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感悟 培育智慧(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自
主
感
悟
培
育
智
慧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永定小学
丁建芳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篇写景的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秀丽。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学会欣赏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执教《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努力体现“自主感悟,培育智慧”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学生在充分接触文本、品读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丰富的内涵,发展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 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家庭条件、地区差异等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教学伊始,我直接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然后展示黄山的云海、花海、石海以及松海(边展示图片边向学生介绍),由此引出黄山松,激发学习兴趣,以轻松的气氛开始对课文的学习。
二、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我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得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用心去“感悟”,学生打开了记忆的仓库,调动背景知识,促进与文本的联系,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和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轻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陪客松的无私奉献,送客松对游人的挽留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通过朗读,还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引导探究,注重学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就说过:“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课文,并设计了作业单,找文中能体现黄山松“奇”的特点的词语以及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学生完成作业单,教师巡 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注重学法上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独立、较准确地完成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
四、拓展训练,让课堂充满智慧。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本节课上的几次拓展训练,分别为训练想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说的话,想像还有哪些千姿百态的松树,争当小导游等,极富有思维价值,也是本课教学目标所在。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犹如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探求之心,在阅读课文中学生便会自主研究,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意义”和“情味”,产生许多充满智慧的发现和感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思维能力。
五、课件展示,获得直观的感受。
伴随课文的学习,我展示了黄山的三大名松图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图象与解说的巧妙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情画意,对黄山的倾向心往使教学成了一次审美的心理体验。还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让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进行想像说话训练,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整堂课,学生读得是较充分、精彩的,感悟得也是较深刻的。但是,我认为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导入新课时的一个细节问题,欣赏图片后直接让学生读课题,没有突出“奇”字。
2、时间前松后紧。由于学生完成作业单、以及第三自然段的拓展训练有些浪费时间,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好,导致“争当小导游”这一活动有些仓促,训练的面太窄,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说。
3、板书的整体布局没有把握好,写得太靠右边。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不足。课堂上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习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仿写练习,本课中可以“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帮助学生运用语言,读中积累、读中内化,将“消极语言”化为“积极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课前更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轻松自如。还要注重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三笔字应该写得工整、写得快,简笔画要达到较好的水平(如这节课上可以自己画简笔画,而不用事先画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今后更要多钻研、勤学习、勇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是一篇状物写景类的散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二、表格归纳总结
黄山奇松要在课堂中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为了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理解黄山松的“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随后自己找出黄山三大名松的句子并归纳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细品味,事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从而总结出三大名松的“奇”在于形态奇和精神奇两个方面。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读的指导不够,没能有效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三、注重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或者教师示范学习其中一种,然后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松,由小组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一江春水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几乎就没有学生去过黄山,连我也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我凭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态、“四绝”,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学生的喜悦激动之情洋溢在脸上,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随同学生一起游历了黄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黄山奇松的美呀,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感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标点符号,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第五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狗街镇华兴小学 潘永宏
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就要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重视图文结合。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可是,我们经常会忽略插图的存在,而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这是非常可惜的。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文,感受迎客松的奇,再做做迎客松伸出手臂欢迎宾客的样子。
2、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区分老师手中的两张图片哪张是陪客
3、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陪客松,会向大家介绍黄山的哪些风光。
5、最后,出示其他黄山奇松的集锦图,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写话,先学句子,还是先看图,在不同的课文中,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都有其利用价值,它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资源,上课时巧妙利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备课的时候不妨也把它当作其中一项内容认真对待。松,哪张是送客松,并用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4、对照图说一说,热情的送客松对离去的游人会说些什么。
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