思考。让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也促使我自己不断成长。
第二篇:经验总结性材料
经验总结性材料
主要有四点,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
1、对孩子看动画片,不能一律禁止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陪同孩子一起观看,给予正确引导。适度限制时间。孩子看动画片、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为了扬长避短,家长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有效的办法,让动画片真正成为孩子的好伙伴。把看动画片和阅读联系起来。事实上,如果父母有意引导,看电视同样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若孩子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家长可用其他同样表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孩子对动画片的注意,减少孩子对动画片的痴迷程度。4 生活中,父母也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尽量少看电视。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亲子活动扩大孩子的兴趣范围,转移他对动画片的注意和依恋。
总之,“动画世界”离不开小朋友,小朋友也离不开“动画世界”。面对一些动画片(尤其是引进片)的思想内容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让许多家长感到亲自“把关”很必要也很不容易做到,家长们不可能时时盯着孩子,也不可能事先了解每部动画片的内容。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动画片引进的管理,并大力扶持优秀动画片的创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动画类节目,通过荧屏推荐给孩子们,以冲淡那些消极的、可能对他们造成不良后果的动画片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人生观,从而为广大儿童提供健康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第三篇:2-3经验总结性材料
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经验总
双柳第一小学 罗志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
课题提示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在学习过程中,更可以采用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6的乘法口决,我先出示一个小女孩,告诉大家她想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看谁学新口决学的快,问学生:“你们有胆量吗?”在学生说完敢后,老师再通过投影用6个口摆出一条鱼,然后出示这样的6条鱼,说这就是你们比赛题目了,看图填表,列出算式编写6的乘法口决。
简单而有趣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沸腾,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体验数学
所谓情趣,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心情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让学生在方格纸面出示意图。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200米处,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5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处,车站在正西方向8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教学“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创造情境:“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问:“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学生回答:“零度以下10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能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自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发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1、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盖子美观等。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 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个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学完“最大公约数”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地面的方案。(教室长是7.5米,宽是6.5米。)经过小组的研究、计算后,设计出:用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规格的方砖铺地几种方案。再经过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和交流,最后选出50cm×50cm的方案。理由是:选用这种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个的方砖,既美观,又便于铺贴。还有的学生说出:不用浪费方砖,比较经济实惠的创造性说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3、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学完“利息的计算”后,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别、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还考虑了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的利息存入,还是两年整存整取?” 该怎样存比较合算?有的学生还选择了构买国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2015年8月
第四篇:经验总结性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成果评选
经 验 总 结 性 材 料
申报人: 张华丽 郑启超
单
位:漯河市第三高级中学
漯河三高羽毛球社指导经验总结
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和愿望组织的群体性团体,俨如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学生在其中学习技能外,还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漯河三高羽毛球社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担任了这个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以下是在这个社团最近一年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总结。
首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应该讲责任、讲服务、讲学习。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对每一位学生要认真负责,把社团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关心和爱护;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总结丰富经验,灵活应用到工作中。社团指导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感性;牢固树立责任心,尊重规律、科学管理;教师要注重学习,以育人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实情,实事求是,科学管理,加强社团的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摸准实情,详细调查,利用制度,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其次,在管理当中,我们设立了社团的管理系统,选派学生担任社长、副社长、管理员共同管理整个社团;在每次的社团教学中有教学计划,内容和技能传授。在指导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调动社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到更多的技能技术、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我们认为通过举办活动让社员进入社团活动中,社员觉得自己能在其中学既学到了技能也很开心,从而使他们热爱社团;其次社员在社团中要有责任感,要积极主动,建立一种与社团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理念。其次经常开展一些校内比赛和参加每年一度的漯河市的中小学生比赛,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组织本社团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特别体育节和艺术节的表演,更好地锻炼了他们能力。
最后,在开展一些比赛中成绩比较突出和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应该在学期末表扬一翻并加以物质上的激励。
总之,在这一年的社团指导里,有酸甜也有苦辣,让我们学到很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去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第五篇:(九)经验总结性材料
教师总结性材料
商水县直第一小学
懂感恩,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四年级 二班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课生根、发芽。本次懂感恩,献爱心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动手实践等多种途径对懂得感恩,奉献爱心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取大量有关爱心在行动的信息,引起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一事实的重视,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要懂得感恩,奉献爱心。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而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发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共同的成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校园中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学会了怎样同陌生人说话,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会了调查、汇报、交流的能力,提高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特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做好活动准备
为了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使懂感恩,献爱心要求深入人心,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按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展初期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二、走进生活,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所以在确立主题阶段,教师注意抓住契机,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三、自主结合,科学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的问题确定之后,我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与分工。我们的经验:在分组中我们先请同学们围绕筛选的几个小组活动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的选择,再找合适的同学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力求科学性,还要尽量让学生按兴趣、愿望自由分组,同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如:提醒学生在组建小组时要注意每组人数应尽量定在10——12人,还要注意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特长、家庭条件等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已达到各个成员优势互补,互助共进。使得活动中既有利于组员间的取长补短,又便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学生很快就分好了组。
四、关注活动,适时引导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必要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把握方向,使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我帮学生把握了方向,使其顺利地开展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学习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打击他们对活动的信心和兴趣,老师这时就是他们的钥匙,引路人。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遇到困难是难免的,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会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充满信心!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写作方面还不是很高,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所以我便抽时间跟孩子们一起参与调查,在调查中及时发现关键之处,提醒他们及时地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孩子们便能在体会中记录出一些重要细节。
五、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六、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日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精英奠定基础.总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我受益匪浅!
七、存在不足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八、今后努力方向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