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语观摩心得体会
2015年10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学习能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我真正领略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被她们教学所深深的吸引、感动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雨。老师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授课教师们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我就两节课谈谈我的心得体会。一.学词鲜活有趣 朗读掷地有声
在这次观摩课中,尽管只有一节低段课堂,但我让依旧收获颇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钟老师不厌其烦地示范,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模仿,再带着自己体会朗读,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成长,朗读有了真收获。我很欣赏钟老师的示范朗读,一个个词语示范,一个个句子示范,学生透过语气语调的模仿,揣摩文字本身的内涵,且通过朗读和神情语气进行传达。学生生动的朗读是一幅幅有声的看得见的画,钟老师的词语教学鲜活有趣,带给人与众不同的喜悦。钟老师的词语教学尤为闪亮,他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语境中学习语言。“七嘴八舌”“没有妨碍”“丝毫未变”“”一致谴责”等词语教学是那么新活,新鲜得透出水来。钟老师的朗读指导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有的教师往往止于形式,一遍一遍地朗读,低水平重复,无针对性指导,遇到学生不会读或读不好的时候,通常换个学生朗读,一俊遮百丑。而钟老师的每一次朗读指导,都有朗读的目的,朗读指向非常明确,朗读效果喜人。
二.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探索者
在五年级教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课中,“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自己的、不带任何成见的想法,其中会有一些偏差和错误,但通过细细阅读文本,他们的有些想法是跟作者的创作意图比较接近,跟前人和今人的大多数见解比较一致。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是一个探究者,他们是在进行探究和创造的阅读;
同时,学生享受着发现的快乐,学生的“发现”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引导。我们听到一些课,老师也鼓励学生去探索,也启发学生去发现,但是学生并没有学习欲望和激情,总是懒洋洋的提不起劲。但在这堂课里,我发现学生自始至终兴味盎然。初读:凤辣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热情、泼辣等)二读: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凤辣子”的热情?(聚焦关键语段)三读:既是热情,她问了这么多问题却不想知道答案,这是为什么?(讨好贾母、炫耀自己)四读:凤辣子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精明、有心机)这一套“组合拳”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引发了孩子的认知冲突:刚刚认为凤辣子是热情的,突然又感到“凤辣子”有可能别有用意。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反思。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于是,学生在紧张而兴奋的心理状态中乐此不疲地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探究,从偏差走向正确,由浅表逐步深入,对凤辣子的认识也逐渐丰满起来。
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学到一些阅读策略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教学专家诺德曼一再强调:人不是天生喜欢阅读的,也不是天生会阅读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带领孩子学习“怎么读”。在这堂课刚开始时,学生对“凤辣子”的印象是富贵漂亮、大胆泼辣、热情善良。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自己对初始建构起来的想法怀疑了,动摇了,他们发现“凤辣子”的热情只是表面的装腔作势,凤辣子的关切并非出自内心。随着对凤辣子语言和行动的进一步研读,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学生在这次充分展开的阅读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一些阅读策略:先大胆说出初读后的感受,然后找出心存疑惑的部分;重读文章,寻找细节,提出新的甚至完全不同的观点;跟同伴交流,确认或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阅读策略是可以迁移可以应用的。韩老师的课不是以 “教这一课”为目的,而是以“这一课为例”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课的意义就比较深远。
此次听课观摩,让我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对我来说不仅是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语观摩课心得体会
张
艳
2015. 10
第二篇:观摩随州市小语优质课心得体会
观摩随州市小语优质课赛心得体会
2009年5月,“随州市2009年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在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一整天的课,共10节课,他们的课堂教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8号下午执教《太阳是大家的》的教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9号上午夏章敏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淅河的何老师在课堂上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第三,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他们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
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他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三篇:小语名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2011版新课标解读 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承玲学校:陶思虎
2012年9月7日至9日,我有幸去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小学语文2011版新课标解读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全国语文界泰斗崔峦老师的讲座及名师张学伟、李卫东两位名师的现场精彩献课,受益匪浅、获益颇多、体会深刻,现在来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新一轮语文课改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正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堂,推动语文优效课堂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是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而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下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句子,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方面,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张学伟老师的精彩课堂,更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严重不足,平时教学,我对文本吃得不透,在备课时不知该从哪方面着手,所以上起课来,把语文教学复杂化了,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根本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备课时要抓住文本的重点,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进而在把握文本的同时揭示文本的内涵。
老师不仅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同时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完美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优效课堂,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今后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不懈,直到走完自己一生的教学之路。老师们,形势紧迫,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吧!
第四篇:观摩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观摩
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
王华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崆峒区教育局组织的新时代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培训学习,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训练占有重要地位。相应在初中语文学科评价体系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考查占有极大比例。而且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 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与此同时,“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此也可以充分说明,它们之间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直接体现,从阅读 出发,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对学习语文来说,有很大的 困难,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在学习了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教学理念后我充分认识到以下问题。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 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 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 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 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 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 生身上发生作用。
其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 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 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 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 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 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陈老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 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 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 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 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 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要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 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 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在进行作文的训练中,老师应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注重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和选材。作文的选材是从联系学生生活密切的大自然事物入手,启发学生 观察想象,放谈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语 言表达的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愿怎么想就怎么想,愿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是开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如,在情境对话中,在角色表演中,在讨论探究中,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伙伴的关系,积极的参与活动,一下 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每个环节的进行,教师都是有意设计的,教师的要带学生走入情境,启发思考和创新,同时针对学生发表的言论,要进行评价,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培训的内容,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出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是它的基本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设计比较是问题的 生成灵活,探究性阅读教学课堂上有“无法预约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是问题生 成的无法预知性,由此也产生出了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探究方式灵活,学生学习的探究方式以“自主”与“合作”为主线,可以是“自主探究”中的合 作,也可以是“合作探究”中的个体自主精读,可以是“读”,可以是“写”,可以是“画”,可以是“演”,可以是“说”等等。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地加强学习与实践。此次学习令人受益匪浅,在以后还要慢慢体会,并予以运用。
二零一八年五月七日
第五篇: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心得体会
李超
11月28日至30日,我观摩了为期三天,在吉安市举办的江西省“赣教杯”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三天下来一口气听了十多节课,受益匪浅!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学习的个人心得,希望各位同仁前辈不吝赐教!
第一、好的数学课,需要一线贯穿首尾相应的课堂设计。
这次学习发现,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从某一环节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往往非常不自然流畅,分析原因不外乎两种:要么教学设计各环节衔接太生硬,缺乏逻辑体系;要么过渡语言没有新意。
在课堂设计中为什么要注意逻辑体系呢?数学重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如果教学设计缺乏逻辑体系,则整堂课犹如失去了灵魂,让听课者抓不住重心,云里雾里。
数学课常采用哪种设计体系呢?数学课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所以设计一堂新课,我喜欢采用“示疑—析疑—探疑—解疑—结疑”一条脉络来展现数学知识
有了符合逻辑的教学设计上课就能自然流畅吗?许多老师在环节过渡时常采用“接下来、再来做一道、看下面的”等语言,显然这些语言反复的在课堂出现,会极大影响听课者的情绪,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过渡语言能够促进课堂高效自然推进!第二、好的数学课,需要创造性新颖的课堂设计。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次比赛中,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打造数学模型,探究数学问题,以各种独具特色的方式来呈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创造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这次和我们一同来的还有抚州数学教研的老前辈黄金声老师,他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工作。就在忙碌的这三天,利用片刻的休息时间,他通过观察吉安一中广告路牌形状,联想到有关三角函数与圆结合的一个数学问题,进而构造了一道极富创造性的原创习题。
再比如,有一位来自赣州的老师,在讲到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时候,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呈现一个物体分别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投影和在灯光下的投影,以及其变化的情况,这样既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中发现观察数学问题,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第三、好的数学课,需要开放性问题的课堂设计。
这次比赛,很多参赛老师赛前准备得很充分,但比赛时一堂课下来气氛很沉闷,缺乏生成性,缺乏智慧思想之间的碰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出在教师问题的设置上。为什么呢?今天5节课我做了个调查,发现课堂气氛好的老师除了语言能吸引人以外,更多因为设置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大脑,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其实每个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深刻地体现着他的教育思想,思想越发民主的教师越多地喜欢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交流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则不言而喻。
第四、好的数学课,需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内心感受经历好奇——兴奋——高潮——兴奋——平静。
如果以四十分钟作为一节课,根据心理学研究结论,前二十分钟时间为听课者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以后时间开始慢慢减弱,甚至出现疲倦现象,为了实现更高效地课堂,这时除了听课者自我意志控制外,还需老师及时地进行跟踪调控。
比如这次进入决赛来自赣县的罗绵景老师,参赛课题为《三视图》,就是很好例子。课前,他通过引入如何画领奖台的三视图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极大地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循循善诱,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将课堂气氛推进至高潮,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功感。为了避免后二十分钟学生情绪习惯性回落,罗老师设计了极具挑战性的一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巩固练习,并以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之间竞争作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以讲故事的方式总结一堂课,语言形象生动娓娓动听;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冷静下来默默地倾听,情感态度得到极大地升华。。。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山外有山,过去的自己犹如井底之蛙,要真正地上好一堂数学课还需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校的教研发展添砖加瓦!加油,数学组每位老师!加油,抚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