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彩清语文主题学习经验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自去年以来我校正式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主题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主题学习”让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轻松,得心应手;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改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还存在费时多、教学过于繁琐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以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学。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主题学习”实验得到一些启发:
一、将学生的“学”落到实处是前提。
“主题学习”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学”——学会,会学。“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我们看到,“主题学习”课堂有鲜明的特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了依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学情——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是课堂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支配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规划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教师的引导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习得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得不到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难以实现的。新课程普及了许多新的理念,如,提倡合作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科沟通,提倡利用教学媒体,这都是好的理念,好的方法;但是,不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保障学生的“学”上,仅着眼于技术层面的更新,我们看到,新理念的实现方式常常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比如,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安排无明确目的地所谓“小组讨论”;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无探究价值的问题也讨论个没完;书还没有读好,却一会儿唱,一会儿演,一会儿画,挤占了有效学习时间;媒体演示替代了通过文字感受等。
二、阅读教学的提速、增容是关键。
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使“主题学习”课堂,在教学模式上、结构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实现提速,教学必须由繁琐走向简单;大量的阅读内容引进课堂,学生的自主阅读得到了有效保障。
从阅读教学的“量”入手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课堂上要读什么、读多少并不明确,各套新课标实验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在“量”上也没有本质的变化。与此相关,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容量上继续延续了“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基本格局。“主题学习”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将大量阅读引入课堂,通过阅读教学的提速(教材学习)、增容(加大课内阅读量)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方面,课堂阅读量的增加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条途径。
三、“简简单单教语文”很重要。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过于繁琐,因此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呼吁“简简单单教语文”。但是,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挖地三尺”“挖得冒出火星”现象屡见不鲜。
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不盲目追随“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完成课堂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是“主题学习”实验在“教”这一方面的特点。简单并不代表“没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狠抓落实,体现在引导、点拨上,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以一种不知不觉地方式进入了课堂。讲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学生学到的多;教师讲得少了,占用的时间少了,只要引导有方,学生的学习更有保证。
四、要重视自学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主题学习”实验中,学生个体的自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结合得很好,取得了“1+1〉2”的效果。“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教师讲得少,学生才能有实践的机会、自学的时间。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自学,合作学习成为需要;合作学习开展得好,使自学的效果更有保证。这不仅体现在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上,还体现在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上。我们看到的合作学习为什么常常是“无效劳动”?大多是因为教学设计还没有做到从学生的“学”出发,不是带着需要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不是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合作”,使之流于形式。
五、还待解决的问题:
“主题学习”实验才刚刚开始,还不够成熟,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首先,目前的阅读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中课文的教学,要真正抓住重点、难点,加强落实,避免简单化的倾向。其次,整个小学阶段的实验还局限在高年级,需要做好全盘规划。再次,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读”,仅在“读”上下功夫够不够?如,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很重要,怎样把读与写、读书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杨彩清
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重视特优生的培养,使其从小能在好的方面,发展其聪明才智的特长及综合素质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努力学习,为以后的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差生的转化。那么怎么才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以下是我对本学期语文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一、在培优方面: 1.了解优生的个性
为了更有利地做好培优工作,教师应该掌握每个优生的个性,包括他们的气质,性格及情操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每个优生的特点及综合素质的能力,我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根据各种现象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如何对待学习、生活应该有勇敢拼搏的精神,要谦虚谨慎,不能粗心大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这样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了解了优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了优生,可谓“一箭双雕”,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培养“特优生”,达到理想的效果。
2.发挥优生的作用
在每一个班,优生无疑是班上的学习骨干,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那就要好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我在班上采取“一帮一”活动,抓典型带一般帮教“双差生”,让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班上有好几个差生,已经是中等生了。在班里我非常重视优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大胆的抓好班上的一切事情,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到最好,他们相当于教师的左右手,在学习上,纪律上他们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很有威信,我利用他们这样优异的成绩、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纪律去帮带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指导优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指导优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对于具体的学习,我一般要求这部分学生在识记知识点“牢、准、全”的基础上,强调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不能顾此失彼。在课堂上也兼顾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平时练习针对考点,语法与语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做题的能力。另外也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独立发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许多优等生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后进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辅差方面:
1.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由于差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差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挚城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2.批改作业的方法要得当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差生的作业应该受到特殊的优待才对。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差生的作业实行专业设计。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作业。其次是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随到随改,优先批改。
3.在不知不觉中给与提醒和暗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尤其那些正在转化过程中的差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杜绝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名道姓地揭发、批评,甚至恶语伤人,这样对于差生的转化只能适得其反、事半功倍。那么差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方式方法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安排一些环境和场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醒和暗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4.及时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差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如果这种期待总得不到满足,他们酒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或是成功时,及时肯定,忠心祝贺。差生和其他学生做了同样的好事,取得了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差生,借此机会增加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且将这方面的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差生的要求要一步一步提出。开始要求要低,让他们没前进一步都得到及时表扬,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信心十足地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样利用及时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5.注重与家长取得联系。
注重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背后的实际情况,沟通家校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每取得的一分进步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们的配合。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行动。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以上是我在培优和辅差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做法,谈不上什么经验,在今后的培优和辅差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断探索总结经验和实践,更新进取,争取更好的成绩。
杨彩清 2013年12月4日
第三篇:《死亡诗社》心得体会 杨洪彩
看《死亡诗社》有感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美国大学最好的预备学校——威尔顿教会学校,可是这也是一所充斥着教条与古板气息的学校,生活其间的每一个人,要忠实于自己的性格需要极大的勇气,要释放自己的感觉更需要胆量,所以影片中的那些学生也把这所学校称作是地狱学校,而主人公基廷先生就是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但却是存活下来的“异类”之一。在电影的开篇,是威尔顿教会学校在举行开学仪式,在仪式上,校长和大家一起强调学校的宗旨:“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因为他认为,他们的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严明的纪律,正因为如此,他们学校才会有今天的荣誉以及创造出升学率为75%的卓越品质;可是新来的英语老师约翰.基廷先生他的教学宗旨却是:反对教条,鼓励各抒己见,这和威尔顿教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相违背的,所以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影片就是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所展开。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六堂基廷先生上课的场景。第一堂课,基廷先生的正式亮相非常有意思,影片首先以两堂传统的课作为铺垫:在拉丁文课上,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和同学们重复着枯燥的拉丁文单词,而在几何课上老师则要求同学们必须要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否则期末成绩会被扣分。而到了英语诗歌鉴赏课上,基廷先生却是哼着小曲走进了课堂,然后又把学生带出了课堂,这一场景的刻画让我们观众耳目一新,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跃然于前,与前面乏味迂腐的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走廊上挂着的历届学生的照片前面,他用拉丁文警句“GARPE DIEM”,也就是“seize the day”(及时行乐)激发学生去发现自己,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在他看来,在他面前的每一位学生和墙上挂着的那些学生当初时一样,青春激昂,充满活力,但现在他们都已化为尘土,所以一定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seize the day!
第二节课,基廷老师正式和大家进入教学,在教科书的导论部分,有由J.伊凡斯普利查博士撰写的对于诗歌鉴赏的导论,在导论部分他写道: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诗歌的完美程度,另一个是诗歌的重要性,他还以此建立了一个坐标系,以完美程度为横轴,以重要性为纵轴,以这两者值所求的面积就得出了诗歌的伟大得分。在尼尔把这部分导论朗读完之后基廷先生就给出了他对于书本导论内容的看法——“一派胡言”,学生们听了很吃惊,因为在他们看来书上写的就等于是至理名言,所以基廷老师现身说法教给学生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
到了第三节课,基廷先生甚至站到讲台上面,因为他认为站在讲台上面可以提醒他自己要经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而且他还鼓励他的学生也站上去,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他告诫他的学生,当你认为你知道某件事时,必须再以不同的角度看它,即使那看起来似乎愚笨或错误,当你阅读时,别只想到作者的见解也想想你自己的见解。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想当然的去理解学生,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然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我们学校的班主任胡磊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但是他却读过韩寒以及郭敬明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校园文学,这让我很是吃惊,后来他说,只要学生他们流行读什么,他就会去读,否则怎么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呢!这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想,这和影片中基廷老师的理念应该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基廷老师的第四堂课走到了户外,他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将足球踢出去的那一刹那感受诗歌的魅力,因为运动是让他人将我们推上卓越的机会!
第五堂课主要刻画了基廷先生他是如何激发学生TOD内心的潜能,最终从这只胆小的“小鼹鼠”口中也迸发出流畅的诗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TOD这样不擅于表达自己,内心封闭的学生,而在影片中,对于基廷是如何来激发TOD潜能这一段作了生动的处理,给予我很多启示!之前基廷给大家都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们作一首诗并且当众朗读,这对于TOD来说是一项很困难的作业,所以当基廷叫到他时他推脱自己并没有完成,如果换做我是基廷可能故事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基廷却并有气馁,他在黑板上写下了惠特曼的诗句:我听见我那野蛮原始的YAWP(呐喊)越过世界的屋脊!然后让TOD走上讲台来发出野蛮原始的呐喊,甚至让他看着墙上惠特曼的挂像让他描述,再闭上双眼让他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想象,最终在基廷先生的循循善诱之下,TOD也作出了美妙的诗句,精彩的场面让我们对他钦佩也为之动容!
第六堂课基廷老师在中庭通过一个阔步实验来说明“一致”的重点是在于在其他人面前维持自己信念的困难所在。因为我们都非常需要被接受,但是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信念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死亡诗社”。“死亡诗社”是一个象征,一种理想.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诗情,让情绪自由流淌.所谓“死亡”是册许的死亡,是规整,呆板的庸常人生的死亡.这种“死亡”境地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影片的最终,以尼尔的自杀,基廷的被革职告终。死亡诗社消解于秩序之中。这说明基廷向传统教育制度挑战的行为是秩序所不允许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那么,是否基廷的作为只是转瞬即被遗忘的过眼烟云呢?如果是那样,影片的架构与一般好莱坞情节剧的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结构就没有区别了,而这部影片的最激情一笔在于结尾:基廷先生即将离开,TOD在校长面前,跃上课桌,大叫“船长,我的船长”这是神来之笔,在恢复的平衡之后的不平衡:死亡诗社解散了,老师离开了,但是其充满人性的自由思想已经发生作用,从最胆小到敢冒大不韪,TOD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表面上,人可以回到常规生活中来,但接受过自由思想点化的心灵却永远闪着特别的光泽。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与2014年11月底去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二实验小学学习,通过学习以及半个学期的实践,我对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下面把这半个学期的内容总结如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2.“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所以我们提倡在阅读中思考,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这是“语文主题”学习所体现的着力点,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开始。
3.“语文主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二、“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真正做到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主题”学习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语文主题”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搜集了大量的佳句美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写作时他们的兴致很高,写的文章的水平也比较高。更可喜的是原来那些上作文课头痛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了兴趣,并且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三、指导学习
第一步,建立读书笔记本。学生已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建立读书笔记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开始建立读书笔记时,仍然是自由式的记录,不必要提出太多的要求和规定。
第二步,规范读书笔记。学生一开始做的读书笔记是比较杂乱的,只是记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时,老师对如何写读书笔记进行规范指导,让学生对记录内容进行初步分类,如:精彩语段、知识撷英、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等,使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查阅和使用。
第三步,写批注,记心得。在充分的积累之后,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写批注的方法并让学生对所记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或者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好句后适时加上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对课文的感受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就感动的文章写下读后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作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摘记。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记本,在阅读课上做摘抄用。每篇摘记统一规定形式,内容必须包括文章的类别、题目、作者、内容摘录。内容摘录可以是篇、段、句、词,也可以是故事梗概。
2.读书笔记。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主要用来记录批注内容和阅读感受。阅读感受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评价、感情抒发、疑问阐发、联想和想象、五、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语文课堂的利用率不高
在本学期初步实行“语文主题”学习以来,学生们对此虽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四册丛书中仍然有部分内容学生们觉得没有兴趣,有些课文比较难懂,所以学生们不愿意去读这些文章。
2.“语文主题”不能把全班都带动起来
对于一些平时语文功底较差的同学,他们在阅读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自我管理较差的同学,更是对此毫无兴趣。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了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第五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本周我有幸参加了有教育局组织的肃宁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于北京新学校的刘修勤主任,山东青岛民乐小学的王增艳等名师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以及学科专家对改进阅读,学习语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感受颇深。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让语文回归“国语”.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多种课型,多元化教学。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4: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多元课程建设为语文主题学习拓展了渠道,更符合现在所倡导的大语文观;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实施。其实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王增艳老师的评价简洁而诙谐,让学生很自然的愿意喜欢与老师交流各种想法,很值得我学习。
5: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二)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议,听取了王增艳老师的展示课,现场考察了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学校的先进做法,认真听取了刘修琴教授对改进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报告,感受颇深。
刘修琴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语文是细嚼慢咽,是精读细解,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我们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质从量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视野的拓展。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老师轻轻松松的教,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
在王增艳老师展示的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通过这次学习,我要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