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

时间:2019-05-12 11: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

第一篇: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

血染的枫叶

——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

王晓彤

9月1日晚,福州大戏院,红星艺术团创作的合唱剧《抗战家书》正在隆重上演。这是他们继《红星·红军·红旗》之后的又一力作。

合唱剧《抗战家书》,它以合唱为主体,以人物朗诵为线索,辅之以舞蹈、情景表演,完成一个红色主题的演绎。这种艺术形式有点像综艺晚会又有点像歌舞剧,有点像古希腊戏剧又有点像布莱希特的史诗剧。这种以合唱、朗诵为主体的剧,是红星艺术团最合适也最擅长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持人在开幕时说,“红星艺术团是一个红色文化艺术团,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老兵,也是党史宣传的志愿者”。这个由老兵组成的艺术团,平均年龄60岁,论声音、论舞姿、论形象,都不是艺术的最佳年龄,但却是夕阳最红的年龄。

习近平主席在首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一、思想性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部戏中,集中展现了福建人民在全民抗战中的故事,这是迄今为止在福建的舞台上不多见的。剧中的许多人物以前很少出现,观众不太熟悉,能用艺术的形式展示,让这些人物有血有肉,亲切可感。比如,剧中《福建英雄谱》中的王冷斋、陈绍宽、郭志雄、叶飞,廖海涛„„他们台词不多,但句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再比如,永安的抗战文化,南侨机工,英雄礼赞等等,还有福建的预十师、新四军的塘马战斗、福建人参加远征军、参加苏联红军„„合唱剧让观众身处福建,了解福建,为福建的抗战儿女的卓越表现而骄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和提气作用。

剧中的人物是亲切可感的,家书中充满儿女情长,主持词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画龙点睛的主持词里把剧作者的思想性再一次传播给观众。

二、艺术性烘托了思想的光芒

红星艺术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扬长避短,在题材的选择上,始终跟党走,在形式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合唱、朗诵是强项,他们突破窠臼,大尺度的用,在这个合唱剧中,合唱和朗诵几乎是对半的比例,在演出成功的总结中,这足以说明他们的独具慧眼和艺高胆大。

合唱艺术是音乐中最美的形式之一,在合唱剧中,有象征着抗战胜利70年的70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保卫黄河》,有哀鸣声声的女声小合唱《黄水谣》,有雄壮有力的合唱《旗正飘飘》,有艺术感强烈的钢琴伴奏合唱《在太行山上》,有深情款款的男声小合唱《告别南洋》,有最后全体身着将军礼服的大合唱《和平进行曲》,可谓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与合唱相辅相成、并蒂开花的是独唱艺术。屈元海和董晓雯的男女声二重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小玲的《太阳出来照四方》,葛长萍的《小路》,一个比一个强,一首比一首更具艺术性,让人醍醐灌顶,情感荡漾。朗诵艺术是这场演出中的最亮点。编剧马文正虽然不是诗人,但对诗文有着极其敏锐的美感,他巧妙的结合古诗,引用新诗,摘录名人诗句,渲染人物情感,并有着自己特有的激情。更重要的是,朗诵的内容是为了串联福建的抗战故事!编剧把诗与剧结合得水乳交融,让剧情在语言中有诗意,让诗句在剧情中符合人物语言。演员刘武的扮演着胡建华有着难得的好音色和乐感,洪叶的扮演着赵千萌有着细腻的感情和姣好的形象,男声女声的音色搭配在感情的波涛中,时时给人以美感。诗是讲究赋比兴的,讲究形象的,剧中多次出现的枫叶,正是人物的情感的依托。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当洪叶牺牲时,这一对还未圆房的革命夫妻,羽化成仙,化蝶般的相会,那段语言美得沁人心脾,深得震撼人心。“你喊一声洪叶,满山杜鹃都啼血!你喊一声洪叶,千古梁祝化成蝶!”当二位演员以音乐“卡农”(轮唱)的方式朗诵出来时,当观众看到这一对苦难夫妻终于冲出阴阳隔阂拥抱在一起时,不仅拍掌叫好,而且喜泪连连。

最难忘的是在尾声时,几个抗战老战士走上舞台,少先队员向他们献花,大家都沉静在欢乐之中时,刘武却心事重重地捡起飘落的红叶,另一位老战士看明白了,帮他捡红叶,搂着他,一起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这种神来之笔,催人泪下,它胜过千言万语,胜过千歌万曲。音乐的艺术性值得一提,那贯穿的主旋律,凄美得让人想哭,那期盼中的锁呐声,又是那么激动人心。音乐像一只巨大的手,高高托起了一件精美的礼物,献给70年前的那个峥嵘岁月和抗战勇士。该剧的艺术性还在视频中得到体现,那些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创作者是颇费心机的,它对情景的营造,对剧情的烘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观赏性超出预期

习近平同志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里提到的“市场”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个有效渠道。是所有的“市场”都是年轻人的喜好,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市场,红色文化也有红色文化的市场。

红星艺术团的创作、排练、演出历时三个月,朋友圈的微信、照片早就口口相传,亲友团渴望观看演出,居然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9月1日演出当晚,恰逢倾盆大雨,观众席里居然座无虚席,有观众在朋友圈里说,“昨夜冒着倾盆大雨,我接受了酣畅淋漓的爱国主义教育”。这里的观赏性不仅仅是因为看熟人演出的好奇、捧场,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对逝去青春的追忆,对父辈们奉献牺牲的怀念。因为观众看红星艺术团的这些老兵演出,想着演员的生活背景,看着这些饱经沧桑的脸庞,能想起很多很多。这些联想是比看专业剧团那些光鲜美丽的少男少女更多的深层次的联想,这是这个老龄社会的观赏性。这个观赏性不仅仅是“养眼”,而是“养心”。

这就是“市场”,这个市场,是党和人民都需要的“市场”!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思想性是其筋骨,艺术性是其血肉,观赏性是其肌理,只有筋骨遒劲,血肉丰润,肌理细腻,方为上品。回头再品味合唱剧《抗战家书》,不得不佩服策划者的高明,编剧、导演的水平以及表演者的才情,就这样一个综合艺术的合唱剧,那是要话剧团、歌舞团联合才能演出的大型剧目啊。

红星艺术团在人才、经费、物质条件都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创作、排练、演出了合唱剧,而且,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年的日子里演出,获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令人欢欣鼓舞。几年来,他们坚持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时代旋律,起到了超越一个老年艺术团的作用。

四、革命自有后来人

我和许多观众一样,看完演出,彻夜难眠,那锁呐声,那军号声,那人,那景,一直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耳畔。我记住了这些年近古稀的老兵的形象,他们在演绎父辈的故事;我还记住了年轻貌美的主持人的形象,是她讲述着爷爷奶奶的故事;我还记住了几个小八路的形象,他们的快板打得好,表演得有趣,为合唱剧平添了光彩。如果说,这些老兵是红二代的话,那么红三代、红四代的出现为红星艺术团增添了新鲜血液。秋风吹老了岁月,但吹不老红星的光芒。红星艺术团,在一代一代地接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的从艺术团的成员中,能看到闪闪的红星!借用合唱剧中洪叶的一句台词说,“奶奶说,枫叶是红的,是因为它把自己献给了太阳,红叶离不开太阳,新娘离不开新郎!”今天,我们要说,红星艺术团是红色的,因为她把自己献给了太阳!

感谢编剧马文正,感谢总导演阮少鸣,感谢朗诵者胡建华、赵千萌,感谢红星艺术团,在全国人民铭记历史的时候,奉献了一枚血染的枫叶!

2015.9.2.稿

第二篇:《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后此后的不久,就在同年,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鲜活的生命被残忍地剥夺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守护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伟大的父亲、母亲们!

合上书本,看着孩子们在公园嬉戏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作为母亲,我也愿意守护他们的幸福,即使有一天,需要献出生命!

我也懂得了,爱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你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影响,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母亲,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指引,远远胜过单独的陪伴。就像那些英雄的父亲、母亲,把他们不朽的精神留给所有的孩子们,生生世世。

金水区检察院

刘娟

第三篇:抗战家书

抗战家书

时值清明,让我们一同缅怀先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中华热血儿女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或血洒疆场,或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今天,我们翻开他们写给亲人的家书,除了能感受到为国赴死的英雄气概,还深深地感受他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浓浓的亲情,以及为了民族存亡舍小家为大家勇于献出生命的豪迈,以及对家人的愧疚。集温情与豪情于一身的抗日先烈,在血洒疆场之时,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在敌人的囚车中,于字里行间挥洒出他们的真情。

1: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家书原文

志兰: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你及北北(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二十日晚(注:此信写于1942年)

家书背后的故事

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1931年12月奉命参与联络指导国民党军第26路军举行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后,任红15军政治委员,后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努力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教育改造部队,率部参加赣州、漳州等战役。1933年初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后任副局长。同年12月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与指挥所部进行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到达陕北后参与指挥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左权注重研究军事理论,撰写了一些军事论文,翻译了若干有关苏联红军建设和作战的文章。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从1939年起,他先后3次组织整军,利用战斗间隙整顿部队,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此期间领导创建黄崖洞兵工厂,有力支援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8月参与指挥百团大战,经3个多月作战,歼灭日伪军近4万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抗击日军第36师团一部的疯狂进犯,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誉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左权仍然提倡学习军事理论和研究战术问题,撰写数十篇论文,论述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问题。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于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这封家书是左权将军殉国前五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2:彭雪枫:战地情书见证革命爱情

家书原文 林颖同志:

事情或者过于突然,但敌后两年我们是在相互了解着的,所以又不见得如何突然。由于子久(注:即刘子久同志,时任淮北区党委副书记)、瑞龙(注:即刘瑞龙同志,时任淮北区行政公署主任)两同志的美意,使我们得有通信的机会。

我想,你对我也许比我对你了解的更多一些,因为那是党的生活使然,然也许双方了解得一样,那也是党的生活使然。

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十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经穿了十八年了。

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共产党员,有许多缺点,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的了解我,才能更多的帮助我。也才能更多的相互帮助。

有时间,我们需要长谈,但为了先使我了解得更多一些,盼望你能抽暇写信给我。

要写的话很多,会晤时详谈吧。

此致 敬礼!顺祝健康!彭雪枫 1941年9月4日

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年在北京育德中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北京汇文中学,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汇文中学支部书记,负责领导北京东城的学生运动。1927年春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后在北京、天津、烟台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初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彭雪枫5月被派到苏区,历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长沙、吉安、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1野战纵队第1梯队队长、红3军团第5师师长,1935年2月部队缩编后任红3军团第13团团长。在攻克娄山关、遵义城的战斗中,率部担负主攻任务。9月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等战役。1937年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曾应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的邀请,到山西大学讲授《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指出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必要性,阐明游击队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原则和内容,后由延安解放社印成单行本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武装。尔后东进,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1944年8月,彭雪枫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彭雪枫牺牲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 这封信是彭雪枫与林颖经人介绍相识后,写给林颖的第一封情书。此后到他牺牲前的一个月,彭雪枫给妻子写了87封“情书”,见证了他们互勉互励、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

3: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家书原文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她在一首诗里抒发了自己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同年11月,她和团长带领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在一座山里。她沉着地协助团长指挥部队与日伪军激战,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无法打破敌人包围。突围中,赵一曼身负重伤。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时,被搜捕的日军发现,战斗中她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投降招供,她宁死不屈。日军问她为什么要抗日,她严词痛斥道: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为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监护治疗的几个月里,她教育争取中国籍看护人员。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看护人员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日本军警追捕再度被俘。敌人对她施以更加残酷的刑讯,仍毫无所得,遂决定把她押回她曾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给心爱的儿子写下这封遗书。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1岁。

4: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家书内容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于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顾、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鸿昌手启

1934年12月24日11时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省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他任改编后的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同年11月,该部被蒋介石调遣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不愿打内战,对“围剿”苏区、攻打红军消极、反感,并积极与红四方面军联系,准备秘密组织部队起义参加红军。但因所部高级军官被蒋介石分化、收买,使起义计划失败。1931年8月,他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

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坚决要求参加抗战,被蛮横拒绝,无奈含泪出国游历。期间,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人民在日本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危难之际,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牺牲一切,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人民。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发动进攻,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吉鸿昌闻讯,立即结束欧美之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的炮声中,于2月底回到祖国。他当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变卖家产6万多元购买枪械,组织抗日武装。期间,他还同宋庆龄等爱国进步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工作。他还面见自己的老上级冯玉祥,向冯玉祥陈述自己的抗日决心,并希望冯玉祥再次诚心诚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图抗日救国。1932年秋,吉鸿昌在北平由党的北方局政治保卫局(即特科)秘密接收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局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随即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抗日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先后与在天津的中共秘密党员联系,共同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作为大同盟的机关刊物,宣传抗日。这一时期,按照党的要求,他与中共秘密党组织的同志一起,奔波于平津及华北各地,联络各方,策反旧部,训练骨干,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吉鸿昌的活动被国民党特务发现。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这封家书是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写完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

5:四川周氏兄弟:北上同赴国难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男平民前由上海北返,曾在河北省密云悬寄上吉林移山人参半斤,参茸丸四粒,参须一盒,信一封及碧波寄家人参八两,不知大人此刻收得否?当即由密云随成长奎司令出古北口与男健民相晤,时健民病虽已愈廿日,然身体甚瘦弱,幸途中有大车可坐,且每日行路甚少,至多者日行五六十里(仅两三日),寻常仅行二三十里,且行三四日休息一二日,故尚不感疲劳。得以休养兼又日服补药,故日来已完全恢复健康,今日上午已抵热河省中心重要商埠之赤峰县,民众极表欢迎。县长系浙江人,与决死团主席黄镇东为小同乡,故其对南来同志尤为热烈,除捐助黄私人枪马外,并捐皮大衣八十五件,洗澡头费八十元,今年可不忧冷矣。在赤峰休息数日始前进,赤峰已在口外千里,但距通过前方尚有千里,尚须一月始可到达。

热河本极苦寒,我军又无给养,火(伙)食须由沿途人民负担。得住上等人家即可吃大饼及酒肉,中下等人家多吃小米(如稗子)、白菜、洋芋等,甚至有油盐俱无仅以生大葱海椒白菜佐餐者(仅遇一二处)。初吃小米,颇感不便,现已吃惯,毫不觉其苦也。南来连碧等十八人初组织政治训练组,男平民任第一科(上尉)科长,男健民任宣传员(准尉),(碧波任第二科上尉科长)。继因行军期间暂派各处服务,碧波派卫队营营部任书记,男平民派参谋处任文牍并兼任行营秘书事务,男健民亦派参谋处任谍报。均非作战职务,故将来即到前方已绝无若(任)何危险,祈大人不必挂虑也。热河边境已失去一大块地,中国前途极为危险。余事容到一定住地时再行禀告。专肃敬请

福安暨阖家均好

男平民、健民同叩 十月三日

周平民,又名执中、国正。生于1902年,四川省内江县人。1916年在内江县立中学就读。受革命思想熏陶,开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会进步活动。毕业后到杨家乡小学任教,后任校长。1924年参加地下党在白拾场举办的“民团干部传习所”学习,受到革命思想熏陶,1926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教书作掩护,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并担任支部书记和中共内江县委委员职务。1929年在杨家乡、石子乡等地领导农民开展抗粮、抗捐斗争。1930年8月县委机关遭敌人破坏后,秘密前往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蔡廷锴领导下,任“上海青年自愿决死抗日救国团”秘书。1932年8月随蒙边骑兵队赴开鲁抗日前线,被分配在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开鲁办事处工作。1933年2月日寇进犯热河,热河失陷,后随救国团主席黄镇东赴上海。同年冬赴南京投考军事学校,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8月周平民在浦口进行革命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在狱中惨遭严刑拷打,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1937年被折磨至死。

周健民又名振华、国辉,是周平民的弟弟。1927年考入内江县立中学,第二年转到安岳县续读。1929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随周平民离开内江到重庆,后辗转到上海。与哥哥一起参加“上海青年自愿决死抗日救国团”。在江苏昆山和无锡经过培训后,1932年8月北上,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1933年2月初,经鲁北地区专员朱天培要求,后援会推荐周健民、庄昆容、许中华等人到鲁北前线工作。2月7日清晨,周健民等人随朱天培乘车赴鲁北,由于此次行动被汉奸获悉,周健民不幸中弹牺牲,时年18岁。

赴鲁北前线以前,周健民、周平民兄弟促膝长谈至深夜,不忍分离,谁知一别竟成永诀。得到弟弟牺牲的消息后,在南京的周平民悲痛欲绝。在周平民另一封残缺的家书中,他写道:“„„昨夜约十一时独自一人回到下关旅社,将来信重读一遍,又整整的痛哭一场。今晨在床上思及健民,眼泪不断的流了三个钟头,我只得起来,流着眼泪给你写回信。我自成人以来,虽未尝一日离去忧郁,然绝少悲伤痛哭。十余年来,祖母、曾祖母、母亲、小妹、蒋匹相继死去,当时虽曾痛哭,然多一哭两哭即止,从未如此次健民„„”

在上海,周平民收到外甥百均的来信,告诉他父母得知健民死于战场后整天以泪洗面。周平民心如刀绞,于6月12日给外甥复信,请他代自己多多安慰老人。

这封信是作者哭着写的,情真意切,饱含爱国爱家的双重感情。日军侵我国土,杀我亲人,周平民胸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对外甥怀着无限期望,教育他要坚定地抗日救国,完成前辈未竟的事业。蒲强/文

6: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人。1924年戴安澜加入国民革命军,由于心感祖国处于危难之中,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飙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改名为“安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拉开序幕。戴安澜部先在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等战斗中屡立战功,后立下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并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1939年1月,戴安澜接替杜聿明,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少将师长,年仅25岁。

1942年初,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戴安澜的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同古会战中,面对四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在异国战场打出了国威。

1942年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5月18日,200师在缅甸郎科地区与日军遭遇,戴安澜腹部被机枪子弹击中,被部下救起继续向祖国撤退。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距离中国三四十里的茅邦克钦山寨时,戴安澜因伤重不治去世,年仅38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200师官兵将戴安澜遗体运回国内,在云南瑞丽江的江心滩上火化。

1956年9月21日,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戴安澜写下这封家书时,同古战役已经打响,信没能寄出。戴安澜牺牲后,其妻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封信。毕谈/文

7:赵渭滨:血战滕县 为国献身

铁松:

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何时入校?望你告诉我!

„„

我们奉命增援娘子关方面,受孙连仲指挥。娘子关一带是山地,倒还可守。不过川军的枪等于零,重轻机枪均土造,不能连发,没奈何只有以血肉去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机炮火碰。结果之如何,不问可知了。„„

所幸娘子关南翼,是红军的刘伯承师。我已同他们接洽,约有联络。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老百姓有三句话说,红军又会打仗又不扰民,中央军会打仗但是扰民,晋陕军又不打仗又扰民。就可见一斑了。

„„

从侯喜起—红军上车地点—沿途都听着红军德政。不只是人民,中央军也说他好,也称赞他不已。到了太原,人民团体竟公请周恩来同丁玲讲演游击战术。他们到一处,也即集合民众演抗日的爱国戏剧。这些自然都是这些军队所望尘莫及。自然只有让他出风头了。

我为甚么同你写这么详细?就是要使你知道现在已是万恶军阀总崩溃之一日。民国二十六年的总结算,恐怕快要到了!同时红军在民族抗战当中的一切一切,也就是共产党在中国民众心理上所建立的很大基础!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

你现在一切也不必问,埋着头只去读你的书!只要能学成一个健全工人,健全的技术家。我也就无恨了。况且你学的技术,正是未来抗战必须的工具呢!我的安危,我自己晓得。这么多人都牺牲得,我又怕甚么?可惜我的体力不顶强,不能参加红军去作战。否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

代我问祖母及刘外婆安好!

宾十,二四,夜

于太原

赵渭滨,字象贤,讳渭宾,生于成都,其父为晚清时官办制革厂职员。年少求学时,赵渭滨受到成都著名学者李培甫、视祀怀诸先生的影响,常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议论,为其埋下了“以身许国”的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统治,四川革命政权为了防备清廷残余势力的反攻,计划成立学生军,时年18岁的赵渭滨毅然参加,并于1912年转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学习。1914年赵渭滨毕业后,进入属于国民党系统的熊克武部队任教职。1920年转入部队,在四川军界担任幕僚。在抗日战争前夕,任川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少将参谋长,与抗日名将王铭章将军在同在一军中共事。

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重,赵渭滨阅读了大量关于抗日救亡的进步书籍,以身许国、抗御外侮的思想也日趋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颇为认同,并频频与中共地下党接触。据其后人回忆,“当年,赵家在成都有两座花园,其中一个花园一直锁着门,连自家人都不能进去。原来这里是地下党四川省委的根据地。赵将军阵亡后,门口悬挂着蒋介石题写的‘为国捐躯’的匾额,挡了不少军警宪兵,保护了不少地下党人。”

1937年,赵渭滨与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将军毅然请缨杀敌,成为出川抗日川军中的一员。同年,在山西娘子关,给自命不凡的日军第十四师团以沉重打击,为川军抗战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出征山东前夕,赵渭滨曾给儿子写过家书,信中重点叙述了国共部队在山西的作战表现与军民关系,并在信中阐述了对中国前途的思考。此信原件现存中国革命博物馆。

1937年底,徐州会战开始。1938年初,王铭章率部担起守卫滕县的重任。由于敌众我寡且军备相差悬殊,王铭章部死伤惨重。到3月17日,日军已经占领滕县大部,王铭章率部突围,夺路不成,转入游战。在战斗中,赵渭滨和王铭章相继中弹。赵渭滨当场牺牲,年仅44岁,王铭章旋因伤重气绝。据赵渭滨与王铭章的后人达成的共识是:“当时在战场上,赵渭滨先是被日军的机关枪扫中,连肠子都流出来了。王铭章不顾危险,舍身去救,并大声呼喊卫生员拿药,把药整瓶整瓶往伤口上倒。赵渭滨伤势太重,叫王铭章不要管他。这时,日军的机关枪把王铭章也一起撂倒,两人就此牺牲。”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开始,历时4天,共毙敌2000余人。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争取了宝贵时间,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赵渭滨为国捐躯后,南京国民政府追赠其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集团军首长曾以重赏寻求忠骸,直到1938年4月,才在当地群众协助下被红十字会人员找到。王铭章的忠骸随即运回四川,赵渭滨的忠骸在滕县就地安葬。198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赵渭滨为烈士。

第四篇: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付永红)

第五篇:重读抗战家书有感1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最后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两路街道泽科社区:任兴妮

下载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看合唱剧《抗战家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五篇

    抗战家书中的党性光辉——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

    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临床一系100期3班 钱宜平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

    观看《在一起》有感_《在一起》报告剧影评[五篇范文]

    感恩生命,感恩祖国,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从自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

    《重读抗战家书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

    抗战家书朗诵素材

    抗战家书朗诵素材(一) 张自忠抗战家书 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

    抗战家书读后感(5篇)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张自忠在枣宜会战前夕给将士们的书信写到:“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我感动。当时我们只是小米加步枪确能战胜......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无数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一)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