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平凡的世界》,感受幸福人生 演讲稿
读《平凡的世界》,感受幸福人生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读《平凡的世界》,感受幸福人生”。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浓缩了黄土高原在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变化,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辉宏浩瀚,再现黄土高原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它是一部青年人的奋斗史,光辉灿烂,而又充满感慨与遗憾;它更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教育史,读完它的人,心情都平静了许多,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非常大。
当我们沉迷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我们被物质与欲望迷惑,总想得到那些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膨胀的欲望,虚伪的攀比心理,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完《平凡的世界》,我知道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善良、孝顺、恩情。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形象,每个形象代表一个不同的性格,少平的善良、少安的坚强、叶润的软弱,小霞的坚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少平的妹妹兰香,她身上几乎具备了孙家人所有的有点,无论是品性上和体貌上的,她是标准的中国式女孩,这样的女孩是令人向往的。兰香很听话,也很懂事,她更善良,当孙家乱成一团的时候,她把父母忘记做的事情都做了,特别是那个给猪倒食的细节描述,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如果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话,那么我希望这个国家很穷,但实际这不是我们不懂事,不珍惜眼前生活的理由。
孙少平,那个充满才气,不断奋斗的少年,用他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自尊、自强、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是纷繁的交织在一起,而“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关于对少平“苦难”的描述,“他在生活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沮丧,而是不断的坚持,面对苦难,他能乐观面对,这些品质,都是我们缺少的。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第二篇:读平凡的世界,悟幸福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
感悟幸福人生
——读书活动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读<平凡的世界>,感悟幸福人生》。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双水村里各大家族的复杂的矛盾纠葛,以普通农民家庭孙家的两个儿子为代表,描述了1975到1985年间人们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的含义,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但是组合起来却构成了一部不平凡的巨著。路遥曾反复的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他的百万字的巨著中,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让我们一览无余。路遥曾写道,《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
面对苦难,有的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人怨天尤人,失声痛哭;有的人奋力反击,冲破世俗的枷锁迎接崭新的未来。孙家两兄弟孙少平和孙少安就属于第三种人。少平是一个充满热情与理想的少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忘记奋斗的目标,黄土地上的泥土也并没有掩盖他的光芒。他乐观,他有思想,这些都得益于中学期间他阅读的大量书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境界会有多高,我们还会想着到未知的广阔世界去闯荡吗?当我们回到70年代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就这样流于世俗而就此碌碌无为呢?
然而,从主角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却学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人可以贫穷,但是不可以志短;人可以暂时的跌倒,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爬起来的信念。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少平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不懈的奋斗,使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一个角色。
我佩服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我能够想象得出最开始他的难过,他的不适应,但我想象不到,换了是我,自己会怎样习惯这种生活。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的一种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向诗人借,向晓霞借,我能够想象得出,当他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当他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的时候,心里因为读书而产生的兴奋感和崇高感,但是我不能设想自己若是处在那样的一种境地,是否还能保持着一颗干净的上进的心。
孙少平,这个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虽然只有初中的学历,但是他的思想境界却达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水平。所以他才能在与顾养民的会面中侃侃而谈,所以他才能赢得田晓霞的爱慕,生死不离,贫富不弃,所以他才能够在煤矿这种漆黑不见天日的地方,发出金子般的光亮,所以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原来外表的强大终究只是纸老虎,只有内心的强大,精神上的觉悟,才真正的能够使一个人屹立不倒,不管在他面前的是山崩还是地裂,是刀山还是油锅„„可以说是从这本书开始,我懂得了奋斗不是从前简单理解的那样“头悬梁、锥刺股”。奋斗不仅仅是要吃苦,要受罪,奋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执著,一种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韧劲。
平凡的世界里总会有着一些不平凡的人,所以我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人叫做平凡的人,什么样的人叫做不平凡的人。毫无疑问,那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重大贡献的人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但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就不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了吗?《平凡的世界》为我们做了另外的一种诠释。只有奋斗才是摆脱平庸的唯一途径。像孙少平那样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的人,像孙少安那样不断奋斗的人,也叫做不平凡的人,虽然他们并不为人所知,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他们却完成了一个从普通人到有追求人的一种升华,谁能说他们平凡?我们可以暂时的默默无闻,我们也可以一辈子的默默无闻,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能放弃的是生活的信念和对生活的追求,永远都不能舍弃的是奋斗。就像路遥所说:“要把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之所以称这部小说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除了它所关注的广大的农民人群,真实的全景记录等方面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刻逼真的刻画。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写出真实的文章的。路遥多年的农村生活使得他对于农村孩子以及农民的思想和性格有了深刻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从农民的身上看到社会各阶级的影子。因为农民是土生土长的,他们的身上有着大自然赋予的最为原始的淳朴善良,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了城市市民的小市民习气。也就是在长期的这两种完全相左的习气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他们具有些许狭隘的小农思想,比如双顺村里几大家族的茅盾利益的争斗,但是这也是仅仅限于争斗而没有发展成具有暴力倾向的战争,在这些农民的骨子里,有为争夺利益的自私想法,但是却没有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实际行动,这也是农民的优点吧。
然而作为农村来的贫困生,孙少平是自卑和怯懦的,他会在最后去领他的“非洲粮”,躲到角落里偷偷地哭泣,然而经过几年的历练,他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到最后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热血青年。而少平的哥哥少安,因为骨子里的小农的思想,拒绝了看起来并不相配的婚事,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路遥在教会我们奋斗,或许这个世界并不公平,或许我们的生活现在正是一贫如洗,或许我们的梦想遥不可及,但是只有奋斗,才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就像冰心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正如刘易斯·托马斯所说,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正如乔治奥威尔所说,一个击败狂热者恰恰因为是他本人并不狂热,正相反,他充分运用了自己智力。正如斯宾塞所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又如鲁迅先生所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把这个精神用在我们的工作中,那么何愁事不成?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我们要的不是退缩,而是奋进!轰轰烈烈的只是少数,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这样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求。
第三篇: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论
文
社会发展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号:1011524048 姓名:王会芹
任课教师:孙先科、申欣欣成绩:———— 2011年6月10日
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曾经读了三遍,第一遍是一字一句的朗读的,之后的两次都是快速的翻看,唤起第一遍阅读时的记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次读时大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总体来看这本书,每次感受却是一样的。而且这种感受也是我最重要的感受,是喜爱这本书的最重要的原因。这最重要的感受,就是对“平凡”二字的感受。我想,路遥先生在世界前面加上一个“平凡的”作定语,作为此书的题目,就足以说明重要性了。这个题目非常好,有种洗尽铅华、回首往事的味道,让我的心不再浮躁,而是静静地体会书中的故事,故事中的道理,道理中的逻辑。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片段要数在第三部第十八章中对王世才的四的记述与追祭了: “王世才却和这个世界永别了。不久,青草会覆盖他的坟头,这个普通的人的名字也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只是他近二十年间的劳作所创造的财富,依然在这个世界之上无形的存在着;他挖出的煤所变成的力量永远不会在活人的世界里消失。”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建造出的。伟人常常用纪念碑或纪念堂的形式来使自己流芳百世。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形的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自身。是的,生活之路长青!” “这就是我们对一个平凡世界的死者所能够做的铭文。”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像王世才一样的死去,只是或长青、或短命、或意外而死、或自然死亡,或在煤井、或在大厦中或在家中、活在医院中。无论如何,幸运的来到这个世界中的我们,总会不幸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平凡的世界中每一个平凡的人改变不了的宿命。幸运的伴着哭声降临,不幸的伴着哭声离去。来时也哭,去时也哭,这似乎以成为我们地球人的风俗习惯了。但是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的意义,绝不是来时激动欢欣的哭音与去时悲伤痛苦的泣声。应当是我们在这个平凡世界中的欢声笑语;应当是我们在这个平凡世界中的铿锵有力的奋斗声;应当是我们在这个平凡世界中劳动时威武雄壮的呐喊声。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而且必须消失,会在人们的思想中淡忘掉,唯有劳动不能。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功用不会消失,只会伴随着它所产生的历量一代又一代地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虽然劳动者的名声不能远扬,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劳动奉献却能久传,这个世界也因他们的劳动而久存。那些所谓希望纪念碑或者纪念堂来使自己万古流芳的伟人们,与无数付出血汗劳动却不求声誉的普通劳动者所铸就的无名纪念碑比起来,变得无比渺小、无限低微,甚至可憎可恶可恨。平凡的世界是平凡的,世界上的每个人也是平凡的,这这是最起码的认知。世界上每个人的区别在于对这个世界的劳动贡献的有大有小,收到的待遇有好有坏。之所以说世界是平凡的而不是平等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劳动奉献和所受待遇并不是一致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然而我们依旧得承认世界是平凡的,因为没有什人或事物是特殊的,都相似的活在这个“平凡里。定睛凝思,方制世事扰扰不离其宗,万物皆以极为特殊,终究归于平凡。转念想国人对名利尤其看重,不惜挥金土、撒玉珠,以扬名,然终究归于巷湾星际、浩瀚银河。相反,如果惜用金玉,多多行善事倘或被世人所熟知,进传记、入剧本而扬名于世,载誉而归。“平凡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不可急功近利,不能野心恶起。通过反复阅读,感悟这本书,我对“平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它对我思想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深刻,好书真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多少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人或事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伟大的普通劳动者都仅仅只是用“平凡”来形容,那么其余的什么才能配上“伟大”二字呢?爱情是一种感情,一种最为纯洁无暇的感情,才能得此称谓。虽然普通劳动者全体是伟大的,但是组成这一“伟大”的个体都太过渺小,而且这些个体都只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做事,并非是无私奉献的,但与名利者相比,还是高尚的。因此,我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还不是普通劳动者,应该是爱情,圣洁的爱情,就像少平与晚霞的爱情。一个身为省报记者,一个却是挖煤工人;一个是高尚的女儿,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一个富裕,一个贫穷;但是这些天壤之别并没有阻断他们,位居高位者不傲慢,畏惧地位者不自卑,仅仅因为彼此爱慕,仅仅因为彼此倾心,勇敢的相拥在山巅,自豪的傲视百态人间,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情,最无私的爱恋。虽然众多评论者都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赞美劳动者,但我认为他最成功的在于它赞美的是“平凡”的劳动者伟大的爱情,看似平淡无奇,也许他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唯美浪漫、感人至深;也许他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轰轰烈烈、凄惨唏嘘;也许的也许,但是,他却是最伟大的,正是在于它的平淡,在于它的平凡。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凄美哀怨,更多的正是平凡、平淡。正是这平淡的爱情,让两个相爱的人相依相偎、倾心相谈。除了爱情,很难再有其他的什么原因是两个地位悬殊却彼此相爱的人在一起了。
第四篇:读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读《人生》《平凡的世界》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出生于农村,其后就读于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1988年完成百万字宏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人生”这个词似乎很沉重,他承载了太多的风霜雨雪、辛劳坎坷,同时,也因此他很伟大。《人生》的篇幅不长,不到15万字。在这里,思想经过命运的洗礼,似乎变得更加的踏实。从加林的坎坷命运历程中,我看到了作者要诠释给人们的一个道理:浮得高,摔得惨!
社会浮躁了,人也变得浮躁,殊不知社会的如此景象却还是归结到现实的个人。时代的宠儿,心高气傲的娇子们在看似不怠的追求中,却早已失去了方向!
加林在进入县宣传部门以后,确实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大队。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让他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在光环的荣耀下,他渐渐失去了以前平静的心,在人生的选择中,他把爱情和事业绑在了一起,舍弃了自己最后所认为的最宝贵的那块“金子”——巧珍。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错过了就不会再拥有!最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到村里当民办教师;但这时,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起点,而是更高的起点,他已经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样,《平凡的世界》里,少平从农村到城市的历程中,也在诠释着:一个平凡的人怎样在大千世界中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价值。这种
价值不是那种荣耀的光环,它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是对自己的认可,一行默默的追求,一种心灵的踏实!在这种成就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断的坚持!因为不放弃,总是有机会的!
这本书是在8月份看的,感触很深,而且随之我的QQ签名更新了一句话:做人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这句话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在各种社会事实、行为和情感的考量中,他会时刻提醒着我自己:我是否浮躁了,我是否背离了自己最真实的价值判断,我是否走错了方向。现在自己的路,在渐渐的明晰。理性的在审视着我人生的方向,坚定着我人生的信念,也在时刻的提醒着自己,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把每一件事做好!
第五篇:读《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有感
近些天,看完了路遥的《人生》,从中受到最大的启发就是“人要有所追求,但始终不能忘本;失去了自我,即使付出的再多,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该珍惜的时候就要懂得珍惜,该放弃的时候要放弃,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自己一时未成熟的想法将自己带上一条不归路,不然就算到时后悔也无济于事!”
接着又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也是一部很好的书,也能给人带来很深刻的反思。
它让我们见证了我们祖国的成长,虽然是坎坷曲折的,但不是有首歌唱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吗?更何况是我们占有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成功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国在没有前人指导、没有经验地自己摸索着前进的路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就应该为之骄傲自豪。虽然在探索的路途中出现了影响深远的错误,但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失败,才会有教训;只有教训,才会有经验;只有经验,才会有成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才能善莫大焉!
它也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人的失败,还看到了一代人的胜利,更领略了世代贫穷的一家人是怎样走向富裕道路的伟大壮举的!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因为穷而产生的一个很痛心的事实:树倒猢狲散,或许你的初衷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摆脱贫穷,可当你这个靠山不再可靠时,他们未必还会记得你曾经的恩惠,甚至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处处为
难,步步相逼,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是人潜在的本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你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但残酷的社会不一定容许!因此,它也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不现实,但也不能太现实,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
小说中,孙少安的善良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淳朴,他的坚强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希望,可是他的自卑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一样出自农村的家庭,我又为了我的生活奋斗了多少?当然,我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就不会留下我的足迹;我喜欢安逸的生活,那个动荡的年代可能根本就不会有我的立足之地!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个时候要好上千百倍,可也伴随着斗志的一点点减弱,或许我说不适应那种生活,那只是因为我以现在的思维来考虑过去的事。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都知道:社会存在不同,又怎么可能有一样的社会意识呢?设想:如果自己也被穷困逼到那个程度,暂且不说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但至少自己不可能不为自己眼下的生存做打算!现实的打压,生活的逼迫,怎么可能不会改变一个人本以为永远不会变的特性呢?滴水能够穿石,谁又能保证自己会一成不变?
孙少平也是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但他跟他哥孙少安的性格却大相径庭,可能是因为家庭角色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他的哥哥必须挑下扶持家庭的重担。其实,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他哥内心也很不甘,不然他就不会是他们村思想很活跃做事很精明的一个人,在农村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他已经
看到了它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他被种种因素束缚了,无法施展。某种意义上,他比他哥自由很多,所以他才有机会离开双水村出去闯荡。他同样也自卑,但他敢于追求,虽然他的结局是有点悲剧的,但至少他敢于表达自己对晓霞(官二代,后来为了救一个女孩死于洪水下)的爱,而他哥却为了躲避润叶(官二代,开始的生活极其痛苦,后来也走向了幸福的道路)的爱而迅速和其他的女人结婚,尽管他后来夫妻很恩爱,而在过程中,或许是他能够认清自己,不想耽误她的前程,但他确实没有少平勇敢。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思想领悟上,很明显少平的思维要开阔很多,特别是在“兄弟”的理解上,应该是读的书多吧!少平的理解中:第一点要是朋友,第二点才是兄弟!或许这样,自己就不会有更多向别人索取的念头,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互利的!
是的,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根本无法要求别人跟着自己的道路走,也正是如此,每个人才有着不同的命运!
说到这,也许我们会疑惑:少平他哥哥的砖厂越办越好,也越办越大,他又那么聪明,绝对是一个很优秀的管理者,在这里他肯定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为什么他不去他哥哥的砖厂帮忙,非要在外面受那种漂泊的罪并且从事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呢?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会去砖厂帮忙的,因为我的性格已经决定了我的选择!但我们往深层次想:少安和少平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家庭,可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那他们就有着不同的思想,所谓思想
决定着行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我们没法单纯地比较少安和少平谁更成功些,或许他们都很成功,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也或许少安比少平成功的一点就是前者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从小说的结尾以及文中某些部分也能看出:少平似乎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也似乎离不开来自那个不完美的家庭的温暖与呵护!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不妨来比较下这两本书,我们会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相同的背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相同身份的主人公——农民家庭的孩子;甚至有着相同的思想——从课外书中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便不甘心一辈子如此并想出去闯闯。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为了追求最终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是悲哀的;《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比他幸运点,他也有追求,但是他更理智些,依靠着他妹妹的男朋友完全可以回到大城市里舒服地工作,并且也会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他好朋友金波的妹妹金秀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最后他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依旧回到了煤窑,可能那里有属于他自己想要的幸福,也或许那里有等着他的人,不管怎么样,他比他更懂得珍惜!
那么,我们就要明白:追求属于自己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过多追求的结局就是最终什么都得不到。更要记住一句话:人要有所追求,但始终不能忘本,否则就等同于玩火自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