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和实践教学法心得体会
在观摩学习了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后不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我想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总的认为,王老师的教学具有形象而又生动,简单而又明了,兴趣而又高效的特点。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永远都不会过时。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是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导演,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课堂气氛非常轻松。老师站在学生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的授课时间总共不超过40分钟,这40分钟里老师简单地明确一下本课的主要任务;接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做法,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和课堂沉闷的现象,增强了课堂的灵动和鲜活;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观摩学习乐教学法后我尝试把这种有效的教学法带进我的音乐课堂。第一次课让我很失望远远不能达到我要的效果,也不能达到简捷、明快。我也是按照我观摩的步骤来,最后第一节课以失败告终。课后我想了很多,也反思了自己课堂上哪些自己做的不够,哪些做的不够全面。也再次去观摩学习教学视频。
王老师的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坚持科学实践发展观和“简单、实用、艺术、高效”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挖掘潜能,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表现能力。同时,使音乐教师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从心理上摆脱辛苦的感受,方法上活泼多样,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增强情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教育法突出了肢体语言的表现,运用了“自然音阶手语”、“节拍手语”和“数音数手语”。把抽象的乐理形象化,再把形象转为能力。这种教学法适合各种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法对于音乐技能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我有的很大收获,学生也可以慢慢的适应了“自然音阶”手语法、“数音数手语”法,现在正在努力让学生学习“节拍手语”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我觉得,如果你关注了学生,把课堂当做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而不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地方,能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那么,这就是一堂有价值的课。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从这点体会中,我也明白了今后我的音乐课应该怎样去上了。本次观摩和实践中,值得我从中吸取的经验,以上如有不当指出,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和实践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更是离不开音乐,初中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机会去看到相关的内容,但是这次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并在我的教学中加以实践。让我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实践同时实施的好处。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初中生活、体现青少年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学生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学生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学生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学生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新鲜的音乐展现出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实践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实践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实践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实践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实践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
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使用实践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头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实践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应多让学生共同订正,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绿春县大水沟中学赵波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学习实践体会
案例教学法学习实践体会
张林生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大体包含三个步骤:
1、整理案例:教材中涉及到的案例,往往不是以案例的形式直接出现的,而分布于课文的正文、图表、小字之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分类和整理。
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学生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这个过程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显著的差异性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反而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教师将分析案例的 “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甚至是课外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不作过多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3、回顾和总结
教师展示结论,和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结论和同学结论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各种结论加以点评(以鼓励的形式);也可由学生阅读课本来分析自己的得失,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8、结果多元化。
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的事项:
一是课堂上易出现“冷场”、“爆棚”、或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同一课堂内并存的现象。我们的学生中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迷信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爆炸式的释放,另一种是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
二是案例教学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的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的现象、规律、原则、原理等的整体,这样会出现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事项:
1、掌握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要偏离案例主题。
2、各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3、解答时认真听取,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丰富、提升自己。
4、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要明确,要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
5、表述层次要清楚、结构要完整,要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
6、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
第四篇: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 石张毛
在这次项目教学培训会上,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在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并存,根源在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问题:培养学生是要面向职业岗位还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是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发展学生社会能力、自学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是选择学科型逻辑还是工作过程逻辑;课程整合是需要课程间相关教学内容的拼接还是课程内相关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教学组织方式是大班型、集中化还是小班型、小组化。因此,需要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教育现状,以此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老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协助者,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创造与教学
曾晨浩
大学教学法这门课程对于一名高校新教师来说是一门非常不错的学习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接触教学和教学方法的途径多种多样,那么如何将各种各样的教学和教学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是一门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可能大多数都会认为教学方法我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讨论,没什么稀奇,不值得多讲。而一些关于教学方法根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却不断发生在身边。
常有学生提问,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今后工作中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我们要花费大力气去学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大学不教授我们如何去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种种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不断冲击着社会需求和高校教育之间的链接。
教学法,我们更多的理解是教师的方法,回想我们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我们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可行有效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不是一致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学习知识是不是最终目的?知识如何变成智慧?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方法和素质之间的联系?
在欧美,主要是学生学,教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设计,本领域的东西都要学,还要组织学生的研究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学。欧美会创造研究的环境和过程来让学生体会研究的经历,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臵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解答,即“从做中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大学教学法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让学生从学习一本教材到学习更多的文献;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并愿意与人合作;
3、把问题交给学生,布臵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从问题中牵引基础教学教育;
4、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5、直面现实社会问题,将高校教学与之联系在一起;
6、每一次课堂都赋予了我们每一名教师一次创造的机会,带着创造的心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