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军史,知传统,做传人
学军史,知传统,做传人
————在浩瀚军史中追寻前辈们的激越旋律
走过八十多年辉煌征程的人民军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
我们一起追寻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华益慰、胡筱龙、李中华、方永刚等我军80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各条战线英模代表人物。他们让我既看到了战争年代英模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冲锋于硝烟炮火,奋勇杀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又看到了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英模们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公而忘私、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通过对我军历史上著名英模人物的追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我军的光荣史、奋斗史,激励部队官兵继承和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代代相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一、在学习军史中感悟军人使命
为了讲好这个课,我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这本书,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和大家一起来简单复习一下我军的发展历程。
这些历程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阶段中的军队战斗史和建设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历史。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经历了:创建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开始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阶段;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发展,连续粉碎敌人大规模“围剿”的阶段;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推行冒险主义军事战略,革命战争遭受严重挫折的阶段;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的阶段,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过度阶段。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消灭了近百万敌人。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扰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故战争。8年抗战:我军在广大人民时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与敌军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解放区遍布19个省区;我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达260余万人。在与日军作战的同时,我军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三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中间人民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首先灭亡中国、进而吞并亚洲和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革命战争历史。全国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境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而进行的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全国规模内战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制订出各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实行正确的作战方法,仅用4年时间,就消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其中生俘458万余人,毙伤171万余人;敌军投诚63万余人,起义和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113万余人,解放了台、澎、金、马等部国土。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给世界历史的进程带采了深远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兄弟国家朝鲜,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同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队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敌方,实行的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拥有喷气式飞机二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我方,实行的是步兵、炮兵和少量装甲兵的协同作战,没有海军直接参战,空军也主要用于掩护后方,难以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进行的还只是初级的现代化战争。敌我现代化技术装备对比悬殊。但是,我志愿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愈战愈强,最后赢得了战争。当时,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在这种形势下,是否出兵参战,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问题。党中央认为,要敢于斗争,只有出兵援朝参战才是积极而正确的决策,才是对我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有利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战术上,党中央又非常讲究斗争方法。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然后配合朝鲜人民军举行反攻;初战胜利后,又连续取得了第二、第三次战役的胜利,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扭转了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以后,我军又连续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在此情况下,美国被采取新的战略,即一面同朝中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加强扩充军备。党中央和毛主席认真分析了这一情况,及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结果,我军愈战强,不但成功地粉碎了敌军多次进攻,而且对敌坚固阵地也胜利地进行了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战役规模的进攻,大量地歼灭了敌人,最后迫使美方同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据战绩统计;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718477人,其中毙伤敌671954人,俘敌46088人。加上朝鲜人民军同期歼敌数,中朝军队共歼敌1093839。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之后,已经走过80多年的光辉历程。8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前仆 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夺取政权。巩固国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建军和作战实践中,由一支弱小的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解放军在8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在军事博物馆里感悟我军光荣历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军事博物馆?我想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在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风光秀美的玉渊潭南畔,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巍峨的高大建筑,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他是中国惟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军事发展的历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1958年9月正式组建。展览大楼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7月竣工,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开始内部预展,1960年建军节之际正式开放。营区占地面积9.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览大楼中央7层,两侧4层,高94.7米,顶端托举着金碧辉煌、直径6米的镀金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展览大楼有22个陈列厅、2个陈列广场,自然展线长达12公里。陈列厅高大宽敞,通透明亮。建馆50多年来,平均每年接待观众200万人。2008年3月免费开放后,观众成倍增长,2010年接待观众达500多万。先后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军博的诞生和成长,倾注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厚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馆名。周恩来总理亲自批拨经费,陈毅元帅自带毛笔赴军博题写分馆馆名。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彭德怀元帅捐献了自己的一级红星金质奖章,彭德怀、罗荣桓、聂荣臻元帅赠送了红军的“伙食尾子”,聂荣臻元帅捐赠了自己的手枪和拍摄的照片,陈毅、叶剑英元帅请军博同志挑选自己保存的全部照片,贺龙元帅指示部队追寻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并送到军博。
1、文物藏品情况
建馆以来,军博收藏34万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装备207件,油画252幅,国画809幅,书法作品514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00多件。
2、基本陈列 2011年以前,军博的基本陈列有《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解放战争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兵器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友谊馆》(《礼品馆》)、《军事艺术馆》等,荟萃了五千年中华军事文化的珍贵遗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南昌起义到井冈会师、从万里长征到陕北奠基、从八年抗战到解放全国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威武身影和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领略康熙大帝三战雅克萨的非凡风采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豪情;铭记列强侵略的罪行和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体味孙中山先生开创革命事业的艰辛和南昌起义第一枪响的震撼;赞叹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惊世壮举和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叹服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感受“三大战役”空前紧张的决战气氛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宏气势;而琳琅满目的武器世界和兵器知识介绍使广大青少年产生浓厚的兴趣。军博以其博大恢宏的气势、深沉凝重的氛围直观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宏伟画卷,现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博物馆的行列。
三、用军史教育激励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之志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全军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从军史中解读军人核心价值观之源
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积淀,军史则是对军人核心价值观最为生动的注释。我军特有的核心价值观,是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全部历史密不可分的。一部军史,就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说,实质上就是一部生动的描绘我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作用与体现的历史画卷。从这个源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科学精神。
军史充分展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我军优良传统一样,是适应我军伟大斗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军史大跨度、全景式地描述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八一南昌起义那一天起,人民军队就在血与火的征程中,用苦难铸就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坚贞品质,并最终凭借着这种意志、这种忠贞铸造了胜利的辉煌,并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无论是创建根据地的物力维艰,还是反“围剿”的百战艰难;无论是长征途中的艰险突围,还是抗日烽火中的慷慨悲壮;无论是解放战争的气壮如虹,还是抗美援朝时的爬冰卧雪;无论是和平时期的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还是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支军队铁心跟党、忠心为民、一心为国的光辉形象和特有秉性。80多年的军史表明,我军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特有的价值观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我军同国内外强大敌人进行生死较量的过程中,在无数革命先烈为着人民利益前仆后继的过程中,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必然产物。
军史充分展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唯物史观来看,80多年的军史以全景式的历史画面,对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都作了充分诠释。核心价值观的五句话,每一句话都可以在军史中找到无数的例子来加以证明和解释。可以说,我们从军史中所具体感受到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决不是一个个单调的抽象物,而是一个个无比丰满的“生命体”,在不断地激励、塑造着全军官兵,并引领这支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军史充分展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刻的精神实质。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军优良传统烛照官兵立身做人的“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既贯穿于优良传统及其表现形式中,又始终主导和支配每一名官兵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在我军历史上,尽管核心价值观的某些具体内容和形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精神实质始终没有变。培育和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只有自觉弘扬它,我们这支军队才能胜利地走向未来,并不断铸造新的辉煌。军史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队一些官兵的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成为了部队的主体,由“打江山的一代”变成了“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他们对军史了解不多,体会不深,容易对军史产生隔膜感和疏离感,从而缺乏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军史教育,对于深刻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历史经验,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史励志,一部军史就是一部承载着革命军人核心价值理念的皇皇巨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浓郁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的深刻把握,不会自动生成,需源于对历史的掌握和领悟。官兵如果对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能做到信之坚,就不可能达到行之笃。在长期的军史教育中,一些核心价值理念已经变得形象、具体、厚重,慢慢地为官兵所接受和认同,并逐渐内化为官兵的“精、气、神”,从而形成较为稳固的价值系统。
学史明德,一部军史就是一部群星璀璨感人至深的英雄史。古代西方著名学者西塞罗曾说:“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军史教育之所以具有励德功能,是因为80多年的军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留下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模范的事迹和情操,永远是官兵立身做人、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和楷模。
学史尚武,一部军史就是一部百折不挠英勇善战的战斗史。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把精神力量来源归结为两大要素:苦难和胜利。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苦难斗争,同强敌较量,无论是同国内反动派搏斗,还是同外国侵略者抗争,都英勇无畏,所向无敌。我军的胜利史,几乎每一页都是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开展军史教育,使官兵真正从丰厚史料中去解读领会我军战斗精神的历史源头和传承过程,形成一个正确的、与军人根本职能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而自觉地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不断提高履行职能使命的价值追求和能力素质。
四、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
在我们警营里面,不少90后战士喜欢的英雄是《亮剑》里的李云龙、《暗算》里的钱之江、《潜伏》里的余则成„
影视英雄,为何比现实英雄更有光彩?人们一度感到困惑。
然而,一本《苦难辉煌》在广大读者中的走俏,拉直了这个问号。
当我第一次翻开红色书籍《苦难辉煌》,一个发问萦绕心底: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我迫切地想知道,曾经的中国、曾经的青年;想知道革命军人根源之所在,想知道今日中国繁荣之所来„„”
完全记载我党我军历史真人真事的《苦难辉煌》,为何让读者爱不释卷?书中一些前所未闻的人和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衣衫褴褛、脚穿草鞋、干粮袋里只有一个破洋瓷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飞夺泸定桥“要桥不要命”的红一军团2师4团团长王开湘,第一个登上腊子口悬崖的苗族战士„„
其实,《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教授的一段话,正是问号的谜底—— “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其中的养分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对这笔巨大的财富,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开掘。现有的开掘又多被认为是观念说教,难以引起广泛持久的注意„„”
因此,我想告诉大家:“讲传统,发现比存在更稀缺,开掘比拥有更可贵,把简单的历史结论还原成鲜活的血肉,才能让传统本身的力量凸显出来,把沉睡的宝藏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好好分享这顿红色经典大餐并有所收获。
养成学传统的“传统”,才能把根留住。记得又一次给战士上教育课时,我讲了一个“刘伯承换军帽”的故事,在战士们心中激起波澜——
1937年9月6日,抗日誓师大会上,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的红军战士们伫立在雨中,谁也不愿意戴缀钉着“青天白日”帽徽的新军帽。
刘伯承师长对战士们说:“为了打日本,换帽子算不了什么,红军的八角帽换下来了,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帽徽是白的,我们心永远是红的!”
八路军,继承的是红军的传统。战士们为之感慨:“当时,红军的名称变了,番号变了,军装变了,帽子变了,连帽徽都变了,但是传统没有变。今天,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变得更快了,但我们能借口时代变得快了,就把传统丢了吗?”
这些感悟,让一名战士产生联想:“我们都说要向雷锋学习,大家想过雷锋是向谁学习的吗?”
我觉得他提的问题很好,为此我做了一番考证:雷锋参军前在湖南望城县给县委张书记当公务员的时候,有一次陪张书记下乡,看到书记从烂泥里拣起一个螺丝钉。从此,“螺丝情结”深藏雷锋心中,直到孕育出家喻户晓的“革命螺丝钉”精神。信息时代,讲传统可以“时尚”一点。信息时代,网络对部队官兵的影响太大了,连他们的作业里都出现了网络谐音词:灰常(非常)、童鞋(同学)„„
说起这些事情,我们军队的政治教员们感到既有趣又有压力。一个事实没法回避:90后官兵,几乎是在网上“泡”大的。他们天然地认为,人与人的交流途径就是手机和网络。
所以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们青年官兵在学习我军传统方面,可以具备时代特征。比如运用我们的网络制作红色传统文化方面的动画、相册、视频等。
传统,不一定是前辈创造的。其实,我们天天在创造新的传统。我们今天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所作所为,就是后人学习的传统!
由于军史和党史是不可分割而论的,人民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军史的同时也是要注意学习党史。我在军史传统上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果讲的不好的地方还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今天给大家留的作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军历史和光荣传统?
第二篇:学雷锋 做传人 树新风
学雷锋 做传人 树新风
众所周知,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学习雷锋的纪念日,三月也被定为文明礼貌月。在每年的这个月全国各个省市都纷纷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雷锋精神。随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忘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忘记了曾经不断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尤其是现如今有许多人好吃懒做、进行各种欺骗,让那些好心人因为帮助别人却让自己从心里或物质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致使无人敢帮助人,从而也使许多需要别人帮助的人无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但是无论我们的社会怎么发展、怎么进步,我们都无法忘记有一位同志,与我们年年相约于三月,他没有沙场上浴血奋战的经历,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仅仅凭着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做了些不平凡的事,他的名字就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里了。有一种精神,它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皇的理由,但它却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它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精神带来崇高而温暖的气息。大家说,他是谁?对,他就是——雷锋!一个普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活了短暂的22个春秋,但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他在我们心中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说到并且做到了!在这3月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我们知道雷锋是个高尚的人,做的也并不是伟大惊人的事。我们学习雷锋,也就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关心身边的同学做起。
有人说:“现在都进入九十年代了,人人都想着怎样为自己,谁还会发扬雷锋精神去帮助别人呢?”那么在进入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雷锋精神就真的过时了吗?!当你在大街道上跌倒,有人在一旁嘲笑你,却没有扶你的时候; 当你的钱包被小偷偷走,旁人看见却不敢吱声的时候;当你一个人需要人帮助,却没有人愿意帮助你的时候。在座的各位,您,会是什么心情呢?想必会酸、苦、涩。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扶你,去帮助你,你是喝令他走,并说这种精神过时了,还是心存感激地接受帮助呢!答案是很明显的。当有些人对雷锋不屑一顾的时候,雷锋却悄悄地出国了,我们感到震惊,也感到无比地自豪。雷锋作为我们人民军队的普通一兵,却名高天下,被世人所敬仰,这样的事只有在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土地上,才能养育出雷锋这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记得小时候,雷锋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我们用一双小手捡废铁,参加义务劳动,悄悄地做了好事不留名,雷锋的精神就象春天绵绵的细雨,以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润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好远,有时候又好近啊,大家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两手一摊“拿钱来”。如果没有钱想让他帮忙,门都没有。可是,有时候雷锋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去年10月29日晚上,在广州市某路口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事故,两位行人拿倒在血泊之中,司机拦了几辆车都不停。遇难者处于生命危急关头。就在这时,一位部队的司机刘某同志经过这里,他毫不犹豫地将两位遇难者扶到自己车上,立即送往某市医院,遇难者得救了,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单位,就悄悄地走了。象他这样的好同志在我们的周围真是数不胜数。部队中有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在六十年代他们就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这艰苦边远地区,担负起艰巨的国防科研任务。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黄牛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不正闪耀雷锋的思想吗!是的,正是这些象雷锋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们支撑着一个大厦,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他们从没有奢望过什么,当他们看到这座大厦越发宏伟、越发坚固时,他们笑了,欣慰地笑了。雷锋的精神不正是在这些人中得到发扬与延伸吗!雷锋的名字对有些人来说已经陌生,雷锋的精神对有些人来说已经不可思议,可是在迈进新时代的时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人们需要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需要富于开拓,勇于进取和创造的勇气,我们的社会更迫切地需要雷锋精神不是吗!不是连带着红领巾的孩子都在寻找雷锋吗? 不是连挤公共汽车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在怀念雷锋吗!不是人人都希望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吗!不是都希望早日清除党内的不正之风和国家机关中残存的官僚主义吗?不是希望市场经济发展之后人与人仍然诚实不欺、和谐融洽吗? 这一切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毫无疑问,雷锋的精神没有过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雷锋。此刻,雷锋回来了,整个世界就象等待春雨的麦苗,渴望、迫切地吮吸着这一场雨露,并集聚中改变社会面貌的力量,这种精神将赋予我们社会多大的推动力啊!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着许许多多的雷锋,不信你看:他们伸出勤劳的双手,捡起了遗漏在地上的果皮纸屑,擦干净了一扇扇门窗;他们伸出节俭的双手,主动关掉了教室里、走廊上的“长明灯”,积极回收废品变废为宝。他们伸出灵巧双手,认真地修理着教室里损坏的公物:他们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关爱他人,同学问互帮互助之情景时有发生,大家再看,教室里,他的一句提示,让别人找到了走出迷宫的方向:他的一声鼓励,让别人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他耐心的讲解,让别人爬上了获取新知识的阶梯。这些点滴小事都折射出我们可爱学生的闪光心灵。“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这句话使我更难忘。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写出雷锋对工作的热情,对劳动的热爱。他觉得自己为人民做事是最光荣的,是最骄傲的事。雷锋个人的人格魁力是他进步的动力。还有就是他对党、对人民的纯朴的感情。雷锋给人们的一个印象,就是他永远有着儿童般年轻的面颜和欢乐纯真的笑容,以及他无时无刻想为人民服务,想着去做好人好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 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他说得对,学习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我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应该深有体会。
古话说得好,诗百呤不厌,那么好的民族精神也应该被无数次地宣扬与传播吧?学雷锋不仅要学习其精神,并要将他的精神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那些反对学习雷锋或者是对学雷锋报以消极态度的人,大概都认为自己深得雷锋精神的精华,但是我敢说一个真正懂得雷锋精神的人对雷锋应怀有敬重之情。学习其精神不应只怀有雷锋心肠,却不做雷锋事迹,重要的是将其精神应用于实践中。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校是我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学习和工作中刻苦钻研,求真务实。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孕育出雷锋般的崇高精神,只有有了崇高的精神我们才能铸就明天的辉煌。老师们、同学们,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生活道路上的指路标吧!让雷锋精神长驻我们美丽的校园!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待他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困难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不文明行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学校:长江师范学院
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班级:2010级电子商务专业(1)班
姓名:杨 会
第三篇: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挥毫题词,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伟大号召。从此,一代代祖国儿女唱着雷锋的颂歌,从校园走向社会,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批批青年战友,踏着雷锋足迹,成为雷锋精神的忠诚实践者。30多年来,雷锋精神不仅镌入了祖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少数人对学雷锋产生了异议,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影响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革命战士,如何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努力实践雷锋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澄清学雷锋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灵魂,一支军队不可以没有军魂,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国魂。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之所以倡导学习雷锋精神,我们的人民之所以一再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希望的就是铸造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灵魂,铸造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的军魂,铸造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魂。可是,在学雷锋活动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必须正本清源,加以澄清。
1、澄清学雷锋与时代“不合拍”的模糊认识。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雷锋精神产生于大锅饭盛行的60年代,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道德素养、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只适应于当时的大集体主义社会环境。而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竞争、效益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的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无论干什么事情,客观为的是别人,主观则是为了自己。如果此时再提倡学习雷锋的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然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不合拍,是扼杀“人性”,违犯“人不为己”的生存规律的。再说,按照物竞天择、新陈代谢的社会发展规律,“典型的太阳不能永不落”,雷锋不能总是领导社会“新潮流”。
存在这种思想认识显然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诚然,雷锋是生活在60年代,难免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成为跨越时代的人,但典型人物与典型精神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典型人物所产生的进步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时代的跨越性。雷锋精神作为一种升华了的崇高精神和进步意识,不仅在那个时代具有蓬勃的生机,而且在时间跨越了36年的今天,依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60年代有许多的不同,但是,现在我们社会上“见死不救、见难不帮、见弱不助”的现象,却是那个时代没有的。难怪常见人对此扼腕喟叹“雷锋叔叔不见了!”、“雷锋叔叔出国了!”这足以说明,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强烈要求、大声疾呼雷锋精神重返神州大地的。这是为什么?这一方面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真善美的崇高追求。一方面又说明了我们现在仍然需要能够与雷锋相伦比、甚至超过雷锋的典型,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由此可知,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相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应把学习雷锋的大旗举得更高。因为雷锋那种苦干实干不计报酬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能给那些受消极影响而产生的个人至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给予灵魂的冲击,对社会上一切先进的人们则是一种鼓励和支持,使社会风气出现一个新面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保证经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澄清雷锋精神“学不来”的模糊认识。有些人认为雷锋精神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是至善尽美、通体纯净、美玉无瑕的道德天尊,是超越现实,无法企及的完美人格结合体。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雷锋显然是“拉郎配”,倡导雷锋精神无疑是“超前消费”、“超越了时代”。
我们承认,从历史巨大变革和进步中诞生的雷锋精神,根植于社会主义的大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是完美的,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高尚社会道德“集合体”。可是,我们也应看到,共产主义并不是渺茫的,也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雷锋及许许多多先进典型的实践,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是现实生活中萌发的共产主义幼芽。大家知道,雷锋是一个平凡的战士,他同无数普普通通的青年一样,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他没有重大发明创造,没有显赫的战绩丰功,他所做的事情是一般青年、一般战士都能做到的,绝不是“超现时,无法企及”的。雷锋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中贯穿了不平凡的精神。正象列宁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绝不能靠一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慨,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在我们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改革的今天,大量的是平凡日常工作,谁能在日常工作的一切方面都发挥出这种“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革命精神,他的言论行动就自然放射出伟大的光辉。雷锋正是这样,雷锋绝不是“神”,他的高尚行为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做到的。
3、澄清学习雷锋“吃亏”的模糊认识。大家都看过影视剧《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主人公乔安山出差途中救助一名出车祸的中年人,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好报,反而被救的家人反咬为肇事者,让其担负一切经济损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的确存在着这种救人得不到好报,献了爱心又赔钱的现象。于是,便有一些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学雷锋不但经济受损失,精神还要受打击,何苦呢?
近年来,在学雷锋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毕竟是极个别的现象。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极少数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为贪图财富,巧取豪夺、甚至出卖良心,从而干出令人不齿,惹人痛心的缺德之事,的确让人心疼。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绝非是社会的“主流”,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向善向美之心,打击了学雷锋同志的积极性,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这种现象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我们绝不可“因噎废食”,放弃了学习雷锋的行动。这好比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一样,是不能因困难的出现就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生活。再说,象这种学雷锋过程中出现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怪现象,终究会被澄清的,待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受委屈的做好事者,依然会赢得人民赞誉的。更何况,我们在学雷锋群众性活动中,绝大多数都得到应得的“报酬”,赢得了应有的“荣誉”,象徐洪刚、孙茂芳、邱玲等。有全社会亿万人民支持学雷锋作后盾,有全国上下共同倡导雷锋精神作为旗帜,有我们军队千万个学雷锋积极分子与你“同行”,我们大可不必因学雷锋活动遇到小小“困难”而“退缩”。
二、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从雷锋精神的内涵来说,它的容量很大,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社会主义公德,又闪耀着共产主义道德。概括起来,雷锋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毛泽东曾经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指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了这种精神,国家就有民气,军队就有士气,人就有志气。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身上表现出的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高贵品质,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把这种精神名之为“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刘少奇誉之为“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邓小平则用充满哲理的语言称道:“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当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在日记中,也曾用生动而通俗的文字写道:“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2、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雷锋对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对社会主义无限向往,对反对党、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则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他把党比做母亲,认为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坚信“我们的党是英明的、伟大的、正确的”;他把社会主义视为“命根子”,认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是最幸福的。雷锋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使他对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前途充满信心,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直至生命”。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些誓言,赢得亿万人民的衷心敬仰。
3、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雷锋在旧社会苦大仇深,他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十分注意勤俭节约,努力支援国家建设,帮助受灾群众和有困难的同志。雷锋精神的内涵中最光辉、最感人肺腑的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他说:“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他要求自己成为这样的革命者,“决不让有一点肮脏的个人利益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来沾污自己”。雷锋利用一切机会实践这一誓言,只要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满腔热忱地自愿去做。他当工人时,为支援农业生产起早拣粪积肥,他用自己的被子盖工地上被雨淋的水泥;入伍后,他带病主动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他为旅客买票,帮老大娘找寻亲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快乐看成自己的幸福”,始终如一坚持为群众做好事。
4、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雷锋对同志有一颗温暖的爱人之心,战友家里有困难,他就悄悄地将自己积蓄的钱寄到战友家中;战友的衣服破了、被褥脏了,他就一声不吭地帮助补好洗净;有的同志病了,他细心照料,体贴入微。雷锋处处为他人,时时帮战友,以给予他人幸福和快乐,而且从不炫耀自己。当雷锋牺牲后,他所在连队的上百人,几乎都说他们曾得到雷锋这样或那样的帮助。雷锋在与同志相处时,不仅态度温和,而且有善于容人的气度。一次有位战士吃饭洒了不少饭粒,雷锋上前劝说几句,那位战士却挖苦说:“你是节约标兵呀,地上的饭粒该你捡起来吃”。对此,雷锋心中虽生气,但并没发火,而是耐心说服,并真的把饭粒捡起来吃了,最后感动得这位战士热泪盈眶。
三、努力做好雷锋精神的传人
30多年来,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已成为我们人民军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的忠诚实践者,以肩负起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职责,从而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为一名普通的战士,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实践雷锋精神,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结合。
1、学雷锋必须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雷锋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方面是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有着纯真的感情,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十分注重革命理论的学习,在他入伍的当天,就给自己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二条是“加强政治学习,多看报纸和政治书籍,按时参加部队各种会议和学习,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密切靠近组织,及时向组织反映情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有时间,不论是在电影院、驾驶室,还是在工具棚、厨房,他都抓紧时间看书。他先后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和许多单行本,还订了许多小本子,专门从报刊上剪辑和摘抄革命导师的语录,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从他的日记和诗文当中,可以看到雷锋的成长进步,看到雷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与他刻苦学习,自觉用革命理论指导自己言行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就必须要首先学好政治理论,只有学好政治理论,就会坚定信念,头脑清醒,方向明确,不致于在工作中走弯路,犯错误。
2、学雷锋必须与立足本职干好工作结合起来。雷锋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无论拧在哪里,都能永不生锈,闪闪发光。在他的短短一生中,曾经历了十多次的工作调动,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都干得非常出色。治水抗灾时,他当过模范;农场劳动时,他是优秀拖拉机手;在鞍钢工作一年多,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十八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入伍不到三年,又三次立功,被评为优秀战士、节约标兵。他对革命工作,既不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也不干一行怨一行,见异思迁,更不是把工作视为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与我们有些战士在工作中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一行厌一行;小事不愿干,大事又干不来,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象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业精一行,都能在本职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的。
3、学雷锋必须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结合起来。雷锋不计个人得失,乐于为人民奉献,在于他希望给予社会贡献大一些,从社会拿取的东西少一些,以少拿多给为乐。雷锋乐于为革命奉献,就在于他总是用革命理想的砝码衡量个人得失,把个人“吃亏”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在日记中写道: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乐于为革命奉献,还在于他善于对比。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和先辈先烈比,常和英雄模范比,结果是越比越有干劲,越比越觉得幸福。可是,如今我们有些战士在工作中不是比奉献,比牺牲,比作为,而是比地位,比待遇,比享受,于是越比心胸越窄,越比眼光越浅,越比思想包袱越重,最终把自己“比”进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淖,更有甚者,把自己“比”到堕落犯罪的道路上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提倡奉献精神。作为以奉献为职业的军人,就更应向雷锋同志看齐,以奉献为本,做无私奉献的楷模。4、学雷锋必须与培养勤俭节约美德结合起来。雷锋一生以艰苦为荣,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省的都节省下来,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他自己从来舍不得花一分钱,却舍得为人民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雷锋为此曾在日记中写道:“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黑的脸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是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虽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再穿补丁撂补丁的军装,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绝不能因此而丢失。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军队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尽快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作为军人,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块煤的小事做起,来培养自己俭朴节约的作风,尤其是我们青年军人正处在人生最宜播种理想的时节,切莫丢掉勤俭美德,沉醉于安逸之中,为追求物质享受折断了自己理想的翅膀。
5、学雷锋必须与学时代英雄楷模结合起来。我们应当看到,雷锋自己就是学习崇高先进模范人物而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因此,我们提倡大家学雷锋与学时代模范人物相结合,就是因为这些时代楷模身上体现的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闪光点,是和学雷锋相一致的,象朱伯儒、徐洪刚、孙茂芳、李国安等,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再看我们身边的艰苦奋斗标兵,训练标兵,专业能手,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的模范等大批典型。无一不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再现者。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他们,效仿他们,本身就是向雷锋同志看齐,弘扬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的实际行动。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雷锋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丰碑。而今,根植于中华大地的雷锋精神已经走向广阔的世界,属于二十一世纪的雷锋精神正在迈向新的未来。雷锋的故事在续写,雷锋的道路在延伸,雷锋的传人在壮大,雷锋的精神将世代相传,永远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魅力。
第四篇:永做雷锋精神传人
永做雷锋精神传人
在湖南长沙举办的雷锋战友走进雷锋故乡活动会上的发言
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团长 宋清梅
首长和同志们:
我叫宋清梅,今年73岁,曾任雷锋生前所在团第九 任团长,现在是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团长。
我们邓州‚编外雷锋团‛起缘于雷锋,发展于全民学雷锋的大环境。1960年8月,我们邓州市560名青年应征入伍,来到沈阳军区原工程兵第10团,有幸成为雷锋的战友。在与雷锋一起生活、工作的日子里,耳闻目睹了雷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奠定了我们无怨无悔作奉献的人生坐标。在我们先后复员转业的50多年里,大家抱定‚雷锋战友要为雷锋争光‛的决心,学习雷锋,宣传雷锋,被群众誉为‚编外雷锋团‛,后来经民政部门注册,正式成立了由我们560名雷锋战友为骨干的群众性学雷锋组织一‚邓州编外雷锋团‛,建设了‚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还设立专门办公场所、划拨专项经费。历经风风雨雨,紧随时代步伐,‚编外雷锋团‛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3个营560人,发展到了16个营5200多人。‚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称号。去年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学雷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我和雷锋朝夕相处了两年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笑脸,你一看到他,就会感到他的笑发自内心,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我想这就是奉献的幸福和快乐。我有一个十分珍贵的笔记本,被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收藏。上面有我当年与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时,雷锋同志亲笔题写的赠言:‚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付出!‛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也影响了我们‚编外雷锋团‛每名同志的人生。50多年来,我们坚持像雷锋同志那样把奉献当追求,把贡献当享受。‚编外雷锋团‛成员、邓州市城郊乡烟站站
长高林富,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阵地,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教技术、帮育苗、搞管理。有一年夏天,大片烟田发生花叶病,他带领全站职工冒酷暑、顶烈日帮群众打农药,直到累得晕倒在地里。有人说他傻,但高林富说:‚雷锋是革命的‘傻子’,我比雷锋差得远呢。‛退休后,他自购了一辆三轮车,上面写着‚编外雷锋团服务车‛,免费
风、构建和谐的中坚力量。邓州这片爱国拥军的热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涌现出280多个雷锋交警岗、雷锋营业部、雷锋银行、雷锋诊所、雷锋学校等‚学雷锋先进单位“,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有面对韩国老板的淫威不屈不挠、被誉为‚不跪的中国人”的打工青年孙天帅,有身患绝症、教书育人的‚全国十佳教师‛李道理,有在北京救人不留姓名的‚活雷锋‛孙天丛。有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献出生命的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他们既是‚编外雷锋团‛的骄傲,更是雷锋精神的化身。2006年,邓州市被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命名为‚中国第一雷锋城‛。
如今,我们这些当年和雷锋同年入伍的560名战友中,已经有200多人在经历了奉献的人生以后永远离开了。在怀念他们的同时,我们倍感‚编外雷锋团‛这个集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是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代代发扬。我们将更加珍惜‚雷锋战友‛这一光荣的称呼,像雷锋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谢谢大家!
第五篇: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318班
庞夏雯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一九六三年至今四十六年,一直活在人们心中。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掀起一个学雷锋活动的高潮,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对雷锋精神的尊崇。一位出生在贫困农民家庭中的普通儿子,何以能让全国人民以这么高的热情年年去学习他?何以能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为他题词、对他大加赞誉?我认为,是因为在他身上集结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最优秀的美德善行,也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贵的品质。
在春风和煦的三月,我们孝义六中也不例外,开展了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我对雷锋叔叔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他诸多的高尚品格中,我最欣赏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奉献。我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一种帮助他人,愉悦自我的高尚价值观。这种精神也被中华儿女代代传承了下来。
你看,一九六六年入伍的孝义下堡人王元金,他以雷锋为榜样,对同志热忱相助,深受战友们爱戴。战友王兴柏的鞋子烂了,他将自己的新鞋送去;帮战友补衣服,洗被子、床单更是常事;连队里放电影,他主动替别人站岗。有一次,他和副班长去太原帮群众做好事,在地里修大寨田时,突然发现旁边的土崖裂了缝,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猛的用力推开身边的群众,可他却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你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又一个时代的雷锋向我们走来了,他的感人事迹,传唱大江南北。两次进藏的他,领养了三个孤儿,让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有时甚至须靠捐血来贴补家庭,可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救济时却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最终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这位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的汉族干部却倒下了,用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更应该看到,抗洪灾、救雪灾、抗震奋战中,又涌现出了多少“雷锋”的影子,在子弟兵的绿色,救援人员的橙色,医护人员的白色中,有多少被人们评判为既自私又自我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青年。尤其是“5*12”大地震后,那些“80后”“90后”的战士、志愿者,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汗颜。仿佛一场地震,将他们在最短时间内锻造成了英雄,将所有的尘土震落,露出了闪闪发光的品质,成为了21世纪的“雷锋”!
看我们吧,我们95后,不知社会又会给我们怎样的评价。雷锋叔叔苦里生,甜里长,他要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人民。我们甜里生,蜜里长。但我们也会从小把雷锋叔叔的精神当作一颗种子放在心中。不信你看,三月的校园,门厅的玻璃悄然变得明亮了,走廊墙壁上的斑点消失了,教师车棚的车辆变得锃亮,校园的角角落落里都是那样清爽。再去校运会上走一走,一个同学在终点线上摔倒了,马上有陌生的同学上去扶起,问长问短;看台上个别同学无意丢下一些杂物,每个班都有同学主动捡拾;同学们退场后,总有一些同学默默无闻地将操场、看台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不正是我们校园里雷锋精神的传人吗?
三月已经过去,但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就像三月的阳光和雨露,照耀、滋润着我们积极健康的成长。雷锋叔叔是我们做人最标准的典范,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让雷锋精神之花在我们心中灿烂开放,我们都应做雷锋精神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